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

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钢筋

9、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1/2板筋间距*2)/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梁高-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梁高-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200;

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钢筋

9、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梁高-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梁高-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200;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 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 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 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c.顶层锚固长度: 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②边、角柱锚固长度: 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 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 2.柱箍筋: 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b.柱宽;h.柱高; c.柱保护层 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 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

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 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 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 00mm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 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 3.上部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80度的公式是 3.14(d+D)/2-(D/2+d)+平直长度(3d)=6.25d 135度的公式是 3.14*3(D+d)/8-(D/2+d)+平直长度(10d)=11.87d 90度的公式是 3.14*(D+d)/4-(D/2+d)+平直长度(设计值) 式中的D=2.5d. 180度的公式是 3.14(d+D)/2-(D/2+d)+平直长度(3d)=6.25d 135度的公式是 3.14*3(D+d)/8-(D/2+d)+平直长度(10d)=11.87d 90度的公式是 3.14*(D+d)/4-(D/2+d)+平直长度(设计值) 式中的D=2.5d. 准确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实用公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钢筋配料加工的依据。其精确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成型后能否符合设计尺寸,而且有时直接影响钢筋绑扎、构件定位尺寸甚至构件受力性能。 1.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一般公式 对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目前多数教材和手册采用下式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 量度差计算可用理论公式或近似值公式。 理论公式为 式中D为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α为钢筋弯折角度。 近似值可按表1取值。 表1钢筋弯曲量度差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 端部弯钩增值理论公式为 近值可按表2取值。 表2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 钢筋直径d/mm ≤68~10 12~18 20~28 32~36 一个弯钩长度/mm 4d 6d 5.5d 5d 4.5d 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无论按理论公式还是按近似值公式计算,其结果误差甚小,精确度高。而外包尺寸的计算,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其结果相差较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弯起钢筋外包尺寸计算的精确公式及与通常方法的比较 以图1弯起钢筋为例,按通常计算外包尺寸的方法为 (1)

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2、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及例题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 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3.5d 45度弯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 03G101-1B了 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 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 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错误计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 =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 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 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譬如,当次梁的4面保护层均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2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65mm;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 +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 、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 +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 +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 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 +5d,为直锚, 取Max{Lae, 0.5Hc + 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w Lae或w 0.5Hc + 5d,为弯锚,取Max{Lae, 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 Max{Lae, 0.5Hc + 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 2 X 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 X保护层)+ 2 X 11.9d (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 )X(构造筋根数/2 );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 度/布筋间距。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 X保护层+梁高-2 X保护层)*2 + 2 X 11.9d + 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X 2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一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 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o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 +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w 800mm夹角=45° ...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 、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 、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 3 +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 +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 且》0.5Hc +5d,为直锚,取Max{Lae, 0.5Hc + 5d }。

比较全面的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抽样常用公式 钢筋算量基础方式小结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断定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wo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结构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wo们可以发明,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wo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依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主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弥补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长了2d,箍筋计算时增添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长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柱钢筋计算公式

抗震框架柱计算公式 一、基本参数: 1、柱净高hn Hn:柱净高=本层层高-梁高 底层柱净高=底层层高+基础顶至嵌固部位高度-梁高 2、连接长度:机械连接:短筋:0长筋:35d 焊接 短筋:0长筋:Max(35d,500)柱纵筋中长筋和短筋各50%。 3、非链接区长度: 底部非连接区 嵌固部位高度=Hn/3(注:首层必为嵌固部位,看标注。) 非嵌固部位高度=max(Hn/6,Hc,500)(二层及以上柱根部位)顶部非连接区 高度二梁高+max(H n/6,Hc,500) He 二柱长边尺寸 非连接区箍筋加密,箍筋起步:50mm 二、基础插筋 长度二弯折长度+ 纵筋插入长度+底部非连接区长度+连接长度弯折长度取值: 1、Hj>laE(la) 弯折长度=Max(150,6d) 2、Hj<=laE(la) 弯折长度=15d Hj 为基础高度,LaE=38d 纵筋插入长度=基础高度Hj- 基础保护层基础内箍筋(简单的 2 肢箍,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 是按 2 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箍筋基础顶面下起步:100mm 三、首层柱纵筋 纵筋长度二首层层高-首层非连接区Hn/3+max(Hn/6, he, 500)+连接长度 四、中间层柱纵筋 纵筋长度二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 (当前层+1)非连接区+连接长度 非连接区二max( 1/6Hn、500、He)He二柱长边尺寸 五、顶层柱纵筋 顶层KZ 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 1、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 弯锚(三Lae):梁高一保护层+ 12d 直锚(三Lae):梁高一保护层 中柱纵筋长度=层高-梁高-非搭接区长度+锚固长度-连接长度 2、边柱、角柱边柱、角柱长度=层高-梁高-非连接区长度+锚固长度-连接长度边柱、角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1)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三Lae):梁高一保护层+ 12d 直锚(三Lae):梁高一保护层 2)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钢筋锚固长度 =Max{1.5Lae,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角柱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 , h边钢筋总数的 1/2,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 , h边钢筋总数的1/2。边柱钢筋长度与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最新版本

钢筋长度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5d,为直锚,取Max{Lae,+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 =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钢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孙国俊)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 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二、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二、框支梁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二、剪力墙在钢筋工程量计算

板钢筋计算长度

板钢筋计算长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板钢筋计算公式 一、普通板底筋计算 (一)、底筋长度 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 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 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 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 (二)、底筋根数 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面筋计算

(一)、端支座负筋 1、端支座负筋长度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 (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 (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 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15d (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 (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 2、板端负筋根数 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钢筋常用的计算公式

钢筋常用的计算公式 1、弯钩增加长度:半圆弯钩(180°)6.25d 、斜弯钩(45°)4.9d 、直弯钩(90°)3d. 2、弯起钢筋增加长度: 常用弯钢筋的弯起角度有30°、45°、60°三种,弯起钢筋中间部分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 ≥5d ,h 为减去保护层的弯起钢筋净高,s 为弯起部分增加长度。 弯起30°s=0.268h 、45°s=0.414h 、60°s=0.577h 3、箍筋长度: ①矩形箍筋长度=构件截面周长-8×保护层+两端弯钩长度 ②矩形箍筋长度=构件截面周长-0.05 ③螺旋形箍筋长度(m)=N ()s R s ÷+2 22π 式中:S —螺旋形箍筋螺距m ; R —螺旋半径m ; N —构件数量 4、箍筋根数计算: 箍筋根数=配置范围长度÷间距@+1

箍筋的理论长度计算 在钢筋的预算工程量计算时,因钢筋混凝土柱、梁中的箍筋长度没有统一的计算规定,方法比较混乱。目前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箍筋长度=箍筋矩(方)形长度+6.25 ×2(钩) (d,为箍筋直径,下同); (2)箍筋长度=箍筋矩(方)形长度+4.9 ×2(钩) (3)箍筋长度=箍筋矩(方)形长度+不同直径的估计钩长 (4)箍筋长度=构件横截面外形长度-5cm。 上述种种计算方法,计算程序繁琐,计算结果都有出入,并且从理论上经不起推敲,给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审查带来很多麻烦。为了保证预算工程量的准确性,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以下简称“规范”),从理论上探求一种准确而简化的箍筋长度计算方法。 从图3-11可以看出,为了控制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箍筋的尺寸是按其内孔尺寸控制的(控制和固定主筋相对位置),它的理论长度应按应按箍筋中心线长度计算的。 1.90°弯曲(三处)的中心曲线长度 按“规范”规定:箍筋的弯曲直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现取等于2.5倍计算。箍筋在弯曲范围内的中心线长度(即中心曲线长度)如图3-12所示:中心曲线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及方法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0.00617)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 (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钩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错开区(1/3搭接长度(lle),套丝错开区35d) 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钩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错开区(1/3搭接长度,套丝错开区35d)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 +首层钢筋搭接长度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层钢筋搭接长度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钢筋搭接长度 顶层:角筋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净高hn/6,

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锚固)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2lae(锚固) Lae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粱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0.5hc+5d)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钢筋计算公式

日志 转到我空间分享给好友复制网址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上一篇下一篇返回日志列表 [转] 钢筋基本算法,学建筑的必转 转载自江伦转载于2010年03月26日 17:40 阅读(0)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举报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各类钢筋设计长度计算公式

各类钢筋设计长度计算公式 L——构件长度 b——保护层厚度 d——钢筋直径 x——设计图示锚固长度等 H——构件高度 B——构件宽度 注:端部90度弯折的量度差值(1.75d)在预算中未减,是因为量小不重要。 1、直钢筋: (1)端部弯半圆钩:设计长度=L-2b+2*6.25d (2)端部斜钩:设计长度=L-2b+2*4.9d (3)端部直钩:设计长度=L-2b+2*3.5d (4)、端部弯折:设计长度=L-2b+2x 2、弯起钢筋: (1)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半圆钩: 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6.25d = L-2b+2*(H-2b)*tg(α/2)+12.5d (2)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弯折及半圆钩: 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x+6.25d) (3)双弯起钢筋端部带弯折: 设计长度=L-2b+2*(H-2b)*tg(α/2)+2x (4)单弯起钢筋端部带半圆钩: 设计长度=L-2b+(H-2b)*tg(α/2)+2*6.25d 3、箍筋: (1)单箍方形或矩形: 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 =2*(H+B)-8b+17d (无抗震要求) 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 =2*(H+B)-8b+27d (有抗震要求) (2)双箍方形(多用于柱中): 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 =2*(H+B)-8b+17d (无抗震要求) 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 =2*(H+B)-8b+27d (有抗震要求) 内箍设计长度=[(B-2b)* 2/2]*4+17d (无抗震要求) =[(B-2b)* 2/2]*4+27d (有抗震要求) (3)双箍矩形:

钢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钢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钢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孙国俊)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一、梁(1)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5d,为直锚,取Max{Lae,+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二、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5d的判断值。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 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二、剪力墙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1)剪力墙墙身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大全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 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3)钢筋砼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2、钢筋的弯钩长度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0、 1350 、 90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 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