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性格之我见

合集下载

中国人的国民性——有感

中国人的国民性——有感

中国⼈的国民性——有感 今天有幸,读到了林语堂的《中国的国民性》,感触颇深。

愿与⼤家分享⼀下。

原⽂附录如下: ⼀ 中国向来称为⽼⼤帝国。

这⽼⼤⼆字有深意存焉,就是即⽼⼜⼤。

⽼字易知,⼤字就费解⽽难明了。

所谓⽼者第⼀义就是年⽼之⽼。

今⽇⼩学⽣⽆不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实在是我们可以⾃负的。

⽆论这五千年中是怎样混法,但是五千年的的确确被我们混过去了。

⼀个国家能混过上下五千年,⽆论如何是值得敬仰的。

国家和⼈⼀样,总是贪⽣想活,与其聪明⽽早死,不如糊涂⽽长寿。

中国向来提倡敬⽼之道,⽼⼈有什么可敬呢?是敬他⽣理上⼀种成功,抵抗⼒之坚强;别⼈都死了,⽽他偏还活着。

这百年中,他的同辈早已逝世,或死于⽔,或死于⽕,或死于病,或死于匪,灾旱寒暑攻其外,喜怒忧乐侵其中,⽽他能保⾝养⽣,终是胜利者。

这是敬⽼之真义。

敬⽼的真谛,不在他德⾼望重,福⽓⼤,⼦孙多,倘使你遇到道旁⼀个⽼丐,看见他寒穷,⽆⼦孙,德不⾼望不重,遂不敬他,这不能算为真正敬⽼的精神。

所以敬⽼是敬他的寿考⽽已。

对于⼀个国家也是这样。

中国有五千年连绵的历史,这五千年中多少国度相继兴亡,⽽他仍存在;这五千年中,他经过多少的旱灾⽔患,外敌的侵凌,兵匪的**,还有更可怕的⽂明的病毒,假使在于神经较敏锐的异族,或者早已灭亡,⽽中国今⽇仍存在,这不能不使我们赞叹的。

这种地⽅,只可意会,不可⾔传。

同时⽼字还有旁义。

就是“⽼⽓横秋”,“脸⽪⽼”之⽼。

⼈越⽼,脸⽪总是越厚。

中国这个国家,年龄总⽐⼈家⼤,脸⽪也⽐⼈家厚。

年纪⼀⼤,也就倚⽼卖⽼,荣辱祸福都已置之度外,不甚为意。

张⼭来说得好:“少年⼈须有⽼成⼈之识见,⽼成⼈须有少年⼈之襟怀;”就是少年识见不如⽼辈,⽽⽼辈襟怀不如少年。

少年⼈志⾼⽓扬,鹏程万⾥,不如⽼马之伏枥就羁。

所以孔⼦是⾮常反对⽼年⼈之状况的。

⼀则⽈“不知⽼之将⾄”,再则⽈“⽼⽽不死是为贼”,三则⽈“及其⽼也,戒之在得”。

戒之在得是骂⽼⼈之贪财,容易患了晚年失节之过。

国民素质之我见-高三作文

国民素质之我见-高三作文

国民素质之我见-高三作文现在,我们社会上部分国民的整体素质偏低,这是有目共睹的。

如名胜景区内标有禁烟标志,但仍有人肆无忌惮的吸烟;又如各大景区任何角落都能发现“XXX到此一游”的踪迹。

记得一篇报道中提到央视主持人到英国进行采访的时候,曾在一堵墙上发现“国安必胜,国安加油”的字样,这些行为都无疑是在给国人脸上抹黑。

再看看我们国民平时是怎么做的吧,随手乱扔垃圾、烟头等,哪怕离垃圾箱就一步之遥,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明目张胆地扔在地上扬长而去。

再看看我国的网络环境,也不亚于现实生活的“丰富”。

贴吧、论坛等网络场所中的网民动辄对骂等现象都可以证明社会上部分国民的素质的低下。

近观材料中那只变成“片皮鸭”的大黄鸭,因为“漏气”拖走做例行检查,就有了是大陆游客乱扔烟头所致的传言。

为什么第一个就被怀疑的是大陆游客呢,为什么我国国民躺着也中枪?究其深层原因,还是跟大陆部分人素质低下有很大干系,这个不好的名声,以至于竟会“享誉”全世界。

再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日韩欧美等发达国,放眼望去,文明的举止,礼貌的谈吐,严格的垃圾分类,干净的街道,人们参加活动现场的洁净度等等,都让人看后心情愉悦。

司机开车经过斑马线时要停在斑马线前等待片刻,不论有没有行人经过。

估计有人会说“为什么我们跟外国人差距那么大呢“?不是制度问题,也不是种族问题,而是我国在素质教育这方面下的力度不及日韩欧美等国罢了。

有一次我上网看到一个调侃的段子:一个中国人去外国,刚开始还是像在国内的时候一样我行我素,不讲文明。

但他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改掉了不文明的习惯,成了一个文明人。

而当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刚开始他文明的做事,但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变得和国人一样不讲文明起来了。

有的人会说老外入乡随俗。

非也!这跟社会的风气有关,我们现在社会的正能量还是太少。

正所谓社会风气正的国家国民的素质就高,社会风气不正的国家的国民素质就低。

因为大黄鸭漏气事件,让国人又一次的重视起国民素质的问题,让国人反省自己。

《鲁迅文集》中的国民性格与社会批判

《鲁迅文集》中的国民性格与社会批判

鲁迅文集中的国民性格与社会批判1. 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被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并通过对国民性格和社会问题的批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思。

2. 国民性格的探讨2.1. 鲁迅眼中的国民性格在鲁迅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中国人民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认为,中国人普遍存在懒散、好面子、崇拜权威等国民性格特征。

借助细腻入微的描写,他深入探索了这些性格背后所隐藏着的根源和影响。

2.2. 对国民性格形成原因的思考鲁迅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人形成这种性格特征的原因。

历史、文化环境以及社会制度等因素都对个体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塑造出了共同的国民性格。

通过对这些原因进行剖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行为特征。

3. 社会批判与鲁迅文集3.1. 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在鲁迅的眼中,封建社会是造成国民性格畸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他通过对旧制度下种种弊端和不公进行揭示和批判,引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以直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劣秀人物与底层人民受苦受难的悲惨情景,呼吁改革。

3.2. 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深度挖掘除了对封建社会进行批判外,鲁迅还广泛关注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他从城市化、教育体制、腐败与贪污等方面入手,揭示出中国近代社会严重缺陷。

这些思考和批判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并推动社会进步。

4. 影响与意义4.1. 对后来作家和知识分子的影响鲁迅以其清晰而犀利的观察力、批判力和文笔,深刻影响了大量的后来作家和知识分子。

他的思想和文学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激励着后续的社会批判与变革。

4.2. 对中国社会进步与文化建设的意义鲁迅对国民性格和社会问题的批判,引起了人们对自身存在问题及社会发展面临困境的思考。

他倡导正直、道德与公正,对中国社会进步与民主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同时,他也为孜孜不倦地倡导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国民性格之我见

国民性格之我见

11法学12班余弘扬学号:20113301141228“国民性格”之我见“对一个人来说,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又反过来影响性格。

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决定性格,性格又反过来影响历史。

”独特的历史,更确切地说是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社会制度,造就了我们的国民性格。

中国有种说法,“千古中国,万种民性”。

拥有多种类型的国民性格既有共性,又有地狱差异,也有因为开放程度所影响的区域性格等等,这些性格形成了多样的中国国民性格。

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先人在封建社会中深受儒学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国民性格,总结起来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主要的特点:第一是“家族主义”:“以孝为制行之本”,我国国民讲究〝亲亲、尊尊、长长、任人唯亲〞。

但家族主义的弊端是重家族而轻国家与他人,历史上最著名的莫过于封建专制统治,家族主义的观念让每一个王朝都没落的如此之快;在当今社会,家族主义的弊端最直接的体现是-富不过三代。

第二为“中庸主义”:其实说白了就是叫我们隐忍不做出头鸟,处事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性格。

这种性格虽然让我们避免了得罪他人,但是却让我们丧失了人格。

这种习惯于消极妥协,不能积极进取的生活方式使整个社会缺乏生气和活力,不利于社会健康的发展。

我个人觉得这点在我的家乡河南体现的最明显。

河南人民经历过1942,经历过1959,经历过1998-1999以及经历过2010-2011等大灾大难,可是河南人的隐忍即使是换来了几百万人的饿死也没有爆发过多大的动荡或者动乱。

第三为“世界主义”: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为最多影响最大。

但是纵观历史长河,汉族人民以及除蒙古、西藏等几个少数民族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很少有主动入侵他国,喜好征伐的。

最著名的莫过于明朝时期郑和7下西洋。

但是,这种观念缺乏国家观念,当外患来临时,常常少一些“敌忾同仇之心”。

因为这些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经常在更替少则不足百年,多则不过400年。

第四为“和平主义”:和欧洲、非洲等地方的国家人民相比,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人是算不上嗜杀。

谈国民性作文400字左右

谈国民性作文400字左右

谈国民性作文400字左右
咱们中国人,性格就是热情,这点你得承认。

你走在大街上,
哪怕不认识的人,都能冲你笑一笑,点个头,就像见到了自家兄弟
一样。

这种热情,你说是不是天生的?
不过,热情归热情,咱们中国人也有坚韧的一面。

你看那些历
史故事,哪次国家遇到大难了,不是咱们老百姓咬紧牙关,硬是挺
过来的?这种坚韧,就像是咱们国家的大山,永远都压不垮。

还有啊,咱中国人脑袋瓜子灵光着呢!从古到今,咱们的文化、科技、艺术哪一样不是领先全球的?这都是咱们智慧的体现啊。


像那句话说的,勤能补拙,咱们不仅勤奋,还聪明,这能不厉害吗?
总的来说,咱们中国人,就是热情如火,坚韧如钢,聪明绝顶。

这种性格,让咱们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能挺直腰板,迎难而上。

你说,咱这国民性,能不让人佩服吗?。

第十章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第十章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节俭
勤劳
❖ 讲究礼节
缺乏时间观念 忽视精确
❖ 天性误解
拐弯抹角
柔顺固执
❖ 心智混乱
麻木不仁
缺乏公共精神
❖ 守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忍耐
知足常乐
❖ 孝心
仁慈行善
缺乏同情心
Company Logo
三、我国国民性格的分析
❖梁启超
❖ 崇实际 ❖ 贵人事 ❖ 重阶级 ❖ 喜保守 ❖ 畏天命 ❖ 贵自强
主力行 明政法 重经验 主勉强 言排外
因循守旧
Company Logo
三、我国国民性格的分析
❖柏杨 《丑陋的中国人》 ❖ 脏乱吵 ❖ 窝里斗 ❖ 心胸狭窄 ❖ 见识少
Company Logo
三、我国国民性格的分析
❖ 本土化研究(杨国枢、杨中芳等) ❖ 他们对面子、孝道、报、缘、忍、差序格局、家
族主义等中国或东方社会特有的心理与行为现象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如杨国枢提出中国人的社会 取向(与西方人的个人取向相对)的人格特征,表 现为顺从他人、不得罪他人、符合社会期望并受 他人意见的左右。
内容
1. 国民性格概念 2. 国民性格的形成 3. 我国国民性格的分析 4. 从价值取向分析我国国民性格形成
原因
Company Logo
一、国民性格概念
❖国民性格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绝大多 数人在思想、情操及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 某种固定形态。
Company Logo
一、国民性格概念
❖国民性格具备的条件: ❖一致性:全体国民或绝大多数国民均对事
Company Logo
(二)重视功名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士为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国民性格之我见解

国民性格之我见解

国民性格之我见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一个人的性格不管受过什么影响,其本质变化不会太大。

一个民族亦是如此,中华上下五千年,已经凝聚形成了谦逊奋学、自强不息、忠贞爱国的精神主线。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稳定中也存在着起伏和细微的变化。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至今还在蓬勃发展的国度,离不开古人的聪明智慧和后代人生生不息地传承。

在原始社会,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实践发现了许多自然规律,并巧妙地通过微小地利用或改变这些规律方便生活。

就是这些许许多多的先代经验,多多少少地影响着后代人的生活,使后代人获得一批批宝贵的财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他借鉴原始社会“家天下”的模式,发展成国家,并使自己成为“酋长”的升级版领袖,这一升级,便使得这种模式得到了不可取代的传承,其实到了现代,我们依然是一个最高领导人领导国家的形式,国家主席集军、政、财权于一身,只是冠以民主之名罢了。

还有一个重要性格是委曲求全,这个在水浒里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反抗。

上面说了,我们民族性格继承了传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继承都是合理的、正确的,如果一味延续一些性格,没有顺应时代发展,不结合实际,那也是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比如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兴起西学大潮,他们虚心学习先进技术,使得中国很快地发展,也逐渐强大起来了。

但是到现在,我们的学习似乎变味了,我们叫这种学习为崇洋媚外,我们学得太多了,快把我们民族之根给抛弃了,我想这也算是悲哀吧。

另外,国民性格也有变化,零零星星地算起来也有太多了,有好有坏的,好的不说,下面谈谈我对部分不好的现状的见解。

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以“五千年文明古国”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

然而,中国人往往不大深究自身是什么样子,不大想自己究竟是什么。

在中国,很少有人像日本人那样去研究和理解自身的民族性,但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掀起了三场反省和改造自身民族性的热潮。

国民素质之我见作文800字

国民素质之我见作文800字

国民素质之我见作文800字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道德、法律、文化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素养。

这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和保障。

我认为国民素质的提高需要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个人的道德品质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行为和态度,也影响着周围人的行为。

每个人都应该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对他人要心存善意和关怀,尊重他人的权益和自由。

同时,个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也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人,会更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关心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

只有个人具备这些品质,国民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父母要树立榜样,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的品德和行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只有家庭教育良好,孩子们才能成为有良好素质的国民。

最后,社会环境也对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道德教育的投入和力度,推动道德伦理建设。

同时,社会应该倡导公平正义,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尊重法律的行为习惯。

此外,也要推广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

社会环境的改善和丰富,对国民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提高国民素质需要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

个人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家庭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社会要改善环境和加强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国民素质的崛起和国家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法学12班余弘扬学号:20113301141228“国民性格”之我见“对一个人来说,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又反过来影响性格。

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决定性格,性格又反过来影响历史。

”独特的历史,更确切地说是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社会制度,造就了我们的国民性格。

中国有种说法,“千古中国,万种民性”。

拥有多种类型的国民性格既有共性,又有地狱差异,也有因为开放程度所影响的区域性格等等,这些性格形成了多样的中国国民性格。

漫长的历史中,我们的先人在封建社会中深受儒学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国民性格,总结起来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主要的特点:第一是“家族主义”:“以孝为制行之本”,我国国民讲究〝亲亲、尊尊、长长、任人唯亲〞。

但家族主义的弊端是重家族而轻国家与他人,历史上最著名的莫过于封建专制统治,家族主义的观念让每一个王朝都没落的如此之快;在当今社会,家族主义的弊端最直接的体现是-富不过三代。

第二为“中庸主义”:其实说白了就是叫我们隐忍不做出头鸟,处事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性格。

这种性格虽然让我们避免了得罪他人,但是却让我们丧失了人格。

这种习惯于消极妥协,不能积极进取的生活方式使整个社会缺乏生气和活力,不利于社会健康的发展。

我个人觉得这点在我的家乡河南体现的最明显。

河南人民经历过1942,经历过1959,经历过1998-1999以及经历过2010-2011等大灾大难,可是河南人的隐忍即使是换来了几百万人的饿死也没有爆发过多大的动荡或者动乱。

第三为“世界主义”: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为最多影响最大。

但是纵观历史长河,汉族人民以及除蒙古、西藏等几个少数民族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很少有主动入侵他国,喜好征伐的。

最著名的莫过于明朝时期郑和7下西洋。

但是,这种观念缺乏国家观念,当外患来临时,常常少一些“敌忾同仇之心”。

因为这些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经常在更替少则不足百年,多则不过400年。

第四为“和平主义”:和欧洲、非洲等地方的国家人民相比,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人是算不上嗜杀。

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讲究〝非攻,兼爱〞。

这是中国长期所形成的传统。

与邻近的日本相比,我国国民算是相当文明的“和平主义者”。

“以德服人”是我国历代道德教育所推崇的主流文化。

第五为“政治上之不干涉主义”:我国人民受“封建君主专制”以及“天命学说”的影响,对待君主以及官员一般都是予以崇拜、畏惧、敬仰的心态面对的。

这样的心态根本谈不上还讨论干涉政治。

当然,当名不聊生,无法生存之时,也会出现人民起义改朝换代的现象,但是生存是人民的根本。

所以当危急他们生存时,出现起义反抗也是正常的。

普通民众的愚昧狭隘的观念,使得我国政治便很少有“改进之望”,这也是外国的坚船利炮轰开我国大门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六为“封建迷信主义”: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在逐渐改变,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国民还是属于封建迷信的那种,当然其中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

国人遇事喜欢求神拜佛,求上帝保佑…第七为“没主见,人云亦云”。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级大地震不但引发海啸,而且也引发严重的核泄漏和核辐射。

众多乱象之中,有一个乱象值得华人社会反思,那就是当核辐射扩大之际,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出现抢购食盐的风潮。

但实际上按照专家的说法,食用食盐无助于防范核辐射,食用五公斤食盐才抵得上一粒碘片的功效。

问题是:香港和内地居民何以做出如此疯狂、无知的举动?第八位“崇洋媚外”。

当今社会,国民最求洋车﹑洋房、洋包、洋鞋….殊不知即使你在外国买回来或者在外国品牌店里购买的外国货大多数写的也是“Made in china.”虽然中国品牌起步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产品已经不必洋货差了。

当然有人也会说我们中国人极端主义,夜郎自大,缺乏独立、自由思想,奴性,为我,缺乏公共道德观念,愚昧,胆怯,欺骗,虚伪,不行动(不作为)。

当然极端主义并不是绝大部分国民所展现的,也不是世界只是中国人最严重,从文明的欧洲﹑美国,到动荡的中亚北非等地区,比比皆是;夜郎自大,我认为在1864年以前的1000多年里,我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这种夜郎自大精神的产生也是可以理解的;缺乏独立自由思想、奴性,这个是国民受千年封建儒家思想教诲出来的结果;缺乏公共道德观念等,我认为这个是国家的责任,国家没有做好对人民的基本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

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格都有其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其消极部分,当然我们中国也不例外。

我国的国民性格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也最深远,我觉得流传千年博大精深的儒学文化对我们国门性格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当今世界兴建孔子学院也是对儒家文化最好的肯定。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国民性格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求实乐观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孔子提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他的人本主义思想与天人观中看出,虽然孔子一生坎坷不断,但他自始至终都不曾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从孔子的生平事迹也可以反映出这一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自然灾害与人祸,让中国人一次又一次陷入苦难之中。

尤其是在1840年后,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然而中国人民何曾放弃过?中国人民始终相信会有否极泰来之时。

这也是无论何时更换朝代,中国始终不会产生长期的大分裂的原因之一。

第二,宽容和谐的处事原则。

孔子以一种博大的胸怀来面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对世界的爱,在他的心中礼治是唯一有效的治国治天下之道,因此他赞成王道,教化万民,反对以暴力手段取得天下。

这一点与基督教的济世哲学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是均认为自己有拯救世人的责任。

但中国哲学是平易的,非暴力的;而基督哲学则可以通过一些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尽管孔子的思想有些理想化,并不是很符合实际或者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中国人是认同这一思想的,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中国人在骨子里就是热爱和平的,中国人不可能会在强大的时候欺凌他国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汉王朝,唐王朝,明王朝,清王朝何曾欺凌过他国(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未受汉化,不算入此列)。

当然这种处世原则也有它的弊端,过度的迁就忍让只会带来被殖民的厄运。

第三,崇文尚贤的精神。

中国人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也是一个重视人才的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中国能人辈出,中国的艺术、文学等曾几千年里领先世界,创造出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文明。

中国人又是具有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的。

郑和下西洋,中国人对南洋的开发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当然这种崇文尚贤的精神,是一种缺失的优点,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始终是落后于世界的,特别是数学、自然科学、天文、社会学等方面。

以上也有所提及孔子思想的消极意义主要有压抑个性,一定程度上的保守性,轻商意识,缺少革新,迂腐等,虽然这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并不占主导地位,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品味研究,也很容易发现为什么我国的国门会被外国的坚船利炮轰开。

儒家的愚忠思想以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原则是不利于社会的前进与发展的。

当然孔子对中国人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当代社会中,中国民众依旧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在不自觉中,儒家文化已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了他们的衣食住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中的每一部分。

虽然我们的国民性格有许许多多的有益成分需要我们去继承,需要我们去发扬,但我们的国门性格并非无懈可击,特别是崛起的中国必须要摒弃那些落后的国民性格。

改革开放后现代化路途上我们遇到的核心问题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民族性。

我们要从世界和历史两个维度对中国国民性作出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探求决定中国历史大势的国民性格,以及国民性格的演变轨迹,并从中寻求改造国民性格的契机。

努力寻求中国人的生存坐标,寻求中国崛起的根本力量。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一书,在大国与小国的对比中,作者重点把中国与日本、韩国两个国家进行了对比。

历史上,这两个国家都曾是强大的中华帝国的附庸,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

从外表、文化到精神气质,都遗传了中国。

但是,随着清王朝的腐朽和堕落,国家命运在这里出现分野。

特别是二战后的日本和朝鲜战争后的韩国,经济基础甚至比中国更糟糕,但是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日本和韩国都迅速崛起,进入发达国家之列。

而中国依然在发展中国家行列步履蹒跚地前进。

如此相近的民族,站在统一起跑线上的国家,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造成这种反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决定这种历史的国民性格又有怎样的不同?在分析比较中国和日本两个民族性格优点、缺陷后,作者指出:“日本人学什么都非常认真,他们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总是试图用外来的先进的东西彻底取代自己体内落后的部分。

他们学什么总要彻底学透才算罢休,所以他们学什么像什么。

而中国人在吸收外来文化时总是喜欢挑毛病,总是不愿承认自己的落后,想对外来的东西修修补补,所以什么东西一旦进入中国,总是变得面目全非。

”面对自己的弱势,日本人有着强烈的修正意识超越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

而韩国人的国民性格也让我们认识到韩国崛起的必然。

“韩国人的急性子和勤奋是经济发展的内燃机。

”“韩国人的认真专注,一丝不苟,使他们在学习西方过程中从不应付苟且,而且做就要做到最好。

”“视荣誉重于生命,所以才有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拼劲”。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韩国在短短时间内成长为经济巨人,由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变成第11个经济大国。

韩国足球、现代汽车、三星手机在国际上声名显赫。

与韩国祥对应的朝鲜,搞什么世袭制、封建专制统治以及个人主义、个人崇拜主义,大力实行先军事后经济的政策,搞的自己国家不伦不类,人民生活贫苦。

靠着世界救济过日子。

对比日本和韩国的锐气与霸气,中国更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5000年多灾多难的历史,把中国人的性格打磨得富于忍耐力与麻木,形成了反抗无用的条件反射,形成了强大的惰性。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变得越来越从容、优雅、世故、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安于现状、与世无争,面对外部的刺激反应迟钝、应对乏力。

这种国民性格决定的国家命运也就可想而知。

蒙古族曾叱咤风云,铁骑横扫六合,并吞八荒。

但在入住中原后,野蛮、落后的蒙古人很快被汉族文明吸引,尚武精神在汉族物质文明的熏染下逐渐丧失了它进取的精神,活力消失殆尽,最终走向覆亡。

女真、鲜卑也主动融进中原先进文明,但就像滴水融进大海,消失得无影无踪。

满族人为避免重蹈女真、鲜卑、蒙古民族的覆辙,一开始就对汉族文明这个温柔的陷阱保持着警惕,在吸收汉文化优点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拒绝。

在创造康乾盛世的辉煌之后,还是没能摆脱从武勇到优雅的蜕变,并在汉化过程中失去“狼性”,一步步走向败落。

所以我们要像日本、韩国那样,以决绝的态度去改变影响我们国民性格的社会机制中的种种不合理,才能更好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国民性改造。

当然,现在我们应当关心的是:崛起的中国应如何改变自己的国民性格呢?一、关于改造国民性思潮星期的历史机制从较为宽泛的意义上讲,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对国民性进行检讨与改造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