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阅读方法与技巧

合集下载

现代诗歌阅读方法与技巧

现代诗歌阅读方法与技巧
致远的《天净沙�6�1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一个天涯游子孤独哀伤的情感。阅 读诗歌,不仅要着眼于所描写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 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 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欣赏诗 歌。 体味意境的主要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氛围,去感受此时、此地、此景中人的情感世 界。 诗人徐志摩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在《再别康桥》中,很好的处理 了情与景的关系,融情于景成了该诗非常显著的特点。诗人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 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诗人把对母校的深情,溶入了对康桥 晚景的形象描绘中: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柳树 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 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 又何等缠绵。 “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美梦“揉碎在浮 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如画的美景又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理想”的追忆和 想象,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0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高与中中带资资负料料荷试试下卷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5交写卷、底重保电。要护气管设装设线备置备4敷高动调、设中作试电技资,高气术料并中课3中试且资件、包卷拒料中管含试绝试调路线验动卷试敷槽方作技设、案,术技管以来术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后期,闻一多与“新月诗派”同仁一起致力于新诗形式 的建设,并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广博的艺术素养,在对新诗作了深入研究的基 础上,提出了建立新格律诗体的理论主张,在他的《诗的格律》中强调了诗歌要“形质兼美” 、“精神和形式调和”,并具体阐明了新格律诗体的具体要求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 “建筑的美”,我们就可以轻易地从“三美”的角度来欣赏《死水》。 对作者、背景有了较明 确的认识,能够使读者从整体上感知、领悟全诗的内容,对作品给予客观而又全面的分析 评价。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的形象。 别林斯基说过:“哲学家用三段论,诗人则用 形象和图画说话……。”(《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诗歌是通过具体感人的形象来表 情达意的。只有把握了诗的形象,我们才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而诗的形象则必须是通过咀嚼诗的语言来把握。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其如此。前人 作诗,十分讲求炼字、炼句、炼意,常有许多精妙传神的地方,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微雨燕子斜”的 “斜”字。现代诗作者,也同样高度重视诗 歌的语言,并通过语言的锤炼,来塑造诗歌形象。 比如穆旦的《赞美》,在第三节中通过 平淡、质朴的语言,运用白描的手法,不加修饰,刻划出勤劳善良、有着巨大忍耐力却最 终也“放下了古代的锄头”的“农夫”形象,显得真切深刻。而臧克家的《老马》,动词运用精 彩传神,“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扣”、 “飘”字,准确、生动、逼真, 有力地刻划出受到深重压迫的老马形象。 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形象化的语言。有些意思 往往不直接说出来,而是用画面来展示。《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词藻的色彩感, 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 ,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 “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词语,创造了一 系列鲜明生动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同时,诗人通过一系 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 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咀嚼“看似平常却奇崛”的诗歌语言,把 握住诗的形象,才能分析出诗歌所创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3、体味诗的意境,领悟思 想感情。 阅读诗歌的关键和着眼点在于体味出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 典诗词非常注意“意境”,那么意境是什么呢?诗歌的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 谐统一,指作者在诗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包括作者的主观情态和客观风物两个方面,简单地说也就是景中有诗,情景交融,如马

现代文 诗歌 文言文 阅读高分技巧和满分答题秘诀

现代文  诗歌  文言文  阅读高分技巧和满分答题秘诀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语文课文学习方法之解读现代诗歌

语文课文学习方法之解读现代诗歌

语文课文学习方法之解读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语文课中的重要内容,学习现代诗歌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就解读现代诗歌的学习方法进行论述。

一、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相比,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语言更加自由,意境更加深邃。

因此,学习现代诗歌首先要了解其特点。

现代诗歌常常使用自由诗体,注重感情、意境的表达,更加注重语言的音韵和多义性。

通过了解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二、阅读课文前注意事项在阅读现代诗歌课文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比如,课文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等。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此外,在阅读课文之前,可以先浏览一下全文,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情节,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审视诗歌的字面意思在阅读现代诗歌时,我们应该首先审视诗歌的字面意思。

也就是说,我们要仔细分析诗句中的每一个词语,思考它们的具体含义。

有时候,现代诗歌的字面意思并不容易理解,需要我们动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去揣摩诗歌的含义。

四、理解诗歌的意象和隐喻现代诗歌常常运用意象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隐喻是理解诗歌内涵的关键。

在阅读现代诗歌时,我们应该注意寻找诗句中的意象和隐喻,并思考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有时候,诗歌的意象和隐喻并不容易辨认,需要我们细致入微地品味和思考。

五、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现代诗歌在音韵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节奏和韵律的运用是诗歌的特色之一。

因此,在阅读现代诗歌时,我们应该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可以尝试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六、比较不同诗歌作品之间的联系在学习现代诗歌时,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诗歌作品进行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比较分析的过程也是对诗歌欣赏能力的一种锻炼。

七、参与诗歌创作和分享最后,我们可以尝试参与诗歌创作和分享。

阅读策略与技巧如何理解一篇现代诗歌

阅读策略与技巧如何理解一篇现代诗歌

阅读策略与技巧如何理解一篇现代诗歌阅读策略与技巧:如何理解一篇现代诗歌现代诗歌作为文学中的一种独特表达形式,常常给人带来了解错综复杂的困惑和挑战。

要深入理解一首现代诗歌,需要借助适当的阅读策略与技巧。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运用这些策略,有针对性地解读现代诗歌。

一、抓住关键词现代诗歌往往采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隐喻和象征意味较为丰富。

因此,要理解一首现代诗歌,首先应该注意抓住其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通常经过作者精挑细选,代表着诗歌的核心主题或情感内核。

通过分析关键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义。

例如,若在一首现代诗歌中出现关键词“蓝天”,我们可以联想到自由、希望、清新等语义。

进一步挖掘关键词所蕴含的情感色彩,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绪。

二、分析修辞手法现代诗歌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突出表达效果。

从修辞手法入手,有助于我们揭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象与象征。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运用诗歌语言实现情感的细腻描绘。

以诗歌中的比喻为例,通过比较两个不同事物来传递情感,使得抽象概念具象化。

当我们遇到比喻时,应该注意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进一步探索比喻的意义和象征。

三、把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现代诗歌对于诗歌节奏与韵律的运用要求较高,通过特定的节奏与韵律,诗人能够传达情感、增强表现力。

因此,在阅读现代诗歌时,我们需要倾听诗歌的声音,领会其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读诗时,可以尝试朗读出声,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情感表达。

通过将诗歌声韵与字词意义结合起来,能够更准确地解读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主题。

四、关注作者的背景与意图了解作者的背景与意图对于理解一首现代诗歌也至关重要。

诗人常常在创作中倾注个人情感和观点,他们的生活经历、社会背景等都会对诗歌产生影响。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要通过查阅相关材料了解作者的背景,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图。

通过对作者背景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和情感态度。

诗歌鉴赏的方法

诗歌鉴赏的方法

诗歌鉴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通过精炼的词语和形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诗歌的语言常常具有多重含义和象征意义,需要仔细品味和理解。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从中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要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是一种有着特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形式,它通过音韵的变化和重复,营造出独特的韵律美感。

在欣赏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押韵和音律,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通过朗诵或默读,让自己沉浸在诗歌的音韵之中,领略诗歌的魅力。

再次,要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

诗歌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力量。

通过细细品味诗句中的情感线索和情感表达,让自己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体验诗歌带来的情感震撼。

最后,要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诗歌往往是诗人对特定时代和特定主题的思考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在欣赏诗歌时,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内涵,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领略诗歌的深刻意义。

总之,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和理解。

在欣赏诗歌时,我们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领略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大家在诗歌鉴赏中有所帮助。

第1讲 现代诗歌

第1讲 现代诗歌

-25-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主旨和结构的概括和归 纳能力。解答时,要在阅读全诗的基础上,对各选项 涉及的对诗歌的题目、意象、技巧、主题的鉴赏内 容进行理解。A项,指明诗歌中心形象“金黄的稻束” 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 寻劳动意义的结构: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 因而它是正确的和恰当的。B项,考查对诗歌表达技 巧的把握,也是正确的。C项,在考查考生体味不同诗 歌形象所传达的不同意义的能力基础上,进入对诗歌 深层意义的把握,也是正确和恰当的:说“金黄的稻束” “收获日的满月”都具有圆满意味,不难理解。“金黄”
-11-
5.注重炼字。如:臧克家《难民》:“日头坠在鸟巢里, 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 6.修饰新奇。如:王媺《等待》:“黄昏/绕过风景中的 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伊德超 《折柳》:“根须扎进《诗经》/伸出一枝枝唐诗/一叶 叶宋词/柔风的唇轻吟/押声声柳韵依依。”王一飞 《我心随秋》:“窗外/被秋风吹得很瘦很瘦的虫鸣/戚 戚地咬着我的心。” 7.词性转变。如:闻一多《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 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8.语句凝缩。如:卞之琳《距离的组织》:“友人带来 了雪意和五点钟。”
-9-
四、了解现代诗的语言特点 1.语序倒置。如:杜运燮《秋》:“连鸽哨也发出成熟 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 2.成分省略。 3.词语搭配矛盾。如:郑愁予《错误》:“我达达的马 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洛夫 《烟之外》:“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独点燃那一盏茫 然。”白桦《春潮在望》:“我们的枪弹点燃祖国的黎 明。”
第一讲 现代诗歌
-2-
关键1 掌握必备知识 首先,要抓住“新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备考。新诗 具有思想新、形式新、语言新、手法多样的特点,而 这些新的地方常常是命题者热衷的地方。其次,要做 好已有知识的迁移运用。新诗与古典诗歌在考点、 题型上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及时对接古典诗歌的知 识系统,加强对现当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灵活应对 各类题型,复习好它应该是成竹在胸的。第三,要学 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能片面 地追求做题的量,而应该思考琢磨,用心感悟。

现代诗歌阅读技巧及方法

现代诗歌阅读技巧及方法

现代诗歌阅读技巧及方法
以下是 8 条关于现代诗歌阅读技巧及方法:
1. 读诗要像挖宝藏呀!得仔细去品每个字、每句话。

比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不就短短几个字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嘛。

要反复琢磨,才能领会其中的美妙呢。

2. 哎呀,你得把自己放进诗里去感受!想想诗人当时的心境。

就像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要仿佛自己就站在那海边,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呀。

3. 诗歌里的意象可重要啦!它们就像是密码,等你去破解。

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里的“金柳”“青荇”,可不就是传递着特别的情感嘛,你可别小瞧它们呀。

4. 别一股脑读下去,得慢慢读,细细品。

就像品茶一样,咂摸出味道来。

比如舒婷的《致橡树》,一句一句地读,才能体会到那种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呢。

5. 诗歌的韵律感就像音乐的节奏呀!体会好了,读起来可带劲了。

像闻一多的《死水》,那韵律多强烈呀,读起来多带感呀!
6. 跟别人讨论讨论诗也很有意思哟!说不定别人能看到你没发现的点呢。

比如说一起探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那肯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呀。

7. 读诗的时候可以做笔记呀!把你的感悟写下来,那多棒呀。

例如读北岛的《回答》,把你的想法记一记,以后再看,会有新的体会呢。

8. 哎呀,一定要多读不同诗人的作品呀!这样你才能领略到各种风格。

就像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多爽啊。

从郭沫若到席慕容,从朦胧诗到口语诗,都去尝试一下呗。

总之,读现代诗歌就得用心,用情感去体会,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诗歌的魅力呀!。

诗歌朗诵技巧及案例讲解

诗歌朗诵技巧及案例讲解

诗歌朗诵技巧及案例讲解诗歌朗诵技巧及案例讲解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朗诵技巧及案例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朗诵技巧及案例讲解篇1诗歌朗诵技巧讲解想要把一首诗歌朗诵好,就需要正确的诗歌朗诵的技巧。

要朗诵诗歌,就应对诗歌的种类、特点有个大概的了解。

诗歌是用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来抒发感情和反映生活的。

一般来说,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从内容上,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一种是从形式上,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两大类。

诗歌的特点是,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主题鲜明,具有充沛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在朗诵诗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深知背景,明确目的。

朗诵诗歌前,应搞清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了解了背景和目的后,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内容,朗诵时有利于唤起自己的激情,从而很好的表达诗人的意志和胸怀。

二、运用想象,大胆设计。

一首诗写情、写景、写人、写物,虽是各有特色,但都离不开形象,诗人往往在抒发感情时,用形象来表达自己要说的话。

我们在进行诗歌朗诵时,要运用形象思维,以“诗情画意”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同时还要大胆的运用联想进行设计。

更多诗词朗诵技巧可以到学习。

三、节奏和谐,语言流畅。

节奏是语言的音乐性,及其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语音强弱、长短的现象,节奏的轻重缓急是随着人的情绪起伏和环境的变迁而变化的,诗歌的节奏尤为明显。

以古诗五言或七言绝句来说,如不掌握其节奏,朗诵后会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要掌握好节奏,主要是处理好诗歌词句的停顿及节拍。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例1《春晓》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如何阅读现代诗歌作者:印文权来源:印文权我国是诗的国度,自古诗人之众,佳作之多,浩如烟海。

在古代,诗歌不但孕育了民族精神和情感,而且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和语言;在近代,诗歌更是一把灼人的火炬,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创造了文学的辉煌。

诗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培根说:“读诗可以使人灵秀。

”阅读诗歌不但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

但是,如何阅读诗歌,尤其是如何阅读现代诗歌,我们的许多青年朋友却知之不多,并常常陷于苦恼:喜爱诗歌,却不知怎样阅读,不知怎样欣赏。

就此,笔者想就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诗歌的分类标准很多,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照写作时间,可以分为现代诗与古代诗……同一首诗,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归入不同的类。

我们所谓的“现代诗歌”是指1919 年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创作的诗歌。

我国古典诗歌如唐代的律诗和绝句、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等可称作旧体诗。

自1919 年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大批的文学家通过诗歌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虽然其中也有部分运用旧体创作诗歌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但是,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1919 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的一种新体诗,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儿,以新的思想内容激励人们,教育人们。

郭沫若在1920 年写的著名长诗《凤凰涅盘》,表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

和旧体诗相比,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

有的新诗讲究格律,然而不像旧体诗那么严格,如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诗行有一定的节拍,一个诗节分五个诗段,每个诗段有大致相同的诗行。

而有的新诗则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或行或止,一概服从感情自然抒发的需要,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没有固定的节律,也不押韵,作者完全以自己的情绪自由支配诗行、诗段,按情绪的旋律来安排诗的节奏、韵律,一切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通过简短而自由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眷念,对祖国的挚爱。

形式是为内容而服务的,新诗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来自由地抒发诗人奔涌的激情,或者自由地表现诗人心中的潜流。

它们将新的思想感情融于诗的艺术形象,融于诗情画意的意境,因此,阅读新诗要要善于把它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感受诗的艺术形象,体味诗美,从而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新诗的几个步骤。

1、了解作家流派和创作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流派,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理解和鉴赏诗作的钥匙。

比如我们阅读《再别康侨》,就得先理解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了解1922 年前后徐志摩曾在康桥游学,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他在《猛虎集�6�1序文》中曾经自陈:在24 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后来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为此,回国后他一再吟诗著文缅怀康桥。

1922 年初别康桥时就高唱:“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康桥,再会吧》)1925 年重游康桥时,又作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 年,诗人故地重游,又倾注满腔深情写下了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不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就很难深层次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再比如,在阅读《死水》时,如果我们了解了闻一多这位著名的爱国诗人,曾于1922 年赴美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1926 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却令他极为失望,面对着路边的一汪死水,吟成了《死水》一诗,无疑有助于我们理解“死水” 的象征意义。

如果我们知道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闻一多与“新月诗派”同仁一起致力于新诗形式的建设,并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广博的艺术素养,在对新诗作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格律诗体的理论主张,在他的《诗的格律》中强调了诗歌要“形质兼美”、“精神和形式调和”,并具体阐明了新格律诗体的具体要求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我们就可以轻易地从“三美”的角度来欣赏《死水》。

对作者、背景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能够使读者从整体上感知、领悟全诗的内容,对作品给予客观而又全面的分析评价。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的形象。

别林斯基说过:“哲学家用三段论,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诗歌是通过具体感人的形象来表情达意的。

只有把握了诗的形象,我们才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而诗的形象则必须是通过咀嚼诗的语言来把握。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其如此。

前人作诗,十分讲求炼字、炼句、炼意,常有许多精妙传神的地方,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微雨燕子斜”的“斜”字。

现代诗作者,也同样高度重视诗歌的语言,并通过语言的锤炼,来塑造诗歌形象。

比如穆旦的《赞美》,在第三节中通过平淡、质朴的语言,运用白描的手法,不加修饰,刻划出勤劳善良、有着巨大忍耐力却最终也“放下了古代的锄头”的“农夫”形象,显得真切深刻。

而臧克家的《老马》,动词运用精彩传神,“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扣”、“飘”字,准确、生动、逼真,有力地刻划出受到深重压迫的老马形象。

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形象化的语言。

有些意思往往不直接说出来,而是用画面来展示。

《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

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咀嚼“看似平常却奇崛”的诗歌语言,把握住诗的形象,才能分析出诗歌所创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3、体味诗的意境,领悟思想感情。

阅读诗歌的关键和着眼点在于体味出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注意“意境”,那么意境是什么呢?诗歌的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指作者在诗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括作者的主观情态和客观风物两个方面,简单地说也就是景中有诗,情景交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6�1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一个天涯游子孤独哀伤的情感。

阅读诗歌,不仅要着眼于所描写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欣赏诗歌。

体味意境的主要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氛围,去感受此时、此地、此景中人的情感世界。

诗人徐志摩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在《再别康桥》中,很好的处理了情与景的关系,融情于景成了该诗非常显著的特点。

诗人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

诗人把对母校的深情,溶入了对康桥晚景的形象描绘中: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

“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如画的美景又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理想”的追忆和想象,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然而却不能放歌,因为彩虹似的梦幻已经揉碎,斑斓璀璨的星辉早已流逝。

如今诗人不想惊动这眼前的宁静清幽,轻轻地来,悄悄地走,离别的惆怅似笙箫悠悠。

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充溢其间的只是诗人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的种种复杂情感。

全诗以三个“轻轻的”起笔,以三个“悄悄的”与开头回环对应,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诗人的离别之情,表现得更深、更美、更为浑厚和潇洒。

诗歌的思想、情感,通常都是借助意境来表达。

要能准确地理解并鉴赏诗歌,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诗的意境。

4、分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欣赏诗歌时,既要领会作者浓烈的情感,又要揣摩作者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段,从而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获得美的享受。

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很强,因此,诗歌中表现手法也很丰富。

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象征暗示,还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了解这些,就不可能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诗人闻一多在《死水》中,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批判丑恶和肮脏。

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

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

丑越写得美,越引起人的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运用了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诗人更像那只痴情的鸟儿,声嘶力竭之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就是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熟悉并能准确分析诗歌中常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对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感情是很有帮助的。

四、阅读新诗的注意点。

读诗要注意感受,仔细分析,比较鉴别,展开联想,认真品味,这样才能陶冶心灵,净化情感,获得美的享受,但有三点必须加以注意:1、要多朗读。

在朗读时,首先要把握诗的节拍和韵律。

比如《再别康桥》一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

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