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综合布置原则
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

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1)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和标高系统。
(2)地下管线一般自建筑向道路中心线由近到远敷设。
其一般的顺序为:电讯管、缆一电力电缆一热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3)为了便利管线综合和管理工作,对各种管线在市政道路下的位置,大中城市一般均有基本定位,各城市可以统一规定各类管线在道路上的方位。
如规定电力电缆、煤气、污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东侧或南侧;电讯、热力、给水、雨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
在作小区管线综合时,规划设计单位宜遵循当地的上述规定,并结合小区实际,统一合理地解决各类管线的位置。
这是小区工程管线综合的关键。
(4)各类地下管线在处理竖向位置时,由地面向下的顺序一般为:电讯管、缆一热力电缆一电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其中,要点是电讯管缆应在其他管线之上,而污水管线则应在其他管线的最下方。
(5)所有管线均应力求短捷,少转变、少交叉,尽量和道路平行或垂直敷设;当管线必须转弯敷设时,其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规定。
(6)当几条管线交叉布置发生矛盾时,一般应以压力流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小管径管道让大管径管道;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新建管线让己建的永久管线。
(7)所有管线提倡直埋,除明沟排(雨)水外,一般不做地下管沟如电缆沟、暖气沟等:地下管线的上部覆土深度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表(见表2 -3 - 21)的要求。
(8)各类管线之间及其与其他建筑、设施的最小水平、垂直间距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垂直挣距表(见表2-3 - 22)和地下管线交叉最小垂直净距表(见表2-3 - 23 )的要求。
(9)为了方便旋工、检修和不影响交通,地下管线尽可能不要布置在交通频繁的机动车道下面,可优先考虑敷设在绿地或人行道下面,尤其是小口径给水管、煤气管、电力、电讯管缆。
其次,才考虑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面。
大管径的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等较少检修的管道才可布置在机动车道下面。
设备、管线布置及细部做法

成排 机组
成排机组排列整齐
成排 阀门
成排管
成排冷却塔布置
集热板
成排太阳能集热板
*
一、设备、管线综合布置
3、走道及楼层布置
3.1 管线排布
1)原则:遵循先大后小、先无压后有压、水电分设、电上水下、风上水下、保温 上非保温下等原则,分层布置。
2)间距:考虑保温厚度、阀件、管道坡度、支管及安装、操作、检修空间。
电机容量<55KW 时,不宜<0.8m;当55KW<电机容量<255KW时,不宜<1.2m; 当电机容量>255KW时,不宜<1.5m。
当机组就地检修时,应至少在每个机组一侧设机组宽度加0.5m的通道,并保证泵轴 和转子的拆卸。泵房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1.2m。
消防水箱外壁与墙面和其他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或装配的需要,无管道的 侧面不宜<0.7m;有管道时,不宜<1.0m,且管道外壁与墙面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宜< 0.6m。
1)金属管道表面无裂纹、损伤、毛刺、重皮等,塑料管道表面应光滑、平整, 无凹陷、杂质、颜色不均。
2)管道穿越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时,应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等保 护措施。
3)成排管道安装时,直线部分互相平行,曲线部分保持等距。 4)弧形管道安装按建筑结构弧度制作样板,采用冷弯的方法。 5)并联空调水泵的出口管道进入总管应采用顺水流斜向插接的连接形式,夹角
6.1 设备排布
1)定位原则:设备布置成排成行,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留出安装、检修、操作 空间 和机房通道。同类设备集中布置,排列整齐;考虑接管方便、顺畅。 设备四周设置排水沟槽。
机房平面布置图
水泵 无排水沟
水泵四周无排水沟
*
一、设备、管线综合布置
6、机房布置
住宅地下车库机电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住宅地下车库机电管线综合排布原则1.安全可靠原则:住宅地下车库是一个密闭的空间,机电设备与管线布置必须符合安全可靠的原则。
机电设备应选择品牌可靠、具备完善的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管线布置要避免与机械设备、高温设备等相互干扰和碰撞,确保车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便捷性原则:住宅地下车库是一个便于停放车辆、进出车库的空间,机电管线布置应考虑到使用者的便捷。
主要交通道路、停车区域和重要的设备和管道的位置应合理布置,避免不必要的碰撞和阻碍。
3.空间利用原则:住宅地下车库的空间有限,机电设备及管线的布置应充分利用空间,避免空间浪费。
可采用嵌入式、壁挂式等方式,将机电设备尽可能安装在墙壁或隐蔽空间以节约空间。
4.系统合理性原则:住宅地下车库机电管线包括电气系统、给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各系统之间应协调合理的布置和连接方式。
不同系统之间的相关设备和管线应互不干扰,运行稳定、可靠。
例如,给排水与电气管线要分隔,通风与排气要区分布置。
5.维护保养原则:住宅地下车库机电管线的排布要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便。
设备和管线的位置要考虑到人员进入和操作的方便性,避免因为位置不当而导致设备无法维护和保养,或者需要拆除大量设备才能进行维修。
6.省能节能原则:住宅地下车库机电管线的设计应考虑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例如可以采用节能的照明设备和灯具,配备有定时、感应等智能控制功能,不仅能满足照明需求,还能节约能源。
7.美观性原则:住宅地下车库机电设备和管线布置的美观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设备和管线应尽量隐藏在墙体、地板或者天花板内,避免直接暴露出来,能让整个车库空间看起来整洁美观。
总之,住宅地下车库机电管线的综合排布原则需要考虑到安全、便捷、空间利用、系统合理、维护保养、省能节能和美观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合理的布局方案,提高住宅地下车库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室外管线综合布置原则

室外管线综合布置原则一、引言室外管线的布置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程,它关系到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为了确保室外管线的布置能够达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目标,我们需要制定一些综合布置原则。
二、原则一:合理布局1.确定管线布置的功能区域,并按照功能区域对管线进行分组。
常见的功能区域包括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合理规划管线的走向和分布密度。
例如,在居民区应优先布置给水供应管线,而在工业区应优先布置工业废水排放管线。
3.在管线布置时考虑周围建筑物、道路、地质条件等因素,避免管线受到损坏或影响周边环境。
三、原则二:安全可靠1.安全是室外管线布置的首要考虑因素。
需要确保管线布置在无人行区、车辆行驶区或不易被破坏的区域。
2.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管道,需要设置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爆阀、独立遮挡物等,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3.针对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例如固定管线、防水加固等,以保证管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原则三:便捷维护1.管线的维护和检修是管线布置的重要环节。
应留出足够的空间和通道,以便快速、安全地进行维护工作。
2.设置便捷的进出口,方便工作人员和设备进入进行维护和检修。
3.在管线布置时,考虑到未来的维护工作,并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设备。
五、原则四:节约资源1.室外管线的布置应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
根据需求和规划,合理确定管线的长度和直径,避免过度投入。
2.在管线设计中,应优先考虑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能耗。
六、原则五:环境友好1.室外管线的布置应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选择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管线的排放、泄漏等问题。
2.在管线布置过程中,应加强环境监控和保护,避免对土壤、水体等环境资源造成破坏。
七、原则六:可持续发展1.室外管线的布置应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2.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管线综合

0.415m>0.4m(规范规定最小垂直净距)
交叉点① 名称 污水管 雨水管 垂直净距 截面 0.3 0.6 1.062 地面标高 管底标高 11.54 9.92 12.70
交叉点②
名称 截面 管底标高 0.4 0.415 地面标高
500 0 800 0 -600 0 450 0 450
5.2
5.8 9.3 -7.0 5.2 5.2
7.0
12.2 18.0 18.0 --7.0 12.2
12.2
18.0 27.3 27.3 7.0 12.2 17.4
2.08
1.98 1.90 1.90 2.24 2.08 1.98
25.4
35.7 51.8 51.8 15.6 25.4 34.5
三、管线综合交叉点标高的表示方法
2垂距表法:
先将管线交叉点编上号码,而后依照编号将管线 标高等各种数据填入另外绘制的交叉管线垂距表
道路 交叉 口图
道路 交叉 口编 号
管线 交叉 口编 号
交叉点 处的地 面标高
上面 名 称 管径 管底 标高 埋设 深度
下面
名称 管径 管底 标高 埋设 深度
场地管线综合的竖向布置
主要内容:
管线综合竖向布置的原则与要求 管线综合竖向布置 管线综合交叉点标高的表示方法
一、管线综合竖向布置原则与要求
管线综合竖向布置
是在竖向上布置交叉口的工程管线,合理确 定管线交叉时的垂直净距,判定其是否符 合有关规范要求。若有矛盾,如何制订竖 向综合调整方案,修改各专业竖向布置,确 定管线综合竖向布置 。
②w=1.715m;
管线工程综合设计原则与重难点

管线工程综合设计原则与重难点管线工程综合设计原则1.大管优先;因小管道造价低易安装,且大截面、大直径的管道,如空调通风管道、排水管道、排烟管道等占据的空间较大,在平面图中先作布置;2.临时管线避让长久管线;3.有压让无压;无压管道,如生活污水、粪便污水排水管、雨排水管、冷凝水排水管都是靠重力排水,因此,水平管段必须保持一定的坡度,是顺利排水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所以在与有压管道交叉时,有压管道应避让;4.金属管避让非金属管;因为金属管较容易弯曲、切割和连接;5.电气避热避水;在热水管道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6.消防水管避让冷冻水管同管径;因为冷冻水管有保温,则有利于工艺和造价;7.低压管避让高压管;因为高压管造价高;8.强弱电分设;由于弱电线路如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建筑智能线路易受强电线路电磁场的干扰,因此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不应敷设在同一个电缆槽内,而且留一定距离;9.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这样有利于施工和检修,更换管件;各种管线在同一处布置时,还应尽可能做到呈直线、互相平行、不交错,还要考虑预留出施工安装、维修更换的操作距离、设置支、柱、吊架的空间等;管线综合重点及难点部位1.机房内的管线布置:本工程所涉的机房主要有给排水机房、换热机房、消防泵房和空调机房等;机房内管道规格较大,且需要与机电设备进行连接;针对各种管线,把能够成排布置的成排布置,并合理安排管道走向,尽量减少管道在机房内的交叉、返弯等现象;在一些管线较多的部位,通过计算制作联合的管道支架,既节省空间,又可以节省材料,把整个机房布置得合理整齐; 2.出入机房的大型排管:出入机房的管道多为成排布置,我们会根据管道的材质和管道内的流体特征,计算管道重量,编制具体的管道支吊架制作安装方案;3.管道竖井处:管道竖井是管道较为集中的部位,应提前进行管道综合,否则会使管道布置凌乱;对该部位的管道进行分析,根据管道到各个楼层的出口来具体确定管道在竖井内的位置,并在竖井入口处做大样图,标明不同类型的管线的走向、管径、标高、坐标位置;4.走廊内等管线分布较为集中的部位:通常走廊内的管道种类繁多:包括通风管道及冷冻水、冷凝水管道、电气桥架及分支管、消防喷洒干管及分支管道、冷热水管道及分支管等,容易产生管道纠集在一起的状况;必须充分考虑各种管道的走向及不同的布置要求,利用有限的空间,集合各个专业技术人员,合理的排布管道并制定这些部位的安装大样图,使各种管道合理布置;5.管廊等管线集中且管道走向基本一致的地方:这些部位管道比较大且管道走向基本一致,这些部位我们会与设计及时沟通,制定管道的联合支架方案,这样与各种不同管道单独制作管道支吊架相比,既节省了机电辅助材料用量,又使管道布置整齐美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管线布置与安装要求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管线布置与安装要求一、引言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与管线布置与安装相关的要求。
二、管线布置要求1. 管线布置原则管线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布置:根据管线的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规划管线的布局,确保各管线之间的合理距离和交叉协调。
(2)优化布局:考虑管线的维修与管理,尽量减少管线的纵深埋设,以便于日常的维护与检修。
(3)管线保护:将绿化、交通、给水等管网与其他地下设施的管线进行合理隔离,确保管线的安全运行。
2. 管线布设要求(1)管线材质选择:根据工程的性质和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管线材质,如钢管、钢塑复合管、塑料管等,并确保其耐腐蚀、抗压、密封等性能。
(2)纵向布置:管线的纵向布置应遵循设计要求,根据地形条件和工程需要确定纵向坡度,以保证管线的自然排水和正常运行。
(3)横向布置:横向管线的布置应考虑地下设施的相互影响和施工的便捷性,避免交叉冲击和相互干扰,确保各管线安全、稳定地布设。
三、管线安装要求1. 安装前准备工作(1)前期调查:在进行管线安装之前,需进行地质调查和地下管线勘察,了解地下管道的分布和埋设情况,以便合理选择安装方案。
(2)管线检查:对待安装的管线进行检查,确保其材质、尺寸、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防腐处理和密封处理。
2. 安装过程(1)开挖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挖,保证开挖尺寸符合要求,避免破坏周围地下设施,并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
(2)管线敷设:在开挖的沟槽中敷设管线,注意管线的位置、坡度和间距,确保其与其他管道的相互关系。
同时,安装时需保持一定的间隔,方便以后的维修与更换。
(3)连接与封堵:对敷设好的管线进行连接和封堵,确保其连接牢固、无渗漏,以保证管线的正常运行。
四、总结与展望本文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与管线布置与安装相关的要求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过程中,合理布置和安装管线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管线综合布置原则

管线概括安插的真施之阳早格格创做1. 管线概括安插的真施:尽管利用梁内空间.绝大部分管讲正在拆置时均为揭梁底走管,梁取梁之间存留很大的空间,更加是当梁下很大时.正在管讲十字接叉时,那些梁内空间不妨被很佳的利用起去.正在谦脚蜿蜒半径条件下,空调风管战有压火管均不妨通过翻转到梁内空间的要领,预防取其余管讲辩论,脆持路由通畅,谦脚层下央供.(1)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线让大管线,动工简朴的躲躲动工易度大的.无压管讲内介量仅受沉力效率由下处往矮处流,其主要特性是有坡度央供、管讲纯量多、易阻碍,所以无压管讲要脆持直线,谦脚坡度,尽管预防过多转直,以包管排火逆畅以及谦脚空间下度.有压管讲是正在压力效率下克服沿程阻力沿一定目标震动.普遍去道,改变管讲走背,接叉排布,绕讲走管没有会对于其供火效验爆收效率.果此,当有压管讲取无压管讲相碰碰时,应最先思量变动有压管讲的路由.(2)小管讲躲躲大管讲.常常去道,大管讲由于制价下、尺寸沉量大等本果,普遍没有会干过多的翻转战移动.应先决定大管讲的位子,后安插小管讲的位子.正在二者爆收辩论时,应安排小管讲,果为小管讲制价矮且所占空间小,易于变动路由战移动拆置.(3)热火管讲躲躲热火管讲.热火管讲需要保温,制价较下,且保温后的管径较大.其余,热火管讲翻转过于一再会引导集气.果此正在二者相逢时,普遍安排热火管讲.(4)附件少的管讲躲躲附件多的管讲.拆置多附件管讲时要注意管讲之间留出脚够的空间(需思量法兰、阀门等附件所占的位子),那样有好处动工支配以及以后的检建、调换管件.(5)临时管讲躲躲永暂管讲.新建管讲躲躲本有管讲;矮压管讲躲躲下压管讲;气氛管讲躲躲火管讲.热介量管讲正在上,热介量正在下;无腐蚀介量管讲正在上,腐蚀介量管讲正在下;气体介量管讲正在上,液体介量管讲正在下;保温管讲正在上,没有保温管讲正在下;下压管讲正在上,矮压管讲正在下;金属管讲正在上,非金属管讲正在下;没有时常检建管讲正在上,时常检建的管讲正在下.思量到火管中壁、空调火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薄度.电气桥架、火管,中壁距离墙壁的距离,最小有100mm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构制墙需要90度拐直风讲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天区,根据本量情况决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安插时思量无压管讲的坡度.分歧博业管线间距离,尽管谦脚现场动工典型央供.所有管线的安插历程中思量到以去收回风心、灯具、烟感探头、喷洒头等的拆置,合理天安插吊顶天区机电各终端正在吊顶上的分散,以及电气桥架拆置后防线的支配空间以及以去的维建空间,电缆安插的蜿蜒半径没有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上述为管线安插基根源基本则,管线概括协做历程中根据本量情况概括安插,管间距离一边拆置、维建为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线综合布置的实施
1.管线综合布置的实施:
1.1原则
1.1.1总体原则
尽量利用xx空间。
绝大部分管道在安装时均为贴梁底走管,xx 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当xx很大时。
在管道十字交叉时,这些xx空间可以被很好的利用起来。
在满足弯曲半径条件下,空调风管和有压水管均可以通过翻转到xx空间的方法,避免与其他管道冲突,保持路由通畅,满足层高要求。
1.1.2避让原则
(1)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
无压管道内介质仅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往低处流,其主要特征是有坡度要求、管道杂质多、易堵塞,所以无压管道要保持直线,满足坡度,尽量避免过多转弯,以保证排水顺畅以及满足空间高度。
有压管道是在压力作用下克服沿程阻力沿一定方向流动。
一般来说,改变管道走向,交叉排布,绕道走管不会对其供水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当有压管道与无压管道相碰撞时,应首先考虑更改有压管道的路由。
(2)小管道避让大管道。
通常来说,大管道由于造价高、尺寸重量大等原因,一般不会做过多的翻转和移动。
应先确定大管道的位置,后布置小管道的位置。
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调整小管道,因为小管道造价低且所占空间小,易于更改路由和移动安装。
(3)冷水管道避让热水管道。
热水管道需要保温,造价较高,且保温后的管径较大。
另外,热水管道翻转过于频繁会导致集气。
因此在两者相遇时,一般调整冷水管道。
(4)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
安装多附件管道时要注意管道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需考虑xx、阀门等附件所占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施工操作以及今后的检修、更换管件。
(5)临时管道避让永久管道。
xx管道避让原有管道;低压管道避让高压管道;空气管道避让水管道。
1.1.3垂直面排列管道原则
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
1.1.4管道间距
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
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离墙壁的距离,最小有100mm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构造墙需要90度拐弯风道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
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现场施工规范要求。
1.1.5考虑机电末端空间
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考虑到以后送回风口、灯具、烟感探头、喷洒头等的安装,合理地布置吊顶区域机电各末端在吊顶上的分布,以及电气桥架安装后防线的操作空间以及以后的维修空间,电缆布置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上述为管线布置基本原则,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管间距离一边安装、维修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