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流程

合集下载

教案第九单元 课题 3《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设计二设计一

教案第九单元 课题 3《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设计二设计一

第九单元课题 3《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收回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教学重点: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认识合金。

教学难点: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先展示一些物品,然后设问: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金属的一些用途,推断金属的物理性质。

使学生明白:物质的性质、资源、价格、美观等决定其用途。

引导学生查询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新的知识。

通过实物引入合金的概念。

举例说明合金与纯金属的区别。

教师: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金属自古至今对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金属?它们有那些用途?(学生发言踊跃,从一些常见的用途到各处资料中查阅的知识,从局部到全面,相互补充,扩大了知识面,逐渐进入课堂气氛。

)学生1:从大的方面讲铁、铝、铜、锌、钛等金属可以制造宇航飞船、飞机、轮船、汽车等的外壳与零件。

学生2:生活中金属可以制作炊具、家用电器、电线电缆、钢筋混凝土等。

学生3:金箔、金线、金粉等可以做装饰品,银镀在玻璃的表面可以作镜子。

…………教师:我们知道物质的用途决定于它的性质,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你们准备从哪里开始呢?(学生中有一些小的争议。

)学生1:从假设金属的物理性质开始。

学生2:老师,金属有很多种,怎么探究?学生3:随便找两个试试好了。

教师:非常好,你们能从思考中发现问题。

金属是一类物质而不是一种,大家想想看?应该怎么处理?(学生小声议论,很快达成一致意见。

课题3第2课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课题3第2课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课题3第2课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知识与技能把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运算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配制溶液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查看标签,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重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运算。

难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明白得与运算。

教学投影仪、教学课件、相关的实验器材及材料。

一、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式。

请大伙儿依照定义式讨论:当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发生变化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何样变化?(1)假如溶质的质量增大,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假如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假如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大,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4)假如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减小,溶液的质量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结论](1)增大增大(2)减小减小(3)增大减小(4)减小增大二、新课教学过渡:在平常的化学学习中,经常要遇到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运算,下面我们就一起归纳一下这方面的运算要紧有哪几种类型。

[板书]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运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溶质的质量分数=0.5 g/10.5 g×100%=4.8%。

溶质的质量分数=1.0 g/11.0 g×100%=9.1%。

溶质的质量分数=1.5 g/11.5 g×100%=13.0%。

过渡:我们也能够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相关运算。

2.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农业上通常是用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要配制150 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kg?解:m(NaCl)=m(NaCl溶液)×ω(NaCl)=150 kg×16%=24 kgm( H2O)=m(NaCl溶液)-m(NaCl)=150 kg-24 kg=126 kg答:需要水和氯化钠的质量分别为126 kg和24 kg。

【核心素养】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课件

【核心素养】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课件

二氧化碳的体积 = 8.8g÷1.977g/L = 4.5L
答:CO2的质量为8.8g;CO2的体验室用100g稀硫酸和多少g锌恰好完全反应可制得0.8g氢气。
A解:设所需锌的质量为 X
H2SO4 + Zn = ZnSO4 + H2↑ 98 65
100g 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
第九单元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内容总览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01
掌握一种溶液组成 的表示方法——溶质的 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 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02
掌握溶液稀释的方 法和计算。
03
掌握有关化学反应方程 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结 合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100%
溶质的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探究新知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1g、0.5g 、 2g固体硫酸铜。 计算并比较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管编号 溶液颜色比较 溶剂质量/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质量分数
×100%
100g+溶解度
探究新知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计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题1】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 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1.溶质的质量分数 = 7g × 100% = 20% 35g

初中三年级下学期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

初中三年级下学期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含义:在100份质量的溶液里有多少份质量的溶质。
3.注意:
(1)溶质、溶剂、溶液的量均以质量来表示,单位要统一,最后结果以百分数形式存在;
(2)公式中的溶质质量必须是已溶解的物质的质量,未溶解的物质不是溶液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是溶质;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所以溶液质量是所有溶质质量之和加上溶剂的质量,该溶液中某种溶质的质量分数即为该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总质量。
[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同学们练习实验9-8配制两杯简单的溶液,并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ρ水=1 g·cm-3)
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
90
10%
20
80
20%
[过渡]请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下述问题。
[投影]例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 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试管编号
溶液颜色比较
溶剂质量/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的质量分数
1

20
0.1
20.1
0.5%
2
较浅
20
0.5
20.5
2.4%
3
较深
20
2
22
9.1%
比如试管1的溶质质量分数即为0.1g溶质除以20.1g溶液,再乘以100%,求得结果为0.5%;同理,可以计算出试管2、3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4%、9.1%。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三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实验入手,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关系式。

第二部分的内容在学生认识了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上,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关系式来解决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第三部分就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复习巩固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式和其计算,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和熟悉溶液配制的实验步骤。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第三课时,以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配制的方法,然后通过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

在此基础上,通过情景引入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溶液的配制的练习,巩固对溶液质量分数的认识。

A组题(1)把5g食盐溶解在12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A、4%B、4.2%C、4.4% D 、5%B组题(1)从100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中倒出20mL,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 )A、8%B、10%C、12.5%D、80%第二轮:每题20分A组题(2)把3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克,取出稀释后溶液20克,此溶液中NaCl 的质量分数为(B )A.5% B.6% C.3% D.2%B组题(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的食盐溶液,对其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 )A、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B、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有10g食盐C、将10g食盐溶解于9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D、将食盐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第三轮:每题30分A组题(3)在190g10%的KNO3溶液中加入10gKNO3,全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0 g,其中KNO3的质量为29 g ,溶剂的质量为171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

5%。

B组题(3)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甲100g,分别做如下四种处理:①蒸发10g水且无晶体析出;②加入10g同样的溶液;③加入10g同种溶质,使之全部溶解;④加入10g水,混合均匀。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

课题教课媒体教学目标教课要点教课难点第九单元溶液课题 3 溶质的质量分数课型新授(第 1 课时)多媒体、实验器械1、掌握溶液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技术3、初步学会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经过着手实验、察看现象以及思虑问题使学生掌握一种表示溶液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 2、经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方法题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经过练习必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1、学会谨慎务实的科学学习方法,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感情2、培育详细问题详细剖析的能力。

态度3、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认识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宽泛联系,认识学习化学的最后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溶质质量分数的观点、计算及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教课内容及问题情境创建情境引入新课【展现】三饮料瓶的不同颜色的学生自配的红糖水【设问】你察看到了什么?由此你将作出哪些猜想?【设问】对怎样考证糖水颜色越深浓度越大的这一猜想,你有哪些好方法?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察看思虑讲话: 1、三瓶溶培育学生发散性液颜色深浅不同,颜色思想,提升自我解浅的没那么甜。

2、颜决问题能力,养成色最深的一瓶可能是自主学习,小组合饱和溶液,其余两瓶一作学习的习惯。

定是不饱和溶液 3、它们的浓度不同,颜色较深的浓度大,颜色较浅培育学生自我评的浓度小。

价能力议论沟通、互相怀疑几名学生做总结讲话成立溶质质量分数的观点【活动研究】(投影展现)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 ( 1 mL 水的质量大概为1 g)水,而后分别加入约 0.5 g、 1g、2g 固体红糖,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红糖水的颜色。

1、将三瓶糖水蒸干,比较获得糖质量的多少。

2、没有必需将整瓶糖水所有蒸干,只须取一部分等量的三种糖水蒸干,比较即可。

3、能够在等质量的水将书籍上的药品中,加入不同质量的CuSO4 溶液改成糖,制得的糖水的颜色红糖水,使学生更不同,加入糖多的颜色易和生活联系,亲深。

初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

初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

初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方法。

3. 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重点:1.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2.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死海图片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2. 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讲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与探究(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讲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时,注意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课堂小结环节,及时总结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课后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培训。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比较、归纳、练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知。

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挑战的精神。

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的分析(1)《课标》的要求: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掌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初步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考试说明中的要求: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会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包括加水稀释的计算,)了解溶质质量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在本学科中的地位、作用:《溶质质量分数》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3,第一课时内容。

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是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

学生对化学计算已有一定的经验,本部分知识所涉及的质量分数,在第四单元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中,学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第八单元含杂计算中,学过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本课题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前面学过的这两种计算既有相同之处(分子、分母的确定),又有不同之处(关系量的范围不同);在今后综合计算中,仍然会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使本课题的学习不断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2.掌握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3.掌握溶液稀释的计算
4.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难点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3.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具、时间设计意图
活动一、感悟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自学教材P41-42
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粗略地把溶液分为浓溶液、稀溶液。

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确切地知道一定量的溶液中含多少的溶质,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
其中的一种。

练习: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其含义为:
2.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5%,其含义为:
小结: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多少份质量的溶质或表示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
2.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

活动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活动单上的表格,然后小结: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涉及四个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其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其它的量。

10分钟
理解溶液组成的
含义,溶质的质
量分数是表示溶
液组成的一种方
法。

理解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
质量、溶质的质
量分数四个量间
的关系。

基本公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例1. 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
的质量各是多少?
例2.生产上要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来清洗钢材。

要配制
16.29Kg 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0%(密度
为1.81g/cm 3
)浓硫酸多少毫升?需水多少毫升?
小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其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
溶解。

需要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玻璃棒、烧杯。

练习:
现有100g 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要使其成为20%的氯
化钠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1) 增加溶质,可加入多少克氯化钠?
(2) 蒸发溶剂,可蒸发多少克水?
(3) 其它方法:如 ,需要多少?
小结:要使溶液变浓常用的方法有:加溶质、蒸发溶剂、加更浓
的溶液等。

10 分钟
25分钟
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加水质量=稀溶液质量-浓溶液质量
知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及所需仪器
例3.已知12g镁与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计算:
(1)生成氢气多少克?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对原子质量:Mg—24 H—1 S—32 O—16 )
小结:生成物溶液的质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前不溶性杂质的质量
活动三:当堂巩固20分钟
25分钟
综合计算,学会
求生成物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
数。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