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书评读后感-未来已来
《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简史》读后感《未来简史》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部重要作品,它探讨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这本书引发了我对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敬畏和担忧。
赫拉利在书中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智人这个物种可能会在几十年或两三百年内消失。
这一预测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意识到人类的发展是多么脆弱和不确定。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饥荒、瘟疫和战争等基本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但新的目标将取代这些目标,最有可能的是长生、幸福和进化。
进化将直接推动人类从智人转变为神人。
那么,人类将如何实现进化呢?赫拉利提出了三条道路: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和非有机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主要涉及对人类遗传信息的替换和调整,通过这一技术,人类有可能超越常态,甚至创造出超人。
目前,现代科技已经能够制造出具有特殊特征的动物,那么将来也有可能打造出超越人类的存在。
然而,生物工程也带来了伦理上的挑战,例如如何确保这种技术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半机械人则是人机结合的产物,人类将大脑与网络连接,通过意念控制机器。
这一设想让人联想到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但它也并非遥不可及。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人机交互界面,人们可以通过思维来操作各种设备和系统。
半机械人的出现将极大地拓展人类的能力,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社会和伦理问题。
非有机生物工程则是彻底抛弃了有机部分,机械将摆脱人类的控制,实现自我进化和决策。
这一趋势让人不寒而栗,因为机械一旦拥有了自我意识和学习能力,它们可能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赫拉利提醒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些潜在的风险。
那么,人类究竟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呢?自己把自己折腾没的可能性不大。
有钱的人可以通过升级成为神人,而没钱的人则可能因为无法升级而被机器人取代。
这一残酷的未来景象让人深思,我们是否正在走向一条不可逆转的道路?赫拉利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深刻的洞察和警示,《未来简史》也不例外。
它让我们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既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挑战。
《未来简史》读后感800字

《未来简史》读后感《未来简史》是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一本关于人类未来的书籍。
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探讨了人类面临的许多重要问题,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环境变化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未来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目标,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和挑战的旅程。
尤瓦尔在书中指出,未来不是一个确定的终点,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旅程。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个事实,同时也要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和责任去塑造我们的未来。
其次,书中对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讨论让我对科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尤瓦尔指出,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人类的工作,而生物技术则可以帮助人类延长寿命、增强能力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为我们带来许多便利和机会,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此外,书中对环境变化的讨论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挑战。
尤瓦尔指出,人类活动已经对地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这些问题已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些挑战。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并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长期努力和坚持的。
尤瓦尔指出,人类社会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化和变革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个事实,同时也要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为解决这些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未来简史》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
它让我认识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可能性和机会。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同时也需要积极探索和创造未来的机会。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许多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成为我们思考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
关于《未来简史》的读后感(精选19篇)

关于《未来简史》的读后感(精选19篇)《未来简史》的读后感篇1《未来简史》开篇即描述了人类在新千年追求的三个议题: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成神。
正当我在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而憧憬时,作者又毫不犹豫地一脚将我踢入地狱——在处理这三个议题时科学家发现生物本身只是算法,我们的意识并不自由而是计算的结果,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随着科技进步,机器会比我们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而最终绝大部分人会被机器取代,沦为“无用的阶级”,而控制机器的少数人成为“智神”。
甚至未来的机器会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新主宰——或许有一天某人对人工智能下达一个简单的“我希望世界和平”的指令后,人工智能计算错误(也可能是理性分析后),通过把人类全灭来实现世界和平?曾经,我觉得人类胜过机器的原因在于我们有自由意志,爱是机器永远无法拥有的,各类科幻文章、影视作品中也是这么演绎的。
然而,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各种思想的源泉只是各种激素刺激神经后的化学、物理反应,再汹涌的爱也不过是简单的激素爆发而已。
目前已经有部分药物可以控制我们的情绪,未来或许你难过时向朋友哭诉,他只会递给你一颗让你开心的药丸。
现在各路围棋大神纷纷倒在AlphaGo脚下,人工智能在曾经人类的专属领域获得了胜利,而它甚至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戴上“专注头盔”,普通人就能成为神射手;谷歌通过分析邮件内容,比英国政府通过实体医院的数据更快分析出流感疫情的爆发;通过订制基因,你能得到高情商、高智商、高颜值的完美孩子…目前在多数专业领域,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都超越了人类,靠着人工智能,人类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可因为人工智能有着种种优势,势必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无法继续从事现在的工作,届时失业的人将何去何从,我会不会也成为失业者中的一员,那时该怎么办?因为无解,我无比迷茫。
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随着越来越精密的算法将人类挤出就业市场,财富和权力会集中在拥有强大算法的极少数精英手中,刘慈欣科幻小说的“终产者”(人类99.99%的财富会集中到一个人手中)将统治世界,其余人沦为奴隶或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做流浪汉?既然我们绝大多数人将来会成为“无用的阶级”,那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届时被压迫到极致的失业人类会奋起反抗,砸烂机器吗?应该不会,因为没人愿意回归到原始人的状态。
《未来简史》读后感(精选15篇)

《未来简史》读后感《未来简史》读后感(精选15篇)《未来简史》读后感篇1看完《未来简史》归结于一句话:万物互联让人类的能力指数上升,人类放弃意义而追求力量,智人失去控制权,极少数人控制世界。
放下书,世界还是世界,贸易摩擦,围追堵截,崛起增长与压制,民粹主义与开放合作,现在还是柴米油盐,未来还只是未来,甚至可能永不会成为现实,当前独善其身仍然可行,一切似乎没有变化。
一千六百多年前,陶渊明就说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嗯,就这感觉,感觉都没变。
但有些想法在悄悄地变化:1、认识到靠虚拟的愿景、文字和货币,人类开展了大规模的分工协作,从此一骑绝尘。
大规模协作是人类力量提升的核心关键。
2、对自由人文主义,平等,自由,自由意志,独立意志,追随自己的内心,不那么确定,那么执着了。
3、对万物互联,个人隐私,数据自由,有了新的认识,或许,这是人类进行大规模协作,大幅度提升力量的必然趋势,势不可挡,顺者昌逆者亡。
4、意识到如果生命最终只是技术问题,会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幸福圆满或许都需要重新定义。
然后想,今天的我和昨天有何不同?人和人的差异在哪里?能力,见识和眼光(含境界和定位)。
能力包括了决断力、执行力、理解力、与人连接力,意志力,当然也包括了语音能力,运动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总结能力,洞察能力,规划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
眼光高低取决于见识,见识又取决于知识和能力。
为什么会目光短浅,因为没有见识,为什么没有见识,很多知识不知道,知道了也没有能力抽丝剥茧,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啊。
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而选择是基于已有知识、能力、见识和眼光的选择。
有些事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我们也知道自己有些事不知道,知道的东西多少,决定了人和人的不同。
有些事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但它总是通过直觉、感觉,隐隐地,经常性地影响我们的选择,而大部分的,是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我们不知道,所以就会执,就会固执己见,就会画地为牢,就会刻舟求剑。
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简史读后感《未来简史》读后感《未来简史》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一本畅销书,该书以全球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主题。
在本书中,赫拉利探讨了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揭示了有关技术、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深刻见解。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类文明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赫拉利讲述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探讨了人类是如何从智人进化到现代文明的。
他提出了一种观点,即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成为最强大的物种,是因为我们具备了社会合作的能力。
他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够合作,是因为我们共享一种虚构的故事,也就是宗教、国家和货币等。
这些故事赋予了人类社会以组织和秩序,使得我们能够建立复杂的社会系统。
其次,赫拉利强调了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他指出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进程的一股强大力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革。
例如,农业革命使人类能够定居下来,从而开启了文明社会的历程;工业革命则引领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迅速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
现在,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引领我们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赫拉利也触及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那就是人工智能的崛起和可能带来的挑战。
他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即人类可能会被替代,面临着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危险。
赫拉利认为,随着机器学习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职业将会消失,人类将需要适应这种变化,掌握与机器合作的技能。
不仅如此,赫拉利还对未来生物工程、人类寿命延长和基因改造这些当今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他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未来人类可以通过基因改造选择自身的特征和能力,进而改变我们的物质和非物质世界。
这些观点震撼人心,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类的本质和存在意义。
综上所述,读完《未来简史》后,我对人类历史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赫拉利对人类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洞察力令人钦佩。
他勾勒出了一个鲜明的未来图景,帮助我们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未来简史》读后感十篇

《未来简史》读后感十篇《未来简史》读后感1《未来简史》讲述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而读这本书有一种和若干年后自己交流的feel。
自我认识书中认为自我分为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
叙事自我就是自己为自己构造的某个故事,体验自我就是具有时间性质的体验。
举个例子,持有一只股票2年,天天涨停,这2年每一天的感受就是体验自我,但是突然今天跌停了,你接受不了,清仓了,这却是因为叙事自我。
体验自我可以理解为每一刻体验的记忆,具有时间特性,但现实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对于大部分体验很快忽略。
而叙事自我是我们所有体验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平均,也就是峰谷定律,在生活中往往是叙事自我帮我们做最后的总结。
例如晚饭从头到尾都很愉快,但是结束时因为服务员的一句话变得不开心,我们就很容易被最后的体验或某一刻很差的体验定义整个过程的体验,也在事后提及时以此做评价。
生命的算法1915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目标是要解放由奥匈帝国“不法”占有的两处意大利土地,共发动了11场战役,第一战,损失1.5万人,第二战4万人,第三战6万人……持续了2年,进行了11场战役,意大利大败。
等到战争结束,意大利士兵死亡人数达70万,伤兵过百万。
其实意大利本在第一战后,可与奥匈帝国签署和平条约,因为当时的奥匈帝国和俄国正打得焦头烂额,无意与意大利本纠缠。
但如何面对这1.5万亡故士兵的父母、妻子和孩子,还有伤病的士兵?决策失误?张三白死了,李四也是,别太难过……另一种选择——张三和李四是为了意大利的荣誉而战死的,他们都是意大利的英雄!他们的血不能白流,我们要继续战斗,带着死者的期望,直到战斗胜利!同样的,对已故者的家人而言也难,要他们承认一切是白白牺牲,亲人白死了?而受伤的士兵也宁愿告诉自己“我的牺牲,都是为了伟大的意大利”而不是“我之所以没有腿,是因为愚蠢的决策”。
《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简史》读后感《未来简史》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部重要作品,探讨了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到未来可能的走向。
这本书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对人类的现状和未来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
赫拉利在书中指出,人类在过去的几千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逐渐掌握了控制自然和改变世界的能力。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第一部分,赫拉利讲述了人类历史上的三大难题:饥荒、瘟疫和战争。
这些问题曾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但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然而,他也提醒我们,人类的幸福并非仅仅取决于物质的丰富和科技的进步,还包括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在第二部分,赫拉利探讨了现代社会的新议题:永生、幸福和成神。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寿命有望延长;基因编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赫拉利认为,人类可能会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永生,并追求永恒的幸福。
然而,他也指出,幸福的定义是相对的,而且科技的发展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此外,他还提出了“成神”的概念,即人类通过科技手段超越自身的局限性,成为超越人类的存在。
赫拉利在第三部分中分析了科技对人文主义的挑战。
他认为,人文主义的基础是自由意志和个人尊严,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概念可能会受到挑战。
例如,通过对大脑的研究,我们可能会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但这也可能导致对个人自由的侵犯。
此外,赫拉利还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赫拉利的观点引起了我对未来的深刻思考。
一方面,我对科技的发展充满信心,认为它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和进步。
然而,另一方面,我也意识到科技的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我们需要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注重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确保科技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利益。
此外,赫拉利的观点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进行了反思。
未来简史读后感(通用13篇)

未来简史读后感未来简史读后感(通用13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未来简史读后感(通用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1这是一本谈未来的书,不只是去畅想未来,以未来的角度去看当下,人多事情有了更清醒的认知与解答。
跳脱现在,回望更能全面地认识现在。
不错,很喜欢的一本书。
不过对于计算机取代人,替代人的观点,我对人类还是保佑信心。
至于取代的那一部分,不过是上层的游戏,压低下层成本,以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生命基于数据处理,但是是一类“有意义”的数据集合,而这个“意义”是人之不同于计算机的:解释这个世界的故事。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何为“价值”,价值取向,计算机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过是人类的欲望作祟而给计算机的算法,让其满足人类的欲望的工具罢了。
计算机满足了人类暂时的欲望,还会有这三个完结后新的值得思考担忧的事情发生。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了解基于已发生的基础上,对于新鲜未知,未曾体验,便不会有认知。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2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未来简史》观点新颖,内容丰富。
拜读之后,有一种悲观的感觉。
其实,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换一个角度看,人类前途未必如此。
首先,从人类发展史看,总体上是进步的。
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危机四伏的生活,圈养牲畜种植庄稼,生活稳定;从农业社会到近现代工业社会,大多数农民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进厂打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从事机械劳动的产业工人走向灵活多样的服务业。
其次,(按书中观点)从第三个千年来看,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
从未来发展看,人类将面临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等新议题,越来越多的工作将由机器代替,解放人类的体力和脑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简史》书评读后感:未来已来
编者按:《人类简史》与《未来简史》,一本关于历史,一本预测未来。
未来简史是人来简史的姊妹篇,也算是延伸篇。
当时看人类简史的时候,感觉脑洞大开,很有点当年人们看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冲击感。
所以未来简史的英文版(美国版)一问世,就赶紧买来一睹为快。
两本书风格一致,大量的事实作者信手拈来,像一个精妙的大厨在用萝卜雕花,在雕刻过程中你压根本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但当剥开剃下的果肉,一朵洁白的芍药就呈现在你的面前,完美。
作者这两本书其实是在回答那个古老的哲学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武林外传的粉们,这时候是不是特有感觉要请出吕秀才) 《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讲的是为什么智人(HomoSapiens)这个物种这么牛逼的在短短七万年里蹿升到食物链的最顶端,横行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灭掉一切逃跑不够快的其他物种,还可以扔个火箭上月球,没事的时候解码一下人体基因排序。
其实在这本书之前,人类学作为一个严肃的科学已经把人类从哪里来研究的很透彻了。
我们现在所有的人种都是当年东非草原上一只智人种群的后代,而且因为环境变化的原因,一度这个智人种群变得
非常少,几乎到了要灭绝的边缘。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所有的人类,不管是什么种族,来自哪块大陆,我们的区别仅仅是肤浅,像皮肤一样的浅。
这种智人种群在十万年前,也曾经努力越过沙哈拉沙漠,走出非洲,走向世界。
在十万年前的那一次尝试中我们的智人祖先就如同中国国家男足一样的不幸,侥幸走出去,但再也没回来。
在那个时代,地球上还有很多种的人类,比如尼安德特人,就比我们更粗大,脑容量也更大,更适应欧洲严酷的冬日。
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剩下的智人在非洲继续修炼了三万年后,突然之间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开始在接下来的几万年中开始飞速变强。
在短短的三万年里,智人把最后一个尼安德特人送进了博物馆,更不要说什么剑齿虎猛犸象之类的动物。
人类简史其实就是在讲的这个任督二脉,究竟是什么。
作者认为这个任督二脉就是认知能力(cognitiveability)。
这个词好像也不太好理解,更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们人类突然之间会八卦了。
八卦就是把没有的说成有的,把红的说成紫的,把张三家丢了一条鱼说成张三家丢了一头鲸鱼。
这个八卦能力就是我们人区别于其他一切已知生物的东西,也是为什么我们能送火箭上天的最根本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八卦是要靠想象力的,八卦是在讲一个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都在跟两个世界打交道,一个是现实的世界,一个是想象中的世界。
能把自己想象中的世界传递给其他人的能力叫做忽悠,一个能够持续给别人灌输想象世界的人被称为
大忽悠。
不过讲真,这种忽悠能力是太重要了,因为它使得人类大规模协作变为现实。
高级哺乳动物之间也存在协作,但这种协作都是建立在个体之间的亲密接触之上。
但个体之间的亲密接触十分有限,最多一天不能跟超过十个以上的个体亲密接触,否者就到达了生理极限。
这也是为什么其他任何动物种群最多也就几十个个体,再多了就管不过来要分群了。
但人类可以依靠忽悠能力,轻松组织几十万人的军队,建立几万人的公司。
这种大兵团有组织作战,在面对我们的尼安德特大表哥只有几十人的群落时,简直就是压倒性优势。
所以我们再谈诸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等故事的时候,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
智人的想象能力还使得我们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
人类最早的一件艺术品就是出土于德国的一个四万年前的狮头人身像,这种混合基因生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它最早只存在于四万年前某个智人的想象世界里。
作者没有回答为什么智人会出现这种认知能力,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绘了因为这种认知能力的出现,在纵向历史中人类社会和整个世界是怎么被改变的。
如果我们用非对称动态大规模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来表示的话,这种改变就是改变了偏微分方程的递归因子。
用人话说,这就是说我们知识积累的速度在变高,我们用人类有意识选择替代了自然界无目的选择,时间的钟表一下子开始飞速旋转,快到被上帝拿去当风扇用了。
说到上帝这个神,这就是作者在第二本书中要跟我们聊的东西了。
《未来简史》
我们人类是在一个不断加速列车道中行驶的,中间经历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文字的出现,工业革命,科学的出现。
每一次革命都完全改变了代际更迭速度,每一次革命都是给人类发展换一种快车。
这个非常颠覆经济学关于边际效用递减的定律,以及物理学中的熵增原理。
关于上帝这个神,作者认为这是农业革命的产物。
在采集时代,我们人对自然界存在敬畏之心的,给森林,湖泊,鸟兽都赋予了人性,所以在那个时代人和自然界是直接沟通的,不需要通过神。
在农业革命以后,我们周围的世界就被划分成我们驯服的物种和大自然的原生生物两个世界。
我们驯服的物种是没有生命的,因为我们可以任意操纵他们,对于其他的生灵,现在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代理人,那就是上帝。
我们需要通过上帝跟这些原生生灵打交道。
但在工业时代,特别是科学出现后,人们对于世界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对世界的操控能力也越强,也越不需要上帝这个代理人。
在未来简史中,作者提到了两个神话故事。
一个是旧约创世纪里的伊甸园,是一个亚当夏娃,蛇和上帝的故事。
另外一个神话是牛顿的果园,是一个人和一个苹果的故事,没有上帝的角色。
因为人已经有了更大的能力,所以我们代替了神。
这就是时间简史要给我们讲的故事,一本后现代的圣经,讲述人变成神的故事。
宗教起源于苦难。
长久以来,伴随人类的苦难有三个,战争,饥
饿与饥荒。
在新世纪,这三个苦难居然已经渐渐都不再是事。
人类抱着no zuo no die的态度,抱着没有苦难制造苦难也要上的精神,想起了佛教里的极乐与永生。
因为医学,基因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精神麻醉剂的发展,极乐与永生似乎也要成为可能了。
如果我们允许一批人先极乐永生起来,那这批人就是脱胎换骨的一个新物种,可以被称为超人。
在若干年后,这些超人的后代看一般人类,就会像现在的人类看当年的表兄弟尼安德特人。
说到这里,也想讲讲为什么要分享这两本书。
这两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变化的万年级的尺度。
在电影《大腕》里,关之琳问葛优什么是佛。
葛优拿石头子往前砸,说你能看这么远,我能看那么远,佛能看那~~~~~~么远。
看的远,能够帮助我们对当下有更好的位置感。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改变(mutation),改变才是常态。
说点近的,中国改革开放也就三十几年的事情,但这三十几年对中国人已是沧海桑田。
我小时候偶然得到了一件海瀛薇的T-Shirt,上面写着信息高速公路。
当时有一个朋友指着这件T-Shirt说,这就是未来。
但当时我们实在是连电脑都没碰过的。
在未来简史中,作者提到了两个会改变人类进程的革命性的东西。
一个是生物科技,一个是人工智能。
生物科技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种,这将不仅仅是对生物进化进行选择,而是有选择性的在进化。
人工智能是两部分,智能(intelligence)和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人工智能在当下主要还是在扩张智能部分,是在用没有自我意识
的智能来取代或者补充人类有意识的智能。
这两个领域的革命都会对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这两种科技都会制造强烈的阶层分化。
有一群人会利用生物科技让自己变得更快更强,并monetize人工智能带来的红利。
人类在二十世纪所创造的民主自由的社会可能将失去存在的基础。
在现代公民社会,人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所以健全的医疗和教育体制是为了最大化社会的财富产出。
但是,现在想五秒钟,如果机器可以代替人成为财富产出的源泉,公民社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人类的发展曲线,还会像之前的几万年里那样呈现一个持续加速增长的exponential曲线的形状吗,战争饥荒与瘟疫是真的一劳永逸被解决了吗?
未来简史这本书收官于一个简单的逻辑框架。
人类过去几万年的发展史是一个如何处理数据的过程。
人类走出非洲后,一开始是没有数据交换的。
大航海时代之后,人类有了像蜘蛛丝一样的微弱数据交换,现在是钢筋混凝土似的纵横交错的数据交换。
在独裁者时代,社会是一个中央处理器,在民主时代,社会是无数个分布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和分布处理器,孰优孰劣其实并没有定论。
随着信息流通成本的下降,分布处理器的优势开始显现,资本主义的公民社会开始繁荣。
但是当信息流通成本进一步下降,中央处理器会拿到上手。
在一个由人工智能运转,机器和机器之间没有隔肚皮的世界里,中央处理器会达到更高的最优。
未来已来,已经有人开始为它写史了。
亲爱的朋友,您真的准备好了吗?
作者:侯子
公众号:一个人的读书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