中国名人爱国故事有哪些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精选15篇)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爱国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的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名人热爱祖国的小故事(精选15篇),欢迎参考~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篇1《苏武》——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
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匈奴中有人造反,苏武的手下牵连其中,苏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决定自尽,未遂,单于就把他关押起来不给饭吃,苏武吃雪和毡毛活了下来,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边牧羊。
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让公羊生下小羊才让他回来。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
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
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
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
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
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苏武的手下悄悄与其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苏武还活着。
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
这中间度过了十九年。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
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
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篇2《刘胡兰》——生的光荣,死的伟大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
中国古代名人的爱国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的爱国故事中国古代名人的爱国故事11、《屈原》——负石而投河,行之难为者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
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2、《柳如是》——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后嫁给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着的大官僚钱谦益。
她一生中历来最为人称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学。
而是她的爱国忧民的情怀,反清复明的大志。
对于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是封建社会里一般女性很少过问的事情,而柳如是则不然,以一个儿女之身,特别是以一个饱受人世炎凉的女流之辈,偏偏要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为志向,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
崇祯17初年李自成兵逼京畿,清兵铁骑频频叩关,明军屡战屡败,面对局势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与钱谦益同游京口,当年梁红玉协助韩世忠擂鼓击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红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10个中国名人的爱国故事

爱国是⼀种情怀,更是⼀种精神。
古往今来的爱国⼈⼠⽆不在⽤他们的作为宣誓着爱国情怀。
不仅如此,他们更是⾝体⼒⾏来表达着。
那么,在这过去了岁⽉⾥,这些爱国的志⼠给我们演绎了怎样的爱国⼩故事呢?⼩故事⼀:《周恩来》——⼈民的好总理1910年春天,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次,校长在课问⼤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誓⾔,此后贯彻在他的⼀⽣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的贡献。
⼩故事⼆:《李⼩龙》——我是中国⼈李⼩龙,在60年代时,国⼈地位不⾼,很多演员总是淡化⾃⼰的中国⼈⾝份,李⼩龙却以⾝为中国⼈为荣,堂堂正正地说⾃⼰是中国⼈,最经典的⼀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不是病夫”,带动了⾹港电影的⼀⽚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故事三:《⾟弃疾》——励志救国⾟弃疾曾写《美芹⼗论》献给宋孝宗。
论⽂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民对⼥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盾。
后七篇就南宋⽅⾯应如何充实国⼒,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故事四:《华罗庚》——毅然回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烽⽕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诺⼤学聘为终⾝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故事五:《杨靖宇》——爱国英雄杨靖宇21岁参加⾰命,1940初,他被⽇军围困,⾝负重伤,啃不动树⽪,只能将棉⾐⾥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密林中,⽀撑着杨靖宇与敌⼈战⽃的⼒量是对祖国的⼀腔热爱之情。
爱国名人故事大全(10篇)

【导语】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种深厚的感情。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爱国名⼈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爱国名⼈故事:孙中⼭的崇⾼信仰 伟⼤的⾰命先⾏者孙中⼭,40年如⼀⽇,为中国的独⽴富强⽽耗尽了毕⽣的精⼒。
他⾃⼰别⽆家产,仅有书籍、⾐服、⼀所华侨捐献给他的⼩住宅。
他⾰命⼀⽣的原动⼒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群之需要”的崇⾼信仰。
孙中⼭执著⽆悔于⾰命,在于他有崇⾼的信仰,即“⼈群之需要”。
信仰如⼭,仰之弥⾼。
2.爱国名⼈故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汉朝的时候,有⼀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
他祖上⼏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
司马迁年轻时⽴志继承家业,写出⼀部完整的史书。
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搜集到了许多珍重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民群众的动⼈事迹。
这使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决⼼把那些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的⼈们。
之后他⽗亲去世了,他之后做了史官,想到⾃⼰的志向,就开始写作。
没想到这时候,⼀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进去。
司马迁为国家着想,说了⼏句真⼼话,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死刑。
要免死只能出钱赎⾝或理解腐刑。
司马迁家⾥没钱。
他万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
腐刑是最残忍的刑罚,受刑⼈被割掉⽣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类的⼈。
这对司马迁是多⼤的打击呀!有的⼈认为他不该怕死贪⽣,⽢受污辱;朋友们也疏远了他。
司马迁不去辩解,只是夜以继⽇地写作。
多少年后,他最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记》。
这时候,他才说出了⾃⼰的想法:“⼈都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我死了有如九⽜亡⼀⽑,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为了写这部史书⽽求⽣的呀!我不愿意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我⼿⾥中断,英雄的事迹在我⼼中埋没。
此刻书写成了,就是让我死千次万次,我也不怕了!” 司马迁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得到传扬,⽢受屈辱。
他的爱国情感多么深厚啊!3.爱国名⼈故事:在中国要守中国的规矩 我们的国家此刻实⾏改⾰开放,许多外国⼈到中国访问、投资、做买卖,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分有利。
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

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名人,他们以自己伟大的事迹和无私的奉献成为了爱国的光辉典范。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人们,激发了爱国情怀。
下面将介绍几位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
一、屈原:以身殉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出生在楚国,年轻时以文采出众,才华横溢而著名。
然而,楚国内外激烈的政治斗争使他深感国家的危机和痛苦。
屈原忧国忧民,为了挽救楚国,他努力呼吁国王实行政治改革,但却遭到了贵族阶层的压制和排斥。
绝望之下,他将自己投入了江中,以身殉国。
二、岳飞:忠诚的爱国将领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
他生于山东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聪明才智。
岳飞认为,南宋政权内外的困境主要是因为朝廷腐败、奸臣当权。
为了挽救国家,岳飞带领军队多次抵抗金国的入侵,打出了一系列胜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嫉妒和阴谋,岳飞被诬陷为“奸臣”,最终被处死。
岳飞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深深感动了后人。
三、鲁迅:文化救国的爱国先驱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生于湖南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东西方文化的熏陶。
鲁迅深知中国社会面临的困境,他认为中国需要文化的救赎。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鲁迅的作品激起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变革的热情。
他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爱国的楷模。
四、纪念碑:见证历史的爱国象征纪念碑是一种见证历史、纪念英雄的爱国象征。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纪念碑,它们记录着英雄的事迹和国家的荣耀。
比如南京的中山陵、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这些纪念碑都是国家和人民对英雄的崇敬和缅怀。
每一座纪念碑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总结: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许多名人以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践行了爱国主义,铭刻在了历史的长卷中。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爱国的名人故事

爱国的名人故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仰的爱国名人,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些令人难忘的爱国名人故事。
故事一:屈原-爱国诗人的忧国情怀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春秋时期的楚国。
当时,楚国正面临着来自秦国的侵略。
屈原深感国家危机,为了救国,他放弃了官职并写下了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和呼吁团结的杰出诗篇。
然而,不幸的是,楚国的统治者并未领会屈原的言论,反而对他怀有敌意。
最终,屈原在忧国忧民的情怀下,选择了投江而死。
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令人动容,至今感染着后人。
故事二:郑成功-海疆英雄的忠诚信仰郑成功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海疆英雄,他的爱国事迹流传至今。
郑成功原本是明朝的将领,当明朝灭亡后,他并未向命运低头。
相反,他带领部队与清军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在抵抗清军的征战中,郑成功一直坚信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将到来。
他与部队在台湾建立了基业,并积极招商引资,加强对海上贸易的控制。
最终,他为中国的南海领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事三:孙中山-民族复兴的伟大倡导者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革命家,他被誉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倡导者。
孙中山深知中国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呼吁国人团结起来,推翻封建帝制,实现共和国。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努力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而是一直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和现代化的推进。
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令人钦佩。
故事四:曹操-爱国奸雄的复杂形象曹操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角色之一,他是东汉末年的权臣和著名战略家。
曹操在战乱年代展现出了卓越的统治能力和战略眼光,使中原地区相对稳定,并让人民免于战火的侵扰。
然而,曹操在追求统一的道路上也采用了偏激的手段,对待异己容不得丝毫反抗。
尽管如此,曹操对于国家的利益始终保持高度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他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历史的记忆中。
中国历史爱国故事

中国历史爱国故事
中国历史中有许多感人的爱国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脍炙人口的例子:
1. 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
当他的国家楚国陷入危机时,他忧心忡忡,写下了《离骚》等著名的爱国诗篇。
最终,他因为忧国忧民,深感无力挽救而选择投江自尽,成为了爱国的象征。
2. 岳飞抗金: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他带领军队多次抵御金国的入侵。
他忠诚于国家,坚决抵抗外敌,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祖国。
虽然最终被权臣所害,但他的爱国精神仍然感动着后人。
3. 孟子三绝: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仁政和君子之道的理念。
据说孟子三次拒绝了晋国的高官职位,因为他坚持要为国家做出真正的贡献,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
他的坚持和爱国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4. 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之作,歌词中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决抵抗侵略者、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意志。
这首歌激励了无数人投身到抗日斗争中,成为了抗战时期的爱国主题歌曲。
这些爱国故事和精神都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不屈的精神。
它们激励着每一代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经典的中国名人爱国故事五篇_名人爱祖国的故事

经典的中国名⼈爱国故事五篇_名⼈爱祖国的故事爱国故事,歌颂了他们的⾼尚情操。
通过这些故事,可以激励读者,特别是⼉童少年的爱国热情,分享了爱国的故事, ⼀起来看看吧!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的中国名⼈爱国故事五篇,供⼤家参考。
名⼈爱国故事1郝梦龄:就是剩下⼀个⼈也要守这个阵地武汉胜利街上有⼀条⼩路,名为“郝梦龄路”;伏虎⼭西北侧⼭腰间,是“郝梦龄烈⼠墓园”。
94岁的郝慧英曾⽆数次徜徉在郝梦龄路,回忆⽗亲的⾳容笑貌,也曾⽆数次到郝梦龄墓祭奠⽗亲的英魂。
“此次北上抗⽇,吾已抱定牺牲。
万⼀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关于你等上学,我个⼈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1937年,郝梦龄北上抗⽇,途经武汉,在家⼩住。
离家前,写下了这封遗书。
“3天后,我们到车站送⽗亲北上,从此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了。
”郝慧英说。
对于⽗亲急于奔赴抗⽇战场的⼼情,郝慧英是理解的。
卢沟桥事变后,郝梦龄两次上书请缨,要求北上抗⽇:“我是军⼈,半⽣光打内战,对国家毫⽆利益。
⽇寇侵占东北,⼈民⽆不义愤填膺。
现在⽇寇要,我们国家已到⽣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我们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拼。
”1937年10⽉11⽇,忻⼝保卫战打响。
郝梦龄任中央兵团长,指挥第九军和晋绥军第⼗九军、第三⼗五军、第六⼗⼀军等,坚守忻⼝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南峪线的主阵地。
他视察阵地,部署兵⼒,指导抢修⼯事,夜以继⽇地奔波在最前沿,⿎舞官兵奋勇作战。
他对官兵们说:“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
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存,哪有官长。
”10⽉11⽇拂晓,⽇军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派5000名步兵,以飞机、重炮、坦克作掩护,连续猛攻忻⼝西北侧南怀化阵地。
当时援助忻⼝的军队⼤部分还在途中,郝梦龄赶到前沿阵地指挥。
⽇军⽤飞机、⼤炮轰炸阵地时,他指挥着部队躲⼊掩蔽处;炮⽕⼀停,便果断出击,⽤步兵狠狠打击⽇军。
双⽅多次展开⽩刃⾁搏,近距离互掷⼿榴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名人爱国故事有哪些
【拒写悔过书的容国团】
我国第一个世界乒乓球冠军容国团,少年时代曾在香港东区买手
部球队打过乒乓球。
有一次,香港海员工联会为庆祝新中国国庆节,
在湾仔球场举行了一场乒乓球表演赛。
那天,容国团的精彩表演,尤
其引人注目。
不过,客国团的爱国行动,却触怒了东买部的理事长。
他气呼呼
地指责容国团参加国庆庆祝活动是“政治问题”,并强迫他写一份悔
过书,保证以后不再参加这类活动。
否则,就开除他出球队。
客国团
人小骨头硬,哪里肯服气,当即反驳说:“我仅仅在这里工作、打球,并没有卖身给你们,为什么要写悔过书?人头落地,我也不写!”说罢,一转身走了。
容国团回到家中,躺在床上闷闷不乐,因为工作没了,少了几十
元的收入,怎么协助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呢?父亲见儿子情绪不好,有点
奇怪,便亲切地问他:“今天碰到了什么事?怎么一点精神也没有?”
容国团不想再瞒父亲,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
父亲听了,一边连连点头,一边高声说道:“孩子,你做得对,悔过书无论
如何不能写!”接着,便领着容国团一起到了东买部,当着理事长的面,背起行李扬长而去。
【苏步青读书不忘救国】
苏步青,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
在读初中的时候,苏步青凭着自己的天资聪明、勤学好问,成绩
一直非常好,但对数学还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
就懂。
在浙江省立十中念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教数学的老师,听说
这位老师是很出众的,所以听说他能来给上数学课,苏步青也稍微地
提起了一点兴趣。
“……”上课铃响了,从门外走进一个身材瘦高、穿白色西装的
年轻人,他的脸色很白,棱角很分明,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
这样年
轻还穿西装的老师真是罕见,一进门便引起班里的一片哗然。
走上讲台,杨老师表现得很镇静,把课本向桌上一摔,说了声:“同学们,我姓杨,大家今天不用担心没还课本而被老师骂了,所以
今天我们不讲课本,我们要讲国家!”他讲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每个字
都像晶亮的子弹射进每个人的心房。
于是下面又是一阵骚动,没精打采的苏步青也亮起了精神。
杨老
师接着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
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
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该
负起应有的责任。
”他旁征博引随后又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
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
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这个堂课使苏步青明白了数学的真正意义和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
责任,就是这节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从那以后,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功夫不负
有心人,苏步青在数学上逐步地崭露了头角。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
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
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
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
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
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心甘情愿,因为
我选择了一条准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齐白石的爱国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
请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
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
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
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
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
翡翠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