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设计
教学楼全套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学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决定新建一栋教学楼。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教学楼设计方案,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通风空调、消防等各个方面。
二、设计原则1. 功能性: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环境。
2. 经济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
3. 环保性:采用绿色建筑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4. 安全性:确保建筑结构安全,消防设施完善。
5. 可持续发展:考虑未来学校发展,预留空间。
三、设计方案1. 建筑设计(1)平面布局:教学楼分为四层,一层为接待厅、办公室、会议室;二层为教室;三层为实验室、图书室;四层为教师办公室、休息室。
(2)立面设计:采用现代简约风格,以白色为主色调,搭配玻璃幕墙,体现科技感。
(3)空间设计:教室采用明亮的采光,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实验室、图书室等特殊场所满足专业需求。
2. 结构设计(1)基础:采用桩基础,确保建筑稳定。
(2)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保证建筑抗震性能。
3. 给排水设计(1)给水:采用自来水,保证水质。
(2)排水:设置雨水、污水分流系统,确保排水畅通。
4. 电气设计(1)供电:采用双回路供电,保证供电稳定。
(2)照明:采用节能照明设备,降低能耗。
(3)消防: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喷淋系统等,确保消防安全。
5. 通风空调设计(1)通风:采用自然通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2)空调:设置中央空调系统,满足冬季、夏季空调需求。
6. 消防设计(1)消防设施:设置消防水池、消防泵房、消防电梯等。
(2)消防通道:设置环形消防通道,确保消防车辆通行。
四、施工与验收1. 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 验收:工程完工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五、后期维护与管理1. 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确保教学楼设施正常运行。
2. 定期对教学楼进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教学楼_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学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我校计划新建一栋教学楼。
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教学场所,为师生提供舒适、高效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二、设计理念1. 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师生的实际需求,关注细节,以人为本,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和工作氛围。
2. 环保节能:采用环保材料,注重节能减排,打造绿色校园。
3. 空间布局合理: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各类教学需求。
4. 现代化设施: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三、设计内容1. 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2. 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1层3. 功能分区:(1)教学区:设置教室、实验室、多功能厅等,满足各类课程需求。
(2)办公区:设置教师办公室、教务处、图书室等,方便师生交流与学习。
(3)辅助设施:设置卫生间、饮水间、休息室等,提高师生生活品质。
4. 设计特点:(1)外观设计:采用现代简约风格,注重线条与色彩的搭配,体现现代感。
(2)室内设计:采用环保材料,注重室内通风、采光,营造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3)智能化设计: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资源、设施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四、设计细节1. 教室: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
2. 实验室: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满足各类实验课程需求。
3. 办公室:教师办公室采用开放式设计,提高办公效率,方便沟通交流。
4. 多功能厅:多功能厅可举办各类学术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满足校园文化生活需求。
5. 卫生间:卫生间采用环保材料,注重通风、采光,保证卫生。
五、施工与后期管理1. 施工期间,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 施工结束后,对教学楼进行验收,确保各项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3. 后期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教学楼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六、预期效果本项目建成后,将为我校师生提供舒适、高效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学楼整体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学楼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设计方案旨在为某中学设计一座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教学楼,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办公等多方面的需求。
二、设计原则1. 功能性原则:教学楼应满足教学、办公、科研等多功能需求,空间布局合理,便于师生使用。
2.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3. 环境友好原则:注重教学楼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提倡绿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安全性原则:确保教学楼的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等,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三、设计方案1. 建筑布局教学楼采用南北向布局,分为教学区、办公区、科研区、辅助区四大区域。
教学区包括教室、实验室、多功能厅等;办公区包括校长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等;科研区包括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等;辅助区包括卫生间、开水间、休息室等。
2. 空间设计(1)教室:教室采用矩形平面,面积约为60平方米,每间教室可容纳约40名学生。
教室内部采用明亮的色彩,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
教室两侧设有采光窗,保证室内光线充足。
(2)实验室:实验室采用宽敞明亮的布局,满足各类实验需求。
实验室内部设有实验台、储物柜、通风设备等,确保实验安全。
(3)办公室:办公室分为单人办公室和多人办公室,满足不同需求。
办公室内部设有办公桌、书柜、椅子等,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4)多功能厅:多功能厅可容纳约200人,用于举办各类活动。
内部设有舞台、音响设备、投影仪等,满足多功能需求。
3. 外部环境教学楼外部环境注重绿化,设置休闲广场、绿化带等,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休息和学习环境。
同时,教学楼周边设置停车位,方便师生出行。
4. 结构设计教学楼采用框架结构,确保建筑安全稳定。
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5. 电气设计教学楼电气系统采用低压配电系统,保证供电安全可靠。
内部照明采用节能灯具,降低能耗。
关于教学楼的设计理论

关于教学楼的设计理论引言:教学楼是教育机构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教师进行教学的场所。
教学楼的设计理论对于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关于教学楼设计理论的相关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原则、教室与功能区域的规划、教室布局与灯光设计、声学设计等方面。
一、建筑设计原则教学楼的建筑设计原则是确保建筑物在功能和美学上都能满足教育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以下因素:1.1 空间布局:合理的教学楼布局应包括教室、办公区、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功能区域,保证各区域之间的流线连接顺畅。
1.2 外观设计:教学楼的外观设计应融入校园环境,符合校园整体风格,同时注重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1.3 耐用性和可持续性:教学楼的设计应考虑建筑材料的选择,确保其耐久性和可持续性,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
二、教室与功能区域的规划教学楼的功能区域规划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以下是教室与功能区域规划的主要原则:2.1 空间划分:教学楼内的教室和功能区域应根据不同教育需求进行划分,如大型讲堂、小教室、实验室、作业室等。
2.2 合理连接: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应设立通道和连接,方便师生的出入和流动。
2.3 安全与便利性:教学楼内应设有适当数量的消防通道、应急出口和洗手间,并考虑到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
三、教室布局与灯光设计教室布局与灯光设计是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下是相关原则:3.1 教室面积:教室应根据学生人数合理确定面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充足的个人空间。
3.2 坐位布置:教室座位应合理布置,保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视线交流和互动。
3.3 灯光设计:教室内的灯光设计应注重光线均匀、温和、不刺眼,以保护学生的视力。
四、声学设计声学设计对于提供良好的听觉环境非常重要,以下是相关原则:4.1 噪音控制:教学楼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部和内部噪音,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清晰听到教师的讲解。
4.2 音质调节:教室内的音质应调节到适当水平,保证语音清晰、音乐和其他声音的传递效果正常。
大学生教学楼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对教学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环境,特制定本大学生教学楼设计方案。
二、设计理念1. 现代化:教学楼设计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设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2. 功能性:教学楼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科研、办公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 人性化:教学楼设计要关注师生需求,提供舒适、便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4. 绿色环保:教学楼设计要注重节能、环保,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设计方案1. 建筑布局(1)教学楼采用南北向布局,南北朝向,有利于采光、通风。
(2)教学楼分为教学区、办公区、实验区、辅助设施区等,功能分区明确。
(3)教学区设置在建筑一层至三层,办公区设置在建筑四层至五层,实验区设置在建筑六层至七层。
2. 教学区设计(1)教室:教室采用标准教室设计,满足多媒体教学需求。
教室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可容纳40-50名学生。
(2)多功能厅:设置一个多功能厅,可容纳200-300人,用于学术报告、讲座等活动。
(3)自习室:设置多个自习室,为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自习环境。
3. 办公区设计(1)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室设置在四层至五层,每个办公室面积约为20平方米,配备办公桌、椅子、电脑等设施。
(2)教务办公室:设置教务办公室,负责教学管理工作。
4. 实验区设计(1)实验室:设置多个实验室,满足不同学科实验需求。
实验室面积约为50平方米,配备实验台、仪器等设备。
(2)创新实验室:设置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
5. 辅助设施区设计(1)图书馆:设置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
(2)食堂:设置食堂,为学生提供便利的餐饮服务。
(3)卫生间:设置卫生间,方便师生使用。
四、节能环保措施1. 建筑材料选用环保、节能材料,如高性能保温材料、绿色涂料等。
2. 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降低能源消耗。
3. 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减少空调使用。
各种风格教学楼设计方案

一、现代简约风格设计方案概述:现代简约风格教学楼以简洁、明快、实用为设计理念,强调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功能与美观的和谐统一。
设计要点:1. 外观设计:采用现代简约的线条和色彩,以白色、灰色为主色调,搭配金属质感材料,展现现代感。
2. 空间布局:合理划分教学区、办公区、休闲区等,确保各区域功能明确,便于师生使用。
3. 功能区域:- 教学区: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 办公区:舒适、安静,满足教师办公需求。
- 休闲区:设置阅读角、休闲椅等,供师生放松身心。
二、古典风格设计方案概述:古典风格教学楼以传统元素为基础,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设计要点:1. 外观设计:采用传统建筑元素,如飞檐翘角、青砖灰瓦等,展现古典韵味。
2. 空间布局:遵循传统建筑布局,以中轴线为核心,对称布局,体现礼仪文化。
3. 功能区域:- 教学区:古朴典雅,配备传统家具,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 办公区:简洁实用,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 休闲区:设置茶室、棋牌室等,供师生交流、休闲。
三、生态绿色风格设计方案概述:生态绿色风格教学楼以环保、节能、健康为设计理念,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设计要点:1. 外观设计:采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体现绿色环保理念。
2. 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降低能耗。
3. 功能区域:- 教学区:宽敞明亮,配备环保材料,确保师生健康。
- 办公区:简洁实用,注重节能环保。
- 休闲区:设置生态花园、绿化带等,营造舒适环境。
四、未来科技风格设计方案概述:未来科技风格教学楼以创新、科技、智能化为设计理念,展现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设计要点:1. 外观设计:采用流线型设计,搭配未来感十足的色彩,展现科技魅力。
2. 空间布局:合理划分教学、办公、休闲等区域,满足智能化需求。
3. 功能区域:- 教学区:配备智能教学设备,实现互动式、个性化教学。
- 办公区:智能化办公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教学楼内部设计方案

一、设计理念本设计方案以“绿色、智能、人文”为核心,旨在打造一个舒适、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师生多元化需求。
二、功能分区1. 教学区:包括教室、阶梯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满足各类课程教学需求。
2. 办公区:包括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会议室等,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服务区:包括图书馆、自习室、休息室、茶水间等,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服务。
4. 辅助区:包括设备间、储藏室、卫生间等,保障教学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空间布局1. 教学区:采用大开间设计,确保教室采光充足、通风良好。
教室内部布局合理,满足多媒体教学需求。
实验室、实训室等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分区,确保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办公区:教师办公室设置独立空间,保障教师工作环境舒适。
行政办公室集中布置,提高管理效率。
会议室设置多功能投影设备,方便召开各类会议。
3. 服务区:图书馆采用开放式布局,方便师生查阅资料。
自习室设置充足的座位,满足学生自习需求。
休息室、茶水间等设置在主要通道附近,方便师生休息和交流。
4. 辅助区:设备间、储藏室等设置在地下或隐蔽区域,不影响教学区、办公区的正常使用。
卫生间采用无障碍设计,方便残障人士使用。
四、绿色设计1. 采光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降低能耗。
2. 通风设计:采用自然通风,降低空调使用频率,节约能源。
3. 建筑材料:选用环保、可回收的材料,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4. 智能系统: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实现能源管理、安全防范等功能。
五、智能化设计1. 网络设施: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方便师生接入互联网。
2. 多媒体教学: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支持远程教学、互动教学等功能。
3. 智能安防:设置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等,保障校园安全。
4. 智能照明:采用感应式照明,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灯光,节约能源。
六、结语本高校教学楼内部设计方案以师生需求为核心,注重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绿色设计、智能化设计等方面的优化,旨在打造一个舒适、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环境,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教学楼总体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优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形象,本项目旨在设计一座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教学楼。
二、设计理念1. 绿色环保: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为设计原则,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校园环境。
2. 人性化设计:关注师生需求,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空间,创造舒适、便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3. 空间利用:充分利用建筑空间,提高建筑利用率,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4. 美观大方:注重建筑造型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现代校园文化特色。
三、总体布局1. 功能分区:教学楼分为教学区、办公区、实验区、图书阅览区、休闲区等,各区域功能明确,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2. 流线组织:采用环形交通流线,将各个功能区域有机连接,方便师生通行。
3. 空间布局:根据功能需求,合理划分各个功能空间,保证空间利用率。
四、建筑造型1. 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简洁大方,体现现代校园文化特色。
2. 建筑立面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与简洁,以突出建筑的整体美感。
3. 建筑色彩以白色为主,搭配少量暖色调,营造温馨、舒适的校园氛围。
五、主要功能空间设计1. 教学区:设置教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2. 办公区:设置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提高办公效率。
3. 实验区:设置实验室、实训室等,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4. 图书阅览区:设置图书馆、阅览室等,为师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5. 休闲区:设置咖啡厅、休息室等,为师生提供休闲放松的空间。
六、配套设施1. 绿化景观:在教学楼周围设置绿化景观,改善校园环境。
2. 智能化系统: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建筑管理效率。
3. 无障碍设施:设置无障碍通道、卫生间等,方便残障人士使用。
七、结论本教学楼总体设计方案以绿色环保、人性化设计、空间利用和美观大方为原则,充分考虑师生需求,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为主。宜独立设置,位于学校校门附近。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三)办公、生活、辅助用房设计
2、厕所设计
厕所的固 定卫生设 备:大便 器、小便 器、洗手 盆、洗涤 池等。
厕所位置一般不宜设在主楼梯旁及人流集中 的地方,通常设于走廊尽端及两排楼中间的 连接处。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一)普通教室设计
6、教室的结构布置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二)专用教室设计
1、实验室设计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二)专用教室设计
2、音乐教室设计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二)专用教室设计
3、语言教室设计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二)专用教室设计
4、多功能大教室(合班教室)设计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一)普通教室设计
4、教室的层高 教室净高一般不小于3.4m,层高
3.6~3.9m为宜。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一)普通教室设计
5、教室的门窗设计
(1)门的设计:一间普通教室设置两个门, 门宽900~1000mm,门上部设亮子,门高 2400~2700mm。
(2)窗的设计:教室、办公室的窗地面积 比一般为1/4~1/6,通常教室的窗宽为 1500~2400mm,窗高为2100~2700,窗台 高900~1000mm。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一)总平面的组成 4.其他用地
包括总务、后勤和校办工厂等。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二)总平面的功能分区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三)建筑的朝向和间距 1.朝向
根据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建筑物的朝向宜为 南向、南偏东或南偏西少许角度。
2.间距
建筑物间距过大,不利于节约用地;间距过 小,不能满足日照、卫生、防火、抗震的要 求。
学校设计中,日照间距和防火间距是主要依 据。
H为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度
在学校建筑中为防止视线干扰,当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 其间距不宜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的间距不宜小于 25m。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四)学校出入口设计
出入口是学生上学、放学时大量集散场所, 其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2)良好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3)入口处应设较大的雨篷,作为出入教
学楼的缓冲停留空间。
门厅面积:中学一般为0.06~0.08m2/每生; 小学0.04~0.06m2/每生。
门厅宽度:4.5~9m,可按设计要求进行调 整。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四)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2、走道
作用:走道起着连接同层各个房间的水平交 通作用。
小学宜设置200m环形跑道(附60m直跑道) 的田径场一个。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一)总平面的组成 2.运动场地
合理安排体育场地与教学楼的相对位置,减 轻对教学区的干扰。
体育场地一般以长轴为南北向布置。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一)总平面的组成 3.绿化及室外科学园地
为改善校园环境或结合生物课、自然课的 教学,即开展课外科学小组的活动而设置 的,包括成片绿地、种植、饲养、天文和 气象观测等用地。
厕所应有自然采光和通风,可设在教学楼的 北面或西面。
通常厕所设有前室,前室深度不小于 1800mm。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四)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1、门厅 门厅是教学楼接纳、分配人流的交通枢纽,
也用来布置板报、宣传栏和供学生活动。 门厅设计中应注意:
(1)人流路线应简捷、通畅,避免交叉、 迂回;
(1)应设于靠近主要街道的小巷内或次要 街道上。
(2)交通方便,上下学不需要跨越主要道 路,行走安全。
(3)学生能直接到达教学楼,不应横跨体 育场地及绿化区。
(4)有利于总平面合理布局及功能分区。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五)总平面布置方式 重点考虑学校用地的地形条件,
学校出入口位置, 教学用房及体育活动场地的相对位置。
(五)平面组合设计
1、组合设计的原则:
(1)教学用房大部分要有合适的朝向和良好的通风 条件,朝向以南向和东南向为主。——朝向
(2)各类不同性质的用房应分区设置,既要功能合 理,又要联系方便。——功能分区
(3)建筑空间布置紧凑,注意节约土地、节约能 源。——节能
(4)合理组织交通路线,避免人流交叉,保证疏散 畅通。——流线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五)平面组合设计
2、教学楼功能分析及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
(1)主次关系:教学楼的教室、实验室是 主要房间;行政、教师办公室、厕所是次要 房间。
(2)内外关系:教学楼的行政办公室的设 计既要对内联系方便又要便于对外接洽。
(3)联系与分隔:普通教师与音乐教室, 二者联系密切,又要避免噪声干扰。
3、教学楼的组合形式
(2)大厅式组合:将教学区和办公区围绕 一个大厅布置,大厅可作为公共活动用房。 这种组合具有平面紧凑、联系方便等特点, 但相互干扰较大。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五)平面组合设计
3、教学楼的组合形式
(3)单元式组合:将几间教室合在一起并 配备相应辅助房间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成 为单元,再将几个单元用楼梯或走道重复组 合成完整的教学楼。该组合功能分区明确, 各单元相对独立,平面布置和立面造型有韵 律感。
教学用房围绕体育场地布置
教学楼与体育场地前后布置
教学楼与体育场地平行布置(e、f) 教学楼与体育场地各据一角(g)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学校教学楼的组成:
教学部分: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 音乐教室等)、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
办公部分: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 辅助部分:交通联系、厕所、储藏室等。
(5)教学楼应选择合理的结构型式及最佳的开间、 进深尺寸。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五)平面组合设计
2、教学楼功能分析及组合关系 功能分区:
(1)教学活动区域:普通教室、实验室、 语音教室等;
(2)办公区域:行政办公、教师办公 (3)附属建筑:食堂、宿舍、锅炉房; (4)室外活动区域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一)总平面的组成 1.建筑用地
校园中的道路是联系建筑物与各种场地间 的脉络。
道路宽度不小于2m 车行道宽度不小于3.5m 最宽的双车道不宜大于7m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一)总平面的组成 2.运动场地
中学宜设置250~400m环形跑道(附100m 直跑道)的田径场一个;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六)教学楼的体型、立面设计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二)专用教室设计
5、阅览室设计
阅览室和书库应设在教学楼僻静的角落或顶 层。
教师阅览与学生阅览应分开设置。 书库和阅览室应紧密相连、有门相通。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三)办公、生活、辅助用房设计
1、办公用房设计
分为教学办公和行政办公两部分。 教学办公要求与教室联系方便,环境安静。
宽度:公共走道最小净宽应满足两股人流的 宽度,一般学校内走道为2.1~3.0m,外走 道为1.5~2.4m。
长度:取决于采光口、楼梯口或出入口之间 的距离,不超过最大的防火距离,不免过长 的袋形走道。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四)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3、楼梯
教学楼中楼梯间开间为2700、3300、3600、 3900、4200mm,多为平行双跑楼梯,当 开间超过4500mm时,多为双分式或双合式 楼梯。
建筑设计要求综合考虑个部分的大小、体 形、朝向、室内设施、结构形式及房间组 合。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一)普通教室设计 1、教室的面积
家具、设备占用面积 学生使用活动面积 室内行走所需交通面积
中学:使用面积为1.12m2/每生; 小学:使用面积为1.10m2/每生。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相对关系。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一)总平面的组成
根据学校的使用要 求,学校用地一般 分为四类。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一)总平面的组成 1.建筑用地
指规划和建造学校各种用房所占用地段。 包括教室、实验室、办公室、辅助用房、校 园(含校前区)、道路等。
建筑用地站学校用地面积的40%~50%, 其中建筑底座面积占学校用地的 10%~13%。
运动场地的条件。 5.学校有齐备的城市公用设施。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设计原则
符合学校规模及功能特点; 尊重周围环境、地形、地貌等客观条件; 学校用地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 对学校的各种场地、道路和绿化进行全面合
理规划。
三、学校总平面设计
几个关键问题:
总平面设计与单体建筑的关系; 教学楼与体育活动场地的关系; 教学楼的基本体型、位置、朝向和出入口的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五)平面组合设计
3、教学楼的组合形式
(1)走道式组合:利用走道将各房间连接 起来,各房间沿走道一侧或两侧布置,具有 使用房间与交通联系明确分开、保持各房间 在使用上的独立性的特点。 按走道位置不同分为:内廊式、外廊 式和内外廊组合式。
四、学校教学楼设计
(五)平面组合设计
教学楼设计指导
一、学校规模及班级人数
小学每班近期45人,远期40人; 中学每班近期50人,远期45人;
二、学校校址选择
应符合以下几点:
1.良好的日照、采光及通风条件。 2.无污染的地段,周围环境良好。 3.交通较为方便,学生就学路线便捷、安全。 4.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段,校内有布置
楼梯踏步尺寸:踏步高140~160mm,踏步 宽280~3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