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单元复习(学习主题复习)是我们进入复习阶段的第一步,是夯实基础的阶段。复习,从字面上分析,可理解为“第二次学习”,因此,复习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

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复习是为了巩固记忆;第二,复习是为了补救。补救不仅是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而且对于待进生来说,可以缩短所掌握的知识与理解标准的差距;第三,复习是为了深化。从历史的角度讲,就是要体现出纵向看发展,横向看联系的目的。

根据历史教学常规,在复习课教学中备课要涉及的模块

一、考点分析

在每堂复习课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明确考试说明的要求。考试说明对初中学段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分为三个层次:识记、理解和运用。因此,在每堂复习课前就要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我们要复习的内容属于哪一层次。不能没有区别地要求学生掌握,否则要么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要么掌握不够。

属于识记层次的学习要求,在课标中往往使用"列举、指导、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这类知识就多出现在选择题中。

属于理解层次的学习要求,在课标中往往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认识"等行为动词。在本课中就淡化了这一层次的要求。此类知识的考察多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属于运用层次的学习要求,在课标中往往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此类知识多用于出属于难度较大的试题。并且多用于主观性试题的考察。需要说明的是,三层次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要求达到的三维目标。

四、课时难点

1、知识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范围,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2、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

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题例剖析,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由于开卷考的一大特点是:知识点是死的,题目是活的,因此对于那么多的例题,应该课前甄选出有特点的、体现中考命题趋势的题目来精讲。

当然讲解例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扩展讲解宽度,发掘讲解深度,增加讲解厚度,收举一反三之效;二是点拨思路,讲透方法,强化知识重点、难点和弱点,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4、情景演练,链接中考

练习题不要太多,也不要偏难,只要符合课标要求,从题型、考察的角度上下功夫,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总之,如果我们每个板块、每个学习主题、每课知识都认真地按课程标准和课标解读的要求去做,学生从宏观到微观掌握历史最基本的线索和最基本的框架,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5、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课堂小结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教师小结或学生小结的方式。教师小结应侧重于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学生小结侧重于谈收获、谈感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思想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明白了哪些道理,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

通过几年来教学常规的实施,以及学科示范课的展示,老师们对复习课的授课思路已经很清楚了,但是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则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个人的素质和授课风格灵活运用,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大家通过教学实践,一定都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六、教学反思

中考历史总复习的几点建议:

(1)认识复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复习态度。

(2)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掌握。复习时重在理解,惟有理解,方能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3)关注热点、注重实践。联系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链接起来,从中挖掘出新的知识,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4)切合实际,有计划的复习。可分三步:

a、以课本(单元)为主,逐册复习。抓住重点,精讲精练。

这一阶段,学生必须静下心来,拉网式的看书,当你看过两遍课本后,基本上你就难免做到看到一道题,马上知道它出自哪一本书,哪一课,这样考试时你就可以快速地找到答案。

b、综合归纳,专题复习。

经过第一轮系统、全面地复习,我们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要把知识学活,需要我们结合课本,比较对照,“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形成专题。在这个阶段,要把教材重新组合,进行知识归类,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一方面要把同一时期的政、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相联系,这就是“横”的联系。

例如:将19世纪60至70年代出现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联系,从两次改革的背景、性质、内容、作用、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次改革的异同。又如:近代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可归类:1640年至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至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861年至1865年美国内战;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

另一方面,社会上每一历史事件,都前后联系、一脉相承,要把每一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其知识系统化,这就是“纵”。例如,复习美国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将美国的历史梳理成以下一条线索: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罗

斯福新政——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冷战的实施——“一超多强”时期的美国。我们将每一时期的历史进行复习,然后将前后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联系,从而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了美国的发展历史。

c、组合试题,模拟训练。集中题型讲解练习,以掌握做题技巧、规律,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模拟训练,实战复习。及时反馈信息,以查漏补缺,重点攻关,使学生适应中考试题。毕业复习任务重,时间紧,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在短时间如果盲目的见题就做,不仅浪费时间,也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这就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研究考纲,结合热点焦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一起去留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