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常规切片)的制备
石蜡切片制备方法和操作技术过程

醋酸-乙醇)、纳瓦兴(Navaschjn’s)固定液。
材料固定完毕,保存于加盖的容器内,贴上标签。
(三)抽气
植物材料内部由于含有空气,导致固定液不能完全渗入。
材料投入固定液后需要立即抽气,以便让固定液有效透入 材料组织中,排除材料内气泡的干扰。
一般抽气时间为20-30min。抽过气的材料在停止抽气后, 应沉入底部。
保持组织原有形态 熟悉要取材的部位 选择好组织的切面
• (二)固定
将已切好的材料尽快地浸入相当于材料10-15倍体积的固定液 中,使细胞的新陈代谢瞬时停止,并保持细胞或组织的形态构 造及其内含物的状态不发生变化,使组织变硬,便于切片、着
色,同时具有防腐作用。
常用固定液:乙醇、甲醛、醋酸、液中的成分有可能会妨碍染色或发生沉淀、结晶,影
响观察;有的还会继续作用,使材料变质等,因此需要洗
去渗入细胞内部的固定液。
根据固定液的种类,需要用到不同的洗涤液,
常用的洗涤液有:水、70%乙醇或缓冲液
• (五)脱水
材料洗涤后残留的洗涤液,可能使材料分解变形,因此需用
脱水剂除去材料中的洗涤液,使组织逐渐变硬,以便让石蜡浸
在研究细胞、组织、胚胎以及微生物形态等方面石蜡切片 法是最理想的制片方法。
发 展 :
石蜡切片技术应用已有300多年历史:
1665年,英国人胡克用来制作薄片的小刀可以称得上最早的 “切片机”; 一个世纪以后,英国植物学家John Hill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真 正意义上的切片机; 1883年,剑桥大学车间制造了一台轮转式切片机; 1894年Rudolf Jung开发了第一台能重复切片的滑动式切片机;
石蜡切片的具体步骤与做法

石蜡切片的具体步骤与做法?石蜡切片法即用石蜡作为支持剂进行切片的方法。
石蜡切片法是一般组织学、病理学等常规制片方法,因此用得最多,它有很多优点:比较省时间,容易操作,可切成极薄的切片(4um以下),能制作连续切片,组织块可包埋在石蜡中永久保存。
缺点是只能用于较小的组织块,较大的组织块不易切好,容易破碎,组织在脱水透明过程中产生收缩并易变脆。
制片时间太长。
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一)材料与用具1.材料:鱼皮肤、性腺、肠、肝胰脏等。
2.用具:溶蜡箱、蜡杯、不同熔点的石蜡、酒精灯等。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取材及固定取动物体上的小块组织成为组织块。
组织块的大小以不超过0.5立方厘米为宜。
切去组织块时动作要轻,切忌用力牵引或挟持,以免组织内部发生变化。
组织块取下后,先用先用0.85%的生理盐水漂洗以戏曲血液与污渍,如果是管状组织则必须把管腔中污物洗净,可用注射器自一端向管腔中注射生理盐水数次,使其管腔冲洗干净,切忌不可用刀或其他器具刮之。
由动物身上切取的组织必须是新鲜的,材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应超过死后24小时。
如果是管状器官或是其中有分泌之消化液,则死后应迅速采取,以免组织自溶或上皮剥落。
材料由动物体取下后应当迅速固定,固定的目的是尽快使固定液渗入组织内部,将组织固定,以保持其原有的结构。
不同的组织应选用适当的固定液。
固定液的用量与组织块体积之比一般在20:1。
不应使组织块贴于容器壁上,应记录固定液的名称,材料的种类,动物品种及开始固定的时间。
2.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在进行脱水前必须用流水洗去固定液。
组织块应用纱布包好,注名,放金属水洗网中用流水冲洗,甲醛固定液固定的组织一般水洗24小时,Bouins固定液固定的组织水洗24小时。
AFA固定液则不需要水洗。
3.脱水和硬化经过固定后的组织在水洗后要进行脱水,脱水的目的将组织内的水分用酒精或其他溶剂置换出来,使组织逐渐变硬,便于油类或其他透明及浸入,为熔化的石蜡浸渗到组织中创造条件。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

实验四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一、实验目的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方法之一,即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病变及检查的要求,合理采集病料,经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后进行切片,在进行染色得到结果。
固定是用化学药品把组织原来的结构保存下来,以便观察。
脱水是除去组织中的水分,以利于透明和浸蜡。
组织的透明是便于透蜡包埋。
包埋的是使石蜡透入组织内部,把软组织变为适当硬度的包埋块,以便切成薄片。
最后使用切片机,将包埋块中组织切成薄片。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已固定好病料,石蜡,手术刀,手术剪,镊子,脱水框,染色缸,梯度脱水酒精和透明剂一套,烘箱,切片机,毛笔,玻片,蛋白甘油,染色架,酒精灯,三角架,大烧杯,温度计,火柴,切片刀,记号笔或铅笔。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固定采取的病理材料必须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
(二)脱水组织经固定后,尚含有多量水分,而水与透明剂苯、石蜡根本不相融合。
必须先把组织中的水分除去。
但脱水剂必须是与水在任何比率下均能混合的液体,脱水剂常兼有硬化组织的作用。
最常用的脱水剂为酒精、丙酮等。
1.酒精沸点78.4℃,为最常用的脱水剂。
脱水能力强,并能使组织硬化,能较好地与二甲苯透明剂相混合。
最终结果表明,只要脱水环节处理好,都会得到好的切片。
脱水的程序为70%一80%一95%一100%。
各级酒精2—4小时,视材料的大小、厚薄而定。
100%酒精有硬化组织的作用,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3小时。
脑组织、脂肪组织或疏松结缔组织,脱水时间要适当延长。
2.丙酮沸点为56℃。
脱水作用比乙醇强,但对组织块的收缩较大,主要用于快速脱水或固定兼脱水。
脱水时间l一3小时左右。
(三)透明透明对组织有脱酒精及透明两种作用。
当组织中全部为透明剂占有时,光线可以透过,组织可呈现不同程度的透明状态,此种现象称为透明,具有这种作用的试剂称为透明剂。
石蜡切片流程范文

石蜡切片流程范文石蜡切片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学技术,用于制备生物组织薄片,使其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下面是石蜡切片制备的详细流程。
1.组织固定: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将生物组织进行固定,以保持其形状和结构。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组织固定。
将组织样品置于福尔马林溶液中,通常需要固定24至48小时。
2.去水:固定完毕后,需要将组织中的水分除去,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
通过逐渐提高样品中酒精浓度(例如70%、80%、95%和100%构成的酒精梯度)来逐步去除水分,通常每次浸泡20至30分钟。
3.清洁:去水后,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清洁,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污物和其他杂质。
可以用清洁的醇溶液(例如100%酒精)浸泡样品数分钟,然后用去福尔马林等溶液洗涤样品。
4.浸渍:在石蜡切片制备过程中,需要将组织样品浸泡在石蜡中,以使其渗透并得到支撑。
选择适当的石蜡类型和温度很重要。
通常使用低熔点石蜡(例如58℃石蜡),在60至65℃的恒温水浴中加热并溶解石蜡。
5.渗透:将组织样品从酒精中转移到融化的石蜡中,通常需要经历多个步骤的渗透过程。
首先将样品浸泡在75%酒精中,然后再依次转移到浓缩的酒精溶液中(例如85%、95%和100%)和石蜡中,每次浸泡时间约为1小时。
6.包埋:当样品完成渗透后,需要进行包埋,即将渗透后的组织样品放置在切片模型中,并用石蜡封住。
将切片模型倒置,将溶解的石蜡缓慢倒入模型直到完全覆盖组织样品。
然后将切片模型固定在冷却装置中,等待石蜡冷却和固化。
7.切片:当石蜡块完全固化后,可以将其切割成所需的薄片。
通常使用旋转切片机或手动切片机进行切片。
将切片机的刀片调整到所需厚度(通常为3至5微米),将石蜡块放置在切片机上,并逐渐将刀片与石蜡块接触,以制备薄片。
8.制片:将切好的石蜡薄片静置在温水中,让其自然展开,并将其转移到预涂有胶水的载玻片上。
轻轻将玻片压在石蜡薄片上,以确保两者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然后将载片放置在恒温台上,以便胶水干燥。
常规的石蜡包埋过程包括五个基本步骤

常规的石蜡包埋过程包括五个基本步骤,即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制作石蜡切片,切片前须将石蜡渗透组织包埋于石蜡中,而水与石蜡又是不相混合的,所以在浸蜡,包埋前必须将组织内所含的水分脱去。
而大多数的组织固定剂是水溶液,随后的水冲洗也使其含有大量水分,因此必须先行脱水,一般是浸入逐级增加浓度的酒精来完成。
由于酒精和石蜡不能混合,须再用一种石蜡的溶剂来置换酒精,因大多数石蜡溶剂有使组织的折光率增高并表现为透明或半透明状,所以此步骤又称透明。
最后用石蜡浸渍组织并铸制成坚实的蜡块。
常规的石蜡包埋过程包括五个基本步骤,即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前一章中已述过固定。
第一节脱水脱水就是用脱水剂完全除去组织内的水分,为下一步透明及浸蜡创造条件。
此外,脱水还可以使组织再次发生一定的硬化,脱水剂必须是与水在任何比例下均能混合的液体。
一.常用的脱水剂1.酒精:是制片最常用的试剂,可与水在任何比例下相混合,酒精的脱水能力比较强,又能硬化组织。
但是酒精的船头速度很快,对于组织会有明显的收缩作用。
因此在以酒精作为脱水剂时,应该先从浓度较低的酒精开始,然后递增其浓度,这样可以避免组织过度收缩。
第一瓶酒精浓度随固定剂,脱水组织的大小和种类而异,经水溶性固定剂固定的细柔组织需要慢慢脱水,从50%酒精开始。
如眼球,组胚组织等大多数组织标本则是从70%酒精开始,再经80%,95%以至无水酒精。
但是有时为了某种特殊要求,例如要做糖元的切片标本或是要做尿酸结晶染色切片标本,为了防止糖元和尿酸结晶在水中消失却要直接投入无水酒精中固定,而不需要经过水洗和低浓度酒精的脱水过程。
经无水酒精固定后的组织只需要再经过换一次无水酒精脱水即可。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制作过程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制作过程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制作是组织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将组织样本固定、包埋、切片、染色等一系列步骤完成,以便于观察和分析组织结构和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制作的过程。
1. 组织固定需要将待研究的组织样本进行固定,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有福尔马林、乙醛、甲醛等。
固定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和固定剂而异,一般需要固定4-24小时。
2. 组织脱水固定后的组织需要进行脱水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使其能够与石蜡相容。
脱水一般采用乙醇逐渐升级浓度的方法,如70%、80%、95%、100%乙醇,每个浓度的时间一般为1-2小时。
3. 组织清洁脱水后的组织需要进行清洁处理,以去除其中的脂肪和其他杂质。
清洁一般采用苯、甲苯、氯仿等有机溶剂,每个溶剂的时间一般为1-2小时。
4. 组织浸渍清洁后的组织需要进行浸渍处理,以使其与石蜡相容。
浸渍一般采用苯、甲苯、氯仿等有机溶剂,每个溶剂的时间一般为1-2小时。
5. 组织包埋浸渍后的组织需要进行包埋处理,以使其能够被切片机切割。
包埋一般采用石蜡,将组织样本浸泡在石蜡中,然后在石蜡中进行固化。
固化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和石蜡而异,一般需要固化4-24小时。
6. 组织切片包埋后的组织需要进行切片处理,以便于观察和分析组织结构和功能。
切片一般采用微型切片机,将石蜡包埋的组织样本切成薄片,厚度一般为4-6微米。
7. 组织染色切片后的组织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以便于观察和分析组织结构和功能。
常用的染色剂有血液学染色剂、组织学染色剂等。
染色时间和方法根据不同的染色剂而异,一般需要染色5-30分钟。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制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多个步骤的处理,以保证组织样本的完整性和可观察性。
这种技术在组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病理标本制备之包埋与切片 (1)

常规石蜡切片的制备
(1)组织的固定 (2)组织的脱水、透明和浸蜡
(3)组织的包埋
(4)组织的切片 (5)染色和封片
包
什么是包埋?
埋
包埋就是将处理好的组织用包埋剂包成块状,使其 有一定的硬度支撑以利于切片。
包埋剂的种类:石蜡、 树脂、塑料、火棉胶等 包埋的方式: 全自动包埋机 手工及
全自动组织包埋机的包埋方法
4. 开始切片,左手拿毛 刷,右手摇轮,以上 臂带动前臂,匀速摇 轮,切出理想的切片。
轮转式切片机的操作程序
5. 左手拿毛刷翘起切 片,右手拿镊子夹 起切片放入 30% 的 酒精液体中,用干 净的玻璃板将切片 移至展片水槽内, 用镊子打开细小皱 褶。
轮转式切片机的操作程序
6. 捞片,左手拿载玻片,右手拿镊子,将玻片深 入水槽倾斜45-60度,右手用镊子抵住切片, 将切片贴于玻片上(下2/3中部)。
石蜡切片技术是病理科最基础最重
要的病理技术,一张高质量的石蜡切片
是获得准确病理诊断的重要保证。在病 理诊断工作中技术员和医生有着同样重 要的地位,好比一棵大树,病理技术是 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谢谢!
轮转式切片机的操作程序
7. 玻片先立放片刻,待水分控干后再平铺于烤片 机上3-5分钟,或放入烤箱65-70度10-15分钟即 可染色。
影响切片质量的因素
⑴ 组织块:过大、过小、过软、过硬、脆,
有钙化、线头、钢丝,脱水欠佳等
⑵ 刀片不锋利
⑶ 操作者
切片的质量控制
切片刀或一次性切片刀片必须锋利 载玻片必须洁净、光亮 组织切面要暴露完整,切出最大面 切片厚度为3~5μm、均匀,无刀痕、颤痕、皱折、 开裂、缺损、松解等 捞片位置适中,应为下2/3中部,小组织应捞两排 六面
组织形态学——精选推荐

组织形态学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常规切片)的制备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常规切片)的制备㈠组织块依序进行:①水洗,②脱水,③透明,④浸蜡,⑤包埋和⑥切片。
㈡组织切片制备及其HE染色过程中使用的乙醇、丙酮、二甲苯、石蜡等为易燃、有毒物,必须专人管理,2m以内不得有明火,局部环境应有良好的通风和消防设施。
㈢常规切片的手工操作(步骤次序和各步骤的持续时间)1.水洗:用流水冲洗已经固定的组织块30min。
2.脱水(常温下)(1)乙醇-甲醛(AF)液固定60~120min(2)80%乙醇60~120min(3)95%乙醇Ⅰ60~120min(4)95%乙醇Ⅱ60~120min(5)无水乙醇Ⅰ60~120min(6)无水乙醇Ⅱ60~120min(7)无水乙醇Ⅲ60min[注意事项]①未经充分固定的组织不得进入脱水程序。
②用于脱水的试剂容积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以上。
③自低浓度乙醇向高浓度乙醇逐级移进脱水。
④脱水试剂应及时过滤、更换(500ml乙醇可用于500个组织块脱水;加入硫酸铜的无水乙醇变蓝时,提示需要更换)。
⑤较大组织块的脱水时间长于较小者,应将两者分开进行脱水。
⑥组织置于无水乙醇内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硬化)。
⑦丙酮脱水性能强,会使组织块过缩、硬脆,不宜用以替代无水乙醇。
3.透明(1)二甲苯Ⅰ20min(2)二甲苯Ⅱ20min(3)二甲苯Ⅲ20min[注意事项]①二甲苯的容积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以上。
②组织块在二甲苯中透明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组织硬、脆),并依不同种类组织及其大小而异;组织呈现棕黄或暗红色透明即可。
③二甲苯应及时过滤、更换。
④组织经二甲苯适度处理后不显透明时,常提示该组织的固定或脱水不充分,应查找原因并妥善处理。
4.浸蜡1)石蜡Ⅰ(45~50℃)60min(2)石蜡Ⅱ(56~58℃)60min(3)石蜡Ⅲ(56~58℃)60min[注意事项]①熔化石蜡必须有专人负责,必须在熔蜡箱内或水浴中(70℃)进行,不得用明火加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常规切片)的制备
㈠组织块依序进行:①水洗,②脱水,③透明,④浸蜡,⑤包埋和⑥切片。
㈡组织切片制备及其HE染色过程中使用的乙醇、丙酮、二甲苯、石蜡等为易燃、有毒物,必须专人管理,2m以内不得有明火,局部环境应有良好的通风和消防设施。
㈢常规切片的手工操作(步骤次序和各步骤的持续时间)
1.水洗:用流水冲洗已经固定的组织块30min。
2.脱水(常温下)
(1)乙醇-甲醛(AF)液固定 60~120min
(2)80%乙醇 60~120min
(3)95%乙醇Ⅰ 60~120min
(4)95%乙醇Ⅱ 60~120min
(5)无水乙醇Ⅰ 60~120min
(6)无水乙醇Ⅱ 60~120min
(7)无水乙醇Ⅲ 60min
[注意事项]①未经充分固定的组织不得进入脱水程序。
②用于脱水的试剂容积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以上。
③自低浓度乙醇向高浓度乙醇逐级移进脱水。
④脱水试剂应及时过滤、更换(500ml乙醇可用于500个组织块脱水;加入硫酸铜的无水乙醇变蓝时,提示需要更换)。
⑤较大组织块的脱水时间长于较小者,应将两者分开进行脱水。
⑥组织置于无水乙醇内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硬化)。
⑦丙酮脱水性能强,会使组织块过缩、硬脆,不宜用以替代无水乙醇。
3.透明
(1)二甲苯Ⅰ 20min
(2)二甲苯Ⅱ 20min
(3)二甲苯Ⅲ 20min
[注意事项]①二甲苯的容积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以上。
②组织块在二甲苯中透明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组织硬、脆),并依不同种类组织及其大小而异;组织呈现棕黄或暗红色透明即可。
③二甲苯应及时过滤、更换。
④组织
经二甲苯适度处理后不显透明时,常提示该组织的固定或脱水不充分,应查找原因并妥善处理。
4.浸蜡
(1)石蜡Ⅰ(45~50℃) 60min
(2)石蜡Ⅱ(56~58℃) 60min
(3)石蜡Ⅲ(56~58℃) 60min
[注意事项]①熔化石蜡必须有专人负责,必须在熔蜡箱内或水浴中(70 ℃)进行,不得用明火加温。
②熔蜡的容积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以上。
③组织块经二甲苯适度透明后方可转入浸蜡过程,应尽可能减少将透明后组织块表面的二甲苯带入熔蜡中。
④浸蜡时间适宜,过短时浸蜡不充分(组织过软),过长时组织硬脆。
⑤熔蜡应及时过滤、更换。
5.包埋
(1)先将熔化的石蜡倾入包埋模具中,再用加热的弯曲钝头镊子轻轻夹取已经过浸蜡的组织块,使组织块的最大面或被特别指定处的组织面向下埋入熔蜡中;应将组织块平正地置放于包埋模具底面的中央处;包埋于同一蜡块内的多块细小组织应彼此靠近并位于同一平面上;腔壁、皮肤和黏膜组织必须垂直包埋(立埋)。
(2)将与组织块相关的病理号小条置入包埋模具内熔蜡的一侧。
(3)待包埋模具内的熔蜡表面凝固后,即将模具移入冷水中加速凝固。
(4)从包埋模具中取出凝固的包埋蜡块(简称蜡快),用刀片去除组织块周围的过多石蜡(组织块周围保留1~2mm石蜡为宜)。
将包埋蜡块修整成为规则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5)将病理号小条牢固地烙贴在蜡块一侧(编号应清晰可见)。
(6)把修整好的蜡块烙贴在支持器上,以备切片。
(7)使用包埋机的方法按有关厂商的说明书操作。
(8)注意事项
①应将组织块严格分件包埋。
包埋时一定要首先认真核对组织块的病理号(包括亚号)、块数和取材医师对包埋面的要求,准确地包入相应的病理号小条。
发生包埋差错时,必须立即与取材医师和病理科当班负责人取得联系,及时处置。
②必须严防各种异物污染,勿将无关组织(包括缝线、纸屑或其他异物(尤其是硬质异物)埋入蜡块内。
③包埋过程要操作迅速,以免组织块尚未埋妥前熔蜡凝固。
④包埋用的熔蜡应纯净,熔点适宜。
浸蜡Ⅰ用软蜡(熔点为45~50℃),浸蜡Ⅱ、Ⅲ和包埋用蜡均用硬蜡(熔点为56~58℃)。
⑤包埋用熔蜡使用前应将先静置沉淀、过滤。
⑥熔蜡时不得使用明火,以防燃烧。
包埋用熔蜡的温度应<65℃;包埋用的镊子不可加温过高,以免烫伤组织。
6.切片
(1)切片刀或一次性切片刀片必须锋利。
使用切片刀时,必须精心磨备(在低倍显微镜下确认刀刃无缺口);使用一次性切片刀片时,应及时更新。
(2)载玻片必须洁净、光亮。
(3)将切片刀或刀片安装在持刀座上(以15°为宜)。
(4)将蜡块固定于持支持器上,并调整蜡块和刀刃至适当位置(刀刃与蜡块表面呈5°夹角)。
(5)细心移动刀座或蜡块支持器,使蜡块与刀刃接触,旋紧刀座和蜡块支持器。
(6)修块(粗切):用右手匀速旋转切片机轮,修切蜡块表面至包埋其中的组织块完整地全部切到。
修块粗切片的厚度为15~20μm。
[注意:对于医嘱再次深切片(特别是在原切片中发现了有意义病变而进行的深切片),应尽量少修块,以尽量好地获得有关病变的连续性。
]
(7)调节切片厚度调节器(一般为4~6μm),进行切片,切出的蜡片应连续成带,完整无缺,厚度适宜(3~5μm)、均匀,无刀痕、颤痕、皱折、开裂、缺损、松解等。
(8)以专用小镊子轻轻夹取完整、无刀痕、厚薄均匀的蜡片,放入伸展器的温水中(45℃左右),使切片全面展开。
[注意:必须水温适宜、洁净(尤其是水面);每切完一个蜡块后,必须认真清理水面,不得遗留其它病例的组织碎片,以免污染。
]
(9)将蜡片附贴于涂有蛋白甘油或经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
aminopropyltriethoxy silane,APES)处理过的载玻片上(HE染色时酌情使用,可省略,必要时)。
蜡片应置放在载玻片右(或左)2/3处的中央,留出载玻片左(或右)1/3的位置用于贴附标签。
蜡片与载玻片之间无气泡。
(10)必须立即在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一端(待贴标签的一端),用优质记号笔或刻号笔准确、清楚标记其相应的病理号(包括亚号)。
[注意:必须确保载玻片上的病理号与相关组织石蜡包埋块的病理号完全一致,不得错写或漏写病理号。
]
(11)将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呈45℃角斜置片刻;待载玻片上的水分流下后,将其置于烤箱中烘烤(60~62℃,30~60min),然后即可进行染色。
(12)注意事项
①组织块固定、脱水、透明和浸蜡的质量直接影响切片制备。
切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首先应注意从切片前的上述各环节中寻找原因。
②切片机的质量是制备优质切片的重要前提。
要使用质量好的切片机,规范地切片,精心维护切片机。
③经由内窥镜、穿刺等获取的细小组织,应间断性连续切片多面(一般至少制备6张蜡片,必要时制备更多张)。
需作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的病例,可预制蜡片备用。
④切片人员应细心操作,防范被切片刀具割伤。
㈣常规切片的自动组织处理机操作(步骤次序和各步骤的持续时间,总计需要14小时)
1.乙醇-甲醛(AF)固定液 2×60min
2.95%乙醇Ⅰ 2×60min
3.95%乙醇Ⅱ 2×60min
4.无水乙醇Ⅰ 60min
5.无水乙醇Ⅱ 60min
6.二甲苯Ⅰ 30min
7.二甲苯Ⅱ 30min
8.石蜡Ⅰ 30min
9.石蜡Ⅱ 60min
10.石蜡Ⅲ 90min
11.包埋
(1)手工常规包埋:参见上述的“㈠手工操作”项。
(2)用组织包埋机时,按有关厂商说明书的规定操作。
13.切片:参见上述的“㈠手工操作”项。
14.注意事项
(1)必须按有关说明书的规定,使用和维护自动组织处理机、包埋机、磨刀机、封盖玻片机等仪器等。
(2)要严防因停电、机械故障等造成的组织块损坏。
一旦发生此类事故,必须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尽快采取应急措施妥善处置。
(3)使用自动组织处理机时:①合理设定的运行时间(充分利用夜间)。
②固定、脱水的环境温度不得>30℃。
③乙醇、二甲苯和熔蜡的容积,要大于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以上,并应经常过滤,保持清洁;应经常检查试剂的浓度,及时更新。
④对于多量组织块,可按其大小分批进行处理;小块组织可适当缩短处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