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京剧唱腔联奏-人音版
【新课标】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京剧唱腔连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大单元教学设计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京剧唱腔的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情感表达,掌握课程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突破课程难点,如唱腔的连贯性和情感传递。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如学唱《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唱段、撰写学习心得。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京剧相关的书籍、视频等,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欣赏。
-学习京剧唱腔技巧:建议学生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京剧唱段,深入研究其唱腔技巧,模仿练习,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研究京剧角色特点:学生对感兴趣的京剧角色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角色特点、服饰、行为举止等,增强对京剧角色塑造的认识。
-创作京剧脸谱: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京剧脸谱,结合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背景,设计独特的脸谱图案。
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在音乐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京剧唱腔的学习上,大部分学生仍处于入门阶段。以下是关于学生在层次、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具体分析:
1.知识层面:
(1)学生对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旋律等有一定的掌握,但京剧特有的唱腔、板式等专业知识掌握不足。
(2)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行当角色等了解不多,需要在课程中进行普及和深化。
【新课标】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京剧唱腔连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大单元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京剧唱腔连奏”之《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大单元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如行当、唱腔、服饰等;学习《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经典唱段,掌握其唱腔特点及演奏技巧;通过听、唱、奏等实践活动,感受京剧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京剧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材,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人音版(简谱)(2023秋)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唱腔联奏实践让学生们有了亲身体验的机会。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加深了对京剧唱腔的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在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人音版(简谱)(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音版(简谱)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如行当、表演特点等。
2.学唱京剧经典唱段,如《苏三起解》、《空城计》等。
3.学习京剧唱腔的基本节奏和旋律,进行唱腔联奏实践。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基本概念、行当分类、唱腔特点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京剧唱腔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京剧艺术。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京剧唱腔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对京剧的点滴了解。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京剧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京剧唱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 京剧唱腔联奏》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是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欣赏京剧唱腔联奏,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教材中提供了两首京剧唱腔联奏曲目,分别是《样板戏联奏》和《传统京剧唱腔联奏》。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乐理知识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京剧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时,往往注重旋律和节奏,而对于音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这也是本节课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2.培养学生聆听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和分析京剧唱腔联奏。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了解京剧艺术。
2.聆听法:让学生反复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感受音乐的魅力。
3.实践法:分组进行京剧唱腔联奏表演,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京剧唱腔联奏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两首京剧唱腔联奏曲目:《样板戏联奏》和《传统京剧唱腔联奏》。
2.准备相关京剧图片和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如京剧的起源、表演形式、角色分工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
2.呈现(10分钟)播放《样板戏联奏》和《传统京剧唱腔联奏》,让学生初步聆听和感受京剧唱腔联奏的音乐特点。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京剧唱腔联奏进行练习。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4《京剧唱腔联盟》+《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人音版

《京剧唱腔联盟》+《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欣赏《沙家浜》提问问题、认识四大名旦、唱京剧导入新课,通过对学生讲解京剧的行当,京剧的唱腔,聆听《京剧唱腔联盟》认识京剧。
通过聆听《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学习京剧,了解京剧,其意义不仅是了解一个戏曲剧种,更在于加深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级上册《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唱段。
唱段开头的导板高亢有力,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刚直正义的威慑力量。
随后四句用西皮原板演唱,表现了包拯用平静缓和的情绪对陈世美好言相劝的形象。
至“我料你在原郡定有前妻”这句时,速度减缓,好像在试探、观察陈世美的反应。
随后,见陈世美态度恶劣,便在劝导中带有了训斥责问的口吻,唱腔的速度还原、句逗缩短、节奏紧凑,好像包拯开始激动起来。
在原板之后,剧中还有-段陈世美诡辩的唱段。
在我们聆听的唱段中略去。
由于陈世美的诡辩,彻底地激怒了包拯。
唱腔转入西皮快板。
包拯用激烈的言词、激动的情绪,历数陈世美的罪状。
这部分唱腔节奏紧凑、-字- -板,演唱得铿锵有力。
最后,唱段在坚定的散板中结束,表现了包拯愤怒、蔑视、除恶务尽的决心。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
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音乐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各种音乐要素、音乐体裁都比较了解。
能听辨一些常用的演奏乐器的音色,能视唱一些简单的乐谱等。
这些都为课堂内的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学生用具:课本。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上《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上《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是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上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选取了我国传统京剧中的经典唱腔,通过编曲家的巧妙编排,使得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京剧的魅力,增强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对于已经掌握了五线谱知识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和巩固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首曲目之前,已经掌握了五线谱的知识,对我国的音乐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京剧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京剧唱腔的韵味可能还难以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京剧的特点,感受京剧唱腔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分析,了解京剧唱腔的特点,感受京剧的魅力。
2.巩固学生已掌握的五线谱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京剧唱腔的特点,感受京剧的魅力。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京剧唱腔的韵味,用五线谱准确地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京剧唱腔的魅力。
2.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京剧唱腔的特点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京剧。
3.实践法:让学生用五线谱记录和表现京剧唱腔,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京剧唱腔的音频、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五线谱练习册:供学生练习记录和表现京剧唱腔。
3.教学乐器:如京胡、京二胡等,用于演奏京剧唱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京剧唱腔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引导学生谈谈对京剧的认识和理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包括京剧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等。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京剧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聆听几段不同的京剧唱腔,引导学生分析京剧唱腔的特点,如音域、音色、节奏等。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 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①第四课欣赏综合课:《京剧唱腔连奏》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课以小学音乐欣赏体验式教学实践研究所提倡的“二四七”体验式教学模式为研究视角,以课标理念中的: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初步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为理念引领。
以学生为主,音乐为本为原则,通过“境”导体验——“问”引体验——“参”悟体验——“述”评体验教学“四环节”;综合运用图谱可示法、器乐辅助法、对比听辨法、演唱记忆法、律动参与法、故事演绎法、节奏感知法“七方法”中的器乐辅助法、对比听辨法、演唱记忆法、律动参与法、节奏感知法等方法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打造真实高效小学音乐欣赏课堂。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京剧唱腔联奏》作为器乐曲目,在没有了解四大行当唱腔的基础上,难以让学生理解分辨唢呐音色所吹奏的音乐形象。
巧妙选用《京剧唱腔联奏》唢呐曲第一课时作为本课内容,不仅是成功了解音乐形象的过程,更是学生感受京韵美、体验京韵的过程。
让孩子们从被动到主动,到打动、感动甚至是激动和运用的学习体验过程,符合学生审美认知。
也符合教参上提示说明:对于本课《京剧唱腔联奏》的学习,应在第一课时进行对这四大唱段的熟悉学习,了解旋律片段、掌握一定的行当唱腔知识,为《京剧唱腔联奏》唢呐乐曲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以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前提,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基础,以激发学生热爱京剧的学习热情为宗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通过“看”、“听”、“讲”、“赏”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还安排了学生“唱”、“演”的表现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全方位体验与表现“京剧”,符合六年级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更能加深学生对京剧知识的认识与了解。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赏析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体验京剧的韵味儿,激发对国粹音乐的热爱之情。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 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

京剧唱腔联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
2.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说出生、旦、净、丑并说说各角色属于那个行当。
二.教学难点:四大行当各角色和表演形式。
三.教学重点:分清四大行当四.教学过程:1.观看《中国京剧真叫棒》看后说说对京剧的认识?提出问题:京剧都有哪些行当?3.我们认识京剧行当:生、旦、净、丑、末,说说各角色属于那个行当。
4.京剧生角,五角之一。
明清传奇多扮青壮年男子。
今通常指老生。
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
视频观看《三岔口》。
讲解:宋大将焦赞打死奸臣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途经三岔口,投宿于刘利华夫妇店中。
见义勇为的店主人刘利华,为了救护被奸臣迫害而发配的焦赞,与奉杨延昭之命暗中保护焦赞的任堂惠发生误会,在深夜黑暗中打斗起来。
正当难解难分的时候,焦赞及时赶来说明真相,解除了误会大家相见,误会解除,同奔三关。
观看1分44秒5.京剧旦角是京剧中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女性的一类角色的总称。
旦角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我们一起来欣赏《苏三起解》片段了解旦角。
6.京剧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
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
京剧形成以后,对净角的表演艺术进行了磨炼和提高,扮演人物的范围不断扩大,艺术上更为丰富和成熟。
净角资料讲解:《铡美案》又名《秦香莲》,这是包公故事里一个很有名的段落,讲述了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十年苦读的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宋仁宗招为驸马。
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琪半夜追杀。
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
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
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祺家夫妇,半途上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证物证,欲定驸马之罪,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但包拯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京剧唱腔联奏》名师教案

《京剧唱腔联奏》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
2、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能准确听辩唢呐模拟的几个行当的唱腔。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表演形式。
教学难点:分清四大行当。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京剧服装。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陈老师。
很高兴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一节音乐课。
师:上课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都是怎样过生日的呢?(生回答)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物,他就是乾隆(展示乾隆图片)。
他是怎样过生日的呢?在他八十岁生日那天,他将全国各地的戏曲名家请到北京来,请北京的老百姓一起听。
这里面,就有安徽一支非常有名的徽班,“三庆”,参加了乾隆的八十大寿。
由于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三庆”留在了北京。
其后,又有另外三支有名的徽班,“四喜”、“和春”和“春台”来到北京,这就是戏剧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徽班进京”。
徽班进京后,结合了秦腔、汉剧和昆曲,又经过了一百多年的磨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京剧。
二、认识四大行当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京剧中是怎样区分人物的?(生回答)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京剧中是按照“行当”来区分人物的。
京剧中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师:首先,老师给大家介绍“生”。
(师结合课件介绍行当“生”)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老师播放一段唱腔,同学们听听这属于是生行中的哪一类?(师播放视频:《淮河营》选段,生回答)师:同学们还想了解哪一行?(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介绍“净”、“旦”、“丑”三行,每次介绍完播放相应唱腔选段视频:净-《牧虎关》,旦-《苏三起解》《叫张生》,丑-《法门众生相》)师:好,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接下来陈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下面老师将刚才播放过的这些唱腔选段的视频部分去掉,只播放音频,同学们用耳朵听一听,它们分别属于哪个行当。
(师播放音频,让学生上前选择)三、乐曲初听师:下面老师播放的这个乐曲很有意思,它是一个京剧唱腔的联奏,但是它把声腔的部分换成了唢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京剧唱腔联奏
1、学情分析
“生旦净丑小舞台,唱念做打大人生”、“京腔京韵,律响校园内;名家名段,编排教材中。
”按教育部的要求,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年增加了京剧的内容,目的是通过听一听、唱一唱,培育学生从小对京剧的宠爱。
本课以”京腔京韵“为主题,是小学阶段对京剧学习的最终一课。
学生们对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及四大表演艺术并不能全面的了解。
为此开放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及四大表演艺术特点,感受、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与韵味。
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弘扬中国传统艺术。
2、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艺术中的“国粹” ----- 京剧的音乐风格与韵味,培育对民族民间音
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艺术的宠爱之情,弘扬中国传统艺术。
2.生疏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并能通过“听一听、念一念、唱一唱、打一打”体会京腔京
韵的特点。
初步了解“唱、念、做、打”的戏剧表演形式,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及四大表演艺术特点,感受、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与韵味。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乐观参与赏识、仿照、体会、能通过“听一听、念一念、唱一唱、打一打”体会京
剧艺术的博大精深魅力。
4、教学过程
4.1共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音阶模唱练习。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由戏曲相关的书签、剪纸、泥人脸谱等谈话导入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脸
谱?生:即兴答复。
2、师: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
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
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六十多种。
进展至今
已有800 多年的历史。
3、师即兴演唱黄梅戏《天仙配》的两句,请学生听辨戏种?请学生唱一唱别
的戏种,激发学唱的兴趣。
4、师: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
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设问哪一种剧种最具影响力?
生:即兴答复。
5、师: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LP 蓝〕
6、依据课前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以小组合作争论的形式开放PK 大赛。
激发
学习的兴趣。
7、教师小结京剧艺术: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
是以唱、做、念、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
段,它与表演艺术严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别的魅力。
〕
设计意图:教师由和戏曲相关的剪纸、书签、泥人脸谱等进展谈话导入引出
戏曲,再声情并茂的演唱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两句,引出学生大胆演唱
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听辨戏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戏曲的种
类及五大剧中中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引出课题。
活动2【讲授】生旦净丑小舞台〔揭题 LP 蓝〕
三、生旦净丑小舞台〔揭题LP 蓝〕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依据人物的性别,共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
行当,你们知道京剧表演艺术中都有哪些行当吗?教师结合课件介绍京剧四
大行当:
2、生:男性正面形象。
中老年男性称:“老生”,演唱用真声,风格刚毅质朴。
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小生”,演唱用真假声混合,风格华美
光明。
小孩子称“娃娃生”。
3、旦:女性正面形象。
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
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的称“武旦”老年女
性称“老旦”。
4、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大胆说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生角和旦角的
了解。
5、净:性格鲜亮的男性人物。
因面部化装颜色丰富独特俗称“大花脸”。
6、丑“滑稽、幽默、机敏、活泼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能言善语、幽
默诙谐的中年妇女称“丑旦”。
7、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大胆说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净角和丑角的
了解。
设计意图:依据课前学生查找的资料,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展京剧的四大
行当“生旦净丑”的讲解,并启发学生大胆说出对各个角色的了解及生疏。
活动3【活动】唱做念打大人生〔揭题 LP 灰〕
四、唱做念打大人生〔揭题LP 灰〕
1、师: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
们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做、念、打〔媒体出示。
〕你们谁知
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2、播放视频倾听,引导学生进展速度、旋律及人物特点等比较说出不同。
(1)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的西皮唱腔。
(2)传统京剧《甘露寺》中的刘备的二簧唱腔。
(3)引导学生从速度、旋律上再度进展比较倾听。
3、师小结: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唱腔。
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强的心情;二簧
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
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4、师生互动:教师唱奏主旋律,学生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名句“干洒热血写春秋”体会“西皮”的唱腔韵味。
备注:视听学唱结合,引导学生模唱最有特色的“秋”字,试着打拍子,体会京剧的拖腔。
〔接课件一〕
5、结合传统京剧《拾玉镯》中的花旦孙玉娇的著名表演讲解“做”指京剧中的表演。
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
〔LP 黄〕
6、引导学生边看视频边仿照《喂鸡》等表演。
7、教师结合传统京剧《拾玉镯》中的花旦孙玉娇与丑旦媒婆的念白讲解“念”,指只说不唱,也称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
〔LP 黑〕
8、学生观看视频后,师生互动念对白,男女生互念对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师讲解“打”:指武打武功,在舞台上打是一种舞台表演厮杀打斗的艺术形式。
〔LP 绿〕
10、师:在京剧艺术中的武打动作,你们知道用的最多的乐器是什么吗?生:即兴答复。
〔引出锣鼓经〕
11、师出示锣鼓经的节奏,师生互动运用大锣、小锣和钹来合作敲击。
〔接课件二〕
才台乙台|才台台台| 才台乙台|
才台台台|才台仓台| 仓-- ||
备注:
乙—休止大锣〔仓〕小锣〔台〕钹〔才〕
12、师:在京剧表演中,人们常用锣鼓经来表现人物的上场、下场与一般的
动作,以及用在念白中加强语气。
信任同学们都想来学一学。
13、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学习京剧表演中的走圆场,调动学生的乐观性,使学
生参与仿照,将课堂变成展现自我的舞台。
〔圆场是京剧表演的根本功之一,圆场的速度多为由慢到快,因此又称跑圆
场。
跑圆场分男、女两种步法。
多用于表演行路、追赶等程式。
〕
设计意图:依据课前查找大量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对两段唱腔运用音乐要
素进展速度、旋律及人物特点等比较说出不同。
并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
山》中的名句“干洒热血写春秋”体会“西皮”的唱腔韵味。
并设计了师生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仿照“念白”,调动学生乐观参与赏识、仿照、体会、通过“听
一听、念一念、唱一唱、打一打”来进展合作训练完成锣鼓经的念奏及“走圆场”,
感受京剧表演艺术中的四大功夫“唱做念打”体会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魅力。
活动4【活动】拓展赏识、加深感性体验。
五、拓展赏识、加深感性体验。
〔LP 丑〕
1、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
进展。
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很多现代戏,象著名的
《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
因
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
欢送,象《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
2、教师播放现代戏歌《唱脸谱》,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骄傲之感
和宠爱之情,弘扬中国传统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倾听《唱脸谱》进展拓展赏识,加深感性体验。
激发学生对
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骄傲之感和宠爱之情,弘扬中国传统艺术。
活动5【作业】课后延长
六、课后延长〔接课件三〕
为了拓展京剧文化视野,提议学生在班里办个京剧艺术墙报。
1、有关京剧的流派
2、其代表人物
3、京剧故事
4、京剧艺术家的轶闻,形式:
可用文字、图片、唱谱等各种形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拓展京剧文化视野,完成艺术墙报的展现。
七、再次倾听《戏说脸谱》,学生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