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的爱国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经典的中国名人爱国故事_名人爱国故事

经典的中国名人爱国故事_名人爱国故事

经典的中国名⼈爱国故事_名⼈爱国故事学习每⼀个名⼈的爱国优秀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于国家的⾃信⼼。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的中国名⼈爱国故事,供⼤家参考。

名⼈爱国故事1贺龙贺龙(1896─1969),原名⽂常,字云卿,湖南桑植⼈。

1914年加⼊孙中⼭领导的中华⾰命党。

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命军第九军⼀师师长,第⼆⼗军军长。

1927年8⽉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中国共产党。

⼟地⾰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军团总指挥兼红⼆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军总指挥。

1935年率部长征。

抗⽇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路军⼀⼆0师师长、⼀⼆0师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晋西北抗⽇根据地。

1939年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

1940年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2年到延安,任陕⽢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

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任晋绥军区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第⼀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任中央⼈民政府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

1952年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

1954年任中央⼈民政府⾰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9⽉被授予中华⼈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56年当选为第⼋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国防⼯业委员会主任。

1969年6⽉9⽇逝世,终年73岁。

名⼈爱国故事2陈毅陈毅字仲弘。

四川省乐⾄县⼈。

⼀九⼀九年赴法国勤⼯俭学。

10个中国名人的爱国故事

10个中国名人的爱国故事

爱国是⼀种情怀,更是⼀种精神。

古往今来的爱国⼈⼠⽆不在⽤他们的作为宣誓着爱国情怀。

不仅如此,他们更是⾝体⼒⾏来表达着。

那么,在这过去了岁⽉⾥,这些爱国的志⼠给我们演绎了怎样的爱国⼩故事呢?⼩故事⼀:《周恩来》——⼈民的好总理1910年春天,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次,校长在课问⼤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誓⾔,此后贯彻在他的⼀⽣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的贡献。

⼩故事⼆:《李⼩龙》——我是中国⼈李⼩龙,在60年代时,国⼈地位不⾼,很多演员总是淡化⾃⼰的中国⼈⾝份,李⼩龙却以⾝为中国⼈为荣,堂堂正正地说⾃⼰是中国⼈,最经典的⼀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不是病夫”,带动了⾹港电影的⼀⽚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故事三:《⾟弃疾》——励志救国⾟弃疾曾写《美芹⼗论》献给宋孝宗。

论⽂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民对⼥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盾。

后七篇就南宋⽅⾯应如何充实国⼒,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故事四:《华罗庚》——毅然回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烽⽕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诺⼤学聘为终⾝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故事五:《杨靖宇》——爱国英雄杨靖宇21岁参加⾰命,1940初,他被⽇军围困,⾝负重伤,啃不动树⽪,只能将棉⾐⾥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密林中,⽀撑着杨靖宇与敌⼈战⽃的⼒量是对祖国的⼀腔热爱之情。

爱国名人故事大全(10篇)

爱国名人故事大全(10篇)

【导语】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种深厚的感情。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爱国名⼈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爱国名⼈故事:孙中⼭的崇⾼信仰 伟⼤的⾰命先⾏者孙中⼭,40年如⼀⽇,为中国的独⽴富强⽽耗尽了毕⽣的精⼒。

他⾃⼰别⽆家产,仅有书籍、⾐服、⼀所华侨捐献给他的⼩住宅。

他⾰命⼀⽣的原动⼒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群之需要”的崇⾼信仰。

孙中⼭执著⽆悔于⾰命,在于他有崇⾼的信仰,即“⼈群之需要”。

信仰如⼭,仰之弥⾼。

2.爱国名⼈故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汉朝的时候,有⼀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

他祖上⼏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

司马迁年轻时⽴志继承家业,写出⼀部完整的史书。

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搜集到了许多珍重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民群众的动⼈事迹。

这使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决⼼把那些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的⼈们。

之后他⽗亲去世了,他之后做了史官,想到⾃⼰的志向,就开始写作。

没想到这时候,⼀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进去。

司马迁为国家着想,说了⼏句真⼼话,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死刑。

要免死只能出钱赎⾝或理解腐刑。

司马迁家⾥没钱。

他万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

腐刑是最残忍的刑罚,受刑⼈被割掉⽣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类的⼈。

这对司马迁是多⼤的打击呀!有的⼈认为他不该怕死贪⽣,⽢受污辱;朋友们也疏远了他。

司马迁不去辩解,只是夜以继⽇地写作。

多少年后,他最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记》。

这时候,他才说出了⾃⼰的想法:“⼈都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我死了有如九⽜亡⼀⽑,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为了写这部史书⽽求⽣的呀!我不愿意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我⼿⾥中断,英雄的事迹在我⼼中埋没。

此刻书写成了,就是让我死千次万次,我也不怕了!” 司马迁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得到传扬,⽢受屈辱。

他的爱国情感多么深厚啊!3.爱国名⼈故事:在中国要守中国的规矩 我们的国家此刻实⾏改⾰开放,许多外国⼈到中国访问、投资、做买卖,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分有利。

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

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

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名人,他们以自己伟大的事迹和无私的奉献成为了爱国的光辉典范。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人们,激发了爱国情怀。

下面将介绍几位关于爱国的名人故事。

一、屈原:以身殉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出生在楚国,年轻时以文采出众,才华横溢而著名。

然而,楚国内外激烈的政治斗争使他深感国家的危机和痛苦。

屈原忧国忧民,为了挽救楚国,他努力呼吁国王实行政治改革,但却遭到了贵族阶层的压制和排斥。

绝望之下,他将自己投入了江中,以身殉国。

二、岳飞:忠诚的爱国将领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

他生于山东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聪明才智。

岳飞认为,南宋政权内外的困境主要是因为朝廷腐败、奸臣当权。

为了挽救国家,岳飞带领军队多次抵抗金国的入侵,打出了一系列胜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嫉妒和阴谋,岳飞被诬陷为“奸臣”,最终被处死。

岳飞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深深感动了后人。

三、鲁迅:文化救国的爱国先驱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生于湖南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东西方文化的熏陶。

鲁迅深知中国社会面临的困境,他认为中国需要文化的救赎。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鲁迅的作品激起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变革的热情。

他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爱国的楷模。

四、纪念碑:见证历史的爱国象征纪念碑是一种见证历史、纪念英雄的爱国象征。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纪念碑,它们记录着英雄的事迹和国家的荣耀。

比如南京的中山陵、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这些纪念碑都是国家和人民对英雄的崇敬和缅怀。

每一座纪念碑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总结: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许多名人以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践行了爱国主义,铭刻在了历史的长卷中。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爱国的名人故事

爱国的名人故事

爱国的名人故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令人敬仰的爱国名人,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些令人难忘的爱国名人故事。

故事一:屈原-爱国诗人的忧国情怀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春秋时期的楚国。

当时,楚国正面临着来自秦国的侵略。

屈原深感国家危机,为了救国,他放弃了官职并写下了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和呼吁团结的杰出诗篇。

然而,不幸的是,楚国的统治者并未领会屈原的言论,反而对他怀有敌意。

最终,屈原在忧国忧民的情怀下,选择了投江而死。

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令人动容,至今感染着后人。

故事二:郑成功-海疆英雄的忠诚信仰郑成功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海疆英雄,他的爱国事迹流传至今。

郑成功原本是明朝的将领,当明朝灭亡后,他并未向命运低头。

相反,他带领部队与清军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在抵抗清军的征战中,郑成功一直坚信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将到来。

他与部队在台湾建立了基业,并积极招商引资,加强对海上贸易的控制。

最终,他为中国的南海领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事三:孙中山-民族复兴的伟大倡导者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革命家,他被誉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倡导者。

孙中山深知中国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呼吁国人团结起来,推翻封建帝制,实现共和国。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努力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而是一直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和现代化的推进。

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令人钦佩。

故事四:曹操-爱国奸雄的复杂形象曹操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角色之一,他是东汉末年的权臣和著名战略家。

曹操在战乱年代展现出了卓越的统治能力和战略眼光,使中原地区相对稳定,并让人民免于战火的侵扰。

然而,曹操在追求统一的道路上也采用了偏激的手段,对待异己容不得丝毫反抗。

尽管如此,曹操对于国家的利益始终保持高度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他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历史的记忆中。

经典的中国名人爱国故事五篇_名人爱祖国的故事

经典的中国名人爱国故事五篇_名人爱祖国的故事

经典的中国名⼈爱国故事五篇_名⼈爱祖国的故事爱国故事,歌颂了他们的⾼尚情操。

通过这些故事,可以激励读者,特别是⼉童少年的爱国热情,分享了爱国的故事, ⼀起来看看吧!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的中国名⼈爱国故事五篇,供⼤家参考。

名⼈爱国故事1郝梦龄:就是剩下⼀个⼈也要守这个阵地武汉胜利街上有⼀条⼩路,名为“郝梦龄路”;伏虎⼭西北侧⼭腰间,是“郝梦龄烈⼠墓园”。

94岁的郝慧英曾⽆数次徜徉在郝梦龄路,回忆⽗亲的⾳容笑貌,也曾⽆数次到郝梦龄墓祭奠⽗亲的英魂。

“此次北上抗⽇,吾已抱定牺牲。

万⼀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关于你等上学,我个⼈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1937年,郝梦龄北上抗⽇,途经武汉,在家⼩住。

离家前,写下了这封遗书。

“3天后,我们到车站送⽗亲北上,从此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了。

”郝慧英说。

对于⽗亲急于奔赴抗⽇战场的⼼情,郝慧英是理解的。

卢沟桥事变后,郝梦龄两次上书请缨,要求北上抗⽇:“我是军⼈,半⽣光打内战,对国家毫⽆利益。

⽇寇侵占东北,⼈民⽆不义愤填膺。

现在⽇寇要,我们国家已到⽣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我们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拼。

”1937年10⽉11⽇,忻⼝保卫战打响。

郝梦龄任中央兵团长,指挥第九军和晋绥军第⼗九军、第三⼗五军、第六⼗⼀军等,坚守忻⼝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南峪线的主阵地。

他视察阵地,部署兵⼒,指导抢修⼯事,夜以继⽇地奔波在最前沿,⿎舞官兵奋勇作战。

他对官兵们说:“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

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存,哪有官长。

”10⽉11⽇拂晓,⽇军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派5000名步兵,以飞机、重炮、坦克作掩护,连续猛攻忻⼝西北侧南怀化阵地。

当时援助忻⼝的军队⼤部分还在途中,郝梦龄赶到前沿阵地指挥。

⽇军⽤飞机、⼤炮轰炸阵地时,他指挥着部队躲⼊掩蔽处;炮⽕⼀停,便果断出击,⽤步兵狠狠打击⽇军。

双⽅多次展开⽩刃⾁搏,近距离互掷⼿榴弹。

有深刻意义的中国名人爱国故事_名人爱国故事

有深刻意义的中国名人爱国故事_名人爱国故事

有深刻意义的中国名⼈爱国故事_名⼈爱国故事⼩朋友阅读名⼈爱国故事,有助于⼩朋友从⼩养成积极地爱国思想。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有深刻意义的中国名⼈爱国故事,供⼤家参考。

名⼈爱国故事1徐特⽴学⽽不厌讲究⽅法徐特⽴出⽣在1877年。

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之理,明社会之理”。

18岁时,为了谋⽣,他在做医⽣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都教书”的道路。

然⽽,他⽩天教学⽣读书,晚上⾃⼰还要去拜先⽣学本领,因为“⾃⼰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

徐特⽴读书时很讲究⽅法,积累了⼀套⾃学经验。

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股⽂,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

有⼀次,他步⾏80⾥路,跑到长沙城⾥,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想请陈举⼈看看⾃⼰的⼋股习作写得怎样。

⽼举⼈看过他的⼋股⽂,下了⼀个评语:尚有“⼀隙之明”。

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要读⼋股?陈举⼈耐⼼地告诉徐特⽴: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股⽂形式死板,是束缚⼈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具。

半年之后,徐特⽴⼜去拜访陈云峰,陈举⼈这次送给他⼀把扇⼦,并在扇⾯上题写了⼀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

乡村⽆师⼜⽆书,但书即师⽿。

张之洞《书⽬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门径,得此⼆书,终⽣受⽤不尽。

”徐特⽴⾮常⾼兴,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答问》和《輶轩语》带回家,当做⾃学指南。

以后,他再也不做⼋股⽂了,⽽把“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牢记在⼼。

后来回忆往事时,徐特⽴很有感触地说:“我⼀⽣知道读书的⽅法,就得益于那位举⼈先⽣。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徐特⽴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是“定量”,⼀是“有恒”。

⽐如《说⽂解字》中部⾸有540字,他每天只读两个,计划⼀年读完。

他认为光贪多,不能理解和记忆,读了等于不读。

他在教中学⽣的时候,也是这本书,要求学⽣每天课余记⼀字,两年学完,有些学⽣偏要星期六同时学6个字,结果,到默写的时候,多半⼈都写不出来。

关于名人的爱国故事

关于名人的爱国故事

沧爱国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名人的爱国故事:
屈原:屈原抱石投进汨罗江,以身许国,以身报国。

岳飞:精忠报国,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最终被奸臣秦桧陷害,在风波亭被害。

郑成功:在明朝灭亡后,坚持抗清事业,并成功收复台湾。

戚继光:明朝抗倭英雄,领导明朝军队成功抵抗了倭寇的入侵。

林则徐:清朝禁烟英雄,坚决反对鸦片贸易,并在虎门销毁了大量鸦片。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了回国效力,历经千辛万苦。

邓稼先: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为了国家的核武器事业,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毅然回国。

陈嘉庚:爱国华侨领袖,为了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捐献了大量的财富。

刘胡兰:在革命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不幸被捕后,她坚决不向敌人屈服,最终被敌人残忍杀害。

这些名人的爱国故事,传递出了他们对国家的深深热爱和奉献精神。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的爱国名人故事
1、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

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华罗庚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bull;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4、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

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

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

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

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

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5、朱自清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

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

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

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

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

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

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

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

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
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6、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