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理运动学基本公式(经典版)
运动学五大基本公式

运动学五大基本公式运动学可是物理学中非常有趣的一部分,而其中的五大基本公式更是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得力工具。
先来说说这五大基本公式到底是啥。
第一个公式是速度公式:v =v₀ + at 。
这里的 v 表示末速度,v₀表示初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时间。
比如说,一辆汽车刚开始的速度是 20 米每秒,然后以 5 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加速行驶 5 秒钟,那末速度就是 v = 20 + 5×5 = 45 米每秒。
第二个公式是位移公式:x = v₀t + 1/2at²。
这个公式能告诉我们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就像一个小孩跑步,刚开始速度是 3 米每秒,加速度是 1 米每二次方秒,跑了 4 秒,那他跑的距离就是 x =3×4 + 1/2×1×4² = 20 米。
第三个公式是速度位移公式:v² - v₀² = 2ax 。
这个公式在知道初末速度和加速度时,能很快算出位移。
我记得有一次我骑自行车,一开始速度比较慢,后来使劲蹬,速度变快了。
我就想到这个公式,能算出我在加速过程中骑出去多远。
第四个公式是平均速度公式:v(平均) = (v₀ + v)/ 2 。
平均速度就是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比如你从家到学校,去的时候速度快,回来的时候速度慢,那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就能用这个公式算出来。
第五个公式是位移与平均速度关系公式:x = v(平均)t 。
这个公式能让我们通过平均速度和时间直接算出位移。
在实际生活中,这五大基本公式用处可大了。
就像有一次我和朋友去爬山,我们比赛谁先到达山顶。
一开始我冲得很快,但是后来累了速度就慢下来了。
这时候我就在心里默默用这些公式算着我和朋友的速度、位移啥的,想着怎么调整策略才能赢得比赛。
虽然最后还是没赢,但是这个过程让我对运动学公式的理解更深刻了。
学习这五大基本公式,可不能死记硬背,得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意义,多做些题目练练手。
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推导

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推导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它涉及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相关概念。
通过运动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基本原理和公式来推导和描述这些规律。
一、运动学的基本原理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位移原理、速度原理和加速度原理。
位移原理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位移等于物体的末位置减去物体的初位置。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Δx = x2 - x1其中,Δx表示位移,x2表示末位置,x1表示初位置。
速度原理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速度等于物体的位移除以运动的时间。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v = Δx / 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加速度原理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变化量除以运动的时间。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a = Δv / 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
二、运动学的公式推导1. 位移-时间关系根据速度原理,我们可以将速度公式v = Δx / Δt 转化为位移公式Δx = v * Δt。
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即物体的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2. 速度-时间关系根据加速度原理,我们可以将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 转化为速度公式Δv = a *Δt。
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即物体的速度等于加速度乘以时间。
将上述速度公式Δv = a * Δt 代入位移公式Δx = v * Δt 中,可以得到位移-时间关系的推导公式:Δx = (a * Δt) * Δt简化后得到:Δx = 1/2 * a * (Δt)^2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3. 速度-位移关系将速度公式v = Δx / Δt 代入位移公式Δx = v * Δt 中,可以得到速度-位移关系的推导公式:v = Δx / Δt将位移公式Δx = 1/2 * a * (Δt)^2 代入上述公式中,可以得到速度-位移关系的推导公式:v = 1/2 * a * Δt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并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物理学考必记公式

高中物理学考必记公式一、运动学基本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速度公式(无位移): 位移公式(无末速度): 速度位移公式(无时间): 均速位移公式(无加速度)t vv x ⋅+=20 2、计算平均速度总总t x 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 【只能算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打点计时器(1)两种打点计时器(a )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4~6V )使用交流电,频率50Hz 时每0.02s 打一个点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使用交流电,频率50Hz 时每0.02s 打一个点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点(间隔0.02s )还是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 (2)纸带分析(a )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2B AB BC T υ+=,2C BC CDTυ+=(b) 求加速度公式:2C B CD BCa T T υυ--==4、位移-时间图象(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位移。
图线不表示轨迹。
(2)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切线的斜率at v v +=02021at t v x +=ax v v 222=-22t v v v v =+=表示某时刻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横截距表示物体出发的时刻,纵截距表示零时刻物体的出发位置。
5、速度-时间图象(1)横坐标表时间,纵坐标表速度。
图线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2)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切线的斜率表示某时刻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横轴上方为正,下方为负)。
二、力学基本规律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1)重力:mg G =【2r GMg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由弹簧本身决定的,与它受不受力以及在弹性限度内受力的大小无关】 (3) 滑动摩擦力 N F F ⋅=μ;【F N 是接触面间的正压力,不一定是mg 】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或动力学观点来分析】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力的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三、牛顿运动定律(1)惯性:【只和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 (2)F 合=ma 【用此公式时,要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是与平衡力最明显的区别)【简记:“二力二物”,平衡力:“二力一物”】(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切记:一定要先求出加速度)(5)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不能相互抵消(6)在物理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四、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速度:与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合外力指向轨迹凹侧】 2.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00 ,v v t v x x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221gt y = , gh gt v y 2== , 经时间t 时的速度:22022)(gt v v v v y x t +=+=、合位移22y x s +=平抛运动时间:gh t 2=(t 取决于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3.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Tr t s v ⋅==π2 (2)角速度:2tTθπω==(3)r v ⋅=ω(4)向心加速度:2222v 4a r r v r T πωω====⋅ 周期:22r T v ππω== (5)向心力:2222v 4F m a m m r m r r Tπω=⋅===【匀速圆周运动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角速度、周期、频率、线速度的大小(线速度变化,因为它的方向变化)(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因为它的加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对于两个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同轴盘转动角速度(或周期)相等,同边缘转动(同皮带传动)线速度大小相等。
大学物理基本公式

引言:大学物理基本公式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公式集合之一。
这些公式描述了物体的运动、力与能量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基石。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学物理中的基本公式,包括运动学、力学、动能学、静电学和电磁学的公式,以及它们的应用。
概述:大学物理中的基本公式分为不同的分支,涵盖了运动学、力学、动能学、静电学和电磁学等多个方面。
这些公式帮助我们描述物体的运动、力的产生与传递、能量的转化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们不仅仅是应试工具,更是我们认识和理解物理学原理的重要工具。
正文内容:一、运动学公式1.位移公式: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2.速度公式:速度等于位移的改变量除以时间的改变量。
3.加速度公式: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量除以时间的改变量。
4.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时,净力为零。
5.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净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二、力学公式1.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万有引力公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3.弹簧力公式: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弹簧伸长或缩短的距离成正比。
4.阻力公式: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5.动量定理: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的改变量。
三、动能学公式1.动能公式: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除以2。
2.功与动能定理:功等于物体的动能的改变量。
3.功率公式: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4.引力势能公式:物体在重力场中的引力势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的改变量乘以高度的改变量。
5.弹性势能公式:物体在弹簧中的弹性势能等于劲度系数的一半乘以弹簧伸长或缩短的距离的平方。
四、静电学公式1.库仑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力与电荷的大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2.电场强度公式:电场强度等于电荷的大小除以电荷产生的电场的面积。
3.电势公式:电势等于电场强度乘以电荷产生的电场的距离。
(完整版)大学物理所有公式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1.1平均速度 v =t△△r1.2 瞬时速度 v=lim 0△t →△t △r =dt dr1. 3速度v=dtds==→→lim lim△t 0△t △t△r 1.6 平均加速度a =△t△v1.7瞬时加速度(加速度)a=lim 0△t →△t△v =dt dv1.8瞬时加速度a=dt dv =22dt rd1.11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0+vt 1.12变速运动速度 v=v 0+at 1.13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 0+v 0t+21at 21.14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 2-v 02=2a(x-x 0) 1.15自由落体运动 1.16竖直上抛运动⎪⎩⎪⎨⎧===gy v at y gtv 22122 ⎪⎪⎩⎪⎪⎨⎧-=-=-=gy v v gt t v y gt v v 221202200 1.17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gt a v v av v yx sin cos 001.18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20021sin cos gt t a v y t a v x1.19射程 X=g av 2sin 21.20射高Y=gav 22sin 201.21飞行时间y=xtga —ggx 21.22轨迹方程y=xtga —av gx 2202cos 2 1.23向心加速度 a=Rv 21.24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和a=a t +a n1.25 加速度数值 a=22n t a a +1.26 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同a n =Rv 21.27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a t =dtdv1.28 ωΦR dtd R dt ds v ===1.29角速度 dtφωd =1.30角加速度 22dt dtd d φωα== 1.31角加速度a 与线加速度a n 、a t 间的关系a n =222)(ωωR R R R v == a t =αωR dtd R dt dv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大全1. 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 其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这个公式描述了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位移公式:x=v_0t+(1)/(2)at^2- 这里x表示位移,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它可以用来计算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
- 速度 - 位移公式:v^2-v_0^2 = 2ax- 式中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x是位移。
该公式在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或位移)中的三个量时,可以用来求解第四个量。
2. 平均速度公式。
- ¯v=(v + v_0)/(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其中¯v为平均速度,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
这个公式在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非常方便,只要知道初速度和末速度就可以求出平均速度。
- 另外,根据位移公式x = ¯vt,当v_0 = 0时,¯v=(1)/(2)v。
3.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 速度之比:v_1:v_2:v_3:·s:v_n = 1:2:3:·s:n- 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根据v = at,因为加速度a恒定,时间t分别为t_1,t_2,t_3,·s,t_n且t_1:t_2:t_3:·s:t_n = 1:2:3:·s:n,所以速度之比为1:2:3:·s:n。
- 位移之比:x_1:x_2:x_3:·s:x_n=1:4:9:·s:n^2- 由位移公式x=(1)/(2)at^2,当t_1:t_2:t_3:·s:t_n = 1:2:3:·s:n时,x与t^2成正比,所以位移之比为1:4:9:·s:n^2。
- 位移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之比:x_Ⅰ:x_Ⅱ:x_Ⅲ:·s:x_N = 1:3:5:·s:(2n - 1)- 设时间间隔为T,第一个时间间隔内位移x_Ⅰ=(1)/(2)aT^2,第二个时间间隔内位移x_Ⅱ=(1)/(2)a(2T)^2-(1)/(2)aT^2=(3)/(2)aT^2,第三个时间间隔内位移x_Ⅲ=(1)/(2)a(3T)^2-(1)/(2)a(2T)^2=(5)/(2)aT^2,以此类推可得该比例关系。
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
它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和运动轨迹等运动特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物体的运动。
本文将介绍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学知识。
一、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在运动学中,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概念。
位移可以用矢量表示,其大小表示位移的距离,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位移的单位通常是米(m)。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概念。
平均速度可以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即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平均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而瞬时速度是指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除以瞬时时间得到的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概念。
平均加速度可以用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即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平均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瞬时加速度是指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度变化量除以瞬时时间得到的加速度。
二、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对于直线运动,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基本公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特性。
1. 位移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数学表达式为:位移(Δx)= 初速度(v0)×时间(t)+ 加速度(a)×时间(t)的平方的一半。
2. 速度公式: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
数学表达式为:速度(v)= 初速度(v0)+ 加速度(a)×时间(t)。
3. 位移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数学表达式为:位移(Δx)= 初速度(v0)×时间(t)+ 加速度(a)×时间(t)的平方的一半。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垂直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加速度是一个常数,通常用g表示。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每秒平方(m/s²)。
1. 自由落体的位移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高中物理公式(必修一)完整版1. 运动学公式位移公式:S = vt + 1/2at^2速度公式:v = v0 + at加速度公式:a = (v v0)/t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S = v0t + 1/2at^2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 1/2gt^2抛体运动公式:h = v0t 1/2gt^22. 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F = ma牛顿第二定律:F = m(dv/dt)牛顿第三定律:F12 = F21动能公式:K = 1/2mv^2势能公式:U = mgh动能定理:W = ΔK势能定理:W = ΔU动能守恒定律:K1 + U1 = K2 + U2势能守恒定律:U1 + K1 = U2 + K2动能和势能转化公式:K = U3. 热学公式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热量公式:Q = mcΔT热容公式:C = Q/ΔT比热容公式:c = Q/mΔT热传导公式:Q/t = kA(ΔT/Δx)热辐射公式:Q = σAT^4热功当量:1卡 = 4.18焦耳4. 光学公式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光的折射率:n = c/v光的波长:λ = v/f光的频率:f = c/λ光的强度:I = P/A光的功率:P = IV光的传播速度:v = c/n5. 电学公式欧姆定律:V = IR电阻公式:R = ρL/A电功公式:W = Pt电功率公式:P = VI电荷量公式:Q = It电势差公式:V = Ed电容公式:C = Q/V电容器的能量公式:E = 1/2CV^2电荷守恒定律:Q1 + Q2 = Q3 + Q4还有一些常用的物理常数和单位也需要我们掌握,例如:重力加速度:g = 9.8 m/s^2真空中的光速:c = 3 × 10^8 m/s真空中的电常数:ε0 = 8.85 × 10^12 F/m真空中的磁常数:μ0 = 4π × 10^7 T·m/A了解这些物理常数和单位,有助于我们在计算和推导过程中保持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公式:
•①速度公式:v t=v0+at
•②位移公式:s=v0t+at2
•③速度位移公式:v t2-v02=2as
•推导公式:
•①平均速度公式:V=
•②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③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
•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
•即ΔS=S n+l–S n=aT2=恒量。
•⑤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比例关系(设T为相等的时间间隔,s为相等的位移间隔):
•Ⅰ、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
•Ⅱ、1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 n=1:4:9:……:n2
•Ⅲ、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 N=1:3:5:……:(2N-1)
•Ⅳ、前一个s、前两个s、前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
•Ⅴ、第一个s、第二个s、第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Ⅰ、t Ⅱ、tⅢ:……:t N=1:……:
•追及相遇问题:
•①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会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
•②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Ⅰ、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
Ⅱ、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
匀速运动):
•③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
•Ⅰ、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Ⅱ、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