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林业六大工程

合集下载

浅谈山西省林业六大工程中的林牧矛盾

浅谈山西省林业六大工程中的林牧矛盾
切块封闭 , 区放牧。实施到 一定年 限后 , 分 在林 木生长 到不会
在正确认识 和解决林牧矛盾 的过程 中, 当对林牧关 系保 应 持以下几 方面的清醒认识 : ①林业 的大力发展不能简单 以限制 和禁 止发展畜牧业 为代 价 , 一禁 了之 。从 理论上讲 , 畜牧业 是 国民经济发展 的一个重 要基础 , 它的兴 衰与国家 的经济发展 、 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从 实践 上看也是行不通 的 , 因为它触 及 到了农 民的切身利益 , 受到一些 群众 的坚 决抵制 , 这就是 我 们多年来实行封山禁牧却屡 禁不止 的根 本原 因。②应 当明确 认识林业和牧业并不是绝对 的对 立关 系 , 它们有着既对 立又统
立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 , 切实保 护造林成果 , 优化生态环境 , 为全
是林 业产业发展 的较好项 目。稳定 的森林植 物系统可 以支 撑 和承载合 理数 量的牧业发展 , 当的动物活动不仅不会 破坏森 适 林的生长发育 , 还会对植物群落的养分循环 、 种群繁育 、 群落 的 稳定性具有积极 的促进 作用 。③认真 分析林牧矛 盾发生 的整 个过 程可 以发 现 , 林牧矛盾归 根到底是人 的问题 , 是人为扩大 化的 自然矛盾 。这从林牧矛盾的表现 特征就可 以看 出: 一是一 些群 众漫 山放牧 、 粗放经营 的饲养 习惯 ; 将牛羊放人新造 二是 林地 和幼林地 , 踏和损坏幼苗和小树 ; 践 三是没有计划 、 不加节 制地增加牲畜数量 , 成牧坡严重 超载 , 造 草场退化 。造 成上述 问题发生的原因有三个 方面 : 一是部分群 众对加快林业发展认
20 年 以来 , 06 全省各地按 照落实科 学发展观 的要求 , 认真 贯彻落实《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 于搞好全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的 实施 意见》科学组织通道绿化 、 , 交通沿线荒 山绿化 、 村镇绿化 、

六大林业工程

六大林业工程
7
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1 工程背景
•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天然林16亿亩 (1.07亿公顷),其 中有11亿亩(0.73亿公顷)天然林 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和东北、内蒙古及海 南、新疆等 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8
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1
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3.3 工程范围
• 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 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 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 、青海、宁夏、新疆等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共1897个县(含市、区、旗)。
17
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6 工程成效
“十五”期间, 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 355.87 万hm2, 新封山 育林面积 406.54 万 hm2,森林管护面积每年保持在 9000 万 hm2以上。共安置和分流企业富余职工 66.5 万人。(2005 年统计)
2013年1月4日,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开展天然林资 源工程二期示范点建设通知,确定了24家天保工程 二期第一批示范点单位。
2001年初,国务院批准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规划, 并将其列入“十五”计划。此时,六大工程中的前 五个都已经启动,现正在建设当中。
2005年统计:“十五”期间, 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
造林面积2611.23 万 hm2, 占同期全国造林总面积
的 84.02%,完成新封山( 沙) 育林面积 927.34 万
六大林业工程
小组成员:吴帅 赵慧敏 谢嗣荣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1ity

林业六大工程

林业六大工程

使两大流域中下游地区水患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危害,国家也 不得不年年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防汛、抗旱和救济灾民。因此, 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促进长江、黄河流域等 地区林业生产力及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全国生产力 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家规定以县为单位的,生态林必需占到80%以 上,但有些地区由于气候、位置、降雨量等因素 的不同适宜种的树种也有所限制,国家应根据实 际情况调整比例。 2政策执行方面问题 2.1各利益群体追求目标不一致,存在一定差距 中央要生态效益、地方政府要经济发展、农 民要生存这三者从在这一定的利益冲突。
2.2树种规划不科学 调查发现同一地区集中种植几种树(枣、杏、 桃等),农民把他们按照经济林进行管理,其生 态效益无法与真正的生态林相比,另一方面,这 些树种产量低、品质差、运距长,多数是靠天吃 饭,其经济效益无法与经济林相提并论。 2.3生态林管护不到位 农民能够充分认识到经济林不管理就没有经 济效益,但对生态
1.7种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情况。
工程区共建母树林6.8万hm,种子园6634万hm, 采种基地10.2万hm,苗圃1.7万hm,配备苗圃喷 灌设施6886套;森林防火基本建设得到改善,其 中瞭望台1955个,道路58147km,隔离带 87652km,设备313851套,车辆1926辆;建立 技术示范林14459hm,技术推广林23992hm,技 术繁育苗圃638hm,其他科技项目林2033hm。
一、工程背景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面积的37.5%;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已达 174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18.2%。造成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重 要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人们盲目毁林开荒。据全国土地 资源调查材料,全国仅25 度以上的坡耕地就达9100多万 亩(606.67万公顷),毁林开荒,虽然暂时增加 了一些 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但在生态环境方面却付出了巨大的 代价。长江、黄 河上中游地区因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 已使之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 区之一,每年流 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达20多亿吨,其中2/3来自坡耕地。 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不断淤积,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二)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 群众参与度 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这是调整国土利用结构、 增加森林覆盖、治理泥沙危害的根本性措施。 该工程于1999年首先在陕西、甘肃、四川3省试点,2000年3月推向长 江上游和黄河上 中游地区,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01年3月该工程被正式列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2年退耕还林 工程全面启动。
• •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工程概况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下同)共涉及17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分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两大区域。 1.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天保工程 长江上游地区以三峡库区为界,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 等6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小浪底库区为界,包括陕西、 甘肃、青海、 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等7个省(自治区)。总共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工程区土地总面积343670万亩(2.291亿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34316万 亩(0.895亿 公顷)。 2.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天保工程 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新疆共5个省(自治区) 境内的 86个国有重点森工企业、16个地方森工企业、23个县及12个县级林业 局(场)。工 程区林业用地面积51272万亩(3418.1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42122 万亩( 2808.13万公顷)(其中天然林39077万亩‹2605.13万公顷›),疏林灌木林地1780万 亩(118.66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090万亩(139.33公顷),无林 地5159万亩( 343.93万公顷),其它林地122万亩(8.13万公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的意见-晋政发[2014]5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的意见-晋政发[2014]5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的意见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4.02.20施行日期2014.02.20文号晋政发[2014]5号主题类别森林资源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的意见(晋政发〔2014〕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近十多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强化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大胆创新实践,推进了生态脆弱区向生态良好区的积极转变,林业建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全省森林面积达到4236万亩,森林覆盖率18.03%,其中经济林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基本遏制和初步扭转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态势良好。

我省林业已展现出新的发展局面,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仍然是一个林业小省、生态弱省,还有3000余万亩宜林荒山尚未绿化,新造林地长效管护机制尚未普遍建立,森林抚育提质尚有差距,经济林管理经营较为滞后,林产富民仍有差距。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的精神,落实省政府“造林绿化的领导力度只加大不减小,资金支持只增加不减少,目标考核只加强不减弱”工作举措,提质增效,将山西林业生态建设推向新阶段、使之再上新台阶,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绿化山西、生态兴省”为目标,调整思路、创新理念、创新实践、造管并重,以提升质量、增强效益为重点,稳定植造面积,营造管护并重,在科学植造、强化管护、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上走出新路,取得更大成效,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水平。

山西省六大植树造林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造林局)

山西省六大植树造林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造林局)

山西省六大植树造林工程技术标准和要求(讨论稿)山西省林业厅二〇〇六年四月目录通道绿化工程技术标准 0第一部分通道绿化工程 0第二部分、出省口绿化工程 (3)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工程技术标准 (4)村镇绿化工程技术标准 (10)厂矿区绿化工程的技术要求 (11)环城林带工程技术标准 (12)铁路通道绿化技术要求 (17)通道绿化工程技术标准第一部分通道绿化工程一、工程进度安排2006年—-2007年,所有完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防护林带建设任务(全省高速公路1680公里,一级路780公里,共2400公里).2008年-—2009年完成其他等级的公路绿化.二、防护林带宽度要求高速公路两侧护网以外植树10至25排,林带宽度不小于20米;一级、二级公路两侧植树不少5排,护坡外林带宽度5—-10米;其他等级公路两侧植树3至5排,护坡外林带宽度不小于5米。

三、配置模式(一)高速公路按照路面与地平面的高度差,分三种模式:模式一:路面与地平面大致相平第一排栽植花灌木;第二排栽植常绿(针叶)树;第三层栽植硬阔叶(观赏、珍贵、长寿乔木)树种;第四层栽植(高大、速生)树种;。

模式二:路面高于地平面第一层栽植软阔叶树种;第二层栽植硬阔叶树种;第三层栽植常绿树种。

模式三:路面低于地平面第一层栽植针叶树;第二层栽植硬阔叶树种;第三层栽植软阔叶树种。

(二)一、二级公路考虑到一二级公路车辆污染严重、人畜活动频繁、成活管理较难,且生态、景观效果较差的实际情况,原则上不安排园林类(桧柏、白皮松等)常绿树种,常绿树种以乡土(侧柏、樟子松、油松、晋城和运城盆地少量雪松)为主。

配置模式根据地形不同,采用高速公路配置模式一、三.同时要求:①适宜栽植花灌木和乡土常绿树种的地段要有花灌木和乡土常绿树种的配置;②花灌木和乡土常绿树种可在路肩和护坡下配置,也可在护坡外配置;③防护林带不宜按排、安行配置的地段,可根据地形,随形就势,按片、块、星、岛式配置,但株数或者面积不少于林带的数量要求,且要尽量靠近公路,以150米以内为宜。

中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

中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

中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启动了17个林业重点工程,有力地推动了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国务院批准实施六大工程是对我国林业建设工程的系统整合,也是对林业生产力布局的一次战略性调整。

六大工程建成后,我国生态面貌将有根本性改观。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这项工程1998年开展试点,2000年在全国1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面启动。

包括三个层次: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由地方负责保护好其它地区的天然林。

工程计划调减木材产量1991万立方米,管护森林14.15亿亩,分流安置富余职工74万人。

——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问题。

1999年,按照“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试点,2002年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启动。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被广大干部群众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水土流失日趋加剧的现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计划到2010年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4亿亩,防风固沙控制面积4亿亩,年均减少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2.6亿吨。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构筑京津生态屏障的骨干工程,也是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改善世界生态状况的重要举措。

工程于2000年6月开始实施。

这是从北京所处位置特殊性及改善这一地区生态的紧迫性出发实施的重点生态工程,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风沙危害问题。

计划到2010年,工程区林草覆盖率由目前的6.7%提高到21.4%。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国务院批准实施系统整合后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简介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局决定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集中力量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实施这六大工程,不仅是对我国林业建设工程的系统整合,也是对林业生产力的一次战略性调整。

六大工程建成后,我国生态面貌将有根本性改观。

国务院批准实施经系统整合后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是: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我国林业的“天”字号工程、一号工程,也是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

具体包括三个层次: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同时保护好其它地区的天然林资源。

主要解决这些区域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二期工程、沿海防护林二期工程、珠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和平原绿化二期工程。

主要解决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问题和其他区域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4、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是首都乃至中国的“形象工程”,也是环京津生态圈建设的主体工程。

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意义特殊。

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是一个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具有多项战略意义的生态保护工程,也是呼应国际大气候、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外交工程”。

主要解决基因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等问题。

6、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骨干工程,也是增强林业实力的“希望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将大力建设林业“六大工程”
2月2日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林业工作重点是大力建设好“六大工程”。

一是“两山”造林工程。

以太行山土石山区和吕梁山黄土高原两大生态脆弱区为重点,通过高质量营造乔木林,大力度发展特种灌木林和经济灌木林,努力增加植被范围,快速提高森林覆盖率。

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地理特征和宜林荒山的多少,集中安排20—30个大片区,实行一县独建或联县共建。

今年完成营造林250万亩。

二是“两网”绿化工程。

以境内主要河流干道、高等级交通干线为骨架,在沿线两侧营造较宽的护岸林带、护路林带和林网,建设“绿色水网”、“绿色路网”,构建全省造林绿化的大框架。

今年完成营造林20万亩。

三是“两林”富民工程。

在太行山、吕梁山的低山丘陵、黄河沿岸、汾河中下游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核桃、红枣干果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

坚持生态林和商品林并重,生态效益和农民增收并举,两手抓、两手硬。

加快基地建设,调整干果经济林发展结构,加快核桃发展速度,提高红枣品质效益,加快发展以杨树为主要树种的速生丰产林。

今年完成营造林80万亩。

四是“两区”增绿工程。

围绕矿区和城市近郊、旅游景点等特殊地区,建设森林景观,促进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本矿区无造林条件的,由当地政府提供宜林地,开展异地造林。

加大城市周边宜林荒山绿化力度,推进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结合旅游景点开发,加快周边地区森林景观建设;结合创建森林城市,积极组织开展林业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生态大户、生态学校、生态单位、生态社区等“八创”活动,掀起更大规模的全民绿化热潮。

今年完成营造林82万亩。

五是“双百”精品工程。

以国有林区为重点,大力营造乔木林和灌木林;积极实施灌木林改造,形成乔灌混交的稳定林分,有效增加森林面积,提高覆盖率。

今后四年完成新造乔木林、灌木林改造各100万亩。

今年完成精品造林20万亩。

六是“双保”管护工程。

重点搞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森林资源综合保护。

天然林资源保护要继续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市”、“四到县”制度,推动二期工程顺利实施。

森林资源综合保护,要全面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地征占用管理等森林资源综合防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林地逆转,提高森林覆盖水平。

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因火受害率严格控制在0.5‰以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因有害生物破坏形成的成灾率严格控制在4.4‰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