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电磁辐射原理

合集下载

为什么物体会发出电磁辐射

为什么物体会发出电磁辐射

为什么物体会发出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电场和磁场以波动形式传播的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观察到很多物体会发出电磁辐射的现象,比如太阳发出的光和热等,这些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乐趣。

那么,为什么物体会发出电磁辐射呢?首先,要了解物体如何发出电磁辐射,我们需要知道物体是由一个个微观粒子组成的。

这些微观粒子,比如原子、分子等,都带有电荷。

而带电粒子的运动会导致电场和磁场的变化,从而产生电磁辐射。

一、由带电粒子的加速运动引起物体中的带电粒子如电子、质子等,在加速运动时会发出电磁辐射。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推导,当带电粒子加速运动时,会产生电场和磁场的变化。

这种变化以波动形式传播出去,形成了电磁辐射。

例如,当我们插电灯泡,流经灯丝的电流会加速电子的运动。

这种加速运动会引发电磁辐射的产生,使灯泡发出可见光。

同样,当我们使用手机时,电流在手机内部的电路中流动,导致电子的加速运动,产生了无线电波,从而进行通信。

二、由物体的热辐射引起除了带电粒子的加速运动之外,物体的热辐射也是一种电磁辐射的来源。

根据热力学的理论,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内部的带电粒子运动越剧烈,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也越大。

例如,当我们看到物体发出的可见光时,这其实是物体的热辐射所形成的。

当物体温度升高,物体内部的原子会以更快的速度振动,产生了光子,从而发出可见光。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

实际上,不仅可以看到可见光,高温物体还会发出其他波长的电磁辐射,比如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总结起来,物体发出电磁辐射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由带电粒子的加速运动所引起,二是由物体的热辐射所引起。

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电视机发出的图像和声音,以及微波炉加热食物等。

通过对电磁辐射的研究和应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了解物体发出电磁辐射的原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现象,还有助于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

通过进一步研究电磁辐射的特性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们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电磁辐射从弱到强的原理

电磁辐射从弱到强的原理

电磁辐射从弱到强的原理电磁辐射是指电磁场通过空间传播而产生的能量传输现象。

电磁辐射的强弱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辐射源的强度、频率、距离以及环境中其他物质的影响等。

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都存在着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辐射。

下面我将从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传播和特点、电磁场的传播距离及辐射源对电磁辐射的影响等方面来详细介绍电磁辐射从弱到强的原理。

首先,我们知道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电磁波按照频率的不同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首先是无线电波,其频率范围在几十千赫兹至几千兆赫兹之间,辐射范围较广,但其能量较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因此,无线电波通常被认为是较弱的电磁辐射。

其次是微波,其频率范围在几百兆赫兹至几十千兆赫兹之间,微波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加热作用,因此在微波炉和雷达等设备中被广泛应用。

由于微波的能量较高,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强。

再次是红外线,其频率范围在几百千兆赫兹至大约400太赫兹之间。

红外线辐射主要是热辐射,源源不断地释放出热能,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加热作用。

因此,红外线辐射的强度也比较大。

接下来是可见光,其频率范围在400太赫兹至800太赫兹之间。

可见光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是最为直观和普遍的,由于大部分日常活动都离不开光线,因此可见光的辐射也相对较强。

然后是紫外线,其频率范围在800太赫兹至30千兆赫兹之间。

紫外线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较大,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对人体的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甚至引发皮肤癌等疾病。

再次是X射线,其频率范围在30千兆赫兹至3000兆赫兹之间。

X射线是一种高能辐射,对人体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够透过皮肤照射到人体内部,因此X 射线的辐射也相当强大。

最后是γ射线,其频率范围在3000兆赫兹以上。

γ射线是一种极具穿透力的高能辐射,具有强大的破坏能力,能够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

电磁辐射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电磁辐射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电磁辐射的作用原理及应用1. 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以及粒子在空间传播所辐射出来的能量。

它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电磁波产生原理:电磁波产生于带电粒子的运动。

当带电粒子加速运动时,就会产生电磁辐射。

这是由于加速带电粒子会产生变化的电场和磁场,进而形成电磁波。

•电磁波的传播原理:电磁波是以光速传播的横波。

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并可以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和固体等进行传导。

•电磁波的频谱: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很广,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有不同的性质和应用。

2. 电磁辐射的应用2.1 通信应用电磁辐射在通信领域中有很多应用,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无线电通信:无线电波是最早应用于通信的电磁辐射形式。

它通过调制电磁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来传输信息。

无线电通信包括广播、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

•微波通信: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具有较高的穿透力和较小的衍射现象。

微波通信广泛应用于雷达系统、卫星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等领域。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利用光的总反射原理传输信息。

光纤作为一种导光器件,将光信号以全内反射的方式在光纤中传输,具有高速率、大容量和低损耗等优点。

2.2 医疗应用电磁辐射在医疗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X射线检查: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可穿透人体组织并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影像。

医生可利用X射线进行骨骼检查、器官成像和肿瘤诊断等。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高质量的人体内部影像。

它对软组织具有高分辨率,且无辐射危害。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利用高能电磁辐射或粒子辐射杀死肿瘤细胞。

它可以精确定位和控制肿瘤,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2.3 生活应用电磁辐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应用,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家用电器:家用电器如电视、收音机、手机和微波炉等都利用电磁辐射的原理工作。

电视和收音机使用无线电波接收和传输信号,手机则利用微波进行通信。

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与特性电磁辐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之密切相关却又鲜为人知的一个领域。

它既涉及到我们使用的电子设备,又牵扯到我们周围的电磁波。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和特性两个方面探讨电磁辐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

电磁辐射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能量。

所谓电磁波,简单地说就是能够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场。

这种电磁场由电场和磁场相互耦合产生,形成了一种交替变化的波动。

电磁辐射的基本特性在于它具有频谱宽度和波长,这两个参数决定了电磁波的性质。

频谱宽度越大,波长就越短,传播的能量就越强。

而波长越长,电磁波的能量就越弱。

常见的电磁波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其次,电磁辐射具有多种特性,其中包括传播速度、穿透力和吸收能力等。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约为30万千米每秒。

这一特性使得电磁辐射能够迅速传递信息,例如电视信号和无线通信。

此外,电磁辐射的穿透力和吸收能力也是其特性之一。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物质中的穿透能力和吸收能力差异较大。

例如,可见光能够穿过透明的物体,而被不透明的物体吸收。

红外线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透过一些可见光无法通过的物体。

而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较高频率的电磁波则具有更强的吸收能力,对人体有一定的风险。

电磁辐射的特性还影响到了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

各种电子设备都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

例如,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都会发射出无线电波,这些电磁波可以传输信息,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时间大量接触这些电子设备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风险。

此外,电磁辐射还与电力线、微波炉等设备的运行相关。

电力线会产生电磁场,而微波炉则会产生微波辐射。

正确使用这些设备,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它们的辐射下对我们的健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结来说,电磁辐射作为一种能量传播形式,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它有着复杂的基本原理和多样的特性。

了解这些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磁辐射对我们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研究性学习报告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研究性学习报告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和个人的生活之中。

这些电子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同时,这些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波也破坏了原有的电磁生态系统。

可以说,电磁辐射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然而,很多人意识不到它的危害性。

因此,我们对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手机,电脑,无线路由器,电磁炉,电冰箱等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测量,分析其危害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什么是电磁辐射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

人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他星球也从外层空间原原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

围绕在人类身边的天然磁场、太阳光、家用电器等都会发出强度不同的辐射。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

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

高尔生教授在他的《空调使用对精液质量的影响》中指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表现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大方面。

(一)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体温升高引发各种症状,如心悸、头涨、失眠、心动过缓、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视力下降等。

产生热效就应的电磁波功率密度在10MW/CM2;微观致热效应1 MW - MW/CM2;浅致热效应在10MW/CM2以下。

当功率为1000W的微波直接照射人时,可在几秒内致人死亡。

(二)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害。

这主要是低频电磁波产生的影响,即人体被电磁辐射照射后,体温并未明显升高,但已经干扰了人体的固有微弱电磁场,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可导致胎儿畸形或孕妇自然流产;影响人体的循环、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等。

电磁辐射实训报告

电磁辐射实训报告

标题:电磁辐射实训报告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磁辐射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电磁辐射不仅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还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

为了提高我们对电磁辐射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我们进行了电磁辐射实训。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产生原理及危害。

2. 掌握电磁辐射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

3. 学会使用电磁辐射防护设备,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电磁辐射基础知识(1)电磁辐射的定义及分类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现象。

根据频率的不同,电磁辐射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2)电磁辐射的产生原理电磁辐射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电荷的运动、电流的流动、磁性材料的磁化等。

(3)电磁辐射的危害长期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以下危害: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皮肤过敏等。

严重时,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癌症等疾病。

2. 电磁辐射检测方法及仪器(1)电磁辐射检测方法电磁辐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场强法、能量吸收法、生物效应法等。

(2)电磁辐射检测仪器常见的电磁辐射检测仪器有电磁场强度计、电磁辐射分析仪、辐射剂量计等。

3. 电磁辐射防护设备(1)屏蔽材料屏蔽材料主要有金属、导电涂料、电磁屏蔽布等。

(2)防护设备防护设备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

四、实训过程1. 学习电磁辐射基础知识,了解电磁辐射的定义、产生原理、危害等。

2. 使用电磁场强度计、电磁辐射分析仪等仪器进行电磁辐射检测。

3. 学习电磁辐射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4. 团队合作,完成电磁辐射检测与防护任务。

五、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了解了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掌握了电磁辐射的检测方法及防护措施。

2.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提高了自我防护意识,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保障。

电磁辐射解释电磁辐射的产生和应用

电磁辐射解释电磁辐射的产生和应用

电磁辐射解释电磁辐射的产生和应用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它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解释电磁辐射的产生和应用,帮助读者对这一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电磁辐射的产生电磁辐射的产生源于电荷的加速运动。

当电荷在空间中加速运动时,就会产生电磁波,进而产生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可以通过振动的电场和磁场来传播,表示为波动的形式。

电磁辐射的产生有多种方式,例如:电磁波从天线传播、太阳辐射出的光线、手机发射信号等都属于电磁辐射的产生。

此外,一些电器设备也会产生电磁辐射,如电视机、电脑、手机等。

二、电磁辐射的应用电磁辐射在现代科技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通信领域:无线电、电视、手机等通信设备都利用电磁辐射进行信息的传递。

无线电通过调制电磁波的频率和振幅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电视和手机也是基于类似的原理进行信号传输。

2. 医疗领域:医学成像技术中的X射线和核磁共振(MRI)等都属于电磁辐射的应用。

X射线通过电磁波穿过人体组织而得到影像,MRI 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图像来检测疾病。

3. 能源领域: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了太阳的辐射能和地球的电磁辐射。

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而风能则利用风的动能来发电。

4. 工业和科学研究领域:激光是一种高度聚焦的电磁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照射精度。

因此在工业切割、焊接、医学手术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此外,电磁辐射还在科学实验中用于加热样品、测量物体温度等。

5. 家庭和娱乐领域:电视、收音机、电烤箱等家用电器是电磁辐射的典型应用。

这些设备通过产生电磁辐射来实现各种功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结语电磁辐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了解电磁辐射的产生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控制电磁辐射,从而获得更多的好处和安全保障。

电磁辐射的原理

电磁辐射的原理

电磁辐射的原理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

它源于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辐射的产生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所导致的。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电磁场会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变化产生的电磁波将以光速向外传播。

电磁波有两个关键的特性:振幅和频率。

振幅决定了电磁波的强度,也就是辐射能量的大小。

频率指的是电磁波的振动次数,它决定了电磁辐射的性质和对人体的影响。

电磁辐射可以分为两种:离散光子辐射和连续谱辐射。

离散光子辐射是指由高能量量子(光子)组成的辐射,其中包括了X 射线和γ射线等。

连续谱辐射是一种连续的能谱,包括了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

电磁辐射对人类和环境有各种不同的影响。

低频电磁辐射,如无线电波和微波,可以引起组织加热和电离现象。

高能量辐射,如X射线和γ射线,对细胞和基因造成直接的破坏。

为了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安全,需要控制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

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电磁辐射标准和限制值,对无线通信设备、电力输送线路等提出了限制要求。

此外,人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屏蔽设备、减少暴露时间等来降低电磁辐射的风险。

总的来说,电磁辐射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能量。

它对人类和环境有不同的影响,需要通过相关标准和措施进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电磁辐射原理
一、 热辐射:
1, 概念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

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时,都会不断向四周空间辐射电磁波,这种现象称为热辐射。

热辐射能量的大小及波长分布取决于物体本身的温度。

不同学科对热辐射有自己的定义:
a 辐射能的强弱及其随波长的分布随物体温度变化的电磁辐射。

[测绘学(一级学科)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二级学科)]
b 任何物体只要处于绝对零度(-273℃)以上,其原子、分子都在不断地热运动,都会进行红外辐射,并可以用红外辐射计进行探测。

[地理学(一级学科);遥感应用(二级学科)]
c 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态传播或发射能量的现象。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二级学科);温度测量仪表-温度测量仪表一般名词(三级学科)]
d 物体因其表面的温度而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即红外辐射。

[生态学(一级学科);污染生态学(二级学科)]
e 辐射源处于热动平衡或局部热动平衡状态下的辐射。

[应用学科:天文学(一级学科);天体物理(二级学科)]
吸收系数:物体吸收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

2, 普朗克公式
绝对黑体在波长为,绝对温度为T 时的辐射通量密度为
1
12),(52
-⋅
=T T κλλπλhc
b e h
c M 式中:C —3 ⨯ 1010 cm /秒,光速;h —6.6256⨯10-34瓦.秒2,普适恒量;K —1.38 ⨯ 10-23瓦.秒.K-,玻尔兹曼常数;λ—波长;T —绝对温度;
上述叙述中的绝对黑体是指:任何温度、频率和波长条件下吸收系数恒等于1 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相对于黑体,有一个灰体,其概念为:各波长吸收率近似为一小于1的常数的物体
3, 史蒂夫玻尔兹曼公式
对普朗克公积分得:400),()(T =T ⎰=T ∞σλλd E M b
式中:E 0(T) —绝对温度时,黑体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发出的总辐射能; σ=4212/10)00029.06697.5(--⨯±K cm 瓦,为史蒂芬—玻尔兹曼常数;T —绝对温度. 上式可见: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出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对于一般物体可用上式概略推算出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关系
4, 维斯位移定理
对普朗克公式 微分后求极大植,即得出黑体具有最大辐射能的波长( λm )与其对应绝对温度(T )的关系式为:
b m =⋅T λ (K cm b ⋅=2897.0)
上式说明: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辐射能最大的波段向短波方向移动。

据此可对特定的目标选择红外遥感的最佳波段。

5, 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发现:任何物体在任意给定的温度和波长条件下,它的辐射通量密度和吸收系数之比是一个常数,并且等于同一温度波长下,绝对黑体的辐射通量密度。

)
,(),(),(T T =T λαλλM M b 由此可见:任何物体在给定温度条件下,在某一波长处的发射系数数值上等于相同条件下的吸收系数
二、 太阳辐射源
是地球环境中,最强大天然电磁辐射源 ,是当前航天、航空可见光及近红外遥感的主要辐射源,是一个表面温度约5900K 的炽热发光球体。

太阳是地球上除核能外一切有用能量的源泉地球距太阳1.5亿KM ,太阳辐射能经500 秒到达地球,地球反接收太阳辐射能约二十二亿分之一。

太阳辐射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连续电波光谱,从波长10m μ -4m μ或更短的X 射线延伸到大于100m 的无线电波,但辐射能主要集中在0.31-5.6m μ波段内。

太阳常数:日地距离等于地球平均半径时,大气层顶部平均日—地距离处,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的总能量。

太阳常数=135.3毫瓦/厘米2=1352w/m2
太阳辐射的能量组成:
波段 波长 百分比(%)
X —射线 — 中紫外 <0.31m μ 1.97
近紫外 0.31—0.38m μ 5.32
可见光 0.38—0.76m μ 43.50
近红外 0.76—1.5m μ 36.80
中红外 1.50—5.6m μ 12.00
远红外 >5.6m μ 0.41
无线电波
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时,会发生部分的损耗:大气及其它成份反射30%;大气吸收17%;大气散射22%。

最终到达地面只有31%。

三、地球辐射源
μ处,大部分集中在地球辐射源的能量集中在远红外和中红外谱段,峰值在9. 7m
μ的范围内。

这是由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约270C,接近(不超过)3000K,故为8-14m
3000K黑体光谱曲线所包围。

地球是目前热红外遥感的主要辐射源。

地球辐射曲线与太阳辐射曲线在5.5处相交,3处地球辐射减弱至接近于0,6处,太阳辐射减至接近于0。

波长0.3-3um,主要是反射太阳辐射能,地球热辐射可忽略不计。

波长3-6um,中红外波段太阳与地球辐射均不能忽略.进行该波段的红外遥感时,常选择在清晨时分,经减少太阳辐射影响。

波长>6um,主要是地球表面的热辐射。

四、人工辐射源
人工辐射源主要有:微波辐射、激光辐射等
1,微波辐射源:
属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的部分,这种高频电磁震荡主要由微波谐振器产生。

用于主动遥感之中,辐射直接安装在传感器里,产生所需波长和功率的电磁辐射。

如侧视雷达系统中心微波脉冲发生器,激光雷达中使用的脉冲输出激光器等.
微波特点:
1)似光性,传播特性与光相似。

2)频率高,可用频带宽,信息容量大。

3)具有一定的穿透性:如3.2cm的微波束可穿透4000m厚的云层,只衰减1dB,大气影响可忽略不计,可穿透干沙土几十米,可穿透冰层上百米。

如:撒哈拉沙漠几十米下的古大陆,微波遥感受发现。

2、激光辐射源
60年代发起来的。

光谱:短波可至0.24以下,长波可达1000,以至微波
输出功率:低者几微瓦,高者可达几兆瓦以上。

激光的特点:
a、光的方向性好:光细、发散面非常小、产生极高分辨率图像。

b、高亮度:可比太阳亮度高几十亿倍。

c、单色性和相平性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