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组织切片染色制作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he染色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3)

HE染色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一:染色不均匀问题描述染色结果不均匀,导致在组织切片中出现深浅不一致的染色效果。
可能的原因1.组织固定不充分:染色前,组织可能没有充分固定,导致染色时组织颜色不均匀。
2.染色时间不足:染色时间不足,可能会导致染料在组织中未完全着色。
解决办法1.可以尝试使用更加强力的组织固定剂,确保组织得到充分固定。
2.增加染色时间,确保染料充分渗透并与组织结合。
问题二:颜色过深问题描述染色结果过深,导致组织切片中细胞结构难以观察。
可能的原因1.染色时间过长:染色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染料过度渗透,造成颜色过深。
2.染液浓度过高:染液浓度过高也会导致染色结果过深。
解决办法1.缩短染色时间,适当减少染色时间可以使染料渗透达到合适的程度。
2.调整染液浓度,根据实际情况尝试减少染液浓度。
问题三:背景杂色问题描述染色切片的背景出现杂色,影响组织结构的观察。
可能的原因1.去脱水不充分:组织在染色前的去脱水处理可能不充分,导致背景杂色。
2.染液污染:染液可能被外部杂质污染,导致出现背景杂色。
解决办法1.确保去脱水过程充分,使用足够的次数进行去脱水处理,确保组织完全脱水。
2.尽量避免染液的污染,严格控制实验操作的卫生条件。
问题四:细胞核染色不明显问题描述细胞核染色效果不明显,导致细胞核结构难以观察。
可能的原因1.染料浓度过低:染料浓度过低可能会导致细胞核染色效果不明显。
2.染色时间过短:染色时间过短,染料可能无法充分染色细胞核。
解决办法1.调整染料浓度,根据实际情况尝试增加染料浓度。
2.增加染色时间,确保染料充分染色细胞核。
问题五:组织失真问题描述染色后,组织出现失真现象,形状和结构不正常。
可能的原因1.组织切片过厚:组织切片过厚可能会导致在染色过程中组织形状出现失真。
2.染色时间过长:染色时间过长,细胞可能会发生变形和退缩,导致组织失真。
解决办法1.控制组织切片的厚度,尽量保持切片均匀薄片。
2.控制染色时间,避免过长的染色时间导致组织失真。
HE染色常见问题与对策

HE染色常见问题与对策HE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病理学染色技术.一张质量上乘的HE切片是病理医生得以做出正确诊断的关键。
许多所谓的“疑难病理案例”,大多数是由于制片质量差所造成的。
制片质量差不仅在中小医院病理科会发生,有些大医院也会出现.因为, HE染色是一种多步骤、多因素决定的实验方法,无论是手工还是机器操作,都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甚至会出现不理想的染色结果,从而导致误判和误诊。
所以,除提高病理医生的诊断水平外,培训病理技术人员、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是当务之急。
本文对HE染色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与讨论如下。
1切片在脱蜡后出现大片白色的斑点原因:由于烤(烘)片温度太低,玻片在脱蜡前没有充分烤(烘)干;切片在二甲苯停留时间不足,或二甲苯使用过久,造成脱蜡不尽。
对策:如果玻片是由于没有烤(烘),先用无水乙醇处理去除玻片上的水分,然后重新用二甲苯脱去石蜡。
如果烤(烘)干不足的现象比较严重,可能导致切片脱落,则无法补救。
如果白色斑点是由于切片在二甲苯停留时间不足造成,或使用的二甲苯过久,切片则需退回到二甲苯停留时间相对长些,或更换二甲苯,脱色、漂白、重新染色。
2细胞核染色苍白、暗淡,即苏木精染色太淡原因:此类问题可能有3个影响因素,切片在苏木精染色液停留时间太短;苏木精染色液过度氧化,失去染色能力,不能再继续使用;分化步骤处理时间过长。
如果是骨组织细胞核暗淡,则多数是由于脱钙过度造成。
对策:切片重新染色。
如果组织在酸性固定液如Zenker、Bouin及非中性缓冲甲醛液固定时间过长,细胞核染色能力将减弱,须增加其在苏木精染色液的时间,或用一些方法增加组织的嗜碱性,以改善细胞核的着色。
例如:建议上述组织切片最好使用Weigert铁苏木精染色液;如果组织是用Zenker液固定的,可将切片脱蜡后放在5%碳酸氢钠溶液3~4 h,流水冲洗5 min后染色;如果组织是用Bouin液固定的,可将切片脱蜡后放在5%碳酸锂1 h,流水冲洗10 min后染色。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3:切片过分的压缩
原因:1、刀太钝 2、蜡块太软 3、用力过猛或速度太快
解决方案: 1、换新的刀片 2、重新冰冻蜡块 3、动作轻、用力均匀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4:切片不连片
原因: 1、刀刃不锋利 2、蜡块上下端留蜡太少
或不整齐 3、室温过低 4、切片过厚
解决方案: 1、去除蜡块中异物 2、清理刀口 3、换新刀口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11:切片厚薄不均 或“搓衣板样”
原因:1、组织处理中脱水过度 2、切片刀不锋利 3、蜡块未夹紧
解决方案: 1、组织处理过程调整 2、换刀或刀口 3、夹紧蜡块 4、均速慢切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1、换新的刀片或移动刀口 2、提高室温度或蜡块复温(吹气) 3、调整切片厚度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5:切片粘附于组织 块上
原因:1、室温过高或包埋蜡 熔点太低
2、室内干燥有静电 3、刀片、组织块边缘
的碎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决方案: 1、清洁刀边 2、修整蜡块边缘 3、增加环境湿度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1、重新包埋 2、调整蜡块,确保获得完 整的切面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8:筛状空洞(“天窗”)
原因:1、粗修后没有细修 2、肝脏、扁桃体、淋巴结、 脾脏和脑组织中更常见
解决方案:
1、粗修后细修表面(无白点) 2、过脆组织表面可以适当复温
常规石蜡切片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9:切面过厚
原因:1、切片机维护不当 2、切片厚度设置过厚 3、石蜡太软 4、刀钝
病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病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永康321300目的探讨病理技术工作中影响病理质量的因素。
方法提出病理技术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结果克服影响结果的诸多因素,提高病理技术工作质量。
结论严格按规范化操作,可以做出高质量的病理切片。
标签:病理技术问题对策质量在临床病理诊断和形态学研究中,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检测结果。
旨在规范病理技术的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制片质量,为病理诊断提供有力的保证。
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在病理技术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现介绍如下。
1、常规制片问题在切片染色中出现的一些人为现象可能是由于组织固定不适当,固定剂类型不合适,脱水和浸蜡不够,试剂不适当,切片刀不锋利和切片机性能较差所造成的。
经常切片上出现一种细黑色沉淀物与组织无关(例如,沉淀物出现在组织的边缘,组织间隙及血管内)提示形成了福尔马林色素。
组织块取得比较薄而且用充足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液与组织的比率为10:1)会减少福尔马林色素这种人为现象的发生。
组织在透明和浸蜡之前脱水不够,组织就会变软,组织在无水乙醇和二甲苯中停留时间过长,组织就会变脆,切片时会出现组织碎裂或空洞等人为现象。
组织脱水时间要充分,最终乙醇脱水液的浓度应保持在100%。
如果脱蜡剂使用多次或室温较低,应延长脱蜡时间。
组织在固定过程中,如果固定液变为深棕色或红色,应该更换新固定液固定。
切片脱水透明不彻底,出现镜下观察模糊不清、容易褪色等问题。
封片不及时引起组织干涸,出现组织收缩和裂痕,即“龟裂”现象,或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部分细胞核透明不良而出现“黑核”现象。
盖玻片下气泡多数情况是由于封固剂太稀,盖玻片下封固剂干后浓缩而形成气泡。
封固剂太稠,封片方法不当也容易形成气泡(滴加封固剂后盖玻片应该从一侧轻轻放下,这样封固剂就会慢慢向另一侧散开,避免气泡的形成。
2、病理科技术运行常规问题2.1 组织标本的接收由于病理科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技术人员不足,不少的病理科基本上无专人从事收发工作,比如申请单与标本的接收、病理报告的发送等。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是正确推断染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许多步骤或环节,每一个步骤或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染色的最终结果,因此,要做好一张高质量的免疫组化切片并不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
需要病理技术员和病理医生亲密协作、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做出合格的免疫组化切片。
虽然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从染色的结果看,一般可分为两类:无色片(即无阳性信号)和"杂音'染色片(有阳性信号)。
一、无色片染色结束后,切片中见不到任何阳性信号。
这是常规工作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消失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1、真阴性结果:整个染色过程没有消失问题,组织或细胞的确不表达与抗体相关的抗原。
2、假阴性结果:即此阴性结果不是真实的反映。
假阴性结果又可分为两种状况:(1)切片中根本就不包含所预期检查的组织或细胞。
消失这种状况,要麽是病理医生选择错了切片或抗体选错了,要麽是技术员选错了蜡块。
获得正确的切片进行染色是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
由此表明:制作出合格的免疫组化切片不仅仅是技术员的事,病理医生也起着不行缺少的作用。
(2)染色过程中的某一或某些环节出了问题。
比如,组织未进行抗原修复,有的组织必需经过抗原修复才能检测抗原表达;或选用了只能用于冰冻组织而不能用于石蜡包埋组织的抗体;或一抗失效,虽然抗体失效在理论上是一个渐渐的过,但间或也遇到突然失效的状况,抗体长期不用和/或已超过有效期是主要的缘由。
也可见于染色过程中漏掉了某一环节,如遗忘加二抗或三抗,或用了两次二抗而缺少了三抗,或配制DAB时少了过氧化氢。
为了避开这种简洁的错误,有一种简洁的方法:在三抗孵育结束时,将切片上的三抗甩在一张白纸上,在将配制好的DAB滴一滴在白纸的三抗上,观看是否消失棕色。
假如消失了,证明三抗和DAB的配制过程没有错误。
假如这种DAB再滴到切片上没有消失任何阳性信号,问题肯定是出在三抗以前。
病理组织切片染色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条例 能够 浇实 到位 ,随时检 查监督 。规定凡 是进入 N I C U的人 员一律
要 先洗手 、更衣 、换鞋 、戴 口罩和 帽子 】 。尤其强调对 手的清洗 和消 毒 ,在每 个 温箱 旁边 都要 放置 一瓶洗 手 消毒剂 ,医生 和护士 在对 患 儿进 行 常规检 查 之前 和检 查之 后一 定要记 得洗 手 消毒 。对每 个 患儿 的 用 品做 到 一婴 一用 一消 毒 ;保 持 空气 清新 ,无 致病 菌生 长 。有 研 究 表 明手 的清洁 和物 体表 面的 清洁 在控 制 医院感 染 中起到 了重要 的 作 用 ,在 常规 的手 清洁和 环境 清 洁的基 础上 适量 使用 消毒 剂 消毒杀 菌 能达 到较 好 的控制 医 院感染 的作 用 。医 院感染 科要 求对 整体 医 院 每 月进 行至 少一 次 以上 的环境 卫生 监测 ,其 中包 括空 气 、物体表 面
程 序 、可 能 出现 的问题 及 相应 的解 决方 法进行 了归 纳总结 ,并 对一 些 实验 步骤 与操 作 方 法进行 了改进 ,使 组织脱 水彻 底 、 固定完 全、 切 片
较 薄、 染 色效果较 好 ,提 高切 片的质 量 水平 。 【 关键 词 】病 理 组织 切 片;染 色 ;常 见问题 ;解 决方 法
中图分类号:R 3 6 1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8 - 0 5 7 8 - 0 2
应该保 存密封容器 内 ,并且在容 器外贴上 标签 ,及时注 明材料来源 、 固定液 以及 日期等主要信 息。材料 固定 之后 ,除 了乙醇之外 ,其他 固 定液必须冲洗 干净 ,否则残 留在组 织材 料内的 固定 液可能会产生 结晶
常规HE染色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技术交流??常规染色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田玉旺李琳朱红艳邢宜苗金红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北京关键词】染色问题方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常规染色切片质量的好坏是病理技术人员时刻关注的问题。
影响染色切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供同行参考。
染色中组织切片脱落的原因组织自身原因及处理不当①组织自身原因如凝血块、血栓、干涸或过硬的组织及组织碎屑等其切片染色时易脱落②组织脱水、透明不足以致石蜡不能浸入勉强切出的片子脱蜡时收缩入水或染色后又膨胀因而易脱落③组织脱水、透明过度浸蜡时间过长或温度太高引起组织收缩硬脆导致切片不完整染色时导致脱落。
对发脆的组织可选用下面方法处理使切片完整、不易脱片①用棉球蘸氨水或冰醋酸涂抹蜡块组织表面左右②蜡块修出组织面放人冰水混合液中几分钟或用冰块贴敷组织面。
切片①切片过厚组织附贴在载玻片上不平使切片与玻片之间存有一定间隙切片与玻片之间的吸附力减弱②破碎不整齐的切片③展片水温低切片有皱褶、附贴不牢或附贴时切片下含有气泡④烤片时间短或温度低、烤片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组织被烤焦或收缩变形发生皱褶均易脱片⑤载玻片清洗不洁净含有油脂或混入脏东西等。
故载玻片应先放人清洗液内浸泡捞出后彻底水洗乙醇进一步脱脂而后干燥箱烘干备用。
现多采用免洗载玻片效果较好。
对于特殊组织要进行特殊处理如脑、脊髓等组织捞片后不能马上直接烤片待切片与载玻片之间水分充分沥干后再放到烤片箱的铁板上进行烤片以避免切片出现气泡。
染色①脱蜡后未经自高至低的各级乙醇缓冲调解逐渐入水②染色时用水冲洗过猛或振荡过度致切片与载玻片脱离③染液或试剂的酸碱度不适宜或在其中停留时间过久如染色所用的返蓝液碱性过大时易引起切片脱落。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自来水返蓝因为自来水多呈弱碱性同样可达到返蓝目的④染色过程中切片多用盐酸乙醇进行分化工作中发现脱片也易发生在盐酸乙醇分化后。
常规组织切片染色制作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切片太厚,
烤片不
洗净载玻片, 脱 水彻底, 均 匀 切 片 3~5μm 片温度和时间充分, 捞片避免气泡
烤
12 组织中央区嗜碱性片状毛玻璃样模糊 脱蜡不全
13 横行大片“垄沟”状平行皱褶
刀钝
14 纵行皱褶和/或组织堆积
刀刃粘蜡
15 横行宽大的组织厚薄不均
跳 刀 、刀 钝
16 纵行齐边的裂痕
刀刃豁口
17 组织干固皱缩、组织焦化、折光强
3 切片、摊片、烤片
3.1 切片
环境温度高时, 切片前可将蜡块放入冰箱冷藏柜 预冷 30 min。刚包埋好的热蜡块不能立刻冷冻, 速冷 会造成蜡块裂痕, 组织块易碎。在刀架上放置组织蜡 块时, 应注意组织块包埋方向、组织层次等, 使纤维和 肌肉走向与切片刀刃平行, 较难切的组织部分应放在 上面, 如皮肤表皮、包膜、胃肠道浆膜等, 以减少组织 断裂现象。操作切片机时应用力均匀, 避免用力过重。 脱钙的组织、骨髓, 以及钙化组织, 应选用固定刀口, 以减少刀刃过多的缺口。用毛笔展片时, 要防止笔丝 进入刀口, 以免增加刀刃缺口。
·52·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February 2008,Vol.24,No.1
表 1 常规组织切片染色制作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序号
异常现象
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法
1 组织细胞弥漫均匀溶解, 多见气泡和液 自溶、腐败 气泡
死后 48 小时内尸 检或尽早冷冻 尸体 ( 一 般 不超过 1 周)
更换苏木素液, 缩短伊红分化时间, 弱碱液 返蓝或延长冲水时间
19 组织嗜碱性强过蓝、伊红色淡
苏木素浸染时间过长, 伊红过期, 分化不足 更换伊红液, 延长分化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组织切片染色制作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吕俊耀1, 于晓军1, 刘卯阳2
( 1.汕头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 广东汕头515031; 2.北华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 吉林吉林132003)
常规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较繁琐, 按具体制作效能分为固定、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九大步骤。
其中脱水有12 个步骤、透明有2 个步骤、浸蜡有3 个步骤、染色有23 个步骤, 一般要经过总计40~45 个步骤, 各个实验室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工作习惯各有不同。
事实上, 从尸体储藏到切片染色的整个过程中, 任何步骤出现问题均可影响切片的质量, 因此, 要提供高质量的石蜡切片, 必须对各种潜在的影响因素严加注意, 同时, 观察组织切片时, 还应对可能出现的切片染色质量问题给予充分考虑, 以避免制片过程中的人为假象干扰而作出错误诊断。
现综合有关文献及笔者的经验, 讨论常规组织切片染色制作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表1) 。
1 固定和取材
组织切片的固定剂主要为甲醛和酒精, 固定剂可与蛋白质交联结合、使之变性, 组织硬化、结构固定,此外其本身的变性物质可与染料结合, 增强着色能力。
同时, 固定交联和沉淀蛋白质、脂肪、糖、酶等细胞内物质成分, 产生不同的折光率, 使得光学显微镜下易于更清晰地观察组织细胞的微细结构。
常见的与固定过程相关的组织切片染色问题及解决方法见表1。
在诸多影响切片质量的因素中, 尤以固定较为重要。
1.1 减少或去除组织切片中甲醛颗粒
甲醛饱和液偏酸, 影响细胞核的染色, 特别是放置较久后, 易析出沉积在组织切片中, 呈细小的黑褐色或黄黑色颗粒物, 影响观察。
以甲醛饱和液和pH7.2 的PBS 缓冲液配制的10%中性甲醛固定液( 体积比为1∶9) 应用最普遍, 效果也相对较好, 可以减少和消除甲醛颗粒。
如果现场无法配制PBS 缓冲液, 可在固定溶液中加入一些普通白粉笔, 使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
甲醛颗粒易于出现在血液和血浆分布区, 以及自然腐败较重的组织, 可作为组织出血和血浆渗出指示剂。
1.2 防止组织固定不良
固定液过浓或过稀释, 渗透组织的能力就差, 组织固定不均匀, 出现中央区组织固定不良。
不仅取材时,组织软硬不均, 切面不平整, 影响切片时修平组织观察面, 组织固定不良还会影响脱水、浸蜡、染色等效果( 表1) 。
一般固定液与检材体积比为1∶10 左右为宜, 器官组织完全浸泡于固定液中, 固定时间3~7 d。
自溶腐败严重组织检材固定时间应适当延长几天, 或增加固定液中甲醛浓度( 可按1∶8 比例配制) 。
环境寒冷时, 亦应适当增加固定液浓度。
固定液每天浸透组织约2~3mm, 为快速完全固定组织检材, 脑、肝、肺、心、肾、脾等较大器官, 均应切开后再固定。
全脑应线绳悬吊固定( 普通病理检验, 先正中矢状切开胼胝体后固定, 可加速全脑固定) , 心应常规切开各房室腔, 肺和肾应分别从最大外缘向肺门和肾门正中切一刀, 肝、脾常规平行长轴切成2~3 cm厚片, 再予固定。
如果固定的器官较大、容器较小或固定液较少时, 应于固定3 d 内, 翻动器官或更换固定液, 以免大器官贴壁面压平和固定不良。
1.3 避免组织切片厚薄不均和不规则腔隙
取材一般在解剖之后3~7 d 进行, 取材时要刀快手稳, 切面平整, 厚度3~5mm, 避免组织块厚薄不均、观察面不平整, 检材组织块大小应略小于所选用的盖玻片1~2mm, 以便封胶完全。
组织块记号纸应为70 g以上的复印纸, 必须碳素笔标记, 以免笔迹被脱水透明掉。
组织块应流动自来水充分冲洗12 h 以上, 尽量洗掉和稀释残留的甲醛溶质和颗粒。
2 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
2.1 脱水和透明
脱水和透明是影响切片质量的重要环节, 要保证脱水的彻底而又不过度。
首先要保证梯度酒精试剂的浓度、容量, 要及时更换。
脱水不彻底导致透明时无法置换组织中水分, 浸蜡不完全, 切片时组织中间出现松软空洞, 摊片时切片容易散开, 染色时易于脱片、着色不良, 蜡块缩水。
脱水时要根据不同的组织、大小、年龄, 以及动物的标本, 调整各步时间。
由于丙酮易挥发, 要经常更换, 以保持浓度。
脱水过度组织块变硬,切片时易于碎裂。
2.2 浸蜡
第一缸石蜡中加入少量二甲苯或低熔点软蜡, 最后一缸浸蜡和包埋的石蜡的熔点要相同, 不然组织与石蜡不能紧密结合, 摊片时易解离。
浸蜡的时间不宜过长, 否则易造成组织块脆硬, 切片如豆腐渣样。
2.3 包埋
包埋的石蜡应预先溶解一段时间, 以保证石蜡密度均匀, 初熔石蜡中含有杂质, 应去除沉淀或絮状杂质, 保证石蜡干净、致密, 利于切片。
应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包埋蜡的熔点, 冬季用56~58 ℃低熔点蜡, 夏秋季用60~62 ℃高熔点蜡。
包埋时蜡缸温度不超过70 ℃, 防止石蜡挥发, 污染环境。
3 切片、摊片、烤片
3.1 切片
环境温度高时, 切片前可将蜡块放入冰箱冷藏柜预冷30min。
刚包埋好的热蜡块不能立刻冷冻, 速冷会造成蜡块裂痕, 组织块易碎。
在刀架上放置组织蜡块时, 应注意组织块包埋方向、组织层次等, 使纤维和肌肉走向与切片刀刃平行, 较难切的组织部分应放在上面, 如皮肤表皮、包膜、胃肠道浆膜等, 以减少组织断裂现象。
操作切片机时应用力均匀, 避免用力过重。
脱钙的组织、骨髓, 以及钙化组织, 应选用固定刀口,以减少刀刃过多的缺口。
用毛笔展片时, 要防止笔丝进入刀口, 以免增加刀刃缺口。
为了减少刀片损耗, 修片时用已经旧刀片, 切片时用新刀片, 保持新刀片刃锋利、不粘蜡, 避免切片皱褶和刀痕。
刀刃有缺口时, 切片出现豁口, 刀刃钝时,切片皱褶、易碎, 应及时更换刀口位置或刀片。
蜡块夹不紧或刀片变钝时, 易跳刀, 应重新调整夹板或更换刀片。
切片时, 动作要轻柔, 用力均匀, 避免切片厚薄不均。
每切一个蜡块都应该把切片刀和刀架的碎片都清理干净, 避免组织间的相互污染。
如遇难切的蜡片时, 可用与蜡块切面大小相仿的薄纸潮湿后贴蜡块表面上切片, 然后将附有切片一面朝上放入水中漂片。
切片不完整、皱缩或卷片, 可能刀不快或切片角度不对, 一旦调准最佳切片角度和磨刀角度( 传统的大切片刀) 后不要随意改变。
3.2 摊片
摊片的水温一般为40~45 ℃。
摊片时动作要匀速轻柔, 避免皱褶和产生气泡。
水温过高时, 切片易离散。
出现小气泡时, 可用眼科镊尖端在水下小心地移除气
泡, 以减少脱片和组织破损的机会。
室温低时, 捞片时将载玻片放入水中片刻, 防止切片褶皱而导致脱片。
3.3 烤片
烤片温度应为70℃左右, 烤片时间不少于30min。
温度过高和时间太长, 组织易干固、皱缩, 折光增强。
4 染色、封片、归档
染色过程中, 首先应保证各种试剂的浓度、体积,不能有沉淀。
用Harris 苏木精液时, 染色前要先用一张滤纸除去液体表面的结晶, 以免污染切片。
脱蜡彻底, 不然易出现嗜碱性片状模糊, 毛玻璃样现象, 染色不均。
严格控制酒精梯度时间, 以免水分过快进入细胞, 破坏细胞结构, 影响染色效果。
染色时调节pH 值很重要, 在甲醛溶液中固定时间长的组织块, 组织酸化而影响细胞核着色, 故应自来水冲洗时间长一些或在稀氨水中处理1~2min, 以使细胞核着色较深[4]。
胞浆伊红着色不佳时, 可在伊红溶液中滴加1~2滴冰醋酸。
脱蜡之后, 在无水乙醇中时间要足够长, 以完全洗去二甲苯。
严格控制分化时间, 最好在显微镜下观察分化效果, 一般以细胞核染色清晰而细胞质基本无色为佳。
如果过分延长分色时间将导致染色太浅, 应重新染色后再行分色。
盐酸酒精分化之后冲水时间不少于5min, 尽可能洗去胞质中苏木素染液, 增强返蓝效果, 使背景不遗留过多染色。
染色过程中不要让切片干枯, 以免切片收缩、变形, 影响细胞形态。
切片经酒精脱水后, 入二甲苯时出现白色不透明状态, 脱水不彻底, 应更换酒精、二甲苯, 将切片退回无水酒精, 重新彻底脱水与透明。
透明完全的切片显得干净、透亮便于观察。
封片树胶浓度要适中, 过稀易出现大气泡、溢胶污染切片, 影响观片。
过稠易出现后薄不均、折光差, 及细小气泡。
封固过程中, 最好直接从二甲苯中取出封片,保持二甲苯不挥发, 避免组织大片破裂。
切片封固后应放置一段时间, 树胶完固后, 才能归档, 以免溢胶切片相互粘连重叠。
根据环境温湿度, 一般应放置7~15 d。
归档切片应放置干燥避光处, 避免切片褪色。
5 结束语
组织切片染色的制作步骤和影响因素繁多, 许多因素与效果的关联性重叠, 不易简单确定那一个步骤出现问题, 所以, 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环节, 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才能制作出合格的常规HE 染色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