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齐白石的故事
最励志的故事齐白石

最励志的故事齐白石齐白石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画家,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了励志故事。
齐白石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尽管父亲是一位县衙门书办,但齐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
齐白石小时候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家中并没有多余的钱财供他学画。
他只能通过观察别人的画作,自己摸索着学习。
十几岁的时候,齐白石离家出走,到了外面的世界中走走看看。
他辗转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做过很多奇怪的职业,比如当过卖鱼人、卖纸人、卖布人、铁匠、雕刻家等等。
这些经历虽然看似离自己所热爱的绘画很远,但对他的绘画技巧和创意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齐白石在上海卖画时结识了一位画商,这位画商对齐白石的绘画才华非常赞赏,让他留在上海并成为他的徒弟。
在这位画商的指导下,齐白石学到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巧,并且开始提高自己的绘画风格和创意。
但是,齐白石的学习过程并没有顺利。
他发现自己的画作始终没有能够达到媲美于大师的水平,因此他开始探求自己的创作技巧。
他试着去画一些自己的特别的笔画和纹路,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齐白石终于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画家。
他的画作风格自成一格,让人们赞叹的同时也千奇百怪。
他的画作虽然不是完全遵循传统技法,但是却充满了生动的想象力和独特的灵感。
除此之外,齐白石还具有极强的毅力和自信心。
他也曾遭受过很多的失败和打击。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创作的决心。
他一直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成功,而这样的信念也最终帮助他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在齐白石的一生中,他并不是一路绿灯。
但是,他却始终相信自己,并且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能够坚持下去。
这种坚韧不屈和毅力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总之,齐白石的一生经历是最励志的故事之一。
以他为榜样,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的信心和信念,即便遭遇到困难和挑战,也要坚定不移地前进。
毅力和自信心不仅是创作绘画的必要素质,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重要支撑。
让我们一起学习齐白石的故事,勇敢前行,追求梦想!。
齐白石故事七则

(手動翻頁一、毛齊之交1949年,毛澤東進北平後,親自給齊白石寫了封信,邀請他作為無黨派人士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
齊白石為了表達謝意,精心鐫刻了朱文白文兩枚壽山石名章,在開國大典前呈毛澤東。
但他自覺年事已高,沒有參加政協會議。
1950年初夏的一天,毛澤東派秘書田家英來西城區跨車胡同看望齊白石,並以老鄉身份邀請齊白石到中南海品茶賞花。
這一日,兩位湘潭老鄉談得格外親切,毛澤東留齊白石共進晚餐,並特意準備了豆豉為主料的幾樣湖南菜。
席間,齊白石表示:“在我的餘年裡,要為這個太平盛世多畫些東西。
”毛澤東點點頭說:“聽說國內外不少收藏家在收藏你的字畫,我也是白石藝術的愛好者,是否也可以收藏你的作品呢?”齊白石十分高興,回家後,他從自己的精品中選出兩件,一幅立軸《蒼鷹圖》,一幅1937年寫的篆書對聯“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分別題款後托人送給了毛澤東。
毛澤東收到後,立刻派田家英到齊白石家,回贈他最愛吃的湖南風味“菌油”。
1952年齊白石作了一幅《茶具梅花圖》,並加蓋了“大匠之門”印章,請毛澤東“正”畫面上僅一茶壺兩茶杯,一枝紅梅,簡單平淡卻十分耐看。
1953年1月1日,齊白石90歲生日。
毛澤東特意派人送了四件壽禮:一壇湖南特產茶油寒菌,一對湖南王開文筆鋪特製長鋒純羊毫書畫筆,一支東北野人參和一架鹿茸,並祝他福壽康寧。
二、爭畫記建國伊始,齊白石用心製作了兩方印章送毛澤東。
毛澤東不久在中南海設宴,請郭沫若作陪,答謝齊白石。
三人飲過一杯酒,毛澤東又端起酒杯,向齊白石道:“剛才請白老喝酒,是感謝您為我制印,這一杯,是感謝您為我作畫。
”齊白石一怔,不知何時給毛澤東作過畫。
毛澤東讓秘書把畫取來,展開掛到了牆上。
是一幅全綾裝裱的立軸,畫著一棵鬱鬱蔥蔥李子樹,樹上落著一群毛絨絨小鳥,樹下佇立著一頭憨厚的老牛,老牛正側著腦袋望著小鳥出神。
齊白石見畫後好不驚詫,這畫是他練筆的“廢品”,他沒留神,在給毛澤東送印時,用作包裝紙了。
想不到毛澤東居然把這廢畫裝裱了。
最新整理齐白石的故事忘记打柴的艺术家最温馨的60个睡前故事.docx

最新整理齐白石的故事:忘记打柴的艺术家-最温馨的60个睡前故事忘记打柴的艺术家齐白石,著名国画家,xxxx4年生,xxxx湘潭县人,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卓越的贡献,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曾获德国艺术科学院院士荣誉奖和1955年国际和平奖金。
齐白石毕生为钻研国画竭心尽力,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融合并继承传统写意画和民意绘画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不群的艺术风格。
他擅长作花鸟虫鱼画,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
他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他还画山水、人物,亦能诗文和篆刻。
他在诗文篆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齐白石是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卓越的贡献。
他继承了中国绘画的现实主义的传统,发挥了形神兼备的特色。
由于他出生在劳动者家庭,他的作品多取材于人民日常生活相接近的自然风物,具有健康、朴素的色彩。
他主张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他的篆刻初学浙派,后多取法汉代凿印。
布局奇肆补茂,单刀直下,劲辣有力。
齐白石的父亲是一个老实人,平日安分守己,不走一步歪路,不说一句怪话,见了人规规矩矩,做起事来实实在在。
齐白石的母亲既勤劳又贤慧,既会一操一持家务,又很孝顺父母。
公公婆婆常常夸奖儿媳妇心灵手巧。
这样的家风很利于齐白石的成长。
齐白石幼年非常聪明,4岁时,就学会了数百字。
那是祖父用炭画在地上教给他的。
六七岁时,齐白石在外祖父的坐馆里读了半年书。
这以后,他就失学在家,帮助家中挑水、打柴、浇菜等,干着不少杂活。
劳动的余暇,齐白石抓得很紧,出去放牛打柴,总是带上书本,一抽一空自学。
有一次,他读书着了迷,把砍柴之事忘了。
天黑到家,怜一爱一孙子的祖母一顿责备:“你好学,可惜来时走错了人家。
”从此,齐白石上山就先砍柴,捡足粪,再取出书来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趁牛吃草的时机,跑到邻村的外祖父家去请教。
虽然没有良好的学一习一条件,但困难从来没有难住勤奋上进的齐白石。
齐白石的小故事

之阳早格格创做(齐黑石的小故事)黑石爷爷小时间,家里很贫.他八岁便给人家搁牛、砍柴.牛正在吃草,他便用柴棍(gùn )正在天上绘绘.厥后,他当了木匠,黑日搞活,早上正在昏暗的油灯下教绘.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二足冻得收麻,他皆出有正在乎,向去绘到灯油焚尽为行.便那样,他绘的绘越去越佳了.黑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去许多小昆虫,火缸里还养着鱼战虾,他每天小心天瞅察它们.他要绘蚱蜢,便跟正在一只蚱蜢后里谦院子跑,向去到瞅浑蚱蜢跳跃(yuè )时单腿的动动做行.他人劝他把蚱蜢拴(shuān )住,他道拴上绳子蚱蜢出有惬意,动做出有自然,那便绘禁绝了.勤于瞅察战受苦训练使齐黑石爷爷赢得很大乐成,他的绘深受各国群众的喜爱.(绘与故事)齐黑石喜中专欢绘黑菜物中,也绘得佳.齐中华黑石把黑菜推许为菜中华中之王,他以黑物专菜肥大、老黑、坚绿的物专特性进绘,绘中出的黑菜新陈火灵、死机盎物中然.齐黑石常专中自称自己“通身蔬华笋气”,他出身农家,华专绘黑菜,绘佳黑菜,正在物中他瞅去是极自然的专物事.有位绘家公自里华中教齐黑石,也绘黑菜,可绘中物得总出有像,他末尾物忍出有住去问齐黑石,绘黑菜中专有什么诀窍?物齐黑石哈哈一笑物中:“您通身专无一面蔬笋气,怎么能绘得华物战尔一般专中呢?”齐黑石的人格①一代国绘大家齐黑石,出有单艺术成便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②齐黑石傲,傲如古紧.③正在近代,绘而劣则仕的人屡睹出有陈.但是先死傲骨一身,荣于从雅.出有但是自己仄民一死,还刻了一圆“黑石书籍屋出有出公卿”的印去儆戒后代出有要混迹政界.④先死出身农家,早年靠搞木工保护死计,所以常遭人沉蔑.34岁那年做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少治印,先死供他赐印一枚,丁拔贡果瞧出有起那个出身热微的绘匠而婉行中断,先死遂傲然出有复再供,回家购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原借去的《二金碟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谦天,无处降足.先死也许出料到,自己那一傲,竟傲出了个治印下脚.⑤齐黑石痴,痴如顽石.。
齐白石的励志故事

齐白石的励志故事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
关于他的励志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齐白石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齐白石的励志故事:齐白石晚年成名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
57岁时,齐白石到达北京,住在法源寺,以卖画度日。
他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还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
可见齐白石当时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惨淡!一天,在一个无人理睬的场合,梅兰芳跟他寒暄了几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点面子。
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可见梅兰芳也并不能改变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
齐白石认识了陈师曾后,齐白石的艺术生涯才得以转变。
陈师曾虽然比齐白石小13岁,但其时已名满天下,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
他鼓励齐白石尽快自成一体,走艺术的创新之路。
于是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
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
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
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
正像他自己说的:“懂得我的画的,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
”陈师曾于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
失去唯一知己的齐白石遭到了同行们的口诛笔伐。
北京画坛保守派们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极尽攻击之能事。
但绝望中亦孕育着希望。
齐白石在“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1929年,被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鸿慧眼识珠,一眼就发现了“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
此时的齐白石年已66岁。
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绝对是大师级的画家。
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徐悲鸿在不仅在展览会上贴条预定齐白石的画以提升其地位,而且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
关于齐白石努力练习作画的小故事

齐⽩⽯是我国最的画家之⼀,他最善长画⼩虾⼩⾍等⼩动物,另外,在篆刻⽅⾯他也颇有建树。
齐⽩⽯年轻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篆刻。
有⼀天,他去拜访⼀位⽼篆刻家,⽼篆刻家说:“你去挑⼀担础⽯回家,等这⼀担⽯头都变成了泥浆,你的印就刻好了。
”别的⼈都以为⽼篆刻家戏弄齐⽩⽯,劝他不要理那⽼家伙,齐⽩右却真的挑了⼀担础⽯来,夜以继⽇地刻着,⼀边刻,⼀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
刻了磨平,磨平了⼜刻,⼿上起了⾎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致志地刻呀刻呀,⽇复⼀⽇,年复⼀年,础⽯越来越少,⽽地上的淤泥却越来越厚。
最后,⼀担础⽯统统都化为泥了,齐⽩⽯也练得了⼀⼿好篆刻艺术,他刻的印雄健、洗炼,独树⼀帜,达到了炉⽕纯青的境地。
有⼀次,他过⽣⽇。
由于齐⽼是⼀代宗师,学⽣朋友来了很多。
从早到晚,客⼈络绎不绝,⽼⼈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批客⼈,⽼⼈再也⽀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天,齐⽩⽯⽼⼈⼀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歇。
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都长长的松了⼀⼝⽓,等着他吃饭。
谁知他摊纸挥毫⼜继续作起画来。
家⾥⼈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么还画呀?”
⽼⼈轻轻抬起头说道:“昨天⽣⽇,客⼈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张,以补昨天的‘闲过’”。
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民的喜爱。
齐白石的故事

精心整理齐白石的故事齐白石的故事1949年,毛泽东进北平后,亲自给齐白石写了封信,邀请他作为无党派人士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备了豆豉为主料的几样湖南菜。
席间,齐白石表示:“在我的余年里,要为这个太平盛世多画些东西。
”,一幅泽东。
毛泽东收到后,立刻派田家英到齐白石家,回赠他最爱吃的湖南风味“菌油”。
齐白石的故事:齐白石赠毛泽东《茶具梅花图》齐白石的故事:争画记齐白石一怔,不知何时给毛泽东作过画。
毛泽东让秘书把画取来,展开挂到了墙上。
是一幅全绫装裱的立轴,画着一棵郁郁葱葱李子树,树上落着一群毛绒绒小鸟,树下伫立着一头憨厚的老牛,老牛正侧着脑袋望着小鸟出神。
齐白石发急,站起身想自己摘画,却被郭沫若拦住,说此画应是齐白石送郭的,画上标着郭的名字。
且慢!毛泽东挥挥手,要如此说,画上也标有本人的名字嘛!请问,白老画的是什么树?李子树。
李子树画得茂盛吗?茂盛。
这不就是敝人之名吗?当年八路军撤离延安时,毛泽东曾对人说,离开者得胜也。
于是取名李得胜。
最终,此画还是被齐白石带回了家。
以后不知下落。
齐白石的故事:通身蔬笋气有位画家私下里学齐白石,也画白菜,可画得总不像,他最后忍不住去问齐白石,画白菜有什么诀窍?齐白石的故事:无论何人先收钱齐白石一生订过许多份润格,有的亲订,有的是弟子代订,以下这份润格,为齐白石20世纪30年代亲手订的,全文如下:余不求人介绍,有必欲介绍者,勿望酬谢。
字小不刻,字大者加。
一石刻一字者不刻。
金属、玉属、牙属不刻。
石侧刻题跋及年月,每十字加四元。
刻上款加十元。
石有裂纹,动刀破裂不赔偿。
随润加工。
无论何人,润金先收。
有人要一幅虾子为题材的画。
齐白石画完,即以画上有几只虾,照只计算。
那人看画,发现这只虾画得像是走了样,毫无生气,有点奇怪。
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曾得一枚齐白石为其刻的石章,看了却不喜欢,认为太粗犷。
可石是好石,谭延闿就将齐刻的印磨去,留下了印石。
30年代后,齐白石名声倍增,谭这才感到齐印的可贵,于是再请齐白石为他重刻一印。
齐白石晚年自省的故事

齐白石晚年自省的故事齐白石的故事在齐白石小时候,他的家里很穷,八岁大的时候他便出去给人家放牛,干活,他深知自己家里给自己交不起高昂的上学费用,于是他便每天用一个小树枝在地上练习画画,将自己所看到的小动物画在上面。
齐白石照片后来,为了谋生,家里让他去跟着别人学习木匠这门手艺,白天劳累的生活并没有让齐白石放弃绘画,晚上在别人都睡下后,他借着微暗的灯光,依然练习画画,不管夏天还是冬天,一直坚持到深夜才睡去。
这便是齐白石的故事。
再到后来,齐白石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
有一次,他一直想画蚂蚱这种小动物,但是这个动物非常敏捷,往往是还没来得及观察就已经跑了。
很多人都劝齐白石抓一只来观察,而齐白石却说,如果把蚂蚱抓来观察的话,他会恐惧不舒服,也便不是自然界真正的蚂蚱了。
于是他依然每天坚持自己悄悄的观察蚂蚱。
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认真执着的态度,齐白石绘画的技艺也一天天的开始进步。
这是关于齐白石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关于齐白石的故事是他和白菜。
齐白石从小是吃过苦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所以白菜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他画的白菜叶子是翠绿色的,茎也是白亮亮的,看起来就给人一种水灵灵的生机,这时候也有一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画家,一直都想学画齐白石的白菜。
但不管怎么画,总是感觉有差距。
于是他便去请教齐白石,齐白石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笑着说,“你全身上下没有一点蔬笋的气息,怎么能画的和我一样呢?”这便是关于齐白石幽默风趣的故事。
齐白石老婆作为一个男人,齐白石先生在事业上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他的很多作品在国内外都受到很高的评价和认可。
其实在感情方面,齐白石先生也可以称得上是美满的。
齐白石老婆一共有3位。
齐白石老婆齐白石的第一位老婆叫陈春君,在他十二岁的那年,由于家境比较贫寒,担心以后的齐白石娶不到媳妇,便为他收养了陈春君做为童养媳。
虽然齐白石的这位老婆没有上过私塾,但她却是整理家务干活过日子的一把好手。
在齐白石放弃雕刻改学画画时,这位没有读过书的陈春君也一直全力支持着自己的丈夫,任劳任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4.被聘为北大教授
• 1929年秋,徐悲鸿出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 想聘请齐白石来院做教授。可齐白石却顾虑重重地 辞谢道:“老朽是木工出身,恐引教师非议,又恐 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 情真意切地说,“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 计出身如何。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 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 徐悲鸿。” • 徐悲鸿看到齐白石还在犹豫,便接着说道,“齐先 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 要领提示即可。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以防真 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齐白石十分感动,终于点 头说:“那就试一试吧。”
4.被聘为北大教授
• 点评:
• 齐白石本来顾虑重重,可徐悲鸿的一番话却告诉 他,他上课只需示范作画就可以,其他的事情, 都由自己帮他解决。原本齐白石顾虑的事情都没 有了,上课被徐悲鸿说成了极为简单的事情,齐 白石自然更愿意答应。 • 如果别人觉得帮你需要应付许多困难,需要付出 很多,自然会有顾虑。假设你能把事情说简单, 为对方解决后顾之忧,使对方觉得帮助你只是一 件举手之劳,他怎么还会拒绝呢?
六个齐白石的故事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93岁高龄),生于湖南长沙府 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 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等。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 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 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 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 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 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2011年5月 22日,他的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 篆书四言联》被拍出4.255亿 元人民币的天价。
5.90岁仍不忘反思
• 点评:
• 齐白石90岁仍不忘反思,严于律己, 对自己的画作精益求精。 • 这就是大师的做人原则和做事态度, 也是为什么历经多年,我们一直敬重 齐白石的主要原因。
6.张大千赞齐白石
• 齐白石与张大千是同时代的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 为张大干擅长临摹自己的画作而心生不满,拒见前来 拜访的张大千。张大千没有把这当回事记在心里。他 在西班牙办个人画展时,见到了毕加索。在毕加索家 中,张大千看到毕加索临摹了很多齐白石的画。 • 张大千十分高兴地对毕加索说:“齐白石的水墨画的 确太好,你选学齐白石的画,路真的是找对了。齐白 石水墨画技高得叫我无法企及,他画的虾、蟹活灵活 现、栩翎如生,我更是不敢在这方面进行尝试。他画 画大胆创新,我比他相差甚远。他不但画好,而且人 品更好。我的人品不如他,我为此感到十分内疚与惭 愧。” • 毕加索听了,对齐、张二人都很敬佩,而等齐白石听 到张大千这番话,跟齐白石再也没了间隙。
3.人赞齐白石胸怀
• 点评:
• 心准备的印章被对方磨平,齐白石却始终面 带微笑, 这样的气度, 展现的是自己的胸 怀,赢得的是别人的尊重。 • 别人伤害了你,你内心不悦,给他冷脸子, 可以表达你的愤怒,却于事无补;而如果你 能不计较,依然给他好脸色,这才是真正的 宠辱不惊,展现是你超人的气度。而你的好 脸色,更是软化对方态度,改善双方关系的 契机,能为你赢来他人的尊敬与友情。
2.认真勤奋学治印
• 点评:
• 齐白石对待治印与对待绘画一样,抱 着十分认真、十分勤奋、十分刻苦的 学习态度,因而他在治印方面也有很 高深的造诣。 • 如果我们学习知识和技术,也能像齐 白石治印一样,还愁学不会、学不好、 学不精吗!
3.人赞齐白石胸怀
• 谭延闿是民国时期有名的书法家。当时尚未出名的齐白石刻 了一枚印章,去拜会谭延闿。谭延闿看了看那块印章,叹息 说:“这是什么啊,刀法太懒、太粗犷了,可惜了这么一块 好石头。”当即命人将印章上的字磨平,将石头留下自己用。 • 这对齐白石来说简直跟当众打脸没什么区别。但齐白石却微 笑道:“刀法大懒,太粗犷,今天能得到您几个字的教诲, 我已经知足了。”谭延闿对齐白石的气度大为敬佩。 • 几年后,齐白石声名鹊起。这时,谭延闿才发现当初自己磨 平的印章是多么可贵,他又去请齐白石给自己刻一枚。齐白 石欣然应允,说:“我的印章能得到您这样的大家的欣赏, 是我的荣幸。”对当年谭延闿磨平印章的事只字不提。此事 传开后,人们纷纷称赞齐白石的胸怀。
1.贪多会适得其反
• 点评:
• 人们常说:“贪多嚼不烂。“凡事须有度。” 年轻 的齐白石也犯过急性病:从早到晚拼命作画,只追 求数量,不讲究质量。因此,画技难以提高。 • 守林人水桶上的那条线,给了他深刻启发:“凡事 都要量力而行,有时做得多并不一定是好事。重要 的是,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尽力做好每一件事, 贪多只会适得其反。”从此,齐白石认真仔细地作 好每一幅画,不断思考,反复琢磨,画技精进。他 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目 录
1.贪多会适得其反 2.认真勤奋学治印 3.人赞齐白石胸怀 4.被聘为北大教授 5.90岁仍不忘反思 6.张大千赞齐白石
1.贪多会适得其反
•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曾有一段很不得意的时光。以画画为生的他,不得不拼 命地作画,而画出来的作品又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对此,齐白石很是苦恼。 • 有一天,齐白石独自出去散心。这时有一位守林人挑着一担水从远处走来。 齐白石好奇地问守林人:“这水是从哪里挑过来的呢?“守林人答道:“从 山林深处的小溪里挑过来的。”齐白石点了点头。可是当他望向木桶时却非 常吃惊,因为两个木桶里的水都很少,按理说,从那么远的地方挑过来应该 多挑一些才对呀。何况守林人身材魁梧,应该有这能力。守林人听了齐白石 的疑问,笑了笑说:“年轻人,你仔细看看我的水桶。”顺着守林人手指的 方向,齐白石发现他的两个木桶里的前上方都画了一条线。迎着齐白石疑惑 的目光,守林人接着说:“挑水并不在于挑多,够用就好。一味贪多,只会 适得其反。如果我打的水超出了这条线,那就超过了我的能力和需要。水洒 了,不是还得重新回去挑吗?如果膝盖摔破了,岂不是要比现在挑的水还要 少吗?况且,我每天都需要用水,一天去挑一次,不仅可以喝到新鲜的水, 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呢。” • 看着木桶里的那条线,齐白石猛然顿悟。凡事都要量力而行,有时做得多并 不一定是好事。重要的是,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贪多 只会适得其反。而现在他缺少的,正是木桶上的那条线!只不过这条线应该 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回家后,齐白石一改往日贪多的作风。而是给自己相 对宽松的目标和任务,认真仔细地作好每一幅画,然再给自己留下思考和琢 磨的时间。长此以往,齐白石的画技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终成为中国近代 国画界的一代大师。
6.张大千赞齐白石
• 点评:
• 张大干不计前嫌,在毕加索面前“大扬”齐白石的 长处和人品,“多抑”自己的不足,一扬一抑,把 齐白石的优秀与杰出亮于人前,让听者更喜爱齐白 石,填平了两人间的间隙。与此同时,也把自己谦 逊的人品昭示于人,这自然让听者也有所敬。 • “抑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扬人”是“进 一步海纳百川”。“抑己扬人”,是谦虚而不是自 卑。要做到“抑己扬人”,需要说话者有容人之长 的博大气魄和乐于与人为善的优秀品质。 • “抑己扬人”,是把他人放在心上、敬畏他人的一 种说话态度。这种说话态度,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 齐良末接着问:“我感觉都差不多啊,您现在这么大年纪,名声也大,差一 点别人也看不出来,就是看出来也会原谅的,都是小事没有关系的!”齐白 石摇了摇头说:“不是这样,都是我对自己的放纵,就算别人不知道,可是 自己的手知道,自己的眼知道,自己的心更知道,我要努力了。” • 从此,齐白石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开始从基本功做起,渐渐地画又达到 了他满意的程度。
2.认真勤奋学治印
• 齐白石的印章,与他的绘画一样,都是艺术珍品。 他的石刻印章,笔触苍劲有力,刀法雄浑穏厚, 姿势龙飞凤舞,神韵奔泻畹蜒,看后令人赞叹不 已。他治印为何能达到如此娴熟高雅的境界呢? • 他学石刻之初,曾向一位前辈请教。前辈半开玩 笑说:“南家冲的楚石,有的是!你挑三、四个 点心盒去,将点心盒都装满了石浆,那就刻好 了!”他由此得到深刻启发,真的照着做了。 • 齐白石刻图章,刻了再磨,磨了又刻,弄得容器 四周满是泥浆,屋子几乎变成了泥池。付出了辛 勤的劳动后,他终于走向成功。
5.90岁仍不忘反思
• 一天,艾青从古宝斋买来一幅齐白石的《挑耳图》,拿去齐老鉴定。画的内 容是一个游僧掏耳朵,神情惟妙惟肖。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仔细细看了很 久,然后叹了一口气说:是我的作品,也是我精品中的精品。“艾青听完很 高兴。
• 送走艾青之后,齐白石一直看着自己墙上的画发呆,然后开始一笔一画地描 红,这一描就是几个小时。等齐白石活动筋骨的时候,儿子齐良末问:“父 亲,刚才我艾叔叔来,看画之后你为什么叹气啊?”齐白石看了看齐良末, 说:“孩子,你艾叔叔拿的是我还没有成名时候的作品,我感叹那时候的认 真和对画法的精益求精,对照现在我成名之后的作品,感觉自己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