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分析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
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
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
多由劳累饱餐、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其本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
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二脏关系密切。
本病相当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西医病名: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
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二.中西医诊断(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及要点①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并兼心悸;②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③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诱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④心电图应列为必备的常规检查,有缺血改变或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2.鉴别诊断①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痛重症,由于心脉闭塞,猝然大痛,以膻中或左胸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伴四肢不温,舌青气冷,面白唇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经服芳香温通药物不能缓解,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不等。
厥心痛(心绞痛)是由于心脉挛急则疼痛程度较轻,疼痛时间较短,芳香温通药物可以缓解。
②胃痛胃院痛的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局部可有压痛,以胀痛、灼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多伴有泛酸唆气、恶心呕吐、纳呆等症状。
如何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252020年 第29期探头对微小的包块、病变都能进行扫描并显示在影像学图像中。
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前不需要膀胱充盈,不需要患者憋尿,此外也不会受到脂肪、肠气等因素影响。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探头的分辨率也在越来越高,频率不断加大,这样就促使超声图像越来越清晰。
但是同腹部超声检查一样,阴道超声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使用阴道超声检查盆腔外包块或肝脾周围积液就不能清晰的表现,其检查的结果准确性有所降低。
阴道超声的优点相对较多,它不需要憋尿,不需要等待,为患者减轻憋尿的痛苦,节约检查时间;对于肥胖病人,不需要经过腹部多层组织及脂肪,减少声束吸收,图像较经腹超声清晰;对于前位及后位子宫的显示满意,对卵巢、输卵管及盆腔微小病变显示清晰,对血流信号敏感,更容易引出血流频谱,有利于妇产科疾病鉴别诊断;对盆腔小包块、盆腔积液显示满意,有利于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可用于盆腔肿物及附件肿物的穿刺活检。
三、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的比较1.异位妊娠的诊断(1)阴道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属于腔内超声检查,这种检查方式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将高频探头伸入到患者阴道内穹窿部位,可以对子宫以及子宫周围进行仔细扫描,同时扫描过程中受到肠道内气体、腹壁脂肪、膀胱是否充盈、腹部手术瘢痕等影响较小。
同时阴道超声检查的高频探头比腹部超声检查探头要更小、更灵活,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扫描,因此影像学图像更为清晰。
患者进行检查时无需憋尿,这样既缩短了检查的时间,也不会因此影响到检查的判断结果。
(2)腹部超声检查。
对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突出的优点就是探测范围较广,但是存在众多缺点如:探头分辨率较低,探头临近的部位与子宫、子宫周围组织相差太远,扫描时探头容易受到患者腹壁厚度、膀胱不够充盈、有肠内气体等影响;由于子宫等部位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因此使用腹部超声检查时存在一定的盲区,如探头难以扫描到卵黄囊、妊娠囊等组织结构难以发现子宫周围微小的包块。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即采用中药联合西药硝酸酯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则单独使用西药硝酸酯类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和硝酸甘油减退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和心电图的有效率及硝酸甘油减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单独使用西药,且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高发病率心脏病在全国和世界泛滥,并呈逐年上升的状态[1]。
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因冠状动脉呈粥样硬化导致官腔狭窄甚至出现痉挛状况,从而引发心肌缺氧、缺血等。
传统医疗技术采用手术搭桥或西药治疗的方法治疗,随着中医药领域的扩大,研究发现,冠心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效果更佳。
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并评价其安全性,详细见以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8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中西医有关于冠心病及心绞痛患者症状及分型的诊断标准,均知情本次实验并签署同意书。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为(67.9±6.6)岁,平均病程为(3.2±1.1)年;对照组中男31例,女28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为(66.9±4.8)岁,平均病程为(3.4±1.2)年。
在平均年龄、性别、诊断依据等方面,两组患者不具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7例临床观察

两组心绞痛症状 比较 治疗 组总 有效 率与 对照组 比较 有 显著差异 ( P<0 5 .0 )见表 1 。
表 1 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 比较
[ ]陈可冀 ,廖家浈 ,肖镇祥.心脑血管病 研究 [ .上海 :上海科 学技 3 M]
术出版社 ,18 :3 1 3 3 98 1 — 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扩冠 、抗 凝 、营养 心肌 、抗血 小板 、 利 尿 、控制血压等 ,同时给予 中成药参麦 注射 液 3 m 0 L加入 5 %葡萄糖 ( 有糖 尿 病者 改用 0 % 生理 盐水 )10 L静 .9 5m
脉输注。 治疗组 :在对照组 相 同治疗 基础 上加用 血府 逐瘀 汤加 减 :桃仁 1 g 0 ,红花 1 g 2 ,当归尾 1 g 5 ,生地 1 g 0 ,川芎 1 g 0, 枳实 l ,赤 芍 1 g 0 g 5 ,牛 膝 1 g 5 ,柴 胡 lg O 、桔梗 8 ,甘 草 g
2 4 两组心 电图 比较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 比较有显著差异 ( 0 5 P< .0 ) 见表 2 。
表 2 两 组 心 电 图疗 效 比较
所有病例选择均符合全国内科学术会议 心血管专业组依 据 WHO所通过的冠心 病 、心绞痛诊断标准 …。 中医<0 1 .O 。
有 可 比性 。 12 诊 断 标 准 .
2 3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J . : 显效 :休 息时心 电图恢 复正常 或大致 正常 ;双倍二 阶 梯运 动试验 由 (+)转 为 ( ) 一 ;次极 量运 动试验 ( ) 一 , 或运动耐量上升 Ⅱ级 以上 。改善 :休 息 时心 电图或双倍 二 阶梯运 动试 验 s T段下 降 ;治 疗后 s T段 回升 0 5 m .0 V以 上 ,但 未正常 ;主要 导联倒 置 T波 变浅 ,或 T波 由平 坦变 为直立 ;次极量运动试验较治疗前 上升 1级以上 。无改变 : 休 息心 电图或 运动 试 验无 变化 或 改善 达不 到上 述标 准 者。 加重 :休息时心 电 图 S 较 治疗 前下 降 0 5m 以上 , T段 .0 V 或运动试验较治疗前下降并出现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

1 . 2 一般资料 : 同期在我院 门诊 留观或住 院治疗 的冠心病 心 绞痛患者 6 0 例, 均符合 WH O制定 的缺血性心 脏病 的命
显, 常引起 头 痛 、 头胀、 恶 心 呕 吐等 症 状 。2 0 1 0年 8月 至
性意义 ( P>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2 治疗方法
2 . 1 对照组 : 单硝 酸异 山梨 脂 片2 0 m /次 , r 1 次/ 日; 辛 伐
他汀1 0 m S / 次, 1次/日; 倍他 乐克2 5 mr /次 , 2次/ 日; 阿 司
1 临床 资料
1 . 1 诊 断标准 : 采用 WHO 1 9 7 9年制 定 9 0 年 国家 中医药管理 局发布 的“ 中医
内科急诊规范 ” 中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标准 。
制定 的( c c s ) 劳累型心绞痛分级标准 , 心电图疗效标准参照
给 予扩冠、 降黏 、 降脂 常规 治疗 , 治疗组加 用参麦注射液 。两组 治疗 2 周观察疗效 。结果 : 治疗组显效 1 9 例, 有效 6 例, 无效 5 例, 总有 效率为 8 3 . 3 %( 9 5 %C I = 6 5 . 3 %一 9 4 . 4 %) ; 对照组显 效 1 0 例, 有效 1 2例 , 无效 8 例, 总有效 率为 7 3 . 3 %( 9 5 %C I =
胸 闷消失 , 心绞 痛症状分 级降低 2 级或 2 级 以上 , 心 电图示
心肌缺血消失 ; 有效 : 胸 闷减轻 , 心绞痛症状分级 降低 1 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24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持续心电监护等一般治疗、抗缺血治疗及抗血小板、抗凝、降脂、控制血压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co、ci、sv及mco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2~3 l/min)、持续心电监护等一般治疗,硝酸甘油5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3 h内静脉滴注扩血管治疗及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抗血小板凝集治疗,同时降脂、口服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12.5 mg/次,2次/d控制血压等治疗,存在合并症者给予临床常规用药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 ml/支,国药准字号:z20026866)4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14 d为一疗程。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行静息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或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或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有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或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或心电图st段回升≥0.5 mv;无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或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静息心电图无明显改善。
1.4 心功能指标观察并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指数(ci)、心肌耗氧量(mco)。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92例临床观察

后缓解。诊见胸闷气 短 、 饮则恶心呕 吐, 大便 2天未解 , 舌暗 红 , 白腻 、 苔 脉滑数。心 电图示 V. T波倒置 , —T段下 一 S 移 0 0 -0 1 m , .5 .0 y 中医诊 断 : 胸痹( 痰瘀 内结 ) 西医诊断 : ; 冠 心病 、 绞痛 。予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 心 中药 在基础 方的基础 上加减 : 栝蒌 、 参 、 金各 1 g 茯苓 、 丹 郁 5, 山楂 各 1g 薤 白、 8, 红 花、 橘红 、 甘草各 6 , g 桃仁 、 香附 、 当归各 1 g 0 。5剂 , 1 , 日 剂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中劳累性 心绞痛 2 l例 . 自发性 心绞痛
参照 17 99年 9月全 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座谈会修订 的冠 3 1 , 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 准进行评定 。显效 : 闷痛症状 消失 胸 或明显减轻 . 可不用硝酸 酯类药 物 , 随症状 消失或 明显好 伴 转 , 电图正常或 明显改 善 ; 效 : 闷痛症状 减轻 , 心 有 胸 发作 次 数及持续时间减少 5 %以上 , 0 硝酸酯类 药物用量 减少 5 % 0 以上 , 伴随症状及 心电图有改善 ; 无效 : 闷痛次数及持续 无 胸 改变 , 硝酸酯类药 物用量无减少 , 伴随症状及心电图无 改善。
治疗 组 显效 3 , 效 l , 效 2佣 , 有效 率 为 0佣 有 佣 无 总
9 . %; 56 对照组显效 1 例 , 效 l 例 , 8 有 4 无效 l , 4例 总有效率
为 6 . %。 95
并其他心脏疾 患 , , 功能 不全 者不 列人 观 察。从临 床症 肺 1 3
状、 体征 , 别 、 性 年龄 、 发病时间长短 , 两组均无显著性 差异( P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报告

脉 沉迟 , 以温 阳通 便为主 , 则应 方用 济川煎加 减 , 物包 括 : 药 当归 、 牛膝 、 肉苁 蓉、 泽泻 、 升麻 、 枳壳等 。 综上所述 , 胃肠道 肿瘤 的中药 治疗应 以顾 护脾 胃为本 。 因脾 胃为后 天之 本、 气血生化 之源 , 保住 一分 胃气 , 留得一分 生机 。另外 在心理 方 面 。 病 便 对 人也要灌 输带病延 年 的思 想准 备 , 要求 病人 保 持战 胜 疾病 的乐 观 精神 。只
di1.99 i s .06— 99 21.944 o: 36/_ s 10 15.00o .1 0 in 文章编号 :06— 99 2 1 ) 0 — 66~ 2 10 15 (0O 一 9 2 3 0 但未 达正常承 乎, 主要导联倒置 T波改变 变浅 ( 2 % 以上 者) 无效为心 在 达 5 ; 电 图与 治疗前基本 相同 。 15 统计 学处理 : . 临床疗效 、 电图疗效采 用 md 分析 , 量资料采用 心 i t 计 配对 t 检验 。 2 结果 . 治 疗组 的临床 疗效和 心电图疗效 优于对 照组 。治 疗组 缓解 心绞痛 总有 效率 为 9 .% , 照组总有 效率 为 6 .% , 组 比较有 显 着性 差异 ( 0 58 对 25 两 P< . 0 )治疗 组心电 图疗 效总有效率 为 8 % , 照组总有效 率为 6.% , 5; 75 对 67 两组 比较有 显着性差异 ( O0 ) P< .5 。
医学信息
・
2 3 ・ N . 2 1 6 6 o9 OO
M DC L NO M T N E IA IF R A I O
中医中药 ・ 中西医结合
血 常规 等多项 指标有较好 的疗效 。 23 中药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食欲减退。胃肠道肿瘤病人在疾病发 . 展过程中或在放疗化疗中, 会出现胃纳减少, 甚至点滴不进的现象, 严重者 可 能会 出现噎 膈。治疗应 以健 脾 胃为 主 。 用 四君子 汤类 化裁 。若 中气 不 方 足者 , 可合补中益气汤化裁。若脾虚湿阻者, 可合用参苓白术散化裁。若 胃 阴虚者, 可合用益胃汤化裁。中焦气滞为主的患者, 可合四逆散。食滞为主 的患者, 伴嗳腐吞酸者, 可合保和丸。常用消导化食药: 神曲床疗效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27T15:42:07.1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1期作者:孙运宝
[导读] 疾病发生后,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心绞痛持续发作,可使心功能逐步恶化。
(黑龙江省林口县中医医院内科黑龙江林口 157699)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行西医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康复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110-02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疾病发生后,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心绞痛持续发作,可使心功能逐步恶化,进而导致心肌梗死等不可逆的心脏功能缺损,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
本次研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
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1±9.2)岁;稳定型心绞痛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
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1±8.6)岁;稳定型心绞痛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中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等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部分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
全部患者均有胸闷、心前区疼痛等典型心绞痛表现,发作时心电图有ST-T改变。
中医辨证心脾两虚、气虚血瘀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主症:胸闷或胸痛。
次症:心悸、气短、疲乏、失眠。
舌脉: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少津或有齿印,脉细涩或细弱。
主症必备,兼见次症1项或1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手段,包括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拜阿司匹林(1年内行PCI术术患者加用氯吡格雷)等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痹汤。
组方:枳壳15g,薤白15g,瓜蒌皮15g,桂枝15g,厚朴15g,黄芪15g,牡丹皮15g,丹参15g,茯苓15g,法半夏15g,细辛6g。
胸闷严重者,重用枳壳30g;痰湿较重,加量茯苓至30g,加白芥子15g;心胸灼热者,加黄芩15g;大便秘结,加大黄10g。
水煎服,早晚温服,每日1剂。
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1.4 疗效标准
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或硝酸酯类用量明显降低≥80%,心电图ST-T恢复正常。
有效:心绞痛发作或硝酸酯类用量降低50%~80%,心电图ST段回升0.5mm以上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
无效:心绞痛发作或硝酸酯用量降低<50%,甚至加重或死亡,心电图无变化。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6例(65.00%)、有效12例(30.00%)、无效2例(5.00%)、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17例(42.50%)、有效13例(32.50%)、无效10例(25.00%)、总有效率75.00%.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前(2.52±1.47)次、治疗后(0.74±0.95)次,持续时间治疗前(9.28±1.78)min、治疗后(3.47±1.03)min;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前(2.47±1.54)次、治疗后(1.42±1.02)次,持续时间治疗前(9.10±1.83)min、治疗后(6.03±1.14)min。
两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0%,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3.讨论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心绞痛严重且有潜在危险,易导致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采取及时有效防治措施可改善患者预后。
临床治疗主要方法为减轻症状和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次数,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预防猝死和心肌梗死,增强预后,可采用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聚集、稳定粥样斑块、解除冠状动脉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黏度等药物治疗。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病机为瘀血、痰浊闭阻胸部,逐渐造成心脉失养、脏腑虚损,在治疗上以补气活血、行气止痛为主要原则[3]。
笔者在常规西医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痹汤治疗本病。
本方由《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化裁而成。
《金匮要略》曰“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笔者在此方基础上,换枳实为枳壳,加黄芪、牡丹皮、丹参、茯苓、法半夏、细辛组成自拟胸痹汤。
全方由枳壳、薤白、瓜蒌皮、桂枝、厚朴、黄芪、牡丹皮、丹参、茯苓、法半夏、细辛等药组成。
方中薤白、桂枝、细辛温通心阳,枳壳、厚朴宽胸理气,瓜蒌皮、茯苓、法半夏化痰祛湿,兼宽胸。
牡丹皮、丹参活血化瘀,丹参兼安神。
黄芪补气行气。
全方共奏温阳散寒、活血通络、行气化痰之功,因此从治疗结果看,治疗组治疗本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曾北京.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8):139-140.
[2]赵文婷,刘玉平,赵笑东.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4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5,47(4):18-19.
[3]陈永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2):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