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柳永)——人生三种境界之第二境界出处
宋词人生三境界

宋词人生三境界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引三首宋词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故称人生词三境界.第一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立志: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的《蝶恋花》第一种境界: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
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
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
在“一叶”的飘零中觉察到秋的到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仿佛看到了秋后的冬以及紧接着的烂漫的春。
第二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柳永的《凤栖梧》: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追求过程之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的《凤栖梧》第二种境界:这是一种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
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牺牲其一生之福祉”。
第三种境界的诗句引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获得:“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第三种境界: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鲜花如潮,就在这样的情景千百度地寻觅,可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却发现佳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换言之,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辛万苦,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入真理之长河中,这是何等的欣慰!。
(最新)蝶恋花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 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 பைடு நூலகம்花》,谈立志。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得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辛弃疾 的《青玉案》,谈欣喜 。
蝶恋花
晏殊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 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 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
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 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 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 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 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
烘托人物的哀愁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已是深秋,寒意逼人,燕子双飞,而我呢?孤单 一人,睹燕思人,伤怀不已。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点明了什么?
月亮无情反衬人有情 月圆人不圆
在词的下片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 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望不尽的天涯路,剪不断的相思愁。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山迢迢,水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 欲寄,可山长水阔,它能载得动吗?结尾语尽而意不 尽,意尽而情不尽,让人回味无穷。将主人公音书寄 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
下片中,哪些字词点染出主人公的情感?
景:碧树凋零 情:孤寂凄苦
孤独无依
总结全词
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将主人公的 主观感情寄托于景物之中,深婉而含蓄地 表现了临秋怀人那种执著而真挚的感情, 深刻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他常用委婉手法, 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造语工 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作品集:《珠玉词》。
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句本是描写相思诗句,但王国维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的这段诗句,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原词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
他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
蝶恋花中王国维的人生二三境界句子

蝶恋花中王国维的人生二三境界句子
王国维谈治学三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这三重境界同样可以适用于人生。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涉世之初,我们懵懂,我们彷徨。
但我们志存高远。
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感。
儿童少年还处在这个阶段。
他们阅历有限,但是潮气蓬勃。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我们确定了人生奋斗的方向之后,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我们就会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学习工作,就是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我们这些青壮年绝大部分处在这个阶段。
为了家庭事业在不停的忙碌奔波,从不埋怨。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我们可能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仍一无所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这是种很高也很难得境界。
许多中老年人历经世事沉浮,终究也就明白生活是怎么回事,洞察世事,醒悟人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赏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赏析出自宋代诗人柳永的《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三种境界是什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三种境界是什么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衣带渐宽终不悔三种境界1读书的三种境界读书三境界,是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介绍的三种境界具体如下: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意思是要尽量看多点书,从书籍中阅读到天下事,知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意思是要乐于读书,愿意为读书沉迷,钻研读书。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意思是在看遍很多书之后,能够找到符合自己思想的书,能够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2大学问者必要经过人生“三境”这一境界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水阔知何处。
”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者才能有所成。
人生第二境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的人憔悴。
”这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的人憔悴。
”这句话比喻人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就算废寝忘食,就算累瘦了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就是:“梦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流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梦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话表示的是,人生很努力却一无所获,突然成功的心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读书的三种境界

读书的三种境界读书三境界,是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
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过,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三句本是描写相思诗句,但王国维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巧妙地使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使用,巧舌如簧,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第一境界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第二境界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多阅读古诗词,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人的思维和感情色彩。
下面给大家带来《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鉴赏。
希望大家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阅读题:11.试分析上片“草色山光残照里”一句的意境。
12.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请结合此词,说说这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1“草色烟光”写春天景物极为生动逼真。
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
这本是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象,但加上“残照”二字,整个意境便带上了一层感伤的氛围。
12.“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附鉴赏: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伫倚危楼风细细”。
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鉴赏阅读答案“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柳永)
一、词
蝶恋花
北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二、词牌“蝶恋花”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
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
正体,上下阕第四句尾三字可以用“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蝶恋花》词牌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之情为多。
三、译文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面对从遥远无边的天际而产生心情沮丧忧愁。
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酒醉,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但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四、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
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五、品评
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声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
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
其实,冯延巳《鹊踏枝》中的
“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
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