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提纲

旅游心理学

第一章

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者心理

旅游工作者心理

旅游服务心理

旅游管理心理

旅游地居民心理

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旅游资源开发及设施中的心理学问题

2.研究范围

旅游心理学以旅游者、旅游工作者和旅游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旅游客体对旅游心理的影响等作为研究范围。

3.研究方法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测验法

第三章旅游直觉

1.知觉(距离知觉、旅游地知觉、旅游交通知觉)

(1)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实物的整体的反映,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个别和整体;相同的客观刺激有相同的感觉,但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态度、知识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知觉映象有所不同。

(2)特性

1. 选择性(背景原理)是指知觉在一定的时间内并不感受所有的刺激,而仅指向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刺激因素和个体因素

2.整体性(组织性)是指旅游者在对旅游刺激进行选择时,并非零乱无系统的,而是倾向于把它们组织成一个整体。

(1)接近原则(2)相似原则(3)封闭原则(4)连续原则

3. 解释性 人们在知觉当前事物时,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它,并用词语把它标识出来。

言语的指导作用;实践活动任务(同一棵香樟树)

4.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2.知觉的过程接触(感官接收)阶段——适应性

选择性注意阶段——指向性和集中性

主观理解——选择性保持

旅游知觉的心理定势

概念: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的心理准备状态,即心理上的特定趋势,容易使人根据以往的经验习惯来感知事物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晕轮效应——以点代面

刻板印象——以群代个

错觉是指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错觉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面。

错觉形成的原因:客观刺激物的变化;人的生理因素

3.距离知觉

(1)距离的阻力作用

距离会使旅游者支付时间、金钱、体力、生活方面的代价

(2)距离的激励作用

针对旅游目的地,可获得生理和心理的满足,因为距离可产生一种神秘感。

四、旅游消费学习

1、学习

理论:认知学派

行为学派: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理论

(1)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铃声、肉末、狗

(2)工具性条件反射

积极强化(正强化):加强反应并使消费者做出适当的行为

消极强化(负强化):撤除消极行为后果的方式

惩罚:一种反应导致了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消退:撤销对某种行为的积极强化,以终止或降低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2.旅游动机的学习(了解)

大多数旅游行为的动机都是后天习得的。(越是精神层面的动机,越要通过学习产生)

例如人对于地位的需要是通过学习才得知社会地位或职业地位可以给它以威望,而这种后天习得的对于社会地位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选择旅游地、交通工具、食宿等方面的旅游决策。

3、旅游态度的学习

通过社会角色学习

受教育是态度习得的重要途径

通过了解社会文化发展学习

通过社会实践学习

通过社会群体学习

4、旅游消费中风险的学习

(1)功能风险和心理风险

功能风险涉及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优劣问题。

心理风险是指旅游产品和服务能否增加个人的幸福感、优越感、地位等。

(2)觉察到风险的原因

不确定的购买回报、缺乏购买经验、同等身份人的影响、不确定的购买目标、旅游产品推销员的影响、积极的和消极的结果

(3)减少觉察风险的方法

获取更多的信息、购买名牌同一品牌的产品、降低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期望程度

5、减少购买后疑虑的方法(了解)

(1)什么是购买后疑虑

在决策者做出购买决策后产生的疑问状态称之为购买后的疑虑,或购买后的不协调,一般发生在旅游产品或服务被消费之后或之前。

(2)减少购买后疑虑的方法

选择性地接受新信息。

忘掉弃选对象的优点并记住其缺点,坚信自己的选择。

通过旅游经销人员直接与旅游者联系,如与顾客直接的、个别的交谈,可以获得重要的反馈信息,让顾客谈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可以减少相当多购买后疑虑。

6、旅游者如何学习(了解)

(一)通过经验

学习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概括。当一个人对特定情况做出反应时,他所采取的方法与他过去对类似情况做出的反应相同,这时他就在进行概括。

(二)获取信息

1、信息的渠道

(1)商业环境:广告、宣传和个人推销。

(2)社会环境:旅游者的亲友、同事及其他交往的人所构成的环境。

2、信息的寻觅

(1)满意者

(2)择优者——品牌忠诚度最高

(3)中间型

五、旅游消费动机

一、需要(P76)

1、需要:是当个体感到某种缺乏时力求获得满足的欲望。

需要的特征:社会性、周期性、差异性、发展性

需要的分类(了解):按需要的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按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水、睡眠、食物、性

安全——保护、稳定、安全感

社交——归属感、友谊、爱、被他人接受

尊重——声望、自尊、成就

自我实现——自我完善、丰富经历

二、动机

概念:动机就是发动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

动机的冲突类型(了解区分类型):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冲突)

趋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

双避冲突(回避——回避冲突)

旅游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形成的原因,分为“内在需求”(心理类)和“外在刺激”(目标类)

心理类旅游动机---旅游推力

目标类旅游动机---旅游拉力

2.根据动机在活动中起的作用,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三、需要的单一性和复杂性

1.单一性需要:认为人们几乎总是寻求平衡、和谐、相同、没有冲突和可预见性,亦即人们的需要是单一性需要。

2.复杂性需要:复杂需要是指人们对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见性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3.单一性和复杂性的平衡

人类离不开单一性和多样性,总是在单一性中寻找复杂性,单一性过多,易产生疲倦,多样性过多, 又会产生恐惧需要单一性来平衡。

六、态度与旅游行为

一、

1、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一个人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估价某些抽象事物、具体事物或某些情况的心理倾向。

2、态度的构成成分

认知成分是态度形成的基础,情感成分是态度形成的核心,意向成分是态度的外观,制约着行为的方向性。

认知成分: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看法和评价(意见、观点或信念),而评价的基础就是在某一特定时刻某个人所感知的事实或信息。如:桂林山水是优美的;中国的旅游服务质量是比较高的;旅游可以增进身体健康

但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认知。

情感成分: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判断,情感成分是最稳定的因素。如:喜欢山水风光;喜欢在旅游中和当地居民接触;喜欢个人自助旅游

态度并不总是以事实为依据,其评价的尺度主要以个人对某种对象的情感程度为中心。

意向成分:是个人对态度对象作肯定或否定反应的倾向,是行为的心理准备状态。如:有的人想去海滨旅游;有的外国人打算来中国旅游;有的人希望乘飞机去旅游

意向只是一种行为的可能性或倾向性,既有可能表现为实际的行为,也可能永远不会成为现实。

态度三成分之间也会发生矛盾,如发生矛盾,情感因素起主导作用。

二、态度的特性

态度的社会性(习得性)

态度的针对性(对象性)

态度的强度:容忍(服从)——被迫接受认同(同化) ——自愿接受内化——真正接受

态度的稳定性:(三成分一致与他人相同同类事物一致性态度的因果关系)

态度的可变性(强迫性服从、伙伴影响、创伤性经历、好奇心新经验导入)

态度的内隐性

三、态度的功能

效用功能:有些态度的形成是指导消费者获取渴望的利益。我们倾向于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好处的事物或活动形成正面态度。

耐克运动鞋宣传舒适和灵活性(产品性能)

价值表现功能:有些态度是用来表达个体的价值表现和自我概念的

自行车广告:效用功能:强调经久耐用,骑乘舒适,装卸方便

价值功能:强调不屈不挠,跌倒了爬起来超目标前进

自我防御功能:有些态度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自我形象不受威胁或在受贬抑时进行自我防卫而形成的

认识功能:有些态度的形成可以帮助消费者综合有关客体的认知。这些态度或许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或许是不正确的反映。但它们往往比事物的真相更能决定我们的行为。

四、态度与旅游决策(P113)

旅游偏好:是指旅游消费者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一种消费心理倾向。

偏好是建立在旅游者极端肯定态度基础上,体现在优先选择上、选择频率上。

旅游偏好的形成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

1.态度的强度——与态度对象的属性相关(满足人的基本利益)

2. 态度的复杂性(所拥有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

古德里奇的研究理论:偏好= 个体获得利益的相对重要性×个体态度对象提供利益的能力

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策略:1.提高旅游产品形象——软硬件方面

2.重视旅游宣传——诉诸情感、诉诸理智:

3.引导参加旅游活动,激发潜在旅游动机

4.改变知觉,输送新信息

改变态度的形式:一致性改变(强度)

非一致性改变(性质和方向)

第七章旅游消费个性

一、概念:

个性又称人格,是指个体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学习、实践(社会)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个性的影响因素:遗传(基础)

环境(条件)(家庭、学校、社会文化)

学习实践(途径)

二、个性的基本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P154重点!)

本我、超我、自我

2、人格特质理论:是指一个人的行动中一贯具有的倾向性的东西。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

(1)首要特质——足以代表个人独特个性的特质

(2)中心特质——代表个人性格的几个方面的特征

(3)次要特质——代表个人仅仅在某些情境下表现的性格特征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确定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三、个性与旅游行为

气质(P246)是表现在心里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是先天形成的,后天很难改变,并无好坏之分,也不能决定成就。

性格(P249)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心理特征,是人格中的部分。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实践形成的,有好坏之别。

能力(P239)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人格特征。如记忆、表达、想象、思维、鉴别、组织能力。

气质类型及其特点与旅游活动:胆汁质——情绪粗犷

多血质——情绪丰富

抑郁质——多愁善感

荣格的人格类型论(P136)外倾型、内倾型

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伯恩博士认为,一个人的个性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儿童自我动心——激发欲望

家长自我放心——可获得的益处(深层次:情感、地位)

成人自我省心——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安全、导游)

1.儿童自我状态——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带着一个小小的儿童,当一个人以儿童自我状态与人交往时,他的情感、思考和行为表现等就会表现得像孩子一样。

缺乏约束,用感情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积极的作用:遵守社会上的游戏规则的前提

积极的作用:包含自发性、创造力和直觉能力,则是工作成就和业绩的基础。

2.父母自我状态——家长

照章办事,用权威来支配人的行为

教育、批评、教训、控制

温暖、关怀、安慰、鼓励

积极的作用:提供规范,以便遵守伦理底线

积极的作用:帮助我们去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3.成人自我状态——懂事的成年人

用客观和理智来支配人的行为

积极的作用:可以处理此时此地的问题,帮助我们过一种有效率的生活

每一种自我状态都有其适应性,也都有其不适应之处,因此并不存在好坏之分。事实上,就一个健康、平衡的人格来说,每个自我状态都是必需的。从人际沟通分析理论的角度看,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就是能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恰当的自我状态的人。

第八章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

第一节群体与旅游消费行为

1.正式群体

是指那些具有正式社会结构,成员有明确地位与社会角色分化,并有相应权利和义务规范的群体。有正式文件、法律法规辖定的群体。如机关、学校、家庭、旅游社、饭店、车队、航空公司等。

非正式群体

是指基于人际关系自然形成的,从观点、情感、志趣上来维系并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形成的群体。如“棋友”、“球友”等同行的友好伙伴。

在正式群体中,由于人们社会交往的特殊需要,依照好恶感,心理相容与不相容等情感性关系,就会出现非正式群体。

2.参考群体是指一个人在其思想、态度和信仰形成时能给他以影响的群体。

3.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P168)

信息性影响:指参照群体其他成员的观念、意见和行为被个体作为有用的信息予以参考,由此在其行为上产生的影响。

规范性影响(功利性影响):消费者为了获得赞赏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消费行为。

价值表现性影响:指个体自觉遵循或内化参照群体所具有的信念和价值观,从而在行为上与之保持一致。

4.从众现象:(1)概念:个体行为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影响与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动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2)原因:个体从众行为的产生,主要起因于个体不愿意标新立异,不想因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责任由大家分担,个体较少负有直接责任。

第三节家庭与旅游行为

1.家庭生命周期

即家庭的发展过程,指一个家庭从诞生开始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直至最后消亡的整个过程。2.青年期

(1)青年单身,旅游决定的因素是经济;

(2)已婚无子女,经济的支出:进一步的学习、购房,旅游等;

(3)已婚有子女,孩子处于婴儿期(出生—2岁),父母不会出门;孩子处于儿童期4—12岁,出门是为了让孩子增长见识,孩子也有游的欲望,很可能出门。

(4)离婚无子女,若有钱则可能出门;

(5)离婚有子女,则经济影响较大,除非经济状况很好,否则不会出门;

中年期

(1)满巢期,孩子处于青少年期12—23岁,孩子处于初中时期,取决于经济状况和对旅游态度;处于高中时期,旅游可能性低;处于大学时期,取决于经济状况和对旅游态度。

(2)空巢期,相对旅游欲望强烈,条件允许即去旅游。

(3)已婚无子女,经济条件好,旅游活动频繁。

老年期

(1)身体好,有钱,通常喜欢在旅游中寻觅安度晚年;

(2)有钱,身体不好,则不可能出门,若有老伴则可能出门;

(3)无钱,经济原因制约不可能出门。

3.家庭成员旅游决策的角色

罗杰对美国家庭成员度假决策的研究P188

第四节社会阶层与旅游行为

社会阶层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等级标准划分为彼此地位相互区别的社会集团。

第五节文化与旅游行为

1.文化的特性:共有性、无形性、独特性、动态性、稳定性、习得性、民族性、借鉴性

第十二章压力

1.压力:是指个体对一些对其有身体及心理上的要求,并在重要结果厉害攸关时造成不确定性及个人控制的缺失的刺激的生理或情感反应。

2.对压力的最普通的心理反应是防御机制(五种):

文饰:指把一个人的行动归因于社会认可的理由和动机,使这些行动至少对本人来说,似乎是合理的。投射:指把自己不合需要的思想和动机归因于其他人,使自己具有肯定性质。

转移:指把愤怒的感情发泄到一个“安全”对象上而不再可能遭受惩罚的表现方式。

反向:指以一种与个人真实感觉相反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意向,而不冒使自己的真正立场遭到否定反应的危险。

补偿:指在某一领域中运用自己的技能弥补在另一个领域中的失败。

旅游市场营销大纲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共6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50学时,实习为10学时。为考试课。与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为《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后续课为《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服务礼仪》等课程。 旅游市场营销它是根据旅游经济活动规律及市场运行规律,研究和指导旅游业和旅游企业营销活动的理论依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关于旅游调研与预测、目标市场策略、旅游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旅游市场营销组织的计划与控制等知识,具备毕业后从事旅游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理解和掌握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树立旅游市场营销观念,了解旅游市场营销体系的运作原理,理解和掌握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掌握旅游市场调研、目标市场细分与定位等理论,从而为将来在旅游行业工作中熟练运用营销战略、产品定价策略以及成功地实施促销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2、知识目标: 掌握市场营销理念、掌握关于旅游调研与预测、目标市场策略、旅游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旅游市场营销组织的计划与控制等知识。 3、能力目标: 旅游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的能力、推销、公关、策划能力、应变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等。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具有适应环境开拓创新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课程教学时数分配和教学形式

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大纲

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建立在旅游学概论、现代饭店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上的基础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本课程针对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和今后学生就业需要,用管理理论为指导,根据饭店餐饮管理与服务的客观规律,以餐饮实际业务经营活动为基础,以实用的管理方法与操作为主要内容,突出高级技能,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的各种要素内在联系及其运行的程序。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饭店餐饮经营的特点和规律,掌握餐饮服务与经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的理念和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我国饭店餐饮业的发展。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餐饮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餐饮六大基本服务技能以及餐厅日常管理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1.餐饮概述 (1)中、外餐饮业的发展概况 (2)餐饮部在现代饭店中的地位和承担的任务 (3)餐饮组织结构及各部门的职责 (4)餐饮经营的特点 (5)餐饮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 (6)餐饮服务接待的礼仪规范

2.餐饮服务基本技能 (1)托盘 (2)斟酒 (3)餐巾折花 (4)摆台 (5)上菜和分菜 3.餐饮服务程序及方法 (1)餐饮服务程序的基本环节(2)中餐厅的早茶服务程序(3)中餐午晚餐服务程序(4)团体餐服务 (5)西餐服务程序 (6)扒房午晚餐服务程序(7)自助餐服务 4.餐厅、酒吧运行与管理(1)餐饮经营场所的设计与布置(2)餐厅运行与管理 (3)酒吧运行与管理 (4)饮品介绍 5.菜单的设计与制作 (1)菜单的作用和种类 (2)菜单的设计 6.宴会部运行与管理 (1)宴会部经营特点 (2)宴会部门组织 (3)宴会销售与预订 (4)大型宴会的筹划与运行7.餐饮服务质量管理 (1)餐饮服务质量概述(2)餐饮服务质量的内容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 第一次作业 主观题填空 1、(心理活动,行为规律) 2、(客观现实) 3、(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4、(心理学) 5、(封闭、开放) 6、(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 7、(旅游目标) 8. 9. 第二次 1、(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实践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4)心理具有自觉能动性, (5)心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2、(1)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三个方面:旅游者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 (2)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次: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般规律、研究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发展规律。 3、(1)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一个旅游企业赢得旅游者的多少是衡量该企业是否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得人先得心”,旅游心理学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就会为发展旅游事业、为旅游企业招徕更多的旅游者提供重要的心理依据。此外,服务质量的提高,与人的素质有关。旅游心理学对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对提高和优化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外在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理依据 旅游心理学研究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可以帮助旅游企业运用旅游心理学的原理去分析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倾向,针对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开展有效的宣传,制定受欢迎的经营措施,提高经营效果。 (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理依据 旅游设施的安排和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必须以满足旅游者的需要为前提,以能否满足旅游者的需要为制定方案的依据。而旅游者的需要则是旅游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4)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旅游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旅游专业饿心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这是旅游企业职工不可缺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员工掌握了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就能够正确认识自己饿服务对象,把握工作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差异,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服务水准。 4、激发旅游者动机是指将人们已经形成的旅游愿望和需要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参加到旅游活动中来。而 要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就必须为人们提供能够满足他们需要的各种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要具有吸引力。只有旅游资源具备了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功能和魅力,才能引发人们的旅游动机。旅游资源要产生吸引力并满足人们的需要,应具有以下几种特性。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性。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sychology of Leisure Travel课程编码:05111810 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概论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旅游心理学是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本科层次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 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学科,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学科,只有很好的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把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各门后续课程,尤其是为市场营销学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掌握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人们心理及行为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了解旅游活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明确影响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感知、动机、态度和个性方面以及社会因素的群体、家庭、社会阶层和文化四个方面;掌握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为今后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旅游心理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学会用旅游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旅游服务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旅游管理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实践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毕业后更好的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了解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理解研究旅游心理学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 1.1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 旅游心理学与相关学科 1.3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4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本章重点]:

旅游心理学考试大纲

《旅游心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掌握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并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运用相关理论观察并分析旅游活动主体的行为规律,并进一步指导旅游经营管理的实践。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1. 识记:能理解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章旅游知觉 考核知识点: 1.识记: 1)感觉 2)知觉 3)闭合原理 4)相似原理 5)接近原理 6)图形场地原理 7)刻板印象 8)首因效应 9)近因效应 10)晕轮效应 2.理解 1)知觉的基本原理

2)知觉的心理定势 3)旅游消费知觉与行为决策 4)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 5)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3.应用 1)掌握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组织性、知觉的解释性;掌握几种能对旅游行为产生影响的知觉心理定势,即: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刻板印象。 2)了解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对他人的知觉,旅游活动中人际的知觉,旅游活动中自我的知觉。 3)掌握旅游者对旅游时间、旅游距离、旅游交通、旅游目的地的知觉特征。 第二章旅游动机 考核知识点: 1. 识记 1)需要与旅游需要 2)动机与旅游动机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理解 1)需要的特点 2)旅游需要产生的条件 3)旅游需要的单一性与复杂性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各阶段的心理需要:旅游准备阶段;旅游阶段;游览活动阶段;旅游结束阶段 4)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 5)旅游动机分类 6)动机与需要的联系 3. 应用 1) 了解人类的各种需要,掌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张凤霞 一、课程教学目标 旅游心理学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于管理专业配套教学用书,是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旅游管理专业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旅游者需要、特点,初步掌握对旅游者鉴貌辨色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旅游者心理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旅游心理学包括走进“心”的世界---认识旅游心理;你是合格的旅游服务人员吗---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如何才能技高一筹---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心理;我的心理健康我做主---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保健;与“上帝”打交道---如何与旅游者交往以及服务;从“心”开始---旅游服务心理。这本书经过修订后采用了更为活泼生动的体例,更新了许多案例,补充了新知识,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中职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首先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心理活动的实际,让学生通过自身心理活动去理解书本上的心理学原理。其次来联系旅游服务工作实际,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学原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 模块一走进“心”的世界---认识旅游心理 教学要求: 了解心理活动的内容以及心理的实质,指导学好旅游心理学对今后的工作有哪些好处,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内容以及方法。 内容结构: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活动的内容是什么 二、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3、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旅游心理学 一、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二、旅游心理的学习方法 本章重点(重要问题): 心理学以及旅游心理学的概念及内容。 模块二你是合格的旅游服务人员吗---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教学要求: 了解客人的真正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旅游工作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这章的要点。 内容结构: 第一节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一、什么是注意 1、注意的特点 2、注意的外部表现 3、注意的类型 二、影响注意的因素 1、影响注意的客观因素 2、影响注意的主观因素 三、良好注意力的培养 1、努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2、努力扩大注意的范围 3、学会合理的注意分配 第二节培养良好的观察力 一、什么是感知觉

(0046)《旅游心理学》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

(0046)《旅游心理学》复习大纲 提示: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主要复习资料,同是一定要结合网络课件和辅导光盘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丰富和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 一、绪论(网络课件第一章、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 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旅游心理学的概念、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目的、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2、这部分重点掌握:心理的实质、旅游心理学的概念、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意义。其中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本章难点。 二、旅游行为动因(网络课件第五章的内容) 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需要、需要的特征、需要的分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单一性需要、复杂性需要、旅游者的突出需要及旅游者需要的发展趋势、兴趣、旅游动机及其种类、旅游动机的特性、动机与旅游行为、旅游目标、旅游目标的功能、旅游目标与旅游行为、研究旅游动因的启示。 2、这一部分应重点掌握:需要的特征、需要层次论、单一性需要、复杂性需要、旅游动机与旅游行为、旅游目标与旅游行为。研究旅游者需要、动机、目标既是本章重点也是本章难点。 三、旅游者的认知心理(网络课件第三章的内容) 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1)认知过程的各种心理机能:感觉、知识、记忆、想象、思维;(2)旅游消费知觉的特性(基本原理):选择性、组织性、解释性。(2)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刻板效应;(3)旅游消费活动中的社会知觉、旅游活动的时间知觉、旅游地之间的距离知觉、旅游交通工具的知觉、旅游目的地的知觉。(4)影响旅游消费知觉的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2、这一部分重点掌握:旅游消费知觉的基本原理、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旅游活动时间知觉、旅游地之间距离知觉、旅游目的地知觉。其中影响旅游消费知觉的因素是这部分的难点。 四、旅游者的态度与行为(网络课件第二章第2节、第四章、第六章的内容、) 1、这部分的知识点:态度的含义及其心理结构、态度的特征、态度的功能、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旅游消费偏好、旅游决策过程、旅游消费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2、重点掌握:旅游消费态度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改变旅游消费态度的措施。其中旅游偏好对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是难点。 五、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网络课件第七章的内容) 1、这部分的主要知识点:个性的含义及其特征、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个性的相关理论、人格特质、人格类型、自我意识与旅游行为、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人格自我状态与旅游消费决策、研究旅游者个性对旅游经营者的启示。 2、重点掌握:个性的含义及其特征、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人格类型、人格自我状态与旅游消费决策、研究旅游者个性对旅游经营者的启示人格的概念。人格特质和人格结构与旅游消费决策是这一部分的难点。 六、旅游者的社会心理(网络课件第八章的内容) 1、这部分的主要知识点:群体的含义、参照群体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家庭与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家庭群体因素对旅游经营者的启发、社会阶层的含义、社会阶层与旅游消费决策、研究社会阶层因素对旅游经营者的启发、文化的含义及其特征、文化价值观对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 【篇一:2015年旅游心理学教案第4讲】 教案 系专业班级学科学时任教 长白山 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篇二:旅游心理学教案—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历史发展沿革,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知道学习旅游心理学的价值和目的。 【重点】 旅游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 理解人类心理的本质。 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旅游心理学的产生: 二、对旅游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观点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观点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者、旅游工作者和旅游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观点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本书观点) 律。 三、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旅游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边缘性学科。 2、旅游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其目的是为旅游服务与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与策略性指导,体现他的实践借鉴价值。 第二节:旅游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历史: (二)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1、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属性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 情感过程:是人们情绪、情感的发生与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是人们面对困难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特征:集中体现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 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二、社会心理学 (一)个体社会心理 这一层面的研究包括社会化、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感情、社会态度等几个领域。 (二)社会交往心理 这一层面的内容包括对人际沟通、人际影响、人际关系的研究。(三)群体心理 三、消费者行为学 (一)个体变量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 (二)营销策略与消费者行为 (三)环境变量与消费者行为 四、旅游学 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测量法 二、研究和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2、有利于改善旅游业的经营管理 3、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和安排旅游设施 4、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及职业素养 5、有利于开发能真正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 【篇三:12年旅游心理学教案1】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基础学科,是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是其他专业的限选课或选修课。本教学大纲适用于32学时的《旅游心理学》教学。 《旅游心理学》是以旅游者和旅游业从业人员为其研究对象的,本课程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第一编所涉及有关普通心理学的知识,这是全书的基础,也是难点内容。其次是第二编里旅游企业服务心理的有关内容,因此本课程在开设之前要求学生对旅游及旅游业运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开展旅游心理学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原则;掌握旅游消费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以及旅游服务心理的一般规律;在掌握普通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很好地理解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提高对旅游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能使学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对人的旅游行为准确预测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有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发展;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掌握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服务心理策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服务与管理心理素质。为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服务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成为高质量的旅游从业人员。 鉴于《旅游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并兼顾实际运用的课程,要求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在《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中,除了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内容之外,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努力分析各种旅游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提高预测和引导能力,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学生综合素质及心理素养的培养。旅游活动是当今社会中的一项社会、经济、文化复合型的活动,不仅具有很强的经济辐射功能,还对社会、文化、环境等具有很大的正负影响,因此可以说旅游活动与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管理对于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应该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 2、当前,世界旅游业与酒店业发展迅速,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决定了旅游服务和旅游管理活动的多变和突发性,因此,教学新案例的数量不断增多,教学中课时分配弹性较大,但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满足案例教学的情况下,教学中应重视和确保普通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传授,以为第二篇旅游企业服务心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丰富案例教学。针对本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学中应灵活运用旅游服务过程中和旅游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案例,借此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同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旅游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旅游服务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旅游业界视为旅游从业人员的必修课程。它是旅游职业类院校旅游专业的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旅游经营管理与服务实务等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 旅游心理学研究范围包括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和旅游活动方方面面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学习本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二、教学的任务和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了解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所具有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并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运用相关理论观察并分析旅游活动主体的行为规律,并进一步指导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实践。 三、课程总体结构、教学环节和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你了解心理学吗 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历史沿革和学科的研究对象以及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学习旅游心理学的价值和理论及实践目的,使以后的学习有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了解心理学 1学时 一、心理学概述 二、旅游与心理学的结合 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1学时 一、旅游系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旅游知觉 4学时(理论3,实训1) 教学目的:旅游者的知觉是影响旅游者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实践表明,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对旅游景点的影响、具体的旅游活动以及旅游需要满足与否的评价等,都与旅游者的知觉心理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旅游者知觉的各种因素,以便为认识旅游者的活动规律,为更好地开展旅游工作提供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感觉、知觉、错觉的概念、类型、影响社会知觉、旅游知觉的因素、旅游动机的特性和激发。 第一节旅游知觉 1学时 一、感知觉的概念 二、感知觉的关系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doc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1、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外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概况,能够掌握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对象物;媒介——旅游业)、旅游业的构成、旅游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效应、旅游业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旅游业的未来等多方面的问题。其具体要求是: 1.掌握旅游的本质和特征,掌握旅游活动的产生和发展。 2.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掌握旅游业的几大部门。 4.掌握旅游活动及旅游业所产生的各种效应。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旅游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该课程的结构体系及重要的概念,能够运用旅游学概论的专业知识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简单的经济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分析相关的主客体之间关系和旅游业发展规律和趋势,为学习其它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也为学生在今后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旅游学概论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着重讲述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一旅游对象;媒介——旅游业)、旅游业的构成、旅游效应等多方面的问题。它涉及到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资源与规划等课程内容,旅游学概论是其他所有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它是相对独立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3、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讲授要简明而又系统,重在联系实际理解关于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旅游、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业、旅游流、旅游效应等基本概念,认识旅游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通过课程实践,让学生加深对旅游活动三要素的认识,了解旅游业的基本构成,将所学理论与旅游业实践结合起来。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0101 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________________ 英语名称:An Introduction of Tourism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6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分: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因该课程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第一学期课,故无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主要研究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与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旅游现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建立学科的基本概念,确立学科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旅游学概论作为旅游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系统介绍、讨论了构成旅游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概念;二是将各种旅游要素分别进行探讨,进一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类型、特点、功能等。本课程力求在总体上囊括构成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与旅游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旅游理论对实践中出现的旅游现象进行分析评价,提高旅游管理、决策水平,同时提高学生在旅游方面的素养。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 2.牢固掌握《旅游学概论》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学习掌握从实践中探索一般规律和理论概括的思维方法。 各章的教学基本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了解”即要求一般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掌握”既要求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重点掌握”即要求非常清楚、全而、准确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简答、论述题等题型进行考核。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讲授以电子课件教学为手段、以讲授法为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案例法、探究法、启发式等)。在强调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其应用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联系我国旅游发展的实际,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环节 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进程,课程实践环节安排如下: 实践一:组织或学生自行实地参观一个旅游景点,了解该景点的类型、特点和级别等,并让学生对其在

2024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旅游类专业考试大纲

2024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旅游类专业考试大 纲 一、考试范围和考试形式 考试范围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依据,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本专业国家规划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包括旅游概论、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六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专业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分专业理论和技能测试两项。 二、专业理论考试试卷结构 (一)试卷内容比例 旅游概论约占20%,中国旅游地理约占15%,旅游心理学约占15%,前厅服务与管理约占15%,客房服务与管理约占10%,餐饮服务与管理约占25%。 (二)试卷题型和比例 单项选择题约占15%,多项选择题约占15%,判断题约占10%,填空题约占10%,名词解释约占10%,简答题约占20%,论述题约占10%,综合分析题约占10%。 (三)试题难易比例 较容易的题约占55%;中等难度题约占35%;较难题约占10%。

三、专业理论考试内容和要求 旅游概论 (一)旅游概述 1.了解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 2.掌握旅游的定义。 3.理解旅游和旅行、游览之间的关系。 4.理解并掌握旅游的属性。 5.理解并掌握旅游的特点及其按旅游区域和旅游目的的划分类型(并能举例说明)。 6.了解旅游组织的形式。 (二)旅游简史 1.了解世界旅游历史在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 2.掌握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及各因素特点。 3.了解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的贡献。 4.掌握二战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5.理解中国古代旅行、旅游历史发展时期及各时期特点。 6.了解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大体经历的几个阶段。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2.掌握旅游者的概念及产生旅游者的条件。 3.了解旅游者的类型和基本要求。 4.理解并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含义。 5.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功能及特点。 6.理解主题公园的概念、特点及典型代表。 7.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了解旅游资源的破坏类型。 8.掌握旅游业的概念、特点,理解并掌握旅游业的影响与作用。

旅游管理专业高考大纲

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旅游管理类专业考试大纲 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 • 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本考纲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本专业有关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 本考纲所涉及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旅游类专业开设的《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中国旅游地理》等六门核心课程,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范围和要求 第一部分《前厅服务与管理》 本部分内容要求考生深入了解前厅服务与管理基础知识、掌握前厅服务的方法及要求,了解前厅部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之中。一、前厅部概述 1、掌握前厅部的功能。 2、了解前厅部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3、了解前厅部的主要岗位职责。 4、了解前厅工作环境与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 二、客房预订 1、了解预订的渠道和方式,掌握客房预订的种类。 2、掌握常见的客房预订方式。 3、理解受理客房预订、变更预订与取消预订的程序。 三、前厅礼宾服务 1、了解前厅礼宾服务的主要内容。 2、了解迎送宾客的服务程序。 3、了解散客与团体的行李服务程序及其相应标准。 4、了解行李的寄存与提取的服务程序。 5、了解“金钥匙"的职责与素质要求。 四、总台服务 1、掌握办理入住登记手续的目的与程序。 2、掌握总台接待服务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3、了解前厅问讯服务、留言服务、邮件处理的要求与内容。

4、了解贵重物品保管的服务程序。

旅游策划实务大纲.doc

《旅游策划实务》课程大纲 管理学院制

《旅游策划实务》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描述 《旅游策划实务》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主策划技能进行专项训练,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本课程通过相关实训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策划的主要类型,理解旅游策划谋略性、智力性、创造性、服务性、风险性等特点,掌握各类旅游策划的目的、原则、程序,以及旅游策划书的编制方法法。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酒店业、景区业等领域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策划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景区、酒店和旅游城市等企划、规划部门基层岗位策划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围绕“明白基础知识、理论,通晓策划流程,具备基本创意能力,精通策划应用技能”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程中的基本教学模式为“课程与项目合一”。 主讲教师根据旅游策划项目的完成过程,设计本课程的授课环节、授课方式,学生全部参加到课题组工作中,使学生在完成策划任务的的压力下,切实、高效率地掌握《旅游策划实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实践要求

(1)学习期间,严格考勤。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 (2)学习过程应认真学习,积极主动,听取老师对软件操作过程的指导与建议。 4、本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 5、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6、学习后的总体目标 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将会知晓旅游策划的特点,旅游策划的原则与程序。(知识层面) 学习目标2:学生通过学习将会重述旅游公关策划、旅游产品策划、旅游服务策划、旅游节庆活动策划的方法。(理解层面) 学习目标3:学生通过学习将会策划各种类型旅游活动,并能编写策划书。(应用层面) 二、课程要求 1、课堂参与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辅助使用分组讨论法、团队情景模拟法、演示教学法和实景体验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学生需在每次接触课程新内容之前进行课前预习,即查找相关资料,并能简单介绍和提出几个问题。课堂上将根据所讲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对主要知识讲解完毕后,由学生对课前问题进行解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互相交流中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团队情景模拟法,要求学生当堂进行策划活动的情景模拟,当堂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作业

《旅游统计学》课程大纲

《旅游统计学》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04194017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28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旅游统计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选课,也是旅游管理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课程主要介绍统计理论与统计方法在旅游经济与管理领域应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手段,能够进行一般性的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统计资料整理以及统计数据资料的分析。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旅游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主要用于表征旅游活动和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反映旅游活动和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相互作用,描述旅游活动和现象的数量特征与相互关系,探究变动趋势和规律。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课程,该课程需以《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规划与开发》等专业课程为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既要让学生掌握数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也要让学生结合旅游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问题。课堂教学强调案例分析与实践运用。 (二)能力目标 以案例分析以及计算机操作实践为辅助手段,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每次计算机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提升学生对旅游统计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针对学生实践操作中的问题,补充统计软件的操作技巧,进一步拓展学生实际分析数据的能力。实验报告的成绩作为该课程学生最后成绩的一部分。 (三)素质目标 力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大部分学生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对处理和分析数据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旅游统计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旅游统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对旅游统计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内容包括:旅游统计学及其应用领域;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一、旅游统计的概念与功能 二、统计学基本概念 学时:2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40103 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 48 学时 总学分: 3 开课学期: 4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先修课程:旅游学、管理学后续课程:旅游规划、旅游企业经营管理 大纲执笔人:李德明参加人:王娟审核人:朱国兴编写时间: 2011年2 月编写依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09 )年版 一、课程介绍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这三者之间的一门综合性部门地理学。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来看,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因而被视为是部门人文地理学;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来看,旅游地理学又可视为部门经济地理学,是服务行业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科;与此同时,天然风光在旅游资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自然地理学,包括部门自然地理学家,也很重视风景组成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等方面成分的研究,并把景观结构理论移植到旅游地理学,建立了风景结构和旅游业结构的理论。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近些年来,旅游地理学在我国获得相当迅速蓬勃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地理学家广泛参加区域旅游开发、旅游资源普查、风景旅游区规划等多方面实践工作,多出了具体成绩,并且已获得旅游界和其它社会各界的承认。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学基础理论,并能运用于指导旅游市场的开拓,旅游资源的保护,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本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督促学生记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提高教学效果。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学科的边缘学科。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都是旅游地理学的平行姐妹学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这个复杂多面的社会经济现象。与这些平行学科比较,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特点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旅游心理学教案

江苏省技工院校 教案首页 课题:第一章旅游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过程与方法:由合适的例子引发学生探求心理学知识的欲望,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进一步研究其性质的意识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感悟心理学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热爱,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授课方法: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发展思维为主旨”的“四主”原则,以恰当的问题为纽带,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指导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发展思维。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旅游心理学》,ppt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江苏省技工院校 教案首页 课题:第一章旅游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过程与方法:由合适的例子引发学生探求心理学知识的欲望,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进一步研究其性质的意识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感悟心理学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热爱,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授课方法: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发展思维为主旨”的“四主”原则,以恰当的问题为纽带,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指导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发展思维。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旅游心理学》,ppt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