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理学现代观点认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基本运动规
物理是什么概念

物理是什么概念物理是什么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是什么概念,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物理是什么概念1物理是什么概念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它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物理学六大性质1、真理性: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反映出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和谐统一性:神秘的太空中天体的运动,在开普勒三定律的描绘下,显出多么的和谐有序。
物理学上的几次大统一,也显示出美的感觉。
牛顿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所有宏观物体统一了。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又使电和磁实现了统一。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又把质量和能量建立了统一。
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把粒子性、波动性实现了统一。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把时间、空间统一了。
3、简洁性:物理规律的数学语言,体现了物理的简洁特性。
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对称性:对称一般指物体形状的对称性,深层次的对称表现为事物发展变化或客观规律的对称性。
例如:物理学中各种晶体的空间点阵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
竖直上抛运动、简谐运动、波动镜像对称、磁电对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称、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质和反物质、正电和负电等。
5、预测性:正确的物理理论,不仅能解释当时已发现的物理现象,更能预测当时无法探测到的物理现象。
例如: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预测电磁波存在、卢瑟福预言中子的存在、菲涅尔的衍射理论预言圆盘衍射中央有泊松亮斑、狄拉克预言电子的存在。
6、精巧性:物理实验具有精巧性,设计方法的巧妙,使得物理现象更加明显。
物理是什么概念2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
若学生物理概念模糊不清则寸步难行。
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教学中,让学生准确牢固的建立起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物理基础概念总结知识点

物理基础概念总结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能量、运动和相互关系的科学,被誉为自然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物质结构和性质以及宇宙宏观、微观结构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通过实验、理论和数学等方法,揭示了自然界万物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自然科学的基石。
本文将对物理基础概念进行总结,包括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热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系统的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一、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相对运动等内容。
1.1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发生改变的运动。
一个物体的速度从始终保持不变,无论时间的长短。
物体在匀速运动过程中,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由位移-时间曲线表示,曲线的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
1.2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或方向随时间改变的运动。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由速度-时间曲线表示,曲线的斜率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1.3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着曲线轨迹前进的运动。
曲线运动分为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被抛出后,在重力作用下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下落,同时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固定圆周轨道上做运动的情况。
1.4 相对运动相对运动是指两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或观察者而言的运动状态。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参照系中运动时,它们之间的速度和运动方向关系由相对速度表示。
二、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功和能、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等内容。
2.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基本的动力学定律,分别为力的定律、动力的定律和相互作用的定律。
第一定律指出,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只在有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什么是物理学

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了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的基本原理和性质。
它试图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推导来理解宇宙的基本规律。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分为多个分支,包括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以下是物理学的一些主要分支:
1. 经典力学:描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牛顿的运动定律。
2. 电磁学:研究电荷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学、电流学和电磁辐射等。
3. 热学:研究热能和温度的性质,包括热传导、热膨胀和热力学等。
4. 光学:研究光的性质和传播,包括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
5. 相对论:描述高速运动物体的物理学理论,由爱因斯坦提出。
6. 量子力学:描述微观世界中微粒行为的理论,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
7. 核物理学: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物理学的成果对现代科技和工程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核能技术等。
物理学还与其他科学领域紧密相连,为我们理解自然界提供了基本的框架。
什么是物理学

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一门涉及内容的十分广泛的学科,学习到的知识能够为小伙伴们的日常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会上对于物理学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探究物理规律和法则以及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现在,小编就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物理学的科普:一、物理学概念物理学是研究世界和生活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以及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它研究的范围包括空间、时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化规律,理解自然界的知识,也是运用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物理学方法研究物质本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相关学科。
二、物理学研究范围物理学,有着以元物理、原子物理、分子物理、伽玛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固体物理等数百个分支,覆盖了比重轻的基本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和重子,比重重的大摆子,如原子,其实质是电子、质子和中子的数目分布,高温极端状态的能量等级,以及物质凝结、材料的性能研究。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可以从宇宙的最小粒子,到地球的运动,从显微到宏观,从静止到变化,到此无不涉及。
三、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以定量为基础:物理学侧重定量研究,以量化表示物体的属性,而不是一味追求观察到的现象;2、以具象为导向:物理学注重数学思维,以精确的数学公式把理论变成现实,力图找出物质及其相互作用的本质;3、以科学验证为方式:物理学研究定量具象化原理,以实验观测验证理论,发现新的规律,并以此建立新的定律。
四、物理学对我们的重要意义物理学为现代科技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促进了医药、石油、冶金等领域的发展,而且还为地球大气环境的改善、航空及航天运输的快捷、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及其他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是除数学外最基本的一门学科。
物理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现象。
因此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宇宙间各种物质的性质、存在状态、各种物理运动形式及其转化现象、物质的内部结构及这些内部结构的组成部分,物理领域的各种基本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由于一切物理现象都在时间、空间中表现出来和发生运动和转化,所以物理学也要研究时间和空间的性质、联系等。
进行物理学研究,首先是观察各种客观物理现象;或是进行试验,通过变革研究对象以观察因而产生的运动和转化状况中,找出规律;再从许多表象性的规律中,揭示基本规律,建立较为系统的理论。
物理学研究除了要依靠好的科学方法外,还要取决于认知工具。
工具越先进,研究效率越高,成果越显著。
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方法,它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乃至哲学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物理学大事年表约公元前6世纪,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24?-546)记述了摩擦后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和磁石吸铁的现象。
公元前6世纪,《管子》中总结和声规律。
阐述标准调音频率,具体记载三分损益法。
约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中记述了滚动摩擦、斜面运动、惯性浮力等现象。
公元前5世纪,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460?-370?)提出万物由原子组成。
公元前400年,墨翟(公元前478?-前392?)在《墨经》中记载并论述了杠杆、滑轮、平衡、斜面、小孔成像及光色与温度的关系。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在其所著《物理学》中总结了若干观察到的事实和实际的经验。
他的自然哲学支配西方近2000年。
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Euclid,前330?-前260?)论述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
公元前3世纪,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前212)发明许多机械,包括阿基米德螺旋;发现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研究过重心。
公元前3世纪,古书《韩非子》记载有司南;《吕氏春秋》记有慈石召铁。
物理学

理学(英语物理学1.1概念要素物理学(Physics):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物质运动规律物理学研究的范围——物质世界的层次和数量级空间尺度: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DNA长度、最小的细胞、太阳山哈勃半径、星系团、银河系、最近恒星的距离、太阳系、超星系团等。
人蛇吞尾图形象地表示了物质空间尺寸的层次微观粒子Microscopic:质子10-15 m介观物质mesoscopic宏观物质macroscopic宇观物质cosmological 类星体10 26m时间尺度:基本粒子寿命10-25 s宇宙寿命10 18 s按空间尺度划分:量子力学、经典物理学、宇宙物理学按速率大小划分:相对论物理学、非相对论物理学按客体大小划分:微观、介观、宏观、宇观按运动速度划分:低速,中速,高速,超速按研究方法划分:实验物理学、理论物理学、计算物理学2发展阶段物理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根据它不同阶段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学萌芽时期、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三个发展阶段。
2.1物理学萌芽时期在古代,由于生产水平的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依靠不充分的观察,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直觉的、思辨性猜测,来把握自然现象的一般性质,因而自然科学的知识基本上是属于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和思辨的猜测。
那时,物理学知识是包括在统一的自然哲学之中的。
在这个时期,首先得到较大发展的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力学,如静力学中的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浮力定律等。
在《墨经》中,有力的概念(“力,形之所以奋也”)的记述;光学方面,积累了关于光的直进、折射、反射、小孔成像、凹凸面镜等的知识。
《墨经》上关于光学知识的记载就有八条。
在古希腊的欧几里德(公元前450-380)等的著作中也有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的论述,并且对光的折射现象也作了一定的研究。
电磁学方面,发现了摩擦起电、磁石吸铁等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指南针。
什么是物理和物理学

初中物理学习的主要内容
1、力学 2、声学 3、光学 4、热学 5、电学 6、电磁学
学习物理有什么用?
1、可以让我们掌握宇观、宏观、微观世界的运 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给人类生活带来便 利。 2、可以让我们了解物质的结构;便于我们更有 效的去改造这个世界。 3、可以让我们了解能量转移或转化的规律,从 而改善我们人类的生存质量。 4、……
二、 在物理学的领域中,研究的是宇宙的基本组成要素: 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借由被分 析的基本定律与法则来完整了解这个系统。物理在经典 时代是由与它极相像的自然哲学的研究所组成的,直到 十九世纪物理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息息相关,如数学、化学、 生物和地理等。特别是数学、化学、地理学。化学与某 些物理学领域的关系深远,如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电磁 学,而数学是物理的基本工具,地理的地质学要用到物 理的力学,气象学和热学有关。
如何学好初中物理
1、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 2、养成观学会提出问题! 5、学会质疑! 6、实事求是! 7、一定要严谨! 8、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9、学会倾听!
关于物理学习的一些要求:
1、课前要进行教材阅读(预习) 2、课堂上注意力要集中,要积极思考每一个问 题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的!) 3、学会倾听,能够与人合作 4、保质保量完成每一次作业 5、收录错题,形成自己的错题集!更为关键的 是学会仔细分析错题集!
什么是“物理”和“物理学”?
一、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 然科学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一个 永恒主题是寻找各种序(orders)、对称性 (symmetry)和对称破缺(symmetry-breaking)、 守恒律(conservation laws)或不变性 (invariance).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

2
)课堂操作 2 (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应认真遵守实验室规则 。 先 要 对 照 仪 器 实 物 , 认识并熟悉主要仪器及 然 后 井 井 有 条 地 布 置 好 仪 器。在 调 试 正 常 后, 严格按实验步骤进行测试并采集数 使用 方 法 , 据 。 注意细心地观察实验现象 , 认真研究实验中 的 问 题 。 测 试 中 仪 器 发 生 故 障 或 发 现 异 常 现 应及时请教老师 , 不可随意处理 。 要注意把重 点 放 在 实 验 能 力 的 培 养 上 , 而不是仅仅测出 象, 几个数据就以为完成了任务 。 同学们要严肃地对待测试数据 , 忠实地记录于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之中 , 每个数据都应符合 有效数字的要求 。 经老师检查不合格的数据 , 不得涂抹 , 应轻轻划上一道 , 在重新测定之后 , 另 起行记录 。 全部数据经老师检查合格并在记录 纸 上 签 字 以 后 , 应 先 切 断 电 源, 再 整 理 好 仪 器, 并将室内收拾整洁 。 课堂操作至此才全部结束 。 )撰写报告 3 ( 课后 , 在报告纸上 , 接着以上预习报告的内容继续完成以下栏目 : 数据表格 — — — 设计合理的表格 , 将整理后的数据填入表格之中 。 数据处理 — — — 按实验要求计算待测量的量 值 和 不 确 定 度 。 报 告 上 的 计 算 过 程 应 包 括 : 计 算公式 → 代入数据 → 算出结果三个步骤 , 其他中 间 计 算 过 程 不 写 在 报 告 上 。 最 后 写 出 实 验 结 果表达式 。 用作图法处理数据时要符合作图规则 , 图线要规矩 、 美观 。
根据获得测量结果的不同方式 , 测量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类 。 ( )直接测量 可以从测量仪器 ( 或量具 ) 上直接读出其量值的测量称 为直接测 量 。 例 如 1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 用电压表测电阻上的电压 , 用停表测时间间隔等 , 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 都属于直接测量 。 直接测量中的被测量称为直接测量量 。 ( )间接测量 许多测量量没 有 对 应 的 能 直 接 读 数 的 测 量 仪 器 , 需要先由直接测量获得 2 相关数据 , 测量方式就是间接 测量 。 例如测量矩形的面积 , 必须先用直接测量方法测出其长和宽 , 然后计算出面积 。 间接测 上例中的矩形面积就是间接测量量 。 量中的被测量称为间接测量量 , ( )等精度测量 在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系列测 量称 为等精 度测 3 量 。 例如同一个人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在同一仪器上采用同样的测量方法对同一被测量进行 多次测量 , 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某个测量值比另一个测量值更为准确 , 即每次测量的可靠程度都 相同 。 这些测量就是等精度测量 。 在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的过程中 , 若改变测量条件 , 如更 换仪器 , 更换测量参数 , 更换测量人员等 , 那么在测量条件变更前后 ,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不会相 同 。 这样的测量系列就称为不等精度测量 。 以后对一个量的多次测量 , 如果没另加说明 , 都是 指等精度测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物理学?现代观点认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科学。
也有人认为,它是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这是因为英文词physics 来源于希腊文,愿意就是自然。
而中文的物理有两个含义,一是“物”的成分,即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二是“理”的成分,即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中文的含义与现代物理学定义颇为吻合。
因此,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均在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把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研究称为“物性”的研究,也有人称为物质科学;对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以及原子与原子核等物理运动规律的研究称为“理性”研究,由此诞生了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分支学科及一些交叉学科。
一. 质点力学质点的概念质点的概念是:如果我们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而可以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或者可以只考虑其平动,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物体当作是一个有一定质量的点,这样的点通常叫做质点。
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 点是经过科学抽象而形成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一个物体能否当作质点来处理 ,由该物体的大小决定的。
第二、 点是经过科学抽象而形成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一个物体能否当作质点来处理 ,是由该物体的运动性质决定的。
第三、分子体积很小,可以将其视为质点;地球体积很大,不能将其当作质点。
很显然都是错的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质点的位移和路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当质点经一闭和路径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时,其位移为零,而路程则不为零。
但在t ∆取极限,即0→∆t 的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与路程可视为没有区别。
像“物体作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一定相等。
”这句话就显然是错误的。
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的区别瞬时速度表示质点在某时刻的速度,它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表达式为 v=dr/dt ,瞬时速度表示该时刻速度的大小,它是一个标量,它的表达式为v=ds/dt ,即路程对时间的导数。
牛顿第一定律的独立性问题有人认为牛顿第一定律是第二定律的推论。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加以外延而得到的。
因为任何物体都不是孤立的,它必然会受到外界的某种作用,即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实验中尽可能的减少物体受到的外力,发现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改变较小。
加俐略假设: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那么它的速度将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
而牛顿第二定律完全是实验事实的总结。
牛顿第二定律并未说明物体不受力的情况。
另外,牛顿第一定律有它自身的物理意义和地位。
在牛顿第一定律中引入了物体惯性的概念,物体企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又引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其它物体对它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几点说明:(1)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当物体受到其他物体作用时才会改变其运动状态,即其他物体的作用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此定律也称惯性定律,它是理想化抽象思维的产物,不能用实验严格验证;此定律仅适用于惯性系。
(4)惯性系:在一个参考系观察,一个不受力作用或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个参考系叫惯性系。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沿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两点说明:(1) 作用力、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二物体,各产生其效果;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性质相同的力。
加速度若物体原来静止,则不受力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若原来处于运动状态,则以原来的速度沿直线运动。
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作匀速率运动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若物体作直线运动,则其加速度为零,但在圆周运动中,加速度分为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前者由速度变化大小引起,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后者方向垂直于切向,所以只有法向加速度的运动一定是圆周运动。
显然以下两种说法就是错误的:第一、 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第二、若物体的加速度为恒矢量,它一定作匀变速率运动。
例题:1、一质点沿x 轴方向作直线运动,加速度a =常数,已知t = 0时,0x x =,0v v = 。
试证明:at v v +=0 , 20021at t v x x ++= , )(2022x x a v v -=- 。
证明 由 dtdva =⎰⎰=t v v adt dv 00at v v +=0由 dtdxv =⎰⎰+=t x x dt at v dx 00)(020021at t v x x ++=又由dxdvv dt dv a == ⎰⎰=x x v v adx vdv 00所以 )(20202x x a v v -=-2、 一质量为 m 的质点在力 F = F 0 - k t (式中F 0 和k 是常数)的作用下,沿x 轴作直线运动 。
设t = 0时,质点位于x 0 = 0处,其初速度v 0 = 0,求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v 和位置x 。
解 dt dv m kt F =-0 ⎰⎰-=tv dt kt F m dv 000)(1)21(120kt t F m v -=F F '-=ρρ由 dt dx v = ⎰⎰-=t x dt kt t F m dx 0200)21(1得 )6121(1320kt t F m x -=3、一质点在半径为r = 0.10 m 的圆周上运动,其角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342t +=θ.(θ的单位为rad ,t 的单位为s )(1)求 t = 2 s 时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2)当切向加速度的大小恰等于总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时,θ值为多少?(3)t 为多少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值相等? 解 (1) 角速度 212t dtd ==θω 在t = 2.0s 时,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数值分别为 2222n s m 1030.2-=⋅⨯==ωr a st 22s m 8.4-=⋅==dtd ra st t ω(2)当22n 212/t t a a a a +==时, 有2n23a a t =, 即 [][]422212243t r t r =s 29.0s 321==t此时刻的角位置为rad 15.3423=+=t θ (3)要使t a a =n , 则有 [])24(1222t r t r = t = 0.55s4、 质量为m = 2 kg 的质点,在力F = 12 t + 4 牛顿的作用下,沿x 轴作直线运动 ,已知t =0时,质点位于x = 3 m 处,其初速度v 0 = 2 m .s -1 。
求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位置 。
解 dtdv mt =+412 []dt t dv vv t⎰⎰+=026所以 2232++=t t v 又由v = d x / d t ,有dt t t dx xx t⎰⎰++=02)223(所以 3223+++=t t t x5、一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j t t i t r ρρρ)2()2(2+++=其中r 和 t 的单位分别为m 和s .试求:(1)质点的轨迹方程;(2)最初2 s 内的位移 ;(3)第2秒末的速度、加速度。
解 (1) x x y 22-=(2) t 1 = 0 时, i r ρρ21= t 2 = 2 时, j i r ρρρ842+=j i t r v ρρρρ4+=∆∆=(3) j t i dtr d v ρρρρ)22(++== j a ρρ2=t = 2时, j i v ρρρ6+= j a ρρ2=练习:1. 一质点在oxy 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 j t i t r ρρρ)219(22-+=其中r 和 t 的单位分别为m 和s ,最初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 质点沿一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当它运动一圈返回出发点后,其位移是多少?3. 在半径R = 1 m 的圆周上运动的质点,其速率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2ct v =,其中c 为常数。
求1s 末质点的切向加速度。
4. 一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其运动学方程为t v x 0=,221gt y =;则t 时刻质点的位置矢量=)(t r ρ?5. 一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当它运动一圈返回出发点后,其路程为多少?6. 在半径R = 2 m 的圆周上运动的质点,其速率与时间的关系为 ct v 2=,其中c 为常速数。
求2 s 末质点的法向加速度。
7. 表示物体速度方向变化的加速度是什么?8. 在半径R = 2 m 的圆周上运动的质点,其角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3ct =ω,其中c 为常数。
求1 s 末质点的切向加速度为9. 以初速0v 竖直上抛一物体,已知在1t 秒末和2t 秒末物体两次通过同一高度h 处,求0v 。
10. 河宽为d ,靠岸处水流速度为零,中流的速度最快为0v ,从岸边到中流,流速按正比增大,某人以不变的划速u 垂直于流水方向离岸划去,求船的运动方程。
答案:1. j i ρρ42-;2.0;3. 2 c ;4. j gt i t v r ρρρ2021+=;5. 2πR ;6. 8c 2 ;7.法向加度;8.6c ;9.()2121t t g +;10.20t d u v x =,ut y =;二.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守恒定律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物质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它具有不灭性和可认识性。
在自然界里,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
能量是物质相互作用和转化的量度。
能量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灭,而只能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自然界的物质之所以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就是由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支配着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形式。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以物质和能量作为起研究对象,旨在揭示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规律。
因此,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相互作用和转化的量度。
物质和能量相互依存、相互等效。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当质点系受的合外力恒为零时,质点系在任一时刻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质点系的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总动量。
在碰撞问题中,通常运用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运用到平动问题中。
动量和动能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都是物体运动的量度,两者有何不同?物体的动量和动能都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量度,但每种量度适用于不同的范畴。
当物体以机械运动的方式进行运动的传递,用动量来量度。
如碰撞问题中,一物体失去动量的同时,另一物体获得相等的动量。
物体动量的转移,反映了物体机械运动的转移。
若物体运动形式并不局限在机械运动的范畴,而是从一种运动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运动形式,例如机械运动转换为热运动、或电磁运动时,物体的动能表示作机械运动的物体转换成其他形式运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