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美学原理 第五讲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共74页

合集下载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试论嵇康的人格美学思想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试论嵇康的人格美学思想

附于任何政权, 不做所谓的名士之首领。 在生命的 最后时刻 , 他留下 了唯我的姿态 : 临当就命 , 顾视 日 , 影 索琴而弹之。 临刑的高台竟是人格前所未有 的高度 ; 面对屠刀的姿态 , 使得整个生命散发出耀 眼的光芒。自 我意识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定义 自 身的消亡, 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 但人的 精神发展逐渐确立了新价值观 , 在必要的时刻 , 舍 他不愿屈从于压力,以 自己特有的反方式来求得 弃生命 , 以保全绝对的信仰 、 观念。生命虽就此突 挣扎地生存。稽康著《 养生论》《 、声无哀乐论》 , 然发生 中断 , 等 但稽康颜色不变 , 问其兄 日: 向以琴 将 自己的人格理想苄 精神境界寓于其中。 来不邪? 他并非没有看到对手正迎面扑来, 但他没 2稽康对老庄思想的继承和升华 有避让 , 更没有退却。 而是站立在那里 , 等待对手。 稽康倾心于老庄之学 , 公开标榜“ 老子庄周 , 甚至 , 不再等待。 生命继续着 自己, 倾听着琴声 ; 不 甚至忘掉了它正在逼近。 这 吾之师也”。史书也多称稽康崇尚老庄 , , 可见 稽 苒为那个终结者操心, 康的哲学深受老庄道家思想 的影响,是对老庄 自 是怎样的一场生命邀约 ! 直到最后一刻 。 生命都没 然之道和无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有被这一突变所侵扰 , 继续保持着 自身。 宋朱长文 稚康淡漠政治, 淡泊名利 , 注重从理想、 人格、 《 琴史》 《 日:广陵散》 之作 , 叔夜寓深意于其中。故 人生哲学方面去理解老庄之道 ,感悟生命要获得 其将死犹恨不传。 在这个意义上 , 以说, 可 稽康弹 自由就必须摆脱世俗的一切荣辱 , 是非 , 得失 , 超 奏的《 广陵散》 确实归稽康所有。 稽康弹奏此 曲, 将 拔于凡俗之上。诚如老子所言: “ 吾所以有大患者 , 音乐作品 自身的和谐与美妙境界完美地展现 出 为吾有身 , 无身 , 及吾 吾有何患?[ ”1 5 秘康以他对人 来 , 却不肯传之后人。 音乐失传 , 固然令人惋惜 , 但 生的独特体验, 创造性 的发展 了老子这一思想。 他 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也从此绝矣 ! 的《 释私论》 可谓为老庄生存之道的最好注释。他 总结:稽康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很深远 说: “ 私以不言为名 , 以尽言为称 。… 匿情” 公 ‘ 就是 的。 秘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名士 。 他的成就是 “ ,显情” 私” “ 就是“ 。意即君子者应无私念 , 公” 能 多方面的 , 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 , 也是著名的文学 公开内心的真实思想 , 襟怀坦 白, 磊落光明; 阳奉 家、 艺术家 , 他的诗、 文章为后人所称道。当然 赋、 阴违 , 虚情 假 意此 乃 小人 所 为 。 作为历史人物 , 稽康也有着时代 的局限性 , 然而 , 老子和庄子相比, 稽康思想更多的是对庄子 他的思想 , 他的人格 , 他那种热爱 自由、 热爱生命、 学说 的继承和发展。稽康 自己就说: “ 又读 《 、 热爱艺术的审美理想,对后代人产生了巨大的影 老》 《 , 庄》 重增其放 。” 响。 稽康十分重视 自己的才高志洁,他选用庄子 目送归鸿 , 手挥五弦 : 人离去 , 精神依然故我。 “ 神龟 之点 , 意在比喻 自己才高志洁 , 任情放大 , 参 考 文献 他冷眼看现实 , 是蔑视、 批判、 不相容。 庄子的隐逸 【 【 《 12 晋书》 】] 四十九卷《 稽康传》 . 思想主要是愤世而逃避, 是由批判而达于隐居。 稽 【】世说新语・ 3《 德行》 . 康继承这一点 , 重在批判现实 , 以隐全性 , 而且对 【] ]与山巨源绝 交书》 46 【《 . 于这一点 , 他又有十分明确的理性认识。 稽康的隐 [ 《 5 老子 ・ 】 十三章》 . 逸思想不只是守志避祸,还有更多的是对现实的 作者 简 介 : 春 宁 , , 延 女 安徽 大 学哲 学 系 20 08

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

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

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赠秀才入军》是嵇康所写的一组四言古诗,为送他哥哥嵇喜参军而作。

其中以第十四首最为有名,流传千古。

而诗中“顾盼生姿”“风驰电逝”等演变为成语,流传。

《赠秀才入军》十八首:第一首:鸳鸯于飞,肃肃其羽。

朝游高原,夕宿兰渚。

邕邕和鸣,顾眄俦侣。

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第二首:鸳鸯于飞,啸侣命俦。

朝游高原,夕宿中洲。

交颈振翼,容与清流。

咀嚼兰蕙,俛仰优游。

第三首:泳彼长川,言息其浒。

陟彼高冈,言刈其楚。

嗟我征迈,独行踽踽。

仰彼凯风,涕泣如雨。

第四首:泳彼长川,言息其沚。

陟彼高冈,言刈其杞。

嗟我独征,靡瞻靡恃。

仰彼凯风,载坐载起。

第五首:穆穆惠风,扇彼轻尘。

奕奕素波,转此游鳞。

伊我之劳,有怀遐人。

寤言永思,寔钟所亲。

第六首:所亲安在,舍我远迈。

弃此荪芷,袭彼萧艾。

虽曰幽深,岂无颠沛。

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第七首:人生寿促,天地长久。

百年之期,孰云其寿。

思欲登仙,以济不朽。

缆辔踟蹰,仰顾我友。

第八首:我友焉之,隔兹山梁。

谁谓河广,一苇可航。

徒恨永离,逝彼路长。

瞻仰弗及,徙倚彷徨。

第九首:良马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盻生姿。

第十首:携我好仇,载我轻车。

南凌长阜,北厉清渠。

仰落惊鸿,俯引渊鱼。

盘于游田,其乐只且。

第十一首:凌高远盻,俯仰咨嗟。

怨彼幽絷,室迩路遐。

虽有好音,谁与清歌。

虽有姝颜,谁与发华。

仰讯高云,俯托轻波。

乘流远遁,抱恨山阿。

第十二首:轻车迅迈,息彼长林。

春木载荣,布叶垂阴。

习习谷风,吹我素琴。

交交黄鸟,顾俦弄音。

感悟驰情,思我所钦。

心之忧矣,永啸长吟。

第十三首:浩浩洪流,带我邦畿。

萋萋绿林,奋荣扬晖。

鱼龙瀺灂,山鸟羣飞。

驾言出游,日夕忘归。

思我良朋,如渴如饥。

愿言不获,怆矣其悲。

第十四首: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第十五首:闲夜肃清,朗月照轩。

微风动袿,组帐高褰。

2024年高频考点解密03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讲义)(解析版)

2024年高频考点解密03 信息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讲义)(解析版)

解密03信息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解析版)高频考点一探究观点态度类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以及结合题目观点整合原材料内容的能力。

学生既要对题目的观点和价值倾向进行主观判断,也要以观点为依托结合文本材料进行解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

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6分)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6分)(1)观点态度观点态度类一般会根据文本的内容提出观点,要求考生辨析判断。

题目的观点在文本中没有出现,但文本内包含对这一个观点对应的解读内容。

(2)答题三步骤典例01(2022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真题)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迁移运用观点(立足文本,关联分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迁移运用观点(立足文本,关联分析)
(一)运用文本观点分析文外评论题 1.有人评价:“史湘云像夏天,热烈奔放;林黛玉像秋天,凄清冷艳。” 请结合材料二中的酒令内容,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 答案 ①“热烈奔放”指的是史湘云的性格特点。史湘云的酒令通过描 绘长江波涛汹涌、铁索缆舟的壮阔景观,以及使用例如“这鸭头不是那 丫头”的诙谐用语,抒发了其豪迈健阔之情,体现其热烈奔放的性格。 ②“凄清冷艳”指的是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酒令通过视觉上的 “落霞”“孤鹜”“折足雁”等哀景,与听觉上的“九回肠”“捣衣声” 相结合,抒发了一种哀婉凄怨之情,体现其凄清冷艳的性格。
信息类阅读
迁移运用观点
——立足文本,关联分析
复习任务
1.培养借助文本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由“关注解题”向“解决问题”的 意识转变。 2.掌握解答观点迁移运用题型的方法要点。
考情微观
年份 2022
2021
卷别 新高考 Ⅰ卷
新高考 Ⅰ卷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 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 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 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 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二)运用文本观点分析文外文学或社会现象 3.下面材料中的“憨湘云醉眠芍药裀”选段能够体现中国酒文化精神,请 结合材料一、二以及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 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 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 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 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洌……醉扶归……宜会亲友。”
在个体的精神和实践活动中,孔子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自我实 现往往表现为积极而独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 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如果从心理学 的角度来审视,儒家所主张的经世致用的入世哲学,具有鲜明的自我实 现色彩。《论语·卫灵公》中写道:“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对于他 人的不了解,孔子可以坦然面对,但对于终其一生无法达成自我实现却 感到深深地遗憾。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__第五讲_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__第五讲_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嵇康<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之一一、知觉与表象二、想象与联想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南宋杰出爱国诗人。

陆游创作力非常旺盛,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仅在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 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

陆游生活在祖国分裂的年代,陆游在青年时与表妹唐琬结为夫妻,彼此情深意重,却由于父母之命,被迫分离,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 年)春天,他们在沈园偶然重逢。

陆游回忆往事,感慨万分,既兴在沈园园壁题写《钗头凤》词一阕。

相传,唐琬看了这首词后非常<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回家后也和词一首,不久便忧郁去世了。

三、通感通感:又称联觉,指美感活动中视觉、听觉和其他的各种感觉,如触觉、嗅觉、味觉可以相互沟通。

它是美的对象所引起的一种感觉能够和其他感觉相联系,从而产生感觉的转移、转化和渗透的一种心理现象。

艺术中的通感现象1 、通感是艺术家的一种本领2 、通感是对欣赏者的一种要求视觉→听觉:红杏枝头春意闹。

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

听觉→视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发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视觉→触觉:促织声尖尖似针。

听觉→嗅觉:哀响馥若兰。

嗅觉→听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情感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美感过程中的情感状态尤其显得强烈、深沉和持久。

理解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它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审美对象的文化背景、象征意义、相关联的其他知识等。

充分地理解审美对象的背景知识,可以便我们更好地进入欣赏状态。

四、美感的本质根据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定义为人的社会性,与此相应,美感的本质就是美感的社会性,美感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嵇康简介(精选)

嵇康简介(精选)

嵇康简介(精选)嵇康代表作篇一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十四嵇康〔魏晋〕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魏晋〕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

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

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

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 第五讲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74页PPT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 第五讲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74页PPT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 第五讲 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赠秀才入军》翻译赏析

《赠秀才入军》翻译赏析

《赠秀才入军》翻译赏析导读:[出自] 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第十四首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注释:兰圃:有兰草的野地。

秣马:饲马。

磻(音波):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

皋:水边地。

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

纶:指钓丝。

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太玄:就是大道。

“游心太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筌:捕鱼竹器名。

《庄子·外物》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说明言论是表达玄理的手段,目的既达,手段就不需要了。

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

《庄子·徐无鬼》有一段寓言说曾有郢人将白土在鼻上涂了薄薄一层,像苍蝇翅似的,叫匠石用斧子削去它。

匠石挥斧成风,眼睛看都不看一下,把白土削干净了。

郢人的.鼻子毫无损伤,他的面色也丝毫没有改变。

郢人死后,匠石的这种绝技也不能再表演,因为再也找不到同样的对手了。

这个寓言是庄子在惠施墓前对人说的,表示惠施死后再没有可以谈论的对手。

这二句的意思是:像郢人死后,匠石再也找不到与他配合默契的人一样,嵇喜如对自然大道有所领会,在军中也难得解人。

译文1:将车徒止息在生长着兰草的园圃,牵着马在华山喂草。

在水边的平地射着箭,在河流钓着鱼。

用目光追随着高飞的鸿雁,手中弹动着虞舜创制的五弦琴。

顺乎本性、无所拘束地活动于天地之间,一心探求“太玄”即自然之道。

赞称着渔翁(庄子)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的工具)。

郢人已经死了,谁还会对你畅所欲言。

译文2:军队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将马放在开着野花的山坡上进食。

兄长时而在空旷的草泽上射鸟,时而在长河边垂钓。

时而又弹起五弦琴,而目光却追随着大雁飞回天边。

兄长心里追求天地自然的大道理,所以随时随地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 第五讲 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