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新生儿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研究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

研究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

研究新生儿护理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新生儿是家庭中的宝贝,需要特别的关爱和护理。

由于新生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所以对新生儿的护理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在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着一些危险因素,需要家长和护士们特别注意,合理进行护理管理,以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本文将讨论一些关于新生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相对应的护理管理措施。

一、危险因素1. 感染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外界病菌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容易感染。

特别是在医院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新生儿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2. 营养不良新生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大,而且过度或不足的营养摄入都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新生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3. 器械相关危害在新生儿医院内使用的一些医疗器械可能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比如针头划伤、输液引起感染等。

4. 睡眠不足新生儿需要大量的睡眠来促进大脑发育,缺乏睡眠可能会导致大脑功能不健全,对新生儿的发育造成危害。

5. 环境污染新生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环境中的污染物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二、护理管理措施1. 清洁卫生保持新生儿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新生儿房间内,要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对被褥、衣物等物品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并保持手部的清洁卫生。

2. 合理喂养合理喂养是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母乳喂养是最好的方式,而且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成分,能够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

要注意避免喂养时过量或不足,均衡合理的营养摄入对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3. 安全使用器械使用器械时要严格遵循规范,确保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减小对新生儿的伤害和感染风险。

4. 合理作息新生儿需要足够的睡眠来保证大脑发育和身体健康。

家长和护士们要合理安排新生儿的作息时间,尽量减少噪音和干扰,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对新生儿周围环境进行控制,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细菌等对新生儿的危害,特别是在感染流行季节,要加强对新生儿的环境管理。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排查(3篇)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排查(3篇)

第1篇摘要:产科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产科护理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本文旨在分析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排查措施,以保障母婴安全。

一、引言产科护理是指对孕产妇进行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护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产科护理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护理工作本身的特殊性,产科护理中仍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为保障母婴安全,有必要对产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防范。

二、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1. 护理人员素质不高(1)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护理要点掌握不全面,导致护理工作不到位。

(2)责任心不强:部分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对孕产妇的关心和照顾不够,容易引发护理纠纷。

2. 设备设施不完善(1)设备老化:部分产科设备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如婴儿辐射保暖台、分娩床等。

(2)设施不足:部分医院产科设施不足,如产床、婴儿护理床等,导致孕产妇和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受到不便。

3. 环境因素(1)环境卫生:产科病房环境卫生不达标,如空气污染、地面湿滑等,容易导致感染。

(2)温度和湿度:产科病房温度和湿度控制不理想,不利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恢复。

4. 护理操作不规范(1)无菌操作:部分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不强,导致手术感染、新生儿感染等。

(2)观察不到位:护理人员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病情观察不到位,容易导致病情恶化。

5. 护理沟通不畅(1)医患沟通:医护人员与孕产妇及家属沟通不畅,容易引起误解和纠纷。

(2)护理团队沟通:护理团队内部沟通不畅,导致护理工作出现漏洞。

三、产科护理安全隐患排查措施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1)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2)强化责任心教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2. 完善设备设施(1)更新设备: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确保设备安全、高效。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随着社会发展,新生儿护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生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因此需要精心的护理和照顾。

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防范措施来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感染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病菌。

感染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发育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家长应注意以下问题:1. 洗手家长应该时刻保持手部清洁,特别是在接触新生儿之前。

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2. 医院感染在医院中,为了避免感染发生,家长应该遵守医院的规定,如戴口罩、手套和穿着单次使用的手术服等。

3. 避免人群生命脆弱的新生儿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家长要尽量避免在新生儿的周围聚集大量人群。

二、疾病新生儿对疾病的抵抗力非常弱。

如果新生儿患上疾病,这将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家长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喂养不良喂养习惯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患上不同的疾病。

因此,家长应该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和技巧。

例如在喂养时,要保证奶嘴清洁;在添加辅食时,要采用新鲜的食材。

2. 睡眠睡眠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和发展非常重要。

不合理的睡眠会影响新生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发育。

因此,家长需要保证新生儿的睡眠环境舒适、安全和稳定。

3. 访客控制新生儿对各种疾病非常敏感,因此家长应该避免让患病的人接触新生儿,特别是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和手口足病等传染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

三、安全新生儿的骨架和身体很是柔嫩,很容易出现生命危险的错误,因此家长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窒息新生儿的呼吸道非常细小,甚至可能被堵塞。

因此,家长需要小心家居环境和新生儿所使用的婴儿床等,防止发生窒息事件。

2. 摔伤新生儿的骨骼和肌肉还未发育完全,很容易发生摔伤,尤其是摔到头部。

因此,家长需要小心照看新生儿,防止发生摔伤事件。

3.烫伤因为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嫩也比较敏感,不能被曝晒在阳光下,或被热汽或热水烫伤。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

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产科病房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专门负责接待产妇以及新生儿,在产科病房中,护理人员需要面对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本文将针对产科病房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讨论。

一、不安全因素1. 患者家属情绪不稳定产科病房的家属人数较多,家属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关心是自然的,但有些家属由于担忧或者其他原因,情绪十分不稳定。

这种情况下容易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引起不安全因素。

2. 患者产后出血产妇在分娩后容易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且产后出血量比较大,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产妇的生命。

3.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在出生后因为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窒息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4. 医疗设备故障产科病房中涉及到很多医疗设备的使用,如果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进行,甚至会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造成威胁。

5. 产科病房感染产科病房由于患者众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疫情的发生。

二、应对措施1. 处理患者家属情绪对于患者家属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做的是沟通和倾听,了解家属的情绪原因,尽量解释和安抚家属的情绪。

如果情绪无法控制,可以引导家属到专门的咨询室进行疏导。

2. 对产后出血提前预警对于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分娩后进行积极观察,提前预警。

如果出现出血情况,要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必要时进行紧急手术。

3. 提高新生儿抢救技能护理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新生儿抢救技能培训,能够在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下,迅速进行抢救措施,保证新生儿的安全。

4. 定期检查医疗设备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产科病房中的医疗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一旦发现设备故障,要及时更换或修复,保证医疗设备的可靠性。

5. 严格控制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产科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保证患者在医院内不会受到感染。

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

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

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产科护理是医护人员在产前、产中、产后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工作。

而在进行产科护理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发现和防范,就会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了解和预防产科护理中的常见安全隐患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产科护理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进行介绍。

一、手术风险产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医疗行为,手术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等严重后果。

因此,产科护士在手术准备和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保持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无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二、药物错误在产科护理中,药物使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药物错误却是导致患者意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药物错误,产科护士应该仔细核对医嘱、药品标签和患者信息,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途径给药,避免药物配药和给药过程中的混淆和错误。

三、跌倒风险孕妇和产妇在产科病房内行动不便,容易出现跌倒的情况。

为了减少跌倒风险,产科护士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监护,保持病房内的环境整洁,避免物品堆放杂乱,及时清理地面的积水和杂物,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环境。

四、出血风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容易出现出血情况,而严重的出血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产科护士需要掌握出血的识别和处理方法,及时观察患者的子宫收缩情况和血量变化,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五、误吸误咽风险产科患者常常出现咳嗽、呕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误吸误咽,严重时甚至引发窒息。

产科护士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意识状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误吸误咽。

六、早产儿护理风险早产儿由于生理不成熟,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体温调节障碍等问题,需要得到特殊的护理。

产科护士应该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早产儿的护理技能,确保早产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和监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七、传染病风险在产科病房中,流感、呼吸道感染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较高,产科护士需要加强个人防护,做好手卫生和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分析及防范措施

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分析及防范措施

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分析及防范措施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科护理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助产,而是一项高风险的、复杂的临床工作。

在进行产科护理工作时,存在着众多的安全隐患,如: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问题、环境卫生问题、医疗设备使用问题等。

因此,为了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加强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问题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问题是最为重要的。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阴道分娩或者剖宫产,这些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出血、疼痛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护理,就会影响产妇的生命安全。

而对于新生儿来说,产后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不稳定,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因此,在进行产科护理工作时,必须加强对孕妇和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现的问题,如出血过多、胎儿窒息等。

二、环境卫生问题在产科室内,由于产妇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环境卫生问题很容易成为影响他们健康的因素之一。

未经消毒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容易成为病菌的藏匿地,而室内的空气和环境卫生状况也会影响产妇和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

因此,在进行产科护理工作时,必须加强对产房和产妇病床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并保持室内通风。

三、医疗设备使用问题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医疗设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产房内常用的医疗设备有新生儿呼吸机、剖腹产手术床等。

在使用医疗设备时,必须注意其正确性和安全性。

比如,使用呼吸机时必须检查呼吸机的连接性、氧气浓度等,并及时解决发生问题。

同时,在使用剖腹产手术床时,也要注意手术床的固定性和手术器械的消毒工作等。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在进行产科护理工作时,需要做出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产妇和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现的问题。

2、加强对产房和产妇病床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并保持室内通风。

3、合理使用医疗设备,检查其正确性和安全性;4、定期进行产科护理工作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

产科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对策

产科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对策

【] 何露. 1 风险管理在产科质量控制中的应用U. 】 护理研究 ,00,( : 2 1 54)
1 —1 . 5 6
[ 张淑琴. 2 】 护理风险管理在 呼吸内科病房 中的应 用[. J 中华现 代护理 ]
杂志 ,00,(8 :19 2 1 6 1 )2 8.
[ 戴青梅 , 3 ] 陈丽英 , 徐雪艳 , 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 等. J中国护理管 ]
22 防范对策 .
具体措施如下 。
健 全制度 ,严格管理 ,重视风险意识教
育、 分析护理事故原因是风险管理在护理应用 中的有效方法圈 。 221 建立 风险管理 组织 , .. 健全管理制度 。科室成立 以护
1 结果 . 2
实施护理风 险管理明显减少 了产科护理风 险
士长为组长 , 高年资护师 、 责任 护士为组 员的风险管理小组 , 定 期组织讨论科 内存在 的护理风 险因素 , 针对这些 因素制定相应 管理制度与措施 , 并检查督促落实情况 。 222 加强查对制度 与交 接班制度 的落实 。 .. 如建立产妇产 前、 产后观察 表格 , 娩室产后交 接表 , 分 护士巡视 表等 , 以表格
五对” 三查即指拿 药时 、 , 摆药时 ( 注射剂为抽药时 )发药时( 、 注 射剂 为注射前 ) 共检 查 3次 ; 五对指用药 前对姓名 、 对床 号 、 对 药名 、 对剂量、 对时间 ; 输液 注射前要检查药物有无 变色 、 变质 、 过期 ; 配药时要核对 药物之 间的配伍禁忌 。作 为一 名合 格的内 科 护士要 以很强 的责任 心 , 严肃认 真地执行 “ 三查 五对” 制度 ,
作者简介 : 杨竹茹 , , 女 本科 , 主管护 师。
E— al a01 1 co m iSc : 2@ 63. m 1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妇产科护理是一项专业的护理工作,涉及到孕妇、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引发了很多不良事件。

本文将分析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短缺:妇产科病区人员短缺导致了护士工作负荷过大,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

缺乏经验的护士在处理复杂情况时,容易产生不当操作和判断错误。

2. 设备不足:妇产科病区常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等,但由于设备不足,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也容易导致安全隐患。

3. 病患特殊性: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使得其护理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和经验。

在孕妇的产前检查中,需要检测孕妇及胎儿的生命体征和胎儿发育情况;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需要及时判断并应对各种并发症。

如果护士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4. 沟通不畅:妇产科病区医护人员众多,包括产科医生、儿科医生、护士、助产士等。

但由于工作繁忙或专业背景不同,相互之间的沟通不畅。

这样就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增加了医疗错误的风险。

为了保障妇产科护理的安全,需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加强人员培训:提供系统的、专业的妇产科护理培训,提升全体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培养护士对妇产科患者的了解和了解常见并发症的能力,增加处理紧急情况的经验。

2. 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设施:为妇产科病区配置必要的设备和设施,满足护理工作的需求。

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更新和更新。

3. 增强团队合作:建立跨学科的团队合作机制,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定期举行会议和研讨会,推动信息的共享和学习交流。

在紧急情况下,要有明确的指挥和协调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4. 加强问诊和沟通技巧培训: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细致全面的问诊,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

加强沟通技巧培训,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使医患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和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新生儿存在的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并分析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比较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家长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婴儿留置套管针脱出的发生率为1.53%,臀红发生率为7.69%,家长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38%,对照组婴儿留置套管针脱出的发生率为10.76%,臀红发生率为27.69%,家长护理工作满意度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认真分析新生儿护理中的风险,对其采取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标签:新生儿;护理;风险;护士
新生儿期是一个正常胎儿的延续,同时又是人类发育的初级阶段。

在这个时期新生儿的各项生理功能会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由于新生儿的生理调节、适应能力欠成熟,机体抵抗力较低、不能对疾病的症状进行主述,极易诱发相关疾病,特别是早产儿比新生儿更易发生并发症。

本研究主要探讨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难点及应对措施,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婴儿131例,其中男71例,女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6例,其中男36例(54.55%),女30例(45.45%);对照组65例,其中男35例(53.85%),女30例(46.15%)。

组间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妇产科医师和护士总共17人(其中医师7人,护士10人),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妇产科医务人员固定变化。

1.2护理方法分析护理中的风险,根据结果,对新生儿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医院需要定期培训护士掌握基本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促使她们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身为一名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细心、耐心、爱心,同时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一定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1.2.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知识与值班职责,并及时考核。

以让每位护士牢记自己的职责及相关的护理法律责任。

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比如: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新生儿脐炎,此时要求护士先洁净切口,消毒各种手术工具,一般在消毒杀菌以后,在患儿患处涂上硝酸银以干燥伤口,在7~14 d脐炎会彻底消失。

1.2.3按照医院的要求执行交接班制度、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

在进行交接
班时提前10~20 min到岗,并且还要认真核对患儿身体状况。

新生儿外出检查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由2名护士实施同步检查,当核查新生儿信息没有错误以后再和家属共同核实新生儿身份,随后让家属抱走。

1.2.4要求医护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以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完整性,要求护士认真书写各种护理文件。

医院的相关领导也需要重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护士,对待新生儿科室的护士们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以有效缓解护士工作压力。

加强医护人员的团结合作,对护士们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释放压力[1-2]。

1.2.5医院领导在对妇产科护士进行绩效考核时给予政策倾斜,因为妇产科护士对新生儿的护理是高风险、低回报的护理,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但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增加护士的经济收入能够有效提高妇产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1.2.6医院领导在对妇产科护士进行晋升职称考评时把患者家属对妇产科护士的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1.3观察指标比较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家长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包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以及新生儿被护理风险伤害的情况,见表1。

2.2医师、护士自评对新生儿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显示观察组医师、护士自评对新生儿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护理中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护理不周全的现象较普遍。

因为新生儿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病房没有陪护,而新生儿又无语言表达能力,难以用语言表达出个人的真正需求。

在对新生儿实施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安群问题:尿布疹,红臀,交叉感染及鹅口疮等;用暖箱、烤灯等设备时诱发的烫伤;在对新生儿沐浴时受凉;新生儿抓伤自己;输液渗漏等。

②未严格执行医院的查对制度。

护理在交接班或者新生儿出院时没有认真核对床头卡、双手圈以及胸牌,诱发差错事故。

新生儿入院时未认真进行身体检查,其肢体存在缺陷或者异常,没有和新生儿家属进行及时沟通留下安全问题。

护士护理技能欠完善,缺乏护理经验,当发现新生儿病情恶化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③新生儿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护理活动,是医院
处理医患纠纷事件的有效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而新生儿病房没有家属陪护,所以护理记录显得更加重要。

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由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具有直接联系,护理风险防范是前瞻性的,可以控制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起到预防为主消除隐患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在护理过程中做好新生儿室的卫生工作,做好空气和物品的消毒工作,例如新生儿的衣物和奶瓶等;在消毒时严格遵守消毒制度,并且强化危机和风险意识,护理危机的发生随时存在,因此做好预防工作至關重要;强化制度建设与质量监控,周密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保证,通过进行风险教育及强化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明显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因而新生儿受到的风险降低。

新生儿护理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其中存在很多风险。

在医院的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应当重视这些风险,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采取适宜的、可行的、科学的手段避免这类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守容,张伟华,詹细珍,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3):41.
[2]薛唤爱,何广荣.新生儿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10):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