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信道链路参数计算与模拟
卫星通信链路计算过程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卫星通信链路计算过程星通信载波的链路计算方法为,先分别计算上行和下行链路的载波功率与等效噪声温度比C/T 或者载波与噪声功率比C/N、以及载波与干扰功率比C/I,再求出考虑干扰因素的系统载噪比C/(N+I)和载波的系统余量。
上下行C/T上行和下行C/T的计算公式分别为C/T U= EIRP E– Loss U + G/T SatC/T D = EIRP S– Loss D + G/T E/S式中的EIRP E和EIRP S分别为载波的上行和下行EIRP,Loss U和Loss D分别为总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衰耗,G/T Sat和G/T E/S分别为卫星转发器和地球站的接收系统品质因数。
上式中的数据均为对数形式。
C/N与C/T 的关系C/N与C/T的关系式为C/N = C/T – k – BW N = C/T + 228.6 – BW N式中的k为波兹曼常数,BW N为载波噪声带宽。
式中的数据均为对数形式。
C/I与C/IM卫星通信载波需要考虑的干扰因素主要有,上行和下行反极化干扰C/I XP_U和C/I XP_D、以及上行和下行邻星干扰C/I AS_U和C/I AS_D。
此外,还需考虑转发器在多载波工作条件下的交调干扰C/IM 。
C/N与C/I的合成由多项C/N和C/I求取总的C/N、C/I、以及C/(N+I)的算式为(C/N Total )-1 = (C/N U )-1 + (C/N D )–1(C/I Total )-1 = (C/I XP_U )-1 + (C/I AS_U )–1 + (C/IM)-1 + (C/I XP_D )-1 + (C/I AS_D )-1(C/(N+I))-1 = (C/N Total )-1 + (C/I Total )–1上述三个算式中的数据均为真数形式。
由多项C/N和C/I求取总的C/(N+I)的步骤也可为(C/(N+I)U )-1 = (C/N U )-1 + (C/I XP_U )–1 + (C/I AS_U )–1(C/(N+I)D )-1 = (C/N D )-1 + (C/I XP_D )-1 + (C/I AS_D )-1 + (C/IM)-1(C/(N+I))-1 = (C/(N+I)U )-1 + (C/(N+I)D )–1上述两种不同计算步骤所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卫星链路计算公式

星通信载波的链路计算方法为,先分别计算上行和下行链路的载波功率与等效噪声温度比C/T或者载波与噪声功率比C/N、以及载波与干扰功率比C/I,再求出考虑干扰因素的系统载噪比C/(N+I) 和载波的系统余量。
上下行C/T上行和下行C/T 的计算公式分别为C/T U=EIRP E - Loss U + G/T satC/T D = EIRP s —Loss D + G/T E/S式中的EIRF E和EIRF S分别为载波的上行和下行EIRP, Loss u和L OSS D分别为总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衰耗,G/T sat和G/T E/S分别为卫星转发器和地球站的接收系统品质因数。
上式中的数据均为对数形式。
C/N 与C/T 的关系C/N 与C/T 的关系式为C/N = C/T - k - BW N = C/T + 228.6 - BW N式中的k 为波兹曼常数,BW N 为载波噪声带宽。
式中的数据均为对数形式。
C/I 与C/IM卫星通信载波需要考虑的干扰因素主要有,上行和下行反极化干扰C/I XP_U^nC/I XP_D、以及上行和下行邻星干扰C/I AS_U和C/I AS_Do此外,还需考虑转发器在多载波工作条件下的交调干扰C/IM 。
C/N 与C/I 的合成由多项C/N 和C/I 求取总的C/N、C/I 、以及C/(N+I) 的算式为(C/N Total ) -1 = (C/N U ) -1 + (C/N D ) -1- 1 -1 -1 -1 -1 -1(C/I Total ) = (C/I XP_U) + (C/I AS_U) + (C/IM) + (C/I XP_D) + (C/I AS_D)(C/(N+I)) -1 = (C/N Total ) -1 + (C/ITotal )上述三个算式中的数据均为真数形式。
由多项C/N 和C/I 求取总的C/(N+I) 的步骤也可为(C/(N+I) u ) -1 = (C/N u ) -1 + (C/I XP_u) -1 + (C/I As_u) -1・1 ・1-1 -1 -1(C/(N+I) D ) = (C/N D ) + (C/1 XP_D) + (C/1 AS_D) + (C/IM)— 1-1 -1(C/(N+I)) = (C/(N+I) U ) + (C/(N+I) D )上述两种不同计算步骤所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卫星通信链路计算过程

卫星通信链路计算过程星通信载波的链路计算方法为,先分别计算上行和下行链路的载波功率与等效噪声温度比CrT或者载波与噪声功率比C/N、以及载波与干扰功率比CzI ,再求出考虑干扰因素的系统载噪比C/(N+I) 和载波的系统余量。
上下行C/T上行和下行C/T 的计算公式分别为CZT u= EIRP E - LOSS U + G/T SatC/T D = EIRP S - Loss D + GZT E/S式中的EIRF E和EIRF S分别为载波的上行和下行EIRP, Loss u和L OSS D分别为总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衰耗,G/T sat和G/T E/S分别为卫星转发器和地球站的接收系统品质因数。
上式中的数据均为对数形式。
C/N 与C/T 的关系C/N 与C/T 的关系式为C/N = C/T - k - BW N = CZT + 228.6 - BW N式中的k 为波兹曼常数, BW N 为载波噪声带宽。
式中的数据均为对数形式。
C/I 与C/IM卫星通信载波需要考虑的干扰因素主要有,上行和下行反极化干扰C/I XP_U^nC/I XP_D、以及上行和下行邻星干扰C/I ASJU和C/I AS_Do此外,还需考虑转发器在多载波工作条件下的交调干扰C/IM 。
C/N 与C/I 的合成由多项C/N 和C/I 求取总的C/N、C/I 、以及C/(N+I) 的算式为(C/N Total ) -1 = (C/N U ) -1 + (C/N D ) T(C/I Total ) -1 = (C/I XPJU) -1 + (C/I ASJU) -1 + (C∕IM) -1 + (C/I XPJD)-I + (C/I ASJD)-I-1 -1 - 1(C/(N+I)) -1 = (C/N Total ) -1 + (C/ITotal )上述三个算式中的数据均为真数形式。
由多项C/N 和C/I 求取总的C/(N+I) 的步骤也可为-1 -1 - 1 - 1(C∕(N+I) U ) = (C∕N u ) + (C/1 XP_U) + (C/1 AS_U)-1 -1 -1 -1 -1(C∕(N+I) D ) = (C∕N D ) + (C∕I XP_D) + (C∕I AS_D) + (C/IM)(C∕(N+I)) -1= (C∕(N+I) U ) -1 + (C∕(N+I) D ) -1上述两种不同计算步骤所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卫星传输链路的建模与仿真

站及 地 面传 输 线 路 组 成 。它 的工 作 过 程 是 在 一 个 卫 星 通 信 系 统 中 , 各
地球 站 经 过 卫 星 的 转 发可 以组 成 多 条 卫 星 通 信线 路 。 整个 系 统 的 全 部
() 1 通信 距 离 远 , 信 覆 盖 面积 大 ; 通 () 2 具有 多址 连 接 性 , 信灵 活性 大 : 通
益 高 等特 点 , 到 人 们 的关 注 , 迅 速 发 展 , 光 纤 通 信 、 字 微 波 通 信 受 并 与 数
一
3 影 响 卫 星通 信 的主 要 因 素 的建 模 .
31 星通 信 系 统 的 组成 及 其 工 作 过 程 .卫 所 谓卫 星 通 信 , 指 地球 站 之 间利 用 人 造 地 球 卫 星 转 发 信 号 实 现 是
维普资讯
科技信息
。高校 讲台o
S IN E E H O O YIF R TO CE C &T C N L G O MA IN N
20 0 7年第 3 源自 3卫星传输链路的建模与仿真
陈 新 王 洪 源 ( 沈阳 理工大 学信 息工 程与工 程学 院 辽 宁 沈阳 1 0 6 ) 1 8 1
() 3 可用 频 带 宽 , 信 容 量 大 ; 通
通信 任 务 就 是 利 用 这 些线 路 分 别 完 成 的 。 在 卫 星 通 信 线 路 中 , 常 把 通 从 发 信 地 球 站 到 卫 星 这一 段 称 为 上 行 线 路 . 卫 星 到 收 信 地 球 站 这 一 从
段 称 为 下行 线 路 , 者 合 起 来 就构 成 一 条 最 简 单 的 单 工 线 路 , 两个 两 当 地 球 站 都 有 收 、 设 备 和 相 应 的信 道 终 端 时 , 上 收 、 共 用 天 线 , 发 加 发 便
卫星通信链路计算过程图文稿

卫星通信链路计算过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卫星通信链路计算过程星通信载波的链路计算方法为,先分别计算上行和下行链路的载波功率与等效噪声温度比C/T或者载波与噪声功率比C/N、以及载波与干扰功率比C/I,再求出考虑干扰因素的系统载噪比C/(N+I)和载波的系统余量。
上下行C/T上行和下行C/T的计算公式分别为C/TU = EIRPE– LossU+ G/TSatC/TD = EIRPS– LossD+ G/TE/S式中的EIRPE 和EIRPS分别为载波的上行和下行EIRP,LossU和LossD分别为总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衰耗,G/TSat 和G/TE/S分别为卫星转发器和地球站的接收系统品质因数。
上式中的数据均为对数形式。
C/N与C/T 的关系C/N与C/T的关系式为C/N = C/T – k – BWN = C/T + 228.6 – BWN式中的k为波兹曼常数,BWN为载波噪声带宽。
式中的数据均为对数形式。
C/I 与C/IM卫星通信载波需要考虑的干扰因素主要有,上行和下行反极化干扰C/I XP_U 和C/I XP_D 、以及上行和下行邻星干扰C/I AS_U 和C/I AS_D 。
此外,还需考虑转发器在多载波工作条件下的交调干扰 C/IM 。
C/N 与C/I 的合成由多项 C/N 和C/I 求取总的C/N 、C/I 、以及C/(N+I)的算式为 (C/N Total )-1= (C/N U )-1+ (C/N D )–1(C/I Total )-1 = (C/I XP_U )-1 + (C/I AS_U )–1 + (C/IM)-1 + (C/I XP_D )-1 + (C/I AS_D )-1(C/(N+I))-1 = (C/N Total )-1 + (C/I Total )–1 上述三个算式中的数据均为真数形式。
由多项C/N 和C/I 求取总的C/(N+I)的步骤也可为 (C/(N+I)U )-1 = (C/N U )-1 + (C/I XP_U )–1 + (C/I AS_U )–1(C/(N+I)D )-1 = (C/N D )-1 + (C/I XP_D )-1 + (C/I AS_D )-1 + (C/IM)-1 (C/(N+I))-1 = (C/(N+I)U )-1 + (C/(N+I)D )–1 上述两种不同计算步骤所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微纳卫星测控系统链路预算与仿真

微纳卫星测控系统链路预算与仿真1. 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微纳卫星测控系统链路预算与仿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随着微纳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微纳卫星的性能和可靠性,对其测控系统的链路预算与仿真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首先介绍了微纳卫星测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通信链路、控制链路、数据链路等。
然后详细阐述了链路预算的概念和方法,包括链路预算的计算步骤、参数设置、性能评估等。
本文对微纳卫星测控系统的链路预算与仿真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验数据和仿真结果,验证了链路预算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档还讨论了微纳卫星测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信道编码、多址接入、干扰抑制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对微纳卫星测控系统链路预算与仿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包括采用新型算法、优化设计方法、提高仿真精度等方面的研究。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纳卫星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航天器解决方案,已成为当今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
微纳卫星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研制周期短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通信技术、地球观测等多个领域。
而微纳卫星测控系统作为保障微纳卫星正常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微纳卫星的任务执行效果。
在当前复杂的航天环境中,微纳卫星测控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通信链路不稳定、能源管理困难、控制精度要求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微纳卫星测控系统的链路预算与仿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测控系统的链路进行全面预算,可以评估系统性能,预测潜在问题,并优化资源配置。
仿真技术的运用能够在不实际制造卫星的情况下模拟测控系统的运行情况,从而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降低研发风险。
深入研究微纳卫星测控系统的链路预算与仿真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微纳卫星的整体性能,还能推动航天测控技术的进步,为未来的航天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微纳卫星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纳卫星测控系统及其链路预算在空间探索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卫星链路计算公式

卫星链路计算公式
1.链路预算
链路预算是用于确定卫星链路的信号强度和传输损耗的公式。
它用于计算链路损耗、可用信号功率和接收信噪比等参数。
链路预算公式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发射端天线增益、发射机功率、传输路线损耗、接收端天线增益、接收机灵敏度和链路容量等。
链路预算的目的是确定链路的可靠性和传输性能。
2.接收信噪比计算公式
接收信噪比是用于评估卫星链路接收端性能的指标。
接收信噪比计算公式通常由以下几个参数组成:信号功率、噪声功率和信道带宽。
接收信噪比公式可以用于确定链路的接收能力和系统的传输性能。
3.系统容量计算公式
系统容量是用于评估卫星通信系统吞吐量的指标。
系统容量计算公式通常由以下几个参数组成:带宽、调制方式、编码方式和误码率。
系统容量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确定链路的传输容量和系统的传输性能。
4.链路可靠性计算公式
链路可靠性是用于评估卫星链路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
链路可靠性计算公式通常由以下几个参数组成:链路错误率、链路间隔、链路失效概率和故障修复时间。
链路可靠性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确定链路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可靠性。
5.链路质量计算公式
链路质量是用于评估卫星链路传输质量的指标。
链路质量计算公式通常由以下几个参数组成:误码率、帧错误率、比特错误率和信号失真度。
链路质量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确定链路的传输质量和系统的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卫星链路计算公式的具体形式和参数可能会因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卫星通信系统而有所不同。
因此,使用者在进行卫星链路计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计算。
卫星链路计算公式

星通信载波的链路计算方法为,先分别计算上行和下行链路的载波功率与等效噪声温度比C/T或者载波与噪声功率比C/N、以及载波与干扰功率比C/I,再求出考虑干扰因素的系统载噪比C/(N+I)和载波的系统余量。
上下行C/T上行和下行C/T的计算公式分别为C/TU = EIRPE– LossU+ G/TSatC/TD = EIRPS– LossD+ G/TE/S式中的EIRPE 和EIRPS分别为载波的上行和下行EIRP,LossU和LossD分别为总的上行和下行传输衰耗,G/TSat 和G/TE/S分别为卫星转发器和地球站的接收系统品质因数。
上式中的数据均为对数形式。
C/N与C/T 的关系C/N与C/T的关系式为C/N = C/T – k – BWN = C/T + 228.6 – BWN式中的k为波兹曼常数,BWN为载波噪声带宽。
式中的数据均为对数形式。
C/I与C/IM卫星通信载波需要考虑的干扰因素主要有,上行和下行反极化干扰C/IXP_U和C/IXP_D 、以及上行和下行邻星干扰C/IAS_U和C/IAS_D。
此外,还需考虑转发器在多载波工作条件下的交调干扰 C/IM 。
C/N与C/I的合成由多项 C/N和C/I求取总的C/N、C/I、以及C/(N+I)的算式为(C/NTotal )-1 = (C/NU)-1 + (C/ND)–1(C/ITotal )-1 = (C/IXP_U)-1 + (C/IAS_U)–1 + (C/IM)-1 + (C/IXP_D)-1 + (C/IAS_D)-1(C/(N+I))-1 = (C/NTotal )-1 + (C/ITotal)–1上述三个算式中的数据均为真数形式。
由多项C/N和C/I求取总的C/(N+I)的步骤也可为(C/(N+I)U )-1 = (C/NU)-1 + (C/IXP_U)–1 + (C/IAS_U)–1(C/(N+I)D )-1 = (C/ND)-1 + (C/IXP_D)-1 + (C/IAS_D)-1 + (C/IM)-1(C/(N+I))-1 = (C/(N+I)U )-1 + (C/(N+I)D)–1上述两种不同计算步骤所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课程设计
卫星通信信道链路参数计算与模拟
姓名:
学号:
课程设计内容及基本参数
1、设计目的
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飞速发展,使得网络终端用户数量不断扩大、新业务不断
增加,这对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卫星通信系统以其全球覆盖性、固定的广播能力、按需灵活分配带宽以及支持移动终端等优点,逐渐成为一种向全球用户提供互联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的补充方案。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微波与卫星通信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卫星通信技术有了基本的了解。
本课程设计基于已学的的基本理论,对卫星通信信道链路参数进行计算和模拟,从而掌握卫星通信信道链路参数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影响卫星通信信道性能的因素。
同时熟悉Matlab编程仿真过程,利于今后的学习和研究。
2、基本参数列表
表根据学号得到的系统参数
3、涉及公式
1) ITU法计算雨衰值:
A = K (R p) L(R p「)(dB) (1)
其中,R p为降雨率,单位为mm/h,-为仰角,可以通过以下经验公式获得
a =1.41 汇f so779(0.5兰f W25) ⑵
K =4.21 10 龙f2.42(0.9 乞2 54)
上式中频率f 的计算单位为GHz
雨衰距离:
L(R p , J 珂7.41 10^常66
(0.232_1.8 10^R p )sin 丁^km)⑷
2) ITU 法计算氧、水蒸气分子吸收损耗值:
氧分子损耗率,对于 57GHZ 以下的频段,可以按下式近似计算
曽 _3
6.09 4.81 2 _3
=[7.19 10
2 2
] f 10 (dB/km)
(5)
f +0.227
(f -57) +1.50
对流层氧气的等效高度 h °和水蒸气的等效高度可分别按如下公式确定:
h 0 二 6 km
其中,g 取2.1km 。
3) 给出经纬度,计算卫星于地面距离及仰角 -;
同步卫星的经度=s ,地心角二定义为从地心点看卫星与卫星终端之间的夹角,卫
星终端所在地的经度和纬度 (二L , L ),卫星距地球中心的距离近似为 42164.2km ,
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
-6378.155km 。
COS 二 COS L cosf L -〒s ) (10) d = R ; r 2 - 2农「COST
(11)
如图1所示,A 为卫星,B 为地心,C 为地球站,仰角为地球站与卫星连线与水平
(f : 57GHz)
因此,对于氧分子的吸收损耗为:
R O 2
水蒸气分子损耗率与频率和水蒸气密度
°h
° (dB)
P w (g/m 3)有关,对于350 GHz 以下频段,
都可以用下式计算(dB/km):
“ 3.6 和=[0.05 +0.0021pw + ------------- 2 ------- +
(f -22.7) +8.5 (f -183.3) +9.0 (f —325.4) +26.3 对流层水蒸气等效高度 5可按如下
公式确定: 10.6
-、
2
8.9
_ (2)
2 _4
]f P w 10
h
w
- h w0[1 '
2.5
(f -22.2)2 5 (f -183.3)2 6 (f - 325.4)2
- 4
] (km)
(f ::: 350GHz )
(8)
同样,对于水蒸气分子的吸收损耗为:
R
H 2。
w h
w
(dB)
(9)
面之间的夹角,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地心角与仰角之间关系:
4) 路径损耗
L s 二 92.4 20lgd 20lgf (dB)
(14)
其中,d 的单位为km, f 的单位为GHz ,公式中符号取10lg[*],下面的公式中都取 对数计算。
5) 品质因素
E b
Q=[ b ] [L s l JL 。
] [k] [R b ] [A] [R O J [R H 2°]-[EIRP] (dB/K) (15) N 。
其中,k 为玻尔兹曼常数,L-0为其他损耗。
6) 天线的增益
[G] =Q [T] (dB)
(16)
其中T 为接收天线的等效噪声温度。
7) 天线的口径
其中,■为电磁波传输的波长, 为天线效率
计算部分
1、 计算卫星到地面站的距离
T COS = COS'COS (L - %)带入数值后可得
COST - 0.964 v -15.5
COS ;:
2 rd
(12)
(13)
.2 2 2
d r -R e
V d 二R;r2-2Rercosr 因r = 42164.2km且R e = 6378.155km
故d =36058.61 km ⑴
2、计算地面站对准卫星时的仰角
2 2 2
\P COS = —r——,-=90」:-n
2rd
= 2.7 1 =71.8 ⑵
3、计算下行链路的路径损耗
f =2GHz [L s H 9 2. 4 2 —I
g 2f0d g —8B9 ⑶
4、计算下行链路的降雨、氧气和水蒸气的吸收损耗
由经验公式求得G =1.4仆f q°779=1.3359 K=4.2M105汇f242=2.25310°已知R p
=12mm / h,可得L(R p, : ) = 3.73km
得到雨衰值K (R p T L ( R p /: ) = 0.0232dB ⑷氧分子吸收损耗值计算
0 =5.798 10-3
R o2二o h。
=0.0348dB (5)水分子吸收损耗值计算
w =4.725 10-6 h^ -2 . 1 1 58
R H2O = w h w =9.986 10_6dB (6) 5、利用QPSKBER-Eb/N计算公式计算,若需要达到10八(-5)误比特
率(Eb/N0=10dB),需要地球站品质因数为多少
B =(1 :)R S R^ R. / (log 2 M ) QPSK 调制,M=4
故可得R b=66.67MHz ,[R b]=78.239 dB,又知[k]=-228.6 dB
E b
Q “ -] [L s] [L0] [k] [R b] [A] [R o2] [R H2o H[EIRP^-24.75dB ⑺
N0
6、若地球站的接收天线等效噪声温度为20K,则接收地球站的增
益为多少?若地球站为定向抛物面天线,天线效率为0.7,则天
线口径为多大
[G] =Q [T] D G -
G =0.0669
(8)
D =0.0148m
三、绘图部分
1、绘制在给定降雨量(10mm/h,30mm/h,100mm/h )的情况下,
降雨衰减同仰角(0-90)的关系图
给定雨量情况下降雨急陶和仰甬关系團
045
> Rp=10mm/h
0.4
O Rp=30mm/h
* Rp-WOmm/h 035
0.3
0 25
015
4卜
01 -
0 05
■| I ■H I i i ■ 1 i__________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仰角再
图2给定降雨量时降雨衰减同仰角关系
绘制在给疋仰角(15, 45, 90)的情况下,降雨衰减同降雨量 (0-120mm/h )的关系图
给定仰甬情况下降雨衰减同隆雨蚩关系图 *
沪祐 O |3=45c
*
沪刪
0 25
0.15
图3给定仰角时降雨衰减同降雨量的关系
0 36
20
40 60 80 降雨 MRp/(mm/h)
100 120
10 15
3、 绘制在给定水蒸气密度(0.2g/m^3 , 0.3g/m A 3 , 0.26/m A 3 )的
情况下,水蒸气吸收衰减同传输频率(0-15GHZ 的关系图
x10
3给定水蒸气密度水蒸气吸收衰减同传输频率关系图
3,5 r --------------------------- T ---------------------------------------------------- T ------------------------------------
*
p^0.2g/m 3 。
pw=O.3g/m 3
pw=0 6g/m 3
2.5
1.5
■ ■»■■ ■ ■
+
Q
--------------------
0 5
传输频率FGHz
0.5
图4给定水蒸气密度时水蒸气吸收衰减同传输频率的关系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