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定义与概念_交互设计

产品定义与概念_交互设计
产品定义与概念_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

目录

设计简介

简单定义

主要容

交互设计的实践及发展

相关信息

交互设计和界面设计

导致交互设计视觉结构混乱的两大因素

设计简介

交互设计[1](Interaction Design) 作为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在1984年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他一开始给它命名为“软面(Soft Face)”,由于这个名字容易让人想起和当时流行的玩具“椰菜娃娃(Cabbage Patch doll)”,他后来把它更名为“Interacti on Design”――交互设计。

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交互设计还涉及到多个学科,以及和多领域多背景人员的沟通。

通过对产品的界面和行为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从而可以有效达到使用者的目标,这就是交互设计的目的

简单定义

交互设计的定义:

简单的说,交互设计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形元素的设计与定义。不像传统的设计学科主要关注形式,最近则是关注容和涵,而交互设计首先旨在规划和描述事物的行为方式,然后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

交互设计借鉴了传统设计、可用性及工程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它是一个具有独特方法和实践的综合体,而不只是部分的叠加。它也是一门工程学科,具有不同于其它

科学和工程学科的方法。

主要容

交互设计是一门特别关注以下容的学科:

1、定义与产品的行为和使用密切相关的产品形式。

2、预测产品的使用如何影响产品与用户的关系,以及用户对产品的理解。

3、探索产品、人和物质、文化、历史之间的对话。

交互设计从“目标导向”的角度解决产品设计:

1、要形成对人们希望的产品使用方式,以及人们为什么想用那个这种产品等问题的见解。

2、尊重用户及其目标。

3、对于产品特征与使用属性,要有一个完全的形态,而不能太简单。

4、展望未来,要看到产品可能的样子,它们并不必然就像当前这样。

在使用,软件,消费产品,各种服务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同它们交互),使用过程中的感觉就是一种交互体验。随着网络和新技术的发展,各种新产品和交互方式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交互的体验。当大型计算机刚刚研制出来的时候,可能为当初的使用者本身就是该行业的专家,没有人去关注使用者的感觉;相反,一切都围绕机器的需要来组织,程序员通过打孔卡片来输入机器语言,输出结果也是机器语言,那个时候同计算机交互的重心是机器本身。当计算机系统的用户越来越由普通大众组成的时候,对交互体验的关注也越来越迫切了。

因此交互设计(InteractionDesign)作为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在1984年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他一开始给它命名为“软面(SoftFace)”,由于这个名字容易让人想起和当时流行的玩具“椰菜娃娃(CabbagePatchdoll)”,他后来把它更名为“InteractionD esign”――交互设计。

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交互设计还涉及到多个学科,以及和多领域多背景人员的沟通。

通过对产品的界面和行为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从而可以有效达到使用者的目标,这就是交互设计的目的。

为什么要进行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的实践及发展

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都要和许许多多的产品进行交互,回想一下,就在今天,和你发生交互的产品有多少?早上叫起床的闹钟(或提供了闹铃功能的手机和机),热早餐用的微波炉,电脑,(不然你也不会看到这篇文章),各种软件,手机,空调和电视机(通过遥控器),数码相机,随身听,银行服务,等等等等。

在中国,交互设计一词,推广及实践经验最多的,是一家名为洛可可设计的机构,在洛可可的实践经验中,界面包括产品外观和产品的交互行为。

洛可可认为:“一个出众的界面也是杰出的长期投资,它将获得:

1,顾客更高的生产率

2,更高的用户满意度

3,更高的可见价值

4,更低的客户支持成本

5,更快,更简单的实现

6,有竞争力的市场优势

7,品牌的忠诚度

8,更简单的用户手册和在线帮助

9,更安全的产品

不管市场上有多少种类,用户喜欢能和自己友好交互的产品,而用户喜欢的产品在他们心目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友好的交互设计能建立并巩固用户和产品之间的感情,如果您是认真为用户着想的公司,那么,何不让交互设计技术帮您再进一步?

相关信息

交互,使用,交互设计(InteractionDesign)和可用性(usability)

使用: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这个词,使用某种工具,使用某个软件,人类对产品的使用,很好理解。

可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提到“交互”这个词呢?因为“使用”,是一种从人类出发的主动语态,说到使用,自然就想到以人类为主导,使用对象为辅助的一种关系。

交互:

提到“交互”,感觉是参与交互的双方更加对等,实际上,引入“交互”这个词的意义,就在于交互对象地位的提升。来自《超越人机交互》一书TerryWinograd先生说:“……也就是把计算的长处和人的长处相结合,而不是让计算机模拟人,正是

这个想法把我引入了HCI领域”;AlanCooper先生在UIDesign的访谈中也同样提到:“关键在于,让人去做他胜任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让人做人擅长做的事情,而让计算机做计算机真正擅长的事情。”对交互对象的重视有利于让人和交互对象的关系更合理,从而得到人和交互对象相得益彰的相处方式。

可用性:

可用性(usability)是交互设计的基本而且重要的指标,它是对可用程度的总体评价。也是从用户角度衡量产品是否有效、易学、安全、高效、好记、少错的质量指标。

同时,交互设计(InteractionDesign)的目标不止于此,它还包括要考虑用户的期望(DonaldNorman先生说到期望设计是交互设计的下一站)和体验,可用性保证产品可用,基本功能完备且方便;而体验在于给用户一些与众不同的或者意想之外的感觉。也就是说,可用,是产品应该做到的,理所应当的,体验则是额外的惊喜和收获。

ISO9241/11中的定义是:可用性是一个多因素概念,涉及到容易学习、容易使用、系统的有效性、用户满意,以及把这些因素与实际使用环境联系在一起针对特定目标的评价。

交互设计和界面设计

有很多人会问,交互设计,不就是界面设计吗?尤其是在理解同软件产品的交互时。人们在界面设计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关注,然而,交互设计更加注重产品和使用者行为上的交互以及交互的过程,因此我在前面特意举了一个银行系统的例子,在这个例子里,并没有可以触摸的可视界面,而它在交互方面的行为本质却完全表现出来了。

界面是一个静态的词,当进行界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关心的是界面本身,界面的组件,布局,风格,看它们是否能支撑有效的交互,但是,交互行为是界面约束的源头,当产品的交互行为清清楚楚地定义出来时,对界面的要求也就更加清楚了,界面上(如果存在可视界面的话)的组件是为交互行为服务的,它可以更美,更抽象,更艺术化,但不可以为了任何理由破坏产品的交互行为。

从广义上来说,也可以认为界面设计包含交互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同时还包含另外的部分例如外观设计或平面设计,这些都是可以单独进行研究的更细的分支。

交互设计行业的发展

初创期(1929年-1970年)

1959年,美国学者B.Shackel提供了人机界面的第一篇文献《关于计算机控制台设计的人机工程学》

1960年,LikliderJCK首次提出“人际紧密共栖的概念,被视为人机界面的启蒙观点

1969年,召开了第一次人机系统国际大会,同年第一份专业杂志“国际人际研究(UMMS)”创刊。

奠基期(1970年-1979年)

从1970年到1973年出版了四本与计算机相关的人机工程学专著

1970年成立了两个HCI研究中心:一个是英国的Loughboough大学的HUSAT研究中心,另一个是美国Xerox公司的PaloAlto研究中心

发展期(1980年-1995年)

理论方面,从人机工程学独立出来,更加强调认知心理学以及行为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指导

实践畴方面,从人际界面拓延开来,强调计算机对于人的反馈交互作用。“人机界面”一词被“人机交互”所取代。HCI中的“I”,也由“Interface(界面/接口)”变成了“Interaction(交互)”。

提高期(1996年-)

人机交互的研究重点放到了智能化交互,多模态(多通道)-多媒体交互,虚拟交互以及人机协同交互等方面,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机交互技术方面。

交互设计的畴

人机交互(HCI)由:

学科

人类工程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信息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美学

……

设计

图形设计、产品设计、商业美术、电影产业、服务业……

交互的三个要素

机器/系统、人、界面

基础的交互方式

交互过程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人通过人机界面向计算机输入指令,计算机经过处理后把输出结果呈现给用户。人和计算机之间的输入和输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交互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

UCD设计理想流程

用户

2.找出重要的活动

3.找出用户模型--用户期,望如何完成这些活动

4.草拟出初版的设计

5.一直反复把设计修改得更容易直到虚构用户能轻易使用为止

6.找真人来看着他们试用你的软件

交互设计所做的事情

交互设计的核心要素

精确描述我们的用户以及用户希望达到的目标,定义几个典型角色,并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

交互设计的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驱动力,产品的功能和行为必须通过任务来解决目标

产品成功的关键是目标,而不是特性

成功的交互设计师应该对目标高度敏感

用户目标:生活目标体验目标最终目标

产品目标:利润市场

交互设计原则

可视性:功能可性越好,越方便用户发现和了解使用方法

反馈:返回与活动相关的信息,以便用户能够继续下一步操作

限制:在特定时刻显示用户操作,以防误操作

映射:准确表达控制及其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致性:保证同一系统的同一功能的表现及操作一致

启发性:充分准确的操作提示

交互设计准则

设计方案属性:

1.伦理的(能体谅人,有帮助)不伤害、改善人的状况

2.有意图的,能帮助用户实现他们的目标和渴望

3.注重实效,帮助委托的组织实现它们的目标

4.优雅的:最简单的完整方案、拥有部的一致性、合适的容纳和情感

国部分人机交互学术机构

大学计算机系人机交互与多媒体研究室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人因工程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人机交互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欧盟可用性中国中心

微软亚洲研究院—交互设计中心

UPA中国

业界公司信息

IBM:500人,25个可用性实验室

微软:200人,30个可用性实验室

Philips:100多人

西门子:100人

Oracle:约70人

国三星:100多人

Adobe:21人

eBay:20人

Tencent:30

HP、Yahoo、Nokia、AOL、Intel、GE、TI、CISCO、……

导致交互设计视觉结构混乱的两大因素

1. 最常见的情况是公司无交互设计师,产品信息未经过梳理就传达给UI设计师了,最后产出了一个可用性比较差的产品。

PM把设计诉求提供给UI,UI也按部就班的完全执行,可出来的东西就是感觉有问题,但也说不出到底为什么,于是一版接一版不停的改,最后……这个沉重的负担压得UI直不起腰来,这不公平。

此时UI设计师或产品经理要大胆的站出来:“我们需要交互设计师来帮我们梳理

信息!”

当然,交互设计师也要积极主动回应一下。

2.还有一种情况:由于视觉设计本身是一种比较主观的创作性工作,那些已经被制定好的视觉结构常常因设计师的“审美需要”而被剥离、切割。UI设计师也常常为满足个人表现欲,加入许多不必要的线条和修饰……诸如此类,很多产品上线后的可用性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下,交互设计师(或产品经理)的个人魅力和沟通能力尤为重要,既不能打击UI设计师的积极性,又要确保UI设计师利用其专业知识在视觉结构进行充分发挥,这是一种艺术。

?

?

?

?2007-01-24

交互设计:不是什么和是什么

声明:时请以超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bicespring.blogbus./logs/3560156.html

关于什么是交互设计,许多上都做过介绍,最经典的阐释和流传最广的中文版本可能来自于DeDream的一个交互实例,当初给这个Blog取名为“交互℃计”的时候,就有想法要以自己的观点去写一篇“什么是交互设计”的文章,但因为诸多原因一直没有成文,现在将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交互设计:不是什么

交互设计不是“讲故事”。可能大家都看过Windy的那篇文章,她把交互设计比喻成讲故事,但我个人认为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注:这里并没有全盘否定Windy观点的意思,只是想借此做个补充)。尽管,交互设计中所使用的一些方法,比如Personas(人物角色)和Storyboard (情节故事板)和一个故事所具有的要素(人物,时间,地点,情节)有些相似,但严格来说,

交互设计作为一门集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学科,其本质不是演说,不是相声,更不是一个人在台上作秀,——交互设计的过程,正如这个词本身一样,需要与使用者进行交互,不仅是说,更重要的是去做。相对于讲故事,我更愿意使用导演(Director)这个比喻,所不同的是导演面向的是舞台或电视屏幕,而交互设计师面向的是软件界面。界面中的控件(Widget)就像是演员,交互设计师要知道如何去安排它们的位置,指出它们之间、它们和用户之间应当以何种方式进行交互,这意味着设计师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用户如何使用它们,正如导演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审视他的电影如何为观众所理解和吸引观众。交互设计师不需要样样精通,但他必须对用户与软件之间的交互行为有良好的感觉和整体把握;技术上,他不一定要亲自写程序,但必须能够清楚地描述和描绘设计出来的软件应该是什么样,就像电影中的分镜头剧本一样,他也要为软件编写剧本(Spec),他必须对软件包括哪些功能与特征、软件将要做哪些事情、事情与事情之间的关系、事情与用户间的关系了然于心。其次,交互设计和其他类型的设计一样,仍然属于设计畴,既然是设计,就包含艺术创作成分,他不仅要能分析、改进现有的设计,最重要的,我认为,他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Creative)、谋略(Strategy)和远见(Vision),他的视角不应仅仅停留在现有的设计上,他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为新用户开发更简单的、计算机行业前所未有的产品。最后,正如一部好的电影需要编导、演员和摄影师的通力合作一样,一个好的软件也需要交互设计师、图形设计师和程序员的默契配合,而不是个人表演秀。

交互设计不等于用户体验。我很遗憾地发现,在国,用户体验(UE)这个词已经被滥炒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了交互设计的代名词。在谈到某一个产品时(比如Web产品),许多人言必称用户体验,特别是,在推广产品的时候喜欢冠之“用户体验”的字眼,比如“给客户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致力于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等等,甚至直接就认为交互设计的工作就是在设计“良好的用户体验”。好吧,在你说我是在咬文嚼字之前,请容我解释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用户体验?我认为,用户体验是产品的使用者(用户)对产品的主观感觉,是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所获得的全部容的总和,借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效用(Utility)。经济学中的效用指的是个人对选择(物)的主观评价,所以我觉

得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的另一个更确切的说法是用户评价(User Evaluate)。效用在不同的人之间是不可比较的,除非授权,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代替他人作出选择(评价),也就无法知道一个选择对另一个人的效用是多少。我在以前的文章提到过,“体验”本身具有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我们在谈及用户体验的时候,本质上是无法代替用户做出选择和回答的,——举个很浅显的例子,如果你是Windows用户,你不能因为自己对iMac有不好的体验而代替iMac用户得出“iMac的用户体验极差”这样的结论,反之亦然;换句话说,无论是设计师还是企业,单方面宣布自己的设计“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极其荒谬的言论,他们看起来就和那些吹得满天飞的营销广告一样难以令消费者信服。当然,作为市场营销策略,我不反对这种做法;但是,对于设计师来说,在学术交流和做交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避免采取这样的措辞。你怎么设计产品是一回事,用户使用起来如何又是另一回事,因此,交互设计不等于用户体验。但是,正如Cooper所说,“作为设计师,我们不能声称设计一种人工制品的用户体验,但我们能够设计与人工制品交互的机制”,如果你希望你的用户使用你设计的产品能够有好的体验,你就得让他们自己做出回答和评价,然后根据他们的期望设计你的产品,使你的产品运行于他们的期望之中,而不是你代替他们做出选择和评价。

交互设计不等于设计易于使用的产品。许多人认为,交互设计就是使人们更好地、更容易地使用产品,或者说强调可用性(Usability)和易用性(Ease to Use),我认为这是一个片面的观点。易用性只是交互设计的目标之一,而不是交互设计的全部,设计师完全有理由去设计一个交互上难以使用的产品,但他本身所做的工作依然是交互设计。比如把ATM的取款程序设计为先取卡,才能取钱,这表面上看给用户带来不便,实际却降低了用户因忘记取卡而带来的损失,这是为产品的安全性而做的交互设计;另外一个典型例子是电子游戏,它们的操作都相当复杂而且难以使用,然而这正是游戏交互设计师的目标,因为只有当游戏能给玩家带来挑战性,才会获得用户青睐。因此,就交互设计这个定义来说,交互设计只是设计,与易用性无关,设计师应当根据实际的需求决定产品是否应该易用,而不仅仅是设计易于使用的产品,使易用性成为挂在嘴边的术语。

交互设计不仅是Web设计。我们已经认识到交互设计不仅是界面设计,然而我们当前对交互设计的理解和应用却仅限于Web设计。无可否认,交互设计中,最流行最广泛也最有价值的应用

是Web设计,那也只是因为Web本身倍受大众关注和使用的缘故,作为交互设计师,如果眼光仅仅放在Web设计上,我们将重新犯下类似于“交互设计就是界面设计”这样错误的结论。如果我们从技术上把桌面系统中的交互和Web中的交互做一个比较,你会发现,Web中的交互方式极其原始,说过分一点,在Web中几乎不存在交互设计,用户除了点击还是点击,只是到所谓的Web2.0才增加了拖动操作,可以说,用户与Web之间的交互方式是相当匮乏的。所以Alan Cooper才会说“Web使界面技术倒退了不止十年”。由于Web技术本身的限制,那些做Web的交互设计师,多数是在做用户行为分析的工作,发现交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能够对交互理念进行整体创新并设计的设计师少之又少,因为这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相当的编程技能而且需要技术环境和工具的支持,因此,个人认为,就目前来说,Web设计师所做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互设计。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也正由于Web在交互上的“匮乏”,使得Web迅速流行,导致人们对整个Web的关注从交互行为转向容的形式和排版,传统的面向媒体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被引用进来,图形设计逐渐成为Web设计的代名词,而个人计算机也不再仅仅为专业人士所使用,而是面向广大消费者。在这个领域中,缺乏编程经验的图形设计师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企业雇佣他们而不是程序员为制作精美的用户界面。然而,图形设计师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与程序员相反,他们过分注重表达却忽略了Web背后的本质:他们把Web当成一种新型的纸质媒体——易于使用,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他们以为Web的易用性将取代一切,可以不受限制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将交互置之度外,——他们没有意识到,早期的Web实际上是以牺牲交互手段为代价换取易用性,它本质上只是整个桌面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互连网毕竟不是传统媒体,随着时间的推移,Web终究摆脱不了它的宿命:它需要与它的用户进行更广泛意义上的交互不仅仅是于表达。这意味着,终有一天Web会重新回到桌面系统中来,重定义它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形式,它的易用性将逐渐丧失,或者改变桌面系统,或者被改变;同时,桌面系统也不会因为Web的到来而死亡,相反,它还有更多、更巨大的潜力等着设计师们去挖掘。

交互设计不仅是设计软件本身。虽然,交互设计这个名词首先出现于软件领域,但其中一些观点早已被广泛运用于其他设计领域当中,只是到了最近它才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实,在工业设计、建筑装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文学、绘画、

音乐、摄影等传统行业都包含着交互设计思想的种子,而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这些学科的发展又极丰富了交互设计的涵和外延。任何一类设计,都同时包含了形式、行为和涵三个维度。交互设计和传统设计类别最大的不同是,它更多关注的是人或物、人与物甚至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和涵,而传统的设计更多的关注于容和形式。交互设计产生于软件领域,这是工业产品社会化和信息化的结果,我们已经生活在被人工制品(Artifact)包围的时代,我们无时不刻要使用这些产品并与它们进行交互,从来没有任何一种产品像计算机软件这样如此深刻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软件产品的行为设计倍受关注,这是因为它和传统的工业产品不同,它的边际成本趋向于零;它缺乏足够的负反馈来控制其功能的复杂度;它无法像传统的工业产品那样被我们视为身外之物;它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传统的工业产品之中,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交互设计的围正在扩大,已经不仅仅是软件产品,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半开玩笑的说,包括人,都在无时不刻地与我们“交互”。因此,比学习交互设计更重要的是学会生活,用一颗真诚的、包容的心去观察、体验和感受生活,努力提升个人修养水平,并以此来指导你的设计,将它应用于生活当中,贡献于社会。如果我们能跳出计算机领域,我想,交互设计师能走得更远。

总结:交互设计是什么(What is Interaction Design?)

说了那么多“不是”、“不仅是”,现在来总结一下关于交互设计的定义。先来看Alan Cooper 对交互设计的经典定义:

简单地说,交互设计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

达这种行为的外观元素的设计和定义。交互设计首先规划和描

述事物的行为的方式,然后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

交互设计是一门特别关注以下容的学科:

■定义与产品的行为和使用密切相关的产品形式

■预测产品的使用如何影响产品与用户的关系,以及用户对产

品的理解

■探索产品、人和上下文(物质、文化和历史)之间的对话

(Riemann和Forlizzi)

再来看《Interaction Design——Beyo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一书中作者对交互设计的定义:

下面是我对“交互设计”的理解/定义:

所谓交互设计,是指设计师对产品与它的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预测、定义、规划、描述和探索的过程,简单说,即设计和定义使用者如何使用一产品达到其目标,完成某一任务的过程。

(下面是对几个相关术语的阐释:)

特别地,

对计算机工业产品的交互设计我们称之为“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设计”;进一步,

交互设计过程中,如果我们打算以用户的目标和期望为导向做设计,这就是“目标导向设计(Goal-Directed)”或“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例如,目标用户希望得到一个易用的产品,那么我们的设计就要以易用性(Ease to Use)为目标;

再进一步,

当将交互设计做好以后,需要尽可能去“描述和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这时候所做的就是“用户界面设计(User Interface Design)”;如果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画在屏幕上,得到的结果就是“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

更进一步,

如果我们的产品确实是在以用户期望的方式运行,该产品就是“易用的(Usable)”(Joel Spolsky,2006);

最后,

如果你的目标用户都对你设计的产品有口皆碑,赞叹不已,你就获得了良好的“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随机文章:

OpenOffice UI Mockup 2009-12-31

谷歌:如果重新设计?2007-03-06

说明书2007-01-23

上网干什么?浏览、收集、分享和创造以及联系2006-09-24

绘图软件中的经典概念、工具和功能2006-09-23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1.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在人机工程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学者提出过多种关于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分别反映了当时人机学学科思想的侧重点。这里优先介绍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对人机工程学所下的定义。因为这个定义反映了人机工程学已经相对成熟时期的学科思想,也为各国多数学者所认同。该定义如下: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对象);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研究目的)。 这个定义的三句话,分别阐明了人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第一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对象,是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除了工业设计以外,还与管理工程、劳动科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有关。单就工业设计的三类设计而言,产品是给人用的、视觉传达是供人看的、环境是为人在其间生活、工作的,当然三类设计都涉及到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因素,它们便是人机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内容,是人-机-环境的最佳匹配、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 第三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目的:就是设计一切器物都要考虑人们生活、工作的安全、舒适、高效。 这第三句话中,关于设计的目的“安全、舒适、高效”,定义只讲应该“考虑”,而没有选用“确保”、“尽量达到”之类的词汇。定义采用这样的表述方式,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因为设计总有多方面约束条件,又常有多种因时、因地而异的目标;好的设计,在于针对具体对象,在多种约束条件和多重目标之间恰当地把握住平衡。人机工程学设计要求的“安全、舒适、高效”,常常是重要的,但肯定也要受到其他条件的约束、其他目标的制衡,不但不是惟一的,也未必总是优先的。例如,把我国火车硬卧车厢的三层铺改为两层铺,或者把所有硬座都改为卧铺,安全、舒适方面就可大为改善,岂不简单?但是现在并没有这么做,因为还有其他种种条件的约束。所以实际课题中的人机工程设计,目标往往并非达到最理想的“安全、舒适、高效”效果,而是在限定条件下提高“安全、舒适、高效”的程度。例如,同样是三层铺的硬卧车厢、同样是那么多乘客的硬座车厢,怎样改进空间布局、改进各种设施、器具(与服务),使原有客运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得以提高。 人机工程学里面所说的“机”、或“机器”是广义的,泛指一切人造器物:大到飞机、轮船、火车、生产设备,小到一把钳子、一支笔、一个水杯;也包括室内外人工建筑、环境及其中的设施,等等。

产品设计概念

向产品创新的概念设计技术研究
内容提要:分别阐述了产品概念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前者的根本缺陷在于缺乏设计方法学的支持,未能从产品创新着眼、体现整个设计过程,后者往往局限于设计的 理论层次,仅从设计艺术的角度进行研究,缺乏可实现性和操作性。本文针对上述不足,总结了概念设计过程中五个方面的产品创新,提出了遵循设计思维、面向产品创新 的概念设计的基本思路、支撑技术和实现方法,并进一步研制了实验系统加以验证。(作者:包恩伟 孙守迁 潘云鹤)
0.引言 产品概念设计是设计过程的初始阶段,其目标是获得产品的基本形式或形状。广义上的概念设计(如图 1 所示)是指从产品的需求分析之后,到详细设计之前这一阶段的设计过程。 它主要包括功能设计、原理设计、布局设计、形状设计和初步的结构设计等五部分。这几个部分虽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相互独立性,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类型的不同,往 往具有侧重性,而且互相依赖,相互影响。 概念设计是产品整个设计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高度地体现了设计的艺术性、创造性、综合性以及设计师的经验性。实践表明,一旦概念设计被确定,产品 设计的 60%-70%也就被确定了;然而,概念设计阶段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在总的开发成本和设计周期中占的比例通常都在 20%以下。 当前,由于工业产品由传统的机械产品向机电一体化产品、电子产品方向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观念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一个产品的功能已不再是消费者决定购买的最主 要因素。产品的创新性、外观造型、宜人性等因素愈来愈受到重视,在竞争中占据着突出地位。这种趋势促使企业在着手进行新产品开发时把面向产品的创新性、外观造型、人机工程 学的设计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也迫切要求对产品概念设计的研究能有进一步的突破,以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图 1 概念设计的定义 1.概念设计的研究现状 概念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开发过程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对这一过程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 CAD/CAM、CIMS 等领域的热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 敏捷设计、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和 CAD/CAM 应用的深入,产品概念设计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 从工程设计的研究角度,概念设计包括了产品的功能设计、原理设计、方案设计及初步的结构设计等内容。不少学者从工程设计学出发,提出了层次概念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概念 模型、基于功率键图的概念设计等概念设计建模方法。 从工业设计的研究角度,概念设计主要是指考虑功能、结构、人机工程以及制造等因素在内的产品外观形态的设计。不少学者从产品设计方法学出发,提出了造型文法、色彩文法、 形状文法等产品概念设计原理、原则与方法。 另外,从技术的应用角度,有学者从智能辅助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多层推理机制的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专家系统等概念设计方法和机制;也有学者从虚拟现实的应用角度提出了基于 虚拟界面的概念形状设计、基于多通道用户界面的概念设计等等。 从上述现状可看到:对概念设计的认识和研究目前还处于一个分离的局面。从工程设计角度进行的研究往往以产品的功能原理为出发点,将概念设计看成是功能原理方案的草图实 现过程,而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Computer Aided Conceptual Design,以下简称 CACD)则是提供一个产品的草图绘制和三维重建工具。因而很少从概念设计本身和设计思维的角度进 行研究;从工业设计角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则往往从产品的外观造型出发,他们擅长设计理论,但不了解计算机的辅助能力。因而其理论很难通过程序形式加以实现。 另外,当前一些大型 CAD/CAM/CAE 商品化软件系统如 EDS Unigraphics、Pro/Engineer 等也提供了概念设计/工业设计模块,其设计结果能直接传递给系统中其他模块进行后续 设计。但根本的问题在于: ① 这些模块提供的基本上是一个在设计方案基本定型之后的概念化/草图化绘图工具而非设计工具。它缺乏设计方法学的支持; ② 整个模块基本上没有体现概念设计的设计过程,设计流程没能从概念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与设计思维不能很好融合;

新产品的概念及分类

一、新产品的概念及分类 什么是新产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得出不同的概念。市场营销学中所说的新产品可以从市场和企业两个角度来认识。对市场而言,第一次出现的产品是新产品;对企业而言,第一次生产销售的产品也是新产品。所以市场营销学中所讲的新产品同科学技术发展意义上的新产品是不相同的。市场营销学上新产品的概念指:凡是消费者认为是新的、能从中获得新的满足的、可以接受的产品都属于新产品。 新产品从不同角度或按照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从市场角度和技术角度分类 从市场角度和技术角度,可将新产品分为市场型和技术型新产品两类。 (1)市场型新产品,是指产品实体的主体和本质没有什么变化,只改变了色泽、形状、设计装潢等的产品,不需要使用新的技术。其中也包括因营销手段和要求的变化而引起消费者“新”的感觉的流行产品。如某种酒瓶由圆型改为方型或其他异型,它们刚出现也被认为是市场型的新产品。 (2)技术型新产品,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突破而产生的新产品。不论是功能还是质量,它与原有的类似功能的产品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不断翻新的手机或电视机,都属于技术型的新产品。 2.按新产品新颖程度分类 按新产品新颖程度,可分为全新新产品、换代新产品、改进新产品、仿制新产品和新牌子产品。 (1)全新新产品,指采用新原理、新材料及新技术制造出来的前所未有的产品。全新新产品是应用科学技术新成果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突破。它的出现,从研制到大批量生产,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不是一般企业所能胜任的。因此它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 (2)换代新产品,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制造出的适应新用途、满足新需求的产品。它的开发难度较全新新产品小,是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形式。 (3)改进新产品,指在材料、构造、性能和包装等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对市场上现有产品进行改进,以提高质量或实现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它的开发难度不大,也是企业产品发展经常采用的形式。 (4)仿制新产品,指对市场上已有的新产品在局部进行改进和创新,但保持基本原理和结构不变而仿制出来的产品。落后国家对先进国家已经投入市场的产品的仿制,有利于填补国家生产空白,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在生产仿制新产品时,一定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5)新牌子产品,指在对产品实体微调的基础上改换产品的品牌和包装,带给消费者新的消费利益,使消费者得到新的满足的产品。 3.按新产品的区域特征分类 按新产品的区域特征分类可分为国际新产品、国内新产品、地区新产品和企业新产品。 (1)国际新产品,指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2)国内新产品,指在国外已经不是新产品,但在国内还是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它一般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 (3)地区新产品和企业新产品,指国内已有,但本地区或本企业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它是企业经常采用的一种产品发展形式。 二、新产品的开发方式 新产品的开发方式包括独立研制开发、技术引进、研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协作研究、

平面设计的定义和概念

平面设计的定义和概念 了解设计的定义和概念将是了解设计的第一步,有助于了解我们作为一名准平面设计师的职责范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面设计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包括很广的设计范围和门类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平面设计等等,而平面设计现在的名称在平常的表述中却很为难,因为现在学科之间的交*更广更深,传统的定义,例如现行的叫法“平面设计(graphis design)视觉传达设计、装潢设计……,这也许与平面设计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设计无所不在、平面设计无所不在,从范围来讲用来印刷的都和平面设计有关,从功能来讲“对视觉通过人自身进行调节达到某种程度的行为”,称之为视觉传达,即用视觉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而装潢设计或装潢艺术设计则被公认为极不准确的名称,带有片面性。 现在,在了解了对平面设计范围和内涵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看平面设计的分类,如形象系统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行录设计、包装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可以这样说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设计。另外,商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很显然是存在的。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

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视觉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有感动他人的能量,是否顺利地传递出背后的信息,事实上她更象人际关系学,依*魅力来征服对象,你的设计有抓住人心的魅力吗?是一见钟情式的还是水到渠成式的,你需要象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还是一个不修边幅的叛逆之子,或是治学严谨的学者。事实上平面设计者所担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调查对象,你应成为对象中的一员,却又不是投其所好,夸夸其谈,你的设计代表着客户的产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动他人,你事实上是“出卖”感情的人,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 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 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与设计

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

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2.数据库(DataBase,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data model)也是一种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模型的分类 第一类:概念模型 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完全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实体(Entity):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联系 实体集(Entity Set): 同类型实体的集合。每个实体集必须命名。 属性(Attribute): 实体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 属性值(Attribute Value): 为实体的属性取值。 域(Domain): 属性值的取值范围。 码(Key): 唯一标识实体集中一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学号是学生的码 实体型(Entity Type): 表示实体信息结构,由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表示。如:实体名(属性1,属性2,…) 联系(Relationship):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型内部的联系(各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各实体集)。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 第二类: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逻辑模型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方式 物理模型是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 关系模型(数据模型的一种,最重要的一种) 从用户观点看关系模型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 ?关系(Relation):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Tuple):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属性(Attribute):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称即属性名。 ?码(Key):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Domain):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属性的取值范围来自某个域。

产品概念设计报告样本

产品概念设计报告 产品编号:EP7750 产品名称:发电机 编制:朱文忠04.05.31 审核: 批准: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 二样件分析 (3) 三概念设计 (3) 四结构设计 (4) 五试验方案设计 (4) 六流程方案设计 (5) 七DFMEA (5)

一.需求分析 汽车发电机是汽车电器中的重要部件,它的功用是两大部分:供给各用电部分的需要;给蓄电池充电。电机内装式电压调节器又是发电机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件,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发电机整机国产化、高档化、优质化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根据发电机的技术要求QC/T29094-1992以及同WAI的交流,确定以下需求内容: 1.工作环境 a)工作温度:-40℃~170℃ b)转速范围:0-6000转/分钟 2.性能要求 3.可靠性要求 见交流发电机技术条件 4.其它要求 a)良好的外观 共5页第1页

b)应有的强度 5.顾客输入内容列表 a)WAI发电机样件(测绘、对比依据) b)WAI网页关于3G发电机技术资料 c)顾客的要求、标准等 1)顾客提供样机 2)要求电机各项性能不低于样机水平 3)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标准 共5页第2页

二.样件分析 见样件分析报告 样机的实验数据和外形图 三.概念设计 1.功能设计 应满足需求分析中的各项要求,对新电机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比样机高3%以上 2.原理设计 通过励磁产生电流利用调节器控制输出额定电流、电压实现整车供电及蓄电池充电。 3.外观设计 外形设计应与样机相同,可以降低设计风险、采购成本,使用户能顺利接受。 4.方案设计 设计步骤 1.采购样机的型号,对电机做性能实验,记录下电机实验数据、外形安装尺寸。 2.解剖电机记录各个总成、分总成及零部件清单 3.确定外购件、外协件、自制件和标准件的清单 4.给供应部门提供采购清单。 共5页第3页

新产品概念分析

二、提出新产品概念 品牌形象:探索黑科技,小米为发烧而生 名称:小米mix2 包装:小米MIX 2的包装盒整体黑色,只在正中间印有“MIX”字样,设计非常简约低调 产品定位:从小米的定价来看,虽然会对苹果、华为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实它距离苹果、华为旗舰产品的价格区间,还是比较远的,所以小米的主要竞争对手为vivo、金立、努比亚等同价位二流厂商。所以可利用SWOT分析中优势部分目标消费群为大学生和商务人士 目标消费群特征:年龄在18-40周岁,年龄跨度较大,职业主要为学生和白领,学生的月收入一般在1000-2500,白领的月收入一般在6000以上,大学生现在多为90后,他们追求个性,对各种事物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对手机方面有着普遍的了解,懂得如何根据手机的参数、外观、价格等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白领一般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交关系,这就要求他们在选择手机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手机的实用性,也要考虑手机的品牌所带来的效应,另外,他们有着较强的购买力,能够支付较高价格的手机。 目标市场市场总量: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信息来看,2017年全球全面屏手机销量有望突破7500万台 产品描述: 优点 18:9的全面屏今年严然已成為各家手机厂商标配的「全面屏」,真要往前追溯起來,名称、概念的推广过程中小米 MIX这款「概念机」的确是功不可沒。只是,也正由于它身上的「概念」属性,初代 MIX 在产品的实用性上不可避免做出了牺牲。但就算是这样,雷军的大胆尝试取得了很惊艳的效果,把 MIX 算作小米发展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应该是不为过的。为此还说服了微软公司放弃传统的屏幕限制规定。并且底部缩短12%,更有震撼的视野 Unibody全陶瓷机身由一整块陶瓷打磨成型像一块浑然天成的玉。产品的表现在三种情况下,后壳是高贵的陶瓷。 一它比玻璃的反射光线比较轻柔,二是拿起来陶瓷手感比较重,三是在冬天时拿

平面设计概念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的定义泛指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page layout)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计划的目的。平面设计通常可指制作(设计)时的过程,以及最后完成的作品。 基本要素 平面设计除了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向广大的消费者转达一种信息,一种理念,因此在平面设计中,不单单注重表面视觉上的美观,而应该考虑信息的传达,现在平面设计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A、创意:是平面设计的第一要素,没有好的创意,就没有好的作品,创意中要考虑观众、传播媒体、文化背景三个条件。 B、构图:构图就是要解决图形、色彩和文字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新颖,合理和统一。 C、色彩:好的平面设计作品在画面色彩的运用上注意调和、对比、平衡、节奏与韵律。 不管是现在的报刊广告、邮寄广告、还是我们比较经常看到的广告招贴等,都是有这些要素通过巧妙的安排、配置、组合而成的。 平面特征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还有,设计师更应该明白严谨的态度自身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振动。 平面设计分类 平面设计(15张) 目前常见的平面设计项目,可以归纳为十大类:网页设计、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刊物设计、VI设计。 基本概念

平面设计基础知识

平面设计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设计的内涵 英文:指进行某种创造时计划、方案的展开过程,即头脑中的构思。 中文:动脑筋、想办法、找窍门、安排、计划、制定方案等含义。 广义: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活动。它既可以指这种活动本身,此时它的词性是动词;同时“设计”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此时它的词性是名词。 外延:“设计”一词的外延非常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设计已深入到人类的知识体系中,尤其在应用学科中,设计是人为事物和活动的本质因素所在。 2、平面设计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平面设计是这种活动所要采取的形式之一。 平面设计就是以文字、符号、造型来捕捉美感,表达意象,表达意念与企图,进而达到沟通与说服效果的一种设计活动。在平面设计中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计者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设计者的设想和计划。 3、设计的本源 人们一直寻找能够用视觉符号思想感情的方法。它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其超大型风格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代表着一种浓缩的时代精神。早期的画即是字,字即是画,即所谓的“书画同源”。文字的产生使平面上的基本元素得以完美地组合,印刷的发展及为此提供了舞台。这意味着现代平面设计的真正开始。 4、平面设计的特点 (1)手段性 设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不可能为设计而设计。设计作品是一种中介,它的核心目的是最终传达设计者的意图。因此当衡量一个作品好坏的时候,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能否实现传达目的是首要的指标。 (2)主观性 设计过程是设计师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对设计资源和素材的重新组织、整合过程。主观性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特性。对于同一个设计主题,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的设计方案。这就是主观性的体现。 (3)客观性 指的是设计表达的客观规律。合乎现实实际。 (4)创新性 设计不是模仿,设计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所谓创新性,是指对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分解组合使之实现新的功能。艾伦弗莱彻是以设计为基础来探索一种意念的创造,因此十分强调设计意念的重要性,他说:“在设计中除了意念,其它所要做的就只不过是设色涂抹罢了。” (5)商业性 5、平面设计的分类 平面设计在二维空间的一切设计活动 (1)字体设计 (2)标志设计 (3)视觉识别设计 (4)名片设计 (5)平面广告设计(路牌、招贴、海报)

产品概念设计

第1章绪论 1.1 产品创新的核心——产品概念设计 中国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大国,但还不是工业生产的强国。我国的产品大多以OEM贴牌加工的方式变成了外国的货品,而即使是我们自有品牌的出口,也因为设计的粗陋使得中国制造的产品成了低质低价的代名词,过于注重模仿与引进,不注重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创新设计是我国多数产品的通病。一个非常着名的提法是,中国要成为世界产品的“生产车间”,但与那些跨国企业生产的造型新颖、工艺考究的产品赚取的成倍利润相比,这个生产车间为自己创造的利润只有1%~2%。 惟有创新,才能令中国企业走上自强之路;惟有重视设计,才能令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教授在谈到产品创新时说,创新有两类:第一类是原理上的改变,如从无到有的创新,比如科技发明;第二类创新是在第一类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这类改进更符合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和个性需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能集中体现这两类创新的工作就是产品概念设计。 产品概念设计作为设计过程的早期阶段,其核心就在于产品创新。一旦概念设计被确定,产品设计的60%~70%也就确定了,而概念设计阶段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在总的开发成本和设计周期中占的比例通常都在60%以下,并且很难或不能在详细设计阶段纠正产品设计的缺陷。因此产品概念设计质量与效率不仅对产品的创新性、功能的合理性、使用的宜人性和外观造型的美观性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直

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开发周期、上市时间、生产成本等重要因素。 1.1.1 产品设计发展历程与趋势 纵观产品设计过程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大致可分成如图1-1所示的4个发展时期。 1.第一时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这一阶段把设计过程划分为功能设计(阐明任务书)、原理设计(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结构设计)三大阶段。在这个阶段,计算机辅助技术主要局限于工程设计绘图的层次,并没有打破传统的设计过程划分。制造过程也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制造装配→实样试验→批量生产”的流程。

产品与新产品的相关定义(精)

1 产品与新产品的相关定义 产品就是企业向市场提供的能满足人们一定需要的一切物品、劳务和服务,它包括实物、服务、场所、主意和策划。这是广义的产品,与产品创新中产品的概念是一致的。 对产品创新而言,不能把产品看成是孤立的单一的东西,而必须建立整体产品的概念,即产品不是仅指其内核(即其使用价值),还包括随同其有偿转让前后所提供的服务。整体产品概念把产品理解为由核心层(指顾客购买产品所追求的基本效用和利益,如购买空调机是为了调节室内温度)、形式层(指产品的实体与外形:如产品的外观形态、款式、特色、包装、品牌、商标等)、延伸层(指产品实体基本效能以外的附加利益,如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包括广告宣传、咨询服务,配件供应,技术指导与培训、质量保证、跟踪等)三个层次组成的一个整体。整体产品的概念对产品创新的思路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型产品,或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在结构、材质、工艺等任一方面比老产品有重大的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改进型产品。新产品的界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所基于的视角以及对产品新度的把握。 从狭义的概念上讲,新产品是从未在市场上出现过的产品。从广义的概念上讲,新产品则包括了采用新技术原理、新构思、新设计、新材料、有新的功能和结构、技术含量达到先进水平、经营生产性能可靠、有经济效益的产品。但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点是,其能够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新需求。 新产品是一种具有新意的产品,是指能进入市场给消费者(用户)提供新的利益(新的效用)而被消费者(用户)认可的产品。所谓“能进入市场”,就是指新产品得到社会的承认,也意味着新产品在给消费者(用户)提供利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还必须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形成新产品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具有新意的,兼顾消费者(用户)、企业、社会三方利益并得到三方认同的产品。

工业设计新含义的理解

“(工业)设计旨在引导创新、促发商业成功及提供更好质量的生活,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它是一种跨学科的专业,将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活动、并将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可视化,重新解构问题,并将其作为建立更好的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商业网络的机会,提供新的价值以及竞争优势。(工业)设计是通过其输出物对社会、经济、环境及伦理方面问题的回应,旨在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解析新定义的内涵。 一、工业设计的主要特征是追求创新与变化 创新是打破和改变固有的旧模式,建立新的模式。创新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独特性,与众不同,独一无二;(2)实用性,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使之出现更多的复杂问题;(3)可实现性,在现有技术物质条件下可以实现。创新导致新旧事物的交替变化,促使人类文明的进化。 设计具有两层主要含义:开拓创新,规划未来。设计自古就有,而工业设计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出现的问题,用各种价值观念协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开拓创新的方式来规划工业时代的未来社会,也是设计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专业学科。从创新的主要特征和设计的主要含义看,追求创新与变化即成为工业设计的主要特征。创新是工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工业设计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方式。对于工业设计师而言,设计必须创新,模仿就是剽窃。 工业设计的创新既有价值和重要性的差异,也有针对现实问题的创新和概念创新,概念的东西不好用学理判断,概念创新不是理论,没有严格的对错,只需要看是否有需求和效率。创新的东西只要开启了大家的思路又和工业实际生产相吻合,又推动了新产业就是好的。 二、工业设计的核心竞争力是问题导向下的策略化的视觉和体验解决方案 什么是问题导向?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解决好用户的需求问题和痛点问题。简而言之,从用户最希望的地方(需求)做起,从用户最不满意的地方(痛点)改起。工业设计就是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要针对的问题包括:提出新的物人关系,提出新概念产品和改良产品。

工业设计概念及分类

工业设计已成为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基础的新兴实用学科。我们给出下面这一工业设计定义:工业设计并不是象其名字给外行人的印象那样,是对各种工业(象机械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等)的设计,也不是工业建筑或工业流程的设计,而是专注对产品之有用性与美以及整体环境方面的设计活动。为了进一步理解工业设计的概念,我们必须对定义的内容进行逐步的研究与探讨。 (l)工业设计的对象是批量生产的产品,区别于手工业时期单件制作的手工艺品。它要求必须将设计与制造、销售与制造加以分离,实行严格的劳动分工,以适应于高效批量生产。这时,设计师便随之产生了。所以工业设计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研究的是现代工业产品,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2)产品的实用性、美和环境是工业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工业设计从一开始,就强调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所以它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文化艺术融合的产物。它不仅研究产品的形态美学问题,而且研究产品的实用性能和产品所引起的环境效应,使它们得到协调和统一,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3)工业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生理与心、理双方面的需求。工业产品是满足手工艺时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无疑工业设计就是为现代的入服务的.它要满足现代人们的要求。所以它首先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一个杯子必须能用于喝水,一支钢笔必须能用来写字,一辆自行车必须能代步,一辆卡车必须能载物等等。工业设计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对产品的合理规划,而使人们能更方便地使用它们,使其更好地发挥效力。在研究产品性能的基础上,工业设计还通过合理的造型手段,使产品能够具备富有时代精神,符合产品性能、与环境协调的产品形态,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 (4)工业设计是有组织的活动。在手工业时代,手工艺人们大多单枪匹马,独自作战。而工业时代的生产,则不仅批量大,而且技术性强,而不可能由一个人单独完成,为了把需求、设计、生产和销售协同起来,就必须进行有组织的活动,发挥劳动分工所带来的效率,更好地完成满足社会需求的最高目标。 (5)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自1957年成立以来,加强了各国工业设计专家的交流,并组织研究人员给工业设计下过两次定义。在1980年举行的第十一次年会上公布的修定后的工业设计的定义为:“就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这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在上述工业产品的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一、工业设计的概念(industrial design)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 工业设计概念: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

什么是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主要特点

什么是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主要特点 摘要:“概念设计” 不仅在当代设计领域是被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甚至在其他许多以创新为目标的行业(IT行业、企业经营管理、商业销售、广告、演艺活动、影视创作等等),人们都在谈论“概念设计”在推动一个产品、一个工程、一项活动、一个事件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概念设计,如何进行概念设计,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 关键词:概念设计;应用范围;主要特点;误区;塑造 1什么是概念设计 所谓“概念”指的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特有属性概括而成”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人类的全部文化、科学知识以及思想,都是由概念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概念,就没有人类的历史,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因此,“概念设计”从本质上说,提供的是“思想”。所谓“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指的就是通过某种媒介或手段,把我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确定下来。媒介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文字符号是一种表达概念的媒介,视觉符号也是一种表达概念的媒介。就设计艺术而言,“概念设计” 就是用视觉语言把我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就是我们从事物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概念或思想。因此,它在本质上是对“思想”的设计,换句话说,它提供的是创意,即从某种理念、思想出发,对设计项目在观念形态上进行的概括、探索和总结,为设计活动正确深入的开展指引前进的方向。 2概念设计的应用范围 概念设计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对象。除了上述设计艺术领域之外,在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等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这一类的“概念设计”指的是对某种经营、生产、销售思想、策略的策划。所谓“概念”是对企业、产品、管理、营销理念等方面的特殊性做出的概括。按主体不同,对这一类的“概念设计”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企业概念、品牌概念和产品概念。 除了物质生产领域之外,在影视、戏剧、展览策划等文化生产领域,概念设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科幻题材影视创作中,那些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场景和道具都需要设计师根据预先设定的概念进行创作。 概念设计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就已经开始为设计界所广泛关注。美国平面设计师爱伦?霍伯特(Allen Hubert)当时曾经撰写了一本书,题目就叫“Conceptual Design”(概念设计),内容是针对平面设计中如何组织创意,如何赋予设计对象某种理念或思想,更好地推广企业和产品,引导消费者。当时国内很少有人从“概念设计”的角度理解、重视这个问题。在设计领域始终倡导并努力实践“概念设计”的是工业设计,由于工业产品具有批量化、自动化和时尚性等特点,设计对生产领域带来的影响更直接,对市场信息做出的反映更迅速、更灵敏,在推广一个新产品之前,概念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汽车工业,概念设计成为推动汽车工业不断创新的发动机。厂家对新的时尚、技术和功能的探索往往首先通过概念设计来完成,同时,概念车也成为引领时尚的风向标。 3概念设计的主要特点 (1)独创性。概念设计更强调设计的独创性和原创性,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排斥业已存在的东西。当然,这不是说不能使用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形式符号和材料做法,而是必须以新的手法、新的视角加以运用。 (2)抽象性。概念的形成是对纷然陈杂的生活现象提炼、概括、抽象的结果。任何概

新材料定义和分类

新材料定义: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从而提高材料性能或出现新的性能都可发展成为新材料。 新材料按结构组成分,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按照新材料的用途和性质,《中国新材料产品与技术指导目录》将新材料产品分为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纳米及粉体材料、新型复合材料、新型稀土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新型碳材料、新材料制备技术与设备等十多类具体技术领域。 1、电子信息材料 (1)微电子材料:晶圆、封装料、光刻胶、金丝、浆料、电子化学品、IGBT、功率MOS (2)光电子材料:光棒光纤、光器件、光盘、磁记录材料 (3)平板显示材料:偏光片、滤光片、玻璃、液晶、PDP稀土荧光粉、OLED发光料 (4)固态激光材料:人工晶体、非线性光学材料、特种玻璃、镀膜材料 2、节能新材料 (1)半导体照明材料:衬底、外延片、MO源、高纯气体、封装料

(2)光伏电池材料:多晶硅、单晶硅、薄膜、玻璃 (3)新能源材料:燃料电池电极、固体氧化物、二次电池电极、膜、锂离子聚合物、储氢合金粉及其他储氢材料 3、纳米材料 4、先进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芳纶、碳化硅、石墨、硼纤维、钢纤维、晶须、人工合成耐磨材料、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硬质合金刀片、摩擦材料、复合材质材料 5、先进金属材料 (1)超级钢:新普碳、超合金、复相、专用钢、耐高温耐磨耐腐蚀材料、特种材、非晶合金(金属玻璃) (2)贵金属与有色:高纯贵金属、铝镁钛轻合金及材、特种铜材 6、化工新材料 有机硅、有机氟、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特种橡胶、特种纤维、特种涂料、制冷剂、精细化工产品 7、先进陶瓷材料 功能陶瓷(微波、瓷介电子元件、压电、敏感、透明)结构陶瓷(蜂窝、耐磨、高温、高韧、涂层、陶瓷基复合) 8、稀土材料 高纯稀土、助剂、催化剂、永磁、发光、储氢 9、磁性材料 软磁、永磁、磁记录材料、磁器件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 概念 要素 形式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 平面构成的概念 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概念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平面构成的要素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面的构成形式 点的构成形式 (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 的感觉。

绿色设计-概念-特点-生命周期-《工业设计》准则

1.绿色设计是绿色消费浪潮的产物 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工业化国家已开始尝到近10年工业高速发展所结的苦果——地球生态环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急剧恶化。 据统计,全世界制造业每年大约产生55亿吨无害废物和7亿吨有害废物。 如今,种类繁多的日用消费品己进入千家万户,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出,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造成废弃的废旧工业产品数量猛增。 在欧洲,每年约有80万吨旧的电视机、计算机设备、收音机、测量仪器和300万吨废旧汽车丢进垃圾场。 在美国,由家庭和工业企业产生的城市固体废物(MSW)已达到每人每天近2kg。如果依此来推算,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大城市,一天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就是2万吨,一年就是730万吨,这是一个庞大而可怕的数字! 正是由于工业废弃物数量的不断增加,近10年来,美国各州垃圾填埋场屡屡告急,十有七八已无法再继续使用下去。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环保战略开始经历一场新的转折,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新的绿色战略趋势。 这就是向资源利用合理化、废弃物产生少量化、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方向发展。 随之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绿色浪潮”。 绿色产品认证 近年来,除了人们早巳熟知的各种生产厂家商标、产品注册商标外,又增加了新的标志——绿色标志。 绿色标志,又称“环境标志”、“生态标志”、“蓝色天使”等,它是一种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受法律保护,是经过严格检查、检测、综合计定,并经国家专门委员会批准使用的标志。它是印刷或张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置等过程中也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二、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获得绿色产品的基础,并已成为当前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制造成本的70%~80%,而设计本身的成本仅占产品总成本的10%,如果考虑环境因素,这个比例还会增大。 因为产品设计所造成的生态破坏程度远远大于由设计过程本身所造成的对生态影响的程度。 因此,只有从设计阶段将产品“绿色程度”作为设计目标,才能取得理想的设计结果。 目前,工业发达国家在产品设计时努力追求小型化(少用料)、多功能(一物多用,少占地)、可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数量和污染)。 生产技术追求节能、省料、无废少废,闭路循环等,都是努力实现绿色设计的有效手段。 本章重点介绍绿色设计的概念及其特点、绿色设计方法等。 1.绿色设计及其特点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 定义正式版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在人机工程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学者提出过多种关于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分别反映了当时人机学学科思想的侧重点。这里优先介绍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对人机工程学所下的定义。因为这个定义反映了人机工程学已经相对成熟时期的学科思想,也为各国多数学者所认同。该定义如下: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

素(研究对象);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研究目的)。 这个定义的三句话,分别阐明了人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第一句话指出人机学的研究对象,是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除了工业设计以外,还与管理工程、劳动科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有关。单就工业设计的三类设计而言,产品是给人用的、视觉传达是供人看的、环境是为人在其间生活、工作的,当然三类设计都涉及到人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因素,它们便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