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民族性

合集下载

中国民族性,沙莲香

中国民族性,沙莲香

中国民族性,沙莲香前言此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乃‘中国人民族性格与中国社会改革”课题组集体之作。

“中国人民族性格与中国社会改革,课题,系“七·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1986年12月至今,用去两年时间,十来位课题人员之智慧和颇多努力,终以《中国民族性》的间世而告结束。

\作为课题成果的《中国民族性》有两本:尸其一为a历史里表”或称资料集,把历史上有关研究中国人的主要著作及其主要观点制成表,同时收进了王容芬同志为课题提供的M。

韦伯谈中国人的论文,其二为“论著”,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基本观点。

这本“历史量表”意在给人们勾勒一个历史上有关研究中国人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论据的详细图表。

表中共有71个人物,500多个观点。

本量表是以人物为线索,选其主要观点及其主要论据构成。

其编排方式是以年代为序,首篇著作发表年代在最先者,名列首位,发表年代在其次者,名列第二,依此类推。

收进历史最表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论据,是从有关作者著作中选取的原文,作为小标题的观点,基本上是作者原文中出现的用语,以此保持量表的真实性和可用性。

-------------------------------------------------------1-------------------------------------------------------2一量表是遵循作者原文原意制作而成,因此,量表中的观点有不少是相互对立的,对中国人身上类似的现象,有人颂为美德,又有人贬为不德或恶德,等等。

但所有对立的观点,都编进了量表,以如实反映对中国人研究的历史面貌。

在研究者观点有明显重复的时候,压缩了部分研究者的论述而只摘其观点,因此,量表中出现了观点论述不均的情况。

-还有,对那些令人不快却有助于我们研究中国人的观点,也统统编进了量表。

在已有.的历史资料中,尚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和文化人对中国人作了很多研究。

为了篇幅适当,未能编入最表。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多元性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多元性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多元性中华文化是一个悠久的历史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民族性和多元性。

这些独特的特点为中华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永恒的力量,也为我们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一、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华文明,这个文明的标志是独特的汉字和中国式的风俗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这意味着中华文化有强烈的民族性。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人的语言是汉语,中华文化以汉字为代表,这背后蕴含着独特的意识形态、美学观念、哲学思想和道德标准。

其次,中国人有追溯自己历史和文化的强烈意愿,不仅是为了了解自己民族的根源,也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地位。

最后,中国的节日和传统文化习俗也充满了民族特色,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其实,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还体现在中华饮食中。

中国菜系丰富多样,各地菜系各具特色,如四川的麻辣火锅、北京的烤鸭、广东的早茶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代表。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是中华文化能够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支撑和源泉。

二、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一方面,在中国的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文化承载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民间文化和官方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多元性。

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

在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吸收了不少外来文化,如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

这些外来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

例如,佛教在中国流传了千年,与中国文化融合后,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

此外,中华文化中诸如文学、艺术等方面也呈现出了多元性。

中国文学的流派虽然古老,包括诗、歌、曲、小说等,但也表现出了多样化、变化和开放性的特征。

如唐代诗歌汇集了多种语言、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这使得唐诗成为一种多声部音乐,表现了当时的各种文化风格和优雅的艺术感。

艺术方面也表现出多元性。

中国的昆曲和京剧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形式, 它们各具特色, 形式和表现都是相互独立的。

民族性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及思考

民族性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及思考

民族性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及思考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的文化和民族性在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着。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设计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如何将传统的民族性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成为了当代设计者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1. 继承传统元素在中国现代设计中,设计师们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如汉服、唐卡、传统雕刻技艺等。

这些传统元素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更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将汉服的剪裁和图案融入到现代时尚中,设计出既能展现中国传统美感又符合当代审美的新款汉服。

而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也会在建筑的装饰上融入传统的木雕、砖雕等元素,使建筑更具中国味。

2. 借鉴世界元素设计师们也在创新的同时进行了更多的跨文化交流,借鉴了世界各地的元素来丰富自己的设计语言。

传统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地的元素相融合,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现代生活的设计风格。

在家居设计中,中国传统元素与北欧简约风相结合,形成了既典雅又实用的装饰风格。

在服装设计中,中国元素与日韩流行元素相融合,设计出了既具有中国传统风韵又符合年轻人时尚需求的服装作品。

3. 引领潮流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元素在当代设计中也不断被重新诠释和发展。

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元素,结合当代审美和时尚潮流,创造出独具中国风格的设计作品,引领着潮流的发展。

设计师们通过运用中国传统的纹样、色彩、图案等元素,设计出了符合当代审美的家居产品、服装、商业空间等作品,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1.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在将传统的民族性融入到现代设计中,需要设计者们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传统的文化元素需要得到继承和发展,但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和模仿,需要在创新中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诠释和发展。

设计者需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其精髓与当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又能符合当代生活需求的设计作品。

中国人的民族文化与心理特征

中国人的民族文化与心理特征

作者:杨德森来源:昆明国际心理治疗大会文献资料一个历史长存的民族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必须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每个民族都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历代传承的民族性,它是长期共同社会生活所形成的共同需要与利益、共同命运和理想所形成的。

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什么是大多数中国人在这个共同的文化传统中所形成的心理特征或民族性格呢?当国家初步走上繁荣富强之路,面向廿一世纪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文化交融化的新时代,中国人的民族文化与心理特征又将如何发展变化呢?一.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特征中华传统文化中两千五百年来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封建宗法社会制度下的产物,强调伦理道德、社会责任、人际关系与群体意识。

它对维持家庭与社会的稳定,规范行为与人才培养,起过有益的作用。

但是它压抑个性自由,缺乏平等意识,没有科学、民主的人文精神与尚武、创新意识。

儒家文化强调伦理道德,所立项目与释义众说纷纭,以仁为例,至少有几十种解释,即在论语中,也见于多处而含义不到共和国成立之前,儒家学者仍有仁、义、礼、智、信”五常;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和礼、义、廉、耻”的四维等提法。

儒家文化通过教育对民族性格与价值取向有广泛的影响。

儒者立身处世,接受与奉行入世与济世的、积极有为的、讲究伦理道德的下列原则:修齐治平,仁义忠孝;少立大志,耀祖光宗。

内圣外王,立德立功;刚健有为,人定胜天。

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朵奇花是道家文化,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与孔子、孟子的儒家文化并存两千余年。

虽然历代统治者多数支持与利用儒家文化,达到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与王侯统治地位的目的,甚至是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道家以其辩证思维、尊重个性、超脱风度(否定权威崇拜与等级依附)与道法自然的哲学,在百家争鸣之中独树一帜,如鹤立鸡群,与儒学正统既分庭抗礼,又相辅相成。

孔子曾向老子求教,他们是如何讨论的?历史文献没有记载。

中国人民族性格

中国人民族性格

中国人民族性格在“中国文化概论”这堂课上,听了翟教授、易中天教授等的讲座视频,我学到了、也了解到了许多中国的文化知识与中国人的民族特点,让我更加了解到了我的祖国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与深邃的民族底蕴,这让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虽然在学习中我也看到了民族性格特点的缺点,但是时代不同,人们对事情的看法也大相径庭,我们不能只一味的吸收,也应动脑思考,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适合古人的古训,中国人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族性格是否也有糟粕需要剔除,我们不能厚古薄今,墨守成规,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讲究“和”与“道德”,中国的民族文化能流传至今也正是因为中国的包容性、中国的以和为贵,并加以道德准绳的约束。

所以说,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爱好和平,以和为贵并不乏圆滑,时时都被道德所影响。

这就说明了中国人性格中的另一个特点“中”,中国人处事圆滑,又有道德的约束,自然做事喜欢采取折中的方法,这样既不得罪人也会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便符合了中医讲究的阴阳调和,严防阴阳任何一方的极盛极衰。

所以说,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特点很多都受儒家学说的影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是概括中国民族性格的一句话,所谓“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厚德载物”表现了中华民族宽厚包容,兼收并蓄的胸怀和气势,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发有为、不断进步。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强调个人修养、崇尚民族气节的优秀品质。

中国人民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奋发图强,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些都是中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源。

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自她的成员对国富民强的不懈努力,来自对民族自立、自尊、自强的强烈渴望,来自对至善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

民族性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及思考

民族性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及思考

民族性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及思考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在中国现代设计中,民族性被广泛应用,并且在不同的设计领域中产生了丰富多样的作品。

本文将探讨民族性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各民族的影响,这种多民族特性也反映在了中国的现代设计中。

在建筑设计方面,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民族元素被广泛运用。

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和传统庭院的布局和构造方式,不仅在古建筑中得到了延续和发扬,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

许多现代建筑在建筑外观和细节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这使得建筑更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性。

在服装设计方面,中国的民族服饰如旗袍、蓝色布料等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

这些传统服装的元素被现代设计师利用和发展,创造出一系列融合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的服装作品。

设计师可以在传统服装的样式中添加现代的面料和图案,或者利用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和现代的工艺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具有现代感的服装设计作品。

在产品设计方面,中国的传统工艺技术和材料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陶瓷、漆器、绣品等,被现代设计师运用到产品设计中。

设计师融入了传统工艺的独特形式和技术,使得产品更加精美和具有文化内涵。

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风格,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华,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对于产品美观和实用性的需求。

除了在具体的设计领域中,民族性也在设计理念和创意中得到了应用。

中国的民族性强调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设计中体现出民族性也是体现这些价值观的一种方式。

设计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来强调家庭的温暖和团结,通过公共空间的设计来体现社区的互动和共享,通过环境设计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民族性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思考。

如何创新并保持民族性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追求现代性和国际化的过程中,不应该忽视本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人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的思考和诠释

中国人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的思考和诠释

中国人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的思考和诠释中国人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中国是一个千年古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元的民族特征。

中国人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变中形成的精神信仰、行为准则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思考和诠释中国人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

一、中国人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包括思想、艺术、制度、习惯、风俗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文化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多维思维方式、好学的品质、尊重传统的态度和崇尚和谐的价值观。

多维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多元化,善于综合分析问题。

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中庸之道”思想的体现,即在各种看似矛盾的事物中寻找一种平衡。

这种思维方式促进了中国人对复杂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对多元文化的接受。

好学的品质:中国人天生好学,这也是中国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源动力。

中国有句古话“天道酬勤”,即只有勤奋自学才能获得更高的成就和更多的机会。

这种好学的品质,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更显得重要。

尊重传统的态度:中国文化注重传承和发扬光大,这也是中国人尊重传统的态度的来源。

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遗产,更是对现代文明的重要补充。

中国人通过传统文化,更能够理解和认同自己的价值和文化特点。

崇尚和谐的价值观: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核心价值观。

和谐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共生。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和谐的意识得到了广泛的强调和传承。

这也反映了中国人崇尚和平、稳定、幸福的深刻内涵。

二、民族特征的内涵民族特征是各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品质,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基因。

中国人民族特征是一个多向度的概念,包括社会文化方面、价值观念方面、行为方式方面和生活习惯方面。

社会文化方面:中国人有着丰富而多样的文化资源,这也是中国人民手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不断演变和延续,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的精神家园。

民族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是如何定义和理解的?

民族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是如何定义和理解的?

民族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是如何定义和理解的?
一、民族性的定义和概述
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的特殊性格、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人们
对民族的集体心理特征的总称。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民族性的定义和理
解存在差异。

二、西方国家的民族性观念
1. 法国:法国人注重形式与美感,追求个人自由与个性表达。

2. 英国:英国人注重礼仪和传统,保持冷静和自制力。

3. 德国:德国人重视纪律和效率,追求精确和秩序。

三、亚洲国家的民族性观念
1. 中国:中国人倡导集体主义和孝顺的传统,强调和谐和亲情。

2. 日本:日本人注重纪律和自律,重视团队合作和尊重他人。

3. 韩国:韩国人重视家族和社会地位,追求成功和社会认可。

四、非洲国家的民族性观念
1. 尼日利亚:尼日利亚人强调社群和家族的连结,重视亲密关系和礼仪。

2. 肯尼亚:肯尼亚人注重和平与温暖,传统尊重长辈和强调共享资源。

3. 埃及:埃及人崇尚谦逊和礼貌,重视信仰和家庭纽带。

五、民族性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替代性观点
1. 具体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具体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开始凸显,民族性的定义和理解越来越多元化。

2. 移民对民族性的影响:移民的涌入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传统的民族性定义和理解逐渐变得模糊。

总结: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民族性的定义和理解存在差异,受到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在西方国家、亚洲国家还是非洲国家,人们对民族性的认识都体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性的定义和理解趋向多样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挑战着传统的民族性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民族性
中国人是勤劳的,中国人从来不是善于享乐的民族,是个生于忧患,多灾多难的民族,中国人为什么勤劳,没有这个基因特性,中华民族早就饿死了,中国这个地方,说是地大物博,可历史史实是穷山恶水,天灾频发,三年旱、三年涝,再有三年乱,有一年的丰年,就谢天谢地了,所以中国人基因里的特点是生存恐惧,中国人能占便宜的时候尽量多占,能做到多大就做多大,慢慢来,就怕一个灾祸动乱就全没了。

中国人极端现实,自私自利,利益还必须马上兑现,不这样做的中国人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早淘汰了。

就是因为前述的特点,中国人从来不信天、不信神,敬鬼神而远之,谁也别想忽悠老百姓,信耶稣得永生的,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是主流,中国人不讲来世,就讲现实报。

中国人为啥爱比较,好面子,背后吃苦,人前显贵,拚命为后代积攒资源,不这样做的家族在资源紧张的竞争中就会完蛋。

中国的美食是什么,是极限利用资源的结果,臭豆腐、毛鸡蛋、兔头、火锅。

不是没有粮食吃,谁会发明这些东西?
中国的诗词歌赋、吟唱舞蹈,少有欢乐闲适的心情,多为骄傲宣示,那是紧张劳动后的显摆,是成功后的洋洋自得。

中国人的安逸享乐看起来就显得做作矫情,那是非主流,是穷则独善其身,是志不得伸。

中国人家族观念强,中国人的家族制度是由于符合了中国这片土地上生存法则的要求而流传下来,是中华民族存在下来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中国人好斗而强韧,华夏是如何奠定基本盘的?是炎黄大战,是黄帝战蚩尤,是逐三苗、流四凶,是大禹治水,灭其首,化其民。

是周封建,四荒殖民、赫赫武功,是君子报仇,十世未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