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合集下载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
生物覆盖
在填埋表面设置生物覆盖层,有利于减少臭气、甲烷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1
资源化利用
将污泥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
2
农业利用
将污泥作为肥料应用于农田
3
能源利用
通过焚烧或沼气发电获得能源
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将污泥转化为肥料、建材原料、沼气生产等,充分发挥污泥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同时,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填埋量,降低环境影响。相关技术关键在于提高污泥中有机物和养分的利用率,优化技术工艺以提高转化效率。
污泥处理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1
水体污染
未经处理的污泥排放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2
土壤污染
无害化处理不到位的污泥填埋可能引发土壤重金属、有机物污染。
3
大气污染
污泥干化、焚烧等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恶臭等空气污染物。
污泥处理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影响包括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针对这些潜在问题,需要在污泥处理设施的选址、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环境风险。
污泥好氧稳定化技术
1
曝气供氧
通过机械曝气或鼓风曝气向污泥提供充足的氧气
2
微生物作用
好氧细菌分解利用有机物质,实现污泥稳定化
3
温度控制
保持适宜的好氧处理温度,促进微生物活性
污泥好氧稳定化是一种基于好氧微生物代谢分解有机物质的技术。通过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和维持适宜的温度条件,促进好氧细菌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这种处理方式能有效减少污泥体积,提高卫生安全性。
充分脱水
通过前期的污泥脱水处理,减少水分含量,提高焚烧效率。
高温焚烧
在高温环境下(800-1200℃),有机物完全燃烧分解,实现污泥无害化。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

附件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编制组二○○八年十二月目 录1任务来源........................................................................................................................1 2编制目的及意义..........................................................................................................1 3 标准制订的依据、原则和技术方法. (1)3.1编制依据..................................................................................................................1 3.2编制原则..................................................................................................................1 3.3 技术路线.................................................................................................................. 233334444444578131415151923252831334 工作思路........................................................................................................................4.1资料查阅.................................................................................................................. 4.2基础调研.................................................................................................................. 4.3总纲策划.................................................................................................................. 4.4条款细化.................................................................................................................. 4.5初稿审定.................................................................................................................. 4.6修改完善.................................................................................................................. 4.7 文件提交.................................................................................................................. 5 规范中主要技术内容说明........................................................................................5.1适用范围.................................................................................................................. 5.2规范引用文件.......................................................................................................... 5.3术语和定义.............................................................................................................. 5.4处理处置的一般要求.............................................................................................. 5.5污泥的产生和计量.................................................................................................. 5.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恶臭污染物防治................................. 5.7污泥稳定化处理工艺............................................................................................ 5.8污泥预处理工艺.................................................................................................... 5.9污泥干化................................................................................................................ 5.10污泥堆肥............................................................................................................ 5.11农田利用和土地利用............................................................................................ 5.12污泥填埋............................................................................................................ 5.13污泥焚烧............................................................................................................ 5.14综合利用............................................................................................................ 5.15 运输和贮存........................................................................................................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原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2005年提出编制任务,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该标准的的制订。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近年来, 全球气候变暖正对全球水和土壤状况带来持续变化,水污染事件频发。

作为公共行政机构, 各级政府及其下属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地表水及其他环境污染物的活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为此,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被制定出来, 以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流程的安全和有效。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规定, 在施工之前, 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对污泥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测, 并记录其原始污染程度, 检测结果将作为施工进度及最终污染程度的参照。

检测项目可以包括污泥的好氧能力、氨氮强度、重金属含量等。

在污泥处置之前,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还要求对污泥进行进一步处置, 其中包括改良、干化、固定、脱水和厌氧处理等方法。

其中, 改良处理技术是在改善污泥物理状况, 提高污泥运输性能的基础上, 进行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处理的过程;干化处理技术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技术,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泥的体积;固定处理技术是指使污泥的有机物变得不易分解的处理技术, 以防止污泥的运输或回收;脱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技术, 它可以有效地将污泥的水分吸收, 以降低污泥的体积和重量;厌氧处理技术是一种处理技术, 其目的是通过降低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 减少污泥的污染性。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还规定, 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 可以采取收集、组装、运输、回收处置等技术手段对污泥进行处理, 以确保污泥的处置安全可行。

其中, 收集污泥的重要技术有抽污泥、切割污泥、排水抽取等, 运输污泥的重要技术有搅拌车运输、水路运输、气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等;回收污泥的重要技术有回收和充分利用污泥中的固体及有机物、回用污泥补充土壤、污泥装载和包装等。

上述内容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的概要, 它旨在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安全有效性。

在实际施工中, 除了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的要求以外,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监控制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 以确保污泥处理处置过程的安全性及其有效性。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解读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解读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解读《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是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一项技术指导文件,主要目的是提供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处置的相关技术指导,以推动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该指南针对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主要包括污泥处理处置的环境目标、技术原则、处理方法、处置途径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

指南明确强调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应按照“资源化、环保化、经济适用”的原则进行,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利用污泥中的有用成分,并控制处理处置过程中的风险。

该指南着重强调了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能量利用、资源—材料利用、资源—生态修复”为主要方向的处理处置途径。

其中,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指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堆肥、厌氧消化等处理手段,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制备生物能源;资源的能量利用是指将污泥进行焚烧或气化等方式,通过热量和产生的气体来发电或进行热能利用;资源的材料利用是指将污泥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出建筑材料、陶瓷材料等产品;资源的生态修复是指将经过处理的污泥用于土壤治理、湿地修复、园林景观等生态修复领域。

此外,指南还阐述了对污泥处理处置工序进行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包括储运技术、处理工艺、工艺控制、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等方面。

并对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泥进行了处理与处置方法的详细规定,以确保处理处置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指南的发布旨在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科学指导,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中面临的问题,如污染物排放、处置成本高等。

同时,该指南提出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也有助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对城镇污泥处理处置的环境目标、技术原则、处理方法、处置途径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解读。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路线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路线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路线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路线?1.在污泥浓缩、调理和脱水等实现污泥减量化的常规处理工艺根底上,根据污泥处置要求和相应的泥质标准,选择适宜的污泥处理技术路线。

1.污泥以园林绿化、农业利用为处置方式时,鼓励采用厌氧消化或高温好氧发酵(堆肥)等方式处理污泥。

2.1厌氧消化处理污泥。

鼓励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污泥厌氧消化工艺,产生的沼气应综合利用;厌氧消化后污泥在园林绿化、农业利用前,还应按要求开展无害化处理。

2.2高温好氧发酵处理污泥。

鼓励利用剪枝、落叶等园林废弃物和砻糠、谷壳、秸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高温好氧发酵添加的辅助填充料,污泥处理过程中要防止臭气污染。

3.污泥以填埋为处置方式时,可采用高温好氧发酵、石灰稳定等方式处理污泥,也可添加粉煤灰和陈化垃圾对污泥开展改性。

3.1高温好氧发酵后的污泥含水率应低于40%.3.2鼓励采用石灰等无机药剂对污泥开展调理,降低含水率,提高污泥横向剪切力。

4.污泥以建筑材料综合利用为处置方式时,可采用污泥热干化、污泥焚烧等处理方式。

4.1污泥热干化。

采用污泥热干化工艺应与利用余热相结合,鼓励利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热能、垃圾和污泥焚烧余热、发电厂余热或其他余热作为污泥干化处理的热源;不宜采用优质一次能源作为主要干化热源;要严格防范热干化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

4.2污泥焚烧。

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可采用污泥焚烧工艺。

鼓励采用干化焚烧的联用方式,提高污泥的热能利用效率;鼓励污泥焚烧厂与垃圾焚烧厂合建;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污泥作为低质燃料在火力发电厂焚烧炉、水泥窑或砖窑中混合焚烧。

4.3污泥焚烧的烟气应开展处理,并满足《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等有关规定。

污泥焚烧的炉渣和除尘设备收集的飞灰应分别收集、储存、运输。

鼓励对符合要求的炉渣开展综合利用;飞灰需经鉴别后妥善处置。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介绍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介绍

水分布的原理。

热作用下有机物水解,破坏胶体结构是基于污泥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降黏度的原理。

物料在整个工艺流程中由特种泵进行输送,省去了大量固态污泥传输、返混设备和惰性气体保护系统,降低了投资成本、操作难度和爆炸危险性,产生的废气较少,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碳化后污泥的高位发热值达到3243大卡/公斤,比碳化前污泥的热值减少了6.8%,污泥热值以最大限度保留,为后续资源化处置创造了有利的基础。

污泥碳化分为高温碳化、中温碳化和低温碳化三类。

1.高温碳化碳化时不加压,温度为649 982℃,先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约30%,然后进入碳化炉高温碳化造粒。

碳化颗粒可以作为低级燃料使用,其热值为2000-3000大卡/公斤(在日本或美国)。

该技术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但由于技术复杂,运行成本高,产品热值低,目前尚未有大规模的应用。

2.中温碳化碳化时不加压,温度为426 537℃,先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约90%,然后进入碳化炉分解。

工艺中产生油、反应水(蒸汽冷凝水)、气体(未冷凝的空气)和固体碳化物。

该技术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但由于产物过于多样化,利用十分困难。

另外,该技术是对脱水后的污泥实行碳化,经济效益不明显。

3.低温碳化碳化前无须脱水,碳化时加压至10MPa左右,碳化温度为315℃,碳化后的污泥成液态,脱水后的含水率达50%以下,经干化造粒后可以作为低级燃料使用,热值为3600-4900大卡/公斤(在美国)。

该技术的特点是,通过加温加压使得污泥中的生物质全部裂解,仅通过机械方法即可将污泥中75%的水分脱除,极大地节省了运行中的能源消耗。

污泥全部裂解保证了污泥的彻底稳定。

污泥碳化过程中保留了污泥热值,为裂解后的能源再利用创造了条件。

三、污泥超声破解技术利用超声波杀菌和处理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尤其是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环境治理技术。

该技术操作条件适中,降解速度快,适用范围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污泥氧--。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引(试行)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引(试行)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引(试行)1.总则1.1为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指引。

1.2本技术指引所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指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1.3本技术指引所称污泥衍生产品(以下简称“污泥产品”),是指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过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后形成的可资源化利用的衍生产品。

1.4本技术指引适用于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的管理和技术选择,以增强污泥处理处置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5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

1.6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

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1.7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负责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

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泥产品。

1.8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省实际情况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2.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建设2.1现有污泥处置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城市和县城,要加快补齐设施缺口,建制镇与县城污泥处置应统筹考虑,处置设施宜相对集中设置。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并与当地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土地利用、园林绿化、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产业发展等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一、污泥特性分析针对不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特性不尽相同,需要正确分析污泥的含水率、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特性,并对污泥进行分类。

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为后续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依据。

二、污泥减量化技术减少污泥产量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见的减量化技术包括生化污泥与废水分离、增加氧化能力、优化好氧条件、通过调节运行参数等手段,减少污泥产生量。

减量化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处理工作量,减轻处理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污泥稳定化技术稳定化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稳定化处理,可以降低污泥的有机负荷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含量,提高污泥的稳定性和资源化利用率。

常见的污泥稳定化技术包括厌氧消化、好氧稳定化、厌氧-好氧串联稳定化等。

四、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污泥资源化利用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和养分,可以将污泥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常见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污泥焚烧发电、污泥堆肥、污泥土壤改良剂等。

五、污泥填埋技术对于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处理处置的污泥,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在进行污泥填埋时,需要严格控制填埋场的运行和管理,防止污泥中的有害物质渗漏到地下水和周边环境中。

同时,可以利用填埋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提高污泥处理处置的资源化利用效率。

六、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选择与优化根据不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并进行优化。

可以综合考虑污泥产量、污泥特性、土地利用、成本效益等因素,选择符合实际的技术方案,并逐步完善和提高技术处理水平。

总之,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和人民健康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分析污泥特性、减量化处理、稳定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填埋处理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泥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污泥处理处置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重力浓缩
适用于:剩余污泥、初沉污泥及剩余活性污泥的混 合污泥
原理:利用污泥中的固体颗粒与水之间的相对密度 差来实现泥水分离
特征:区域沉降 澄清区 阻滞沉降区 过渡区 压缩区
上层清液
悬浮颗粒以恒速向下运动, 在底部形成一层沉降固体
固体沉降速率减小 污泥颗粒集结,层层污泥 相互支承,相互压缩
返回本章
1.2 我省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
➢ 随着我省各县污水处理厂(约85个)建成并陆续 投入运行,污泥产生量将不断增加
➢ 据测算,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按1万吨 污水产生约2吨干污泥计),每天产生污泥量约 1360吨(其中设区市约835吨,县、市约525吨)
➢ 污泥处理处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污 水处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置污泥是保 障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表1-1 我国已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污泥处理流程 浓缩池—最终处置 双层沉淀池污泥—最终处置 双层沉淀池污泥—干化场—最终处置 浓缩池—消化池—湿污泥池—最终处置 浓缩池—消化池—机械脱水—最终处置 浓缩池—湿污泥池—最终处置 浓缩池—两相消化池—湿污泥池—最终处置 浓缩池—两级消化池—最终处置 浓缩池—两级消化池—机械脱水—最终处置 初沉池污泥—消化池—干化场—最终处置
返回目录
2.1 污泥浓缩
处理对象:空隙水、自由水 含量:占污泥含水总量的65%~85% 目的:减少污泥的体积,减少后续构筑物或处理单元
的压力 污泥含水率从99%降至96%,污泥体积可减少3/4 含水率从97.5%降至95%,污泥体积可减少1/2 常用方法: 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带式 浓缩机浓缩和转鼓机械浓缩等
间歇式重力浓缩池主要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 图2-3 间歇式重力浓缩池
2.1.2 气浮浓缩
适用于:密度接近于1的污泥、疏水的污泥及易发生 污泥膨胀的污泥
原理:微小气泡 污泥颗粒的表面 使污泥颗粒 的相对密度降低 上浮 实现泥水分离的目的
➢ 污泥的分类
初沉污泥:来自初沉池
按来源不同分为
剩余污泥:来自活性污 泥法后的二沉池
腐殖污泥:来自生物膜 法后的二沉池
统称生污泥或 新鲜污泥
消化污泥:经消化处理 后的污泥,或称熟污泥
化学污泥:混凝沉淀工 艺中形成的污泥
我省县(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氧化沟工艺,污 泥主要为剩余污泥
1.1.2 污泥中水分的组成 初沉池污泥含水率:95~97% 剩余污泥含水率:99%以上 污泥的水分:颗粒间隙水(70%)
水率 ✓ 稳定化:采用生物好氧或厌氧消化工艺,使污泥中
的有机组分转化成稳定的最终产物 ✓ 无害化:杀死污泥中的病原菌、寄生虫卵及病毒
✓ 资源化: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
➢ 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 ✓ 新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应依据污泥处理处置规
划,配套建设污泥规范化处理处置设施,并同 时投入运行
✓ 目前建成并运行,但没有配套污泥规范化处理 处置设施的污水处理厂 ,应加快整改、建设, 确保污泥安全处置
✓ 工业废水必须按规定在企业内进行预处理,去 除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达到国家和地方或 者行业规定的排放标准
返回本章
2 污泥处理技术
2.1 污泥浓缩 2.2 污泥调理 2.3 污泥脱水 2.4 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 2.5 污泥的稳定化 2.6 污泥的热处理
1.1.4 污泥的性质
污泥的含水率
物理性质
污泥的密度 污泥的体积 污泥的脱水性能
污泥的臭气 污泥的传输性
污泥的储存性
污泥的燃料热值
化学性质:含营养物质、微量元素及有毒重金属等
微生物特性:含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及原生 动物等
➢ 其主要性质指标 ✓ 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多少称含水率
剩余污泥含水率99.2~99.6% 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可达80% ✓ 脱水性能:不同性质污泥的脱水性能差别很大, 污泥比阻用于衡量污泥的脱水性能 其物理意义:单位重量的污泥在一定压力下过滤时, 滤饼单位干重所具有的阻力,单位(m/kg)
毛细水(20%) 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 (10%) 降低含水率的方法 浓缩法:降低污泥中的间隙水 脱水和自然干化法:脱去毛细水 干燥与焚烧法:吸附水和内部水图1-Fra bibliotek 污泥水分示意
1.1.3 污泥的组成
污泥经烘干,再经灼烧后,其成分大致可分为 水、挥发性固体及灰分 水 挥发性固体(有机物) 或称灼烧减重 灰分(无机物) 或称灼烧残渣
目录
1 概论 2 污泥处理技术 3 污泥处置技术 4 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及工程实例
1 概论
1.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基本概念 1.2 我省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 1.3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建设
返回目录
1.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基本概念
1.1.1 污泥的概念和分类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 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 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终处置 16 浓缩池—机械脱水—最终处置 17 初沉池污泥—好氧消化—浓缩池—机械脱水—最终
处置 18 浓缩池—厌氧消化—浓缩池—机械脱水—最终处置
应用比例/% 1.35 1.35 1.35 4.05 1.35
14.87 2.70
1.35
返回本章
1.3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建设
➢ 目标 ✓ 减量化:便于污泥的贮存、运输和消纳,降低其含
应用比例/% 21.63 1.35 2.70 6.76 9.46 14.87 1.35 2.70 9.46 1.35
续表1-1
编号 污泥处理流程
11 初沉池污泥—两级消化池—机械脱水—最终处置 12 接触氧化池污泥—干化场—最终处置 13 浓缩池—消化池—干化场—最终处置
14 浓缩池—干化场—最终处置 15 初沉池污泥—浓缩池—两级消化池—机械脱水—最
分类:连续式污泥浓缩池和间歇式污泥浓缩池
优点:维修管理及动力费用低
缺点: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差、浓缩效果较差, 不能有效地去除污泥中的水分,由于污泥在重力 浓缩池停留时间长,浓缩他中形成厌氧环境,富 磷污泥在浓缩中释磷现象严重,使整个系统的除 磷效果变差
图2-1 浓缩过程各区域浓缩程度分布
连续式重力浓缩池主要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图2-2 连续式重力浓缩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