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第十课翻译和原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9课《三峡》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9课《三峡》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9课《三峡》背景、赏析、注释、译文三峡南北朝: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文言知识古今异义1、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通假字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1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2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上语文第9课笔记

八上语文第9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的笔记,供您参考:标题: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笔记一、课文概述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晋代王羲之在兰亭集会上书写《兰亭序》的故事。

文章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人物形象以及与友人的交流,展现了古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对生命短暂和人事如梦的感慨。

二、重点注释1.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在三月初三这一天,人们聚集在水边,举行仪式,祈求吉祥如意。

2.流觞:古代饮酒的一种习俗,将盛满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随水流漂动,人们沿水而坐,顺流取杯饮酒。

3.列坐:按照一定的次序坐下。

4.曲水:水流弯曲的地方。

5.俯仰:低头抬头。

6.以为:认为。

7.品类:万物的种类。

8.悟言:面对面的交谈。

9.一室之内:在一个房间里。

10.晤言:见面交谈。

11.快然自足:感到非常愉快和满足。

12.齐彭殇为妄作:把长寿和短命看得一样是妄造的。

齐,等同;彭,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短命夭折;妄作,胡说。

三、难点解析1.“修禊”和“流觞”这两种习俗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修禊”和“流觞”这两种习俗为文章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这些习俗的描绘为王羲之书写《兰亭序》提供了背景和情境。

2.王羲之在文中表达了对生命和人事怎样的看法?这些看法与他的书法有何关联?答:王羲之在文中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人事如梦的感慨。

他认为人的寿命有限,应该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这种珍惜当下的态度也反映在他的书法中,他的书法作品注重表达当下的情感和心境,而非过分追求名利。

因此,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答:“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不认同把长寿和短命看得一样是妄造的看法。

他认为生与死是有区别的,不能将它们等同起来。

这种看法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敬畏。

部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9课《三峡》

部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9课《三峡》

绝 巘 多 生 柏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 在 ) 自非亭午夜分 ( 如果 ) 并自为其名 ( 自己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从 )
一词多义:
沿溯阻绝( 断 ) 绝山献多生怪柏 ( 极 ) 哀转久绝 ( 消失 ) 佛印绝类弥勒( 极 )
晴初霜旦
林、涧、猿啸、回声
悲寂、凄凉
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
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引用渔者的歌谣来说明三峡 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 心情。
常有高猿 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
渲染了寒秋三 峡的凄凉、肃杀 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到了夏天,水漫上山陵,上 行和下行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翻译: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坐船 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 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 也没有这么快。
第三段: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 回旋的清波
翻译: 春冬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 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 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提示:有三种求助方式。一是课下 注解;二是组内成员;三是老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 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 方。
翻译: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 蔽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 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第二段: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极高的山峰
冲荡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整理《三峡》重点知识点一、原文注释和翻译原文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注释;①自:在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③阙:同”缺”,中断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原文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②隐,蔽:遮盖③自:如果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翻译: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原文: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②襄陵:上,漫上;丘陵③沿:顺流而下;④溯:逆流而上⑤绝:断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原文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③虽:即使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

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⑥疾:快翻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原文 5: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②素湍:白色的急流③回清:回旋着清波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1 / 5原文 6: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巘,山峰②飞。

飞泻③漱(shù)冲荡④其,它们,指怪柏⑤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⑥良:实在,的确翻译: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九课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九课

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 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现在那些 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 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 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 解人、关心人?
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 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所谓幸与不幸, 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 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 由。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现在,社会要求我们 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个人、同情个 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 作者一家都是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是 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老王 蹬三轮车 姓名: 职业: 家庭成员:有个哥哥,死了,两个侄儿,“没出息”,便就没了 外貌特征: 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家庭住址: 荒僻小胡同里的破落大院里的塌败小屋
地位卑微 谋生手段的艰苦 老光棍、孤独终老 生理缺陷 居住条件恶劣

快速阅读5--22段, 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 中哪几个生活片段?体现老王什么样的 性格?这些片段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平 等
极富爱心
互 爱
(人道主义精神)

哪句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 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 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幸运 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 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者回想对老王的相依
[有书读的妹妹
却哭了…… ]
我 的 一 家 ……
自 食 其 力 ……
我 要 读 书 ……
放学……
真情感悟
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 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 者的理由。

第9课桃花源记(译文)

第9课桃花源记(译文)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再向前走,想要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紧接着)就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就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作劳动,男女的穿戴全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

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这里的人嘱咐他道:“(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划回去,处处做了记号。

到了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去桃花源的)路。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

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第十课翻译和原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第十课翻译和原文

9.三峡【北魏】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10.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三峡
【北魏】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
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
10.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