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正面管教小组学习总结》

《2021正面管教小组学习总结》
《2021正面管教小组学习总结》

《xx.5.9正面管教小组学习总结》记录人:阳妈——程振娟记录时间:xx.5.13【导读】

参加雪绒花后,觉得自己每天都是充实的,有意义的。认识这里的花粉,都是集智慧和能力于一身的正能量的传播者,跟他们学会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感觉着自己的一点点进步,真由衷的感到骄傲和自豪。雪绒花,识之,幸也;花粉们,知之,福也。尤其是这次参加群里自发组织的公益的《正面管教》学习讨论小组,更是受益匪浅,希望写出来给更多的家长有点启发。

在子谦妈妈的号召下我们迅速组建了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里面有心理老师,有全职妈妈,有职业女性,有公务员,有志愿者妈妈等,xx年5月9日我们开始了第一次小组讨论活动课。我之所以不用培训课这样的词语,是因为我们的课没有讲师和专家,每个组员都是团队的主体,会有主持人,这样大家的参与性极高,这样的培训模式,以前没有见过,绝好。

第一个环节,自我介绍,这个自我介绍的环节很特别很有趣,是:自己姓名+孩子姓名+孩子年龄+孩子对自己的一句评价。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我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或者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孩子也可以来评价家长,以前都是我们家长在评价这孩子,这个环节,让我们了解到了,原来孩子在这个家庭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应该被尊重和平等对待的。

让我们家长们深思,孩子会怎么评价我们,我们希望做一个孩子眼里怎样的家长呢。

第二个环节,我们制定了我们组的学习原则,都是每个组员头脑风暴形成的,集体的智慧结晶。我们学习小组的原则是:尊重、鼓励、和善、真诚、分享、尝试、合作、自律、信任、坚持、理解、洞察、互帮互学、有效管教、不评价、不比较。

子谦妈妈,让我们思考,从制定这个原则的过程中,在亲子教育中我们如何应用,我们会学到什么。每个组员都做了简单的回答,也许我们学会了倾听,也许我们学会了共同制定规则,也许是合作的重要性,也许是和孩子一起参与制定规则,也许是把规则进行张贴,也许是发挥家庭成员的共同作用,也许是对自己的孩子不去跟别人作比较,也许是尊重孩子,也许······答案可以是很多,不是唯一。

第三个环节是,我们确定我们学习小组的工作内容并进行分工,分工都是自愿的原则进行的。这个过程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发挥自己的特长,勇于承担责任,明确家庭分工,发挥家庭成员的主动性,充分参与分工的过程并执行·····这个也有很多。

后面的环节是继续讨论,我们都充分参与了整个过程,积极性、能动性都得到了保证。清楚的记得子谦妈讲了两个例子。

例子一。言行不一。她说把手放在额头上,但手却放在了下巴上,让我们一起做。我们大多数人都犹豫了一下之后,才把手放在了额头上。这个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身教胜于言传,言行统一,用自己的行动教育自己的孩子。真的是这样的,因为这个错误很明显,所以我们能够洞察,而孩子的识别能力弱,并且有些错误并没有很大的界限,这样的时候孩子的判断力会失衡,他们就会学习身边人的行为,

所以让我们这些家长深思,教育孩子,必须先修行。

例子二。照镜子。如果我们照镜子,发现我们脸上有个黑点,我们会擦镜子,还是擦脸。我们大部分人说擦脸,也有人可能想擦镜子。这个事情有说明了什么呢。看到自身的污点想办法纠正,试图完善自己,还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身我们又一次陷入了深思。

最后主持人子谦妈妈,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纸,把今天的学习感受写下来,以后每次小组讨论的感受也都写到这张纸上,让我们一点点的记录我们成长和认知的脚步吧,以下是大家的记录~阳阳妈:

1.学会了跟儿子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并粘贴执行;

2.学会了尊重孩子,思考做一个怎样的孩子心目中的自己。

禾妈。明确原则和分工,能让我们今后的学习更轻松,主持人引导的分组交流的形式能启发更多的思考,对脸上有黑点的照镜子印象深刻。

子谦妈。今天最大的收获是要尊重所有家庭成员,让所有人都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来,同时解决办法张贴出来。

辛萍:再一次学习,解释更多妈妈,最大感受是要更加尊重孩子。一一妈:今天最大的收获是要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而不是靠家长的权威要求孩子。

如意妈。让孩子参与家庭活动中,对一些理念多思考,不要迷信专家、书籍,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

小树妈:给孩子制定生活规则张贴出来,充分听取家庭成员的意见。田春玲:多尊重孩子,和孩子做好朋友。

淇淇妈。第一次感受到在亲子关系中有很多的学问,与孩子相处应该是心与心的“碰撞”,要用心。

张翠红:收获:学会了在讨论中不断总结自我,需要经常对自我不断发问,对孩子不要太多说教。

李雪艳。当孩子调皮和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不要去责怪、批评、而是要鼓励。

emma。第一次参加亲子教育的正能量集体讨论,要学习的很多,有点未进入状态。

阿颖。先制定小组的基本原则,再进行合作分工,适用于工作,可以借鉴。学习组织活动、控制活动进度,向子谦妈学习。

第二篇:正面管教学习心得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教育践行之旅

李乐

什么叫正面管教,我所理解的就是面对孩子,或者说面对你需要培养的对象,用正确的,合适的方法进行交流,进行沟通,从而达到管教的目的。这里尤其需要注意正面这两个字,意味着不论出现任何问题,需要勇敢的去面对,如果不去面对,或者以不恰当的方式去面对,所达到的效果可能微乎其微。

正面管教开课以来,收获颇丰,我一直在思考,假如给我一个教育对象,让我去培养,那若干年后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仔细想想,其实就自己而言,从小到大,我认为学到的知识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接受这么多年的教育后,一直在学习的就是如何去面对问

题,如何去合理的解决问题。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因为处理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即使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将之处理好了,那就是化干戈为玉帛,皆大欢喜;如果以错误的方式去处理,那么小则犯错,大则犯罪。如此可见,对于问题的处理,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

人类是群居动物,那在这个人类构成的社会中,我们每天面对的问题是那些呢。对于孩子的教育。对于亲人的沟通。对于朋友的交流……这些几乎都是我们每天面对着的问题,那当这些问题摆在面前时,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呢,这里不得不说到正面管教给予我们的智慧。

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生分歧,争执的对方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在辩解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一些冲突。正面管教的课程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最危险的莫过于把自己的大脑盖子掀开,用动物脑去思考,去处理问题,那导致的结果就是大打出手。这个时候,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冷静,告诉自己,我的大脑盖子已经打开,我需要暂停,我需要重新连接我的思维,当情绪化的盖子合上后再去处理,得到的结果往往是较为妥善的。

在教育孩子上,或者和家人沟通上,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影响就是直接了然的告诉别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正面管教让我学会了用商榷的语气和别人交流,促进对方的思考。就短时效果而言,告诉别人该不该做很简洁,很省事。但长远来看,当遇到新的问题出现时,到底是该做还是不该做呢。没有思考,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给别人一个思考的空间,或者引导别人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我们

需要用到启发式提问。

以前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错误,我直接就会指出来,上课不能说话,上课不能吃东西,当我下次看到的时候,同样的错误还会出现,甚至有些学生会反问我:“老师,上课为什么不能吃东西。”令我哑然。自从上了正面管教的启发式提问之后,我对于学生更多的是告诉他们一个事实,然后问他们该如何解决,这样收获的效果就是学生不仅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而且会自己思考这样的行为导致的不良后果,当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他们就能自己判断该不该做。

正面管教还告诉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和善而坚定的,即不骄不纵。回想我自己接受的教育,应该属于那种严厉却不是很坚定的,属于一种自己很反感的惩罚式教育。所以我想着将来不可对孩子进行惩罚,但是我忽略了一点,这也是正面管教我的,就是和善但是一定要坚定,孩子往往最容易做的就是在你上一次要求了但是这一次没有要求的时候就会钻空子,即在孩子的习惯还没有养成的时候,我们放弃了自己对孩子的坚持。

行为背后的信念告诉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有自己的信念。在工作中,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不再是关注他们这些行为导致的后果,我更多的开始思考学生犯错之前的动机,利用错误目的表,我渐渐发现,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犯错的动机就是为了得到关注,为了得到认同,那对于孩子错误的处理,我便改变了以往的策略,就给予了孩子更多的认同和关注,这样他们的学习有了积极性,课堂的纪律也明显得到了好转。

对我来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冰山理论,或者说,我很多困惑在学习了冰山理论之后得到了答案。

总而言之,正面管教的课堂给我的启示就是在遇见问题之后,不是马上去简单粗暴的处理,而是去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从问题的原因着手,选择最稳妥的处理方式,给予别人更多的思考,商量的方式可能更好的解决棘手的问题。

第三篇:正面管教学习心得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不久前,我抽空阅读了美国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感触良多,相见恨晚,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正面管教。

如这样的话“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们在操纵父母方面是多么巧于心计。”现在孩子在这方面太聪明。“溺爱而不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对孩子多么大的不尊重。”

“在社会环境中,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都是经典。

把这些观念当作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诸实践则是另一回事。我们现在就是要选择付诸实践。在实践之前,我们还要认清一些事实和真相。所以我们要看一下现在社会的一些变化:第一个变化。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那么好管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由于人权运动的发展,今天的大人们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人权运动以前,不论爸爸说什么,妈妈都很顺从,或者至少表面上顺从,因为那是当时的时代所要求的。而今天,这一传统成为了历史。现在男女平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现在的妈妈们再也不给孩子树

立顺从的榜样,这是社会的进步。现在我们很难再看到有谁愿意继续扮演卑下和顺从的角色,而孩子们总是追随他们周围的榜样,当大人们都在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谋求完全的平等与尊严时,孩子们当然也模仿大人,也希望得到平等与尊严。所以现在的孩子很少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和顺从。

第二个重要的变化,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因为我们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相反,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而无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太多的父母相信,好爸爸好妈妈就应该保护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们会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因而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起伏”这个信念的机会。父母们因为忙于生计,或者不懂得“让孩子对家庭有所贡献”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常常忽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最悲哀的是,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从而使这些孩子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为上。这样一来,他们怎么可能培养出成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感知力和技能来呢。

现在这个世界到处是机会,而往往机会来时,孩子们却往往还没有准备好,这是最遗憾的。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机会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师可以精心为孩子提供这种

机会。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管教更为有效。

生活中,常见的管教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严厉型(也可称为独裁型)。这是中国数千年来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将自己的观点和方式强加给孩子,并坚信这样做是为孩子好;如教育孩子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决策过程,这样的孩子有规矩但没有自由,孩子没有选择。“严厉型”教育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在遭到惩罚时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也可能会累积到一定时期突然出现恶劣事件(符合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如生理心理上的病,自杀等。令人扼腕叹息。

第二种:娇纵型(亦称为“纵容型”、“溺爱型”)。这种教育方式是从西方进口的,在中国,这种教育方式也比较常见。娇纵型父母不会给孩子任何限制,而是让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有无限制的选择,这样的孩子有自由但没有规矩。娇纵型父母坚信:孩子需要许多“自由”,才能快乐;这样的父母往往潜意识里对孩子说:“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孩子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娇纵型教育的问题在于,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自私,很难明白别人也很重要,也有自己的权利;很难学会负责,很难面对并承受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会感

到高度焦虑。

第三种。正面管教型(亦称为引导型、民主型)。这样教育的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的选择。父母与孩子一起制订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父母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父母会坚定而和善的进行。父母比较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孩子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第四篇:正面管教学习心得正面管教学习心得

xx年上半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微信朋友圈中的育儿贴子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觉得内容很是能涤荡人的心灵,我就按着网址寻了过去,并在百度上搜索了关于“正面管教”的介绍,我震撼了: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群爱孩子的妈妈,原来还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的管教工具。

平时我也挺喜欢看一些育儿的文章和信息,但都不是系统的学习,杂乱无章,而且大多数的理论均是看时知道所阐述的理论和道理,也能认同,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做。而“正面管教”却像一盏明灯一下子让我迷茫的、困惑的心找到了方向,于是急不可待地买了本《正面管教a-z》,同时关注了正面管教的一些公众微信号。

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没能上家长课,今年终于报了芜湖本地的lily老师的第四期家长课,我兴奋至极,终于可以亲眼见见我们当地的讲师和那些爱孩子的可爱妈妈们,终于可以不是一个人来学习这本

书,终于可以体验一下这个奇特的课堂。

一直很迷茫该以如何的态度养育孩子,看了很多书并,也请教了一些大孩子的父母,得到的也只是各种观点和方法的碰撞,有认同的,有不认同的,而且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最终还是没能拿捏住管教孩子的尺度,这也成为我们家祖辈与我们这代父辈之间不断冲突焦点。

公公。你怎么老是将孩子骂哭。

我。我也是初为人母,我也要学习如何做一个正确教育孩子的母亲,没人教我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和合理的,我也很无措。

这是孩子很小时,家里经常的对话,现在孩子都11岁了,可我还是不知道自己做得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到底应该怎么做。《正面管教a-z》的一开头就告诉父母——和善而坚定。

我将书看下来,认为在学习正面管教,使用正面管教工具得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下几大原则:

一、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让我认识到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用态度影响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坚定,就是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在养育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对他的爱,还有原则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实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础,父母要在不断学习中首先做到改变自己。自己的改变,就会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家人和孩子,从中也就会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变。

二、让孩子感觉自己是重要的,是被当作平等的主体来对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员需要的。这样孩子就不为了寻求家庭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不会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变得毫无责任心。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一些手势或动作来表达孩子的被关注需求。在关注过程中,父母需要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点,以便孩子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中逐步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这点,父母要多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正确的选择。

三、孩子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那么就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上来,最好的就是要长期的组织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规则的制定、让孩子发现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参与到父母和孩子在执行规则及解决问题的互相监督中来。家庭会议通过实践下来,可以实行家庭成员轮流组织、主持会议,孩子的积极性显得特别得高,由此激发孩子参与自我管教的主动性。

四、行大于言。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的事又该怎么去做。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着呢。父母只有弄清楚这些,还要注意到“说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家长课上,lily老师让我们和她一起做一个动作:将右手以“ok”手势放在下巴上,结果12位妈妈有10位都跟着lily老师将手势放在了脸上,因为老师是放在脸上的,我也是其中一位。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平时的唠叨、催促、提醒浪费了多少言语这项功能,更让我深信我女儿已经五年级了,没有时间观念、作业拖拉都是因为我的行为在引领着女儿

这么做的,因此女儿自动忽略了我的唠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用正确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坚持不懈。

五、不允许惩罚孩子。将孩子做错事的情况转变为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并弥补错误,长此以往,培养并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为父母的我们,儿时一直接受被惩罚式的教育,也习惯性地去惩罚孩子,要做到不惩罚孩子是多么大的挑战。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实践下来,发现原来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不惩罚是多么令双方都感到轻松的事儿。父母可以根据“矫正错误的三个r”,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和孩子一起讨论他做错事的后果,引导孩子从错误行为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行动方案,支持孩子弥补错误,引导孩子主动吸取此次的经验,为孩子今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本书中一共介绍了27种基本工具,我觉得这些工具需要父母始终在坚持上面的原则下实施,在实施的开头,会有一些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做到一半时,做不下去了,有种卡住了的感觉,这些在家长课上,我们这些爱孩子的妈妈都有切身体会,但在lily老师的鼓励下,我们仍坚持一点一点地改变,一点一点地去做。我好期待每周的与lily老师和家长共聚课堂,进行学习、感受、分享的这个特殊时光,我相信只要有这群爱孩子的导师、讲师、家长,正面管教的理念及方法一定会在中国人的家庭中开花结果。

原文出处:://https://www.360docs.net/doc/5c17701703.html,/s/blog_623bda460101d2jr.,原作者。

第五篇:正面管教学习总结elly,

同学们:

大家好:)

一个多月一阶段的课程结束了,每个周六的下午,就好像自己的特殊时光,又坐在课堂里的感觉很好,分享自己成长和育儿心得,让人欣喜,更让人获得平静。

一阶段的课程开始,正好是我家6岁半的宝贝踏进小学的课堂,说实话,上半年我都在为此焦虑,在看过《正面管教》也进行了一些实践之后,我决定参加家长课堂,进行更深入学习。记得宝贝刚出生的时候,就很认同“爱和自由”,“无条件的爱”的育儿理念,可是面对具体问题,还是不知道怎么处理。《正面管教》我怎么做,才能无条件的给孩子爱和自由。尤其是“共情”和“启发式提问”,让孩子和我更贴心,让他学会思考,体谅别人的感受,自己解决问题。这两个月来,我们很顺利的开始了小学的新生活,通过“惯例表”培养学习和生活的好习惯,宝贝也很快熟悉了新环境和新朋友,更开朗,也更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上学”这件曾让我们全家紧张焦虑的问题,不再是问题,家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平和,温馨的氛围。当然我们还是会有让彼此生气,发脾气的时候,我们都慢慢学会了疏导自己情绪的方法,每当宝贝最后平静下来,挂着眼泪给我一个拥抱和亲吻的时候,我真切的感受到他是派来拯救我的天使。

意外的收获是,以前很少看育儿书的爸爸,虽然没有参加正面管教的学习,也在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以前他面对

孩子的过度要求是一味的妥协,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手足无措。慢慢地,我能感受到他和孩子在一起时态度的转变,更加温和而坚定。

非常庆幸自己参加了正面管教的学习,我还会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