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综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含上编综述)1、四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及中美签订的《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中俄签订的系列条约:中日甲午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4、近代中国社会两大矛盾5、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6、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7、帝国主义没能瓜分中国的原因8、林则徐,《四洲志》9、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10、中国海关被列强控制的情况11、中国民主意识觉醒及学习西方的历程:技术,制度,思想文化三个层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拜上帝会: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情况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3 《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4、洋务运动期间派遣留学生的情况。
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6、洋务运动期间创办军事工业的情况7、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8、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及其维新思想。
9、宣传组织维新变法的著名三报三学童: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
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
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立京师大学堂。
10、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第三章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科举制度废除。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的法典。
4、当前学术界对辛亥革命的错误评价:激进主义思潮、告别革命论。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2、新文化运动中倡导民主与科学。
3、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4、新民主主义开端的标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题库 - 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判断题(250道)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共20题)1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错,22鸦片战争是虎门销烟引起的。
错,13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
错,14鸦片战争后,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所以也可以称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
错,35中国的落后是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的。
错,2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依附的一面,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反革命性的一面。
错,47外国资本主义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错,18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对19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
对210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被破坏,地主阶级和农民两个阶级的对抗缓和了。
错 211、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经过激烈的争论,决定支持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并允许义和团进入北京,表明清政府反对八国联军的侵略,态度是坚决的。
错 412“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是“不识时务”、“昧于大势”。
错 213.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对) 314.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没有操控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
(错) 41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跟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跟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对)216.鸦片战争前中国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错) 117.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两千多年。
(对) 118.近代中国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首先要进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对) 419.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专主制度。
(对) 320.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发展经济为出发点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三、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它的来源主要是城市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相互关系: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这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理由:1)、——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2)、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3)、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首先与主要的)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二、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2012年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参考答案及重点问题

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三:第一,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与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这两大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第三,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是双重历史任务。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参考教材13——14页)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有关中国近代史的文献综述

有关中国近代史的文献综述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涉及到许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清朝末年的政治动荡,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抗日战争等重要事件。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文献综述。
《中国现代史》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编的一本综合性历史学术著作,涵盖了清朝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时期。
该书从多个角度出发,研究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并探讨了不同社会阶层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命运和作用。
《辛亥革命史》这是一本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辛亥革命历史事件的专著。
该书主要研究了辛亥革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并特别关注了各种政治派系的斗争和合作关系。
这本书对于了解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选集》该书是毛泽东著作的精选集,其中涵盖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要思想和理论。
这些思想和理论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对中国现代历史和世界历史都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历史》这是一部系统难题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党的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史》该书是中国历史学家所撰写的一部专著,全面地阐述了日本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付出的牺牲和努力,以及这场战争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总之,以上是一些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文献和著作,通过对这些文献和著作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进程,对中国的现代化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综述 共23页PPT资料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内容
1.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 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难点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共产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 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以及对毛泽 东晚年所犯错误的正确认识。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和掌握中国人 民进一步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认 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认同社 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一、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研究和分析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可以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近60年的发展历程:
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开始走向繁荣富 强的历史;
是中国人民进一步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认同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认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脱离了实际; • 第四、中国共产党能够认真检查并纠正所认识到的
错误。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三、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 第三阶段,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十 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辉煌的历史征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国大典及阅兵仪式
辉煌的历史征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的严峻 的考验: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 生的人民政权。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 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 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 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辉煌的历史征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 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大学中国近代史课后思考题答案

⼤学中国近代史课后思考题答案的话效果更佳。
当然,态度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务必保证字迹端庄、内容充实。
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第⼀,鸦⽚战争后,随着西⽅资本主义的⼊侵,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变化,由闭关锁国但独⽴⾃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国的主权独⽴和领⼟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逐渐变成了西⽅列强的附庸。
资本主义⽣产⽅式开始侵⼊中国,破坏了中国⾃给⾃⾜的封建⾃然经济体系,中国原先的资本主义萌芽也遭到摧残,中国逐渐纳⼊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第⼆,随着社会主要⽭盾和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命的任务也发⽣了转变,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盾近代中国社会存在两对主要⽭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盾;封建主义和⼈民⼤众的⽭盾。
这两对主要⽭盾互相交织在⼀起,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盾是最主要的⽭盾。
两对主要⽭盾及其⽃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近代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
(2)社会性质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家主权独⽴和领⼟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逐渐变成了西⽅列强的附庸。
资本主义⽣产⽅式开始侵⼊,破坏了⾃给⾃⾜的封建⾃然经济体系。
(3)基本特征(P12-13)第⼀,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益成为⽀配中国的决定性⼒量。
第⼆,中国的封建势⼒⽇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柱。
第三,中国的⾃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地所有制依然在⼴⼤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并在政治、⽂化⽣活中起了⼀定作⽤,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量很软弱,⽽且⼤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论述题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论述题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简答题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2、怎样评价《资政新篇》?3、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论述题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2、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3、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三章辛亥革命简答题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2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论述题1 、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简答题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3、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历史局限性?4、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5、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6、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9、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论述题1、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3、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二大的内容及其及其意义是什么?5、国民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是什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简答题1 、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2 、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3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4 、毛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5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什么?6 、为什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论述题1 、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2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3 、试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2009)
综 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主要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辟了 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
立 通 过 《 土 地 改 革 法 》 。
二 次 会 议 上 , 毛 泽 东 等 委 员 起
一 九 五 零 年 六 月 , 在 全 国 政 协 一 届
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上海军管会没收国民党 南京军管会清查没收官僚资 政府中央 银行的命令。 本及敌伪战犯财产的布告。
1950年6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 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和《不要四 面出击》的讲话。
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1981年6月 27日)
2.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的意见》(1980年3月一1981年6月) 3.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 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12月18日)
林彪合成照片( 平型关时期、东野时期、文革时期。)
毛泽东与林彪在天安门上
飞机残骸
左起: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
4.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以来至今,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第三 代中央领 导集体核 心江泽民 同志照片
2002年11月15日, 胡锦涛、江泽民 在人民大会堂亲 切会见出席党的 十六大的代表、 特邀代表和列席 人员并发表重要 讲话。
1952年 国庆节, 首都人民 庆祝国民 经济恢复 任务胜利 完成的游 行。
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1949年10月3 日至1951年5月 21日,中国同各 国建交情况。
1950年2 月22日,中 苏两国政府 在莫斯科签 订《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八次会议上号召 “全 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 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 任何挑衅”。
展国民经济
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
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为了解决上述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国共产 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人民解放军 向西南进军,消 灭国民党残余势 力。图为我军攻 克成都时的入城 式。
历史从此结束
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
从此结束
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
从此结束
从根本上改变了 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果实,巩固新生的
人民政权
能不能战胜严峻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
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毛泽东在七届 二中全会上讲话。
毛泽东1950年2月 给中共松江省委的题词。
公审刘清山、张子善。
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1.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到1956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 义改造的时期。 2. 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3.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十年, 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