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消费函数公式及政策含义
消费函数公式

消费函数公式消费函数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消费者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行为。
消费函数可以用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决策,预测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以及评估政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费函数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消费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C = f(Y)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
消费函数描述了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其收入水平。
消费函数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正斜率:消费函数通常具有正斜率,即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这意味着收入增加时,消费者愿意花费更多的钱购买商品和服务。
2.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函数的斜率递减,即消费支出随着收入增加的速度递减。
这意味着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花费的金额会逐渐减少。
3. 收入消费曲线:消费函数可以用来绘制收入消费曲线,该曲线表明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支出。
收入消费曲线通常是上升的,并且斜率递减。
消费函数在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1. 收入预测:通过分析消费函数,可以预测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支出。
这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预测市场需求非常重要。
2. 价格变动分析:消费函数可以用来分析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
通过观察消费函数的斜率变化,可以评估价格变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3. 政策评估:消费函数可以用来评估政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例如,通过分析消费函数,可以评估提高个人所得税率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4. 储蓄率分析:消费函数可以帮助分析个人的储蓄行为。
通过比较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额,可以评估个人的储蓄率。
消费函数的研究对于理解消费者行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需求、评估政策效果,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因此,消费函数是经济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概念。
通过深入研究消费函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消费者行为,并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消费函数是描述消费者在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行为的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概述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概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是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
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C t = a + bY t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
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
凯恩斯的这个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这一假说过于简单粗略,用于预测时误差较大。
[编辑]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内容[1]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消费倾向。
c=消费,y=收入:c =c(y)满足dc / dy >0线性消费函数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 = a + by (1 > b >0)a-常数,自发性消费:∙基本最低消费支出。
∙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
b-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by-诱致性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消费倾向propensity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 propensity toconsume)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APC<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APC=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APC>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平均消费倾向APC = c/y = 0.8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Δc/Δy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MPC = dc/dy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有:1> MPC > 0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已知消费函数

已知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
收入(Y)=消费(C)+存储(S)
1、什么是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是指收入(Y)与消费(C)和存储(S)之间的关系,它表
达的是收入=消费+存储关系,即:Y=C+S。
2、消费函数的特点
(1)消费函数拥有规律性:其形式为Y=C+S,即收入=消费+存储。
(2)消费函数中,收入Y有四种可能的变化情况:
1)收入Y的变化不影响消费C和存储S;
2)增加收入Y会造成消费C和存储S的增加;
3)减少收入Y也会造成消费C和存储S的减少;
4)如果收入没有变化,消费C或存储S会发生变化。
(3)消费函数中,消费C和存储S会因受收入Y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3、收入Y、消费C和存储S的关系
收入Y、消费C、存储S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即:收入Y 与消费C及存储S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收入Y的增加会导致消费C和存储S的增加;收入Y的减少则会使消费C和存储S减少;如果收入Y不变化,则消费C或存储S会发生变化。
4、消费函数的应用
(1)消费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社会总消费(Y)与个人收入(C)和存储(S)之间的关系。
(2)消费函数是一个很好的衡量经济社会中消费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经济管理者制定出更好的财政政策。
(3)消费函数可以为宏观调控、投资计划和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提供依据。
03第三节常用经济函数

03 第三节常用经济函数常用经济函数是经济学中用来描述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这些函数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发展、预测经济趋势、制定经济政策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经济函数及其含义。
一、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消费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常表示为C=f(Y),其中C表示消费,Y表示收入。
消费函数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在达到一定收入后,消费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二、投资函数投资函数是指企业在某一时期内进行的投资数量与资本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常表示为I=f(K),其中I表示投资,K表示资本存量。
投资函数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投资也会增加。
但在达到一定资本存量后,投资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三、总供给函数总供给函数是指某一时期内,企业愿意且有能力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常表示为Y=f(P),其中Y表示总供给,P表示价格水平。
总供给函数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供给会减少。
但在达到一定价格水平后,总供给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四、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是指某一时期内,消费者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常表示为Y=f(P),其中Y表示总需求,P表示价格水平。
总需求函数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需求会减少。
但在达到一定价格水平后,总需求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五、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常表示为π=f(u),其中π表示通货膨胀率,u表示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随着失业率的降低,通货膨胀率会上升。
但在达到一定失业率后,通货膨胀率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消费函数公式

消费函数公式
消费函数公式,也被称为消费支出公式,是一个描绘了家庭消费与家庭入息之间关系的函数。
这种函数的标准形式如下:C = Co + MPC(Yd),其中C代表总消费,Co代表自发消费,MPC代表边际消费 propensity,Yd代表可支配收入。
这里
的Co和MPC都是参数,并且Co>0以及0 < MPC < 1。
这个公式主要用于分析宏
观经济学中的消费和收入的快速变动,以及研究公共政策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
同时,这个公式也能够预测消费行为在特定经济条件变化下的可能改变。
这种变化可能是收入的增加或减少,也可能是税收政策的改变等等。
在一个典型的经济模型中,Co和MPC都是固定的。
但在实际的经济情况中,这两个参数可能会随着时间,经济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而言,消费函数公式中的Co和MPC参数是由数据拟合得出的。
这些数据通常来自于大量的家庭调查,其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声誉情况。
在参数确认后,直接输入可支配收入,就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出预期的消费水平。
对比实际消费水平和预期消费水平,经济学家可以判断消费者行为是否符合预期,以及可能出现的偏差背后的原因。
这种检验工作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政策制定者设计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话虽如此,消费函数公式的应用也并不是没有局限性的。
比如,它假设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收入的关系是固定的,这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
此外,这个公式也无法考虑到消费者信贷状况,储蓄意愿等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因此,在应
用消费函数公式的时候,经济学家必须要理解其强大性和弱点。
宏观经济学第9章消费函数

•式中,YP为恒久收入; 为权数;Y和Y-1分别为
当前收入和过去收入。
•如果 =0.6,Y=12000元,Y-1 =10000元,则
•YP=0.6×12000+0.4×10000=11200(元)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恒久性收入。
•假定C
向仅为c
• 根据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人 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 则消费倾向会下降。
• 因此,总储蓄和总消费会部分地依赖于人口的年龄分 布,当更多人处于储蓄年龄时,净储蓄就会上升。
• 除了想使自己一生平稳消费这点,还有一系列因素会 影响消费和储蓄。
– 例如,当有更多人想及时行乐的话,储蓄就会减少;
=cYP=0.9YP,则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 ,明显低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c。
•在上述例子中,c =0.9×0.6=0.54。
•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原因是,当收入上升 时,人们不能确信收入的增加是否会一直继续 下去,因而不会马上充分调整其消费。
• 相反,当收入下降时,人们也不能断定收入的 下降是否就一直会如此。因此,消费也不会马 上产生相应的下降。
–因为一向过着相当高生活水准的人,即使收入降低, 多半也不会马上因此而较多地降低消费水准,而会继 续维持相对较高的消费水准。所以,消费固然会随收 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因此,在短期内观察时,可发现在经济波动过程中, 收入增加时,低水平收入者的消费会向高水平收入者 应有的消费看齐,但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的降低却 相当有限。
• 从联系上说,不管二者强调的重点如何不同,但都体现了一个基 本思想:即消费者是前向预期的决策者(也就是眼光向着未来的收 入预期情况,来决定其当前消费水平的消费者),因而在如下几点 上都是相同的:
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一.含义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决定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如收入、财产、利率、收入分布等。
其中收入是最根本的因素。
二.消费函数模型演变过程及分析1.消费函数这一概念最先由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提出。
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
这一思想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凯恩斯消费函数将消费分为“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
自发消费(a)——是指不受收入影响以及本能消费需要所形成的消费。
引致消费()——就是指受收入因素和边际消费倾向影响所形成的消费。
它等于:。
设:b为边际消费倾向,Y为收入。
总消费=自发消费+引致消费即Ct=a+bYt,式中C表示总消费,Y表示总收入,下标t表示时期;a、b为参数。
a>0表示短期内无论个人有无收入都要消费;参数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值介于0与1之间,0<dCt/dYt=b<1,d2Ct/dY2t<0,即:边际消费倾向是小于1的正数,且递减。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公式为:APC=Ct/Yt=a/Yt+b,由于a>0,Yt>0,显然,b<APC=Ct/Yt=a/Yt+b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2.二战后:式中C t表示t期消费,Y t表示t期收入,C t-1表示上期(t-1期)消费;α,β,γ为参数。
这一消费函数的最后一项可以解释为消费的惯性影响,也可以解释为持久收入的影响。
3.经上式递推推导出:此式表明,消费是过去历年收入的函数。
4.短期消费函数:C t = b+ b1Yt+ b2C(t–1) + μt t=1,2,......,T其中,C t− 1为第t-1期的消费支出。
5.持久收入假说:函数形式为:Ct=cPYt(1)Ct为现期消费,PYt为现期持久收入,c为现期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持久收入是持久收入假说的核心,弗里德曼认为,一定时期的持久收入是在过去的持久收入基础上形成的,现期的实际收入的变化也影响持久收入。
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很多,凯恩斯认为具有决定意义 的是家庭收入。因此,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 数。C=c(y)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消费函数可表 示为:c=+y
2 、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 加比率递减。
s = s(y) 如果储蓄曲线为直线的话,则有: s = -+(1-)y
消费函数方程
• 消费函数方程:
•
c=α+βy
• 其中, c: 消费支出;
•
α : 自发性消费;
•
βy :诱发性消费;
•
β : 边际消费倾向。
•
消费函数图像
再谈MPC与APC
• APC既可以小于1,也可以小于1,还可以等于1,各代表不 同意义.
•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 根据定义有:
• APS = s / y
•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S。
• 根据定义有
MPS=Δs/Δy
• 当储蓄增量Δs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MPS = ds/dy
4)APS与APC
•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一)均衡国民收入
– 又名: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 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支出。
• (二)模型
– 1、列表法
– 2、公式法:Y=C+I
– 3、图解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影响路径: (二)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影响路径: (三)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收入,增强其消费能 力。 影响路径: (四)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努力扩大就业,支持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 增长机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落实义 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政策。 影响路径: (五)完善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消费需求。 影响路径: (六)同时,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大力支持粮油、蔬菜、棉 花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稳定化肥、煤炭、成品油等供应,做好必需商品进口 以及储备物资投放等,促进市场供求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 本生活。 影响路径: (七)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或减税 影响路径:
简述消费函数的公式及政策含义 消费函数公式:C=α+βYd Yd=Y-T+Tr ∴C=α+β(Y-T+Tr) C 为消费,α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Yd 为可支配收入,Y 为名义收入,T 为税收,Tr 为政府对个人的可转 移支付。 政策含义:
要扩大消费,①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能力。②提高边 际消费倾向。③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④减少税收或提 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⑤增加政府对个人的可转换支付。
发哥的答案:
一、 扩大消费的理论基础 C=a+ Yd =Y-T+Tr C=a+b(Y-T+Tr) Yd ---可支配收入 Y----名义收入 Tr ----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b---不及消费倾向
T----税收
二、扩大消费的Βιβλιοθήκη 论逻辑(一)增加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扩大有效需求; 影响因素分析:名义收入、税收(政府与企业、个人的初次分配)、政府转 移支付(财政再分配); (二)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影响因素分析:收入分配差距(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影响)、社会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