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方案(膜处理技术)
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改造优化方案

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改造优化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厂污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是将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到水体中,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还对水环境造成为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如何将工厂污水处理中的水回用,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意义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意义在于节约水资源,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目前,许多地区正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工业生产对水的需求量较大。
如果能够将工厂污水处理后的水回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水源的开采,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技术方案1.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厂污水处理技术之一。
通过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可以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去除。
在生物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生物反应器,如MBR(膜生物反应器)和SBR(顺序批处理反应器),以提高处理效果。
此外,利用生物处理技术还可以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回收利用,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特殊的膜材料对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溶解物和微生物进行分离的技术。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微生物有效地去除,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回用水。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微滤和纳滤等。
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适合于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场景。
3.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高能量的氧化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的技术。
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紫外光氧化和过氧化氢氧化等。
这些技术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的物质,达到高效处理的效果。
高级氧化技术在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地提高回用水的质量。
三、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挑战与对策1. 技术成本高目前,工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技术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方案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废水处理成为了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水回用技术愈发重要。
因此,在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围绕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方案展开讨论。
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是指对污水进行净化的过程,让其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从而达到为环境和人类健康服务的目的。
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
其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指对污水进行物理处理,以达到消除或分离杂质、硬质颗体、大分子物质、悬浮物等的目的。
该处理方式通常利用物理化学法进行,主要的处理方式包括:•筛选:将水中的悬浮固体通过筛网等分离。
•沉淀:采用人工引流或自然池入渠,使污泥沉淀。
•浮选:利用气泡将浮于污水中的固体或不溶性物质升到表面,之后再通过除去方法处理。
•滤过:将污水通过滤材进行过滤。
•吸附:功能与滤材相近,但吸附是将杂质吸附在滤材上。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针对的是水中的离子、游离氯、氨氮、汞、铜等有害物质,利用化学作用使之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或者通过沉淀、吸附、过滤等方式删减其浓度。
它主要依赖于化学物质的使用,常用的化学处理方式包括:•调节pH值:通过添加化学物质调节污水中的pH值,达到使之处于最优的酸碱度条件。
•混凝剂:用于使污水中的杂质或微粒聚集成团,便于沉淀和分离。
•沉淀剂:添加后可以使污水中的杂质快速沉淀,目的是将污泥形成紧密絮凝物。
•活性炭吸附: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吸附在活性炭上,达到去除的目的。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活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变成无机物质,或者使之特定的物质培育出来,并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它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取之不尽、动之不竭的污水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通常分为生化和生物膜两种形式:•生化: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质降解,由于生物降解的速度较慢,所以设备体积较大。
中水回用系统的流程

安峰环保
一、废水介绍
工业污水处理机器设备选用优秀技术性解决污水,除去各种各样残渣,除去环境污染水里的有毒有害物和一些重金属离子,随后开展消毒灭菌。
其水体无色、无臭、透明,达到相关应用规范。
伴随着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保护现行政策的提升,规定公司降低排污,乃至是零排放,水回收利用技术性尤为重要。
二、常规处理方法
生活污水→格栅/沉砂池→MBR膜技术/双膜法→泵→清水池/消毒→回用
1.MBR膜技术:适用生活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考虑园林绿化浇灌、车子冲洗、路面冲洗、家中洗手间冲洗等规定。
,做到节约用水的目地;
2.双膜法:适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废水处理后回到生产线,回收利用。
三、水质要求
中等水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满足卫生要求。
主要指标为大肠细菌数量、总菌数、余氯、悬浮物、鳕鱼、bod5、磷酸盐等。
2.满足人们感观要求,即无不快的感觉。
其关键指标值有浊度、颜色、味道等。
3、考虑设备构造层面的规定,水体不容易造成设备、管路的比较严重浸蚀和结垢。
指标为ph值、硬度、蒸发残渣、可溶性物质等。
由于再生水的不同用途和满足的标准不同,详细的标准如下:
《GBT6682-2008国家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HGT3923-2007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
《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GB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纯水标准》。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中水回用技术方案是指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得其能够达到再次利用的要求,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在当前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需求,降低水处理成本,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通过不同的处理工艺,可以将污水去除悬浮物、有机物等污染物质,最终得到符合再生水标准的中水。
其中,常用的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生物处理、反渗透等。
下面就几种主要的中水回用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中水回用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物质。
生物处理过程一般包括生物膜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过滤器等不同形式。
其中,生物膜反应器利用生物膜将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固定化的生物块,可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生物接触氧化池则是利用流动的中水与生物膜接触,通过氧化降解有机物质。
生物过滤器则是将中水通过生物填料,让微生物在填料表面生长,并进行有机物质的去除。
生物处理技术在中水回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二、混凝沉淀技术混凝沉淀技术是通过给予适当的混凝剂,将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团块,然后通过沉淀的方式将其去除的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去除中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降低水中的浊度,提高水质。
混凝沉淀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混凝、物理混凝和电混凝等。
其中,电混凝是将两极电解效应应用于混凝沉淀技术中,通过电解产生的气泡将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带出水体,实现高效净化水质的目的。
三、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膜分离技术,通过半透膜将水中的有机物质、盐分等质量较大的杂质截留在膜外,从而获得高纯度的水。
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去除中水中的离子和微生物,产水质量较高,能够满足人体饮用水的要求。
此外,反渗透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可以有效回收废水中的水资源。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中水回用技术成为解决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水回用技术是指通过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水再次利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环境绿化等用途的一种技术。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一、中水回用技术的原理和分类:中水回用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营养盐和微生物等,使得水质符合再利用的要求。
根据处理的方法和工艺的不同,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综合处理四类。
1.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工艺。
沉淀是利用重力作用对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的技术,过滤是通过过滤介质对水进行过滤除杂的技术,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分离的技术。
2.化学处理:主要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对污水进行处理,包括混凝、胶凝和氧化等工艺。
混凝是指添加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大颗粒,便于沉降和过滤;胶凝是指添加胶凝剂使分散的颗粒物质聚集成团,便于沉淀和过滤;氧化是指通过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使其易于去除。
3.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生物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分解的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工艺。
活性污泥法是将含有污水和活性污泥的系统进行接触、降解和分离的技术;生物膜法是利用生物膜对废水进行降解分解的技术;人工湿地则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技术。
4.综合处理:综合处理是将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工艺综合起来进行处理,以提高处理效果和水质的稳定性。
二、中水回用技术方案:1.前期处理:包括污水收集、初级过滤和加药调节。
污水收集主要是通过下水管网将居民生活污水收集起来;初级过滤主要是通过物理处理方法,如格栅过滤和砂滤器等,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加药调节主要是针对污水中的磷、氮等营养盐进行调节,以控制后期处理的效果。
2.混凝沉淀: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大颗粒,便于沉降分离。
中水回用方案膜处理技术

中水回用方案膜处理技术中水回用是指将废水或污水处理后再次利用的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冶金等领域。
为了实现中水回用,膜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水回用中。
本文将探讨膜处理技术在中水回用方面的应用。
一、膜处理技术的概述膜技术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常见的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这些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和微生物等。
膜处理技术优点众多,如高度可控性、高效性、易操作、不需添加化学药剂、减少浪费等,因此在中水回用中被广泛应用。
二、膜处理技术在中水回用中的应用1. 膜预处理技术膜预处理技术是指先使用微滤或超滤进行初步预处理,然后使用更高级别的纳滤和反渗透进行更深层次的处理。
此方法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大分子物质等,提高后续纳滤和反渗透的处理效果。
2. 低压膜处理技术低压膜处理技术是指在低压下使用纳滤或反渗透进行膜分离,以避免高压操作对膜的损伤。
此方法可以减少设备成本和能耗,并提高膜寿命。
低压膜处理技术在中水回用中应用较多,可以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得到理想的中水回用水。
3. 纳滤反渗透耦合技术纳滤反渗透耦合技术是指将纳滤和反渗透结合使用,以提高水处理效果。
此技术在中水回用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深度净化中使用。
使用该技术可以使水处理效果更好,达到更高的回用标准。
4.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将膜技术与生物反应器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使用该技术,可以得到更加纯净的中水回用水。
三、总结膜处理技术在中水回用中应用十分广泛,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是中水回用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膜处理技术的应用会增加成本,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最后,我们相信在未来,膜处理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和先进,为中水回用领域带来更为可行和优质的潜力。
中水回用方案

中水回用方案【中水回用方案】随着工业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保护水资源,中水回用作为一种节约水资源的有效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水回用的方案。
一、中水回用的概念中水,即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出来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水。
中水回用则是将处理后的中水再次利用,在满足特定用途的前提下,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二、中水回用的方式1.工业回用工业回用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用水的质量和用量有一定的要求,将经过处理后的中水作为原材料或工艺水来使用。
例如,电子行业对用水的纯度要求极高,处理后的中水可以用于清洗电路板。
2.城市景观及农业用水城市景观及农业用水是指将中水应用于城市绿化和农田灌溉等场合。
在城市中,有很多公园和花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维护,使用中水进行景观绿化可以节约大量的自来水资源。
而在农村中,灌溉是农业生产所必需的,使用中水可以不仅节省自来水资源,还可以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减轻农业对地下水的开采。
3.直接排放一些处理后的中水可能含有一些物质,导致不能满足一些要求的场合。
这时可以通过对中水进行进一步复杂的处理来实现直接排放。
例如,对于高要求的水体环境,需要中水再进一步进行膜分离、深度过滤等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三、中水回用的优势1.节省水资源中水回用可以利用废水,不仅可以避免浪费水资源,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水资源,并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2.减轻污染中水回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有效地控制了污水处理成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有重要的作用。
四、中水回用的应用中水回用,在海外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全民生活的惯例,特别是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中水利用很成熟。
在中国,中水回用也已成为当前保护水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今,中水回用广泛应用于造纸、印染、石化等行业,成为了一种绿色环保的理念。
总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中水回用将成为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水回用方案膜处理技术

中水回用方案膜处理技术
中水回用是指将生产、工业、生活等用水经过一定程度的处理后,再次利用于生产、工业、生活等场合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可
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工业、生活等领域对新鲜水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膜处理技术是中水回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主要适用于对水源
中难以去除的杂质、颗粒物、微生物等进行分离、过滤和浓缩的处
理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种基于膜处理技术的中水回用方案。
一、原水分析
对中水进行原水分析是中水回用方案的第一步,它可以有效的
确定原水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污染物的种类,为后续的处理选择提
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良好的原水质量也是处理流程稳定的保证。
二、膜处理系统
膜处理系统是中水回用方案的核心部分,主要由中空纤维膜组成,通过物理过滤、化学吸附、生物处理等多种方式对原水进行处理,提高中水的水质。
在设计膜处理系统时,需要根据原水的特性进行适当的选择和
优化,包括膜材料、膜孔径、溶液流速和膜元件等要素。
除了常规
的微滤和纳滤外,反渗透技术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处理方式,来增加膜系统的处理效率和水质。
三、水质监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水回用方案(膜处理技术) - 中水回用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是收集各小区的优质杂排水(如洗脸、洗澡、洗菜水等),经过管道收集到一起。
日处理水量为240m3,每小时处理水量为16 m3,其水质如下:
COD
BOD
SS
进水
≤50
≤10
≤10
7-8.5
二、工艺流程简介:
方案简介:
1.细格栅:自己制作为细网状或直接向厂家定做
2.调节池一般设计为1.5-2.0h的水力停留时间,并向其内曝气(为了减轻调节池发生厌氧反应而产生的异味),一般采用水下曝气机。
池底设有放空管,池顶设有溢流孔。
3.沉淀池一般设计为0.5-0.8h的水力停留时间,池子以斗形为宜,池底设有放空管或设一流量较小的排污泵亦可,池顶设有溢流孔,调节池与沉淀池的污水经过地下排污沟排到排污池经排污泵排入市政管网。
4.毛发过滤器,以小孔径的毛发过滤器为宜,截留原水中的毛发等大的颗粒物,为保护后续膜设备而设,其自设反洗管管路,可设计为每天反洗一次,每次10分钟。
5.加压泵为一备一用而设(本工艺采用流量为16m3/h,扬程80m,功率5.5Kw,南方泵业CDL16-100)为后续系统增压而设。
6.消毒设备(本工艺消毒设备为专利技术,市场很难买到,其主要作用是去除原水中的有害微生物、细菌等对人体有害菌)可采用臭氧强氧化剂。
7.膜处理系统,主要采用中空纤维膜(本工艺中采用8根Φ200的中空纤维膜,其进水流量维持在12 m3/h,出水维持在10 m3/h左右,本系统原设计为每天反洗一次,但实际运行2个月后,效果不理想,改为每小时反洗10分钟,保护中空纤维膜),以后设计在前期设计的水要经过十分精细的过滤,这样不会使膜堵塞,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运行压力为0.1-0.3MPa。
8.活性炭吸附,由膜出来的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去臭、去味还可
吸附水中的胶体物质(如果活性炭吸附系统前置在膜系统之前则1公斤活性炭处理水量8-12吨,活性炭的寿命会很短,很快更换活性炭,而其后置则为前置的20倍左右,提高活性炭的使用寿命,活性炭后置脱氯1公斤活性炭处理水量30吨左右,做直饮水时亦如此)本工艺活性炭罐设计为每天反洗一次,每次10分钟,罐体设计为Φ1600,有效高度为2000,净高2800,实际装填量为75%。
9.中水回用池设计为3小时的水力停留时间,在中水回用池底设有放空管,顶部设有溢流孔,中水回用池上部设有自来水补给管道。
10.提升泵,本工艺供给4座办公楼冲厕用水,有高层和低层,故选用南方泵业型号为CDL4-60与CDL4-140(立式泵)并选用CDL4-140一台做为前面的几个系统的反洗泵。
电器控制部分:
电器控制部分可分为控制加压泵运行、提升泵运行以及反洗几个方面。
①加压泵受沉淀池和中水回用池内的液位控制器来控制:.若沉淀池内水位达到设计要求而回用池内水位较低,加压泵运行;若沉淀池内水位未达到设计水位,回用池内水位较低,加压泵不运行,自来水补给阀门打开。
.沉淀池内水位未达到设计要求,而回用池内水位达到设计要求,加压泵不运行;沉淀池内水位未达到设计要求,而回用池内水位达到设计要求,加压泵不运行。
②提升泵受各楼中水水箱内的液位控制器的控制以及中水回用池内液位控制器的控制:.中水回用池内处于低水位时,提升泵不运
行;.中水回用池内水位达到设计要求,各楼中水水箱内水位处于高水位时,提升泵不运行,处于低水位时,提升泵运行。
③反洗方面,在系统正常工作时,毛发过滤器、膜系统以及活性炭系统的正常出水的电磁阀打开,反洗电磁阀关闭,每天设定的反洗程序启动,毛发过滤器、膜系统以及活性炭系统的正常出水的电磁阀关闭打开:.首先是活性炭罐的反洗阀门打开,进行反洗;.其次是膜系统的反洗阀门打开,进行反洗;.最后是毛发过滤器的反洗阀门打开进行反洗。
④排污坑内设一液位器,来排掉从调节池、沉淀池、回用池以及从毛发过滤器内排出的污水。
本工艺较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较优点在:
1.出水水质明显优于活性污泥法的出水水质;
2.占地面积小,比活性污泥法的占地面积节省50%以上;
3.运行简单,基本可实现无人职守;
4.不受温度、水量的变化;
5.设备结构紧凑,可根据实际情况连续运行,易维护。
本工艺易产生的现象是运行时膜系统易堵塞,要求前期水质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