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厦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上海中心大厦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上海中心大厦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一、引言

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上海的地标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奇迹之一。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工程技术与建筑创新,同时也承载着上海对未来

的豪情壮志。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上海中心大厦面临了许多困难。

本篇文章将对上海中心大厦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进行深入

探讨,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上海中心大厦建设中的困难

1. 地基问题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地处软弱的水下沉积物层。这就

给地基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如何确保建筑物在软土地区的稳定性,是上海中心大厦建设过程中的首要难题。

2. 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对抗风能力的要求非常高。面临着台风和严寒的考验,上海

中心大厦需要具备卓越的抗风设计和结构性能。如何平衡建筑的美观

性与结构的稳定性,成为了一项巨大的挑战。

3. 施工难度

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和复杂性使得施工过程异常困难。施工区域狭窄,且周围交通拥堵,加剧了施工的难度。如何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并

保证有序的施工进展,成为了上海中心大厦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上海中心大厦建设中的解决方法

1. 地基处理

为了解决地基问题,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

通过注浆技术对软土层进行加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他们采用了

钻孔灌注桩技术,使建筑物的基础更加稳固。他们还利用海底隧道技术,将建筑物的重量分散到更深的地下,减轻了地基的压力。

2. 抗风设计优化

为了提高上海中心大厦的抗风能力,设计师采用了多种方法。他们通

过对建筑物立面的线条进行优化,减少了风的阻力。他们采用了交叉

支撑系统,增加了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他们还在建筑物顶部设置了

风力感应器,及时调整建筑的结构,以适应不同风速的挑战。

3. 施工管理与技术创新

为了解决上海中心大厦施工中的困难,建设者们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

施工方法和管理措施。他们使用了模块化建筑技术,将建筑物的各个

部分提前制造好,减少了现场施工的难度。他们采用了先进的物流管

理系统,确保材料供应的及时性。他们还建立了一个高效的沟通平台,使得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之间能够实时交流和合作。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上海中心大厦建设中所面临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中国

工程技术的创新和世界级的建筑实力。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和合

作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才能超越困难,创造

出堪称奇迹的建筑。

对于我个人而言,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它不

仅仅是一栋高楼大厦,更是一部记录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在这

个过程中,中国的建筑行业不仅是靠智慧与勇气,更是凭借着对技术

的不断追求和突破。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经验,无疑对中国乃至全球

的建筑行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总结

通过对上海中心大厦建设中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壮大,更能够认识到科技创新和合作的重要性。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过程中,地基问题、抗风设计和施工难度是最主要的困难,然而,通过地基处理、抗风设计优化以及施工管理与技术创新等方法,这些困难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集团多个专业的综合运作。它需要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与管理团队的协同配合。只有在持续的创新与合作之下,才能够创造出具有世界级水准的建筑奇迹。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经验,也是我们在未来建设中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宝贵经验。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安全控制研究现状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安全控制研究现状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上海中心大厦简介 2.工程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3.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安全控制的现状 4.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5.未来展望 正文 一、上海中心大厦简介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区,是一幢集商务、办公、酒店、商业、娱乐、观光、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超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 632 米,地上 127 层,地下 5 层,总建筑面积 57.8 万平方米。上海中心大厦于 2008 年 11 月开工,2017 年 1 月投入试运营。作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已成为上海新的城市地标和名片。 二、工程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对于如此高度的摩天大楼,工程安全控制至关重要。从设计、施工到运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确保大楼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工程安全控制涉及到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设备安装、消防系统、疏散通道等多个方面。 三、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安全控制的现状 上海中心大厦的工程安全控制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了世界顶尖的设计和施工团队,采用了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设备,确保了大楼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下是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安全控制的一些

具体措施: 1.在设计阶段,工程师们就充分考虑了风力荷载、地震等因素,采用了旋转 120 度的独特造型,有效减少了风荷载。 2.在施工阶段,采用了高强度混凝土、高性能钢材等优质材料,严格把控施工工艺和质量。 3.在设备安装方面,采用了世界首创的电涡流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提高了大楼使用者的舒适度。 4.在消防和疏散方面,设置了先进的消防系统和疏散通道,保障了人员的安全疏散。 四、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尽管上海中心大厦在工程安全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超高层建筑的摇晃、风振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设备,如阻尼器、风洞试验等,以提高大楼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未来展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高层建筑将越来越多。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市的一座超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项目面积433954平方米,建筑主体为118层,总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机动车停车位布置在地下,可停放2000辆。上海中心大厦有两个玻璃正面,一内一外,主体形状为内圆外三角。玻璃正面之间的空间在90厘米到10米之间,为空中大厅提供空间,同时充当一个类似热水瓶的隔热层,降低整座大楼的供暖和冷气需求。降低摩天楼的能耗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也让这种大型建筑项目更具有经济可行性。 上海浦东处在一个冲积层,上海中心的建造地点位于一个河流三角洲,土质松软,含有大量粘土。在竖起钢梁前,工程师打了980个基桩,深度达到86米,而后浇筑60881立方米混凝土进行加固,形成一个6米厚的基础底板。 上海中心大厦基础大底板浇筑施工的难点在于,主楼深基坑是全球少见的超深、超大、无横梁支撑的单体建筑基坑,其大底板是一块直径121米,厚6米的圆形钢筋混凝土平台,11200㎡的面积相当于1.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厚度则达到两层楼高,是世界民用建筑底板体积之最。其施工难度之大,对混凝土的供应和浇筑工艺都是极大的挑战。作为632米高的摩天大楼的底板,它将和其下方的955根主楼桩基一起承载上海中心121层主楼的负载。 上海中心大厦大事记: 【2008年11月29日】上海中心大厦基础工程动工。 【2010年3月28日】上海中心大厦经过连续60多个小时的作业,28日晚顺利完成6.1万立方米的大底板混凝土浇筑工作 【2010年9月18日】上海中心大厦正式开工。 【2010年9月28日】上海中心主楼完成地下结构建设,跃出地面2层,从0米向632米攀升,据悉,年内上海中心将完成地上10层的建设 【2010年12月20日】锦江酒店将与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各持股50%模式合资建设上海中心J酒店,预计会在2014年年底或2015年初开业【2011年6月20日】上海中心主楼突破百米 【2011年12月6日】上海中心主楼突破两百米 【2012年5月16日】上海中心主楼突破三百米 【2012年7月31日】第一块幕墙安装

上海中心大厦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上海中心大厦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上海中心大厦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一、引言 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上海的地标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奇迹之一。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工程技术与建筑创新,同时也承载着上海对未来 的豪情壮志。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上海中心大厦面临了许多困难。 本篇文章将对上海中心大厦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进行深入 探讨,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上海中心大厦建设中的困难 1. 地基问题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地处软弱的水下沉积物层。这就 给地基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如何确保建筑物在软土地区的稳定性,是上海中心大厦建设过程中的首要难题。 2. 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对抗风能力的要求非常高。面临着台风和严寒的考验,上海 中心大厦需要具备卓越的抗风设计和结构性能。如何平衡建筑的美观 性与结构的稳定性,成为了一项巨大的挑战。 3. 施工难度 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和复杂性使得施工过程异常困难。施工区域狭窄,且周围交通拥堵,加剧了施工的难度。如何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并 保证有序的施工进展,成为了上海中心大厦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上海中心大厦建设中的解决方法 1. 地基处理 为了解决地基问题,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 通过注浆技术对软土层进行加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他们采用了 钻孔灌注桩技术,使建筑物的基础更加稳固。他们还利用海底隧道技术,将建筑物的重量分散到更深的地下,减轻了地基的压力。 2. 抗风设计优化 为了提高上海中心大厦的抗风能力,设计师采用了多种方法。他们通 过对建筑物立面的线条进行优化,减少了风的阻力。他们采用了交叉

(完整版)上海中心大厦钢巨柱制作工艺及质量控制毕业论文正文

1 绪论 1.1 工程背景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浦东的陆家嘴功能区,占地3万多平方米,所处地块东至东泰路,南依银城南路,北靠花园石桥路,西临银城中路。其建筑设计方案由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完成,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0米,总高度632米,是目前中国国内规划中的第二高楼。“上海中心”总投入将达148亿元,预计2014年竣工交付使用。 工程简况表1-1 1.2 生产条件简介 宝钢钢构有限公司(原上海宝钢钢构钢结构有限公司)的前身上海冶金金属结构厂建于1979年,从1984年开始涉足建筑钢结构行业,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化钢结构生产企业,经过几十年的钢结构加工经验积累和众多工程构件加工的磨练,先后通过了ISO、IAS、AISC、CSA等认证。公司具有中国国家建设部颁发的钢结构甲级工程设计证书。公司拥有一级注册结构设计师3名,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硕士研究生2名,工程师4名。

拥有PKPM、3D3S、MTS、PIL2000、ANSYS、STAADPRO等国内外设计软件。 宝钢钢构(江苏)有限公司坐落于海门宝钢海宝金属工业园濒江核心领域,南靠长江深水岸线,西临新江海河港池,宝钢钢构(江苏)有限公司斥资7.2亿元投建,总占地面积近500亩。宝钢钢构(江苏)有限公司借助临江码头岸线资源优势以及便捷的水路运输渠道,为将来具备向客户提供超大、超重、超厚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运输以及安装一揽子解决方案创造了优越条件。除常规构件、大型管状结构外,宝钢钢构(江苏)有限公司将以跨江跨海桥梁等大箱体结构、海洋工程和超大型模块钢结构为核心产品。 1.3 钢结构特点与应用前景 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工厂化制造、安装快捷、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优势,与传统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高、大、轻”优势,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可持续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钢结构在我国火车站、剧院、机场、高架桥、地铁、轻轨、铁路桥梁、城市基础设施及大跨度、多高层住宅等建设中的运用进一步扩大。北京、浙江、上海和山东等城市已经在大力推广钢结构住宅示范工程,这标志着钢结构正逐步成为我国现代化住宅建筑发展的趋势。 2 巨柱制作质量要求 2.1 放样

上海中心大厦主楼深大圆基坑施工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上海中心大厦主楼深大圆基坑施工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 上海中心大厦主楼的深大圆基坑施工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概述 上海中心大厦主楼的深大圆基坑开挖是用于承重结构基础施工,通过将不同规格的主梁和支柱安置在表面即可形成几何精准的圆形结构。此类工程施工难度极大,其中有许多风险因素,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 二、风险识别 1.内部风险:当开挖周围环境受到影响时,可能会引起土体沉降、局部塌陷、裂缝等破坏性现象。 2.安全风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包括设备设施故障、 施工环境污染、施工作业人员危险操作等。 3.设计风险:如地质概况对施工技术的不利影响和施工设计条 件不合理等。 三、风险评估 为了对上海中心大厦主楼的深大圆基坑施工风险进行评估,需要对地质环境、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因素的重要性,给出理想水平的安全指标,进而分析每个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确定风险等级。 四、风险应对 1.风险管控:施工单位应制定有关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对深 大圆基坑施工开展全过程质量管控,监督施工现场,及时发现工程安全问题并及时处理; 2.安全保障:施工单位应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加强施工现场的

安全管理,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3.技术支持: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合理、准 确地选择开挖技术,适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4.监督管理:深大圆基坑施工现场应做好详细的监测,对施工 过程中发生的危险情况及时进行整改,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五、结论 深大圆基坑施工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安全意识,认真分析施工风险,采取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难点分析3篇

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难点分 析3篇 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难点分析1 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难点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市的地标性建筑,建成后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也是目前世界排名第十五的高楼。它的设计和建造具有重大的意义,为现代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将通过分析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的难点,展现出其设计的挑战性和复杂性。 1.设计高难度 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和独特的外形给其设计带来了高难度,同时建筑结构还必须要能够承受地震、台风、风荷载等各种自然灾害。因此,对钢结构的深度设计要求十分高。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材料各项力学性能、环境作用等因素,根据力学原理、数学模型和实验研究,进行多种计算和分析,找出最优的结构方案。 2.材料及接口问题 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的各个杆件之间通过接口进行连接,这些连接设施是安全性设计及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基础。连接设施的拼接要求高精度、高精度常常需要进行多次修正及调整,使得

钢结构的元件和构件的装配和安装更为顺利。材料与接口的结合是一项重要难点,因为要兼顾高强度、轻量化、独特性的特点。 3.防腐问题 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使用环境和材料的耐久性。上海中心大厦建成之后,其钢结构需要长期存在于恶劣的海洋环境之中。同时,在建造过程中,钢结构需要经历多次复杂的施工工序,很容易受到腐蚀。钢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有工业防腐经验,合理选择材料的成分、厚度及外层涂层的质量。钢结构的防腐问题,不单是为了保护高楼的使用寿命,更是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安全问题。 4.施工难度 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和独特的外形给建筑工人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高处作业的安全问题、建筑材料及设施的运输问题,都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此外,整个钢结构的制作和组装也是非常复杂的工序,钢丝绳的设置和操作都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经验。因此,对每一个构件要进行深入的制作计划和组装设计。 综上,上海中心大厦的钢结构深化设计难点比较多。但是,经过团队的努力,这座大厦以其稳固可靠的结构和杰出建筑技术、优美的外形和建筑氛围,成为了上海市的代表性建筑,并且受到了国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以上列举的几个难点并不是全

上海中心施工方案

上海中心施工方案 上海中心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中心地带,是一座高层综合建筑群,包括办公楼、商业楼和酒店等功能。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建筑设计:根据地块情况和功能需求,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高效能的建筑结构。建筑外形采用了大量的曲线和斜线,使整个建筑群具有动态和现代感。同时,在建筑立面设计上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增加了建筑的透明度和光线的进入。 2. 施工方法:由于上海中心是一座高层建筑群,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非常重要。首先,采用了先进的施工装备和技术,比如自升式吊挂平台和塔式起重机等。其次,采用了分段施工的方法,将大楼分为多个施工段,并同时进行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安全监控,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3. 资源利用: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对新资源的消耗。比如,利用周边的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减少对新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同时,要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施工进度控制:为了确保项目的按时交付,需要进行严格的施工进度控制。首先,要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明确每一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负责人。其次,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确保施工进度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5. 质量控制:为了保证上海中心的建筑质量,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并进行全程监督和检验。其次,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质量的意识和理念。 总之,上海中心的施工方案应该综合考虑安全性、效率性、资源利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和管理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达到设计要求和客户的满意度。

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

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 建造了一座中国最高楼,按照上海中心大厦总经理顾建平的说法,不 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难处。很多人曾问他,这个项目最难的是什么时候?顾 建平的回答是,项目没有最难,而是一直有难度。而说起印象最深的两个 难题,是大厦的地基和玻璃幕墙的施工过程。 浇筑大楼底板 580辆搅拌车花了63小时 施工一开始就面临难题——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 下有280多米的土壤是软土,上海中心大厦的重量超过85万吨,“我们 周边已经全部建完了,不是在一个空地里面,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但这 里不行,这里周边所有的马路管道建筑都全盖完了,你就在这么两三公顷 大的地方,盖这么高的一个楼,要打那么深的基桩,所以这个就变成一个 非常大的挑战。” 顾建平提到,在打地基的时候,需要用水泥浇筑整栋大楼的底板,这 块底板大到什么程度?“大概有1万平方米,差不多一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多厚呢?6米,差不多是两层楼那么高。” 为了浇筑这块6万立方米的底板,建造团队花了63个小时,动用了580辆搅拌车。在63个小时里面,搅拌车川流不息,一辆车刚卸完混凝土,后面的车子早已等候,“63小时不能停一分钟,这已经是一个世界 纪录了。” 地下的建设完成后,地面建设也一点不轻松,600多米的高楼,所用 的塔吊也堪称“巨无霸”。4台塔吊,每台自重近500吨,是当时世界上

民用建筑施工最大的塔吊。2013年8月大厦主体结构封顶后,4台塔吊完成了使命,开始进行拆除,但直到2014年底才最终拆除完毕。 国内设计团队 攻克玻璃幕墙难题 大厦玻璃幕墙的施工,也是让顾建平印象最深的难关。上海中心大厦的幕墙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由20357块玻璃组成,每一块的形状都不同。“你想象一下图纸怎么画?玻璃怎么加工,现场安装怎么装?这是一个很难的难题。第二个,因为高楼它会微微地有一些震动,所以这个幕墙是可以动的,我们叫柔性幕墙,这跟我们传统的幕墙概念完全不一样。” 每一块玻璃幕墙的重量都有数百公斤,最重的达800公斤,而柔性幕墙的安装是美国人最早设计的,并且其中的一个关键设备“滑移支座”需要从美国进口,当时对方的报价高达2亿5000万,而筹建组对此的预算只有2700万。另外进口零部件需要时间,很难配合现场施工的要求。 上海中心于是先试着邀请国内的团队做一些研发。技术人员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滑移支座在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自锁现象”,这对幕墙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顾建平说,当时他们把国外的设计师找过来,设计师说滑移支座在国外的应用高度也就一百多米,600多米的高度他们也没用过,“当时一屋子的人,大家全都傻掉了。” 最终,上海中心决定完全依靠国内的研究机构和技术人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在世界上超过600米高度没有应用先例的情况下,中国的技术专家带领着团队经过9个月的时间,自主研发了专用于上海中心大厦的15种滑移支座,不仅降低了控制安装偏差的难度,更有效控制了工程造价和工期,为整个上海中心大厦节省了接近1个亿的建设成本。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一座超高层建筑,也是上海的地标之一。该建筑于2015年完工,高度632米,共有128层,是中国内地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第二高的摩天大楼。 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玉器“剑柄”和中国画笔的形状,整体建筑呈现出弯曲的造型。建筑外立面以白色的玻璃幕墙为主,犹如一根圆形的巨型塔楼,独具特色。大厦内部结构采用了一种称为“人字梁”的创新结构设计,使得建筑物在抗震和侧向刚性方面表现出色。 上海中心大厦的地上部分主要用于办公空间、酒店、观光设施和商业功能。大厦内设有一个空中观光厅,名为“上海之巅”,位于地面高度561米处。观光厅提供了360度无死角的全景视野,游客可以欣赏到上海的壮丽景色。此外,大厦还设有两家豪华酒店,为来访的商务旅客提供了高品质的住宿体验。 大厦的地下部分则为商业空间和交通设施所占据。地下商业区拥有各种时尚的购物场所、餐厅和娱乐设施,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购物体验。此外,地下一层还有连接上海地铁2号线和4号线的地铁车站,方便游客和市民出行。 上海中心大厦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迹,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象征。该建筑的完工对于上海的城市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上海中心大

厦所在的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国际性的企业、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入驻。 上海中心大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地标和旅游景点。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观光。夜晚时分,大厦的外立面会点亮各种灯光,形成一个璀璨夺目的景观,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欣赏。同时,大厦也经常被用作各类商业、文化和科技活动的场所,展示了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 上海中心大厦的建造和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建设中面临了各种挑战和困难,包括土壤的软弱、地下水位的高涨以及施工技术方面的难题。然而,通过工程师和施工人员的努力和创新,在克服了各种困难后,最终完成了这座令人惊叹的建筑。 上海中心大厦的建成不仅仅是一项建筑壮举,更是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向世界展示了上海的城市智慧和国际影响力,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与此同时,大厦还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超高层建筑,上海中心大厦所带来的挑战和发展也为其他城市在超高层建筑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它的建设和设计能够为未来的超高层建筑项目提供参考,并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城市建设的发展。 总之,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中国内地最高的建筑之一,不仅仅是一栋具有观光和商业功能的摩天大楼,更是上海城市发展的象征和地标。它的完工对于上海的城市形象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其他

《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观后感

优秀范文 《上海中心大厦》纪录片观后感 徐老师组织观看《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纪录片后,让我感触颇深。平日里我们总是因为各种困难而给自己编造各种理由去推脱。在超级工程中,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的。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上海中心大厦---设计者在测试玻璃对雨水风暴耐受力时偶然发现了排水系统的缺陷,也就是说,在一个综合性的大项目中,很多时候你会做着做着就发现以前想都没想到过的问题,即使那些设计师、建筑师盖过那么多的楼,但是超级工程里,问题还是会一个接一个出现,你需要不停的被迫发现然后解决。 在影片中,吊装工人、焊接工人、检验工人等平日里我们司空见惯的平凡人,他们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工程里不仅仅是各种大型、超大型的吊装机械、焊接车间等,里面更多的是像他们一样的平凡的参与者。枯燥、繁复等工作,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工作,这是影片中最常见的镜头。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这项融汇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让我觉得骄傲。上海新地标的壮丽,不仅是体量上能够称的上超大规模,从科技含量上要走在世界前列,从建造水平上能代表中国当下最佳。带给我们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多是对我以后工作态度上的一种震撼。

上海中心大厦观后感

上海中心大厦观后感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上海中心大厦》影片观后感土建工程概论课程曹老师利用课堂的时间给我们展示并讲解现今中国几项超级工程的视频,让我的感触颇深,其中最有感触的即是上海中心大厦辉煌的建设历程。 在影片的讲述中,展现出来的是极富时代感的镜头与炫目的镜头,还有上海中心大厦工程本身所面对的难度建设问题都引起了我的好奇,想想现在所学的土建概论知识都是基本知识,而要建设这样的重大工程不仅要有基础知识的储备还需要专业水平联系工程实际研究讨论得出有利的施工方案和适当的施工技术。最大的感受是工程的建设要天马行空与付诸实际相结合,细心与踏实相结合稳步前进,这样建设出来的工程质量不仅让世人放心而且也为上海带来了引以为傲的新地标。 上海浦东处在一个冲积层,上海中心大厦的建造地点位于一个河流三角洲,土质松软,含有大量粘土。在竖起钢梁前,工程师打了980个基桩,深度达到282英尺,而后浇筑215万立方英尺混凝土进行加固,形成一个20英尺厚的基础底板。上海中心大厦基础大底板浇筑施工的难点在于,主楼深基坑是全球少见的超深、超大、无横梁支撑的单体建筑基坑,其大底板是一块直径121米,厚6米的圆形钢筋混凝土平台,11200㎡的面积相当于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厚度则达到两层楼高,是世界民用建筑底板体积之最。其施工难度之大,对混凝土的供应和浇筑工艺都是极大的挑战。基础大底板需要400余辆水泥车轮番往来,500多名工人轮班不间断工作,60多个小时连续作业,建设上海中心大厦主楼61000m3大底板混凝土浇筑。在影片中,运输工人、打混凝土工人、检验

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观后感

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纪录片观后感 观看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纪录片后;我感触颇深..平日里我们总是因为各种困难而给自己编造各种理由去推脱..在超级工程中;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的..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上海中心大厦---设计者在测试玻璃对雨水风暴耐受力时偶然发现了排水系统的缺陷;也就是说;在一个综合性的大项目中;很多时候你会做着做着就发现以前想都没想到过的问题;即使那些设计师、建筑师盖过那么多的楼;但是超级工程里;问题还是会一个接一个出现;你需要不停的被迫发现然后解决.. 在影片中;吊装工人、焊接工人、检验工人等平日里我们司空见惯的平凡人;他们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工程里不仅仅是各种大型、超大型的吊装机械、焊接车间等;里面更多的是像他们一样的平凡的参与者..枯燥、繁复等工作;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工作;这是影片中最常见的镜头..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

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这项融汇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让我觉得骄傲..上海新地标的壮丽;不仅是体量上能够称的上超大规模;从科技含量上要走在世界前列;从建造水平上能代表中国当下最佳..带给我们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多是对我以后工作态度上的一种震撼..

2022观后感:观《超级工程:上海中心大厦》有感

观《超级工程:上海中心大厦》有感 这是一个关于上海的梦想,一个二十年前便开始的计划,目标是打造上海最醒目的地标性建筑,由内而外的三层次高楼结构将打造属于上海的最美天际线。 632米的高度,将超越上海的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这次工程所保守的争议可想而知,难度更是前所未有。这是工程师们对于垂直城市的大胆想象,第一次在超高层建筑中使用双层玻璃幕墙,用24个完美的空中花园,创造更为环保舒适的未来空间,这是上海浦东最后一座超级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正准备让世界震惊。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把大楼建到600米以上,在看不见的地方,有着建造这座建筑杰作所需要的前所未有的胆识和谨慎的态度。面对这一世界性建筑,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建筑团队,设计图纸进行选拔,最终由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公司亚瑟甘斯勒和中国的夏军所共同设计的图纸因为绿色环保而脱颖而出。 由于上海周围低段环海,地下也因为海水浸泡而湿润松软,面对这一难题设计师们通过挖掘近30米的地下,通过灌浆机、混凝土一点点打实地基来解决,是世界第一栋在软土地基上建造的85万吨级单体建筑。 以BIM建模模拟的形式以减少施工过程的出现的纰漏,提高一次安装的成功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时间、人力、物力浪费,为方案优化、施工组织提供科学依据,通过BIM建模模拟,甚至连建筑里的每条线路的安排都能详细设计。

雨水收集系统,六百米高空风力发电等19种绿色技术的使用,有效减少了25%的能源消耗。对每一项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测试,上海中心大厦所采用的双层玻璃设计能有效地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即便大火烘烤一个小时玻璃也不会碎掉造成大型失火事件,给人们安全撤离和救援留下来宝贵时间。 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有疲倦、有困惑、有煎熬、有纠结,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跑到了中途,每个人都面临自己的极限,既然你冲动过了,也克服了许多困难,哪怕后面的路再长也得跑完。 通过观看《超级工程》这一纪录片后,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都要进行缜密的设计,宁愿多考虑几步也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设计出华丽的建筑同时也要考虑实用性,以后的路还长,我会好好努力、严格要求自己,超级工程?我也可以做到!

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观后感

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观后感 Edited on July 1, 2023 at 11am

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纪录片观后感 观看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纪录片后;我感触颇深..平日里我们总是因为各种困难而给自己编造各种理由去推脱..在超级工程中;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的..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上海中心大厦---设计者在测试玻璃对雨水风暴耐受力时偶然发现了排水系统的缺陷;也就是说;在一个综合性的大项目中;很多时候你会做着做着就发现以前想都没想到过的问题;即使那些设计师、建筑师盖过那么多的楼;但是超级工程里;问题还是会一个接一个出现;你需要不停的被迫发现然后解决.. 在影片中;吊装工人、焊接工人、检验工人等平日里我们司空见惯的平凡人;他们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工程里不仅仅是各种大型、超大型的吊装机械、焊接车间等;里面更多的是像他们一样的平凡的参与者..枯燥、繁复等工作;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工作;这是影片中最常见的镜头..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

上海中心大厦施工纪录片观后感

上海中心大厦施工纪录片观后感 《上海中心大厦施工纪录片》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纪录片,通过对上海中心大厦的施工过程进行拍摄和记录,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现代建筑工程的庞大铸就背后的辛勤付出和伟大努力。这部纪录片让我对建筑工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的工程项目有了更加骄傲和自豪的感觉。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首先,这部纪录片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巨大的工程量和困难。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超高层建筑,它的高度和规模令人惊叹,但是在建造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巨大。片中展示了建筑师和工程师精心设计的施工方案,以及建筑工人们日夜奋战的场景。他们需要克服高空作业、脚手架搭设、物料供应等一系列困难和风险。每个环节都要精密计算、精细施工,这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片中,可以看到他们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勇气和决心,这让我对中国的工程技术和工人的素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这部纪录片突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上海中心大厦的施工需要各个部门和工种之间紧密配合,互相协作。片中展示了大量的团队合作的场景,比如吊装、焊接、浇筑等工序。每位施工人员都必须做好自己的分工和任务,与其他人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工程。这不仅需要每个人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更需要大家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工人们紧密配合、精诚合作的场景,他们相互扶持、相互帮助,这让我对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这部纪录片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代表中国工程技术水平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建设体现了中国工程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纪录片中展示的施工设备、技术和管理手段都体现了先进性和专业性,这让我为中国的工程建设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纪录片也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建筑工程背后的付出和努力,让我对中国工人们的辛勤工作更加敬佩和感激。 综上所述,《上海中心大厦施工纪录片》是一部令人震撼和感动的纪录片,通过对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过程进行记录和展示,让观众对中国的工程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它让我感受到了工程建设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团队合作和中国工程建设的进步和发展。这部纪录片也让我更加自豪和骄傲,对中国的工程技术和工人的素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观后感

《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纪录片观后感 观看《超级工程》之《上海中心大厦》纪录片后,我感触颇深。平日里我们总是因为各种困难而给自己编造各种理由去推脱。在超级工程中,工程面临的困难非常之多,质量要求非常严,但是他们克服了,那是什么原因,工作态度。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的。 其次是对“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超级工程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成大事,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字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详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在计划之前你需要各种各样经验的积累,数据理论一个都不能少,而在计划后,工程又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你去解决。就拿纪录片里的例子来说,上海中心大厦---设计者在测试玻璃对雨水风暴耐受力时偶然发现了排水系统的缺陷,也就是说,在一个综合性的大项目中,很多时候你会做着做着就发现以前想都没想到过的问题,即使那些设计师、建筑师盖过那么多的楼,但是超级工程里,问题还是会一个接一个出现,你需要不停的被迫发现然后解决。 在影片中,吊装工人、焊接工人、检验工人等平日里我们司空见惯的平凡人,他们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工程里不仅仅是各种大型、超大型的吊装机械、焊接车间等,里面更多的是像他们一样的平凡的参与者。枯燥、繁复等工作,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工作,这是影片中最常见的镜头。 影片中,超级工程所需要的种种零件,都是由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合作提供。其中有不同专业共同合作吧,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的检测、科研机构来完成。其中不难看出国家的财力雄厚、更重要的一点是各方为保证完成同一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工作。这份通力合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约束那么简单。更是为了完成一项目所聚集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只有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在规定工作内,保质、保量的安全的完成参见工程。 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大厦,这项融汇尖端科技的重大工程,让我觉得骄傲。上海新地标的壮丽,不仅是体量上能够称的上超大规模,从科技含量上要走在世界前列,从建造水平上能代表中国当下最佳。带给我们不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多是对我以后工作态度上的一种震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