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1.预处理:首先对进入中水处理系统的原始污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其

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沉淀物和油脂等。这一步骤通常采用物理处理方法,

如格栅、沉砂池和油脂分离器等。

2.生物处理:接下来,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送入生物处理单元进行进

一步的处理。生物处理通过利用生物载体,如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将有机

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达到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的目的。常用的

生物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固定膜反应器等。

3.深度处理:生物处理后的水体仍然含有一定的微量有机物和微生物,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一般包括过滤、吸附和消毒等工艺。过滤可以去除水体中较小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常用的过滤介质有砂滤和

活性炭等。吸附则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溶解物质,如有机物和重金属等,一

般使用活性炭或吸附树脂。最后,对深度处理后的水体进行消毒,灭活其

中的细菌和病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照射和臭氧消毒等。

4.推送与回用:最后,处理后的水体通过泵或重力送入回用系统中进

行利用。回用的水可以用于冲洗、灌溉和其他非饮用用途。这样不仅可以

节约淡水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经过预处理、生物处理、深

度处理及推送与回用的步骤,可以有效地将污水处理为符合一定水质要求

的回用水。这种技术的应用在工业和城市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

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保护环境。

中水回用工艺

中水回用工艺 中水回用工艺 一、前言 中水回用是一种重要的环保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 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水回用的工艺流程和关 键技术。 二、中水回用的概念及意义 1. 中水回用的定义 中水是指经过初步处理后,能够再次利用的废水。中水回用是指将经 过初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后,再次利用于生产或其他方面。 2. 中水回用的意义 (1)节约水资源:中水回用可以减少对自然淡水资源的需求,达到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

(2)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对中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其中含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降低生产成本:使用中水代替淡水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1. 初步处理 初步处理主要是去除废水中较大颗粒物和悬浮物等杂质,使其符合后 续处理要求。常见初步处理方法包括格栅、沉淀池、气浮池等。 2. 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是中水回用的核心技术,其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生物处理主要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方法,常 见的好氧处理方法包括曝气法、活性污泥法等,而厌氧处理则包括UASB反应器、IC反应器等。 3. 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主要是通过进一步去除废水中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和微量化合

物,使其达到再次利用标准。常见深度处理方法包括吸附、膜分离、活性炭吸附等。 4. 消毒 消毒是为了杀灭废水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使其符合再次利用标准。常见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5. 中水回用 经过以上工艺流程后,中水可以再次用于生产或其他方面。常见的中水回用方式包括冷却循环水、灌溉用水、城市景观用水等。 四、关键技术 1. 生物反应器的选择 生物反应器是中水回用的核心设备,其选择应根据废水的水质和处理要求进行。曝气法适用于COD浓度较高的废水,而活性污泥法则适用于COD浓度较低的废水。厌氧反应器适用于含有大量有机物和高浓度污染物的废水。 2. 深度处理技术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与处理方式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与处理方式 1中水处理方式: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两种处理方式: 1. 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 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 2. 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汽车清洗,绿化浇洒,消防,工业普通用水等,这是通常的中水处理方式。 按处理方法 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3种类型: 物理处理法: 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 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 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 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 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生物处理法: 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 +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 + 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 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2中水处理回用系统按其供应的范围大小和规模,一般有下面四大类: 1.排水设施完善地区的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该系统中水水源取自本系统内杂用水和优质杂排水。该排水经集流处理后供建筑内冲洗便器、清洗车、绿化等。其处理设施根据条件可设于本建筑内部或临近外部。如北京新万寿宾馆中 水处理设备设于地下室中。 2.排水设施不完善地区的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城市排水体系不健全的地区,其水处理设施达不到二级处理标准,通过中水回用可以减轻污 水对当地河流再污染。该系统中水水源取自该建筑韧的排水净化池(如沉淀池、化粪池、除油 池等),该池内的水为总的生活污水。该系统处理设施根据条件可设于室内或室外。 3.小区域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 该系统的中水水源取自建筑小区内各建筑物所产生的杂排水。这种系统可用于建筑住宅小区、学校以及机关团体大院。其处理设施放置小区内。 4.区域性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

中水回用的技术流程和三种处理方法

中水回用的技术流程和三种处理方法 采取中水回用的目地是以便将解决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的水质,在中水回用设备开展污水处理,来达到将会解决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的水质。中水回用的功效特别宽泛,它不单单能节约水资源,还能緩解经济压力,緩解对地下水资源有时还有助于緩解对天然地表水的开发强度,以致緩解因河流缺水而带来的其他的环境污染。那中水回用的技术工艺流程可划分为哪几种阶段呢?能够划分为预处理阶段、主解决阶段以及后处理阶段。那中水回用技术可划分为哪几种阶段呢?一、中水回用技术工艺阶段 1、预处理阶段:这一个阶段应该有两个处理单元,一个处理单元是格栅,另一个处理单元是调节池,其应该应用于将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开展更有效的去除,而且能够将水质开展均衡解决。 2、主解决阶段:在这个阶段,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会获得更有效的去除,因此这一个阶段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 3、后处理阶段:这一个阶段的应该功效是对污水开展消毒解决,经历过这一个阶段解决后要可以保障出水达到中水水质标准,这是一个深层操作过程。 二、中水回用技术主解决的三种方式 1、生物解决法:适合用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应该采取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解决方式。或者是单独选择,或者是几种生物解决方式搭配选择,如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步骤。这种步骤存在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方便等益处。 2、物理化学解决法:活性炭吸附是物理法,混凝沉淀技术是化学法,将这两种方式紧密结合对水质的解决成果特别不错。 3、膜解决法:应用反渗透膜,或者是是超滤膜开展解决,适合用水质变化规律大的状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与处理方式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与处理方式 中水回用是指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利用于生产过程 中的一种工艺。中水回用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下 面将介绍中水回用的工艺流程和处理方式。 一、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1.沉淀处理:废水经过初步处理后,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通过 重力沉降作用,将悬浮颗粒物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层。清水从上方流出,进入下一步处理过程。 2.细菌过滤:清水经过沉淀处理后,进入细菌过滤池。通过添加适量 的细菌,利用细菌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废水。经过细 菌过滤后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可以进行后续的处理。 3.活性炭吸附:废水经过细菌过滤后,含有的微量有机物无法完全去除。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活性炭吸附处理。活性炭能够吸附废水中的有 机物,提高水质。经过活性炭吸附的废水可以达到再利用的标准。 4.离子交换:废水中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进行离子交换处理,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离子交换 是通过树脂或其他离子交换介质吸附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实现去除的过程。 5.高效过滤:废水经过离子交换后,可能仍然含有微量的颗粒物和胶 体物质。通过高效过滤,可以进一步净化废水,去除废水中的微粒,提高 水质。

6.紫外线消毒:废水经过高效过滤后,为了确保水质的安全,需要进行紫外线消毒。紫外线照射能够杀灭废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再利用的水质符合要求。 7.中水回用:经过上述处理的废水可以直接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洗涤、喷淋等环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度的监测和控制,确保中水回用的效果。 二、中水回用处理方式: 1.物理处理: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处理过程。物理处理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胶体物质,提高水质。 2.化学处理:包括氧化、还原、沉淀等处理过程。化学处理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其他化学物质,提高水质。 3.生物处理:包括细菌过滤、生物膜反应器等处理过程。生物处理主要利用生物循环,通过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净化废水,改善水质。 4.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处理过程。膜分离技术通过不同孔径的膜对废水进行过滤和分离,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胶体物质,提高水质。 5.高级氧化技术:包括紫外线照射、臭氧氧化等处理过程。高级氧化技术能够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臭味物质,提高水质。 6.合理配比:在废水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合理配置各种处理工艺和药剂,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一)

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一) 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工艺 简介 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是一种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水回用水处理的各个流程和工艺。 原水采集 •水源选择:通常选择城市生活用水净化后的次生水源作为原水。•原水质检测:对原水进行采样和实验分析,确定其水质特性。 初级处理 •气浮池:通过注入气体来形成气泡,利用浮力将悬浮物浮至水面,然后通过刮板等设备将其清除。 •沉砂池:利用沉降原理,将颗粒状悬浮物通过重力沉淀至池底,再通过排泥装置将其清除。 •滤料池:使用砂石等滤料对水进行过滤,去除较小的悬浮物和一部分有机物。

生物处理 •好氧处理: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通过将水与接触有活性菌群的填料进行接触,利用菌群对有机物和氨氮的生物降解作用来净 化水质。 •好氧硝化:利用氨氧化细菌将氨氮氧化成硝态氮。 •好氧反硝化:在硝态氮的存在下,利用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达到脱氮的目的。 深度处理 •膜分离:利用微孔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等膜元件,通过物理隔离、筛选、逆渗透等作用,将水中的溶解性固体、胶体、微生物、重金属等物质去除。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消毒 •紫外线消毒:通过紫外线照射,破坏细菌、病毒的DNA和RNA,使其失去繁殖能力,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氯消毒:添加适量的氯化物,产生活性氯,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中水回用 •中水储存:将处理后的中水储存起来,以备后续使用。

•中水供应:根据需求将中水供应给适当的使用地点,如公共绿化、厕所冲洗等。 •中水监测:对中水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符合回用水的要求。 通过以上流程的处理,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可以将污水处理成清 洁的中水,达到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 注意:本文只是简单介绍了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的各个流程,具 体操作和设备细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方案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方案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水回用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同时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荷。本文将针对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2. 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方案 2.1. 处理过程 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方案需要经历以下处理过程: 1.初级处理:包括网格过滤、沉砂池和均化池等处理工艺,目的是去 除大颗粒物质和混合物。 2.生化处理: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常见的 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和膜生物反应器法。 3.二次沉淀:通过引入混凝剂将细小悬浮物聚结成较大颗粒物,以便 于沉降和过滤。 4.过滤:利用滤材对水进行过滤,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5.消毒:通过加入消毒剂(如氯或紫外线照射)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以确保水的安全性。 2.2. 水回用方案 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主要包括工业回用和市政回用两种方案。 2.2.1. 工业回用 工业回用是指将处理过的污水用于冶金、化工、造纸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水回用。在工业回用过程中,需要对水进行再次处理,以满足不同工业生产对水质的要求。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 •颗粒物过滤:通过滤器对水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以防止对生产设备的损坏。 •溶解氧增加:通过加氧设备对水中的溶解氧进行增加,以满足一些工艺过程对溶解氧的要求。 •pH调节:通过加入酸碱试剂对水的pH值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工艺对水质pH值的要求。

2.2.2. 市政回用 市政回用是指将处理过的污水用于城市景观绿化、公园灌溉、环境湖泊等市政用水的回用。市政回用主要通过下述方法进行处理: •微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处理设备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以保证回用水的质量。 •深度过滤:通过滤材对水进行深度过滤,去除微小颗粒物和余氯。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回用水的安全性。 3.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的优势和挑战 3.1. 优势 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具有以下优势: •节约水资源:可以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减轻厂区负荷:将处理过的水用于生产过程中,减轻了污水处理厂在处理过程中的负荷。 •降低成本:相对于购买新鲜水源,回用处理过的水可以降低水资源采购和处理成本。 3.2. 挑战 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水质要求高:不同工业和市政用水对水质的要求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才能满足要求。 •水回用安全性:要确保回用水的安全性,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消毒。 •技术和设备要求:回用水处理过程的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4. 结论 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方案是一种节约水资源、减轻污水处理厂负荷、降低成本的有效解决方案。通过合适的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可以将处理过的污水用于工业生产和市政用水中。然而,回用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水质要求、安全性和技术设备等因素,以确保回用水的质量和安全。鉴于其众多的潜在优势和挑战,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 一、介绍 中水回用是指将经过一定的处理后的废水再次利用的一种技术。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中水回用成为了减少用水量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介绍中水回用的工艺流程。 二、工艺流程 中水回用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进一步处理和环境安全检测三个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过程。 2.1 预处理 预处理是中水回用的第一步,旨在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物和油脂等杂质,以减少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预处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1.1 筛网过滤 将废水通过筛网,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这一步骤可以使用物理方式进行,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 2.1.2 沉淀 经过筛网过滤后的废水可能还存在悬浮固体和颗粒物,需要通过沉淀来去除。将废水放置静止一段时间,固体颗粒会沉淀到底部,达到分离的目的。 2.1.3 细菌处理 部分废水中可能存在有机物质,它们无法通过沉淀实现完全去除。因此,可以引入一些特殊的细菌来分解有机物质,从而进一步净化废水。

2.2 进一步处理 预处理后的废水依然存在一定的污染物,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满足回用的标准。进一步处理主要包括反渗透、活性炭吸附和消毒等步骤。 2.2.1 反渗透 反渗透是一种通过高压驱动废水通过半透膜,使水分子透过而将溶解的固体颗粒、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截留在膜外的工艺。这一步骤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 2.2.2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很强吸附能力的材料,可以吸附废水中有机物质、异味物质和重金属等。将废水通过活性炭过滤,可以进一步净化水质。 2.2.3 消毒 消毒是为了杀灭废水中存在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保证回用水的卫生安全。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和氯化消毒。 2.3 环境安全检测 经过预处理和进一步处理后的中水需要进行环境安全检测,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回用标准。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和微生物等。 三、中水回用的应用领域 中水回用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工业领域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经过中水回用处理后可以再次利用,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尤其是在冷却水、洗涤废水和循环冷却等方面,中水回用被广泛采用。

中水回用操作规程

中水回用操作规程 1.引言 中水回用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再次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等用途的过程。为了确保中水回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制定本操作规程。本规程适用于中水回用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营及维护。 2.设计要求 2.1中水处理工艺应包括适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单元。根据不 同的水质要求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工艺组合。 2.2设计中应考虑水源的水质特点,合理确定工艺处理参数以达到水 质标准要求。 2.3设计中应考虑中水回用系统的管网布置,保证回用水的供应和循 环利用的效率。 2.4设计中应设置中水水质监测系统,定期对回用水进行监测,确保 回用水质量符合要求。 3.建设和安装 3.1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工程建设,确保设备的运行正常。 3.2安装电气设备时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 3.3安装和布置管网时,应保证管道的密封性,避免漏水和二次污染 的发生。 4.运营管理

4.1中水回用工程应有专门的运营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 操作技能。 4.2定期对中水处理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3定期对中水质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 处理。 4.4建立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运营管理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 4.5运营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5.安全措施 5.1中水回用工程应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以应对突发情况。 5.2设备维护人员在进行设备维护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意 外事故的发生。 5.3对于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水源安全。 6.监督检查 6.1监督部门应定期对中水回用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按照规 程进行运营管理。 6.2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监督部门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对整 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6.3监督部门应建立巡查制度,定期对中水回用设施进行巡查,确保 设施的正常运行。 7.改进措施

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

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和物化生化组合法等。通常回用技术需多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合理组合,即各种水处理方法结合起来深度处理污水,这是因为单一的某种水处理方法一般很难达到回用水水质的要求。发展到目前,中水回用的工艺流程有: 生物化学法 生物化学法(简称生化法)利用自然界存生的各种细菌微生物,将废水中有机物分解转化成无害物质,使废水得以净化。 原水f格栅f调节池f接触氧化池f沉淀地f过滤f消毒f出水。 生物化学法可以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氧化塔、土地处理系统、厌氧生物处理法等方法。 1、活性污泥法 (1)鼓风曝气:即排流式曝气,将压缩空气不断地鼓入废水中,保证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氧,以维持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分解水中有机物,以达到净化污水效果。 (2)机械曝气:即表面曝气,利用装在曝气池内的机械叶轮转动,剧烈搅动水面,使空气中的氧溶于水中,供微生物生命活动,进行生化作用以达到净化污水效果。 (3)纯氧曝气:它是按鼓风曝气方法向水中吹入纯氧,以提高充氧效率,从而加快污水净化速度。 (4)深井曝气:般用直径为0.5~6.0m,深度50~60m的曝气装置,利用水压来提高水中氧的转移速率,以提高其净化效率。 2、生物膜法(1)生物滤池:使废水流过生长在滤料表面的生物膜,通过两面间的物质交换及生化作用,使废水中有机物降解,达到净化目的。 (2)生物转盘:由固定在一横轴上的若干间距很近的圆盘组成,不断旋转的圆盘面上生长一层生物膜,以净化废水。 ( 3 )生物接触氧化: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全部浸于废水中,并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入空气,使废水中有机物降解,以净化废水。 3、生物氧化塔:利用水中微生物的藻类、水生植物等对废水进行好氧或厌氧生物处理的天然或人工塘。 4、土地处理系统 (1)土地渗滤:利用土壤膜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过滤、吸附、微生物分解等)来处理生活污水,同时利用污水中的水、肥来促进农作物、牧草、树木生长。 (2)污水灌溉:主要目的为灌溉,以充分利用净化后的污水。 5、厌氧生物处理法:利用厌氧微生物(如甲烷微生物等)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达到净化水目的,同时产生甲烷气、CO2 等气体。厌氧生化处理主要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及污泥硝化处理。 物理化学法 原水f格栅f调节池f絮凝沉淀池f超滤膜f消毒f出水。 运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通常是指由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组成的废水处理系统,或指包括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的单项处理方法,如浮选、吹脱、结晶、吸附、萃取、电解、电渗析、离子交换、反渗透等。1935年W •鲁道夫和E. H •特鲁尼克开 始试验用物理化学处理系统处理污水。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水质日趋复杂,废水中许多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用通常的生物处理法难以去除;许多复杂的有机物、生物难以降解;对有毒的污染物其浓度超过微生物的耐受限度时,生物处理法又不适用。为了保护环境 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废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对废水回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70 年 代以来,物理化学处理法得到广泛重视和迅速发展。 物理化学处理既可以是独立的处理系统,也可以是生物处理的后续处理措施。其工艺的选择取

中水处理工艺及选择

一、中水处理的工艺及选择; 1、中水回用工艺流程为了将污水处理成符合中水水质标准的水,一般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处理: 1预处理该阶段主要有格栅和调节池两个处理单元,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和均匀水质; 2主处理该阶段是中水回用处理的关键,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的溶解性有机物; 3后处理该阶段主要以消毒处理为主,对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保证出水达到中水 水标准; 2、主处理的方法按目前已被采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 1生物处理法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处理,一般以好氧处理较多; 2物理化学处理法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及活性炭吸附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提高了水质,但运行费用较高; 3膜处理采用超滤微滤或反渗透膜处理,其优点是SS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积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减少了很多;但目前对此工艺在实际应用上还存有一定争议; 3、工艺流程的选择 工艺流程的选择需确定工艺流程时必须掌握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质和中水的使用要求,应根据上述条件选择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处理工艺;在选择工艺流程时,应考虑装置所占的面积和周围环境的限制以及噪声和臭气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中水水源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目前大多数以生物处理为主处理方法;在工艺流程中消毒灭菌工艺必不可少,一般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中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主要取决于中水水源和中水的用途,中水水源不仅影响处 理工艺的选择,而且影响处理成本,因此,中水水源的选择十分关键;目前,我国主要以小区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所处理的中水主要用于浇花、冲厕、洗车等;当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物化+消毒工艺,具体如下: 源水--->调节池--->过滤池--->消毒池--->储水池--->排放当以小区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生化+消毒工艺,具体如下: 源水--->水力筛--->调节池--->生化池--->过滤池--->消毒池--->储水池--->排放上述工艺设施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设计成地上式或地埋式结构; 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是将中水回用处理的几个单元集中在一台设备内进行,其特点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一般的处理量小于1500吨/天,主要适用于某一单体建筑的生活污水处理,一般人口少于3000人;当污水量和水质波动比较大时,需要设置一定容积的调节池,此时调节池一般为构筑物,不包含在中水回用设备中;常用的 设备如下: 1组装式中水回用设备将不同的处理工艺流程段设计成单体,如预处理器、好氧处理单体、厌氧处理单体、气浮单体等,根据不同的水质和处理深度要求,选择不同的单

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废水处理成为了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水回用技术愈发重要。因此,在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围绕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方案展开讨论。 废水处理技术 废水处理是指对污水进行净化的过程,让其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从而达到为环境和人类健康服务的目的。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其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 物理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指对污水进行物理处理,以达到消除或分离杂质、硬质颗体、大分子物质、悬浮物等的目的。该处理方式通常利用物理化学法进行,主要的处理方式包括: •筛选:将水中的悬浮固体通过筛网等分离。 •沉淀:采用人工引流或自然池入渠,使污泥沉淀。 •浮选:利用气泡将浮于污水中的固体或不溶性物质升到表面,之后再通过除去方法处理。 •滤过:将污水通过滤材进行过滤。 •吸附:功能与滤材相近,但吸附是将杂质吸附在滤材上。 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主要针对的是水中的离子、游离氯、氨氮、汞、铜等有害物质,利用化学作用使之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或者通

过沉淀、吸附、过滤等方式删减其浓度。它主要依赖于化学物质的使用,常用的化学处理方式包括: •调节pH值:通过添加化学物质调节污水中的pH值,达到使之处于最优的酸碱度条件。 •混凝剂:用于使污水中的杂质或微粒聚集成团,便于沉淀和分离。 •沉淀剂:添加后可以使污水中的杂质快速沉淀,目的是将污泥形成紧密絮凝物。 •活性炭吸附: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吸附在活性炭上,达到去除的目的。 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活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 变成无机物质,或者使之特定的物质培育出来,并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取之不尽、动之不竭的污水处理技术。生物处理通常分为生化和生物膜两种形式:•生化: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质降解,由于生物降解的速度较慢,所以设备体积较大。 •生物膜:利用微生物在污水接触器的介质表面生长和附着,通过氧化和还原来分解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质。 废水回用技术方案 废水回用技术是指将清洁后的废水作为可以二次使用的水 源的处理技术,其目的是为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生产成本等。目前,废水回用技术主要包括:滤料过滤、反渗透、紫外线杀菌、气浮法和微滤等技术方案。

中水处理系统及工艺流程.doc

中水处理系统及工艺流程.doc 中水处理系统是指对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经过预处理后的二次排放水进行处理的设备和工艺。该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水资源的消耗量,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下面将介绍中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流程。 一、中水处理系统的组成 中水处理系统主要由进水预处理系统、中水处理设备和出水后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进水预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污水进水口、格栅除污机、污泥沉淀池等。 中水处理设备:中水处理设备是指用于深度处理中水的机械和化学设备,包括:反渗透设备、电渗析设备、超滤设备、混凝沉淀设备、过滤设备、紫外线消毒设备等。 出水后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中水质量监测系统、中水回用系统、中水排放系统等。 中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是根据水质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或生物反应,移除掉水中的致病物、有机物、无机盐等污染物,最终达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目的。 传统的中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混凝、絮凝、沉淀等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的中水处理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并出现了新的中水处理工艺,例如MBR(膜生物反应器)等等。 以下是常用的中水处理工艺流程: 1. 机械处理: 污水经过进水口,进入格栅机进行初步的固-液分离,将大块固体物排除掉,以避免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损害;之后通过沉淀池进行深度分离,实现污泥分离。分离后的水进入生化池进行下一步处理 该阶段主要通过生物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即对有机物和无机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和吸附去除。污水从入口流入,通过好氧处理、厌氧处理等生物反应,去除有机物、氨氮、总氮等污染物,初始中水经过处理,基本满足国家二级标准的要求。 深度处理主要是利用化学物理法来处理中水,包括过滤、混凝、反渗透、电渗析等各种方法,去除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使水质更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除了以上所述方法外,现在新出现的中水处理工艺能够将中水高效处理,其中MBR工艺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的中水处理技术,该技术采用新型的培养池和超膜处理技术,能够通过多级生物反应和超滤装置去除有机物、颗粒物、细菌、病毒等。 三、中水处理的应用

常用的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

常用的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 水处理顾名思义就是采取一些化学、物理、生物措施使水质达到需求标准。各个领域需求的水质不同,原水不同,自然水处理的工艺也各不相同。欧亚海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水处理工艺。 1、生活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市政自来水—砂过滤器——炭过滤器——精滤器——用水点 2、锅炉软化水工艺流程: 自来水——砂(锰砂)滤器——炭滤器——软水器——精滤器——用水点 3、地下水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曝气装置—沉淀池—锰砂过滤器—砂滤器——炭滤器——软水器——精滤器——用水点 欧亚海某工厂的生浩用水设备安装现场 4、直饮水处理工艺流程: 自来水——原水箱—原水泵—砂滤器——炭滤器——软水器——精滤器——增压泵——反渗透装置—臭氧发生器—纯水箱—紫外线杀菌器——变频输送系统——用水点 5、工业用纯水处理工艺流程: 自来水—原水箱—原水泵—砂滤器——炭滤器——精滤器——增压泵——反渗透装置—纯水箱——变频输送系统——用水点 6、工业用超纯水处理工艺流程:

自来水—原水箱—原水泵—砂滤器——炭滤器—软化器—精滤器——一级增压泵——一级反渗透装置—清洗装置——中间水箱——二级高压泵——二级反渗透装置——纯水箱—臭氧发生器—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中间水箱—EDI装置——抛光树脂滤器——回水精密过滤器——变频输送装置——用水点 7、工业用去离子水处理工艺流程: 软化水滤器—盐箱—混床——电子级树脂滤器 8、UF超滤水处理工艺流程: 自来水—原水箱—原水泵—砂滤器——炭滤器——精滤器——UF超滤装置——用水点 9、中水回用处理工艺流程: 沉淀池—原水泵—加药装置——PH调节装置———砂滤器——炭滤器——精滤器——UF超滤装置—清洗装置—紫外线杀菌器——用水点 9、医院纯化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图: 水处理工艺也要根据各种现实原水水质情况来设计,不能一概需论,有些特殊的水质中要加入针对性的工艺。欧亚海从事水处理行业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可免费提供各种水处理方案,上述工艺流程供你参考。

中水回用的原理

中水回用的原理 什么是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指污水处理后,再经过处理使其符合某项特定用途的要求,进而对其 进行再利用的过程,也被称为再生水利用。中水回用是一种节约水资源的有效措施,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中水回用的原理 中水回用的原理是通过对污水处理后再次处理,使其达到再利用的标准。中水 回用的处理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初级处理: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悬浮物,包括筛分和沉淀。初级 处理通常可以去除污水中的60%-70%的固体物。 2.次级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溶解物和细小的悬浮物,包括生物处理、物 理化学法等。 3.高级处理:用于去除剩余的微污染物,例如药品残留、重金属、氮和 磷等。高级处理通常包括高级氧化、植物处理和膜分离等。 4.水质监测和调节:对处理后的中水进行水质监测和调节,以确保水质 符合再利用的标准。 中水回用的应用 中水回用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 1.工业用水:中水回用可以用于工业用水,例如冷却水、制造过程中的 加工水和清洗水等。 2.农业灌溉:将中水用于灌溉可以解决农业用水短缺的问题。 3.市政供水:中水回用可以用于城市公共供水,例如公共绿地的浇灌、 洗街清洗和公共厕所冲洗等。 4.生态用水:将中水用于水生态系统,例如植物浸泡、池塘涵养等。 中水回用的优点 中水回用具有以下优点:

1.节约水资源:中水回用可以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节约了大量的水资 源。 2.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中水回用可以将污水处理成本降低到较低的程度。 3.增加再利用水的供给:中水回用可以增加再利用水的供给,减少对地 下水的依赖,同时保证用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减少环境污染:中水回用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地表水体的污染。 总结 中水回用是一种节约水资源、降低水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通 过初级、次级、高级处理和水质监测和调节,可确保中水符合再利用的标准,可应用于工业用水、农业灌溉、市政供水和生态用水等领域。

中水回用的设备使用流程

中水回用的设备使用流程 1. 设备介绍 中水回用是指将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再次利用,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而中水回用设备是实现中水回用的关键设备,其使用流程如下: 2. 设备准备 在使用中水回用设备前,需要进行设备准备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是否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部件; •备齐所需的中水回用设备和耗材; •清洗设备,确保无污垢和杂质的存在。 3. 设备安装 安装中水回用设备前,需要先确定安装位置,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和维护。安装步骤如下: •将中水回用设备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连接设备与中水供应系统; •连接设备与中水回用系统。 4. 设备启动 在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设备启动工作。启动流程如下: •按照设备操作手册或标识要求,启动设备;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5. 操作流程 在设备启动后,即可进行中水回用操作。操作流程如下: •检查中水质量,确保中水符合回用要求; •打开设备供水阀门,供给中水; •中水经过设备的过滤、净化等处理,得到清洁的水; •清洁的水供给给水系统,供应给需要的地方; •监控设备运行情况,随时调整和维护设备。

6. 设备停止 在中水回用操作结束后,需要进行设备停止工作。停止流程如下: •关闭设备供水阀门,停止供给中水; •断开设备与中水供应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的连接; •关闭设备电源,停止设备运行。 7. 设备维护 为了保证中水回用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工作。具体维护内容包括: •清洗设备及更换滤芯等耗材;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检查中水回用设备周围环境,确保设备安全、无杂物堆积等情况; •根据设备的维护手册或标识,进行其他维护工作。 8. 总结 中水回用的设备使用流程包括设备准备、安装、启动、操作、停止和维护等步骤。正确操作和维护中水回用设备,可以实现中水的回用和节省水资源的效果。因此,在使用中水回用设备时,需要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和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效果的实现。

污水站中水回用系统工艺流程图

污水站中水回用系统工艺流程图 工艺说明 冷却塔:厌氧系统温度适宜控制在35-38℃,若来水温度过高,可使用冷却塔进行冷却,再进入调节池。 厌氧EGSB:即“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严格厌氧装置。内部添加厌氧污泥,三相分离系统可将装置内水、污泥和产生的沼气和进行分离.污水COD在此阶段被大量去除,但出水COD不能达到排放标准,需经过好氧系统进一步处理。所产生沼气用4T/H沼气锅炉燃烧,生产蒸汽与热网并网.。 一沉池:属于“斜管沉淀池”,主要沉淀从EGSB析出的污泥,并用泵再次回流到EGSB,保证了EGSB的污泥量,并使出水澄清。 生物滤池:好氧微生物处理装置,属于“生物膜”法,内部装有填料,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达到去除COD的目的。 杀菌消毒:使用二氧化氯发生器,对水杀菌消毒,余氯含量≤0.1mg/L.。 过滤系统:虚线内部分为过滤系统,包括:机械过滤、纤维束过滤、活性炭过滤、精密过滤和超滤.过滤后的水达到回用水标准(PH6。5-8。5,COD≤15mg/L, 余氯≤0.1mg/L),供车间使用。其中活性炭每年更换一次,精密过滤器滤芯每季度更换一次 剩余污泥处置:剩余污泥收集到污泥池内,然后经过污泥浓缩池达到含水率小于98%以后,再用带式压滤机脱水产生含水率78-80%的干污泥,作为好氧装置启动的菌种.

工艺概述:各公司物料浓缩产生的蒸发冷凝液经管网排到污水站后,首先在提升泵岗位的冷凝液集水井进行PH调整,各项指标符合中水处理系统处理要求后,打到中水调节池,进行降温及水质均和,经提升泵提升进入EGSB厌氧装置,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厌氧生物发酵,即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实现有机物的无机化,打到降低COD的作用,同时产生的沼气经三相分离器收集后储存在气柜集中经燃气炉燃烧,产生的蒸汽并入热网。 经厌氧装置处理后,COD大幅下降,进入好氧曝气池进行好氧深度处理,同样,在好氧微生物的生理作用下继续完成有机物无机化的过程,达到COD的持续下降,处理后水在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浓缩的好氧污泥经泵提升回流到好氧系统,继续进行有机物的氧化与AN的硝化反应;经沉淀的澄清水溢流进入好氧生物滤池,进行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的深度降解。 至此,有机物的生化处理阶段完成,有机物被大量去除,生物滤池出水COD可达到60mg/L以下,同时处理后水进入气浮装置,在聚丙烯酰胺及聚合氯化铝的絮凝作用下,水中的絮体污泥及部分可溶有机物被絮凝成易于被气体附着的大块絮凝体,通过水溶压缩气体在减压状态下的释放,实现水中污泥和谁的再次分离,达到水质澄清的目的。 完成上述工艺过程后,处理水进入过滤工序,通过粗滤及精滤以及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和脱色后,进入超滤装置,完成中水深度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经加入二氧化氯消毒后完成中水制备过程,供给淀粉车间洗涤工序,污水站除饮用水及化验用水外,全部使用中水。

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新鲜水、脱盐水、循环水、中水回用及污水处理资料)

❝ 水处理车间各岗位工艺流程 水处理车间的岗位分为: ❝ 一、新鲜水岗位 ❝ 二、循环水岗位(净化循环水、空分循环水、热电循环水、气化循环水) ❝ 三、化学水(脱盐水)岗位 ❝ 四、中水回用岗位 ❝ 五、污水岗位 (二)、循环水岗位: 循环水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冷却塔、过滤器个数不一样.其中,净化合成循环水设计能力(处理水量)为40000m3/h ,规格为8×5000m3/h,空分循环水设计能力为25000m3/h ,规格5×5000m3/h ,热点循环水设计能力为11000m3/h,规格为2×5500m3/h ,气化循环水设计能力为25000m3/h ,规格❝ 1.新鲜水的岗位任务 将原水经预处理水质达标后供给全厂生活生

为5×5000m3/h. 1.循环水的岗位任务 净化、空分、热电、气化四套循环水系统主要任务是向各循环水装置提供合格水质,压力、温度、流量符合各工艺要求的冷却用循环水。并根据工艺指标,对循环水进行加药及旁滤处理,负责循环水系统的操作与运行,确保循环循环水水质、水量、压力及温度等工艺指标在合格范围内。 2.工艺流程(结合图)以净化合成循环水为例: 由厂外水处理厂处理过后的合格原水经由D426×8的生产给水管供入空分循环水系统,循环水泵从吸水池(V26201)将循环水送入D1220×12的主管网,经各支线到空分热交换器,循环水吸收工艺介质的热量后,依靠余压通过D1220×12的回水主管回到冷却塔塔顶,经塔内配水系统进入淋水填料蒸发、传导散热冷却后进塔下集水池,再进入循环水吸水池;另一部分经过循环水旁滤器过滤杂质后,进入循环水吸水池。循环水在系统中损失的部分由厂区生产给水管、高浓盐水处理回用水管、中水处理回用水管及污水处理回用水管补入循环水池,旁滤器反洗废水进入反洗水集水池(V26102),经由反洗水回用水泵(P26104A-B)送入中水处理站,进行回用处理。 ❝为保证循环水水质稳定,向循环水吸水池中投加硫酸、阻垢缓蚀剂(CLP—409)、阻垢缓蚀剂(CLP—401)、活性溴杀菌剂(固体、CLB—506)、非氧性剥离剂(CLB—503) . ❝3。主要工艺控制参数: 净化合成循环水循环量为33073m3/h,最大用水量为37021m3/h,设计规模为40000m3/h. 补充水量:新鲜水补水量 108~73.5 m3/h

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新鲜水、脱盐水、循环水、中水回用及污水处汇总

❝水处理车间各岗位工艺流程 水处理车间的岗位分为: ❝一、新鲜水岗位 ❝二、循环水岗位(净化循环水、空分循环水、热电循环水、气化循环水)❝三、化学水(脱盐水)岗位 ❝四、中水回用岗位 ❝五、污水岗位 ❝ 1. 新鲜水的岗位任务 将原水经预处理水质达标后供给全厂生活生产用水以及消防用水。 (二)、循环水岗位: 循环水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冷却塔、过滤器个数不一样。其中,净化合成循环水设计能力(处理水量)为40000m3/h,规格为8×5000m3/h,空分循环水设计能力为25000m3/h,规格5×5000m3/h,热点循环水设计能力为 11000m3/h,规格为2×5500m3/h,气化循环水设计能力为 25000m3/h,规格为5×5000m3/h。 1. 循环水的岗位任务

净化、空分、热电、气化四套循环水系统主要任务是向各循环水装置提供合格水质,压力、温度、流量符合各工艺要求的冷却用循环水。并根据工艺指标,对循环水进行加药及旁滤处理,负责循环水系统的操作与运行,确保循环循环水水质、水量、压力及温度等工艺指标在合格范围内。 2. 工艺流程(结合图)以净化合成循环水为例: 由厂外水处理厂处理过后的合格原水经由D426×8的生产给水管供入空分循环水系统,循环水泵从吸水池(V26201将循环水送入D1220×12的主管网,经各支线到空分热交换器,循环水吸收工艺介质的热量后,依靠余压通过D1220×12的回水主管回到冷却塔塔顶,经塔内配水系统进入淋水填料蒸发、传导散热冷却后进塔下集水池,再进入循环水吸水池;另一部分经过循环水旁滤器过滤杂质后,进入循环水吸水池。循环水在系统中损失的部分由厂区生产给水管、高浓盐水处理回用水管、中水处理回用水管及污水处理回用水管补入循环水池,旁滤器反洗废水进入反洗水集水池(V26102),经由反洗水回用水泵(P26104A-B )送入中水处理站,进行回用处理。 ❝为保证循环水水质稳定,向循环水吸水池中投加硫酸、阻垢缓蚀剂(CLP-409)、阻垢缓蚀剂(CLP-401)、活性溴杀菌剂(固体、CLB-506)、非氧性剥离剂(CLB-503)。 ❝ 3.主要工艺控制参数: 净化合成循环水循环量为33073m3/h,最大用水量为37021m3/h,设计规模为40000m3/h。 补充水量:新鲜水补水量 108~73.5 m3/h ❝污水回用补水量:230~295 m3/h ❝中水回用补水量:202~235 m3/h ❝温度:循环水温度:出水≤30℃、回水≤4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