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成功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三个供应链管理案例-经典

三个供应链管理案例-经典

案例海尔:现代物流创造的奇迹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谈起搞物流的原因时说:“物流对海尔的发展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大约用了两年半时间进行物流的整合和改造。

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物流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张瑞敏认为:“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现代物流,就意味着没有物可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由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所决定的。

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是什么?就是一个:定单。

如果没有定单,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

也就是说,它不可能有物可流。

要实现这个定单,就意味着靠定单去采购,为定单去制造,为定单去销售。

如果要实现完全以定单销售、采购、制造,那么支持它的最重要的一个流程就是物流。

如果没有物流,就不可能有定单的采购;如果没有定单的采购,那就意味着采购回来的就是库存,因为采购回来的这些物料到底给谁不知道;如果没有定单的制造,就等于天天虽然非常忙,但是在制造库存,干出来的产品等于天天增加库存.最后,没有定单的销售,说到家,就是处理库存,因为你不知道卖给谁,唯一的方法、唯一的出路就是降价,削价处理。

"1、重塑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真正实现了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定单经济海尔现代物流的起点是定单。

企业把定单作为企业运行的驱动力,作为业务流程的源头,完全按定单组织采购、生产、销售等全部经营活动.从接到定单时起,就开始了采购、配送和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现代物流过程也就同时开始。

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这样的运行速度为海尔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定单。

目前,海尔集团平均每天接到销售定单200多个,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定单,定制产品7000多个规格品种,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种。

由于所有的采购基于定单,采购周期减到3天;所有的生产基于定单,生产过程降到一周之内;所有的配送基于定单,产品一下线,中心城市在8小时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之内即能送达。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要创造互联网时代的世界名牌。

互联网时代世界名牌的特点是能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大规模定制而非大规模制造。

海尔抓住互联网的机遇解决这一挑战,积极探索实践"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倒三角"的组织创新和"端到端"的自主经营体建设,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型,创造出差异化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引领潮流的研发优势——海尔累计申请专利1万多项,居中国家电企业榜首,并率先实现国际标准的零突破。

海尔累计已经参与了61项国际标准的起草,其中27项标准已经发布实施。

海尔通过标准输出,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出口。

零距离下的虚实网融合——海尔在国内市场有强大的市场营销网络优势,并与互联网进行充分的融合,以"零距离下的虚实网融合"创出第一时间满足用户第一需求的竞争力。

"虚网"指互联网,通过网络社区形成用户黏度;"实网"指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第一时间送达用户满意。

因此许多世界名牌将他们在中国的销售全部或部分委托给海尔;海尔也通过他们在国外的渠道销售海尔产品,形成了资源互换,加快了海尔进军世界市场的步伐。

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改变传统企业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实施以用户为中心的即需即供大规模定制,实现了"零库存"和"零应收"。

在流动资金零贷款的基础上,海尔CCC(现金周转天数)达到负的10天。

在未来发展中,海尔紧扣住物联网时代的需求,将U-Home(智能家居)集成作为重点,掌控专利标准的话语权,进一步发展全球营销网络创造更多的用户资源。

经典案例分析-海尔

经典案例分析-海尔


质量观念、市场观念的创新追求,直接催生了“名牌战略”的实
海尔的崛起堪称一个“神话”。 从1984年底到2000年,海尔创下了营业额年均增长80%的神 奇速度,1995年以来累计上缴税收52亿元,企业品牌价值达到330 亿元,在2000年又创下了全球营业额406亿元、出口创汇2.8亿美元、 利税30亿元这一令人惊叹的数字。而这个“神话”是以张瑞敏为首的 创业者们以百折不挠、争先恐后的共产党人精神、民族企业家精神所 创造的。 1984年,海尔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仅是一个集体小厂, 亏空达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348万元。守着一个烂摊子的600名 职工,已是人心涣散。在连换三任厂长仍然“病入膏肓”的困境之下, 1984年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市家电工业总公司副经理 的位置上,正式走马上任,担任这个小厂的厂长。对那时的张瑞敏来 说,这绝对是一种“临危受命”。 张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这样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想指导下,1985年,张瑞敏带头把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 如今,在海尔科技馆里的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向人们诉说着 质量与品牌的故事。这一锤所砸出的不仅是质量意识,砸出的还是一 种崭新的观念,从此,质量意识结结实实地印在海尔人的心中。
“先难后易”创新思路的实施,直接成为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先导 海尔要走出国门,如何走出去?张瑞敏提出“先难后易”的思路,敢于 先到要求最严格的国家去销售,去生产,后到发展中国家去。 90年代,海尔为了进入德国市场,认证工作做了一年半,通过认证之后, 将冰箱运到德国。海尔冰箱出口德国市场后,正好碰上德国的检测机构对德 国市场上的全部冰箱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海尔第一位。他们一共 检测5个项目,每个项目最多就是两个加号,海尔得了八个,第二名得了七个。 在这个阶段,海尔不是靠低价格打进国际市场,而是靠当地的消费者认同海 尔品牌。海尔人就是这样逐渐打进德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开始了国际化战略。 在200升以下的海尔冰箱已占到美国市场份额的25%时,张瑞敏又大胆决定, 要在美国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如今,设在美国南卡州的海尔工厂,是中国在 美国投资最大、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家企业。同时海尔在洛杉矶设立了设计中 心,按照美国本土化的要求进行设计。 企业扩大了,张瑞敏又酝酿出“斜坡球体论”,即一个企业在越做越大 的情况下,必须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从坡上滑下来,要不 断提升基础管理。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创新,继续让球往上滚动。也正是依 靠这种“上升力”。1992年后,海尔大胆决策,筹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 家电工业园,1995年,张瑞敏率领5000名员工将海尔总部东迁至青岛高新 区,实现了海尔第二次创业的重大战略转移。也正是依靠这种“上升力”, 海尔先后兼并了18个企业,共盘活了包括5亿亏损在内的18亿资产,企业全 部扭亏为盈。红星电器厂原是生产洗衣机的工厂,被海尔兼并时净资产只有 一个亿,但亏损为2.5亿,兼并后海尔只派了三个人去,员工还是原来的员工, 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兼并当月亏损700万,第二个月减亏,到第五个月即盈 利100余万。后来,这个案例便成了哈佛大学教授研究的对象,即“海尔文化 激活休克鱼”案例。

海尔—赛马不相马案例分析总结

海尔—赛马不相马案例分析总结

S(索赔)
按生产计划每欠产 一台兑现-0.5元。 (超产按计件索酬) 产品审核值每上升 1分兑现-5元,出现 B级缺陷每个兑现50元。 返修率每上升0.1% 兑现-1元。 1.
T(跳闸)
连续3天欠产且每次超过50 台,主任警告一次。并否决 当月20%工资。 本月内欠产超过6次,每次 超过30台,主任否决50%工 资。 一月内10次欠产,主任否决 全部工资并下岗试用。 产品审核及返修率实际完成 都超过指标110%,班长否 决50%工资,超出指标120%, 主任否决全部工资并下岗试 用。 连续3天欠产且每次超过50 台,班长警告一次,并否决 当月20%工资 本月内欠产超过6次,主任 否决50%工资 一月内10次欠产,主任否决 全部工资,并下岗试用 发泡合格率实际完成低于指 标90%,主任否决50%工资, 低于指标80%,主任否决当 月工资并下岗试用
3.
4.
5.
4.
5.
按生产计划每欠产 一台索赔-0.5元。 因漏检原因造成工 序下返修,每台被 对方索赔0.5元 因漏检原因造成产 品审核C级缺陷被 下工序索赔-5元,B 级缺陷按-25元被索 赔。 发泡合格率每低 0.1%,索赔-5元。 溢料、划伤、凹凸 每超1个兑现-5元。
1.
2. 3. 4.
案例分析总结
案例分析总结
1、全面质量管理
案例:1985年12月的一天,张瑞敏的一 位朋友要买一台电冰箱,但挑了很多台
都有毛病,最后他只能勉强拉走了一台。
同时,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来信,反映 海尔生产的电冰箱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 题。 张瑞敏立即带领管理人员去仓库检 查,发现仓库里同一批次的400多台电冰 箱中,竟然有76台不合格。于是,他抡 起大锤亲手砸毁了第一台。

海尔6位副总同时被免-张瑞敏“千日再造”撞上企业文化暗礁

海尔6位副总同时被免-张瑞敏“千日再造”撞上企业文化暗礁

海尔6位副总同时被免张瑞敏“千日再造”撞上企业文化暗礁流程再造的“阵痛”,张瑞敏早有预料,但一心想“让流程而不是领导来管理企业”的他忍“痛”坚持继续再造。

经历连续四年的低速增长,如今终于跨过1200亿元的销售“门槛”。

但此时的海尔集团非但未感觉温暖,反而更加寒冷。

2008年12月中下旬,海尔集团以内部文件的形式,正式发布了6位副总裁免职的消息。

他们分别是主管彩电业务的喻子达、主管电脑业务的高以成、主管物流的王正刚、主管法律的苏效玺、主管流程的邹习文,以及主管家居业务的赵斌。

据来自海尔集团内部的消息称,这6人是受经营业绩考核排名靠后影响而被免职。

这是海尔集团于2007年4月启动“1000天流程再造”工程后最大的一次人事调整。

业界认为,一举罢免6位副总的措施暗示着张瑞敏极力推崇的“1+1+N”的高管团队管理模式遭遇尴尬,是海尔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重新审视流程再造,调整、精简架构的信号。

也有观点认为,海尔的问题仅靠流程是难以根治的,相对强势和封闭的企业文化才是海尔真正的危机。

上下来去皆因流程“革命”海尔青岛总部一管理层人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事情(领导层降职)在我们集团很普遍,因为业绩不好,达不到考核指标。

我们集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指标,领导尤其责任重大,不达标就是领导的问题,要降职,绝不循私,副总裁上上下下的很正常。

”据了解,负责彩电业务的喻子达和负责电脑业务的高以成,当初就是因为业绩突出才从本部长提升为副总裁。

在外界看来,6位副总裁同时下课颇有些诡异,但在海尔内部人士眼里,这再平常不过。

上述人士表示,海尔内部人事变动一向较为频繁,这次6位副总裁同时被免职的情况虽然以前从未发生过,但也属于正常情况。

集团内部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身边的人都见怪不怪了,甚至有些“工作太认真”的员工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

事实正是如此。

刚过去的2008年,海尔集团的人事调整确实一直不断,甚至高管人员的变迁也让人眼花。

2-4月,由于业绩未达到目标,甚至王召兴、张智春、张世玉三位创业元老就曾先后离职。

海尔CEO张瑞敏的经典创业故事

海尔CEO张瑞敏的经典创业故事

海尔C E O张瑞敏的经典创业故事(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海尔CEO张瑞敏的经典创业故事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海尔CEO张瑞敏的经典创业故事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经典故事一:砸冰箱1985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于是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有缺陷的冰箱还有76台!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

就在很多员工十分犹豫时,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听闻此言,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那时候别说“毁”东西,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如此“糟践”,大家“心疼”啊!当时,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

但张瑞敏明白:如果放行这些产品,就谈不上质量意识!我们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否则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以是760台、7600台……所以必须实行强制,必须要有震撼作用!因而,张瑞敏选择了不变初衷!结果,就是一柄大锤,伴随着那阵阵巨响,真正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从此,在家电行业,海尔人砸毁76台有缺陷冰箱的故事就传开了!至于那把着名的大锤,已经收入国家历史博物馆。

张瑞敏有着严格的产品质量意识,只有严格要求,企业才能朝着正规的方向迈进。

经典故事二: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1995年7月,青岛市政府决定把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

红星电器本来和海尔一样在青岛市是重点企业,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在海尔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时,红星电器却亏损1亿多元,资不抵债。

此时,在张瑞敏面前摆着一个艰巨任务:如何操作如何发展于是,张瑞敏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红星电器失败于何处是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员工问题而他认为:“红星的失败,不是少技术,也不是少资金,更不是员工不好,关键是管理不到位,职工凝聚力差,缺乏将现有生产要素有效组合的灵魂。

领导的影响力管理学案例分析

领导的影响力管理学案例分析

YOUR SITE HERE
为了提高领导的影响力及其有效性,国外许多管理学 家、心理学家通过长期调查实验,提出了许多领导理 论
LOGO
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
1、六类特质 理论
2、十三种特 性理论
3、十大条件 论
1、勒温的三 种领导作风
2、领导行为 四分图
3、管理方格 图
1、菲德勒权 变理论
2、史玉柱二次创业初期,很多 时候身边的人连工资都没的领。 但无论公司如何被误解、陷入何 种困境,追随者始终不离不弃。 在内部人眼中,史玉柱是个重情 重义的人 。“无论什么时候看 到他,你在他眼中看到的都是自 信,我一定能赢的信心。你跟他 在一起就充满了活力。” 最终 继巨人之后又创造了脑白金的神 话。
2、领导生命 周期理论
3、路径—目 标理论
YOUR SITE HERE
总结
领导:管理的重要职能 领导本质:影响力
LOGO
影响力类型:权力 、非权力性
领导风格:需适合具体情境
领导理论:特质、行为、权变
YOUR SITE HERE
总结
LOGO
领导 是 管 理 过 程 的 活 的 灵 魂 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LOGO
YOUR SITE HERE
领导风格
LOGO
案例
史密斯是一位资深的经理人。有着在不同类型企业管理的经验。
❖ 接任制造企业A公司时,公司处于危机之中,其销售额与利润在不 断的下滑。史密斯通过专制型的领导风格,下达明晰的指令、建立 健全的规章制度、对组织机构、产品类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 功的将公司带出了危机。
企业处于不同的情况,一个面临危机急需强有力的措施; 一个处于平稳上升期,领导环境良好。

海尔 案例

海尔 案例

砸冰箱的故事案例:砸掉76 台不合格冰箱1985 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于是张瑞敏首席执行官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不合格的冰箱还有76 台!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

就在很多员工十分犹豫时,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 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听闻此言,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那时候别说“毁”东西,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如此“糟践”,大家“心疼”啊!当时,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

但张瑞敏明白:如果放行这些产品,就谈不上质量意识!我们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否则今天是76 台,明天就可以是760 台、7600 台……所以必须实行强制,必须要有震撼作用!因而,张瑞敏选择了不变初衷!结果,就是一柄大锤,伴随着那阵阵巨响,真正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从此,在家电行业,海尔人砸毁76 台不合格冰箱的故事就传开了!至于那把著名的大锤,海尔人已把它摆在了展览厅里,让每一个新员工参观时都牢牢记住它。

1999 年9 月28 日,张瑞敏在上海《财富》论坛上说:“这把大锤对海尔今天走向世界,是立了大功的!”可以说,这个举动在中国的企业改革中,等同于福特汽车流水线的改革。

企业管理的最大挑战,便是在事情出现不好的苗头时,就果断采取措施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

在次品依然紧缺时,海尔就看到了次品除了被淘汰,毫无出路!任何企业要走品牌战略的发展道路,质量就永远是生存之本。

所以海尔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而海尔的全面质量管理,推广的不是数理统计方法,而是提倡“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员工干出来的”,从转变员工的质量观念入手,实现品牌经营。

浮船法只要比竞争对手高一筹,“半筹”也行,只要保持高于竞争对手的水平,就能掌握市场主动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瑞敏成功案例分析
山大交流生 周婷婷 S2010003
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厂长,将海尔做成世界五百强,其中的艰辛和汗水,自不必多说.在他的管理中,运用的科学管理知识却是功不可没.
在张瑞敏的管理中,充分体现了泰勒科学管理的理论,法约尔的管理原则和现代的品牌战略.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
第一,标准化.
首先,作业标准化.
张瑞敏对公司的任何成员都是高要求,严标准.小到卫生清洁,大到家电生产.者直接体现了泰勒管理理论中,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制定标准的操作方法.在车间里,固定的工具摆放位置和操作流程节约了时间,提高效率.
其次,操作方法的标准化.
从一个小的方面,清洁来说,张瑞敏将对玻璃的清洁流程和标准严格化.从车间来说,生产冰箱的方法也是同一固定的.这就保证了生产的电器质量.
再次,定额标准化.
在车间里,每个工人都有自己一天该做的量的要求.也就是泰勒管理理论中的劳动定额.这样就保证了,每天最小的生产数量.从而保证每天的获利额.
第二,差别计件工资制
在每个车间里,都有一个计件的系统,记录每个工人一天的生产数量,按量计算工资.通过金钱鼓励,促使工人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率.
第三.管理职能专业化
在海尔的车间里,我们看到有专门的班长来监督和计算小组成员的工作质量和数量.这里的班长就是基层管理人员.实行管理操作分开制,有力地将管理工作效率提高,质量也有了保证.避免了以前工人自管的忙碌却没效果的现象.
通过以上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张瑞敏成功的提高了工厂的效率和质量.
成功运用一般管理理论中法约尔的几项管理原则,使得公司的活动有条理.
实行劳动分工,提高雇员效率.
纪律严明,任何人犯错误都是同等惩罚,有贡献同样奖励.雇员必须
服从组织的决定,公平的惩赏.有效的解决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现代品牌战略
海尔砸冰箱的事件,轰动电器界,也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张瑞敏从那一刻开始就定下了"海尔"这个品牌,立志要使得这个牌子冲出中国.海尔已经深入人心,这是海尔的隐形资产,为海尔带来无数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