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幼儿园小班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狮子教案

幼儿园小班狮子教案

幼儿园小班狮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狮子的外形特征;
2.学习狮子身体部位的名称,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正确表达;
3.增强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狮子的图片或画册;
2.狮子的听觉、视觉等相关知识;
3.棍子或其他游戏器材。

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狮子形象
1.引导幼儿通过图片或画册认识狮子,介绍狮子的特征;
2.让幼儿感受狮子的威武、勇猛形象,提出问题“狮子会不会很厉害?”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

步骤二:认识狮子身体部位
1.通过图片或画册认识狮子身体上的各个部位,教授狮子身体部位的名称;
2.让幼儿依次说出狮子的头、耳朵、眼睛、鼻子、嘴巴、颈部、胸部、腰部、腿、爪子等部位,帮助幼儿学习狮子身体部位的名称。

步骤三:游戏活动
1.让一部分幼儿扮演狮子,另外一部分幼儿拿着棍子或其他游戏器材,模拟狮子的进攻和保护动作;
2.应当注意安全,确保不会发生意外。

教学效果
1.通过引入狮子形象,幼儿能够初步了解狮子的特点和形象;
2.通过学习狮子身体部位的名称,幼儿能够初步了解狮子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结构;
3.通过游戏活动,幼儿能够感受狮子的威武、勇猛形象,提高幼儿对于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希望能够让幼儿深入学习狮子的形象和特点,增强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爱护动物的意识。

同时,教师也应当注意安全,确保教学活动进行得顺利。

《狮子》幼儿园小班教案

《狮子》幼儿园小班教案

《狮子》幼儿园小班教案教案时长:3个课时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狮子的形象和特点,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狮子》故事书。

2.狮子面具、狮子脚印、狮子画像等教具。

3.彩色纸、颜料和刷子。

教学步骤:课时一:认识狮子1.导入:请幼儿们坐下,教师展示一些狮子的图片和玩具,问幼儿们认不认识这个动物。

2.讲故事:根据《狮子》故事书内容,给幼儿讲述狮子的外貌特点和生活习性。

保持轻松的语调和生动的表情,引起幼儿们的兴趣。

3.观察狮子:教师拿出一只狮子面具和一些狮子脚印,并让幼儿们观察。

带着面具和脚印,教师模仿狮子的声音和动作,引导幼儿们一起模仿。

4.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彩色纸和颜料制作一只狮子面具。

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设计狮子面具。

课时二:狮子的朋友1.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幼儿们回忆狮子的外貌特点和生活习性。

2.讲故事:给幼儿讲述关于狮子的朋友的故事(可以选择关于老虎、长颈鹿等与狮子共同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并与幼儿一起讨论这些动物的特点和它们与狮子的关系。

3.角色扮演:准备一些动物的面具,包括狮子、老虎、长颈鹿等。

让每个幼儿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面具,进行角色扮演,并与其他幼儿互动,模拟动物们在草原上的生活场景。

4.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利用教具和幼儿的创造力,设计一个小组游戏或手偶剧,展示动物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课时三:我的狮子画1.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幼儿们回忆狮子和其他动物的朋友。

2.观察狮子画:教师展示一些狮子的画作,引导幼儿们仔细观察,并讨论画中的狮子和草原的特点。

3.创作画作: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彩色纸、颜料和刷子,引导幼儿们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技巧,自由发挥创作一幅自己的狮子画。

4.展示和分享:让每个幼儿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狮子画,并让他们分享画中的特点和自己的创意。

2024年《狮子》幼儿园小班教案

2024年《狮子》幼儿园小班教案

2024年《狮子》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教材《动物世界》第四章《森林里的动物》,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狮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狮子,了解狮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热爱和关爱,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狮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让幼儿通过观察、表达和动手制作来深入了解狮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狮子图片、视频、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棒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狮子图片和播放狮子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狮子的外形特征,如毛发、颜色、耳朵、尾巴等,激发幼儿对狮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互动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狮子的生活习性,如狮子喜欢生活在森林、草原,喜欢吃肉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请幼儿用画笔和水彩颜料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喜欢的狮子形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手工制作(10分钟)指导幼儿用彩纸、剪刀、胶棒等手工材料制作狮子面具,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森林里的狮子》2. 板书内容:狮子的外形特征:毛发、颜色、耳朵、尾巴等。

狮子的生活习性:森林、草原、吃肉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狮子2. 答案要求:幼儿需在画纸上描绘出狮子的形象,并简单描述狮子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动物园参观活动,让幼儿近距离观察狮子,加深对狮子的了解。

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幼儿搜集关于狮子的故事、图片等资料,激发幼儿对狮子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制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制定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狮子,了解狮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024年幼儿园小班狮子精彩教案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狮子精彩教案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狮子精彩教案反思教案设计:认识狮子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狮子的基本特征,如外形、生活习惯等。

2.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狮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1.狮子的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狮子图片、视频、模型等教具。

2.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

3.狮子故事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狮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二、基本环节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狮子的外形特征,如头部、身体、尾巴等部位的特点。

2.教师讲解狮子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群居生活,雄狮负责保护领地,雌狮负责捕食等。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说出对狮子的喜爱之情,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狮子。

5.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故事分享,讲述关于狮子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狮子的生活。

三、实践环节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任务,如观察狮子的生活习性、绘制狮子图画等。

2.教师引导幼儿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成果展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作。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在绘画环节,我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心中的狮子,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故事分享,让幼儿了解狮子的生活,培养了他们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

4.在实践环节,我组织幼儿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注重了关爱动物的教育,让幼儿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不足之处:1.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狮子的生活习性了解不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小班《狮子》教案

幼儿园小班《狮子》教案

幼儿园小班《狮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动物世界》第四章《森林里的动物》,详细内容围绕“狮子”这一主题,介绍狮子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狮子的基本特征,如生活习性、外貌等,增强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狮子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及生态作用的描述。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狮子图片、狮子生活习性的视频、生态系统的图解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狮子图片,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播放狮子生活习性的视频,讲解狮子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狮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以“狮子为什么是森林里的王者?”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狮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画一幅狮子的画,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狮子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群居、肉食性外貌特征:雄狮有鬃毛,雌狮没有2. 狮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控制食草动物的数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你心中的狮子,画出狮子的形象。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狮子的特点,画出狮子的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狮子特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狮子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及生态作用的描述。

2. 教学过程:实践环节中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

3. 作业设计:描述和画出狮子的形象,巩固所学知识。

《狮子》幼儿园小班教案

《狮子》幼儿园小班教案

《狮子》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动物世界》第四章《森林里的朋友》,详细内容围绕“狮子”这一主题,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狮子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及生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狮子的基本特征,知道狮子是森林里的霸主,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狮子的生态意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重点:狮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狮子图片、狮子视频、故事书、黑板、粉笔。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狮子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展示狮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狮子的外形特征,如毛发、颜色、体型等,并讲解狮子的生活习性。

3. 观看视频:播放狮子生活的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狮子的生活场景。

4. 例题讲解:以“狮子为什么是森林里的霸主?”为例,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狮子,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狮子的外形特征:毛发:长而浓密颜色:橘黄色体型:强壮2. 狮子的生活习性:社会性:群居食物:肉食睡眠:白天休息,夜晚活动3. 狮子的生态意义:维持森林生态平衡,控制其他动物的数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狮子。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狮子。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讨论,为什么狮子是森林里的霸主?答案:狮子是森林里的霸主,因为它们有强壮的体型、锋利的爪牙,以及群居的生活方式,使得它们在森林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狮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阅关于狮子的其他资料,了解狮子的其他特点和趣事,下节课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狮子小班教案

狮子小班教案

狮子小班教案教案标题:狮子小班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和了解狮子的特点和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狮子的外貌特征:黄褐色的皮毛、浓密的鬃毛、锐利的牙齿和爪子等。

2. 狮子的生活习性:属于社会性动物、以肉食为主食、生活在草原和热带草原等。

3. 狮子的繁殖方式:雄狮和雌狮组成家族群体、雄狮负责保护领地、雌狮负责繁殖后代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狮子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狮子的好奇心。

2. 讲解狮子的外貌特征:向学生介绍狮子的黄褐色皮毛、浓密的鬃毛、锐利的牙齿和爪子等特点,并鼓励学生触摸和感受模拟狮子的皮毛和鬃毛。

3. 观察狮子的生活习性:通过展示狮子的生活环境和行为,引导学生观察狮子的捕食方式、群体生活等特点,并进行简单的讨论和解释。

4. 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狮子家族的场景,包括狮子的领地、食物来源、家族成员等,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5. 温故知新:通过游戏或问答形式,复习和巩固学生对狮子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的理解。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狮子作为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资源:1. 狮子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模拟狮子皮毛和鬃毛的材料。

3. 小组合作任务的材料和道具。

4. 游戏或问答的题目和奖励。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观察、讨论和合作能力。

2.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或游戏,检查他们对狮子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的理解程度。

3. 对学生完成的小组作品进行评估,包括创意、合作和表现等方面。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亲身观察和学习更多有关狮子的知识。

2.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图书或文章,拓宽他们对狮子的了解。

3.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与狮子相关的手工制作或绘画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小班《狮子》教案

幼儿园小班《狮子》教案

幼儿园小班《狮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动物世界》第四章《森林里的动物》,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狮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狮子的基本特征,知道狮子是森林中的霸主,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威严的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狮子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狮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狮子模型、狮子图片、视频资料、森林背景图。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展示狮子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狮子的名字。

(2)谈论狮子在森林中的地位,引发学生对狮子的兴趣。

2. 讲解狮子特征(10分钟)(1)展示狮子模型,让学生观察狮子的外貌特征。

(2)讲解狮子的生活习性,如群居、捕猎等。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发画纸、水彩笔,让学生画狮子。

(2)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4. 例题讲解(5分钟)(1)出示狮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狮子的表情和动作。

(2)讲解如何用词语描述狮子的表情和动作。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模仿狮子的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狮子的特征。

(2)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动物,关爱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狮子外貌特征生活习性2. 动物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你喜欢的动物,并描述它的特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狮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让学生亲眼观察狮子的生活状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指导3. 例题讲解的深入程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狮子》幼儿园小班教案目标:1、能抓住狮子的明显特征(大鼻子,长鬣毛),用大小不同的圆画出狮子的基本形态,并会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表现狮子威武的神态。

2、培养幼儿根据情境创设背景能力。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准备:油画棒。

画纸。

过程:(一)、导课。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看过一部好看的动画片《狮子王》。

在动画片里,小狮子经过种种艰难困苦,终于成为森林之王。

你们还记得它的叫声吗?(幼儿学一学狮子的叫声)森林之王的声音真的很大,今天,我们一起;就来画森林大王——狮子。

(二)、讲解示范。

1、用铅笔勾画出狮子的轮廓:圆圆的大脑袋,椭圆形的身体,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两只小眼睛,再画一胡子。

别忘了头上的鬣毛,一根一根又长又密,好威风!狮子的身体上有四条腿,后面画上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上面还有一个小球。

2、幼儿用黄色笔再次色画狮子的轮廓,教师强调狮子的整体色彩以黄色为主。

3、狮子的皮毛虽然都是黄色,但是要注意有深浅变化。

4、画面要有力度,头部用红色做叠加,增加画面的体积感。

5、添加简单的背景。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采用了故事教学法、故事表演、操作演示等多种教学行为,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大胆地发挥想象,自信地布置画面,画面内容丰富有趣。

故事教学法是本次活动的亮点:教师将狮子的外形特点,动态变化、不同表情及画面情景等巧妙的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边讲故事边画画,牢牢地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既能掌握画画的步骤,又感受着不同动态和心情在表现时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从而变繁为简,增强了幼儿表现的信心。

活动目标:1.乐意用撕的技能给大狮子做头发,打扮大狮子。

2.在打扮大狮子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印有狮子头像的操作纸、皱纹纸、浆糊、盆、范例活动过程:一.生病的大狮子。

1、师出示一张没有头发的狮子,引导幼儿观察:这只狮子漂亮吗?为什么?(没有头发)2、师:这只狮子生病了,头发都掉光了,大狮子很难过,我们想办法来帮助大狮子好吗?3、讨论怎样来帮助大狮子?(帮大狮子装上头发)二.我帮大狮子做头发。

1、教师出示范例,问:现在大狮子有头发了吗?我们用什么来做大狮子的头发?(彩色的皱纹纸)2、教师示范讲解撕贴大狮子的头发:先把皱纹纸顺着纹路撕成一细条一细条,然后在大狮子的头上沿着轮廓把撕好的皱纹纸贴上去,注意要把握头发的长短,把长的撕短些。

3、请个别幼儿试着来给大狮子贴一贴。

4、幼儿动手打扮大狮子,师巡视指导能力弱的孩子,帮助他们一起完成打扮大狮子的任务。

三.漂亮的大狮子。

1、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欣赏变漂亮的大狮子。

2、请幼儿来选一选哪只大狮子头发长得最漂亮。

作品分析:该绘本活动来自于福利会出版社出版的“乐智小天地认知绘本系列”《爱吃糖果的大狮子》一书,借助狐狸和小动物们在智斗大狮子的同时,给糖果进行了分类,适合在小班下学期进行。

幼儿通过有声音有动画的ppt图书,观察角色的表情、猜想角色的心理活动,通过电脑小动画演示找红色糖果,再让幼儿在操作卡上分次按颜色、形状的标志进行分类操作,幼儿不仅了解绘本故事的进展,也获得了分类的概念。

活动目标:1.观察绘本画面,简单阅读绘本内容。

2.在故事情境中,给糖果按颜色、形状分类。

3.知道不能多吃糖的道理。

活动准备:1.《爱吃糖果的大狮子》ppt。

2.颜色、形状操作卡。

活动过程:(一)观察绘本画面1.播放恐怖的音乐,听一听,什么可怕的动物来了?这只狮子可怕吗?你觉得哪里可怕?2.教师讲述:“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一只大狮子。

它有一口非常厉害的牙齿,特别喜欢吃小动物。

”大狮子看见这些小动物,会对他们说什么?(我饿了,我要把他们吃掉!)3.小动物们害怕吗?仔细看看,谁和别人的表情不一样?鼓励幼儿学一学狐狸的表情。

4.播放ppt中狐狸录音:“狮子大王,您看我们这么瘦,肯定不好吃。

我这里有好吃的糖果,您一定会喜欢的!”狐狸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猜一猜,狮子会不会收下狐狸的礼物呢?4.教师讲述:“狮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漂亮的糖果,很开心,满意地收下了狐狸的礼物,大狮子大口大口地嚼着糖果,一边吃一边说甜甜的糖果真好吃”。

我们也来学一学大狮子吃糖果。

(指导策略:这一环节的阅读绘本,教师主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动物的表情,猜测动物的语言,想象情节的发展。

)(二)按颜色分类1.教师讲述:“这天,轮到小兔子送糖果。

大狮子看见了五颜六色的糖果,就张开了嘴巴大声说——我要吃所有红色的糖果!”小朋友,哪些糖果是红色的呢?幼儿在电脑上操作小动画:单击红色的糖果,这些糖果就移下来摆成一排。

(指导策略:幼儿亲自点击鼠标操作声形俱备的小课件,当鼠标在红色糖果上点击时,电脑立即出现表扬声,孩子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既巩固了按颜色分类的知识,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体操作做好了铺垫。

)2.出示红标志:“于是小兔子把所有红色的糖果都分了出来,送到大狮子面前”。

3.小兔子也把糖果车推到了我们这里。

教师在黑板上操作:大狮子先选了红色的糖果大狮子(边操作),想象看,它还要吃什么颜色的糖果呢?教师随着幼儿的讲述把其它颜色的标志出示,贴在操作卡上。

4.幼儿操作,“请你按照大狮子的要求,把每种颜色的糖果都找出来,贴在横线上”。

(附幼儿操作卡1)(指导策略:将事先贴好颜色标志的分类操作卡藏在幼儿的座位下,操作时,孩子将“糖果车”上的糖果揭下来,按标志贴在横线上。

有了电脑操作的基础,孩子自己操作时正确率较高。

)(三)按形状分类1.教师讲述:“轮到乌龟送糖果了,大狮子说——我要吃所有圆形的糖果(录音)。

可是乌龟分不清那些是圆形的糖果,吓得直冒冷汗。

见乌龟不会分糖果,狮子生气地大吼一声。

乌龟被狮子的吼声震得飞出去很远很远”。

小朋友,狮子要吃什么形状的糖果?出示圆形标志。

请幼儿上来在黑板上操作。

2.大狮子还会要吃什么形状的糖果呢?出示其它标志。

3.小朋友,我们快小乌龟把糖果分出来吧!幼儿集体操作。

(附幼儿操作卡2)(指导策略:有了前两次操作的基础,这次按形状分类操作时,幼儿较能熟练地进行操作了。

三次操作,孩子都沉浸在帮助小动物对付大狮子的情境中,教师爷轻松地在游戏中完成了按要求分类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部分1.唉哟,唉哟,我的牙好疼啊!小朋友,大狮子的牙怎么了?(牙烂了)2.怎么办呢?(拔牙)看看狐狸在干吗?(出示幻灯)3.拔了牙以后还能吃小动物吗?你知道狐狸为什么要让大狮子吃这么多糖果?4.小朋友,你喜欢吃糖吗?我们可不能像大师子一向毫无节制地吃很多糖哦,要不然会蛀牙的!本活动从绘本故事入手,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展分类活动中,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在教具设计方面,教师采取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利用PPT,发挥绘本中动物形象的优点,营造良好的游戏情境;另一方面利用传统教具,从集体操作到分组操作再到集体操作,给予幼儿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

1、能正确说出物体的颜色、形状,能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2、对操作活动感兴趣,初步学习按照规则操作。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爱吃糖的大狮子”课件。

2、教具:红、蓝、黄、绿颜色标记,大盘子三个,大糖果若干。

3、幼儿操作材料:有形状标记盘子的操作板、“糖果”若干。

一、故事导入森林里住着一只大狮子,它肚子饿了,想要吃小动物。

聪明的小狐狸想了个好主意,看一看,谁能看懂小狐狸的主意?二、集体活动1、第二天小猴子送来好多糖,大狮子说“我想要吃红色的糖!”,将红色糖果找出来。

2、大狮子又说“我还要吃蓝色的糖!”小猴子很害怕,谁来帮帮它?3、还剩下一些糖果,谁能把它们分到一样颜色的盘子里?三、小组操作1、这次换小乌龟来送糖果了,大狮子说“我要吃圆形的糖!”小乌龟太害怕了,谁来帮助它把糖果按照形状分一分呢?2、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份糖果,每人都有三个盘子,盘子上有标记,请你们帮助小乌龟把糖果放到一样形状标记的盘子里,好吗?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集体讲评:看看有没有都分对呢?逐一检查。

四、故事收尾大狮子吃了很多糖果,牙齿真的疼起来了,小狐狸的主意成功啦,我们一起去庆祝下吧!教学反思: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

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

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因地理位置和家庭环境的特殊性,我园孩子的普通话口语表述能力基本上都是比较差的,如何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想说、敢说是我园的教研重点,我们发现如果在组织幼儿进行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时若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内容生成课程效果会更好,所以我生成了水果方面的课程,并在园内开展了公开活动。

1、理解故事内容,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会认真倾听。

2、加深对水果特征的认识。

3、初步学玩猜谜游戏并体验其中的快乐。

(一)教具准备:1、绿色水果:西瓜、绿葡萄、杨桃、青枣、青柠檬、青苹果、布霖、其他水果若干(雪梨、橙子、苹果、草莓、香蕉、橘子、西红柿、)泡沫水果:香蕉20只;雪梨20只;其他水果若干(苹果、草莓、橙子、木瓜、菠萝、柠檬、橘子、桃子、西瓜、葡萄等)2、正常的、笑脸的狮子合一为二;三个西瓜3、小猴子手偶一个4、装香蕉的袋子一个,装雪梨的袋子一个。

5、用于装水果的红筐两个,一个大盘,两个小盘。

刀一把,抹布一块,布一块。

(二)场景布置:1、用布盖着一大盘水果放在黑板前面桌子上(西瓜、青苹果、绿葡萄、布霖、杨桃、青枣、雪梨、橙子、苹果、草莓、香蕉、橘子、西红柿)2、用于展示的桌子2张3、三个斜柜子上放泡沫水果:香蕉20只;雪梨20只;其他水果若干(苹果、草莓、橙子、木瓜、菠萝、柠檬、橘子、桃子、西瓜、葡萄等)4、狮子放在黑板后,三个西瓜放在黑板横栏上;装香蕉的袋子,装雪梨的袋子,小猴子手偶,两个小盘,刀一把,抹布一块都放在旁边的桌子上;两个红筐放在旁边的桌子下。

一、师幼谈话,引出故事。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变个新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今天会变出什么新东西啊?(幼说想)看好啦,把啦啦啦变――哇,变出什么来啦?幼:(幼儿自由说)××、××、××(师回应)师说:哦,××、××、××。

还有什么?师说:好,这些都是水果。

你们喜欢吃吗?(喜欢)那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幼儿自由讲述师回应)师小结:哦,你喜欢吃××,你喜欢吃××,你喜欢吃××……水果有营养,我们都爱吃,我的一个动物朋友也很喜欢吃水果,看看它、是、谁?——哇呜!(出示狮子)幼:狮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