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历史课
我上第一节历史课

我的第一节历史课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是我大学四年里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在思考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三个观点:历史离我们很近;某些历史不可信;历史是好的知识,历史很有用。
其实这三个观点也是我学习历史的一些体会。
2004年9月3日是我大学毕业后第一天上课,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我给同学们讲了这三个观点。
为了让同学们对历史产生亲近感,我讲的第一个观点是:历史离我们很近。
留给大多数同学的印象是历史离我们很遥远,这种看法似乎有一定道理:就时间而言,商周时期离公元2007年有几千年;从空间上看,北京的历史,离广东罗定也很遥远。
但在我看来,历史离我们很近,为什么这样说呢?当时我给同学们讲了我遇到的一些事情。
小学时我在《可爱的家乡仁寿》一书上了解到我的家乡(四川仁寿县)有一个全国著名的画家叫石鲁(1919---1982),他本姓冯,因为他从小崇拜明末清初一个叫石涛的画家和民国时期的鲁迅先生,把自己的名字改作石鲁。
因为经常接触鲁迅先生的名字,我还不感到陌生,但是对画家石涛,我却倍感陌生。
这种陌生感等我去桂林上大学后就消失了。
事情是这样的:朱元璋为巩固统治,他分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到全国各地做王,其中他这个侄孙就分封到了桂林,建立靖江王府。
桂林人又把靖江王府叫做王城,就是现在广西师大王城校区,而我从小倍感陌生的画家石涛就是靖江王府的后代,现在桂林市区正阳步行街上有很多临摩的他的画。
在我们的高中历史课本上曾经讲到: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到广西桂林,同孙中山会晤。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觉得这些历史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说,离我都很遥远。
等我来桂林上大学,才知道当年马林同孙中山在桂林会晤的具体地点就在今天广西师大王城校区。
原来让我觉得遥不可及的东西,一下就出现在眼前,感觉历史离自己是那样的近,陌生的历史一下变得亲切起来。
靖江王府在整个明朝一共传了11代14位藩王,他们死后都葬在桂林郊外的尧山,桂林人把它叫做靖江王陵。
一节历史课作文

一节历史课
刚进入中学的我,迎来了第一节历史课。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历史”,然后转过身来告诉我们,“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种种事情。
我仔细聆听,第一次开始了探索历史的旅程。
历史课的开头老师用大量图片介绍了人类从最初的狩猎采集到形成城市文明的演变过程,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类的发展是多么漫长而辛劳的。
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生动的道具把历史课堂装点的生动而深邃,我不知不觉地被深深吸引了进去。
我开始对那些关于人类远古时期和社会演变的知识感到好奇。
我在第一次历史课中学到了许多有趣的内容,例如人类在农业革命之后的生活和工艺制造业的兴起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冲突产生了许多重要事件。
世界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例如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社会各个时期的世界历史,欧洲、亚洲、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发展。
所以,我的第一次历史课真的是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
这节课令我兴奋不已,我充分体会到了历史的重要意义以及它的意义。
历史学会让我们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在人类社会大家庭中认识更多的朋友,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有深度地思考自己的生活意义和价值。
第一节历史课的作文

第一节历史课的作文在我求学生涯的众多课程中,第一节历史课的记忆总是那么鲜活而独特,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那是一个阳光有些慵懒的上午,上课铃响之前,教室里弥漫着一种混杂着期待与好奇的气氛。
同学们交头接耳,猜测着即将到来的历史课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随着上课铃声清脆地响起,一位身材中等、戴着黑框眼镜的老师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教室。
他的脸上带着一抹温和的笑容,眼神中透着智慧和亲切,那就是我们的历史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没有立刻开始讲课,而是站在讲台上,静静地环视了一圈教室,似乎在记住每一张充满朝气的脸庞。
然后,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沉稳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从今天起,咱们就要一起踏上历史的长河,去探寻那些过去的故事啦。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历史”两个字,那粉笔字写得刚劲有力,就像他这个人一样给人一种笃定的感觉。
“你们可能觉得历史嘛,不就是一堆过去的事儿,背背就行。
但我要告诉你们,历史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东西。
”李老师一边说,一边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历史就像一部超级长的电视剧,只不过没有编剧能编得出来,因为它全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
”这番话一下子勾起了我们的兴趣,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李老师笑了笑,开始讲起了第一课的内容——远古时代。
他的描述简直太生动了,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原始人在森林里穿梭,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搏斗。
“你们想想啊,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房子住,没有超市买东西,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双手。
饿了就得去打猎,还得小心别被野兽给反咬一口;冷了就得找兽皮来裹着,哪像咱们现在,冬天有羽绒服,夏天有空调。
”李老师边说边比划着,脸上的表情十分丰富。
讲到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时,李老师从讲台下拿出了几块形状各异的石头,“看,这就像是原始人用的石器,虽然粗糙,但是在当时那可是宝贝。
”他把石头递给第一排的同学传着看,大家都好奇地摸着,仿佛在触摸历史的痕迹。
在讲到火的发现和使用时,李老师更是绘声绘色。
“火的出现,那可是个大事件!你们能想象到原始人第一次看到火时的那种惊讶和恐惧吗?后来发现这玩意儿能取暖、能烤东西吃,那得多高兴啊!说不定当时就围着火堆又唱又跳的。
步入初中第一节历史课教案

步入初中第一节历史课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历史现象,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教学重点:1. 历史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2. 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
3.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
2. 分析历史现象,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历史现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历史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法(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历史学科的特点,如时间性、综合性、因果关系等。
2. 讲解历史研究的方法,如史料分析、历史比较、历史解释等。
三、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10分钟)1. 教师讲解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要素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如分析历史现象、形成历史观念等。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
2. 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试着用历史思维方式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 History 学科素养。
七年级第一课历史笔记

七年级第一课历史笔记刚上七年级,第一节历史课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
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带着一丝暖意。
上课铃响了,走进来的历史老师看起来特别有范儿,戴着副眼镜,目光中透着智慧和亲切。
老师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翻开课本,而是像朋友一样跟我们聊起了天。
他问我们:“同学们,你们觉得历史是什么呀?”这一下可把大家问住了,教室里安静了几秒后,开始有同学小声地回答。
有的说历史是过去的故事,有的说历史是古人的生活。
老师笑着点点头,然后说:“历史啊,就像是一部超级长的电影,记录着人类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接着,老师正式开始了第一课的讲解。
他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史前时代”四个字。
然后转身跟我们说:“同学们,咱们先穿越回那遥远的、连文字都没有的时代去看看。
”老师讲起了原始人的生活,那描述得叫一个详细。
他说原始人可没有咱们现在这么舒服的房子住,他们大多住在山洞里。
那山洞也不是随便找一个就行,得找那种能遮风挡雨,还不容易被野兽发现的。
想象一下啊,晚上外面呼呼地刮着风,他们就围在火堆旁,身上披着兽皮,眼睛里映着跳动的火苗。
说到吃的,原始人可没有超市可以逛,也没有外卖可以点。
他们得自己出去找食物,男人们拿着简单的石器工具,去打猎。
运气好的时候能打到一头野猪,大家就能饱餐一顿。
但要是运气不好,可能就得饿肚子。
女人们呢,则去采集野果、野菜。
有时候为了找到能吃的果子,得翻山越岭,走好多好多路,脚都磨出泡了。
老师还讲到原始人怎么制作工具。
他们可没有工厂,全靠自己动手。
找块石头,一点点地打磨,直到变得锋利,可以用来切割东西。
那过程可费劲了,一不小心还会弄伤自己的手。
但就是靠着这些简单粗糙的工具,他们努力地生存着。
穿的方面,那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兽皮一裹,能保暖就行。
可这兽皮也不好弄啊,得先把野兽抓住打死,然后费劲地把皮剥下来,处理干净。
这中间的过程,充满了危险和辛苦。
原始人的娱乐活动也很简单。
白天忙完了,晚上围着火堆,可能就一起跳跳舞,唱唱歌。
高中历史第一节课导学课的教案5篇

高中历史第一节课导学课的教案5篇高中历史第一节课导学课的教案5篇历史学科是一门必修学科。
美国教育家卢布姆说:“如果一门学科是学生必修的,那么人们便认为它对于学生或社会是重要的,希望这门学科学得更好,更充分些,而不愿学得较差。
”历史在中考、高考都是必考科目,无论如何学生都要把它学好。
高中历史第一节课导学课的教案1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突厥汗国的建立和分裂;东突厥和西突厥与唐的关系;回纥汗国的建立及其与唐的关系;黑水靺鞨、粟末靺鞨与唐的关系;南诏的崛起及与唐的关系;吐蕃的统一及与唐的关系。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边疆各族发展较快的原因有哪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唐与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颉利可汗、骨力裴罗、大祚荣、松赞干布、尺带珠丹等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2.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族人民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民族关系的支流,相互间的友好关系是主流。
3.唐朝疆域辽阔。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所管辖的地区和瀚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历史上都是中国领土。
教学要点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1.突厥汗国的建立2.突厥的经济生活3.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4.唐朝对东西突厥地区的管辖二、从回纥到回鹘1.骨力裴罗统一回纥及接受唐朝“怀仁可汗”封号2.回纥与唐朝的亲密关系及经济文化交流3.回鹘汗国的瓦解及民族西迁三、靺鞨和渤海国1.靺鞨族的生活2.唐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3.渤海国与唐朝的经济交流四、南诏的崛起1.唐朝支持南诏统一六诏2.南诏社会经济的发展五、吐蕃的统一和唐蕃关系1.吐蕃的统一2.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3.唐蕃战争与长庆会盟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唐与回纥和吐蕃的关系,以及唐对西北、东北地区的管辖。
第一节历史课的感受

第一节历史课的感受哇,第一节历史课,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过去的大门。
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探险家,带着我们踏上了历史的奇妙之旅。
他讲起那些古老的故事,眼睛里都闪着光呢。
比如说古代的人们怎么生活,他们没有手机、电脑,那他们都在干嘛呢?原来他们会制作精美的陶器,就像我们现在做手工一样,不过他们的陶器可都是宝贝呢。
我同桌小声说:“哇,那时候的人好厉害啊!”我也忍不住点头。
讲到古代的战争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战场。
那些勇士们骑着马,挥舞着兵器,就像电影里的场景一样刺激。
我心想,他们得多勇敢啊!旁边的同学激动地说:“要是我也能在那个时候,说不定我也能成为一个大英雄呢!”大家都笑了起来。
历史课上还提到了古代的文明,像埃及的金字塔,那简直就是神秘的象征。
老师说那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就像一座永远也探索不完的宝藏山。
我就在想,他们是怎么把那么大的石头堆起来的呢?这得花多少力气啊!后座的同学惊讶地说:“这也太神奇了吧,古人真是太牛了!”还有古代的帝王们,他们统治着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大家长。
有的帝王很英明,让国家变得很强大;有的帝王却很昏庸,导致国家陷入困境。
我们听着这些故事,就像在看一部部精彩的电视剧。
我对前面的同学说:“你说要是我们能穿越回去,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同学笑着回答:“那我肯定要当一个大谋士,帮助英明的帝王治理国家。
”老师还展示了一些古代的文物图片,那些精美的青铜器、华丽的丝绸,每一件都让人惊叹不已。
它们就像历史的代言人,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我看着那些图片,心里充满了好奇,好想知道它们背后更多的故事。
我跟同桌说:“这些文物要是能说话就好了,肯定能告诉我们好多有趣的事情。
”同桌点头表示同意。
在课堂上,大家都积极地提问,老师也耐心地解答。
我们就像一群好奇的小鸟,在历史的天空中飞来飞去,寻找着各种答案。
有个同学问:“古代的人为什么要发明这些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因为他们有智慧,有需求,就像你们现在想要发明更好玩的游戏一样呀。
我的第一节历史课

我的第一节历史课
我的第一节历史课是在一个星期的周一早上,当时的老师是一位叫做米歇尔的老师,她是一位非常熟悉历史的老师,也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老师。
当我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我就被米歇尔老师的认真和热情所吸引,虽然她和其他老师一样,但她就像一位母亲一样爱护我们,在她的课堂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她会给我们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
在米歇尔老师的课堂上,她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古代史的故事,这是一段关于中国的古代历史的故事,我们都很着迷,因为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这段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历史,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
同时,米歇尔老师还给我们分发了一些历史教科书,她邀请我们一起阅读,并让我们把书里的知识点记下来,以便在今后的课堂上能够更好地讨论。
最后,当上课的钟声响起时,米歇尔老师用一种慈祥的口吻为我们祝福,她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就一定能够学好历史,最终获得好成绩。
这是我的第一节历史课,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深地爱上了历史。
我感谢米歇尔老师,她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知识,也给了我们关于历史的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课历史课
(教师讲故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一.自我介绍: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对于各位同学来说,我是你
们的新老师.按照惯例,我首先应该作一个自我介绍.(尽量风趣.幽默.)虽然说教学时间很宝贵,但是今天我不准备上新课,而是想与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好吗(调动一下课堂气氛:生答:好!师:来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学生热烈的掌声.活跃了气氛.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二.讲故事
第一个故事:快乐是一种能力
那是一家跨国公司策划总监的招聘,应聘者云集,考核也异常严格.层层筛选后,最后只剩下三个佼佼者,最后一次考核前,三个应聘者被分别封闭在一间被监控的房间内,房间内各种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没有电话,不能上网,三人的手机也都被收走。
考核的方法没有告知三个人具体要做什么,只是说,让几个人耐心等待考题的送达。
最初的一天,三个人都在略显兴奋中度过,看看书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只是在做饭的时候,因为都不太擅长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手忙脚乱中三个人还都快乐地把饭吃到了嘴里。
第二天,情况开始出现了不同。
因为迟迟等不到考题,有人变得浮躁起来,有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甚至连吃饭也草草地应对了事.有人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眉头紧锁,一脸凝重,夜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只有一个人,
还跟随着电视情节快乐地笑着,津津有味地看书吃饭,踏踏实实地睡觉……5天后,考核方终于将三个人请出了房间时,那两个焦躁的应聘者已经
形容枯槁,只有那个始终快乐着的应聘者还依然神采奕奕.就在三个应聘者凝神静气等待主考官最后出题时,主考官说出了考核最终结果,那个能够坚持快乐生活的人被应聘了.主考官对三个同样诧异的应聘者解释道:”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灵,可以个更把握地走进成功!”
师小结:快乐是一种能力.带着智慧出发的时候,也带上快乐,有了快乐,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俗话说得好: “人逢喜事精神爽”。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愉快时会信心百倍;心情沮丧时信心也会低落。
成功似乎也更垂青快乐的人,失败却常常纠缠失意的人。
但快乐与失意往往取绝于人对事情的积极心态。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洗衣店的老板,一个嫁给了雨伞店的老板。
老太太关心女儿家的生意所以天天发愁:雨天担心洗衣店里洗的衣服晒不干,晴天又担心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
后来一位邻居的一番话让她再不发愁,转忧为喜。
邻居说:“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下雨天,您有一个女儿会财源广进;大晴天,您有一个女儿会生意兴隆。
对您老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啊!”
同一件事,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心情也会不同。
下边这个实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有位心理学家在一个中学里做了一个实验,她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打电子游戏了,可好玩、可过瘾了!”这时研究者就说:“看得出你真的喜欢,你在
说到这件事的时候,你的表情显得非常兴奋、神采飞扬、眼睛都放着光”。
接着问:“你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就说:“我最不喜欢学习历史了,枯燥无味,无聊极了,我也很讨厌我们的历史老师!”这时研究者又说:“你看在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你是另一副表情,满脸的沮丧,还皱着眉头,眼睛黯淡无神”!研究者接着说:“那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尝试,你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这时学生在想:老师给我们开玩笑吧,我怎么能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呢研究者说:“大家试一试,坚持一段时间,你们就会发现惊人的变化。
”并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来上历史课,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说自己的满脸的肌肉都僵硬了,感觉自己皮笑肉不笑。
可是慢慢地,学生说自己特别讨厌的历史课原来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历史老师有时也挺幽默的,学生觉得历史课不再是令人望而生厌的了!师小结:情绪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的、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学习的进行,而不良的、消极的情绪则会极大地障碍学习。
所以个人的情绪状态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因此,面对初三,尤其是下期,繁重的学业,希望你们积极快乐的面
对!
第二个故事: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
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次,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8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学生讨论该故事后,师小结:成功在于坚持!
第三个故事: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他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干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
学生讨论:小孩聪明吗为什么
师小结:重要的还在钓技。
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第四个故事:石头做汤
如果我告诉你,石头能做出汤来,你可能会惊讶地瞪大眼睛怎么可能呢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次战争过后,有三个士兵从前线回来。
他们来到一个村庄,想留下来,却发现村民们都在哀叹战争使他们缺衣少食,难以度日。
三个士兵商量了一会,其中一个士兵说:“我们有一个生存的诀窍,想让大家共同分享,那就是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奇。
不久他们就点起了一堆火,架起了一只大锅。
士兵们往锅里放了三块光溜溜的石头,一个士兵说:“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
”另一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
”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一点盐呢。
”于是,村民们一个个都想起了什么东西。
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
实在是什么都拿不出来的村民就主动去拾柴禾,或者负责挑水,或者负责熬汤。
在大家的努力下汤终于熬好了,在准备坐下来喝汤的时候,有人还推来一桶酒。
村民们欢聚在一起,喝着美味的汤,忘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
学生讨论。
师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与他人分享,只是我们可能像故事中的村民一样担心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能够拿出来,奉献给他人。
“石头做汤”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积极参与合作,就可以取长促短。
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东西,在众人的奉献与分享下,也会发挥出让我们为之惊奇的作用。
人类社会也正是通过人与人的合作,才完成了一项项奇迹。
四个故事,于老师要送你们四句话:(新学期寄语:板书)相信自己,快乐面对
养成习惯,重在坚持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互帮互组,双赢策略
三、要求大家:
1、专心听课、遵守课堂纪律、做好课堂笔记。
2、按时完成课堂作业。
3、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