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

合集下载

上海法院发布涉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上海法院发布涉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上海法院发布涉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4.06.19•【分类】其他正文上海法院发布涉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近年来,上海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依法妥善审理了一大批涉影视产业的知识产权案件,积极服务保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加强影视产业领域的法治宣传,鼓励影视产业创新、提高影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影视产业良性发展,发布涉影视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既包括涉及侵犯著作权罪的刑事案件,也包括民事案件,涉及保护作品改编权、署名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仿冒、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剧本委托创作合同、无障碍视听作品保护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案例1 / 梁某平、王某航等十五人侵犯著作权罪系列案案例索引一审: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21)沪03刑初101号一审: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2021)沪0110刑初826号基本案情自2018年起,被告人梁某平指使王某航等人开发、运营“人人影视字幕组”网站及Android、IOS、Windows、MacOSX、TV等客户端,指使谢某洪等人从境外网站下载未经授权的影视作品,翻译、制作、上传至相关服务器,通过所经营的“人人影视字幕组”网站及相关客户端对用户提供在线观看和下载。

“人人影视字幕组”网站及相关客户端内共有未授权影视作品32824部,会员数量共计683万人,非法经营数额人民币1200万余元。

裁判结果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梁某平、王某航等十五名被告人结伙,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他人作品,属于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其行为均已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主犯梁某平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王某航等十四名从犯一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适用缓刑,并处罚金。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0年)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0年)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0年)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公布日期】2021.04.22•【分类】司法白皮书正文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0年)2020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司法职能履行,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持续深化审判机制改革创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依法履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职能有新作为(一)案件办理基本情况2020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79件,审结4789件,同比分别增长111.5%和122.23%。

在受理的案件中,民事一审案件4389件,民事二审案件863件,行政一审案件1件,诉前保全案件14件,其他案件12件。

在受理的全部案件中,收案数位居前五位的案件分别是专利案件1973件,同比增长75.69%;商标案件1622件,同比增长654.41%;著作权案件841件(不包括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同比增长94.23%;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509件,同比增长9.7%;特许经营合同案件127件,同比增长36.56%。

另外,还有不正当竞争案件123件,技术合同案件14件,垄断案件7件,其他案件63件。

在受理的一审案件中,专利、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技术合同等技术类案件共2512件,占一审收案数量的98.70%。

其中,侵害专利权案件1834件,专利权权属案件104件,专利合同案件34件,计算机软件合同案件491件,计算机软件权属、侵权案件16件,技术秘密案件33件。

在审结的一审案件中,以判决方式结案475件,占12.09%;以调解或者撤诉方式结案1555件,占39.57%。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涉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情况新闻发布会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涉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情况新闻发布会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涉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情况新闻发布会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其他,其他,其他•【公布日期】2024.04.24•【分类】新闻发布会正文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涉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情况新闻发布会近年来,网络游戏产业迅速发展,为经济社会提升注入了强大活力。

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在服务保障区域数字经济建设上主动作为,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4月23日下午,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嘉定区人民法院)举行涉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情况新闻发布会。

嘉定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陆文嘉,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杨鹰飞,民事审判庭庭长郑磊出席发布会。

法治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劳动报、上海法治报、上海法治声音等近10家媒体线上参会。

发布会由新闻发言人杨鹰飞主持。

发布会上,陆文嘉介绍了《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白皮书》的具体内容。

白皮书指出,2022年7月至2024年3月,嘉定区人民法院共受理网络游戏知产民事案件52件,共审结网络游戏知产案件43件。

从诉请标的来看,网络游戏知产案件的诉讼请求标的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案件,诉请金额普遍较大,数额最大的诉请标的超3,000万元。

白皮书显示,近两年的涉网络游戏知识产权案件主要有4大特点:一是复合行为案件数量较多;二是诉讼主体较多;三是专业属性较强;四是数字化程度较高。

在网络游戏知产案件审理中存在4大问题:一是侵权主体难以查明;二是管辖异议流程常见;三是新类型行为性质难以界定;四是实际损失难以量化。

为加大对网络游戏知产案件的司法保护力度,嘉定区人民法院建立了四大工作机制:一是强化服务大局意识,服务保障区域发展;二是依托数字经济基地,开展前沿热点问题研讨;三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四是完善繁简分流机制,提升案件审判质效。

发布会上,郑磊通报了《网络游戏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并从司法审判的角度对案例进行解读。

2020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2020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2020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1.04.22•【分类】司法白皮书正文2020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White Pap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by Shanghai Courts in 20202020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0年,上海法院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职能作用,坚持贯彻“司法主导、严格保护、分类施策、比例协调” 司法政策,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继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机制,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为上海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知识产权审判总体情况(一)案件总量显著攀升2020年,上海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0,136件,审结37,435件,同比分别增长70.21%和59.23%,收、结案数大幅增长(图一)。

图一:2017-2020年上海法院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收结情况对比图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案件39,360件,审结36,690件,同比分别增长71.16%和60%。

其中,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8,778件,审结36,204件,同比分别大幅增长72.45%和60.94%(图二);受理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79件,审结480件,同比分别增长14.20%和10.85%;受理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3件,审结6件,同比分别增加1件和4件。

一审著作权纠纷、商标权纠纷、技术合同纠纷、垄断纠纷案件数量大幅增长,专利权纠纷、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增速趋缓,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数量有所回升(图三)。

大标的额案件亦有较大幅度增长(图四)。

图二:2017-2020年上海法院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收结趋势图图三:2020年上海法院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收案类型图图四:2019年与2020年上海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诉讼标的额情况对比图(二)审判质效稳步向好面对收案量大幅增长的态势以及疫情防控形势下庭审方式变化、部分办案人员被抽调参与防疫工作等新问题、新情况,上海法院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各项审判任务,审判质效保持良好:各类案件结案数保持上升;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7.08%,同比上升0.83% ;审限内结案率99.63%,同比上升0.44%。

上海法院知产司法保护白皮书(中文版)

上海法院知产司法保护白皮书(中文版)

上海法院知产司法保护白皮书(中文版)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8.04.25•【分类】司法白皮书正文2017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7年,上海法院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认真贯彻“司法主导、严格保护、分类施策、比例协调”的司法政策,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机制,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取得新成效,为推动上海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01 知识产权案件总体情况(一)收结案总量再创新高。

2017年,全市法院受理和审结民事、行政和刑事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总量增幅明显,共受理15,809件、审结15,715件,同比分别增长40.76%和38.47%(图一)。

图一:2016与2017年度全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收结情况对比图其中,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4,270件,审结14,199件,同比分别增长42.76%和40.96%。

近两年,知产民事案件呈大幅上升趋势。

2017年,全市法院受理一审知产民事案件14,091件、审结13,961件,同比分别增长43.98%和41.56%;受理二审知产民事案件1,417件,审结1,399件,同比分别增加18.08%和11.83%(图二)。

图二:2015-2017年度全市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收结情况对比图(二)审判质效保持良好。

全市法院在收案量大幅增长、办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审判质效总体保持良好。

同期结案率99.41%;民事案件调撤率76.31%,同比上升3.23%;法官人均结案数194件,同比上升19.58%。

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为89.83%,同比上升1.77%;审限内结案率为98.03%,同比上升0.81%。

(三)精品案件成果丰硕。

上海法院知识产权精品案例工作继续取得好成绩。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商业秘密案件审判情况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商业秘密案件审判情况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商业秘密案件审判情况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公布日期】2024.04.17•【分类】新闻发布会正文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商业秘密案件审判情况暨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在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今天(4月17日)上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5-2023年商业秘密案件审判情况和典型案例。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席建林,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综合审判二庭庭长钱光文,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肖晚祥作通报。

发布会由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黎淑兰主持。

中央电视台、人民法院报、上海电视台、上海广播电台、新民晚报、上海法治报、21财经、界面新闻、知产财经、浦东时报、浦东电视台等十余家中央和上海媒体参加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抓实公正与效率·深入推进上海法院工作现代化”系列发布会的第9场。

据通报,2015-2023年,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商业秘密刑事案件13件,其中一审案件9件、二审案件4件。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商业秘密民事案件265件(含合同案件7件),其中一审案件179件、二审案件57件、其他案件29件;受理商业秘密行政案件1件。

从历年收案情况来看,商业秘密案件虽然在知识产权案件中占比不高,但整体仍呈稳中有升的态势。

民事和刑事案件的历年收案数商业秘密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从当事人情况看,多为高新技术领域经营者、从业者。

受理的案件多涉及芯片、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所涉企业均为高新技术领域经营者,所涉自然人则多在核心技术岗位或者高级管理岗位任职,且学历普遍较高。

二是从案件起因看,多因人才流动引发纠纷。

2024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件典型案例

2024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件典型案例

2024年是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重要一年,全国各级法院围绕知识产权领域进行了大量的诉讼审理工作。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50件典型案例,以展示中国法院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态度和有效措施。

1.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商标侵权纠纷案件此案中,原告是一家国内著名的饮料生产企业,被告是一家涉嫌侵犯其商标权的竞争对手。

法院及时采取了司法保全措施,并最终判决被告赔偿巨额赔偿金。

2.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的一起发明专利侵权案件原告是一家外资企业,被告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原告的发明专利。

法院对案件进行了详细审理,最终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3.广州市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的一起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原告是一家软件公司,被告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原告的软件。

法院通过技术鉴定等手段,确认被告存在侵权行为,并判决赔偿原告一定的经济损失。

4.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商标撤销行政诉讼案件此案中,原告是一家国内服装品牌公司,被告是一家国外服装品牌公司。

原告认为被告的商标与其已注册商标相似,请求法院撤销被告商标的注册。

经过审理,法院最终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请求。

5.成都市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的一起网络侵权案件原告是一家互联网技术公司,被告是一家在线教育平台。

原告指控被告在其平台上发布了侵犯其版权的教育课程。

法院最终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并责令删除相关侵权内容。

这些案例只是50件典型案例中的一部分,但展示了中国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重要工作和取得的显著成果。

通过积极采取司法保全措施、科学制定鉴定程序、依法判决赔偿等手段,中国法院有效地维护了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维护了市场秩序,推动了创新和发展。

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中国法院还推进了案件审理速度、规范了裁判文书、提高了法官素质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努力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良好的司法环境。

同时,中国法院也积极引入国际经验和法律规定,与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进行合作,取得了广泛认可。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1年)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1年)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1年)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公布日期】2022.06.08•【分类】司法白皮书正文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1年)2021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强基础、提效率、出精品”,履行知识产权司法职能,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一)案件基本情况2021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432件,同比增长2.9%(图1)。

其中,民事一审案件4177件,民事二审案件1186件,行政一审案件3件,诉前保全案件13件,其他案件53件。

图1:历年受理案件情况在受理的全部案件中,收案数位居前五位的案件分别是专利案件3550件,占65.35%,同比增长79.93%;著作权案件(不包括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652件,占12%,同比下降22.47%;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551件,占10.14%,同比增长8.25%;商标案件355件,占6.54%,同比下降78.11%;不正当竞争案件119件,占2.19%,同比下降3.25%。

另外,特许经营合同案件116件,技术合同案件29件,垄断案件5件,其他案件55件(图2)。

图2:各类案件占比情况在受理的一审案件中,专利、计算机软件、技术秘密等技术类案件共4133件,占一审收案总数的98.95%。

其中,侵害专利权案件3436件,专利权权属案件91件,专利合同案件23件,计算机软件合同案件404件,计算机软件权属、侵权案件147件,技术秘密案件32件(图3)。

图3:技术类案件分布情况2021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230件,案件平均审理天数165.49天。

(二)案件主要特点1.外观设计案件大幅增长。

共受理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案件2552件,占一审收案数量的61.1%,同比增长121.9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目录一、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概况 1二、依法履行职责全面加强保护8三、完善审判机制推动质效提升11四、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适法统一14五、积极能动司法回应社会需求152011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2011年,上海法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依法充分履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职责,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权益,继续加强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和知识产权司法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法律适用统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为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环境。

一、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概况(一)案件数量2011年,全市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一、二审案件总计3274件,审结3288件。

其中,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485件,二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90件,总计2975件,比2010年分别增加16%、9.4%、14.8%;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505件,二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82件,总计2987件,比2010年分别增加16.8%、9.3%、15.5%。

受理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68件、二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7件,比2010年分别增加103%、350%;审结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77件、二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0件,比2010年分别增加147.3%、185.7%。

受理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2件、审结2件,比2010年分别减少2件;受理二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2件、审结2件,与2010年持平。

(二)案件特点1.新类型案件不断出现。

如审结了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等侵害著作财产权纠纷案,系上海首例涉及技术转码行为的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上海掌极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诉上海序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侵害著作人身权纠纷案,系上海首例涉及版权登记行为法律性质认定的案件;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诉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标权纠纷案,系淘宝网首次因网上商户售假而承担商标侵权责任的案件;被告人付奇侵犯著作权罪案,系上海首例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作品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案件。

此外,还受理或审结了涉及作品主编的法律地位,剪纸艺术作品能否适用著作权法保护,互联网电视设备生产者、销售者是否承担侵权责任,援引抵触申请的专利侵权抗辩等新问题的新类型案件。

新类型案件的不断出现,表明新技术的运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较为活跃,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法律争议。

2.著作权案件数量较快增长,占全部知识产权案件的比重继续提高。

受理一审著作权纠纷案件1565件,比2010年增加21.7%,占全部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63%,比2010年上升3个百分点。

一审受理的著作权纠纷案件中,网络著作权纠纷达1116件,占一审受理著作权纠纷案件的71.3%,其中718件涉及视频网站。

这表明当前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商业活动较为活跃,涉及网络著作权的商业活动还需进一步规范。

3.商标案件涉及知名品牌多。

2011年全市法院受理一审商标民事案件293件,数量与2010年持平。

涉案商标主要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如“LV”、“GUCCI”、“CHANEL”、“NIKE”、“ADIDAS”、“PUMA”、“LACOSTE”、“CARTIER”、“COACH”、“THE NORTH FACE”、“JOHNNIE WALKER”、“GEELY”、“茅台”、“七匹狼”、“凯普狄诺”、“避风塘”等,表明针对知名品牌的侵权现象仍然较多。

4.专利纠纷案件数量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2011年一审受理专利权纠纷案件321件,比2010年减少6件。

专利权纠纷案件以侵权纠纷为主,专利侵权纠纷共302件,其中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74件,比2010年增加3件,增幅为4.2%;侵害实用新型专利纠纷80件,比2010年减少29件,减幅达26.6%;侵害外观设计专利纠纷145件,比2010年增加23件,增幅为18.9%;其他专利侵权纠纷3件,与2010年持平。

诉讼标的额100万元以上的专利案件有所增加,2011年共受理诉讼标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专利纠纷案件57件,较2010年的43件增加14件。

上述数据表明上海法院受理专利案件数量基本处于平稳态势。

5.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快速增长。

2011年受理一审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共计298件,比2010年的177件增加了68.4%,特别是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增幅达92.3%,表明知识产权合同特别是特许经营合同的订立、履行尚不规范,导致纠纷易发。

6.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数量有所下降。

2011年受理一审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74件,比2010年下降13%,审结214件,比2010年下降6.6%。

这说明当前的知识产权纠纷主要还是国内主体间的纠纷,国内知识产权权利人权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司法保护需求不断提高。

2011年全市法院共审结一审涉外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47件,结案总标的达7116万元,其中判决结案65件,境外当事人胜诉的56件,胜诉率达86.2%,表明境外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了平等保护。

7.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大幅增加。

2011年全市法院受理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68件,是2010年的2倍;受理二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7件,是2010年的4.5倍。

审结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77件,是2010年的2.5倍;审结二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0件,是2010年的2.9倍。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大幅增加,说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打击力度大,成效明显。

8.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涉商标案件比例高。

受理的268件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190件,占71%;假冒注册商标罪45件,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1件;涉商标犯罪案件合计236件,占全部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88%。

涉案商品价值较大,如肖本前、李岁浪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一案,涉案侵权商品经鉴定价值达1200余万元。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涉商标案件比例高,表明从事此类犯罪相对成本低、获利高,成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多发领域。

9.知识产权行政案件数量仍然不多。

全市法院仅浦东、奉贤各受理了1起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均为请求撤销工商行政机关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政处罚决定案,仅一中院受理了2起二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与2010年全市法院受理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4件、二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2件相比有所减少。

知识产权行政诉讼案件较少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质量较高。

(三)审判质效2011年,全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的同期结案率为100.85%,与2010年基本持平;超过18个月未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为9件,比2010年底的33件下降了72.7%;一审服判息诉率为81.58%,比2010年提高1.41个百分点;二审改判发回率为4.03%,比2010年下降2.87个百分点。

在2011年度全市法院“四个一百”评选活动中,知识产权案件入选示范庭审7个、优秀裁判文书12篇、精品案例8个、办案标兵3名。

2名法官被评为2011年度上海法院调研标兵。

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与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杜国发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入选2011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庄则栋、佐佐木墩子与上海隐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卡地亚国际有限公司与佛山市三水区铭坤陶瓷有限公司、佛山市金丝玉玛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章云树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宣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孟莫克公司、孟山都(上海)有限公司商业诋毁纠纷案,张乐、黄谦、梁文宇、阮晓霞、刘阳侵犯著作权罪案等4起案件入选2011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件典型案例。

上海全能科贸有限公司诉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案、大宇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诉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等2起案件在201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载。

二、依法履行职责,全面加强保护(一)全面加强民事司法保护1.依法采取诉前临时措施。

全市法院共受理申请采取诉前临时措施案件28件,均为诉前证据保全申请,裁定支持的20件,诉前临时措施申请和裁定支持的数量较2010年的26件、14件略有增加。

相关法院整合审判资源,知识产权审判庭与立案庭、执行庭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参与立案审查、参与执行保全,并根据保全证据特性邀请技术专家共同参与执行保全,将权利人不易获取的侵权证据予以保全,提高了证据保全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浦东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分别对当时正在浦东举办的第21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和第15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上涉嫌侵害商标权、著作权的参展产品进行了证据保全,7起案件从收案到执结均在当天完成。

2.依法加大侵权赔偿力度。

上海法院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的审判中,坚持贯彻全面赔偿原则,依法判决侵权人赔足权利人经济损失以及合理的维权成本。

加大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群体侵权、规模化侵权等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尽量依据权利人实际损失或侵权人非法获利判决赔偿数额,避免简单适用法定赔偿,如(美国)赛门铁克有限公司诉马靖易、广东威雅光电有限公司等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被告被判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1000余万元;梯爱司表面处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诉魏成刚、李迪准、上海欧本表面处理技术有限公司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三被告被判连带赔偿原告包括合理费用在内的经济损失105万元;衢州万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诉周慧民等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五被告被判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100万元。

一些案件中,法院根据案情判决侵权人承担的赔偿额达到法定赔偿的最高限额50万元,如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侵害著作财产权纠纷案,被告被判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0万元;拜尔斯道夫股份有限公司诉上海语嫣化妆品有限公司、集晟春颜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侵害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两被告被判连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0万元;法国轩尼诗公司诉上海光力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昌黎县金海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标权、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纠纷案,被告被判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0万元;卡地亚国际有限公司诉佛山市三水区铭坤陶瓷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三被告被判赔偿额共计50万元。

3.依法加大执行力度,充分保障胜诉权益得以实现。

2011年,全市法院申请执行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81件,申请执行标的总额6393万余元,执行结案415件,执结标的总额5415万余元,执行结案中自动履行的182件,和解29件,强制执行的109件。

(二)开展专项行动加强刑事司法保护2011年上海法院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审结生效233件,与2010年的100件相比,增长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