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昆明某小区中水回用工程技术方案

昆明某小区中水回用工程技术方案

昆明某小区中水回用工程技术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水资源之间供需矛盾的加剧,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中水回用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利用水资源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之间的矛盾,减少对自然水源的开发,起到了节水、环保的双重效果。

本篇技术方案主要针对昆明某小区的中水回用工程,设计出一套中水回用系统,将从生活排水中提取中水,经过预处理后进行回用,以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利用。

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昆明市某小区内,中水回用工程是对小区内生活污水进行收集、预处理、净化并再次利用的工程。

本工程计划建设收集井、力污池、中水处理系统、后处理系统、二次供水系统及相关管道等基础设施。

每天水流量为120m3,回用量达到96m3。

为实现中水的回用,采用化学絮凝、消毒、过滤等工艺步骤,经处理后的水达到《城市中水回用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的相应要求。

二、中水处理系统设计1.收集井收集井位于小区内部,负责收纳并收集生活污水。

为了保证生活污水的畅通,收集井需设置排污泵站,将收集井中的生活污水抽送至力污池。

2.力污池力污池主要用于存储收集回来的污水。

污水在力污池中混合均衡以及一级预处理,分离出污泥和上层清水。

污泥通过隔离板进入暂时储存池进行生化处理,上层清水进入中水处理系统。

3.中水处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包括化学絮凝、生物滤池、超滤等几个环节,经过这些净化步骤,处理后的中水能够达到城市中水回用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的相关要求。

(1)化学絮凝采用PAC加药与MgCl2中和的方式,沉淀悬浮物,去除碳水化合物、脂肪、油类等有机物及胶体、溶解有机物等系统无法降解的物质。

(2)生物滤池对处理后的中水进行生物滤池处理过程中,通过生物活性芽孢法对COD进行处理。

COD通过微生物代谢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达到充分净化的目的。

(3)超滤超滤处理环节采用光滑膜逆流式超滤技术,将滤出的水中的胶体、微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和其他杂质去除。

小区中水回用工程方案设计

小区中水回用工程方案设计

小区中水回用工程方案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

然而,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能源浪费、二次污染等。

因此,在小区中引入水回用工程,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本文将就小区中水回用工程的方案设计进行探讨。

二、选址与规划1. 选址考虑到小区的地理特点和使用需求,应选在小区的中心位置设立水回用工程。

这样既方便供水的输送,又能够减少输送过程中的能耗和水质的损耗。

2. 规划水回用工程的规划应综合考虑小区的规模、用水特点以及环境要求等因素。

首先,确定回用水的收集、储存和分配系统。

其次,设计分级处理系统,以满足不同用途的水质要求。

最后,考虑到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供水计划。

三、工艺流程设计1. 收集系统选用雨水收集系统和废水处理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规划合理的收集管网。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小区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储存系统。

同时,废水处理系统将小区生活中的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并与雨水混合,提高回用水质量。

2. 净化系统在收集系统之后,需要设计净化系统对回用水进行二次处理。

净化系统包括粗滤、生物滤池和活性炭吸附等环节,通过这些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物,提高回用水的质量。

3. 分配系统在净化系统之后,需要考虑回用水的分配方案。

根据小区的用水需求,将回用水分为不同等级,供不同用途使用。

例如,可以将回用水用于浇灌花草、冲洗公共区域、马桶冲洗等方面。

四、设备选型与投资估算1. 设备选型在小区中水回用工程中,需要选用适合工艺流程的设备。

例如,收集系统中的雨水收集设备可以选择集雨水管网,净化系统中的生物滤池可选用生物膜法等。

2. 投资估算针对小区中水回用工程的投资估算,需要充分考虑设备选型、工程造价、运营成本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回用水工程的长期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等。

五、运行与管理1. 运行水回用工程的运行管理至关重要。

中水回用方案

中水回用方案

中水回用方案中水回用方案中水是指用过的、经过处理的污水,它的回用可以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需求,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为此,我们制定了中水回用的方案,旨在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首先,为了确保回用的中水符合卫生标准和环保要求,需要对中水进行适当的处理。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常见的中水处理技术,如物理过滤、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等。

通过物理过滤,可以去除中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提高水质的清澈度;通过生物处理,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减少水中的污染物质;通过化学处理,可以利用化学药剂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

经过这些处理步骤,中水的水质将得到有效地提升,使其可以安全地回用。

其次,为了保证中水回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需要确定适合回用的场所和用途。

我们可以将中水回用在非饮用水的领域,如冲洗厕所、浇灌植物、清洗地面等。

这些场所和用途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低,一些微量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

因此,选择这些场所和用途进行中水回用,既可以减少对新鲜水的需求,又可以协助保护环境。

再次,为了推广和普及中水回用方案,需要进行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活动等,可以提高人们对中水回用的认识和了解,引导他们节约用水,提倡中水回用,形成良好的水资源利用习惯。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中水回用给予经济和技术的支持,激励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其中。

最后,为了确保中水回用方案的实施效果,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

可以建立中水回用的监测系统,定期对回用的中水进行检测,确保其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同时,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中水回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综上所述,中水回用是一项重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通过合适的处理技术和回用场所的选择,可以使中水得到再利用,达到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目的。

然而,中水回用方案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支持和监督管理等手段,促进中水回用的广泛应用。

中水回用工程施工方案

中水回用工程施工方案

中水回用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中水回用工程是指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进行净化处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后,用于灌溉、工业用水或生活用水的工程。

中水回用工程在当前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轻对地下水和江河湖泊的开采和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本方案将针对中水回用工程的施工进行详细规划。

二、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勘察与设计根据中水回用工程的要求,需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勘察,包括地质、地形等情况,了解并掌握施工地的环境特点。

并依据勘察结果进行施工设计,包括管线布置、设备选型、土建建筑等。

2.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管道、设备、阀门、泵等工程所需材料的采购准备工作。

同时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 劳动力准备根据工程规模确定所需人员数量,招募并培训工程施工作业人员,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资质。

4. 安全生产准备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方案、安全教育培训、应急预案编制等。

5. 施工方案制定由专业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和勘察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施工工期等。

三、工程施工工序1. 准备工作(1)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平整,确保施工区域无障碍物。

(2)搭建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包括办公室、生活区和仓库等。

(3)进行相关设备和材料的验收,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2. 土建工程(1)进行管道敷设沟槽的开挖,深度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控制。

(2)进行管道基础的施工,包括基础底座的浇筑和管道锚固。

(3)进行管道的安装,包括支架安装、管道连接等。

3. 设备安装(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基础的浇筑;(2)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转;(3)对设备进行接线,进行设备的电气调试。

4. 管网连接(1)进行中水管道之间的连接,包括主管、分支管道的连接;(2)进行管道的试压,确保管道密封性能。

5. 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1)进行自动化设备的布设与电气连接;(2)进行系统调试,确保自动化控制系统正常运转。

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

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

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中水回用工程是一种处理污水的技术,通过回收处理过的中水再次利用于生产、农业灌溉等领域,减少了对自然水源的依赖,同时也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下面将从原理、工程流程和方案设计三个方面阐述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

一、原理中水回用工程是通过对生活污水、城市雨水、工业废水等污水进行一定的预处理、物理净化、生物处理等技术手段,以达到回用水质量的要求。

主要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过滤、消毒等工序。

这些处理方法的原理主要是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原理。

例如:1、物理净化:主要是利用某些物理原理,比如沉淀、过滤、离心、吸附、渗透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悬浮态生物物质和胶体物质等。

2、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生物体和气体等,并对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等进行消化、脱氮、脱磷等。

3、过滤:主要是采用不同的过滤材料,如沙子、石英砂、活性炭、纤维桶等,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色度、异味等,净化水质。

4、消毒:通过添加氯、臭氧等物质或利用紫外线、臭氧等消毒方式,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保证回用水符合标准。

二、工程流程1、预处理:主要包括疏通、筛选、调节、配制等工序,疏通水路,清除可分离物质,筛选大颗粒物,调节污水水质,配制药剂;2、生物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送入好氧生物滤池,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分解,脱除污水中的氨氮、有机污染物等;3、二沉池、滤池等收集清水,保证水池中清水的收集,去除浮沉状态的污泥及颗粒物等;4、消毒:通过加入氯、臭氧等消毒药剂或利用紫外线、臭氧等消毒方法消毒中水,以杀灭有害微生物,满足水质要求;5、回用:中水回用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包括灌溉、工业造纸、化工、制药、洗车、消防等领域。

三、方案设计在中水回用工程的方案设计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尽量选择周边环境先进、技术比较成熟的公司或单位承接设计;2、在方案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水质及污水处理工艺问题,根据各自的水质进行合理工艺设计;3、设计流程应尽量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空间、时间、经验等因素;4、采用智能测量仪器、无线通讯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确保中水处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5、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垃圾处理、废水处理、环保等系统,保证生产的环保性;6、应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运行管理体系,对整个系统进行系统化、模块化的管理,确保系统高效安全运行。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中水回用技术方案是指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得其能够达到再次利用的要求,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在当前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需求,降低水处理成本,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通过不同的处理工艺,可以将污水去除悬浮物、有机物等污染物质,最终得到符合再生水标准的中水。

其中,常用的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生物处理、反渗透等。

下面就几种主要的中水回用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中水回用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物质。

生物处理过程一般包括生物膜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过滤器等不同形式。

其中,生物膜反应器利用生物膜将有机物质和微生物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固定化的生物块,可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生物接触氧化池则是利用流动的中水与生物膜接触,通过氧化降解有机物质。

生物过滤器则是将中水通过生物填料,让微生物在填料表面生长,并进行有机物质的去除。

生物处理技术在中水回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二、混凝沉淀技术混凝沉淀技术是通过给予适当的混凝剂,将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团块,然后通过沉淀的方式将其去除的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去除中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降低水中的浊度,提高水质。

混凝沉淀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混凝、物理混凝和电混凝等。

其中,电混凝是将两极电解效应应用于混凝沉淀技术中,通过电解产生的气泡将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带出水体,实现高效净化水质的目的。

三、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膜分离技术,通过半透膜将水中的有机物质、盐分等质量较大的杂质截留在膜外,从而获得高纯度的水。

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去除中水中的离子和微生物,产水质量较高,能够满足人体饮用水的要求。

此外,反渗透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可以有效回收废水中的水资源。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中水回用技术成为解决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水回用技术是指通过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水再次利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环境绿化等用途的一种技术。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一、中水回用技术的原理和分类:中水回用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营养盐和微生物等,使得水质符合再利用的要求。

根据处理的方法和工艺的不同,中水回用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综合处理四类。

1.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工艺。

沉淀是利用重力作用对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的技术,过滤是通过过滤介质对水进行过滤除杂的技术,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分离的技术。

2.化学处理:主要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对污水进行处理,包括混凝、胶凝和氧化等工艺。

混凝是指添加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大颗粒,便于沉降和过滤;胶凝是指添加胶凝剂使分散的颗粒物质聚集成团,便于沉淀和过滤;氧化是指通过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使其易于去除。

3.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生物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分解的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工艺。

活性污泥法是将含有污水和活性污泥的系统进行接触、降解和分离的技术;生物膜法是利用生物膜对废水进行降解分解的技术;人工湿地则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技术。

4.综合处理:综合处理是将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工艺综合起来进行处理,以提高处理效果和水质的稳定性。

二、中水回用技术方案:1.前期处理:包括污水收集、初级过滤和加药调节。

污水收集主要是通过下水管网将居民生活污水收集起来;初级过滤主要是通过物理处理方法,如格栅过滤和砂滤器等,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加药调节主要是针对污水中的磷、氮等营养盐进行调节,以控制后期处理的效果。

2.混凝沉淀: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大颗粒,便于沉降分离。

昆明某小区中水回用工程技术方案secret

昆明某小区中水回用工程技术方案secret

铁合金厂经济适用房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工程技术方案项目名称:铁合金厂经济适用房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单位:昆明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昆明某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审定人(签字):审核人(签字):编制人(签字):编制日期:2010年1月21日目录一、项目概况及目前节水减排形势 (4)(一)项目概况 (4)(二)目前节能减排和节水形势 (4)(三)政府对中水工程有关政策 (5)二、编制依据及有关环保技术规范、标准 (6)三、方案设计范围 (7)四、设计原则 (8)五、水量平衡及相关设计参数的确定 (9)(一)设计水量 (9)(二)回用水量平衡图 (11)(三)进水水质 (12)(四)出水水质 (12)六、处理工艺的比选 (13)七、本工艺流程简图 (15)八、处理工艺介绍 (16)(一)处理工艺原理及简介 (16)(二)各个运行阶段工艺特点: (16)(三)工艺主要优点 (19)(四)中水处理回用工艺流程简述 (20)九、本方案其他针对性的设计 (22)(一)噪音处理 (22)(二)异臭味处理 (23)(三)系统建设占地 (24)十、项目环境保护篇章 (24)(一)建设期间对环境的影响 (24)(二)运行期间对环境的保护 (25)十一、中水站检查、检修要求 (26)十二、工程操作管理方式 (28)十三、工程分项清单 (31)(一)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31)(二)主要设备材料规格表 (31)(三)安装投资 (32)十四、经济运行分析 (32)(一)运行成本分析 (32)(二)、效益分析: (34)一、项目概况及目前节水减排形势(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总占地面积:4879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1431。

38平方米。

其中新建建筑面积90009。

16平方米(11栋住宅楼,供1000户),绿化面积26836平方米,绿化率55%,是昆明市发改委确定的昆明市2005年第一批经济适用房项目,该地块的用地性质由工业用地变更为居住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期中水工程技术方案*****有限公司2013年9月目录目录 (1)第一章项目概况 (3)1.1项目简介 (3)1.2建设单位 (3)1.3设计单位 (3)1.4设计原则 (3)1.4.1 设计规范与标准 (3)1.4.2 设备制造、安装、调试标准 (4)1.4.3 设计原则 (5)第二章设计条件 (6)2.1水量规模 (6)2.2水质参数 (6)2.2.1设计进水水质参数: (6)2.2.2设计出水要求 (6)第三章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8)3.1处理工艺选择与确定 (8)3.1.1废水处理概论 (8)3.1.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10)3.2主体处理单元作用与原理 (11)3.3各单元处理效果 (12)3.4工艺先进性: (12)第四章工程设计 (14)4.1主要设备及构筑物参数 (14)4.1.1 格栅调节池 (14)4.1.2 水解酸化池 (16)4.1.3 接触氧化池 (17)4.1.4 二沉池 (18)4.1.5 中间水池 (19)4.1.6 砂滤罐 (20)4.1.6 碳滤罐 (21)4.1.7 清水池 (22)4.1.8 综合工房 (23)4.2电气设计 (24)4.2.1设计依据 (24)4.2.2设计范围 (24)4.2.3电气设计 (24)4.3自控设计 (25)4.3.1设计依据 (25)4.3.2自控系统 (25)第五章土建以及设备清单 (26)5.1土建部分 (26)5.2设备部分 (27)第六章运行费用 (29)第七章附图 (31)7.1工艺流程图 (31)7.2平面布置图 (31)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简介此项目建议书是为**********项目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而编制的,小区共有住户1030户。

预计入住人口在3605人左右。

经测算,该小区每天需处理生活污水980 m3/d左右。

拟收集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并部分进行中水回用,中水回用量460 m3/d左右,主要用于绿化,替代自来水,以节约水资源。

1.2 建设单位业主单位全称1.3 设计单位*****有限公司1.4设计原则1.4.1 设计规范与标准●业主提供的污水水质、水量及目标要求资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GB5749-200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CJ26.1~29-9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污水泵站设计规程》(DBJ08-23-9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1.4.2 设备制造、安装、调试标准●《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条件》(JB2932-86)●《水处理设备油漆包装技术条件》(JB2536-80)●《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S97:97);●《通风机通用技术条件》(JB1116)●《电力系统保护、自动继电器及装置能用技术条件》(JB3115)●《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6388-1986)●《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91-2000)●《产品标牌》(GB/T13306-1991)●《低压电器电控箱》(GB4720-84)●《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T4942.2-93)●《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及验收规范》(GB20236-98)●《设备及管道保温》(GB98T902)●《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通用验收规范》(GB50231-98)以上标准、规范以最新版本为准!1.4.3 设计原则●根据业主提供的污水水质具体情况,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的主处理工艺,增强处理站运行的高效、稳定及可靠性确保达标排放;●按照操作管理简单、运行维护方便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标准,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选用合适的工艺设备;●对关键单元采用自动化控制,确保处理效果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妥善处理和处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泥,防止二次污染;●降低能耗和成本,减少工程总投资,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在保证工程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资和运行成本;●设备质量优良可靠,确保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创建“放心工程”;●系统力求操作管理简便,降低劳动强度;●废水处理过程力求实现环境效益最大化;●工艺设计根据处理工程规划年限、工程规模和建设目标,选择投资省、占地少、工期短、运行稳定、操作简便的工艺路线。

做到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所设计的工艺流程、构(建)筑物、主要设备、设施等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和使用的需要,以保证废水处理建设工程功能的实现;●在不断的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吸收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第二章设计条件2.1水量规模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小区总户数1030户;3605人。

综合用水指标采用200L;最高日用量系数采用1.4-1.6;最高时变化系数采用1.6-1.8,确定污水处理总规模为980t/d。

中水回用量为460t/d。

2.2水质参数2.2.1设计进水水质参数: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主要的污水进水水质指标见表1:表1:废水进水指标单位mg/L2.2.2设计出水要求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建设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质》(GB/T18920-2002),主要指标见表2:表2:废水出水指标单位mg/L第三章废水处理工艺设计3.1处理工艺选择与确定3.1.1废水处理概论现代废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三种。

但也可以把化学处理法和物理处理法中的某些处理法成为物理化学处理法。

1.物理处理法系利用物理原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固体状态的污染物质。

一般也成为机械处理法。

例如:筛滤、沉淀、隔油、气浮、过滤和反渗透等。

2.化学处理法系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呈溶解的、胶体状态的污染物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气提、萃取、吸附以及离子交换、电渗析等。

3.生物处理法系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原理,使废水中呈溶解、胶体以及微细悬浮固体状态的有机性污染物质,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

根据微生物作用的不同,生物处理法又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两种类型。

前者例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好氧氧化塘、土地处理法等;后者例如:厌氧消化法、厌氧塘等。

生物氧化塘和土地处理法,又称为自然生物处理。

按处理程度划分,废水处理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1.一级处理(也称为初级处理或预处理)其任务是从废水中去除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

为此,多采用物理处理法中的各种处理单元。

一般经过处理处理后的污水,BOD一般只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以及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2.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即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3.三级处理是在一级、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磷和氮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

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

三级处理是深度处理的同义语,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三级处理常用于二级处理之后,而深度处理则以污水回收、再用为目的,在一级或二级处理后增加的处理工艺。

3.1.2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生活污水的主要特征为:污染物COD、BOD5、NH3-N、TN、TP、悬浮物浓度较低,易生化降解。

一般该废水BOD/COD>0.3,可生化性好,适合选择生化处理工艺。

根据污水排放特性及出水水质要求,拟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必须对有机污染物、SS、TN、TP具有较高和稳定的去除率。

同时由于本项目要求中水回用并达《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常规生物处理不能满足要求,需采用配合深度处理才可达标排放。

常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厌氧消化和好氧处理。

其中厌氧处理包括:普通厌氧消化、厌氧接触法、UASB及其衍变反应器以及不进行产甲烷阶段以提高可生化性为目的的水解酸化工艺等;好氧处理包括:普通活性污泥法、SBR及其衍变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法、膜生物反应器等。

上述处理工艺只要设计合理均能满足处理要求,也各具特点,满足不同需求。

我们针对该类废水的特点,以及对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比选,拟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为主的全流程处理工艺。

生化处理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去除有机物及氨氮等污染物。

由于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为了进一步降低水中COD 、SS、TN、TP等污染物,系统采用砂滤+碳滤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

废水经以上处理后即可稳定达到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质》(GB/T18920-2002)标准,具体工艺流程如下:3.1.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来水中水回用3.2主体处理单元作用与原理(1)废水格栅废水集水井入口前设置一道格栅,其作用是去除废水中漂浮物,以免造成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堵塞管道及水泵,同时降低悬浮物浓度,减小后续处理的难度。

采用机械格栅,定期对栅渣进行清理。

(2)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是使处理构筑物和管渠不受污水高峰流量或浓度变化的冲击,调节池可均衡水质、水量,为下一单元设备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3)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的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处理。

(4)接触氧化池生物处理是经过物化处理后的环节,也是整个循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硝酸盐、硫化氰等有害物质都将得到去除,对以后流程中水质的进一步处理将起到关键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