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发展简史
北洋军阀

第二阶段,从1912年袁世凯窃国到1916年他复辟 帝制遭到全国人民反对而自毖,以袁为首的北洋军 事政治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北洋 军阀达到了权力的最高峰时期。这是北洋军阀的全 盛时期。
第三阶段,从1916年6月袁世凯忧愤而死到1926 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前,北洋军阀集团由统一走向 分裂,军阀之间尤其是直、皖、奉三系,为争夺中 央政权和地盘,展开长期激烈的割据、混战和派系 斗争。这是北洋军阀的衰落时期。
第四阶段,从1926年7月北伐出师到1928 年12月张学良“改旗易帜”、归附国民党新 军阀,即是北洋军阀的覆灭时期。
三、军阀派系形成与理念
1、以“缘”而结,以“缘”维系 军阀是由血缘、地缘、业缘、人缘 (私缘)组成的政治军事集团,通过家 庭姻亲、门生故吏、同乡同学、结义拜 盟、施恩笼络、利益结合、思想联系等 方式结合在一起。
• 四、吴佩孚(1874年 -1939年),字子玉, 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 锟部管带,颇得器重。 后升任旅长。参加讨 伐张勋复辟。1919年 12月冯国璋病死,曹 锟、吴佩孚继承了直 系军阀首领的地位。 1939年12月4日,日本 牙医受命于土肥原谋 杀吴佩孚,吴在牙医 刀下当场身亡。
五、蓸锟(1862年 -1938年),字仲珊, 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 军阀的首领,曾靠贿 选而被选举为第三任 中华民国大总统。芦 沟桥事变后拒绝日本 所请出面组织新政府, 因其保持了民族气节, 被国民政府在1939年 12月追赠为陆军一级 上将军衔。
• 六、黎元洪(1864年 -1928年)。甲午战 争后,投靠张之洞。 武昌起义后被迫出任 鄂军都督。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后,当选副 总统。袁世凯篡政后, 仍任原职,伙同袁镇 压革命。1916年袁死, 黎继任大总统,恢复 约法,召集国会。 1917年段祺瑞利用张 勋驱黎。1922年受直 系军阀支持复任总统。 次年又为直系所逐。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命袁在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
1901年,袁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
辛亥革命后,袁窃据大总统地位,培植党羽,形成控制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军事集团。
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分化为直、皖、奉三系,主要首领先后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等。
各系军阀争权夺札不断发生混战。
1926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1927年直系军阀被国民革命军消灭,1928年奉系军阀政府垮台,北洋军阀从此覆灭。
【直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
先后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为首领,还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孙传芳等头目。
在1920年直皖战争和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相继打败皖系和奉系军阀,把持北洋军阀政府,充当英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
1926年盘踞长江中、下游的吴佩孚和孙传芳被北伐军打垮,次年直系势力被消灭。
【皖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
以段祺瑞为首领,还有徐树铮、卢永祥、张敬尧、倪嗣冲、陈树藩等头目。
1916年袁世凯死后,把持北洋军阀政府,充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被直系军阀打败,一蹶不振。
1924年卢永祥在江浙战争中再被直系军阀齐燮元打败,皖系势力逐步消失。
【奉系军阀】北洋军阀派系之一。
以张作霖为首领,还有吴俊升、张作相、张宗昌、杨字霆等头自。
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长期统治东北,并不断进入山海关内与其他军阀混战。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控制北洋军阀政府。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其子张学良宣布归从南京国民党政府,奉军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
【滇桂军阀】①辛亥革命后,唐继尧等长期统治云南,不断派兵进占四川、贵州等省,被称为“滇系军阀”。
陆荣廷、谭浩明、莫荣新等长期统治广西,不断派兵控制广东、湖南等省,被称为“桂系军阀”。
北洋军阀

什么是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 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 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 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 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但北京 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 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 阀政府
对北洋军阀的评价
积极: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为中国走向 近代奠定了基础;
Thanks
北洋军阀的衰落
袁世凯死后,北洋派系分为皖系,直系和 奉系三大派系,彼此相互倾轧,争权夺利 北洋政府分别由三分派系分别掌权。 皖期:皖系中央政府时期1916-1920 直期:直系中央政府时期1920-1924 奉期:奉系中央政府时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24-1928
北洋军阀的终结
直系垮台后,奉系控制了北京政权,两年 后,南方国民革命兴起,经过五卅运动, 形成全国性的革命造反高潮,使广东革命 军的北伐时机成熟。1926年7月,北伐开 始。1928年,张作霖在回头沈阳途中被 日本人炸死。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 布“东北易帜”,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北洋 军阀在中国长达17年的统治结束。 中国进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的派系及其领导
1916前:北洋系—袁世凯 1916后: 直系军阀—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 传芳 皖系军阀—段祺瑞,徐树铮 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学良
北洋军阀的发展
武昌起义迫使清政府立即起用两年前罢黜 的袁世凯,企图通过袁世凯出山,替清政 府稳住阵脚。而袁世凯借此时机,掌握了 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北洋军队实力大增, 而后迫使清帝退位,又盗取革命果实,就 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总统,从此中国开 始了北洋军阀在中国十七年的统治。
北洋军阀史

讲课人
而是整个中华大地要为他们的 行为、决定买单! 从这里看,不论好坏, 他们的割据毕竟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若是他们中能有人 拥有统观全局的眼光,为人民服务的心。 而不是狭隘的坚持 自己所谓的为“人民好”的政治道路。 我想,世界或许 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吧。
两实 点践北 启对洋 示当时 :今期 至的 少民 有主 以政 下治
全书以130余万字 的篇幅,生动地勾勒 了一段上自袁世凯朝 鲜发迹、下至张学良 东北易帜,前后33年 波澜壮阔、风云变幻 的历史,堪称中国版 的《光荣与梦想》。 是研究和了解近代军 阀的必修课程。
讲课人
书中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空前的大 拐点。晚清以来,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的大变 局。是由“家国”转为“民国”,政治生态的大 换血,前所未有的。政治上,你方唱罢我登场, 波诡云谲,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整个国家就好像成了一个大江湖。许多“创 造”历史的大人物,无不是韦小宝式的人物。他 们或者穿着长袍马褂,或者穿着西装革履,或者 拖着大辫子,或者梳着中分头, 或者固守着皇权的迷梦, 或者掘挖着共和的坟墓, 却无不在中国这个大江湖上, 表演着匆匆过客式的人间闹剧, 最后统统归于“俱往矣”的湮灭。
讲课人
由于作者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 ,同时又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 献资料,加之作者具有职业记 者的敏感和视角,所以全书既 有正规史书的特质,又夹带了 许多“内幕新闻”,从而具备 了新闻报道和口述回忆的特点 ,因而特别吸引人。想要再深 入了解这段历史的同学可以去 查阅这本书,相信它不会让你 失望的!
派系
势力范围
代表人物
扶植势力
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
黄河、长江中下流域 及直隶 安徽、浙江、山东、 福建、陕西
冯国璋、曹锟、吴佩孚、 孙传芳 段祺瑞,徐树铮,靳云鹏 ﹑段芝贵﹑傅良佐﹑倪嗣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大致分期: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
2.皖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1916-1920年)
3.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1920-1924年)
4.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1924-1928年)
三.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北洋军阀政权代表大地主、 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利益,对内压迫剥削人民,实 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奉行妥协退让,出卖国家权益, 博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其统治时期特点是:政局动荡、 内战频繁、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是中国历史上最上 最黑暗最反动统治时期,一般从1912年3 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算起,到1928年12月,张学 良宣布“改旗易帜”归附国民党政府为止,共计十六年。其间经 历了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章、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几个军 阀王朝。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分裂为三个主要的派系:一 个是以安徽人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投靠日本,一个是以冯国璋为 首,后以曹锟、吴佩孚为头子的直系投靠英美,一个是以奉天 人张作霖为首的奉系投靠日本。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各派军 阀争权夺地,连年混战,给中国社会带来灾难,北伐战争前夕, 皖系已失去实力,直系又分为两派,以吴佩孚为首的一派盘踞 华中,以孙传芳为首的一派盘踞东南,奉系张作霖实力最大, 一直盘踞在东北。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归顺南京政府, 奉系军阀统治结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至此结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 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 的时期。
一.“北洋军阀”名称的由来。清朝的行政区划中沿海各省统称 为“洋”,其中江苏以北的奉天(今辽宁省)、直隶省(今河北 省一带)、山东等沿海省份通称北洋;江苏以南沿海各省统称南 洋。负责管理北洋地区对外通商和外交等事务的官员叫做“北洋 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1895年,袁世凯以道员衔在天津 小站训练“新建陆军”,任练军督办,1901年继李鸿章任直隶 总督和北洋大臣,练兵处会办大臣,他将自己所建立的军队称为 “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并把北洋陆军扩充为六镇,因此 人们就把以袁世凯为头子的军阀集团称为“北洋军阀”,袁世凯 也成为北洋军阀的首领。
北洋军阀时代大事记:一段武夫当权、群雄争霸的乱世

北洋军阀时代大事记:一段武夫当权、群雄争霸的乱世一、袁世凯当国时期(1912年—1916年)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1912年2月,清宣统帝退位,清朝灭亡。
1912年3月,袁世凯策划北京兵变。
1912年4月,孙中山向袁世凯妥协,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到北京。
1912年8月15日,袁世凯杀开国元勋张振武。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案。
1913年7月—9月,孙中山、黄兴在南京、李烈钧在江西、陈其美在上海发动“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
1913年10月,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1913年11月,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1914年5月,袁世凯颁布新约法,撤销国务院,搞个人独裁。
1914年7月,孙中山搞党魁独大,以党治国。
1915年5月,袁世凯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
1915年8月,杨度组织筹安会,鼓吹帝制。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明年为洪宪元年。
1915年12月—1916年6月,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贵州刘显世、广西陆荣廷、广东龙济光、浙江屈映光、四川陈宦、湖南汤芗茗、陕西陈树藩先后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暴卒。
二、皖系段祺瑞当权时期(1916年—1920年)1916年6月—1917年6月,黎段接班(黎元洪为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参战案起,府院争权。
1917年7月—8月,大总统黎元洪第一次被迫下野,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再造共和”,废除旧约法。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反段“护法”。
1918年5月,广州桂系排挤孙中山。
1918年6月14日,徐树铮杀陆建章。
1918年10月,代总统冯国璋下野,徐世昌就任大总统。
1919年2月—5月,南北上海和会。
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
1919年8月,张作霖统一东北三省。
1919年10月—11月,徐树铮西北筹边、外蒙古撤销自治。
1920年5月,吴佩孚从衡阳撤军,向皖系发起挑战。
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3年9月,二次 革命失败。
一、袁世凯专权和 二次革命 二、袁世凯称帝
三、.护国运动
袁世凯称帝
对外:出卖国家主权
对内:破坏民主共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企图独霸中国,借口对德 国宣战,出兵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向北京政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为了称帝,取得日 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他表示除个别条目外,其余各条全部 接受。
革 命 党 人 的
继 续 斗 争
二次革命
政治斗争:
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2、8
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宋教仁案
上海 1913春
宋 教 仁 案
军事斗争: 1913年6月,袁世 凯罢免江西、安徽、 广东三省都督,派 兵南下,进军九江。
江西都督李烈钧 湖口起义,宣布独 立。江苏、广东、 安徽等省相继独立。
辛亥革命摧毁了统治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 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 失去了长期存在的思想基础。袁世凯违背民主共 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 历史的惩罚,这是其败亡的根本原因。
材料: 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 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 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辞》
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来自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 起来的封建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袁 世凯及其以后北洋军阀统治代表的是 大地主大买办的利益,对内镇压革命,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北洋军阀政权(1912--1928)
1912————1916————1928
袁世凯的统治
军阀割据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一、历史发展旳脉络
毛泽东思想萌芽 新三民主义思 想
马克思主义 民主科学思想 实业救国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二 护护
次 革 命
新 文 化
国法 运运 动动
五 四
运
运
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
1912 1915 1919
“四
北 ·一
伐 中 国战 共 共争 诞 合开 生 作始
二”、 “七 ·一 五”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旳观点,列举1923年到1923年间体现近代中国 “沉沦”旳主要历史事件。(4分)
“沉沦”了解应是列强加紧对中国旳侵略
事件:《辛丑公约》旳签订、《二十一条》旳签订、巴黎和会外交 努力失败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08广州一模) 近代中国历史旳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
政变
1921 1924 1926 1927
袁
《
世
二
凯
十
就
一
任
条
临
》
时
大
总 民资进一步发展
统
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国际大背景 重大历史事件
阶段特征
资本主义国 家: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19--1929 年处于相对 稳定时期
政治上:①北洋军阀旳统治 总特征: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接 ①北洋军阀统治
③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旳序幕,无产阶级 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旳当代化有了新旳 领导力量。
④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 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旳统治。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 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经济上: 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旧民主主义革 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②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军阀发展简史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中华民国政府的通称。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10 日在北京就职,又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
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支持,对内主要代表国内封建势力,以北洋军队为统治支柱,镇压人民,排斥异己,在全国建立起军事化的统治。
·形成阶段:1895年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为了支撑危局,清政府于1894年冬天任命淮系官僚胡燏棻到小站训练新式陆军。
1895年,清政府派袁世凯接统这支军队,旧例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
北洋军按照德国的营制和操典进行训练,与旧式军队不同。
北洋军阀就是随着北洋军的建立和发展而产生的。
为了控制北洋军,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注重搜罗党羽,拼凑班底。
其中最终要的有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和被称为“北洋三杰”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构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的骨干。
1898年,袁世凯依靠北洋军,出卖维新派,换得慈禧太后和荣禄的信任,袁世凯和北洋军初露头角。
1899年和1900年,袁世凯又依靠北洋军镇压山东义和团,得到中
外反动派的赏识。
1901年,袁世凯继李鸿章后,担任举足轻重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袁世凯利用职权,竭力扩充自己的实力,到1905年,北洋六镇全部练成,兵力六、七万人。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依靠北洋军的实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一方面迫使清政府交出实权,另一方面又迫使革命党人妥协。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1912年,袁世凯用武力统一全国,北洋集团由此独占了全国政权。
接着,袁通过威胁手段,于10月当选正式大总统。
随即解散国会及省议会,用一批官僚政客组织政治会议、约法会议、参政院等御用机构,建立起个人独裁统治,并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从此开始建立起北洋军阀对中国长达17年的反动统治。
1913年,用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建立并巩固了专制独裁统治,北洋军阀的势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自1915年春开始,他在英、日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改行帝制。
同年12月12日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废除民国纪元。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首义,护国战争爆发,在全国反袁的浪潮下,袁世凯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
这场战争反对帝制,维护共和,具有革命性,势不可挡。
袁世凯虽然还想挣扎,但已力不从心,于1916年6月6日病死。
袁世凯死后,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北洋军阀分为直、皖、奉三系,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大总统。
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之后,《临时约法》、国会等民主形式也已恢复。
段祺瑞以国务总理身份把持北京政府实权,但他不能缓和北洋派与其他派别以及北洋派内部的矛盾。
首先引发的是府院之争,手无实权的总统府敢与大权在握的国务院相抗衡是因为得到部分国会议员及对段不满的派别的支持,到1917年春因对德参战案达到高潮。
黎元洪解散国会,免去段祺瑞的职务,段立即煽动督军团叛乱,并阴谋在天津另组政府。
正值此际,张勋复辟发生,段率兵打败张勋。
冯国璋任代理大总统,段祺瑞得以“再造共和”,把持中央政权。
皖系政府对外以参战为名,签订了中日军事协定,借款编练参战军;对内奉行武力统一全国的政策。
后来段祺瑞废除《临时约法》,由皖系安福俱乐部包办国会选举,1918年8月成立新的国会,选北洋元老徐世昌为大总统,派兵讨伐南方护法运动,皖系势力发展到了最高峰。
段祺瑞政府武力统一全国的政策,遭到南方革命派的反对。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发起护法运动。
他没有提出发动民众的切实方案,自己另立的政府也破坏了统一,更重要的是手头无军队,只能依靠西南军阀唐继尧、陆荣廷等人,而唐、陆等人的目的则是借机扩充势力。
孙中山最后被排挤,不到一年即辞职。
南北武力对峙演化为争权夺利的议和。
皖系虽然控
制了北京政府,但不能控制北洋各派,对非北洋系的西南军阀更是鞭长莫及。
皖系军阀扩张的同时,其他大小军阀也在扩充各自的实力,直、奉两系的扩展尤其迅速。
直系兵精械足,不甘久居人下,首先在与南方军政府作战问题上与皖系发生矛盾。
直军在前线自行停战,其停战主和言论,迎合了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心理;直系极力攻击皖系卖国,一时又赢得了人心。
1919年巴黎和会时,皖系政府的表现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它陷于完全孤立的境地。
直系在政治、军事上都占据优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压制日本的扩张,依靠英美支持的直系在与皖系的争斗中又多了一重筹码。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直系垮台后,奉系控制了北京政权。
他们抬出皖系首领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实际则在背后操纵。
段祺瑞提出召开“善后会议”,但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各派军阀之间争权夺利,纵横捭阖,敌与友之间根本无一定之分。
北方的奉系与冯玉祥国民军系首先发生矛盾,这一矛盾的激化,又使奉系与吴佩孚重新携手,共同反冯,1926年初将冯部挤出华北。
奉系内部,郭松龄于1925年底联合冯玉祥倒奉,由于日本的干涉而失败。
同时,东南孙传芳与奉军激战,一跃而为五省霸主。
到1926年4月,段祺瑞下台,其后奉、直两系在围攻后起造反派国民
军的共同目标下“联合”起来,暂时建立了他们在中国中部和北部的统治,并组成直系和奉系军阀势力所控制的北京政府,这个政府由内阁“摄政”。
这时,南方国民革命兴起,经过五卅运动,形成全国性的革命造反高潮,使广东革命军的北伐时机成熟。
1926年7月,北伐开始,北伐军先打吴,再攻孙,最后击奉,各个击破,不到一年,即控制全国半壁江山。
北洋军阀在面临失败的最后关头,仍不愿意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1927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组织安国军政府,自任大元帅,企图联合各派军阀,进行最后挣扎。
不久之后张作霖见大势已去遂于下令退出京津一带,向东北收缩。
他本人在回沈阳途中,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死。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北洋军阀对中国17年的统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