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鱼类的内分泌腺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绪论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第一章外部形态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部分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的变形物,珠星多出现在生殖季节或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明显。
雄性个体突出,雌性无或弱。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由鳞棘和基板构成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包括圆鳞和栉鳞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不长细齿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光滑边缘密生细齿鳞嵴:也称环片,鳞片表面形成一圈一圈的隆起,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围绕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鱼类学思考题部分

《鱼类学》复习思考题(00-08)部分绪论一、名词解释圆口类;软骨类;硬骨类;真骨类;全骨类;鱼类的定义;棘鳍鱼类;软鳍鱼类。
二、讨论题鱼类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三、思考题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地位?第一章 鱼体外部形态一、名词解释侧线鳞;颊部;喷水孔;鳍;软条;鳞棘;角质鳍条。
二、填空题01.软骨纲可分为____和____2个亚纲.02.圆口类的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为_____.03.鱼类的体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团头鲂属于_____.04.鱼头部的主要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05.鳍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06.鲤的鳍式为D.3-15-22即表示_________.三、选择题01.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的后缘的部分为______.A.咽部B.吻部C.郏部D.颐部02._____是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孔背腹的一轴线.A.主轴B.矢轴C.横轴D.中心轴03.团头鲂,鲳体型呈_____.A.纺锤形B.侧扁形C.棒形D.平扁形04.泥鳅有须5对,其中______对吻须______对颌须,______对颐须.A.1,3,1B.3,1,1C.2,1,2D.2,3,005.鱼的眼一般比高等脊柱动物简单,它既无_____,也无真正的______.A.泪腺,虹膜B.眼睑,玻璃体 C第三眼睑,瞬膜 D泪腺,眼睑06.下列哪些鱼类的鼻孔与口腔相通_____.A.硬骨鱼类B.软骨鱼类C.肺鱼类D.真骨鱼类07.七鳃鳗的鳃裂共有______对.A.4B.5C.6D.708.喷水孔实质上是一个退化了的______.A.鳃丝B.鳃裂C.鳃小片D.鳃耙09.从鳍的进化观点上看,一般认为先有______后有_____.A.胸鳍,尾鳍B.腹鳍,胸鳍C.奇鳍,偶鳍D.偶鳍,奇鳍10.在鱼类的鳍式中,P为______.A.背鳍B.尾鳍C.胸鳍D.腹鳍四、讨论题01.鱼类各鳍的功能如何?02.依鱼类的口位置的不同,分别生活在那个水层?03.鱼体为什么要分泌粘液?五、思考题鱼类为什么会出现多种多样的体型?第二章鱼类皮肤及其衍生物一、名词解释生发层;表皮和真皮;盾鳞;硬鳞;骨鳞;腹棱;环片;棱鳞;侧线鳞;栉鳞;珠星;鳞焦;腋鳞。
[教学研究]鱼类学复习题10
![[教学研究]鱼类学复习题10](https://img.taocdn.com/s3/m/b129d91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1.png)
一、名词解释1 、头长2 、体长(标准长)3 、全长4 、吻长5 、眼后头长6 、眼径7 、眼间隔8 、颊部9 、峡部10 、鳃孔(鳃裂)11 、鳍式12 、真棘13 、假棘14 、脂眼睑15 、脂鳍、16侧线鳞、17.鳞式、18.圆鳞、19.栉鳞、20.盾鳞、21.骨鳞、22.韦伯氏器23.肌间骨24.下咽骨;25.躯椎与尾椎;26.水平隔膜27.肌膈28.发电器官29.起点、止点、30.齿式31.下咽齿32.螺旋瓣33.咽上器官34.鳃耙35.幽门垂(幽门盲囊)36.全鳃37.半鳃38.鳃小片39.窦状隙40.外鳃41.红腺42.卵圆窗43.动脉球44.头环45.肾门静脉系46.古维尔氏导管47.肝门静脉系48.淋巴心49.前肾50.中肾51.马氏体52.鲍氏囊53.肾单位54.吴氏管55.米勒管56.珠星57.性逆转58.雌雄同体59.卵生60.卵胎生61.胎生62.婚姻色63.第一性征64.第二性征65.听嵴66.听斑67.罗伦瓮68.侧线器官69.神经垂体70.腺垂体;72.、激素;73.靶器官;74.肝小叶75. 种76.双名法二、判断题1 圆口纲具有不能活动的上下颌,颌上具角质齿,无真正的牙齿。
()2.鲨鱼盾鳞釉质来自外胚层,而齿质来自中胚层,与牙齿同源。
()3.Osteichthyes的中文名是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是硬骨鱼纲。
()4. 硬骨鱼与软骨鱼的表、真皮均为多层细胞,外表无角质层,表皮基底有柱形细胞的发生层,具许多单细胞粘液腺。
()5. 硬骨鱼虹膜的外层来自银膜向前延伸形成。
()6. 与鳃呼吸相关联,鱼类的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7. 软骨鱼纲的鱼类均具喷水孔。
()8.鲨鱼的喷水孔位于眼与鳃裂之间,鳐的喷水孔则位于口与鳃裂之间。
() 9.硬骨鱼表、真皮之间的色素仅有黑色素细胞。
()10.鲤鱼的脾脏明显,位于小肠前背侧,鳔腹侧,圆形,红褐色。
()11 硬骨鱼与软骨鱼相似,脑神经均为10对。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绪论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第一章外部形态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部分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的变形物,珠星多出现在生殖季节或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明显。
雄性个体突出,雌性无或弱。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由鳞棘和基板构成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包括圆鳞和栉鳞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不长细齿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光滑边缘密生细齿鳞嵴:也称环片,鳞片表面形成一圈一圈的隆起,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围绕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鱼类主要内分泌激素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ppt课件

鱼类主要内分泌激素和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室
激素
激素是内分泌腺所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虽然 含量极低, 但对鱼类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却起着重要作用。 调节生长发育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生长激素(GH)、甲状腺激素 (T3、T4)、类固醇、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鱼类内分泌系统 对营养摄入的变化非常敏感。其中, 在动物神经内分泌生长轴 中, T3、T4、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是调节机体生长 的重要激素。
相关研究:
• 通过增加血浆T3含量间接提高RNA的含量,可提高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 促进肌肉生长。 • T3水平的适度提高可增加细胞内mRNA和RNA聚合酶含量,促进氨基酸的 吸收,从而促进鱼体蛋白质的合成。 • 甲状腺激素在体内和体外都能通过提高罗非鱼肝脏IGF-ImRNA的表达而 促进生长。
GH对鱼类蛋白质代谢的调控
相关研究:
• 带纹白鲈注射GH,能促进其对必需氨基酸的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氮
的沉积量。牛生长激素引入虹鳟,刺激蛋白质的合成, 使得全鱼和组织蛋 白质增加,从而促进生长。
• 有报道,血液中GH含量和鱼体生长的季节性有显著相关性,但不完全吻
合, 因在GH调节鱼体生长的过程中, 还有其他因子参与,如GH的受体数量 和亲和力的变化、水温、营养状况等。可见,由于生长激素的脉冲式释放, 很难建立GH水平与生长特性的关系。
《鱼类生理学》讲义

《鱼类生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特征,机体机能调节方式,兴奋及兴奋性等概念,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了解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使学生明确学习鱼类生理学的目的意义。
着重阐明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特征和调节。
重点是新陈代谢;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反射与反射弧;反馈调节和负反馈。
第二章:掌握引起兴奋的刺激本身应具备条件;生物电产生原理;电位、阈刺激、局部兴奋及其总和;理解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
兴奋发生时组织兴奋性的变化;收缩总和与强直收缩。
了解肌丝滑行学说,兴奋-收缩耦联及电鱼放电的原理及功能。
本章属普通生理学内容也是学习电生理的基础,理论性强,概念术语多。
重点介绍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机理;引起兴奋的阈值、阈刺激、阈下刺激、局部兴奋及其总和;兴奋发生时组织兴奋性的变化。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
明确神经冲动的本质。
第三章:掌握反射中枢概念,突触传递过程,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
理解突触传递原理及鱼类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机能,兴奋在中枢内传播特征。
了解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中枢神经递质及中枢抑制,外周递质及其受体。
重点介绍反射中枢的概念,突触传递过程,兴奋在中枢部位传递特征,中枢抑制形式;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
第五、六章:掌握内环境及其相对稳定概念及生理意义,心肌生物电现象及其生理特性。
理解红细胞机能和特性,血液的凝固和溶解。
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生理功能,理化因素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其它作一般介绍。
重点介绍内环境及其相对稳定性概念和意义,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机能和特性,各类白细胞、凝血细胞机能,凝血过程和纤维蛋白溶解。
重点介绍心肌生物电和心肌特性。
第七章:掌握鱼类耗氧率及其影响因素,气体交换动力,氧在血液中的结合和运输,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结合形式,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波尔效应及鲁特效应,理解气体交换与运输原理。
鱼类内分泌系统功能和调控研究

鱼类内分泌系统功能和调控研究鱼类是水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重要的一个类群。
它们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广泛,是人类食物链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
而在鱼类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中,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对于鱼类内分泌系统功能和调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探索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鱼类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鱼类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功能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器官、组织和细胞以及调节内分泌物产生、分泌、转运、作用等功能的组织系统所组成。
鱼类内分泌系统涉及的器官主要有甲状腺、肾上腺、卵巢、睾丸、垂体、脑下垂体和内分泌胰腺等。
这些器官释放出的内分泌物可以通过血流系统传输到体内各个部位,对整个机体的生理、代谢、生长与发育、繁殖等方面产生影响。
鱼类内分泌系统的基本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物质代谢:鱼类内分泌物可以影响鱼体的营养代谢和能量转化,对鱼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2、调控生殖发育:鱼类内分泌系统对于鱼类的性分化、性成熟和繁殖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卵巢或睾丸的发育和功能,控制雌鱼或雄鱼的性成熟和生殖。
3、影响生态适应性:鱼类内分泌系统可以对鱼体的生态适应性产生影响。
如在季节性或阶段性的寒冷环境中,鱼体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会上升,以增加鱼体对寒冷环境的耐受性。
二、鱼类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控方式鱼类内分泌系统的细胞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内分泌系统中传递的化学信号实现的。
而这些信号又是如何被调控的呢?常见的调控方式包括:1、神经调控: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是密不可分的,具有相互补充和调节的功能。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信息的传递,来控制分泌脑垂体激素和其他一些激素。
这些激素进入血液,对内脏器官和其它组织产生作用,从而完成身体的生理调节。
2、负反馈控制:当鱼体需要某一种内分泌物质时,某些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就会被刺激,而当分泌过剩时,相应的内分泌物质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控制其进一步的合成和释放。
鱼类学内分泌器官.ppt

3
4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第一节 脑垂体
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泌多种激素。
一、脑垂体的位置和构造
1、位置:
位于间脑腹面,视神经交叉后面的正中线上,常嵌在 耳窝里。
2、形状:
半球形、卵圆形、心形等。
5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第一节 脑垂体
一、脑垂体的位置和构造
3、分类:(了解) 脑垂体分 神经垂体(第三脑室壁向下伸出指状突起形成) 腺垂体(口腔顶壁形成)
尾垂体--是尾部脊髓末端背侧膨大的一种内内分泌腺体, 可能与渗透压的调节有关。
鱼类的内分泌腺有许多种类,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其作用是互相协调配合的,并且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发挥 作用,对鱼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起全面的调节作用。
,虽然随血液流到身体各处,但 它只对那些能识别该激素信息,并对它发生反应的器 官、组织才起作用。
各种激素所作用的靶细胞的数量和范围是不相同的。
各种内分泌激素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 和互相影响的。
✓ 有的起协同作用,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 腺激素都作用于糖代谢;
– 前腺垂体 – 中腺垂体 – 后腺垂体
6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第一节 脑垂体
二、脑垂体的机能
神经垂体-- 1、血管加压-抗利尿素; 2、催产激素; 3、有控制腺垂体的作用。 腺垂体
– 前腺垂体--促使黑色素集中的激素,鱼在白 色背景下,黑色素能够集中。
7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第一节 脑垂体
二、脑垂体的机能
9
第十一章 内分泌器官
二、机能
第二节 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素在生长及器官形成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分泌催产素:促进排卵。
第二节 甲状腺
甲状腺是包藏在一层上皮细胞中的滤泡及滤泡间组织所组成。滤泡是无管小囊, 内含胶状物质,滤泡与滤泡之间是血管、淋巴液、结缔组织等称滤泡间组织。
(一)形态构造及位置
神经垂体:起源于脑的部分,直接与间脑相连,其神经纤维常伸展到腺垂体。
腺垂体:起源于口腔的部分,腺垂体最后与口腔失去联系后,进一步分化为三个 部分:即前腺垂体、中腺垂体及后腺垂体。鱼类的前腺垂体相当于高等动物脑垂 体的结节部,中腺垂体相当于高等动物的前叶,后腺垂体相当于高等动物的中叶。
板鳃类脑垂体的形状是叶片状,一般具垂体腔;硬骨鱼类垂体的形状各不相同, 有半球状、有卵圆形,也有心形,甚至纺缍形,没有垂体腔。
( 1 )生长激素:能促进组织中蛋白质的合成,抑制分解;能促进长骨的生长, 因而促进了机体的生长。软、硬骨鱼类当脑垂体被切除后,身体就不再生长,连 鳞片上的环片也不再增加,耳石也不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鱼体重大多渐渐下降, 食欲不振,但如不断地注射垂体物质则又恢复生长。
( 2 )促性腺激素:一般认为鱼类脑垂体能分泌两种促性腺激素,即卵泡刺激 素及黄体生成素。
( 4 )激素在体内产生,也在体内破坏。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在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
• 促进生长、发育
• 调节新陈代谢
• 调节内环境理化因素的初态平衡。
• 调节生长、发育、生殖等基本生理机能。
内分泌腺在鱼体中的分布一般有固定的位置,但与其它脊椎动物相比,鱼类的内 分泌腺的某些腺体尚为分散的细胞组织状态。未形成完整的器官。内分泌腺在机 能上有单纯的、专司一职的。如甲状腺只产生甲大辩论腺素;有的是复合性的, 有不同组织合在一起,如生殖腺,一方面产生性细胞,另一方面又能分泌激素。 脑垂体更为突出,产生多种激素,几乎与体内任何一个内分泌腺都有关系,起着 重要而又全面的调节作用。
(三)机能
脑垂体是内分泌腺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所产生的激素,不仅可以作用于身体各组 织,而且特别能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
1 、前腺垂体
产生黑色素集中素,它使鱼在白色背景下能使黑色素集中。
2 、中腺垂体
中腺垂体产生的激素种类最多,有生长激素( STH )、促性腺激素( GH )、 促甲状腺激素( TS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T
讲授重点: 鱼类垂体的位置、构造及机能
正象神经系统在有机体内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起着联络与协调作用一样,有机体的 另一化学性的协调系统,即内分泌激素通过血液对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起着 刺激性或抑制性的作用。神经末梢对肌肉及腺体组织的刺激其实也是化学性质的 (神经激素)。因此在这方面的分泌也与神经系统相似。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物质叫激素。它是一种由内分泌腺生成的生理效应很强的有机 化合物。激素有如下的性质:
( 1 )各种内分泌腺分泌各种不同的激素,激素对其本腺体不起作用,需经血 液带到其它器官才起作用。
( 2 )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可引起病态。
( 3 )激素作用的快慢随种类而异。肾上腺素 1-2 分钟内可起作用,胰鸟素要 几个小时起作用,甲状腺素需几天才起作用。
后肾间组织:即斯坦尼斯小体( Corpuscle of stannius ),为实心,无导管, 卵圆形或球形的构造,位于中肾后端背侧不远的中肾管旁边,有时埋藏在肾脏组 织里,低等硬骨鱼类小体数目多,如鲑类 6-14 个。一般为一对。 (二)机能 肾上腺能分泌肾上腺激素,其作用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肾上腺髓质激素 能加速心脏收缩,扩大鳃血管,导致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 粒集中等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醣类代谢,调节无机盐及水分的平衡。 斯坦尼斯小体的分泌活动与生殖活动有关。产卵季节达到分泌的顶点。据认为对 促进鱼类大量释放能量有关。
二、胰岛 (一)位置 一些鱼类胰脏的胰细胞之间夹杂一些内分泌组织,这就是胰岛或称蓝氏岛。
胰脏是消化腺,胰岛是内分泌腺。 板鳃类的胰岛埋藏在结实的胰脏组织内,与胰小管密切相关,胰岛细胞包围在胰 小管的外面。 硬骨鱼类的胰岛分布于胆束、脾脏、幽门垂及小肠中。 一般胰岛组织有一个或几个较大的主岛,附着在胆囊上或位于胆囊附近,另有许 多沙粒状小岛分布于肠系膜上。 (二)功能 胰岛分泌胰岛素,其作用是:
(二)雌性
卵巢分泌的是雌性激素,其生理功能是:( 1 )促进付性征和性行为的出现; ( 2 )促使幼鱼出现雌性征或雄鱼雌性化。
总之性激素的功能是促进付性征的出现,和促进性行为。
四、胸腺
鱼类的胸腺一般均位于鳃腔两侧,只是集结成胸腺网状构造。
板鳃鱼类的胸腺位于鳃孔的背内缘,真骨鱼类的胸腺位于接近鳃腔的鳃盖上缘。 胡子鲶的胸腺位于辅助呼吸器的后方。白鲢的胸腺位于第四、第五对鳃弓的背方, 翼耳骨的下方。
中腺垂体能分泌这两种激素,能分别促进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的发育及其分泌活 动。切除脑垂体,两种腺体均萎缩,组织退化。如鳗鲡脑垂体若被切除,其肾上 腺皮质组织缩小三分之一。
3 、后腺垂体
后腺垂体产生中叶激素( MSH ),能调节色素,并能抑制新黑色素细胞的形成。
4 、神经垂体
( 1 )控制腺垂体的分泌活动,硬骨鱼类的神经垂体常常有许多神经纤维伸入 到腺垂体部分,这说明神经垂体可能在机能上是控制腺垂体部分的。
胸腺的机能至今未明。
五、尾垂体
鱼类脊髓末端有一特殊构造,称尾垂体。具有神经分泌作用,尾垂体可能与渗透 压的调节有关。
六、后鳃腺
后鳃腺是咽部的衍生物,呈囊状构造。
分泌的激素为降钙素,作用是抑制骨盐的溶解,使血清钙含量降低,维持血钙的 动态平衡。
鱼类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胸腺、胰岛、尾垂体、后鳃 腺等。
第一节 脑垂体
(一)位置
鱼类的脑垂体位于间脑腹面,视神经交叉后面的正中线上,常嵌在前耳骨的凹窝 里。
(二)形状构造
脑垂体在发生上由两个方面起源的,一方面是间脑腹面由第三脑室下伸出的指状 突起,另一方面是原口顶壁向上的突出,这两部分突出的组织继续增长,最后连 在一起,即形成脑垂体,因此脑垂体分为两部分:
( 1 )调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新陈代谢。 ( 2 )增进机能对葡萄糖的利用,缓和肝的血糖生成,维持正常的血糖含量。 三、性腺
性腺除了产生卵子和精子外,达到性成熟以后,还能分泌性激素。 (一)雄性
精巢分泌的激素为雄性激素,其作用是:( 1 )刺激对性器官的正常发育,并 维持它们的成熟状态;( 2 )刺激副性征的出现及维持正常状态;( 3 )刺激 鱼类增强活动并引起新陈代谢的普遍上叶。
第三节 鱼类的其它内分泌腺 一、肾上腺 (一)构造 鱼类的肾上腺不是成形的组织,而是与高等脊椎动物肾上腺细胞相应的细胞群 ——髓质和皮质,而且髓质和皮质是分开的。 板鳃鱼类:肾上腺可分成肾上体和肾间体。 肾上体(髓质部):位于脊椎两侧的交感神经节附近,排列呈索状。 肾间体(皮质部):位于左右两肾之间,呈索状(鲨类)或呈椭圆形。 硬骨鱼类:可分为前肾间组织和后肾间组织。 前肾间组织:包括髓质细胞和皮质细胞两部分,常分布在头肾及穿过头肾的血管 壁上。
卵泡刺激素:能促进卵泡蛋白质的合成,故能刺激卵泡生长、发育和成熟。为一 方面还能激发卵细胞对黄体生成素的敏感性。
黄体生成素:在雄性可以促进间质细胞分泌雄性激素,在雌性能促使排卵及保护 产后性腺。
由于脑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所以鱼类人工繁殖工作中,脑垂体制剂被广泛用 作催产剂。
( 3 )促甲状腺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板鳃类:呈新月形或不整齐的块状,外有结缔组织的被膜,位于基舌软骨腹面的 凹陷内。
硬骨鱼类:不聚集成完整的腺体,大多为弥散性的,多数甲状腺组织没有被膜, 少数呈块状,如鲐鱼、金枪鱼类等。硬骨鱼类主要分布在腹侧主动脉及鳃区的间 隙组织里,有时也随入鳃动脉进入鳃,甚至有弥散到眼、肾脏、头肾和脾脏等处。 (二)功能 甲状腺由血液中吸收碘,合成含碘的甲状腺激素,再渗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有 如下作用: 1 、促进鱼体的生长发育 2 、促进鳍条及鳞片的形成 3 、与鱼类变态有密切关系 4 、在渗透压调节上有一定作用。 用甲状腺激素刺激发育中的幼鲟鱼,鱼体生长及鳍条形成都大大加速。当鳗鲡从 柳叶鳗变态时或比目鱼从两侧对称转变到两眼移向一侧时,甲状腺活动的增强, 许多洄游性鱼类从淡水游向海水,或从海水游向淡水时,甲状腺都出现了明显的 活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