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学 专业历年真题
04-15年703真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高原现象2、运动技术3、分解训练法4、最大力量5、感觉6、心理训练7、运动知觉8、最大摄氧量9、血液循环10、进入工作状态二、简答(每题15分,共90分)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2、适宜负荷原则的含义及其训练学要点3、学生从事体育活动运动动机形成的过程4、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的心理因素5、简述力量-速度曲线的含义6、简述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三、论述(每题25分,共150分)1、结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制定一个循环练习的计划,并指出其结构因素2、有学者认为:集体项目比个人项目的竞技成绩更好,结合所学的训练学知识论述如何进行集体项目的训练3、结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论述心理训练的意义和作用4、结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论述运动技术训练的心理因素与心里定向的意义5、肌肉活动过程中循环系统的变化6、极点以及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如何克服。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竞技体育2、运动训练3、运动成绩4、运动训练计划5、战术意识6、思维7、意志8、最大摄氧量9、准备活动10、运动性疲劳二、简答(每题15分,共90分)1、简述运动成绩决定因素2、简述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3、简述神经类型的种类4、简述战术意识的内容5、某人安静时心率为每分钟60/分,运动时的心率为每分钟180/分,此人安静时和运动时的心动周期各为多少?6、准备活动的作用三、论述(每题25分,共150分)1、结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论述适宜负荷原则的科学基础及其训练学要点。
2、论述竞技战术及其构成因素3、论述如何进行战术意识的培养4、结合自己对心理学学习的体会,说明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5、论述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2、产生赛前状态的生理机理是什么?他对人体工作能力有什么影响?2012天津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制胜规律2、速度障碍3、训练负荷4、竞技体育5、动机6、放松训练7、心境8、超量恢复9、最大摄氧量10、青春发育期二、简答(每题15分,共90分)1、简述力量素质及其分类2、简述过度训练及其预防措施3、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4、提高运动员反应速度的条件5、简述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的变化的阶段6、简述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三、论述(每题25分,共150分)1、结合自己熟悉的项目,论述周期安排原则的含义及训练学要点2、“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对此观点有何评论3、试述注意分散与注意转移的区别以及注意转移的影响因素4、结合自己学习的体会,论述赛前如何进行战术心理准备5、试述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6、结合自己的专项,试述进行适宜准备活动的作用2011天津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试题名词解释(每题6分,10题,总60分)1.运动成绩2.分解训练法3.竞技战术4.高原现象5.运动技能6.表象7.运动动机8.每搏输出量9.内分泌腺10.有氧耐力简单题(每题15分,6题,共90分)简述运动技术创新的意义?何为制胜规律?简要说明其组成部分?简述心理训练的分类及其任务?简述情绪的作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有什么特点?作为教师你应该如何进行教学?简述准备活动的功能?三、论述题(第一题20分,其他各题均26分,共150分)如何理解运动负荷的构成?并结合运动专项说明训练中如何保证负荷的适应性?根据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地16届广州亚运会上获得金牌项目分布的特点,试分析任意两个不同项群获得金牌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有什么不同?论述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论述意志品质在运动员训练与比赛中的作用?试述O2和C 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和过程?产生赛前状态的生理机理是什么?它对人体工作能力有什么影响?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运动训练2、竞技能力3、运动负荷(适宜负荷原则)4、体能5、运动焦虑6、心理训练7、战术意识8、每搏输出量9、激素10、无氧耐力二、简答(每题15分,共90分)1、速度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其克服手段2、竞技体育的构成要素3、倒U型假说4、简述注意的品质6、某人安静时心率为每分钟60/分,运动时的心率为每分钟180/分,此人安静时和运动时的心动周期各为多少?6、运动泛化阶段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教学三、论述(每题25分,共150分)1、结合专项试述技术创新的意义2、项群训练理论对制定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作用3、运动竞赛中的一般心理特点4、论述战术意图的预见5、产生赛前状态的生理机理是什么?他对人体工作能力有什么影响?6、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举例说明如何发展有氧耐力?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拓展训练2.社会体育3.体育手段4.国际体育5.教材6.教学模式7.终身体育8.动作电位9.最大摄氧量10.重力性休克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体育概论部分)如何理解体育科学的学科性质?竞技体育具有哪些主要特点?(教育学基础部分)简述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依据。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运动技能B. 运动训练过程C. 运动训练方法D. 运动训练效果2.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训练的基本组成部分?()A. 身体训练B. 技术训练C. 心理训练D. 营养训练3. 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是指()A. 训练后的短暂疲劳B. 训练后身体机能的暂时下降C. 训练负荷超过身体适应能力D. 训练后身体机能的提高超过原有水平4. 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 反复练习B. 观察学习C. 理论知识学习D. 生理适应5. 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目的是()A. 避免过度训练B. 提高运动技能C. 增加训练负荷D. 减少运动损伤6. 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训练中的负荷控制?()A. 训练强度B. 训练量C. 训练频率D. 训练环境7. 运动训练中的心理技能训练不包括()A. 目标设定B. 放松训练C. 动作技术分析D. 自我谈话8. FITT原则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是指()A. 频率、强度、时间、类型B. 灵活性、强度、时间、类型C. 频率、个体差异、时间、类型D. 灵活性、个体差异、时间、类型9. 运动训练中,耐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A. 肌肉力量B. 肌肉耐力C. 肌肉速度D. 肌肉协调性10. 运动训练中,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循序渐进B. 个别对待C. 持续时间D. 合理恢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意义及其基本要求。
12. 描述运动训练中如何进行运动技能的诊断和评价。
13. 阐述运动训练中营养补充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运动训练中如何科学安排训练负荷,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15. 分析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作用及其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应用。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2. D3. D4. A5. A6. C7. C8. A9. B10. C二、简答题11. 周期化训练的意义在于通过有计划的训练阶段安排,使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状态,以适应比赛的需要。
训练学专业历年真题

训练学专业历年真题(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广州体育学院考研真题(训练学)03年一填空 20分1 不论是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都是主要的2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3 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将竞技项目分为()、()命中类、制胜类及得分类。
4 对一名教练员来说,接触最多、运用最多的训练周期是()()5 循环训练法的结构有:每站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练习站的()练习站之间()、每遍循环之间的间歇、练习的战数与循环练习的组数6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的条件下改变身体运动的()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7 培养运动员的()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二选择40分1运动竞赛是()在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的经济较量2 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是划分项目类别的几基本依据3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没,跳水项目属于()项群4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的隔网对抗性项群和按成绩评定方法分类的对应分类是()5()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6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应包含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以及()指标7体能主导类速度型项群比赛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8 ()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9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能力10、高强性间歇训练法的一次练习负荷时间通常在秒内11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水平12 是战术活动的核心13 在竞技保持阶段,要把运动员的?的保持和提高放在训练的首位14 之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
包括用力的大小、时间间隔的长短、动作幅度的大小及动作快满等要素15 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16按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检查性比赛和?比赛17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各方面18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获得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获得途径是?19 根据训练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可以把训练课分为?中不同类型20 不同的训练负荷有着不同的?技能属性、个体属性和专项属性三是非题301竞技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运动训练的生理机制B.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C. 运动训练的方法和原理D. 运动训练的社会学影响2. 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周期性原则D. 个性化原则3. 在运动训练中,FITT原则中的“F”代表什么?A. Frequency(频率)B. Flexibility(灵活性)C. Force(力量)D. Form(形式)4.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哪几个阶段?A. 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主阶段B. 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C. 入门阶段、进阶阶段、高级阶段D. 学习阶段、实践阶段、创新阶段5. 运动训练中,哪种类型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肌肉力量?A. 耐力训练B. 速度训练C. 力量训练D. 柔韧性训练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6.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7. 描述运动训练中如何实现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8. 论述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
运动训练学考研试题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C.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的方法和原理的科学。
2. B.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周期性原则和个性化原则。
心理学基础不属于基本原则。
3. A. FITT原则中的“F”代表Frequency(频率),指的是训练的频率。
4. A.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通常包括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主阶段。
5. C. 力量训练是运动训练中主要目的是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类型。
二、简答题6. 周期化训练是指将运动训练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负荷,以适应运动员的生理适应和竞技状态的周期性变化。
其重要性在于能够合理安排训练负荷,避免过度训练,同时确保运动员在关键时刻达到最佳状态。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真题(2001年-2012年)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真题(2001年-2012年)第一篇: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真题(2001年-2012年) 2001年成都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
(5*4)直观教练原则及适时恢复原则。
2、按战术的攻防性质,可将其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相持战术)。
3、训练手段的一般分类可分为(一般训练手段)、1、运动技术2、学校体育3、运动训练(专项训练手段)。
4、体育教学过程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体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和()三个2、战术训练方法可分为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和()3、组成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6分)1、运动成绩主要由对手情况和裁判员决定()2、成功的参加竞赛是与动员训练的最终目的()3、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由当地经济发展的成都所决定()四、论述题1、简述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2、简述体育课的准备3、简述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2002年成都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运动训练学》请将答案写在试题纸上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3、竞技需要原则: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4、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5、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运动训练原则包含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和区别对待原则、4、技能主导类项群可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和(格斗对抗性)等五个亚类。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历届真题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历届真题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生考试试题2011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试题名解: 1.心输出量2.心电图3.肺活量4.无氧能力5.灵敏素质简答: 1.无氧耐力的限制因素?2.为什么中长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休息?3.水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论述: 1.论述肌电的产生原理与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2.论述运动型疲劳的产生原理与生理学评价指标?运动训练学部分名解:1.核心力量2.运动智能3.运动训练学4.运动技术5.训练水平简答:1.简述超等长训练的有点2.简述模式训练法的应用3.简述竞技体育的特点论述:1.论述项群训练法在奥运项目中的应用2.论述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运动生理学部分名解: 1.渗透压2.减压反射3.运动技能4. 姿势反射5.运动后过量氧耗简答:1.简述评定人体循环机能的指标和方法?2.简述人体内分泌功能轴的结构和作用?3.简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论述: 1.如何评价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2.影响平衡能力的生理因素及应用?运动训练学部分名解: 1.运动成绩2.负荷强度3.动机激励原则4.变换训练法5.反应速度简答: 1.简述运动员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2.简述循环重复训练法的应用特点?3.简述运动成绩受哪些因素影响?论述: 1.举例设计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练习方案、并说明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异同?2.试述竞技状态阶段性发展与大周期的关系?运动生理学部分名解:1.高原服习2.反应时3.通气阈4.肺泡通气量5.等动收缩简答:1.简述学生体质测定常用生理指标及其意义。
2.简述赛前状态。
3.简述翻正反射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论述:1.从生理学角度论述肌肉力量训练原则。
2.论述高原训练利与弊。
运动训练学部分名解:1.模式训练法2.系统训练/原则3.柔韧素质4.竞技战术5.制胜规律简答:1.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2.简述训练课的类型及特点3.简述运动评价中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区别论述:1.从 100 米、1500 米、3000 米、跳远、跳高、排球、篮球项目中任选两个分析其耐力特点。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历年考研真题-体育基本理论-运动训练学

2015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体育基础理论一、简答(三选二)1、如何理解体育的娱乐功能体育的娱乐功能的体现2、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的表现3、什么是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包括哪些方面二、判断1、某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辩论赛,“学校体育是否该为学生的体质负责”,请根据这个论点分别给正反方写论据,并解释2、有人认为现代体育全球化就是体育西方化,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三、论述题(一必做,二三选做其一)1、运动竞赛的社会效益的体现(45)2、谈谈你对“现代奥运会在净化自身中发展”的理解3、如何认识“举国体制”(35)运动生理学一、简答(各20)1、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2、不同类型肌纤维的结构功能特点3、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相同点和不同4、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二、论述(各35)1、用5种生理指标判断机能状态并说明其生理学意义2、心肌和骨骼肌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的特点。
运动训练学一、论述题1、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2、项群训练技能主导难美类的训练特征3、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4、间歇训练法的含义,特征及应用5、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在训练中运用“以赛带练”和“以赛代练”2014年成都体院研究生考试真题体育教程基本理论一、判断错误的改正1、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受地域···的影响所以在人脑中的体育概念不可能统一2、体育形态的多样性和体育发展的地域性·特征,所以体育有时候出现无序性杂乱无章是正常现象3、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4、我国著名的“乒乓外交”说明体育的本质是政治性5、·····二、名词解释1.体育手段2.体育精神3.体育形态三、简答(四选三)1、2、简述竞技体育的特征3、简述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4、简述国际体育的发展趋势四、论述(1为必选,2题中选做一题)1.南非去世的总理**曾说过:“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2A.谈谈你对人们提出的“教体结合”“体教结合”两种说法的看法(记不清了题意就是这个)2B.谈谈我国“举国体制”所取得成就和历史局限性运动训练学(全是简答)1.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2.状态诊断与建立目标模型的意义3.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4.重复训练法训练时的安排特点5.战术训练方案的内容2013年成体考研试题(体育基础综合)(一)体育基本理论一.简述题(以下三题选做2题,每题30分,共60分。
体育训练学基础考试试题

体育训练学基础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体育训练学的核心内容?A. 运动生理学B. 运动心理学C. 运动训练方法学D. 运动社会学2. 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后,体内乳酸含量会增加,下列哪项训练方法对降低乳酸含量最有效?A.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B. 快速短距离冲刺C. 大重量低次数力量训练D. 高强度间歇训练3. 吸氧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的氧耗能力和耐力表现。
以下哪种训练方法属于吸氧训练?A.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B. 快速短距离冲刺C. 大重量低次数力量训练D. 高强度间歇训练4. 体育训练中的教学目标需要具备哪些特点?A. 可达性、可观测性、可评价性B. 可理解性、可实施性、可创新性C. 可建设性、可改变性、可预测性D. 可控制性、可衡量性、可推广性5. 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所表现的心理特点、心理过程以及心理规律的学科。
以下哪项不是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运动动机与动机调节B. 运动员的认知能力与图像技巧训练C.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调控D. 运动员的体格与技能训练二、简答题1. 请简述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
2. 体育训练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目标设定和评价?3. 请列举三种运动训练方法,并分别说明其适用情况。
4. 运动心理学在哪些方面对运动员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5. 请简要介绍运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三、论述题体育训练学是一门多元交叉学科,它结合了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方法学和运动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与理论,旨在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体育训练学的基础考试试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这些核心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运动生理学中,了解运动对于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来改善运动员的生理能力十分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耐力、力量和速度等方面的表现。
运动心理学则关注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体育学院考研真题(训练学)03年一填空20分1 不论是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都是主要的2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3 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将竞技项目分为()、()命中类、制胜类及得分类。
4 对一名教练员来说,接触最多、运用最多的训练周期是()()5 循环训练法的结构有:每站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练习站的()练习站之间()、每遍循环之间的间歇、练习的战数与循环练习的组数6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的条件下改变身体运动的()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7 培养运动员的()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二选择40分1运动竞赛是()在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的经济较量2 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是划分项目类别的几基本依据3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没,跳水项目属于()项群4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的隔网对抗性项群和按成绩评定方法分类的对应分类是()5()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6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应包含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以及()指标7体能主导类速度型项群比赛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8 ()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9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能力10、高强性间歇训练法的一次练习负荷时间通常在?秒内11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水平12 ?是战术活动的核心13 在竞技保持阶段,要把运动员的?的保持和提高放在训练的首位14 ?之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
包括用力的大小、时间间隔的长短、动作幅度的大小及动作快满等要素15 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16按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检查性比赛和?比赛17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各方面18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获得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获得途径是?19 根据训练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可以把训练课分为?中不同类型20 不同的训练负荷有着不同的?技能属性、个体属性和专项属性三是非题301竞技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 激烈的竞争性是竞技运动区别其他体育运动的本质特点3 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技能状态是决定其他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4 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超量恢复也越明显5 间歇训练的特点之一是每次练习后进行充分的休息6 训练强度反映了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刺激的深度7 间歇训练法的强度通常要都比赛重复训练法的强度大8 运动员的反映能力主要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9 发展柔韧性素质应与速度素质训练相结合10 进行动作速度训练时,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一致11 运动技术具有个体差异性,对某个运动员来说,最合理的技术动作都不会完全相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12 技术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技术结合两层含义13 竞技状态的形成要经历四个阶段14基本训练周是各种训练周型中运动负荷最大的15在综合内容训练中,通常把技术性强的练习安排在前面,素质性练习放在后面;对其他的练习产生良好影响的练习放在前面,不产生良好影响的练习放在后面四名词解释151 运动训练2周期安排原则3 重复训练法4 灵敏素质5 竞技战术五问答题451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比赛成绩因素特征分析。
5分2 安排好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应注意哪些问题?10 分3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进行力量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12 分( 二选一8分)4 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5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004年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填空题:1、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训练、运动竞技比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2、建立项群理论的理论意义之一是: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的共同规律。
3、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因素。
4、训练原则是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5、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6、柔韧性训练的方法基本上是采用。
7、按技术的表现特点分类可将其分为战术、体力分配战术、战术和心理战术等。
二、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A 生物学因素B 个性心理因素C 经济发展因素D 社会学因素2、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排球项目属于-----项群。
A 快速力量性B耐力性 C 对抗性 D 表现性3、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把训练周期划分为-----种类型。
A 三B 四C五 D 六4、高强性间歇训练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每分-----次左右。
A 160B 170C 190D 2005、依比赛的性质可将比赛训练法分为-----种A 三B 四C 五D 六6、运动素质是体能的-----表现A 内在B 外在C 身体D 健康7、力量训练最常用的手段是------A 负重抗阻练习B 对抗性联系C 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D 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8、以下哪个不是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A 信号刺激法B运动感觉法 C 选择性练习 D 速度练习9、速度素质训练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A 中部B 前半部C 后半部D 任何时间10、发展柔韧素质与-------素质相结合。
A 力量B 速度C 耐力D 灵敏11、--------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A 协调能力B 移动速度C 灵敏素质D 竞技战术12、--------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A 体育手段B 身体活动C 运动技术D 协调能力13、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运动技术发展的主体因素A 协调能力B 身体素质C 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D 竞赛规则14、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通过--------而获得A 先天性遗传B 生活效应C 训练效应D 教练员的指导15、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
A 专项技术训练B 专项心理训练C 最佳技术D 最佳竞技16、相对竞技状态的相对稳定阶段,在训练大周期的时期为:A 准备期B 竞赛期C 恢复期D 训练期17、---------增加负荷方式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对优秀运动员才采用。
A 直线式B 阶梯式C 波浪式D 跳跃式18、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称为:---------A 最大力量B 相对力量C 快速力量D 力量耐力19、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耐力。
A 心血管B 有氧C 无氧D 呼吸20、采用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进行时,负荷强度与负荷时间呈-------A 负相关性B 正想关性C 无关性D 相等性三、是非题1、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
2、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训练水平。
3、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也越明显。
4、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的能力。
5、教学性比赛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之一是: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小,利于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可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激情、提高运动负荷强度。
6、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心血管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7、运动素质是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8、反应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信号应答反应的动作熟练程度上。
9、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相一致。
10、青少年运动在进入快速发育阶段时,反应速度增长的速度也加快。
11、对每个具体的运动员来说,最合理的技术动作都完全相同。
12、战术指导思想是战术活动的核心。
13、多年训练计划可分为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和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14、在综合内容训练课中,通常将要求神经系统处于较为兴奋、能力供应充沛的练习应安排在前面,而容易产生疲劳或需要产生疲劳的练习应安排在后面。
15、在各种训练课中,综合训练课的负荷强度是最大的。
四、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2、系统训练原则3、重复训练法4、技术风格5、训练课的结构五、问答题1、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有哪些?2、从训练学的角度讲,贯彻周期安排原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3、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在运动训练中,如何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5、试述周训练计划的主要任务及其负荷特点?2005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即分)1·运动训练2·竞技水平3·适时恢复原则4·间歇训练法5·运动训练手段二、单项选择题(海小题2分,共40分) 1、每名运动员都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其训练的目标就是在特定的专项上夺取比赛的胜利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鲜明的一一一一A、灵活性B、创造性C、个性D、专一性2、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以下哪个项目属于技能类格斗性项群的项目? A、篮球B、击剑C、体操D、射击3、技术训练是一一一训练的核心纽成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
A、难美项群B、准确项群C、格斗项群D、体能类项群4、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之一是: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一一一A、观察点B、出发点C、比较点D、训练点5、竞技状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一一个阶段。
A、三B、四C、五D、六6、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把其区分为多年训练周期、一一一训练周期、大训练周期、中训练周期、小训练周期及日训练周期这样几种。
A、准备B、竞赛C、恢复D、年度7、一一一一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纽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A、模式B、程序C、重复D、间歇8、运用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时,运动员的心率一般控制在每分钟一一一次。
A、200 B、190 C、170 D、160 9、循环持续训练组织形式可分为三类:流水式、一一一一式、分配式。
A、轮换B、分纽C、替换D、纽合10、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一一一一、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的训练方法。
A、负荷强度B、负荷量C、运动负荷D、休息时间11、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一一一耐力和心血管耐力。
A、肌肉B、生理C、心理D、呼吸12、动作速度训练中,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