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人性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张爱玲离开祖国大陆到美国后,又将《金锁记》改写为《怨女》。《怨女》在《金锁记》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细节,但是“女主人公已经由一个心理变态的疯子——一个悲剧英雄——变成了一个人情之常可以解释的小奸小坏的庸常之辈。”银娣已经没有了七巧的那份疯子的审慎与怨毒,她有的只是一般女人无异的“怨”:怨男人。所以银娣具有更普遍的人性,但是却没有七巧的那份深刻。在《金锁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幕接一幕紧张刺激的高潮,而在《怨女》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平淡而近自然。
This paper is mainly to study Eileen Chang a fictional character human nature, mainly through the three aspects of view. The first is the expansion of material desire of humanity; the twice is a morbid desire of humanity; the third is self access difficult under the human nature. This is according to the existence philosophy of tragedy to the division of the three part. Eileen Chang's novels are
白流苏离婚以后寄居在哥哥家里,当哥哥嫂嫂们榨干了她那一点钱以后便开始百般挤兑刁难她。后来在阴差阳错中结识了原本是打算介绍给她妹妹的范柳原。范柳原有钱,这是不争的事实,白流苏也明白,如果能和他在一起,她就能摆脱那令她生厌的白公馆了。所以当徐太太提议让她跟着一起去香港时,虽然她已猜出这是范柳原的主意,却仍然答应前往,因为这是她唯一的出路,她愿意赌这一次。在一开始,她是想要得到范柳原的爱情,然后结婚。可后来却明白,范柳原不过只是想让她做他的情妇,于是她离开香港回到上海。这次回到上海的处境可想而知,于是她又再次毅然到香港寻找范柳原,这次她已完全妥协,因为生活,因为物质,因为他的钱能让她摆脱她讨厌的家庭。也许他们之间有爱情吧,但是这份爱情不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之上的吗?如果范柳原没钱,或者后面破落潦倒了,她还会和他在一起吗?爱情,根本一钱不值。
二、爱情——值多少钱:以白流苏、霓喜为代表
(一)白流苏
《倾城之恋》也许算得上张爱玲真正的成名之作。虽然前面她已写过不少散文和小说,也得到一定的赞许和名声,但是真正让她声名大噪大红大紫的却是《倾城之恋》,这部小说几乎让所有人都知道了上海出了个张爱玲。
《倾城之恋》的故事也还是男女爱情故事,但女主人公白流苏却有点不同,因为她是一位离过婚的女人,而她后来竟得到了范柳原的婚姻,这在当时是很让人惊讶的。似然他们的婚姻,要以“倾城”——香港的沦陷为条件,但还是不得不让某些人艳羡和诧异的。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他们之间有爱情吗?我想很多人会倾向于肯定,事实却真的如此吗?
(二)曹七巧
张爱玲的《金锁记》是其永恒不朽的代表作。小说描写的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曹七巧为了贵族大家的“正头奶奶”的虚名以及这份虚名嗦能给予她的金钱而甘心嫁给一位瘫子。其实如果只看小说的前面,我们对于七巧更多的是同情,因为小户人家的贫寒以及生活的重压逼得她不得不这么做。但是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她的疯狂与变态,摧毁了儿子长白与女儿长安的终身幸福,更间接迫害死了自己的儿媳妇,看到这里,读者感到更多的不是可怜而是可恨了。因为她已经戴着黄金的枷锁,终身都不会放下,并要让身边的人都作为陪葬。
人性的弱点,就是涵盖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宏旨。有人说张爱玲关注人性,选择人性的弱点这个主题,其目的是在于救渡国人孱弱的灵魂。对于此种说法,我不敢苟同。张爱玲对人性弱点的揭示,并不是要像鲁迅那样去唤醒愚昧麻木的人民,而是去展示真实的人,普遍的人性。“虽然张爱玲小说中多展现出对人生的讽刺,但她的冷嘲并无多少自责之意,她无意于道德上的判断,假如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假如人生就是孤独的,自责又有何用?对于她,问题的关键不是道德原则的重申,而是人性的真相必须接受。”
more or less reveals the Existential Consciousness, because Eileen Chang believed that" life is suffering, life is always a tragedy". Eileen Chang is a total pessimist, but she is also a lively satirist, she can look coldly from the sidelines at random, mocking, her irony not Puritan responsibility for good, but more sympathy, compassion for her everything is contained therein.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人性情欲 物欲
Eileen Chang's study of humanity
Abs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ct:
Eileen Chang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as a distinguished writer, she has an extraordinary charm. In her novel, she tries to depict is the evil in human nature. Perhaps her unhappy childhood have direct relation, but the main thing from her introspection. She can often see people hidden in the surface of human nature, or blind, or paranoid, all huddled in their young shell, do not want to come out, to the real numb, closed themselves.
张爱玲小说人性研究
学生姓名:孙滩
指导教师:曹万生
内容摘要: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她有着异于常人的魅力。而在她的小说中,她所着力刻画的是人性的恶。这也许与她不幸的童年有直接的关联,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她的内省。她常常能看到潜伏在人们表面下的人性,或盲目,或偏执,人人都缩在自己幼小的壳里,不愿出来,对现实麻木,将自己封闭。
本篇论文主要是研究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物的人性,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看。一是膨胀的物欲下的人性;二是病态的情欲下的人性;三是自我获得的艰难下的人性。这是根据西方的存在悲剧哲学来划分的这三个部分。张爱玲的小说中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存在主义意识,因为张爱玲认为“生活即痛苦,人生即是永恒的悲剧”。张爱玲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但是她又是一个活泼的讽刺作家,她能冷眼旁观,随意嘲弄,她的讽刺并不是清教徒式的责人为善,而是更多的同情,她的同情心无所不包。
第一章膨胀的物欲
张爱玲的小说多以40年代的殖民地上海为背景,在这个时期,虽然封建道德体系仍然在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但是还是遭受到资本主义商业文化的强烈冲击,而且也已经广泛渗透到了上海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在这个新旧文化畸形交汇的时期,金钱已成为决定人们地位的重要标准,因此婚姻变成了金钱的交易,就如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所说:“婚姻根本就是长期卖淫。”所以人们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所看重的第一条件都是对方的家产。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无疑还有许多为了物质的满足而以自己的恋爱婚姻作为筹码的人,如《鸿鸾喜》中破落大户的小姐邱玉清下嫁给暴发户的儿子;又如《半生缘》里的曼璐,为了拴住丈夫的心以及丈夫的钱,她不惜设计让自己的丈夫强奸自己的亲身妹子,其心之歹毒可见一斑。
为了得到让人羡慕的金钱与地位,她们在金钱与情欲以及膨胀的物欲的轮番挤压下而变了形,自导自演了一出让人毛骨悚然的存在悲剧。
一、婚姻——金钱至上:以梁太太、曹七巧为代表
(一)梁太太
我们知道张爱玲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就是《沉香屑:第一炉香》。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虽意在向我们展示葛薇龙的生活悲剧,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将她推向悲剧的幕后推手——梁太太。梁太太在自己青春貌美的时候,为了物质的享受,牺牲自己的美貌和幸福,嫁给了一位富商老头做妾。等到富商老头死后,她终于得到了她所向往的金钱,但这时,她的青春美貌已不在。再多的钱又有何用?能买回青春,能买回容颜吗?不能,她只能利用金钱和美貌的丫头去笼络男人来满足她的情欲,最后甚至将自己的亲侄女推上了交际花的毁灭之路。
(二)霓喜
爱情一钱不值在小说《连环套》中的女主人公霓喜身上得到了更加确切真实的表现。因为她根本不需要爱情,她要的知识钱和“妻子”的身份。霓喜前后与数名男子同居,都没有取得妻子的身份。都后来,她曾想沾惹的印度人发利斯托人来做媒,她觉得她还是美丽的,但是发利斯要娶的人不是她,而是她的女儿,尽管她的女儿才十二三岁,发利斯愿意等她长大。正如小说中所写:“霓喜知道她是老了。她扶着沙发站起身来,僵硬的膝盖骨克啦响,她里面仿佛有点什么东西,就这样破碎了。”霓喜是一个世俗的女子,她要男子的爱,她也需要妻子的身份给她的安全感,她更需要物质带给她的那份虚荣感,但是却诗中不能如愿。她始终生活在男权社会的边缘,走不进去,只要她稍微逾越雷池一步,便会触犯禁忌,从而被打回原形。霓喜又是懦弱的,当妻子的身份不能实现时,她要求物质的保障,但是每次却在最后又自愿放弃。这一点让人有点匪夷所思,难道她真的是出于爱和自尊吗?不是的,她只是知道,那些曾经疼过她的男人在金钱这一方面对她是绝不会让步的,她闹也无用。在金钱面前,人们始终会是忠贞不二的。
Key words:Eileen Chang Fiction Human nature Lust Material
张爱玲小说人性研究
引言
奥尼尔曾说:“今天一切弊病的根源是老的上帝死去了,科学与物质主义又不能提供一个新的上帝来满足人们残存的原始宗教的本能,使人们觉得活着有意义,死去时无所畏惧。”这种精神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得以窥见。我们都知道张爱玲善于写人性的恶,虽然张爱玲的小说多写的是男女之情,但张爱玲认为:“男女之情乃人之大欲,作为生命过程的重大现象,其本身就负载着深刻的人性内容,揭示着人生的真谛,因此无需任何附加条件,便有得到表现以至大书特书的权利。”而她对人性的看法也正是通过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展示出来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单纯地将张爱玲的小说化为言情小说,因为这的“情”并非单指爱情,它还更是“世态之情”,“风俗之情”。张爱玲通过这些来传达人性的恶,“但是她的最高命意不是鞭挞和批判,而是在这布景下上演普遍的、永恒的人生悲喜剧。正如亨利·菲尔丁向读者介绍他的作品说:‘这里替读者准备下的食品不是别的,乃是人性。’”
在小说《留情》的结尾,张爱玲写道:“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这就是张爱玲对于生活的悲剧意识,她认为生活即痛苦,人生即是永恒的悲剧,也就是存在悲剧。存在悲剧的概念来自西方哲学,意在揭示悲剧的根源在于人的生命存在。叔本华认为,存在悲剧是“一种轻易而自发的,从人的行为和性格中产生的东西。”而存在悲剧所反映的是普通人的尴尬处境,因此,其悲剧主人公不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而是世俗中的饮食男女。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也多是凡夫俗子,因为在张爱玲看来,普通的人性更真实,更具有永恒的意味,因而也更富有启发性。“人的灵魂通常都是给虚荣心和欲望支撑着的,把支撑拿走以后,人变成了什么样子——这是张爱玲的题材。”一个人一生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成是围绕其欲望的满足而展开的。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去损害他人的利益,从而在制造自身悲剧的同时,也制造了他人的悲剧。张爱玲的小说中的悲剧人物,正是演绎着他们的生存悲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