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在疼痛护理临床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临床应用疼痛是人类在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之一,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也会对其心理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的临床应用逐渐得到认可和赞同,通过综合运用中西医的方法与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疼痛护理。
首先,中医在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是不可忽视的。
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关注人的身体、心理和环境的统一。
中医认为,人体的疼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或机体阴阳失衡所导致的。
通过调整气血、扶正祛邪的方法,中医能够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例如,针灸、推拿和中药等中医疼痛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气血的流动,从而减轻疼痛;推拿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来改善气血循环和舒缓肌肉,以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中药通过草药的特殊配方和药理作用,可以缓解疼痛。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其次,西医在疼痛护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医注重以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来解决疼痛问题。
通过对疼痛的病因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的研究,西医能够找出疼痛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西医疼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两种,可以通过减轻疼痛和炎症来缓解患者的症状;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和理疗等能够刺激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改善疼痛;手术治疗适用于疼痛的病因明确且无法通过其他方法缓解的情况,通过手术来切除或修复患者的组织,实现缓解疼痛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是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结合,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技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在临床应用中,常常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时,可以采用中医的推拿和针灸疗法来改善气血循环和舒缓疼痛,同时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来减轻炎症和症状;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时,可以使用中医的中药治疗来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同时结合西医的物理疗法来减轻炎症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中医护理在疼痛管理中的创新实践

中医护理在疼痛管理中的创新实践在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疼痛管理一直是临床护理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传统的疼痛管理方式已不足以满足患者的期望。
中医护理,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独特的实践方法,逐渐在疼痛管理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以下是中医护理在疼痛管理中的创新实践探索。
中医护理理念与疼痛管理中医护理是基于中医理论的护理实践,它强调整体观和动态平衡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调和阴阳、调整脏腑功能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地。
在疼痛管理中,中医护理注重辨证施护,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环境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疼痛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即疼痛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或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因此,中医护理在疼痛管理中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
中医护理技术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护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神经系统,释放内啡肽等镇痛物质,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在临床中,针灸被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如头痛、腰痛、关节炎等。
2.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通过在皮肤表面产生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它特别适用于肌肉劳损或寒湿痹阻引起的疼痛。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肌肉痉挛,对于颈肩腰腿痛等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4. 艾灸疗法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温暖经络,驱散寒邪,对于寒性疼痛如痛经、关节炎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创新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些中医护理在疼痛管理中的创新实践案例:1. 中西医结合的疼痛管理方案在某三甲医院,护理团队将中医护理技术与西医疼痛管理相结合,针对手术后的患者,采用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技术缓解术后疼痛。
结果显示,结合中医护理技术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单纯使用西医止痛药物的患者。
2. 社区疼痛管理在社区医疗服务中,中医护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教授居民简单的中医护理技术,如拔罐、按摩等,帮助居民在家中进行疼痛自我管理,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胸痹心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应用

①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性质 、时间及放射痛的部位 ;② 观察患者心率、心律 、血压 ,及有无颈静脉怒张 ;③观 察患者
心 电图变化 ,发现异 常波 型时,报 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④观 察和记录患者 2 h出入量 ,发现尿量减少或 出现水肿 ,及时报 4
告医师 。
1 .- .23给药护理 2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寒凝心脉、心气虚弱 、心肾 阳虚者 中 药汤剂宜热服 。 1 .. 食护 理 .2 2 4饮 ①少量 多餐 ,宜进食低脂、低胆 固醇 、低热量 、高维生素、 清 淡、 易消化 的食物 , 免饮 食过饱及 服用刺激性的辛辣食物 。 避 适 当食用酸 味、 甘味 的食物 以益心补心 。忌食 肥甘 生冷 、油腻 , 提 倡戒烟 限酒;②心衰者 宜低 盐饮食 。
1 . 护 理 要 点 .2 2
酒, 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 高的食物 , 多吃蔬菜 、 水果 。
1 ._ 免紧张 、劳累、情绪激动 、便秘 、感 染等 诱发因素。 . 33避 2
1 .. 意劳逸结 合,康 复期适 当进 行康 复锻炼。 .34注 2
1 . 5指 导患者及 家属在病情 突然变 化时的简易应急措施 。 .3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关键 词 】 胸 痹心痛 ;辨证施 护; 中西 医结合
[ b tat 16css f ai twi et a n rme us g aemes e rmpe nai fne r e rdt n l n A src] 2 ae pt ns t c sp i s do r n r au s o l o e hh ny n i c r f i mett no Itga dTa io a d o t i a
Cii lJunlo hn s dc e2 1 v 14 No1 l c o ra fC ieeMe in 0 2 o. ) na i ( .1
中西医护理知识

中西医护理知识引言中西医护理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的护理理念和方法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中西医护理的核心是照顾患者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或减轻病痛。
本文将介绍中西医护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中西医护理的基本理念中西医护理的基本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整体护理,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护理知识和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中西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促进患者健康的同时,也注重恢复和保持患者的身体平衡。
二、中西医护理的核心方法1. 综合评估中西医护理的第一步是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护理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病情。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提供基础。
2. 查找原因中西医护理强调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护理。
中医护理注重通过辨证施治,找到脏腑功能紊乱的主要病因,采取治疗措施。
西医护理则注重通过分析病因、病理生理机制来确定护理干预的方式和方法。
3. 给予个性化护理中西医护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护理人员可以选择适合患者的中医和西医疗法进行护理。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效果。
4. 应用辅助疗法中西医护理还可以综合运用一些辅助疗法,以提高护理效果。
中医护理可以采用针灸、推拿、中草药等方法,而西医护理可以采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疗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三、中西医护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中西医护理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慢性病管理中西医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护理知识和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比如,在糖尿病管理中,中医护理可以通过调节饮食、运动和草药治疗来控制血糖;西医护理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来控制病情。
2. 康复护理中西医护理在康复护理中也有广泛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护理课件

课件内容与结构
课件内容
包括中医护理技术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等。
课件结构
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介绍中医护理技术的相关知 识和原理,实践部分则通过案例分析和操作演示等方式,帮助学 员掌握中医护理技术的实际应用。
02
中医护理技术基本理论与原则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技术如耳穴压豆、穴位 按摩等,可帮助患者降低血压、 减轻症状。
100%
糖尿病护理
通过中医食疗、运动调养等方法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 症。
80%
慢性胃炎护理
运用中药贴敷、艾灸等中医护理 手段,促进胃黏膜修复,缓解胃 部不适。
外科疾病护理案例
骨折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如中药熏洗、拔 罐等,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 疼痛和肿胀。
中医护理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性,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护理实践中,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 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辨证论治
中医护理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 参,了解患者的病因、病机和病位,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候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和措施。
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制定
强化政策引导
推广示范应用
制定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相关政策, 鼓励医疗机构积极采用中医护理技术 ,提高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使用率。
通过建设中医护理技术示范基地、开 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促进技术 的普及和应用。
建立行业标准
制定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疗效评 价标准等,确保技术应用的规范化和 安全性。
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及人才培养
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将中医护理技术纳入医学教育课 程体系,加强相关教材和师资队
医护一体化模式下1例脱疽患者疼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http :/ / 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2023 年第 9 卷第 4 期Vol.9, No.4, 2023OPEN ACCESS医护一体化模式下1例脱疽患者疼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郑雯, 智慧, 刘津京, 顾汉城, 石庆刚, 王美玉, 仝粉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周围血管科, 北京, 100078)摘要: 探讨医护协作护理模式在脱疽(糖尿病足坏疽合并感染)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回顾性分析科室收治的1例糖尿病足坏疽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运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包括医护一体化查房、中医护理技术、情志护理和健康指导,旨在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脱疽; 医护一体化模式; 中西医结合护理; 疼痛中图分类号: R 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3)04-0100-03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medicine nursing based on integration ofmedical care for pain control in a patient with diabetic footgangrene complicated with infectionZHENG Wen ,ZHI Hui ,LIU Jinjing ,GU Hancheng ,SHI Qinggang ,WANG Meiyu ,TONG Fenfei(Department of Peripheral Angiology ,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 , Beijing , 100078)ABSTRACT :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gration of medical care for pain control of a patientwith diabetic foot gangrene complicated with infection. The clinical data of a patient with diabetic foot gangrene complicated with inf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care ,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s such as integration nursing ward round , Traditional Chinese Nursing technique , emotion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were carried out to relieve the pain caused by diabetic foot gangrene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 : diabetic foot disease ; gangrene ; integration of medical care ;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 pain 脱疽作为临床常见的中医外科疾病,常见于消渴日久、久居寒湿之地、平素肥甘厚腻的人群。
中西医结合护理ppt课件

05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未来展望
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培养
培养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通过设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和实践培训,培养具 备中西医结合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 好地为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护理服务。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 起步期、发展期和提升期四个阶段。
VS
详细描述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 代中医的护理实践。随着现代医学的传入 和发展,中医和西医开始相互融合,形成 了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随着医学技术 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中西医结合护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 广,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西医护理技术
基础护理
总结词
基础护理是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基础,包括日 常的病情观察、记录和基础护理操作。
详细描述
基础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病情观察、 记录和汇报,以及一些基础护理操作,如口 腔护理、皮肤清洁、排泄护理等。这些操作 需要遵循无菌原则,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
专科护理
要点一
总结词
专科护理涉及到特定的疾病或科室,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 能。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专科护理涉及到特定的疾病或科室,如心血管、呼吸、神 经等。这些科室的护理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如心电监 测、呼吸机使用、神经反射检查等。护士需要经过专业培 训,掌握相关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急救护理
总结词
急救护理涉及到紧急情况的处理和抢救,需要迅速反应 和专业的技能。
医院护士进修汇报中医护理在西医临床中的应用探索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
01
预防为主
中医护理注重未病先防,通过饮食调养、情志护理、起居有序等措施,
增强病人的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02
标本兼治
中医护理既重视疾病的根本治疗,又关注症状的缓解。在护理过程中,
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实现标本兼治。
03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差异,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个
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针灸调节免疫功能
针灸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 体抵抗力,对于免疫相关性疾病如类 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具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针灸能够刺激神经系统,调节神经功 能,对于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病等神 经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拔罐技术在西医临床中应用
拔罐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拔罐能够刺激背部穴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从而改 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对于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 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灵活多变
中医护理手段多样,包括针灸、推拿 、拔罐、刮痧等,可根据患者病情灵 活选择,提高患者舒适度。
预防保健优势
未病先防
中医护理强调养生保健,注重饮食起居、情志调摄等方面的 调养,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既病防变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中医护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调养,防 止病情恶化,促进患者康复。
04
中医护理在西医临床 中优势分析
整体观念优势
强调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注重人体内外环境的平 衡和协调,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功 能,与西医的局部治疗形成互补 。
辨证论治
中医护理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 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分级法 (NRS)
数字分级法易于记录, 用于意识清楚的成年病人的
疼痛评估,但对没有 数字概念的患儿较困难。
用 0~10 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 为无痛,10 为剧痛。 应该询问患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 ? 或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 字。
文字描述评分法(VDS)
该方法的词语易于理解,可随时口头表 达,沟通方便,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但对文化程度低或不识字的人难于应用。
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
用于急性疼痛病人、老人、小儿
、文化程度较低病人的疼痛评估
,但需要仔细辨识。
0
1
2
3
4
5
3.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FLACC量表
使用于儿童术后疼痛的评估
COPPT量表
用于急、危、重症病人的疼痛评估
Prince-Henry评分法
❖ 0分:咳嗽时无疼痛 ❖ 1分:咳嗽时才有疼痛发生 ❖主要2分适:用于深胸呼腹吸部时大即手有术疼后痛或发气生管,切安开静插管时不无疼 能说痛话的患者,需要在术前训练患者用手势来 ❖表达3分疼:痛程静度息状。态下即有疼痛,但较轻,可忍 仅适受用于7岁以上的病人 ❖ 4分:静息状态下即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把一直线等分成五份,每个点表示不同的疼痛程度,让病人按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描 述。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VAS是疼痛强度评分方法中最敏感的 方法,大多数止痛药和止痛技术的 实验研究使用VAS作为效果评价标准。 VAS适用于7岁以上病人 。
VAS通常采用10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标有“无痛”(0)和“剧痛(10), 患者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一记号,以表示疼痛的强度 及心理上的冲击。从起点至记号处的距离长度即为疼痛强度评分值。 轻度疼痛小于3cm,中度疼痛3~6cm,重度疼痛大于6cm。
疼痛缓解效果分级
完全缓解:疼痛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 干扰,能正常生活。。 无 效:疼痛无减轻感。
五指疼痛评分法
疼痛评估流程
1、患者入院8小时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评估,此 后每日对患者进行至少2次评估(在护理巡视测量 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时进行), 或根据医嘱进行评估,并记录。当患者镇痛不满 意主诉疼痛时,护士及时进行评估,报告医生, 并记录。
2、医生根据护士评估结果,于患者入院后在体格检 查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疼痛评估,包括疼痛的部 位、性质、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活动时 疼痛程度,并记入病历。此后每日查房时对患者 进行疼痛评估。
中西医结合在疼痛 护理临床的应用
背景
增加氧耗量 心血管功能
呼吸功能
短期不 利影响
胃肠 泌尿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加全身氧耗,对缺血脏器有不良影响
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 肌梗塞的危险性
手术损伤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能触发多条有害脊髓反射弧,使膈神经兴奋的脊髓反射 性抑制,引起术后肺功能降低,特别是上腹部和胸部手术后;疼痛导致呼吸浅快、呼吸 辅助肌僵硬致通气量减少、无法有力地咳嗽,无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术后肺部并 发症
3、对于评估疼痛评分≥4分的患者,护士将评 估结果报告医生,由医生决定治疗措施。
4、对于疼痛评估≥5分的患者,护士应在医生 给予镇痛治疗后每4小时对患者进行评估一 次,直至疼痛评分<5分。特殊情况时遵医 嘱进行疼痛评估。
5、进行镇痛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护士应进 行追踪评估(静脉或肌肉注射后30分钟或 者口服药后1小时),记录评估结果。
❖ 3级 重文度献疼报痛:道干有扰许睡多眠不,同需的用V麻RS醉,止痛药
❖ 4级 剧包烈括疼4痛级:评干分扰,睡5眠级较评重分,,伴6有级其他症状
❖
5级
无评法分忍,受的12疼级痛评:分严和重1干5级扰评睡眠分,。伴适有其 用效于观临察床 及慢 患性 者疼 在他痛 院症的 外状康 的或复自被治我动疗评体的定位疗。
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
0级 1级(轻度疼痛) 2级(中度疼痛) 3级(重度疼痛)
无痛
有疼痛感 不严重 可忍受 睡眠不受 影响
疼痛明显 不能忍受 睡眠受干扰 要求用镇痛药
疼痛剧烈 不能忍受 睡眠严重
受干扰 需要用镇痛药
语言评分法VRS
0级 无疼痛
❖ 1级 轻微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
❖ 2级 中度疼痛:适当干扰睡眠,需用止痛药
中度疼痛
如: 髋关节置换术 子宫切除术 颌面外科
重度疼痛
如: 开胸术 上腹部手术 大血管(主动脉)手术 全膝、髋关节置换术
(1)对乙酰氨基酚和局麻药伤口浸润 (2)NSAIDs (排除禁忌症) (3)硬膜外局麻药复合阿片类或外周神经阻滞或神经 丛阻滞或曲马多或阿片类药物注射(PCIA)
(1)对乙酰氨基酚和局麻药伤口浸润 (2)NSAIDs(排除禁忌症)和 (3)外周神经阻滞(单次或持续注射)或曲马多或阿片类药物注射(PCIA)
(1)对乙酰氨基酚和局麻药伤口浸润 (2)NSAIDs(排除禁忌症)和 (3)区域阻滞加弱阿片类药物或曲马多或必要时使用小剂量强阿片类药物静脉注射
疼痛评估工具
1、语言评分法(VRS) 2、数字评分法(NRS) 3、文字描述评分法(VDS) 4、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5、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 6、Prince-Henry评分法 7、 FLACC量表 8、 COPPT量表
导致胃肠蠕动的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延迟
尿道及膀胱肌运动力减弱,引起尿潴留
骨骼肌肉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
心理情绪 睡眠障碍 长期不 慢性疼痛 利影响 行为改变
肌肉张力增加,肌肉痉挛,限制机体活动并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增强,引发术后高凝状态和免疫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儿茶酚胺 和分解代谢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合成代谢性激素分泌降低
可导致焦虑、恐惧、无助、忧郁、怒气、过度敏感、挫折、沮丧;也可造成家属恐慌、 手足无措的感觉、引发家庭危机 睡眠障碍会产生心情和行为上的不利影响 术后疼痛控制不佳是发展为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术后长期疼痛(持续1年以上)是行为改变的风险因素
常见疼痛等级
轻度疼痛
如: 腹股沟疝修补术 静脉曲张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