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直书相关读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

合集下载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210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晋灵公不君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0210

熊﹒蹯( fán ) 寘诸﹒橐( tuó ) 公﹒嗾( sǒu ) 自﹒诒( yí )
寘﹒诸﹒畚( zhì běn )
麑( Chú )
夫﹒獒( áo )
﹒稽首( qǐ ) ﹒鲜克有终( xiǎn ) ﹒翳桑( yì )
二、熟语积累 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谁没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够有始有终。 2.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 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雕: 寘: 克: 假寐:
【明确】(1)刻画,绘制 (2)同“置”,放置 (3)能 (4)不解衣冠而睡,即坐 着打瞌睡
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 家要失去稳定。 B.晋灵公厚敛雕墙,以弹丸射人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可见其“不君”。 C.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再苦谏其勤政爱 民。 D.为了上朝,赵盾起得很早,并且是盛服等待,其“恭敬”精神连杀手都被感化。 【明确】选C。“先委婉曲折地表扬灵公能知错改错”的不是赵盾,是士季。
4.其我之谓矣。(宾语前置) 译文:_大__概__是__说__我__吧__。__ 5.遂扶(之)以下。(省略句) 译文:_于__是__他__扶__起__(_赵__盾__)_走__下__殿__堂__。__
六、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1.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译文:_赵__盾__准__备__进__谏__,_士__季__说__:_“__您__进__谏__,_如__果__国__君__不__采__纳__,_那__么__就__没__有__谁__能__接__ _着__您__去__进__谏__了__。__请__让__我__先__去__,_(_如__果__)_不__采__纳__,_您__再__继__续__劝__说__。__”__ 2.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译文:_大__王__您__能__够__弥__补__自__己__的__过__失__,_君__位__就__可__以__保__全__。__ 3.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译文:_杀__害__百__姓__的__主__,_就__是__不__忠__;_不__履__行__国__君__的__使__命__,_就__是__不__守__信__用__。__

2021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2直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1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2直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分古今 树之风.声.(古义:好的风气。今义:刮风的声音;传播出来的信息) 其叙述当.时.(古义:当时历史。 今义:过去某种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当初) 盖烈.士.徇名(古义:刚烈之士。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6.明句式 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介词构造后置句 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 被动句,省略句 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被动句,省略句 见屈武侯 被动句 假设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 判断句 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 介词构造后置句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史通?是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之作,建立了很多史学理论。一是对 唐以前的史书体例和编撰方法做了全面总结,提出了“六家〞“二 体〞说,并对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论赞等各种体例, 以及序例、题目、断限、编次等各种编撰方法做了专篇论述。二 是力主直书实录,反对曲笔诬书。刘知几认为,史书应起到“申以 劝诫,树之风声〞的作用,不能“曲笔阿时〞“谀言媚主〞。这种 观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并将之提高到自觉的 高度。三是提出“史才三长〞的理论。刘知几认为,一个史学家应 具备三种才能,即史才、史学和史识。史才,指驾驭史料、撰著史 书的能力;史学,指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史识,指良好的史学见解和 秉笔直书的品德与精神。其中,史识最为重要。“三长〞之说对后 世史学有很大的影响。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刘知几(661—721),唐代著名史学家。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20岁考中进士,任获嘉县主簿19年。长安二年(702),开场担任 史官,先后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等史职,撰修国 史。刘知几长期在史馆供职,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史书,形成了自己 的史学观点,再加上与史馆中其他人观点不同,遂发愤著书,于唐中 宗景龙四年(710)写成?史通?。

2020最新春秋笔法PPT(课件+检测,5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优质实用版课件]

2020最新春秋笔法PPT(课件+检测,5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优质实用版课件]
见两次谋杀不成,李建成和李元吉决定使出狠招,他们密谋在大军饯 行宴会上杀掉李世民,不料消息被他们手下的人走漏出来。得知这一消息 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于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将李建成和李元吉杀死于玄武门。
对这段记载,李世民非常满意,在旁边大笔一挥:好,妙哉,春秋笔 法!
关于魏征初次与唐太宗相见,书稿如此记载: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太宗告发说,李建成手下有个人,名叫魏征,曾经 劝说李建成及早下手,把李世民提前干掉,这样的人应该干掉,坚决不能 留着。太宗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试图查证属实后,把他干掉。
提示: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 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第1段以典型的事例写晋灵公的苛政、 奢侈及虚言接受士季的劝谏。第2、3段写晋灵公不但不改正错 误,反而对劝谏他的赵盾连续下毒手。第4、5段写了晋灵公被 赵穿所杀,赵盾身背弑君之名。
2.以儒家的观点来看,应该如何认识赵盾这个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3.“为法受恶”的“法”是什么?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 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相关读物直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相关读物直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申以
劝诫,树 之风声。其 有 贼 臣
就是用来劝诫世人,树立好的风气的。如果有那些做坏事的臣子、
逆 子,
淫君
乱 主, 苟
不孝顺父母的逆子、荒淫无度不好好治理国家的君主,倘若

书其
事, 不 掩 其 瑕,
把他们所做的事不加隐晦地记录下来,不掩饰他们的污点,
则 秽 迹 彰 于一朝, 恶名 那么他们的丑恶行径就会昭著于一个朝代,而他们的恶名则
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刘知几还用了正直、 良直、直词、直道等概念来阐释直书。正直是从史家人品 方面说的,良直是从后人的评价着眼的,直词主要是就史 文说的,这些都是直书的表现。其二是写史的客观性。史 学家摆脱个人主观情感的干扰,根据历史真况进行书写。 按刘知几的说法是,做到不虚美,不掩恶,
像“明镜之照物”那样,“妍媸毕露”“爱而知其丑, 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斯为实录”(《史通·感经》)。这 里要克服的不是来自权贵的干扰,而是作者自己的好恶和 爱憎。
之 文; 孙盛 不 平, 收藏了起来;孙盛愤然不愿修改《晋阳秋》,于是私下将原稿另
窃 撰 辽东之本。 以 兹避祸,幸 抄一份,寄给辽东慕容俊收藏。用这种办法来逃避祸害,侥幸
获 两 全。
足以
使秉笔实录的史书和个人的生命获得两全。(这些史实)足以
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
难 遇耳。
证明世事多艰,史书要做到实录是特别难得的。
4.贯三光而洞九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见屈武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3.状语后置句 4.省略句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5《春秋笔法》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05《春秋笔法》精品课件

五、关于“春秋笔法”: 1、什么叫春秋笔法?
明确: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 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 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 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 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 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
2、春秋笔功能— —惩恶劝善。刘知几曾指出:“史之为务,厥途 有三”,其中上者即为“彰善贬恶,不辟强御。” (《史通· 辨职》)“御”者,强也。在强暴的高压 下,没有史胆的人往往通过曲笔为史来巩固职位 、保住性命,“古来唯闻以直笔见诛”,(《史通· 曲笔》)惧诛则曲笔,其史书只能使忠臣义士羞 ,岂能“彰善贬恶”!
刘知几热情赞颂了古代一些史学家为真实记载
历史而“仗气直书,不避强御”的勇敢精神,同时
无情鞭挞了那些为一己私利而歪曲历史、颠倒是
非的人。提倡秉笔直书,不避强御的“实录”精神

主旨研讨
赞扬了正直史家的秉笔直书精神,谴责了“曲 笔阿容”“谄言媚主”的卑劣史家,希望史家都 能效法古代良史。
秉笔直书——春秋笔法
记载历史事实。
世途多隘,实录难遇 ——直书
董狐之书法不隐 齐史之书崔弑 马迁之述汉非 韦昭仗正于吴朝 崔浩犯讳于魏国
成其良直,擅名今古。
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 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张俨发愤,私存《嘿记》文 孙盛不平,窃撰辽东本 宋孝王《风俗传》 王劭《齐志》
以兹避祸,幸 而获全。
刚亦不吐,其斯人欤?
史责有助于调动史学家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 忠于史职、通古联今,努力发掘传统史学的现代价 值,自觉地、有意识地用之于社会。对当代史学理 论研究颇有深度的瞿林东曾多次撰文强调史学家责 任心的重要性,并将史责具体地分析为历史责任感 和社会责任感。史学家的责任感强,就能严肃认真 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史学工作。谈迁历尽千辛万苦写 成的《国榷》书稿被人窃走之后,不惧年事已高, 毅然执笔再次写成全书。

(省优获奖课件)-第3单元 春秋笔法 3.1.2精品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省优获奖课件)-第3单元 春秋笔法 3.1.2精品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曲笔就是史学家曲从权贵或其个人情感而修史。刘知几在《史 通· 曲笔》中对曲笔现象进行了批评,用舞词、臆说、不直、谀言、 谤议、妄说、诬书、曲词等概念指称曲笔。曲笔的表现,或假人以 美,藉为私惠;或诬人以恶,持报己仇;或阿时,或媚主;或掩饰自家丑 行,夸张故旧美德。曲笔纯粹受制于主观情感。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明确课节重点
课 题 序 经 典 原 文 作 学习目标 者 1.理解、 掌握王国维的“造境”和“ 写境”、 “ 有我之境”和“无 10 《人 王 我之境”的理论。 间词话》国 2.了解诗词的“境界”与创作者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关系, 十则 维 并能据此分析判断一些诗词,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 力。 《红楼 王 1.通过学习《<红楼梦>评论(节选)》,进一步把握王国维 梦》 国 的文艺思想,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近代文艺理论及学术研 评论(节 维 究的转型,尝试用现代哲学眼光审视文学作品。 选) 2.结合《<人境庐诗草>自序》,感知并了解黄遵宪的诗歌 《人境 黄 创作主张,把握处于文化转型期的传统文化特点,形成健 庐诗草》遵 康的文化态度和开放的文化视野。 自序 宪 目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4.分古今 (1)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古义:风教,引申为好的风气。今义:①刮风的声音;②传播出来的消息。 (2)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 古义:倔强、不肯低头,比喻刚直不屈。 今义:实力强的项目(多指体育比赛的项目)。 5.析活用 (1)人之所贱(形容词作动词,鄙视) (2)人之所贵(形容词作动词,珍视) (3)然后能成其良直(形容词作名词,良史直笔) (4)盖近古之遗直欤(形容词作名词,直录的精神) (5)壮夫重气(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6)贯三光而洞九泉(名词作动词,埋)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2直书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春秋笔法3.2直书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直书一、语基落实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曲.直/邪曲.违忤./水浒.霪.雨/淫.君乱主B.秽.迹/哕.哕强.项/强.直滋.养/以兹.避祸讳./伟.岸斧钺./壬戌.哔.叽/抽戈犯跸.粕./琥珀.阿.容/阿.胶豆萁./箕.裘未陨解析A项,qū,wǔ/hǔ,yín;B项,huì,qiáng,zī;C项,huì/wěi,yuè/xū,bì;D项,pò,ē,qí/jī。

答案B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禀:承受。

隐.隐:隐瞒。

隘.隘:险恶。

D.历代厚诬,一朝始雪.雪:澄清。

解析A项,“禀〞的意思是“遵循〞。

答案A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就有道而正.焉A.然后能成其良直..正.于吴朝C.以兹避祸,幸获两全.芳.余烈解析C项与例句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其他三项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C4以下各句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B.言之假设是,吁可畏乎C.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D.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解析B项是倒装句,其他三项是被动句。

答案B5以下加点的“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②不践君子之.迹③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④言之.假设是,吁可畏乎⑤为于不可为之.时那么凶⑥马迁之.述汉非⑦虽周身之.防有所缺乏A.①③④⑥/②⑤⑦B.①③⑥/④/②⑤⑦C.①④⑦/③⑥/②⑤D.①④/③⑥/②/⑤⑦解析①③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代词,指“直书〞这件事;②⑤⑦助词,的。

答案B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

假设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高中语文 第3课晋灵公不君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第3课晋灵公不君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提弥明死.之 为__之__死___,__动__词___为动用法
赵盾弑.其君 古__代__下__杀__上___,__如__臣___杀__君__,___子__杀__父__,___都__叫__弑____
书.法.不隐 _记___事__的__原__则____
五、分析句式类型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_宾___语__前__置___句___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动词,犯错误

人谁无过. 名词,过错 过.而能改 动词,犯错误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动词,超过
一日,大母过.余曰 动词,看望
栏 目 链 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副词,能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动词,克制 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战胜
克.日完成 动词,严格限定
稽.首__q__ǐ ____
鲜.克有终_x__iǎ_n____
骤.谏__z_h_ò__u__

麑._c_h__ú__n_í_
嗾.__s_ǒ_u____
目 链
翳.桑___y_ì____
食.之___s_ì____

橐.___t_u_ó___
诒.___y__í___
二、解释词义
使妇人载以过.朝
动词,穿过
尚早,坐而假.寐
形容词,非正式的
假.令仆伏法受诛 连词,如果
假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介词,借助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动词,宽容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名词,假日




厚敛以.雕墙
连词,表目的
使妇人载以.过朝 连词,表修饰

遂扶以.下 请以.遗之
连词,表饰 介词,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