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歌 鉴 赏1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摘抄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摘抄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摘抄古代诗歌鉴赏篇1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古代诗歌鉴赏篇2梅花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鉴赏诗人对梅花采取一种比较客观的观察、欣赏和描写的态度,是一种欣赏自然美景的态度,物与我基本上是分离的。

这首咏梅诗是写形传神的神来之笔。

神似的高妙之处,在于虽然难以确指梅花的色如何艳、香如何郁,但闭目凝想,可得其神韵,拂之不去。

古代诗歌鉴赏篇3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

中华诗词文化鉴赏75首

中华诗词文化鉴赏75首

中华诗词文化鉴赏75首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鉴赏: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鉴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鉴赏: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鉴赏:“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鉴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鉴赏: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鉴赏:年少时就离开了故乡,直到垂暮之年才回到日夜思念的家园,虽然乡音还没有改变,但鬓发已被秋霜染白。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词鉴赏⼤全 在现实⽣活或⼯作学习中,⼤家都收藏过⾃⼰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古诗词鉴赏⼤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1、《⽉下独酌》 李⽩ 花间⼀壶酒,独酌⽆相亲。

举杯邀明⽉,对影成三⼈。

⽉既不解饮,影徒随我⾝。

暂伴⽉将影,⾏乐须及春。

我歌⽉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李⽩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情是孤寂苦闷的。

但他⾯对⿊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是追求⾃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之作。

太阳是⾃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是清澈纯洁的象征。

尤其是明⽉,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诗⼈和它相亲相近。

在这⾸诗中,诗⼈还进⼀步把明⽉引为知⼰,对⽉抒怀。

诗篇突然⽽起,直抒胸臆,表达⼀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

这种孤寂之情⽆法驱遣,于是诗⼈以奇特的想象,⽣动的描写,把明⽉作为知⾳,相邀对饮。

同时还异想天地把⾃⼰的⾝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

表⾯上有明⽉相伴,⾝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不解饮,影徒随⾝,这就更加突出了诗⼈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

⽉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

”(《唐诗三百⾸》卷⼀)因为世少相知,诗⼈不得不以明⽉、⾝影为伴,向⽉⽽⾼歌,对影⽽起舞以排遣⾃⼰深沉的郁闷。

结联进⽽要和明⽉、⾝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

这表现了诗⼈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由和光明。

这⾸五⾔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2、《⼦夜吴歌》 李⽩古诗词鉴赏⼤全 长安⼀⽚⽉,万户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关情。

何⽇平胡虏,良⼈罢远征。

赏析: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李⽩,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充实和发展⾃⼰的创作,这⾸《⼦夜吴歌》就是诗⼈向民歌学习⽽⼜有所创造的例证。

我唱自己的歌诗歌鉴赏

我唱自己的歌诗歌鉴赏

我唱自己的歌诗歌鉴赏一、诗歌的主题与情感。

1. 主题。

- 这首诗的主题很明显是关于自我表达。

“我唱自己的歌”这个题目就像一个响亮的宣言,诗人要唱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而不是跟随别人的曲调。

这是一种对个体性的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故事、情感和思考方式,诗人通过唱歌(在这里唱歌是一种艺术化的自我表达形式)来展现自我。

2. 情感。

- 诗中洋溢着一种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诗人不被外界的规范或者大众的模式所束缚,他在自己的歌声里找到了力量和快乐。

就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玩耍,那种无拘无束、尽情享受的感觉。

同时,也有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因为当一个人强调自己独特的歌唱时,可能意味着他与周围的一些常规或者大众的东西有一定的距离,但诗人并不在意这种孤独,反而在孤独中更加坚定地唱出自己的歌。

二、诗歌的意象与象征。

1. “自己的歌”意象。

- “自己的歌”是整首诗的核心意象。

这个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声音、灵魂的呼喊。

它可能包含了诗人的梦想、回忆、对生活的感悟等各种各样的元素。

比如说,这歌可能是诗人在清晨看到第一缕阳光时心中涌起的希望之歌,也可能是在经历了挫折后自我安慰和鼓励的坚强之歌。

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是诗人自己的创造,就像我们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2. 其他可能的意象(如果诗中有)- 如果诗中有像“天空”“大地”之类的意象,那它们可能也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例如,“天空”可能象征着诗人自由的精神空间,他的歌声可以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不受限制;“大地”可能象征着诗人的根基,他的歌是从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有着本土的、质朴的情感,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

三、诗歌的语言风格。

1. 简洁直白。

- 诗的语言很可能是简洁直白的。

就像一个人在和朋友聊天时,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比如“我唱自己的歌”这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却有着强大的力量。

这种简洁的语言能够让读者迅速抓住诗歌的主旨,不会在复杂的词句中迷失方向。

诗词歌赋鉴赏

诗词歌赋鉴赏

诗词歌赋鉴赏诗词歌赋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历经千年,独特的魅力令人倾心。

而鉴赏诗词歌赋,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

本文将结合实例,介绍几种常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歌赋。

一、朗读篇章诗词歌赋鉴赏的第一步,是朗读篇章。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聆听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他的思维深度和文学才华。

为了更好地理解诗词歌赋的含义,诵读时应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以使理解更加深入。

二、理解词义诗词歌赋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往往需要仔细品味其每个词语的含义。

一些老词新用、新造词语、比喻手法等文学技巧,在理解文本意义时也需要有所了解。

有时候,为了更好地理解一个成语或词汇的意义,需要查阅字典以确定真正的含义。

三、掌握作者背景掌握作者的生平、成就、时代背景等信息,是鉴赏诗词歌赋所必需的。

通过对作者和时代的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意义。

此外,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所使用的词语、想象和比喻等手法。

四、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是鉴赏诗词歌赋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常将作品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深入挖掘其中的美学内涵。

比较分析可以是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对照,也可以是通过与其他作品、其他时代、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的比较来加深理解。

五、情景联想情景联想也是鉴赏诗词歌赋的一种方法。

通过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使自己更好地融入文本之中。

这种情景联想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对某种历史背景的想象。

最后,鉴赏诗词歌赋需要的是一颗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入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不断的练习和积累中不断提高。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对读者更好地鉴赏诗词歌赋有所启示。

中国经典诗词歌赋鉴赏

中国经典诗词歌赋鉴赏

中国经典诗词歌赋鉴赏中国诗词歌赋鉴赏11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元好问〔金朝〕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似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此曲写法与词相近,这是因为在宋元之交,词、曲均称乐府,都是被诸管弦,传于歌筵的,所以早期的词曲分疆并不甚严。

《莲子居词话》认为此曲作词调,就是这个缘故。

具有词味,也可算是此曲的一个特点。

2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元好问〔金朝〕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3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元好问〔金朝〕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全词开篇写景,景即眼中所见:北邙山上的坟墓;黄尘路上奔波到老的英雄;春北飞秋南归的大雁以及日日奔腾的东流水,景物选取由近及远,然后由写景转入抒情,此景引起的是内心的无限惆怅,因此词人低吟出“人生长恨水长东”的词句。

再由抒情转入下片的议论:对人生短暂的无可奈何和对未来的玩世安排,水到渠成汩汩而出。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是词人纵观自然及人事沧桑,感情经过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结论,不无哲理意义,它涵了封建社会大多数读书人的生活道路和人生体味,起到了一种生活教科书作用。

中国诗词歌赋鉴赏21摸鱼儿·雁丘词/ 迈陂塘·雁丘词元好问〔金朝〕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

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诗歌鉴赏(精选10篇)

诗歌鉴赏(精选10篇)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精选10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歌鉴赏篇1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伊州”为曲调名。

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

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

“清风明月”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

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

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

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

这种借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

”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一别就是十来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后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

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

”嘱是“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她怎样地盼望期待了。

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这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

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

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经典的古诗词鉴赏(通用10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主要是根据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深入的体会赏析其中的含义。

大家知道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的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篇1凉州词·赏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主要写的是诗人远眺到的凉州一带景象。

汹涌的黄河水奔腾而去,远远地向西望去,它好像是飞入了白云之中。

在高山大河环抱中的一座座戍边孤城,孤零冷清地挺立在那里。

高大山川和矮小的孤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荒芜的边疆环境。

这两句描绘出了祖国山河的雄浑壮阔,也体现了戍守边防地区战士们苍凉而荒芜的境况,为整首诗勾勒出了一个典型的背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

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

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

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

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

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

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八年级语文提高班一、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按诗歌的音律角度不同来划分的。

古体诗在字数,句数,韵律和平仄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古代相对自由的一种诗体。

其时间主要在唐代以前。

到了唐初年间,开始形成了在字数、句数、声韵、平仄和对仗等方面都有较为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即所谓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二者又都属于与新诗——我国“五四”运动中形成的自由诗——相对而言的旧诗。

但唐以后仍有不少的诗人写作古体诗和乐府诗。

二、乐府诗实际上,乐府诗应划归于古体诗的范畴,但因其有自身的特殊性,才抽出来单列的。

“乐府”,原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的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都简称为“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诗。

例如我们学过的《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乐府诗。

三、绝句和律诗绝句和律诗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诗只有4句,而律诗共有8句。

绝句又可以说成“截句”,据说是从律诗中间4句“截取”出来而形成,但要求却没有律诗严格。

故绝句可以两两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是,律诗中间4句,即颔联颈联则必须对仗。

无论绝句还是律诗,都有平仄声和音韵的要求。

超过8句以上的律诗就称为排律了。

四、词的两种风格可以分为“现实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两种流派,作为诗余的词,到宋代诗坛上也出现了两种风格和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作品的语言请丽、含蓄,词的内容所抒发的感情大多数都比较婉转、缠绵,其情调或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写作刻功精细,题材较为狭窄,往往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感叹不幸等。

其中也有词写山水花木,触情于景等佳作。

婉约派被视为词坛之正宗,代表词人有李煜、柳永、秦观、李清照。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表现出远大理想和不凡志向,是一种新型的诗风。

主要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代表作品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五、散曲我国发展到金元时代,由词蜕化出了一种比词更自由的歌曲曲种,就叫作曲。

它像词一样有曲牌,有标题,但因多用于配乐演唱,就多了一个宫调——古乐曲的调试,一般为“五宫四调”的所谓九宫。

散曲的体式和词相近却比词更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的使用口语。

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六、诗词曲的技法、语言运用等知识1、风格流派诗,可划分为“山水”、“田园”、“咏物”、“讽喻”等诗派;诗风有“清新飘逸”、“沉郁顿挫”、“质朴平淡”、“典雅庄重”、“雄浑”和“悲壮”等。

词即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

2、表现手法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联想想象,或小中见大(斑中窥豹),或虚实结合,或动静结合,或据事表意(即事感怀),或怀古咏史,或议论抒情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各尽奇妙:记叙明确过程,描写突出形象,议论抒情点明诗旨。

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和或间接抒发之分。

间接抒情常常运用以物托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和寓情于景的手法。

4、意境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主观感情与客观风物完全融合的产物,给人或恬淡清适,或华美绚丽,或豪迈壮观,或清新自然,或安谧闲静等。

5、修辞方法必须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诗歌中常用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反问、对比、对偶、互文、拈连、讳饰及嵌字等。

6、典故“用典”实为古诗词中的特殊的修饰法。

恰当用典会使诗句言简意赅,寓意笃远。

鉴赏古诗词要注意联系典故的原始意义去揣摩典故的“语境意义”,方能正确理解体会诗的真义。

7、语言特色不同的诗人的语言特色是不同的,表现的是不同的语言风格。

一般地说语言有的热情奔放,洋溢深情;有的古朴清纯,不事雕琢;有的典雅文丽,才气飞扬;还有的工巧,有的自然,有的轻灵飘逸,有的凝重深沉等等。

二、鉴赏诗歌的步骤和方法1.先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①明白词语的含义。

这里词语的含义并非指一般的意义,是指特殊的含义。

一是指诗、词、曲中使用了的典故,只有理解了典故的意义才能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用意。

如《从军行》中“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关山月”即为用典。

“关山月”本是汉乐府诗题,这类诗歌是歌咏戍边将士之苦和思乡之愁的。

这里作者是用“关山月”来表达这些愁苦的。

另一方面是指一些词语的语境意义,而这些语境意义常和一些修辞手法连在一起。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闹”了。

这里的“闹”生动形象描绘了杏花盛开时成团成簇的盛况,和枝头上蜂飞蝶舞的繁忙景象,这“闹”有充盈和生机盎然的深意了。

②理清句子的结构。

诗歌的语言是力求凝炼的,有时还工整对仗,讲究音韵,造成句子有如下特点。

一是省略跳跃,要做必要的补充;二是语序排列颠倒,理解时必须调整成正常的语序后才能正确。

调整语序主要是依据词语意义之间的关系。

2.进而理解深层含义①理解诗句的语境意义。

一般从两方面入手。

A.对上下文中有关词语要联系起来理解。

B.联系作者或所写事件历史背景来理解。

作者诗中意思不会无病呻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感而发的,联系作者处境和作品背景。

可使我们深入理解诗歌深层含义。

②理解诗句的意境意义。

诗句的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的融合,要理解诗歌语句的意境意义,首先应分析作品中所叙的事,所写的景是什么,在脑海中形成那事那景展示的画面,再依据这些画面去想象作者处于其中将会有什么样的感情。

从而理解出意境意义。

理解并体会诗句的意境意义,最重要的是要在我们的脑海中能够浮现出作品中所叙之事,所绘之景的画面,能够切实地设身处地体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把握住作者在写所写之景时的感情基调,那感情或明快,或高亢,或阴暗,或低沉,或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等等,这样就能够比较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深层含义了。

3.从艺术角度鉴赏①语言艺术的特点。

诗歌语言较普遍的要求是精炼、含蓄和跳跃性。

A.精炼,就是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文字表现出尽量多的丰富内容,且用语准确、生动、形象,是为诗歌语言的个性艺术特征。

B.含蓄。

诗的语言一般不直露直说,要求表达感情也不直露,而是意在言外,却能事清、景明、情真,绝不赤裸裸表白。

②艺术手法。

一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不加任何掩饰地抒发出内心感受。

还有间接抒情,即有的是借景抒情,也叫托物言志,依事明理;有的寓情于事,把感情放入叙事之中来表现。

一是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时,必须弄清楚诗人运用哪些具体的手法来表达。

而表达手法常常有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和一些常用的修辞格: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借代、衬托和象征手法等。

归纳起来,鉴赏诗歌的步骤和方法,就是:“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表达技巧”这样三大方面。

【能力提升】一、基础题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无望,不知秋思落誰家?(1)“十五夜望月”中“望月”的时间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请说明判断理由。

(2)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法一样吗?请作具体分析。

2、舟中读元九诗①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①元九,唐诗人元稹。

他曾和白居易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

写这首诗时,元稹被贬通州(四川),白居易正被贬江州(江西)途中。

(1)向来诗家最忌重复,小诗尤其如此。

可这首诗一反常规,四句三用“灯”字,以“灯前”、“灯残”、“灭灯”三个意象,前后映照,突出(2)全诗最后以景结情,其中“风浪”既实指,又虚指。

(3)这首绝句,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应是“忆斯人”,表达诗人在《琵琶行》中所说的“”的感慨。

3、秋日三首(其二)秦观月团①新碾瀹②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注:①月团:茶饼。

②瀹:(yuè)煮。

(1) 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

(2)第一二句写了两个细节,一是,二是,说明主人。

(3)请给本诗拟一个恰切的题目:。

4、乡思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诗人在之时,极目天涯时见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诗人的视野是,而诗的意境则是。

(3)诗在时间、空间、光色及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浑然统一的艺术境界,给人的感觉,从而表现了游子浓郁的乡思。

5、病牛李纲①耕犁千亩实千箱②,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①李纲官至宰相,因反对媾和,力主抗金,被贬谪武昌。

②箱:通“厢”,仓廪。

(1)这首诗实非写牛,而是诗人自喻生活的坎坷和辛酸。

“牛”为何而“病”?“力尽筋疲谁复伤”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三、四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病牛”的什么精神?。

6、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天,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是指初唐四个诗人。

这四人合称为“”。

(2)“轻薄为文”是什么意思?。

(3)“尔曹”是指那些对“四杰”的人,“不废江河万古流”是比喻。

7、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②辞凤阙,铁骑绕龙城③。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④,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长安。

②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

③龙城:匈奴名城。

④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

(1)这首短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了一介书生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诗中既揭示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请从诗中一一找出来。

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渲染环境气氛的句子:。

(2)细读尾联,体味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是。

(3)这首诗的内容与形式都堪称完美,整齐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诗中哪几联属于对仗(对偶?。

8、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但却屡遭贬黜,有志难申。

本词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以与相比较,形成鲜明对比。

(2)词的上阕“觅封候”表达的是作者精神;下阕“泪空流”表达的是作者心情。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感情是。

9、红梅陈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己是悬崖百丈冰, 尤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从内容上看,两首诗都歌颂了梅花的特征。

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红梅》歌颂了,《卜算子·咏梅》歌颂了。

(2)从表现手法来看,两首诗的共同点是都运用了的手法,都采用了的修辞格。

10、虞美人·枕上毛泽东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