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建行转型“新常态”下,“五大发展理念”于基层战略指导意义的研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理念是否对头,直接关乎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被视为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1.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称其关键,是因为这五年,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800美元左右的基础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要全面迈上新台阶。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至10000美元时,众多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当前我国正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学术界普遍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体规模扩大,依靠资源耗费、低成本生产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部分国家未能及时制定明确的长期发展目标,产业结构未能及时转型升级,社会创新能力培育不足,社会发展缺乏动力,加之社

会财富分配出现断层,发展成果不能为全民分享,社会公平机制受到破坏,从而经济持续增长失去了基础支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就是要跨越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发展动力转换的陷阱。

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其核心就是要在下一个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牵引,着力破解发展难题,规避发展陷阱,促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可见,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国家现代化更高阶段提供了路径指引。

2.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国际形势看,一方面,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复苏仍然缓慢,增长仍然脆弱,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孕育着时不我待的历史性机遇。从国内形势看,战略机遇期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大判断,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口,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逻辑下,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两个转变:由加快速度的机遇变为加快转型的机遇,由扩张规模的机遇变为提高质量的机遇。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

化,是新常态的基本特征;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是新常态的基本趋势。

新常态背景下,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有其必然性。新常态的新情况,决定了创新的必然。作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新常态下,旧思维、老办法已经无法解决攻坚期难题,急需颠覆性、创新性的思维与办法。新常态的新矛盾,决定了协调的必然。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社会矛盾频发;人民收入提高,但国民文明程度不高;城市迅速发展,但农村现代化进展缓慢。面对新矛盾,协调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常态的新焦点,决定了绿色的必然。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仅要为今天的发展努力,更要对明天的发展负责,为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新常态的新挑战,决定了开放的必然。当前中国与世界联系紧密,呈现深度融入的新趋势。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仅是战略选择,也是必然趋势。新常态的新问题,决定了共享的必然。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改善,但分配不公问题愈加突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政府公信力弱化,群体性事件频发,这一切倒逼政府践行共享发展理念。

可见,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世界经济低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开出的药方。

3.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作为大国经济体,随着国力增强,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我国遇到了新矛盾和

新问题。例如,创新能力、自主技术和知名品牌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发展缓慢;空气、水、土壤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