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教育的德育渗透研究

初中美术教育的德育渗透研究

初中美术教育的德育渗透研究
初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让他们在美学的熏陶中得到德育的渗透。

本文将围绕初中美术教育的德育渗透展开研究,探讨美术教育如何在审美活动中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一、美术与德育的关系
二、美术教育如何渗透德育
1.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创造性思维往往与道德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创作任务和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学生的道德修养。

2. 艺术作品的欣赏与道德情感
艺术作品往往表现了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操,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道德情感,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馆、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美感和道德情感。

3. 艺术作品的创作与价值观
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反映了艺术家的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教师在引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创作,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

关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美术教学中,德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和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实现。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德修养的榜样。

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艺术情操和师德师风,引导学生尊重艺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教师的榜样力量和言传身教,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德育的内涵,明白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人格修养的培养。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来实现。

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具有德育意义的话题和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感受社会、家庭、个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美好情感和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参加美术比赛、展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教导学生正确认识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的意识。

通过这些方法,美术教学不仅可以传授技艺,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情感世界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德育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美术活动、组织美术实践,营造积极向上的艺术氛围,加强学生的美术修养和德育教育。

家庭可以通过陪伴孩子参观美术馆、画廊,鼓励孩子进行艺术创作,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艺术、认识美。

社会可以通过更多的支持和关爱,使学生在美术领域得到更多的认可和肯定,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必须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方法和策略,全面推进。

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创新,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情操。

美术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意识。

本文将探讨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以及如何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而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勇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道德情操。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一些美术作品的创作,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作品的创作和呈现,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这样的教育方式无疑也是一种德育教育,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二、如何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1. 塑造美育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美学校可以在美术教学空间和校园环境中,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让学生沉浸在美的世界中。

在校园美术作品展览区域设置,校园美术作品墙的打造等,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接触和感受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美,培养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操。

2.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艺术作品,培养情感共鸣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情感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德育教育逐渐被赋予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内涵。

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形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德育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术教育,身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肩负着德育使命,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本文将探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美术是一门艺术,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艺术鉴赏和审美效果。

通过丰富的美术学习,可以让学生逐渐学会欣赏美、辨别美以及表达美。

因此,初中美术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教育学生爱美、懂美、会欣赏美,这是美育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研究文化、社会、心理、艺术和教育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从而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

二、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技能美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技能,包括画面构图、色彩搭配、线条描绘、画面透视等方面。

这些基本的画画技能,不仅在审美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磨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技能,在美术教学之中深入思考、全面分析、时时刻刻注重细节方面下功夫,将有助于学生培养有效处理问题并寻求更优解决方案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德育教育上的一大收获。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美术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艺术方面的自我发掘和实践,学会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等方面,从而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

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极大的激发和提高。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并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美术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关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设计思路。

一、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现美术教育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美术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意义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度,促进学生在文化体验和艺术欣赏方面的发展。

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道德约束思想和良好品行。

二、德育在美术教育中的基本思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基本思路:1.注重情感体验2.关注人文素养美术作品往往需要从文化、社会、历史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要求学生具备比较完整的人文素养。

德育教育的渗透应该关注这一点,培养学生对人文领域的兴趣和关注。

3.重视品德教育艺术作品往往隐含着人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品德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通过一些情感课堂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注重学生对人文领域的兴趣和关注。

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文化信息,了解更多的历史、地理、人文等相关知识。

在美术作品的设计和评价中,可以引入品德评价的标准,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例如,在进行人物创作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物的品德和性格特点。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设计方法。

通过注重情感体验、关注人文素养和重视品德教育的方法,可以在美术教育中有效地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关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导言:德育是指德育工作,是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具备高尚的品格和行为规范,成为有理想、信仰和道德素养的人的过程。

美术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需要渗透德育教育。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正文:一、德育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行为规范德育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行为规范上。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艺术作品,感受其中的美好情感和高尚品质,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品格,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美德修养。

3.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德育也包括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

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其具备良好的审美情感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也是德育的一部分。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 引导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艺术作品和风格,从而培养其审美情感,使其能够感知美的存在,并对美进行理性的认知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团队合作意识德育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需要按时完成作业,严格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进行美术创作也需要团队合作,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这也是德育的一种渗透。

1. 设计有意义的美术教学内容要加强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首先要设计有意义的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选择与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艺术作品和教学内容,使其能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的存在,理解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品质,从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情操修养。

2. 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创作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创作也是加强德育渗透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和素材,展开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能够在审美活动中表达情感和展现艺术价值,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3. 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特长也是加强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德育是对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和引导,它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心态。

初中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美术教学中的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赏析艺术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增强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心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增强同情心和善良之心。

2. 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美术作品往往反映了艺术家的道德情操和人生态度。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家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和生动形象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向往。

也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美的种子,让他们懂得珍惜美,追求美,热爱美。

2. 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悟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悟美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和挑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也能够让学生从实践中领悟艺术的精髓和内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二、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 以经典名作引领德育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对经典名作的教学,通过对经典名作的欣赏和解析,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人生观念。

2. 以艺术实践培养德育修养。

美术教学要强调学生的创作实践,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追求,使他们在创作中感受美的魅力,表达内心情感,塑造良好的审美情操和道德品质。

3. 以艺术批评熏陶德育情操。

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批评分析,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

4. 以社会实践培育德育意识。

美术教学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对社会现实进行观察和思考,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美术教学应该重视德育的渗透和贯穿,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高雅情操和道德品质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17-09-26T17:26:39.3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6期作者:邢春莲[导读] 教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美术欣赏课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能够认识美、理解美、感受美,通过欣赏促使学生的德育发展,更加有利于学生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邢春莲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唐家泊中学265300
摘要:教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美术欣赏课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能够认识美、理解美、感受美,通过欣赏促使学生的德育发展,更加有利于学生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美术欣赏德育渗透德育发展
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性为目的者也。

” 说明艺术教育是任何其他学科都不能替代的,美术欣赏课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们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精神上、品德上、行为上也能受到滋养,陶冶情操,学会欣赏的同时学会做事、做人。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如何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德育渗透的关键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美术教师的个人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教师的学识、文化底蕴、言行举止、仪表、管理、分析判断、语言表达、机智应变等诸多方面,以及在教学工作中的态度等等。

一个教师只要有魅力,学生就愿意与之交往,就愿意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因此,教师的个人魅力会对学生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对学生起到终生的榜样作用。

在课堂内外,教师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教师在欣赏课中,成功地运用身后的语言功底和文化功底,诙谐生动、旁征博引的讲解,加上丰富多彩的肢体语言和画面精美的图片实物的展示,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获得愉悦感并接受教育,增强艺术修养。

让学生体会创作者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欣赏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二、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实用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总目标,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谈到“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

通过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验美的东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所以美术欣赏课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道德品质的形成。

例如,在欣赏《狼牙山五壮士》中,那五位满目仇恨的抗日战士宛如一座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狼牙山之巅,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英雄们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和英勇气概,体会到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与战胜的坚强信心,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树立起革命的远大理想。

在欣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这幅画时,伴随着教师的讲解,学生们仿佛看到了天安门前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听到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那庄严而又洪亮的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又听到了那雄壮的国歌声,震天的礼炮响,亿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场面好像就展现在眼前,激励着学生们要努力学习,明天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通过对古今中外不同门类美术的优秀作品的介绍与赏析,获得审美的愉悦,受到教育与启迪,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的能力,看到巧夺天工的彩陶艺术、独具匠心的园林艺术、雄伟的长城……不但使学生了解我国先人的伟大创举和高超的技艺,同时也了解广大的劳动人民和那些能工巧匠们所受到的剥削和压迫,从而激起学生们对剥削者、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在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形成人的一切美好情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品德思想教育。

总之,美术欣赏课,不但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通过欣赏课教学体会作品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的美术,无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创作上固各有伟大的贡献,理论上更是发世界所未发,体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非凡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深深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欣赏课要很好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让学生们为我中华的艺术家而自豪,为我中华的艺术成就而骄傲。

例如学习独树一帜的中国古代名作这节课时,这些中国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比如《洛神赋图》《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溪山行旅图》等,这些作品很有代表性,能让学生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美术遗产和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史以及著名的画家、作品等,都值得探讨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了中国美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伟大的中华文化,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的。

总之,美术欣赏教学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能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在美育与德育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帮助每个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曹冰浅谈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7,02,108-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