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合集下载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精选5篇)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培训知识,学校食品卫生的安全是关系到在校每一位师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

因此对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很重要。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培训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篇1一、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目的:1、加强本园员工的食品安全培训,强化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职业素养,提升食品安排管理技能。

2、通过对食品安排知识的培训和研究,本园员工要明确自身的安全责任。

特别要明确幼儿园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3、积极开展对本园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确保本园食品经营安全。

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三、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方式: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以定期组织集中研究和员工自学方式为主,以外部培训为辅,任何人无正当理由,均不得缺席培训,并自觉完成研究计划。

四、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时间:本园规定员工每月组织一次集中研究,每季度组织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并制定年度员工培训计划。

按照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全年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五、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要求:本园员工要规矩态度、明确目的,认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研究和培训。

不仅要了解食品安全的法律、律例,还要把握与本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律例和各项标准的具体规定。

对新任命员工为转岗员工上岗前须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对本园食品安排知识培训及研究情况建立培训档案。

对组织和参与情况、研究情况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并进行归档。

档案保存期限不低于两年。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篇2为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公众餐饮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食品经营者应依法制定并落实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关注社会食品安全预警提示,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

幼儿园食品安全培训内容

幼儿园食品安全培训内容

幼儿园食品安全培训内容一、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食品安全问题更为敏感。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造成阴影,甚至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孩子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二、食品采购1、选择正规供应商幼儿园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

要求供应商提供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核。

2、查看食品标签采购人员在采购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

不采购无标签或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

3、保证食品新鲜优先采购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避免采购过期、变质或临近保质期的食品。

对于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要确保运输和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三、食品储存1、分类存放将食品按照不同的种类、性质和储存要求进行分类存放。

例如,将生肉、熟肉分开存放;将蔬菜、水果与粮油分开存放;将易腐烂的食品放在冷藏或冷冻设备中。

2、控制温度和湿度冷藏设备的温度应控制在 0-4℃,冷冻设备的温度应控制在-18℃以下。

仓库的湿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食品受潮发霉。

3、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在发放食品时,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先使用先采购的食品,防止食品过期变质。

四、食品加工1、保持清洁卫生食品加工人员在加工食品前,要洗手、消毒,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帽和口罩。

加工场所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2、生熟分开加工食品时,要将生食品和熟食品分开加工和存放,使用不同的工具和容器,避免生食品中的细菌污染熟食品。

3、烹饪熟透烹饪食品时,要保证食品熟透,中心温度达到 70℃以上。

尤其是肉类、蛋类等食品,要彻底煮熟,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寄生虫。

幼儿园食品培训内容

幼儿园食品培训内容

幼儿园食品培训内容一、食品安全意识培训。

食品安全是幼儿园食品工作的首要任务,全体幼儿园工作人员都应该具备食品安全意识。

在食品安全意识培训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等内容,帮助幼儿园工作人员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

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食品卫生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工作人员需要了解食品卫生的基本知识,包括食品的存储、加工、烹饪、餐具清洁消毒等方面的知识。

在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食品卫生的重要性、食品卫生的基本原则、食品卫生的操作规范等内容,帮助幼儿园工作人员掌握正确的食品卫生知识。

三、食品营养知识培训。

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合理的营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在食品营养知识培训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幼儿期的营养需求、合理膳食搭配、食品营养知识的科学性等内容,帮助幼儿园工作人员了解幼儿的营养需求,合理安排饮食,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食品安全管理培训。

食品安全管理是幼儿园食品工作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工作人员需要掌握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食品安全管理培训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食品安全管理的操作技能、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等内容,帮助幼儿园工作人员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五、食品安全监督培训。

食品安全监督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工作人员需要了解食品安全监督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食品安全监督培训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食品安全监督的重要性、食品安全监督的基本原则、食品安全监督的操作技能等内容,帮助幼儿园工作人员掌握食品安全监督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的效果。

六、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培训。

食品安全事故是幼儿园食品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幼儿园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应急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

在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培训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食品安全事故的种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等内容,帮助幼儿园工作人员掌握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方法和技巧,保障幼儿的食品安全。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一、食品卫生基础知识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员工应了解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包括细菌污染、食品污染的途径和危害,以及常见的食品防腐保鲜方法等。

理解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对食品卫生的影响,并学会正确运用这些知识在日常工作中。

二、食品加工操作技能员工需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正确使用加工设备、器具,保持厨房卫生,合理控制烹饪温度和时间,确保食品的营养和口感。

同时,食品加工过程中要遵循“生熟分开、先洗后切”等基本原则,防止交叉污染。

三、食品储存与保鲜方法员工应了解不同食品的储存和保鲜方法,学会根据食品类型和特性进行分类储存。

对于易腐食品,要掌握适当的冷藏、冷冻和保鲜技巧,确保食品新鲜、安全。

同时,要定期检查储存环境,确保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

四、食品中毒预防与处理员工应了解食品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如避免食品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污染。

一旦发生食品中毒事件,要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如停止销售、召回食品,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确保事态得到妥善处理。

五、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员工应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了解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具体要求和规定。

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工作的合规性。

六、食品原料选择与采购员工应学会选择优质、安全的食品原料,了解原料的来源和质量标准。

在采购过程中,要仔细核查供应商的资质和产品质量,确保原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采购记录制度,便于追溯和管理。

七、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

员工应了解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方法,学会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食品加工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八、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员工应迅速启动应急处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同时,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保护现场、保留证据,为后续调查提供有力支持。

幼儿园食品安全培训内容

幼儿园食品安全培训内容

幼儿园食品安全培训内容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关系到幼儿们的健康成长。

为了提高幼儿园工作人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掌握相关知识,特开展食品安全培训。

以下是幼儿园食品安全培训内容:一、食品安全意识培训。

1. 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 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方法。

3. 食品安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

1. 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概述。

2.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遵守与执行。

3.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违法与处罚。

三、食品原料的选择和采购培训。

1. 食品原料的选择标准。

2. 食品原料的采购流程。

3. 食品原料的质量检验方法。

四、食品加工与储存培训。

1. 食品加工卫生要求。

2. 食品储存环境要求。

3. 食品加工与储存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培训。

1. 食品安全风险的种类及特点。

2. 食品安全风险的防控措施。

3. 食品安全风险的应急处理方法。

六、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培训。

1. 食品安全事故的定义和分类。

2. 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

3. 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七、食品安全监督与检查培训。

1. 食品安全监督的重要性。

2. 食品安全检查的方法和标准。

3. 食品安全监督与检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以上是幼儿园食品安全培训内容的主要部分,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能够提高幼儿园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确保幼儿们的饮食安全,为幼儿园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一、食品安全基本概念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深入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确保幼儿的饮食安全。

二、食品存储与保管要求食品存储与保管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食品的存储应遵循分类、分架、隔墙、离地的原则,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应定期检查食品的质量,及时处理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三、食品烹饪与加工卫生烹饪与加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卫生规定,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保持个人卫生。

烹饪用具应定期清洗消毒,确保无污渍、无油渍。

食品应充分加热,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摄氏度以上,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食品传染病预防知识工作人员应熟悉常见的食品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如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等。

在食品的加工、存储和烹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交叉污染,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五、食品标签识别与解读工作人员应学会识别和解读食品标签上的信息,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

特别是要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和添加剂情况,选择符合幼儿营养需求的食品。

六、食品过敏原识别与应对幼儿园应建立食品过敏原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应了解常见的食品过敏原,如牛奶、鸡蛋、大豆等。

在食品的采购、存储、烹饪和分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过敏原的交叉污染,确保过敏幼儿的饮食安全。

七、应急处理与报告流程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扩散,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同时,要做好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八、法规标准与实际操作工作人员应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工作符合相关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按照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饮食健康。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一、食品安全基础认知食品安全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在本部分,我们将向教职工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食品污染及其危害、食物中毒的预防等基础知识,提高大家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二、食品存储与保管方法正确的食品存储与保管是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环节。

我们将详细介绍食品的存储条件、储存容器的选择、食品的保质期管理以及食品储存中的防虫、防潮、防腐等措施,确保食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发生变质。

三、食品烹饪与加工卫生食品烹饪与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对于确保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将教授教职工正确的食品烹饪与加工方法,包括食材的清洗、切割、烹饪温度与时间的控制等,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四、食品传染病预防食品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本部分,我们将重点讲解食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包括常见食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内容,提高教职工对食品传染病预防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五、食品标签阅读技巧食品标签是了解食品信息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教授教职工如何正确阅读食品标签,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帮助教职工更好地选择安全、健康的食品。

六、常见食品过敏原识别幼儿是食品过敏的高发人群,因此教职工需要掌握常见食品过敏原的识别方法。

我们将介绍常见的食品过敏原,如花生、牛奶、鸡蛋等,并教授教职工如何识别食品中是否含有过敏原成分,确保过敏幼儿的安全。

七、应急处理能力提升面对食品安全事故,教职工需要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

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教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包括食品安全事故的识别、报告、处置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八、食品安全法规遵守遵守食品安全法规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向教职工介绍与幼儿园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教职工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法规得到有效落实。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幼儿园教职工的食品安全意识,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一、食品卫生基本知识1. 食品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禁止出售过期、变质及标识不全的食品。

2. 食品原料必须新鲜,禁止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兽、水产动物及蛋类。

3. 食品中添加的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二、食品原料采购与存放1. 必须向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食品。

对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要严格把关。

2. 食品原料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

禁止混放和乱堆。

3. 冷藏、冷冻食品要有专人负责,温度要适宜,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

三、食品加工场所卫生1. 加工场所必须清洁、卫生,无积水、无污垢、无垃圾。

2. 加工后的半成品要分类、分架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 烹饪前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加工腐烂变质的食品。

四、食品从业人员卫生1. 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禁止带病上岗。

2. 从业人员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工作时禁止戴首饰。

3. 严禁在加工场所内吃东西、抽烟。

五、食品储存与保管1. 食品要分类、分架存放,并定期检查,防止变质。

2. 食品库房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3. 库房内的食品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处理过期食品。

六、食品留样与试尝1. 为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所有加工后的熟制品必须留样,并标注留样时间和责任人。

留样时间不得少于48小时。

2. 每餐的熟制品都必须有试尝记录,无异常后方可出售。

3. 留样和试尝记录要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七、食物中毒及应急处理1. 一旦发现食物中毒现象,应立即停止供餐,并立即向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2. 对可疑食物进行封存,停止使用该批次的食品,就地销毁。

3. 积极配合卫生监督机构的调查处理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4. 对中毒人员进行及时救治,并安抚家长情绪。

5. 事后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和消毒,改善食品卫生条件,加强员工培训。

6. 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教育孩子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随地大小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一、学校食堂卫生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于95年10月30日公布实施。

(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90年6月4日发布实施。

(三)学校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

96年8月27日发布实施。

二、食堂从业人员和分餐人员的卫生要求
(一)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于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食堂工作与集体用餐的分餐工作。

食堂的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从业人员是否有刚才说的疾病,手是否受伤,一旦发现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三)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用餐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时,应立即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四)食堂负责人、卫生管理员亦必须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学习后方可上岗。

(五)食堂从业人员和集体用餐的分餐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必须做到:处理原料后、便后、食品加工操作前用流水彻底洗手,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前双手还应进行消毒;工作时应穿戴干净的工作衣帽;出售食品或分餐时应戴口罩。

留长指甲、戴戒指、涂指甲油;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三、食堂采购人员要注意的事项
(一)食堂采购人员要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关。

在采购食品时,必须确认食品生产经营者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禁止向无卫生许可证的经营者购买食品。

(二)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索取兽医卫生检验单位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

(三)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必须索取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

《食品卫生法》第25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销售者应当保证提供,即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采购食品时,有向销售者索取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的权利,同时也是为保证所采购的食品及其原料的卫生应履行的义务,销售者有向购买者提供检验合格证或检验单的义务。

四、禁止采购的食品
(一)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

腐败变质:一般认为腐败变质是食品经过微生物作用使食品中一种成份或多种成份发生变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而丧失可食性的现象。

这种食品一般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而且可能含有致病菌,从而易于
造成食物中毒。

油脂酸败:指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经生物、酶、空气中的氧的作用,而发生变色、气味改变等变化,常可造成不良的生理反应或食物中毒。

霉变:指霉菌污染繁殖,有时表面可有菌丝和霉变现象,有可能产生毒素。

霉变食品可造成食物中毒或死亡。

(二)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

有毒、有害物质包括:
1.食品本身含有有害物质(如河豚鱼、毒蘑菇)。

2.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毒素(发芽土豆产生龙葵素,死亡的鱼类产生组织胺)。

3.含有致病性微生物或产生毒素物质(如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

4.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5.食品中过量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或包装容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等原因造成食品污染。

以上食品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禁止生产、经营。

6.未经兽医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7.超过保质期限的。

8.标签、标识不完整的定型包装食品。

定型包装食品:按一定数量、一定标志并有固定包装时构成的一些零售单位的包装食品。

9.其它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五、食物中毒的有关知识
(一)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一般认为,凡是由于食用各种“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可以统称为“食物中毒”。

正常情况下,一般的食物并不具有毒性。

食物产生了毒性并引起食物中毒往往是由于下列原因:
1.某些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食品并急剧繁殖,以致食品中存在大量活菌或产生大量毒素。

(有些细菌是可以产生毒素的)。

2.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品。

3.食品本身在一定的条件下含有有毒成分如河豚鱼、毒蘑菇。

4.食品贮存过程中,由于贮存不当而产生了毒素,如马钤薯发芽产生龙葵素。

5.某些外形与食物相似,本身含有有毒成分,被误作食物而误食,也可引起中毒。

(二)食物中毒的特点
1.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种有毒食物的人群,未食用者不中毒,一旦停止食用这种食物,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短、来势凶猛,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几小时)可能有大量的病人同时发病;
3.所有病人有类似临床症状,即发病症状相同;
4.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食品从生产加工直到销售食用整个过程中有很多情况和因素可以使食品具有毒性,所以我们要了解食品整个加工过程和在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防止食物受到污染。

(三)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
1.报告:一旦发现食物中毒事故和肠道传染病,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应保留现场,封存可疑食品和食用具,以便查清原因。

发现重大病情,当地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应逐级报告至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

2.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

为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发生,落实管理责任,保护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规定,制定了《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规定了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食品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的食物中毒事故是指由学校主办或管理的校内供餐单位以及学校负责组织提供的集体用餐导致的学校师生食物中毒事故。

六、食物中毒事故的划分:按严重程度划分
(一)重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者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二)较大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三)一般学校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9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2019年9月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