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一节课历史课
初中历史教师第一节课教案

初中历史教师第一节课教案《中国古代史》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演变,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案例分析法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课程开始时,我会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轴,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夏商周首先,我会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主要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开端。
(2)春秋战国接着,我会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主要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战国七雄等,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3)秦汉然后,我会介绍秦朝的统一、灭亡以及汉朝的建立、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繁荣时期。
(4)三国两晋南北朝接下来,我会讲解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变化。
(5)隋唐五代十国再次,我会介绍隋朝的统一、灭亡以及唐朝的繁荣,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高峰时期。
(6)宋元明清最后,我会讲解宋朝的建立、灭亡以及元朝、明朝、清朝的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变迁。
3. 课堂讨论在讲授完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后,我会提出讨论话题:你认为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事件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4. 案例分析接着,我会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等,让学生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古代史的影响。
5. 总结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性和发展脉络。
6. 布置作业最后,我会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选取一个历史时期,撰写一篇简要的介绍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讨论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那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表现:①人口激增②粮仓丰实③垦田扩大
二、大运河的开凿
读课文找学生介绍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基本情况和影响(作用)
(目的、时间、三点、四段、五河、作用)
讨论:隋炀帝为什么能开通大运河对此你有何有何启示如何评价大运河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事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建立
2、隋朝大运河
3、科举制
4、隋朝灭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第一节历史课的作文

第一节历史课的作文在我求学生涯的众多课程中,第一节历史课的记忆总是那么鲜活而独特,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那是一个阳光有些慵懒的上午,上课铃响之前,教室里弥漫着一种混杂着期待与好奇的气氛。
同学们交头接耳,猜测着即将到来的历史课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随着上课铃声清脆地响起,一位身材中等、戴着黑框眼镜的老师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教室。
他的脸上带着一抹温和的笑容,眼神中透着智慧和亲切,那就是我们的历史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没有立刻开始讲课,而是站在讲台上,静静地环视了一圈教室,似乎在记住每一张充满朝气的脸庞。
然后,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沉稳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从今天起,咱们就要一起踏上历史的长河,去探寻那些过去的故事啦。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历史”两个字,那粉笔字写得刚劲有力,就像他这个人一样给人一种笃定的感觉。
“你们可能觉得历史嘛,不就是一堆过去的事儿,背背就行。
但我要告诉你们,历史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东西。
”李老师一边说,一边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历史就像一部超级长的电视剧,只不过没有编剧能编得出来,因为它全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
”这番话一下子勾起了我们的兴趣,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李老师笑了笑,开始讲起了第一课的内容——远古时代。
他的描述简直太生动了,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原始人在森林里穿梭,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搏斗。
“你们想想啊,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房子住,没有超市买东西,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双手。
饿了就得去打猎,还得小心别被野兽给反咬一口;冷了就得找兽皮来裹着,哪像咱们现在,冬天有羽绒服,夏天有空调。
”李老师边说边比划着,脸上的表情十分丰富。
讲到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时,李老师从讲台下拿出了几块形状各异的石头,“看,这就像是原始人用的石器,虽然粗糙,但是在当时那可是宝贝。
”他把石头递给第一排的同学传着看,大家都好奇地摸着,仿佛在触摸历史的痕迹。
在讲到火的发现和使用时,李老师更是绘声绘色。
“火的出现,那可是个大事件!你们能想象到原始人第一次看到火时的那种惊讶和恐惧吗?后来发现这玩意儿能取暖、能烤东西吃,那得多高兴啊!说不定当时就围着火堆又唱又跳的。
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江南倦客今年新接手高二(1)(3)(6)(7)四个班,按我的风格,接手新班的第一节课向来是不直接进入教材的,通常的做法是通过一些典型事例的讲述激发起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的兴趣,然后跟他们讲述学习的有效方法,接着向他们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最后对他们提出忠告,告诉他们不应该着眼于历史最终在高考中的成绩,更应该把目光放在通过历史这门课的学习,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与技能,进而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讲解中不能一味地理论阐述,也不能一味地煽情鼓动。
我们要做到言之有据,行之有节,动之有情。
理想的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讲述,让学生初步产生对历史的兴趣、对老师的好感。
在人们的交往中,第一印象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最根本的,但也绝对不容轻视。
我们做老师的,在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打造好第一印象对今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是极为重要的。
第一节课的具体安排如下:一、相互认识:简单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姓名、工作年限、教学风格、兴趣爱好等;初步认识班级中的班长、学习委员与历史课代表。
二、树立学习目标:以苏北、苏南学生在高考中成绩的巨大差距为引子,阐明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
今年高考苏南四市(苏、锡、常、镇)的最高分在木渎中学,总分436分(现被北大生命科学系录取),他在江苏省的排名是第三世界15名。
江苏省排名前15名中有十个是南通的。
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苏南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远不如苏北的学子。
这其中的差距让人惊异,因为苏南学生的综合素质绝对不低于苏北学生,至于教学条件则远为苏北所不及。
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苏北的教育系统运行效率比苏南高,苏北的教师比苏南的教师更专注,但最要的一点是苏北学生比苏南学生要刻苦的多。
三、历史学习意义的阐述:1、历史学习的本体意义:可以广见闻;可以增谈资;可以利写作;可以助升学。
2、历史学习的客体意义:(1)获取知识:通过学习把前人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使人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成为有知识的人。
最新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一、单元提醒1.史前时期分为哪两个时期?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2.什么是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3.举出旧石器时代石器的代表.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4.什么是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5.举出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代表.骨器(骨耜)、角器、耒耜6.举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7.举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第 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简答题1.人类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古猿.2.人类进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名称.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最多的国家之一.古人类遗址.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会不会制作工具.5.元谋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云南元谋、距今约 170 万年6.元谋人发现有什么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7.元谋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8.北京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20 万年..9.北京人的别名.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10.第一个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学者是谁?裴文中11.概括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带有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12.北京人使用什么类型的石器?打制石器.13.概括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群居生活.14.北京人的用火情况怎样?已经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15.火的使用有什么意义?火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16.北京人的发现在人类历史的研究上有什么重要意义?(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2)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3)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17.山顶洞人发现的地点、距今年代?北京周口店、距今约 3 万年18.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类有区别吗?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19.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会人工取火,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20.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穿孔骨针是在哪一遗址中发现的?山顶洞人遗址.2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分别属于人类发展的哪一阶段?元谋人、北京人属于直立人、、山顶洞人属于晚期智人(即现代人).2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生活在什么流域?元谋人——长江流域;北京人、山顶洞人——黄河流域二、知识点整理(一)元谋人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产工具: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火的使用:已经知道使用火(二)北京人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时间:约70万到20万年发现过程:最先于1921年发现,后来,人类学家将它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此后,共出土40多个人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了解就可以了)北京人的特征:能够直立行走,但是仍然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生存环境:有着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常有梅花鹿、野马等动物出没.生产工具: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生产活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火的使用: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三)山顶洞人(17.18.19)三、问题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P3)答: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柔软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作化石.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 依据这些特别的文字,人们能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知道就可以了)化石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会背)。
初中第一课历史备课教案

初中第一课历史备课教案知识与技能:1. 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2. 掌握历史资料的获取方法和途径;3. 学会简单的历史分析方法和思考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尊重历史的情感;2. 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增强历史责任感;3.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2. 历史资料的获取方法和途径;3. 历史分析方法和思考方法;4. 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2. 历史资料的获取方法和途径;3. 历史分析方法和思考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学科,发现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引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3. 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历史资料的获取方法和途径。
4. 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学会历史分析方法和思考方法。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历史案例,掌握历史分析方法;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历史资料获取方法和途径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历史分析方法和思考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程度。
初中第1课历史教案

初中第1课历史教案课程内容: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埃及、中国、印度、希腊等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2. 掌握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文明的意义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2. 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
3. 掌握古代印度、希腊等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其意义。
2. 掌握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介绍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图文结合法:通过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明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历史事件,深入分析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古代文明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和成就,包括金字塔、法老等;2. 讲述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等。
三、讨论(15分钟)学生讨论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和思考。
四、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分别研究古代印度、希腊等文明的特点和成就,进行比较和总结。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小组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回答问题《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阅读材料《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七、课堂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1. 图书资料:《古代文明史》等相关书籍。
2. 多媒体资料: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书籍等。
教学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做出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步入初中第一节历史课教案

步入初中第一节历史课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概述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2. 掌握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古代中华文明的代表性文化和科技成就;
3. 理解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古代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
2.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3. 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导入(15分钟)
1. 介绍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和发展;
2. 介绍古代中华文明的代表性文化和科技成就;
3. 分析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三、拓展(15分钟)
1. 讨论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 分组讨论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3.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撰写读书笔记。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复习本课内容,做相关发展题目,准备下节课的课堂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课历史课
(教师讲故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一.自我介绍: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对于各位同学来说,我是你
们的新老师.按照惯例,我首先应该作一个自我介绍.(尽量风趣.幽默.)虽然说教学时间很宝贵,但是今天我不准备上新课,而是想与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好吗?(调动一下课堂气氛:生答:好!师:来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学生热烈的掌声.活跃了气氛.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二.讲故事
第一个故事:快乐是一种能力
那是一家跨国公司策划总监的招聘,应聘者云集,考核也异常严格.层层筛选后,最后只剩下三个佼佼者,最后一次考核前,三个应聘者被分别封闭在一间被监控的房间内,房间内各种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没有电话,不能上网,三人的手机也都被收走。
考核的方法没有告知三个人具体要做什么,只是说,让几个人耐心等待考题的送达。
最初的一天,三个人都在略显兴奋中度过,看看书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只是在做饭的时候,因为都不太擅长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手忙脚乱中三个人还都快乐地把饭吃到了嘴里。
第二天,情况开始出现了不同。
因为迟迟等不到考题,有人变得浮躁起来,有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甚至连吃饭也草草地应对了事.有人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眉头紧锁,一脸凝重,夜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只有一个人,
还跟随着电视情节快乐地笑着,津津有味地看书吃饭,踏踏实实地睡觉……5天后,考核方终于将三个人请出了房间时,那两个焦躁的应聘者已经形容枯槁,只有那个始终快乐着的应聘者还依然神采奕奕.就在三个应聘者凝神静气等待主考官最后出题时,主考官说出了考核最终结果,那个能够坚持快乐生活的人被应聘了.主考官对三个同样诧异的应聘者解释道:”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灵,可以个更把握地走进成功!”
师小结:快乐是一种能力.带着智慧出发的时候,也带上快乐,有了快乐,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俗话说得好: “人逢喜事精神爽”。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愉快时会信心百倍;心情沮丧时信心也会低落。
成功似乎也更垂青快乐的人,失败却常常纠缠失意的人。
但快乐与失意往往取绝于人对事情的积极心态。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洗衣店的老板,一个嫁给了雨伞店的老板。
老太太关心女儿家的生意所以天天发愁:雨天担心洗衣店里洗的衣服晒不干,晴天又担心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
后来一位邻居的一番话让她再不发愁,转忧为喜。
邻居说:“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下雨天,您有一个女儿会财源广进;大晴天,您有一个女儿会生意兴隆。
对您老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啊!”
同一件事,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心情也会不同。
下边这个实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有位心理学家在一个中学里做了一个实验,她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打电子游戏了,可好玩、可过瘾了!”这时研究者就说:“看得出你真的喜欢,
你在说到这件事的时候,你的表情显得非常兴奋、神采飞扬、眼睛都放着光”。
接着问:“你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就说:“我最不喜欢学习历史了,枯燥无味,无聊极了,我也很讨厌我们的历史老师!”这时研究者又说:“你看在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你是另一副表情,满脸的沮丧,还皱着眉头,眼睛黯淡无神”!研究者接着说:“那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尝试,你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这时学生在想:老师给我们开玩笑吧,我怎么能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呢?研究者说:“大家试一试,坚持一段时间,你们就会发现惊人的变化。
”并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来上历史课,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说自己的满脸的肌肉都僵硬了,感觉自己皮笑肉不笑。
可是慢慢地,学生说自己特别讨厌的历史课原来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历史老师有时也挺幽默的,学生觉得历史课不再是令人望而生厌的了!师小结:情绪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的、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学习的进行,而不良的、消极的情绪则会极大地障碍学习。
所以个人的情绪状态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因此,面对初三,尤其是下期,繁重的学业,希望你们积极快乐的面对!
第二个故事: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
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次,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8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学生讨论该故事后,师小结:成功在于坚持!
第三个故事: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他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干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
学生讨论:小孩聪明吗?为什么?
师小结:重要的还在钓技。
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第四个故事:石头做汤
如果我告诉你,石头能做出汤来,你可能会惊讶地瞪大眼睛?怎么可能呢?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次战争过后,有三个士兵从前线回来。
他们来到一个村庄,想留下来,却发现村民们都在哀叹战争使他们缺衣少食,难以度日。
三个士兵商量了一会,其中一个士兵说:“我们有一个生存的诀窍,想让大家共同分享,那就是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奇。
不久他们就点起了一堆火,架起了一只大锅。
士兵们往锅里放了三块光溜溜的石头,一个士兵说:“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
”另一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
”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一点盐呢。
”于是,村民们一个个都想起了什么东西。
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
实在是什么都拿不出来的村民就主动去拾柴禾,或者负责挑水,或者负责熬汤。
在大家的努力下汤终于熬好了,在准备坐下来喝汤的时候,有人还推来一桶酒。
村民们欢聚在一起,喝着美味的汤,忘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
学生讨论。
师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与他人分享,只是我们可能像故事中的村民一样担心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能够拿出来,奉献给他人。
“石头做汤”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积极参与合作,就可以取长促短。
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东西,在众人的奉献与分享下,也会发挥出让我们为之惊奇的作用。
人类社会也正是通过人与人的合作,才完成了一项项奇迹。
四个故事,于老师要送你们四句话:(新学期寄语:板书)相信自己,快乐面对
养成习惯,重在坚持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互帮互组,双赢策略
三、要求大家:
1、专心听课、遵守课堂纪律、做好课堂笔记。
2、按时完成课堂作业。
3、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